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治理现代化视阈下的简约治理:意蕴辨析、张力呈现及调适路径 被引量:1
1
作者 崔晓芳 顾爱华 《云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9-188,共10页
新时代国家权力深度嵌入乡村社会,在重塑乡村正式秩序的同时,产生了科层运作所衍生的形式主义等治理失效问题。实现中国乡村治理现代化,需从传统乡土社会的“简约治理”中汲取资源并进行转化创新。乡村治理现代化视阈下的简约治理不等... 新时代国家权力深度嵌入乡村社会,在重塑乡村正式秩序的同时,产生了科层运作所衍生的形式主义等治理失效问题。实现中国乡村治理现代化,需从传统乡土社会的“简约治理”中汲取资源并进行转化创新。乡村治理现代化视阈下的简约治理不等于简单治理,也并非与科层治理对立,而是实现国家正式权力运行与乡村内生秩序的动态平衡。当前乡村场域中,显性且强势的正式治理与隐性而弱势的非正式治理之间存在张力,并相互交织,共同勾勒出诸多现时化图景。从简约治理的平衡要义出发寻求解决之道,关键在于发挥中国共产党在乡村治理现代化中的领导核心作用,通过推动乡镇行政科层运行的简约化、重塑乡村自主治理的组织基础、促进正式规范与非正式规范的协同互动,实现乡村治理的“善治”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现代化 简约治理 动态平衡 党建引领 群众路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国家女性终身无孩率现状、成因及政策启示——基于风险演变的视角
2
作者 宋丽敏 赵志超 杜芳雨 《人口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7-111,共15页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普遍面临低生育率挑战,女性终身无孩率上升进一步加剧了低生育率进程。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婚育价值观的转变,我国女性终身无孩率也呈现上升趋势,系统分析典型国家女性...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普遍面临低生育率挑战,女性终身无孩率上升进一步加剧了低生育率进程。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婚育价值观的转变,我国女性终身无孩率也呈现上升趋势,系统分析典型国家女性终身无孩率发展现状及主要成因对于我国保持适度生育水平和人口规模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本文利用OECD、SHARE、CFE等数据库数据,分析典型国家女性终身无孩率发展现状,挖掘终身无孩女性的群体特征,通过构建“生育推迟-风险演变-生育补偿”理论框架,阐释典型国家女性终身无孩率上升的主要成因。本文通过各国数据分析发现典型国家女性终身无孩率主要呈现四种发展形态:第一类是剧增态类型,典型国家是波兰、西班牙和日本;第二类是均衡态类型,典型国家是挪威、瑞典、奥地利、芬兰、荷兰,其中挪威、瑞典属于低位均衡,奥地利、芬兰、荷兰属于高位均衡;第三类是“先稳后增”态类型,典型国家是捷克和葡萄牙;第四类是回落态类型,典型国家是美国。本文进一步将风险演变作为中介要素引入“生育推迟-生育补偿”框架,提出“风险生成-风险累积-风险下沉-风险循环”四阶段理论:风险在预期中产生,女性对自我及子女未来发展的担忧形成初始风险;风险在推迟中累积,婚育推迟使生育期与黄金工作年龄重合影响个人发展,或生育期错过最佳生育年龄影响子女发展;风险在冲突中下沉,女性生育后在家庭-工作冲突中处于弱势地位遭遇风险沉积;风险在代际间传递,家庭夫妻矛盾对子代结婚意愿及生育观念产生代际影响。为此,本文从风险规避视角提出适用于我国的生育支持政策启示:托幼托育服务先行,通过创新托育托幼发展模式与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从根源上“纾解”自我及子女的发展风险;强化经济激励机制,通过建立孩次递进式生育补贴及数量差异化税收减免机制,对冲婚育推迟的“累积”风险;完善女性就业政策,通过推广弹性就业方式与保障生育女性就业权益,分散“下沉”到女性就业的“冲突”风险;营造生育友好环境,通过倡导平等家庭责任观与重塑正向婚育价值观减少夫妻矛盾产生的“传递”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身无孩率 风险演变 风险规避 生育推迟 生育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老龄化、收入再分配与储蓄结构变动
3
作者 穆怀中 孟婉荣 陈曦 《中国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17,共10页
在国内大循环体系中储蓄和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中国人口老龄化加深,在世代交叠收入再分配条件下,会使劳动力的代际再分配增加,但储蓄会减少吗?这是值得具体研究的问题。依据生命周期均衡再分配原理,构建人口老龄化、再分配及储... 在国内大循环体系中储蓄和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中国人口老龄化加深,在世代交叠收入再分配条件下,会使劳动力的代际再分配增加,但储蓄会减少吗?这是值得具体研究的问题。依据生命周期均衡再分配原理,构建人口老龄化、再分配及储蓄结构变动评估数理模型,研究人口老龄化、再分配及储蓄结构变动规律,探索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经济增长动力。研究发现:(1)人口老龄化上升,代际再分配增加,储蓄率不一定减少,应对老年养老风险的储蓄增加,到2035年社会养老储蓄增加11.87%,存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再分配增加和养老储蓄增加的同向结构变动;(2)代际再分配增加,老年消费增加,到2035年老年消费增加13.13%;(3)中国近远期养老储蓄投资和消费是经济增长重要动力,到2035年对经济增长贡献度达到0.54个百分点。研究结果对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实施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收入再分配 储蓄结构变动 经济增长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参与对老年人健康不平等的影响
4
作者 边恕 毕研菲 《社会保障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6-71,共16页
在积极老龄化背景下,社会参与作为老年人“积极”的非物质资源,是提升老年人健康品质的可行渠道,然而探讨社会参与和老年人健康不平等关系的研究相对不足。基于2013年、2015年和2018年的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探析社会参与对老年... 在积极老龄化背景下,社会参与作为老年人“积极”的非物质资源,是提升老年人健康品质的可行渠道,然而探讨社会参与和老年人健康不平等关系的研究相对不足。基于2013年、2015年和2018年的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探析社会参与对老年人健康不平等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发现:社会参与能够缓解老年人健康不平等,发挥显著的健康公平效应,劳动参与、闲暇参与、志愿参与、照料参与均降低了老年人健康不平等程度;各类社会参与的时间强度与老年人健康不平等呈现“U”型关系;各类型的社会参与对老年人健康不平等的影响,在性别、年龄、家庭人口规模等方面存在异质性;社会参与可以通过消费同群效应、预防示范效应和改善记忆的集群效应,缓解老年人健康不平等。建议通过打造开放包容的适老化社会参与环境、完善老年人社会参与的长效化宣传机制、构建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的部门协同治理格局、强化法治保障、提高老年人基本健康卫生服务共享能力,推动实现老年人健康公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参与 健康不平等 积极老龄化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素养、数字普惠金融与居民幸福感——基于CFPS数据的实证研究
