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3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岩石工程系统破坏的弱场控制探讨 被引量:17
1
作者 王来贵 李建新 +1 位作者 赵娜 任昕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71-673,共3页
岩石工程系统的破坏发生在系统相对最薄弱部位和环节,系统的弱场控制着岩石工程的承载力。在建立弱场控制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度问题的弱场控制原理及其发生判据,利用数值分析和红外监测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了含梯形孔洞混凝土... 岩石工程系统的破坏发生在系统相对最薄弱部位和环节,系统的弱场控制着岩石工程的承载力。在建立弱场控制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度问题的弱场控制原理及其发生判据,利用数值分析和红外监测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了含梯形孔洞混凝土试件弱场控制的演化过程及对应的破坏现象,证实岩石工程系统的弱场是岩石结构与外力相互作用的结果,弱场是岩石工程系统破坏的控制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工程 弱场控制 强度 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工程系统破坏的弱场控制原理
2
作者 任昕 王来贵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2期135-137,共3页
岩石工程系统的破坏发生在系统相对最薄弱部位,系统的弱场控制着岩石工程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问题,在建立弱场控制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度问题的弱场控制原理及其发生判据,并以岩粱为例说明了强度问题弱场发生的实例,分析了弱场的... 岩石工程系统的破坏发生在系统相对最薄弱部位,系统的弱场控制着岩石工程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问题,在建立弱场控制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度问题的弱场控制原理及其发生判据,并以岩粱为例说明了强度问题弱场发生的实例,分析了弱场的不同源性,并且分析了悬臂岩粱强度问题的弱场不同源性;阐明了结构因素、环境因素和结构在环境作用下的演化因素弱场的影响;又以岩粱为例指出了人为控制岩石工程系统破坏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工程 弱场 控制 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工程中的流─固耦合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24
3
作者 梁冰 孙可明 薛强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9-134,共6页
叙述了涉及媒岩体一流体相互作用的地下流-固耦合理论的进展概况和流-固耦合作用的基本概念以及存在的工程背景。主要讨论了地下工程中液+固、气-固、气-液-固、热-固-流等耦合作用的机理、建模方法、如系模型、数值分析思路及... 叙述了涉及媒岩体一流体相互作用的地下流-固耦合理论的进展概况和流-固耦合作用的基本概念以及存在的工程背景。主要讨论了地下工程中液+固、气-固、气-液-固、热-固-流等耦合作用的机理、建模方法、如系模型、数值分析思路及方法及未来工程应用中主要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进一步发展地下流-固耦合理论对解决地下工程的一系列问题有着重要意义,多因素耦合分析是今后研究流-固耦合问题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固耦合 固体变形 流体渗流 地下工程 数值分析 煤岩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力学系统演化过程研究现状 被引量:6
4
作者 王来贵 刘向峰 +2 位作者 宁民霞 贺丽萍 黄润秋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90-594,共5页
对岩石力学系统的基本概念、描述方法及其稳定性进行了分类;对岩石变形力学系统、岩石滑动力学系统的演化过程及其控制变量、动力稳定性及控制变量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评述。指出应从系统的结构形式、系统的参数非线性、子系统及总系... 对岩石力学系统的基本概念、描述方法及其稳定性进行了分类;对岩石变形力学系统、岩石滑动力学系统的演化过程及其控制变量、动力稳定性及控制变量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评述。指出应从系统的结构形式、系统的参数非线性、子系统及总系统间的相互作用、系统临界荷载、复杂环境对岩石力学系统演化过程及其运动稳定性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系统 演化过程 岩石变形 力学系统 运动稳定性 控制变量 岩石滑动力学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一弱面控制岩石力学系统特性 被引量:3
