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面受火的方钢管混凝土柱耐火极限 被引量:17
1
作者 吕学涛 杨华 张素梅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98-203,共6页
编制了预测方钢管混凝土柱三面火灾作用下高温反应的数值分析程序,并将之用于不同荷载比、截面边长、长细比、荷载偏心率、钢材和混凝土强度及含钢率共480种工况下方钢管混凝土柱耐火极限参数分析,得到了三面火灾作用下方钢管混凝土柱... 编制了预测方钢管混凝土柱三面火灾作用下高温反应的数值分析程序,并将之用于不同荷载比、截面边长、长细比、荷载偏心率、钢材和混凝土强度及含钢率共480种工况下方钢管混凝土柱耐火极限参数分析,得到了三面火灾作用下方钢管混凝土柱耐火极限的主要影响参数及其影响规律。基于参数分析结果,定量给出了该受火条件下方钢管混凝土柱耐火极限的简化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荷载比、截面边长、长细比是三面火灾作用下方钢管混凝土柱耐火极限的主要影响参数,表现为截面边长越大,荷载比和长细比越小,构件的耐火极限越大。由于存在极强偏心,当荷载作用点偏于背火面时荷载偏心率亦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面受火 方钢管混凝土柱 耐火极限 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触热阻对火灾下组合结构构件截面温度场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吕学涛 杨华 张素梅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1-118,共8页
结构的高温性能与抗火设计是工程设计中应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对确保火灾下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对于以钢管混凝土柱、组合扁梁以及钢-混凝土组合楼板等为代表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构件,由于截面构成相对复杂,致使其温度场分... 结构的高温性能与抗火设计是工程设计中应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对确保火灾下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对于以钢管混凝土柱、组合扁梁以及钢-混凝土组合楼板等为代表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构件,由于截面构成相对复杂,致使其温度场分析以及后续的高温性能分析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已有的针对组合结构构件的温度场分析模型中,多数研究者忽略或仅间接考虑钢与混凝土界面的接触热阻,使其分析结果无法反映组合构件这类具有复合接触界面的多梯度温度分布特性,其对温度值的预测也随之偏离实际情况。为此,针对钢管混凝土柱、组合扁梁以及钢-混凝土组合楼板3类组合结构构件,总结分析了有关考虑接触热阻的温度场分析模型,并结合作者的相关研究成果,重点讨论了如何在温度场分析模型中有效考虑界面上接触热阻,以及接触热阻对组合结构截面温度场的影响,为科学评价组合结构的抗火性能提供前提与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灾 接触热阻 组合结构 钢管混凝土 组合楼板 组合扁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非饱和浸润层厚度和累积入渗量的改进Green-Ampt模型 被引量:6
3
作者 王雪冬 李世宇 +3 位作者 孙延峰 张超彪 王翠 朱永东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4-71,共8页
矿山内排土场因其储量大、结构松散和强度低等特点,在降雨条件下极易产生侵蚀或整体失稳破坏,因此降雨入渗分析对预测内排土场稳定性至关重要。以元宝山露天煤矿内排土场为原型,按相似试验理论进行物理模型试验,研究降雨入渗特征,根据... 矿山内排土场因其储量大、结构松散和强度低等特点,在降雨条件下极易产生侵蚀或整体失稳破坏,因此降雨入渗分析对预测内排土场稳定性至关重要。以元宝山露天煤矿内排土场为原型,按相似试验理论进行物理模型试验,研究降雨入渗特征,根据试验结果对经典Green-Ampt入渗模型进行改进。结果表明:雨水入渗过程中,随着浸润锋的向下运移,坡面侵蚀由溅蚀凹槽开始,逐渐过渡为径流侵蚀,最后呈现为溯源侵蚀破坏,整体呈现平行于坡表面的浅层滑坡特征;浸润锋之上非饱和浸润层的存在,导致经典Green-Ampt模型计算结果不准确;在考虑浸润层厚度和累积入渗量基础上,推导出改进的Green-Ampt模型;改进后的Green-Ampt模型为分段函数,能够反映降雨入渗使坡面由非饱和向饱和过渡的实际特征。验证结果显示,使用改进模型,浸润锋入渗深度和累积入渗量的预测精度显著提升,虽然冲蚀破坏和初始含水率的差异导致降雨入渗后期的预测精度有所下降,但相关结果对煤矿内排土场降雨初期稳定性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改进后的Green-Ampt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更为接近,能为分析露天煤矿内排土场降雨入渗规律及边坡稳定性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排土场 降雨入渗 改进的Green-Ampt模型 非饱和浸润层 浸润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值法和突变理论的矿山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9
4
作者 王雪冬 李世宇 +2 位作者 孙延锋 李小龙 文龙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264-267,共4页
矿山环境质量准确评价是矿山持续开发的前提条件,提出结合熵值法和突变理论进行矿山环境质量评价。选取矿山建设情况、自然生态环境、地质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4大类指标共11项因子,采用客观的熵值法判断指标间相对重要程度,利用突变级数... 矿山环境质量准确评价是矿山持续开发的前提条件,提出结合熵值法和突变理论进行矿山环境质量评价。选取矿山建设情况、自然生态环境、地质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4大类指标共11项因子,采用客观的熵值法判断指标间相对重要程度,利用突变级数法计算突变级数值进行评价,避免了确定指标权重值的弊端。以5个小型矿山环境质量评价实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数据获取、标准化和评价过程简便,矿山环境质量等级以较好和一般为主的评价结果符合实际情况,该方法经过完善指标体系后可更加合理地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因此,基于熵值法和突变理论的矿山环境质量评价方法是可行、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环境质量 熵值法 突变级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