5
作者 王珍珍 丁嘉铭 《人口与发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5-154,90,共11页
数字素养和数字普惠金融是数字化时代增强居民幸福感的重要推动力。研究利用2014—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考察数字素养、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素养、数字普惠金... 数字素养和数字普惠金融是数字化时代增强居民幸福感的重要推动力。研究利用2014—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考察数字素养、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素养、数字普惠金融均有助于提升居民幸福感。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素养和数字普惠金融互为中间机制,并通过工资性收入对居民幸福感产生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素养对居民幸福感改善具有普遍性,数字普惠金融仅对中西部地区居民幸福感具有积极影响;数字素养、数字普惠金融对城镇居民幸福感的提升效果更高;1970—2000年出生个体从数字素养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中获得的边际幸福感更强。为增强居民数字素养,推动数字普惠金融政策落地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素养 数字普惠金融 居民幸福感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内生动力与返贫风险
6
作者 边恕 王钰杰 《人口与发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0-80,共11页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抓手,也是提升家庭内生动力、实现脱贫可持续的制度保证。研究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库,从需求侧构建区县层面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测度指标,研究其对于家庭返贫风险的影响。分...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抓手,也是提升家庭内生动力、实现脱贫可持续的制度保证。研究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库,从需求侧构建区县层面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测度指标,研究其对于家庭返贫风险的影响。分析发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发展能够显著地降低家庭的返贫风险,该效应是通过改变家庭的内生偏好,提高家庭的脱贫内生动力来实现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防止返贫效应对于初始资源禀赋较差的家庭更加明显,具有包容性的制度特征。研究表明,推动以县城为重要建设载体、完善户籍制度与公共服务结构性改革相结合的政策措施对培育家庭内生动力、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返贫风险 内生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验式学习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9
7
作者 杨连生 王甲男 黄雪娜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2-107,共6页
创新创业能力是一种知行统一的活动,对于大学生而言,已有的创业知识和经验对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通过对5所本科院校540名大学生进行的创业和就业指导课程进行干预,验证了体验式有意练习培训可以显著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同... 创新创业能力是一种知行统一的活动,对于大学生而言,已有的创业知识和经验对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通过对5所本科院校540名大学生进行的创业和就业指导课程进行干预,验证了体验式有意练习培训可以显著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同时,创造性问题解决方式对培训前与培训后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影响具有显著性差异。此外,部分创业接触经验对培训后的创新创业能力有显著影响。为此,在设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与实践活动时,需要注重创业知识量与质的统一、注重创业教师的养成和增强创业教育实践体验,才能更加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验式学习 大学生 创新创业能力 有意练习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文化与现代科学管理 被引量:2
8
作者 张今声 张悦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63-67,共5页
在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管理与文化日益融合渗透为一体。从一定意义上说,管理是文化的产儿,不同的文化会产生不同的管理哲学和管理模式。本文着重讨论的,是在推进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和管理现代化进程中,在充分吸收当代世界管理科学成果的同... 在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管理与文化日益融合渗透为一体。从一定意义上说,管理是文化的产儿,不同的文化会产生不同的管理哲学和管理模式。本文着重讨论的,是在推进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和管理现代化进程中,在充分吸收当代世界管理科学成果的同时,如何积极发掘中华民族儒家文化的精华,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管理风格和东方型的管理模式;并且进一步研究儒家文化对现代管理科学所可能产生的影响。 一、东亚经济振兴的文化思考 战后,尤其是1955年以来,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增长。1955年至1978年,经济增长率曾高达10—20%,1979年至1986年,经济增长率仍保持在4—9%之间。近几年经济增长速度有所下降,但仍连续6年被评为国际竞争力最强的国家。继日本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文化 现代管理 现代科学 管理模式 儒家学说 中国儒家文化 儒家思想 管理哲学 经济增长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劳动力就业规模的时空演变、区域差异与动态演进