5
作者 姚再兴 刘向峰 范福平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33-534,共2页
在含有弱面的岩石微元体中,弱面的倾角不同,岩石力学系统的结构形式就不同,其力学特性随着弱面倾角的变化而变化;弱面的力学参数的变化也是控制整个岩石微元体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弱面的粘聚力越大,微元体系统承载能力越大,并且承载能... 在含有弱面的岩石微元体中,弱面的倾角不同,岩石力学系统的结构形式就不同,其力学特性随着弱面倾角的变化而变化;弱面的力学参数的变化也是控制整个岩石微元体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弱面的粘聚力越大,微元体系统承载能力越大,并且承载能力随弱面内摩擦系数的增大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微元体 单一弱面 承载能力 结构形式 结构参数 力学系统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对边坡力学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杨彩红 王永岩 李剑光 《煤矿开采》 2007年第1期8-10,13,共4页
为了研究边坡力学系统变形的稳定性,通过对岩质边坡流变机制的分析,以岩石蠕变模型理论为基础,对模型基本元件的参数取值范围进行改变,及引进一种非牛顿黏滞体模型,建立一种能够反映岩石加速蠕变的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组合模型... 为了研究边坡力学系统变形的稳定性,通过对岩质边坡流变机制的分析,以岩石蠕变模型理论为基础,对模型基本元件的参数取值范围进行改变,及引进一种非牛顿黏滞体模型,建立一种能够反映岩石加速蠕变的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组合模型:H-K-VP-(H‖—N‖St.V)(其中,—N为非牛顿黏滞体模型),该模型较好地反映了岩石的蠕变性态,并对模型的稳定性及水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质边坡 流变机制 蠕变模型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LE技术开发地质灾害管理信息系统
7
作者 赵娜 王来贵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1-82,共2页
文章将OLE技术应用于地质灾害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介绍了OLE技术的定义,系统的开发模式,系统的框架以及系统的实现的基本功能。OLE技术的应用使编程环境简化,编程过程更加简洁。方便了图形库的调用和形成。使系统更加完整,增加了系统的... 文章将OLE技术应用于地质灾害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介绍了OLE技术的定义,系统的开发模式,系统的框架以及系统的实现的基本功能。OLE技术的应用使编程环境简化,编程过程更加简洁。方便了图形库的调用和形成。使系统更加完整,增加了系统的可维护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LE AUTOMATION 地质灾害 管理 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东部完达山地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预测 被引量:26
8
作者 张国宾 杨言辰 +3 位作者 梁冰 韩世炯 禚喜准 袁学旭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88-603,共16页
完达山地区位于中国东北地区东部,主要由一套近南北走向的玄武岩、堆晶岩、(超)基性熔岩、硅质岩和泥质岩组成,为中国东部唯一的中生代海相地层发育区,出露有太平洋板块俯冲形成的增生杂岩组合。研究区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中型矿床1处,... 完达山地区位于中国东北地区东部,主要由一套近南北走向的玄武岩、堆晶岩、(超)基性熔岩、硅质岩和泥质岩组成,为中国东部唯一的中生代海相地层发育区,出露有太平洋板块俯冲形成的增生杂岩组合。研究区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中型矿床1处,小型矿床4处,找矿前景较好。在全区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基础上,对完达山地区16种成矿元素进行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单元素异常分析和组合异常分析。分析结果表明,Au、Ni、Cr、Bi、Hg异常高值点多、离散性强,地质及地球化学条件优越,成矿潜力强。Au成矿作用主要与中酸性岩浆岩相关,Ni、Cr成矿作用主要与(超)基性岩浆熔离作用相关。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内地质、构造、物探和已知矿床(点)等信息,优选出4处成矿远景区,即258高地金成矿远景区、八里桥—仙人台铜镍钨锡成矿远景区、四平山—358高地金银成矿远景区和跃进山—先锋北山金银铜铁成矿远景区,为完达山地区整体找矿工作部署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沉积物 地球化学特征 成矿远景区 完达山地区 黑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TMD系统抗震的优化参数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苏荣华 梁冰 宋维源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8-11,共4页