9
作者 傅莉媛 王青 金刚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7-82,共6页
文章基于2005—2022年中国284个地级市的劳动力就业规模数据,采用标准差椭圆、全局莫兰指数、冷热点分析、Dagum基尼系数和核密度估计对中国劳动力就业规模的时空演变、区域差异和动态演进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2005—2022年劳动力就... 文章基于2005—2022年中国284个地级市的劳动力就业规模数据,采用标准差椭圆、全局莫兰指数、冷热点分析、Dagum基尼系数和核密度估计对中国劳动力就业规模的时空演变、区域差异和动态演进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2005—2022年劳动力就业规模扩张,但2022年开始出现收缩。东部沿海城市平均就业规模最大,西北地区最小。(2)城市劳动力就业规模呈现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就业规模重心分布在长江中游地区。(3)八大综合经济区城市劳动力就业规模总体差异较大,区域间差异为总体差异的最主要来源。(4)八大综合经济区的劳动力就业规模不均衡性较强,城市间的绝对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负增长 劳动力 就业规模 区域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农牧交错带生态盈亏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
10
作者 吕宏宇 周敏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5-166,共12页
[目的]探讨多情景模拟下朝阳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盈亏嬗变的影响,以期为东北农牧交错带的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朝阳市2000年、2010年和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利用Markov-PLUS模型和生态足迹模型,... [目的]探讨多情景模拟下朝阳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盈亏嬗变的影响,以期为东北农牧交错带的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朝阳市2000年、2010年和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利用Markov-PLUS模型和生态足迹模型,分析并预测2000-2030年4种情景下朝阳市土地利用结构和生态盈亏的演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借助生态弹性模型探究生态盈亏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结果]1)2000-2020年朝阳市土地利用变化较为剧烈,耕地和草地是朝阳市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二者占土地总面积的80%以上。2)2000-2020年朝阳市由生态赤字转为生态盈余,总体增量为273.07×10^(4) hm^(2),且在空间上呈现西高东低的分布格局。草地、林地和水域生态承载力的快速增长是朝阳市生态盈余增长的主要原因。3)2020-2030年4种情景下,朝阳市生态盈余显著增加,表现为生态优先情景(99.66×10^(4) hm^(2))>耕地保护情景(98.93×10^(4) hm^(2))>自然发展情景(98.02×10^(4) hm^(2))>城镇发展情景(97.87×10^(4) hm^(2))。生态盈余高值区自西向东迁移扩张,低值区集中分布在城镇中心。4)朝阳市生态盈亏对土地利用变化富有弹性,且生态弹性系数呈增长态势。[结论]土地利用变化显著影响生态盈亏,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可有效改善地区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盈亏 农牧交错带 多情景预测 朝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社会保障资金筹集的新思路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瑾玫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03-106,共4页
辽宁是一个以资源型产业和重化工业为主的省份 ,社会保障问题具有享受保障的人数多、集中度高、资源枯竭企业和破产企业多、基金缺口大等特点。因此 ,辽宁社会保障资金筹集的新思路是 :发行社会保障国债、完善国有股减持方案和开征社会... 辽宁是一个以资源型产业和重化工业为主的省份 ,社会保障问题具有享受保障的人数多、集中度高、资源枯竭企业和破产企业多、基金缺口大等特点。因此 ,辽宁社会保障资金筹集的新思路是 :发行社会保障国债、完善国有股减持方案和开征社会保障税 ,以此来完善辽宁社会保障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保障 养老保险 新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赋能城乡融合发展研究——以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为视角
12
作者 金芳宇 于新 周敏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3-115,共3页
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对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解决发展不充分不均衡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为视角,探讨了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赋能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逻辑、现实梗阻和路径选择。当... 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对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解决发展不充分不均衡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为视角,探讨了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赋能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逻辑、现实梗阻和路径选择。当前,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赋能城乡融合发展中面临城乡融合发展空间非均衡、宅基地增值收益分配失衡、乡村治理体系能力有待提升、法律法规细则缺乏、农户产权认知不足等实践困境。为此,需要从推动新产业新业态发展、采取系统集成改革方式、构建产权交易服务平台、畅通抵押贷款融资渠道、提升乡村产权治理能力等方面,推进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赋能城乡融合发展,最终解决城乡发展不分配、农业发展不充分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宅基地 三权分置 城乡融合 赋能 改革试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城市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及其转变 被引量:2