本文研究结构 -TMD(调谐质量阻尼器 )系统地震反应控制中参数的优化设计问题 ,包括TMD在结构上的最佳位置、最佳频率、最佳阻尼等参数值以及TMD对与其非调谐结构振型地震反应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导出了最优参数的近似计算式 。
关键词 地震反应 TMD 最优参数 结构被动控制 调谐质量阻尼器 建筑物 抗震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26
10
作者 姜学智 李忠华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38-240,共3页
虚拟现实技术是由计算机产生,通过视、听、触觉等作用,使用户产生身临其境感觉的交互式视景仿真,具有多感知性、 存在感、交互性和自主性等特征,文章介绍了动态环境建模技术,实时三维图形生成技术,立体显示和传感器技术,应用系统开发工 ... 虚拟现实技术是由计算机产生,通过视、听、触觉等作用,使用户产生身临其境感觉的交互式视景仿真,具有多感知性、 存在感、交互性和自主性等特征,文章介绍了动态环境建模技术,实时三维图形生成技术,立体显示和传感器技术,应用系统开发工 具,系统集成技术。目前已在军事、医学、设计和娱乐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美日等发达国家对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重大 成果。国内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环境 交互性 建模 三维图形 系统集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剪切带-弹性岩体系统的稳定及失稳滑动理论研究 被引量:53
11
作者 王学滨 潘一山 马瑾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60-362,共3页
首次应用应变梯度塑性理论对剪切带 -弹性岩体的稳定及失稳滑动进行了理论分析 ,得到了剪应力与剪切带上、下盘相对错动位移的理论关系 ,提出了采用软化段剪应力 -相对错动位移的斜率来评价系统稳定性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 :剪切带上、... 首次应用应变梯度塑性理论对剪切带 -弹性岩体的稳定及失稳滑动进行了理论分析 ,得到了剪应力与剪切带上、下盘相对错动位移的理论关系 ,提出了采用软化段剪应力 -相对错动位移的斜率来评价系统稳定性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 :剪切带上、下盘弹性岩石宽度越大 ,岩石材料剪切带宽度 (或内部长度 )越小 ,剪切弹性模量越小及降模量越大系统越不稳定 ;试验机剪切模量越小 ,岩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岩体 应变梯度 剪切带 失稳 滑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污染物在地下环境系统中运移的多相流数值模型 被引量:13
12
作者 薛强 梁冰 +1 位作者 冯夏庭 刘建军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20-924,共5页
在综合考虑有石油污染物在地下环境体系中扩散、吸附解吸、界面间分配以及微生物降解等作用下, 建立了有机污染物在多孔介质迁移转化的多相流动力学模型, 并采用特征有限差分方法和隐式压力显式饱和度方法对耦合模型进行数值离散, 编制... 在综合考虑有石油污染物在地下环境体系中扩散、吸附解吸、界面间分配以及微生物降解等作用下, 建立了有机污染物在多孔介质迁移转化的多相流动力学模型, 并采用特征有限差分方法和隐式压力显式饱和度方法对耦合模型进行数值离散, 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 利用该程序对石油污染物在地下环境系统中运移机制进行定量化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石油污染物在地表泄漏以后, 将在重力和毛细力的作用下, 产生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 当污染物迁移到地下毛细管区后, 其向下的运动将整体受到毛细张力的阻碍, 污染物要想进入毛细饱和带必须克服油水界面的进气压力, 这时污染物在毛细饱和带顶部聚集以期获取压力, 同时将产生以水平方向为主的迁移, 最终随着污染物的压力超过其进气压力, 导致污染物进入毛细饱和带, 在地下水水位上形成一个透镜体. 数值模拟曲线与实验测试曲线吻合较好, 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 这为定量化研究石油污染物在地下环境系统中分配与归宿及污染预测、预报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污染物 地下环境系统 多相流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水环境中污染物运移双点吸附解吸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7
13
作者 赵颖 梁冰 +2 位作者 薛强 刘磊 王永波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574-2578,共5页
在考虑对流弥散、平衡/非平衡双点吸附解吸、微生物降解等情况下,建立了土壤环境中有机污染物迁移转化的动力学模型,并给出了有限差分解。在此模型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分布规律,并对一阶吸附解吸速率常数k和平衡吸... 在考虑对流弥散、平衡/非平衡双点吸附解吸、微生物降解等情况下,建立了土壤环境中有机污染物迁移转化的动力学模型,并给出了有限差分解。在此模型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分布规律,并对一阶吸附解吸速率常数k和平衡吸附点位所占总点位的比例f进行了灵敏度分析。分析研究表明:参数k对于土壤中有机污染物浓度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其影响程度又与非平衡吸附点位所占总点位的比例(1-f)有关;污染后期土壤吸附相的存在,也会起到增加土壤水溶质浓度的作用,且k越大,这种作用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污染物 土壤水环境 动力学模型 平衡/非平衡双点吸附解吸 参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侧压系数条件下圆形巷道岩爆过程模拟 被引量:29
14
作者 王学滨 潘一山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937-1942,共6页
利用FLAC模拟了水平及垂直方向围压不同(非静水压力)条件下的圆形巷道的岩爆过程。为了模拟巷道开挖,利用编写的FISH函数删除巷道内部的单元。岩石服从摩尔-库仑剪破坏与拉破坏复合的破坏准则,破坏之后呈现应变软化-理想塑性行为。模拟... 利用FLAC模拟了水平及垂直方向围压不同(非静水压力)条件下的圆形巷道的岩爆过程。为了模拟巷道开挖,利用编写的FISH函数删除巷道内部的单元。岩石服从摩尔-库仑剪破坏与拉破坏复合的破坏准则,破坏之后呈现应变软化-理想塑性行为。模拟分为3步:首先,将两个方向压力施加在模型上,直到达到静力平衡状态;然后,利用FISH函数开挖巷道;最后,计算重新开始,直到达到静力平衡状态或者塑性流动状态。模拟结果表明,当水平与垂直方向压力差较小时(或侧压系数较小时),围岩中出现了"狗耳"形的V型坑,岩爆之后围岩能保持稳定。当侧压系数适中时,可以相继观察到V型坑和U型坑(或"平底锅"形坑),岩爆之后围岩仍然是稳定的;当侧压系数较大时,围岩中先产生V型坑,然后是U型坑,之后由于剪切带相互贯通,形成了"鱼鳞"形的破坏区域,它们位于巷道顶部之上和底部之下,这将造成围岩的失稳。然而,在巷道两侧未观察到破坏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形巷道 岩爆 剪切带 V型坑 U型坑 “鱼鳞”形破坏区 侧压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率超声对煤岩力学性质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任伟杰 袁旭东 潘一山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73-776,共4页
在空化理论基础上,通过对煤岩施加功率超声作用,研究了功率超声对煤岩裂隙发育、发展、应力状态的改变以及功率超声对煤岩力学性能的影响,定性的分析了煤岩在功率超声振动作用下抗压强度、弹性模量的发展趋势,为用功率超声振动方法致生... 在空化理论基础上,通过对煤岩施加功率超声作用,研究了功率超声对煤岩裂隙发育、发展、应力状态的改变以及功率超声对煤岩力学性能的影响,定性的分析了煤岩在功率超声振动作用下抗压强度、弹性模量的发展趋势,为用功率超声振动方法致生煤体裂隙进而改变煤岩的力学性能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化 裂隙 煤岩 力学性质 功率超声 试验研究 矿井灾害 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矸石淋溶重金属运移过程的水动力学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11
16
作者 薛强 王惠芸 梁冰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63-766,共4页
通过分析重金属污染物在地下环境系统中迁移转化特征,建立了包气带土壤水分运移模型和重金属污染物传输耦合数学模型,并分别采用隐式差分和算子劈裂方法对模型进行数值求解。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重金属镉在地下环境系统中的浓度范围将沿... 通过分析重金属污染物在地下环境系统中迁移转化特征,建立了包气带土壤水分运移模型和重金属污染物传输耦合数学模型,并分别采用隐式差分和算子劈裂方法对模型进行数值求解。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重金属镉在地下环境系统中的浓度范围将沿地下水水流方向逐渐扩展,同一点位的浓度值呈逐渐增大的趋势,并且粘性土壤比砂性土壤对重金属具有较强的截留能力。这不仅为煤矸石在地下环境系统中迁移的动态规律,预测煤矸石堆放在周围可能造成的污染规律和污染程度提供理论指导,而且还可为对矿区开采前的规划与管理以及环境评价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重金属污染 水动力学模型 有限差分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下岩石力学性质的数值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康健 赵明鹏 梁冰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83-685,共3页