13
作者 朱力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71-73,共3页
当前城市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应从直接管理为主转向间接管理为主 ,从组织微观经济活动转向组织中观经济管理 。
关键词 城市政府 经济管理职能 间接管理 政企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非农收入、农业技术进步对粮食供给安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董丽晶 李英杰 孙振亚 《科学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9-109,共11页
基于2003-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调节效应和门槛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农民非农收入、农业技术进步与粮食供给安全的内在关系。研究结果显示:①农民非农收入与粮食供给安全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关系,农业技术进步... 基于2003-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调节效应和门槛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农民非农收入、农业技术进步与粮食供给安全的内在关系。研究结果显示:①农民非农收入与粮食供给安全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关系,农业技术进步显著促进粮食供给安全,机制分析验证了农业技术进步在农民非农收入与粮食供给安全之间存在调节效应;②异质性分析发现,非农收入在粮食主产区和高经济发展水平地区最早出现倒U型拐点,且对非粮主产区和高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影响更大,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在粮食主产区和低经济发展水平地区更为显著;③门槛检验得出,农业技术进步与粮食供给安全存在非线性单一门槛特征,当非农收入跨过门槛值6.370时,农业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由弱变强。因此,提出促进非农收入增长的同时多举措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大粮食生产科技研发投入、注重农业技术投入的区域化差异等政策建议,以不断提升我国粮食供给安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非农收入 农业技术进步 粮食供给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资金来源要素下农村养老服务模式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蓝巧祎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4-85,共2页
当前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且相比城市老龄化速度快、程度深,更面临农村老年人收入水平较低、空巢化等现实问题,因此亟须推动完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农村地区整体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养老服务资金来源成为制约农村养老服务发展... 当前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且相比城市老龄化速度快、程度深,更面临农村老年人收入水平较低、空巢化等现实问题,因此亟须推动完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农村地区整体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养老服务资金来源成为制约农村养老服务发展的突出问题,本文阐述了财政拨款、政府购买服务、村集体资金、以地养老四种资金来源下农村养老服务的模式,分析其优势及存在的问题,试图在财政支持以外积极拓展多元资金来源,缓解财政压力,推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养老服务 资金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试点政策实现就业扩容提质及其作用机制与异质性分析
16
作者 董丽晶 张凌宇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2-74,共13页
在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从政策层面促进就业成为重要议题。低碳试点政策作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结构优化的一项重要制度设计,能否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为回答这一问题,该研究选取2006—2019年249个城市的平衡面板数据,运用多时... 在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从政策层面促进就业成为重要议题。低碳试点政策作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结构优化的一项重要制度设计,能否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为回答这一问题,该研究选取2006—2019年249个城市的平衡面板数据,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低碳试点政策对就业规模、就业结构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低碳试点政策在增加总就业人数的同时,增加了第三产业、高技术行业以及高技能劳动力的就业人数,即该政策扩大了就业规模、优化了就业结构,实现了就业扩容提质,且该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可靠。(2)机制分析表明,低碳试点政策通过创新补偿效应增加总就业人数和高技术行业就业人数,实现了就业规模扩大与就业行业结构优化;通过产业调整效应增加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优化了就业产业结构;通过要素匹配效应增加高技能劳动力就业人数,优化了就业技能结构。(3)异质性分析表明,低碳试点政策对城市就业规模、就业结构的影响存在异质性。