考虑岩石细观组构的不同,采用随机非均匀介质热弹性力学模型和有限元分析方法。进而,仅考虑热膨胀系数为随机介质,在平面应变模型下,并进行了岩石热破裂的数值试验,以花岗岩为样本,对均匀分布、正态分布、韦泊分布等三种随机分布下弹性... 考虑岩石细观组构的不同,采用随机非均匀介质热弹性力学模型和有限元分析方法。进而,仅考虑热膨胀系数为随机介质,在平面应变模型下,并进行了岩石热破裂的数值试验,以花岗岩为样本,对均匀分布、正态分布、韦泊分布等三种随机分布下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引起的岩石破裂门槛温度值的变化作了详细研究,揭示了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对岩石热破裂门槛温度值TC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介质 热膨胀系数 数学模型 数值试验 热破裂 门槛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岩渗透率与煤与瓦斯突出关系理论探讨 被引量:17
18
作者 张国华 梁冰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14-417,共4页
为预测和防治煤与瓦斯突出,从断裂力学角度,在细观上分析阐述了原始环境条件下饱和瓦斯煤岩体受采掘活动影响,在围岩应力增高情况下,其内部裂隙发生发展过程与渗透率之间的关系。由此分析说明了煤岩体渗透率的变化对煤岩体和瓦斯突出的... 为预测和防治煤与瓦斯突出,从断裂力学角度,在细观上分析阐述了原始环境条件下饱和瓦斯煤岩体受采掘活动影响,在围岩应力增高情况下,其内部裂隙发生发展过程与渗透率之间的关系。由此分析说明了煤岩体渗透率的变化对煤岩体和瓦斯突出的影响,对研究和防止矿井煤与瓦斯构成的固流耦合系统的失稳破坏,造成煤与瓦斯突出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渗透率 煤突出 瓦斯突出 饱和瓦斯煤岩体 瓦斯压力 裂隙 动力灾害 断裂力学 失稳破坏 变形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矸石山渗滤液在地下水系统中运移的仿真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薛强 梁冰 +1 位作者 刘建军 刘晓丽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356-359,共4页
针对阜新矿区新邱南部矸石山对地下水污染实际情况,分析了矸石山渗滤液在含水层中运移的规律,建立了渗滤液在地下水系统中运移的耦合动力学仿真模型,利用该模型对渗滤液在地下水中迁移行为进行仿真分析,预测了污染物浓度的分布范围及随... 针对阜新矿区新邱南部矸石山对地下水污染实际情况,分析了矸石山渗滤液在含水层中运移的规律,建立了渗滤液在地下水系统中运移的耦合动力学仿真模型,利用该模型对渗滤液在地下水中迁移行为进行仿真分析,预测了污染物浓度的分布范围及随时空变化趋势。并与于家沟地区实际检测点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渗滤液浓度拟合误差小于6%,从而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和实用性,为地下水资源开发过程中污染控制与治理措施提供依据和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矸石山 渗滤液 地下水系统 数值模型 分裂算符方法 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气两相流系统K-S-P模型参数反演的最优估计 被引量:5
20
作者 薛强 冯夏庭 +1 位作者 梁冰 刘建军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88-493,共6页
应用渗流力学和参数反演辨识最优化理论,建立了水气两相流控制方程,给出了控制两相流系统K-S-P模型参数之间的本构关系,并对其中的相关参数进行数值反演辨识,得出待求参数的最优估计值。对不同质地土壤的实验测试值进行对比分析,其结果... 应用渗流力学和参数反演辨识最优化理论,建立了水气两相流控制方程,给出了控制两相流系统K-S-P模型参数之间的本构关系,并对其中的相关参数进行数值反演辨识,得出待求参数的最优估计值。对不同质地土壤的实验测试值进行对比分析,其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模型的适定性和可靠性,解决了实验数据处理以及结果对初值的敏感性问题,并且该数值方法可通过多组初值参数进行数值实验,结合实验结果来满足实际工程的需求。这不仅对非饱和带内污染物传输、气藏工程试井计算、填埋气体的释放以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去污分析中两相流数值计算提供基础,而且对K-S-P本构关系之间参数的确定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气两相流 K-S-P模型 参数反演 最优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