从经济区域视角,低碳试点政策对就业规模的影响主要存在于西部和东北地区城市,对就业结构的影响主要存在于东部和中部城市;从城市规模视角,低碳试点政策对就业规模的影响主要存在于规模较小城市,对就业结构的影响主要存在于规模较大城市;从资源禀赋视角,低碳试点政策对就业规模、就业结构的影响均存在于非资源型城市;从创新偏好视角,低碳试点政策对就业规模的影响主要存在于创新偏好较弱城市,对就业结构的影响主要存在于创新偏好较强城市。因此,“十五五”期间,为在低碳转型过程中持续实现就业扩容提质,试点城市应当不断加大创新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劳动力技能水平;同时,也应当注意低碳试点政策对就业规模和就业结构影响的差异性,科学规划、有序推广试点经验,并逐步扩大政策覆盖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试点政策 就业规模 就业结构 作用机制 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趋粮化”还是“非粮化”: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对耕地种植结构的影响研究
17
作者 董丽晶 李英杰 刘为玲 《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1-128,F0003,共9页
随着我国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其对耕地种植结构的影响愈发受到广泛关注。基于2005—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多维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对耕地种植结构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农... 随着我国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其对耕地种植结构的影响愈发受到广泛关注。基于2005—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多维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对耕地种植结构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老龄化会导致粮食作物种植占比的增加,且这一结论经过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农村劳动力老龄化通过机械替代、土地流转和人力资本的作用路径促进耕地种植结构“趋粮化”发展。异质性分析发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低和老龄化程度低的地区,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的“趋粮化”效应更为明显。进一步分析则证明了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对三大主粮作物种植比例影响的差异,对玉米种植比例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研究丰富了人口老龄化和种植结构变革等相关领域的成果,并为国家制定合理的老龄化应对政策和耕地调整政策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老龄化 耕地种植结构 “趋粮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要素投入和科技进步对辽宁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
18
作者 李华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64-67,共4页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其实质在于要将经济增长由单纯依赖增加要素投入的数量型外延扩张转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走效益型的内涵扩大再生产的道路。辽宁作为全国的老工业基地,经过几十...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其实质在于要将经济增长由单纯依赖增加要素投入的数量型外延扩张转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走效益型的内涵扩大再生产的道路。辽宁作为全国的老工业基地,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已基本上完成了工业化的第一阶段,积累起了庞大的资产存量和雄厚的科技力量,从而为实现集约型经济增长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然而,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辽宁经济始终没有彻底扭转靠大量资源消耗和资金投入所维持的低效运行的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辽宁工业 科技进步 要素投入 技术进步速度 产出弹性 资本投入 贡献率 生产函数模型 增长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农户兼业投资问题研究
19
作者 王青 张玉清 《农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7-9,共3页
辽宁省农户兼业投资问题研究王青张玉清一、辽宁省农户兼业投资行为长期存在的必然性在对农户兼业投资问题进行研究时,首先应当选择一个参照系,以便对比,这个参照系就是农户非兼业投资的实际结果,也就是说,非兼业投资包括两种情况... 辽宁省农户兼业投资问题研究王青张玉清一、辽宁省农户兼业投资行为长期存在的必然性在对农户兼业投资问题进行研究时,首先应当选择一个参照系,以便对比,这个参照系就是农户非兼业投资的实际结果,也就是说,非兼业投资包括两种情况,一是纯农业投资,二是纯非农业投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 农户 投资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辽宁看发展金融市场对改革的重要意义
20
作者 张凤林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53-57,共5页
近两年来,辽宁经济陷于困境的“病根”乃源于传统体制的束缚,其重要表现之一便是市场体系不完善。要使辽宁经济振兴和发展,就必须实现经济运行机制的根本转变,即真正从原来的供给制产品经济转移到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轨道上来。这就在客观... 近两年来,辽宁经济陷于困境的“病根”乃源于传统体制的束缚,其重要表现之一便是市场体系不完善。要使辽宁经济振兴和发展,就必须实现经济运行机制的根本转变,即真正从原来的供给制产品经济转移到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轨道上来。这就在客观上要求建立与健全包括商品市场、要素市场、金融市场等等在内的统一的市场体系。本文集中谈谈有关金融市场的几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市场 市场体系 商品市场 企业 市场机制 宏观间接调控 金融商品 经济运行 资金供给制 传统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