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留学生写作教学中的控制性训练原则 被引量:7
1
作者 杜欣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0-73,共4页
本文通过论述写作对于留学生的重要性及留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不同于中国学生的特点,提出对留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时应遵循有控制性训练的原则。文章指出除了在作文的时间、体裁、字数上控制以外,还要在听、说、读、写的综合技能,... 本文通过论述写作对于留学生的重要性及留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不同于中国学生的特点,提出对留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时应遵循有控制性训练的原则。文章指出除了在作文的时间、体裁、字数上控制以外,还要在听、说、读、写的综合技能,字、词、句、章的阶段性进阶和有针对性的修改练习上进行控制,这样才能使留学生的作文水平真正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语 控制性训练 阶段性 综合技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没问题”等三种“副+名”例证的质疑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群力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8-40,共3页
本文认为 ,“没问题”“快八点了”“都大学生了”这三种“副 +名”2 用例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副词修饰名词 ,并就此提出 ;(1)要区别兼类词“没”的不同句法功能 ;(2 )词类归属处于两可之间的“时间名词”等不应引入“副 +名”的讨论 ;(3)... 本文认为 ,“没问题”“快八点了”“都大学生了”这三种“副 +名”2 用例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副词修饰名词 ,并就此提出 ;(1)要区别兼类词“没”的不同句法功能 ;(2 )词类归属处于两可之间的“时间名词”等不应引入“副 +名”的讨论 ;(3)遵循层次分析的切分原则 ,分清“副 +名”的两种不同情况。结论是 ,在语言研究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词 名词 修饰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游记》中“被”“把”合用句略考 被引量:2
3
作者 杨明义 《汉语学习》 2000年第1期33-35,共3页
明吴承恩《西游记》(以下简称《西》)这部古典文学名著不仅在立意取材、创作手法、人物形象塑造上有其独到之处,而且在词语运用、句式构造等方面也是多姿多彩富有特色的。我们在研习这一近代汉语重要文献资料时发现,其中“被”字结... 明吴承恩《西游记》(以下简称《西》)这部古典文学名著不仅在立意取材、创作手法、人物形象塑造上有其独到之处,而且在词语运用、句式构造等方面也是多姿多彩富有特色的。我们在研习这一近代汉语重要文献资料时发现,其中“被”字结构“把”字结构全用于一句这种在现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游记>> '被' '把' 合用句 语用功能
全文增补中
对外汉语教学思想与教学模式摭谈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捷 《辽宁高等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94-95,共2页
对外汉语教学思想应该建立在对这门学科的基本性质的认识的基础上。一般说来,对外汉语教学包含着两个基本要素:首先是它的“对外”性。对外性决定了它的教学对象具有两个在教学中不容忽视的特点,非母语性和成人性,非母语性,要求教... 对外汉语教学思想应该建立在对这门学科的基本性质的认识的基础上。一般说来,对外汉语教学包含着两个基本要素:首先是它的“对外”性。对外性决定了它的教学对象具有两个在教学中不容忽视的特点,非母语性和成人性,非母语性,要求教学时要充分注意到学生是已经掌握了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 教学思想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 创造性 实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晋时代“重情”社会文化心态探论
5
作者 王群力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32-135,共4页
何者谓情,荀子说:“性之好、恶、喜、怒、哀、乐谓之情。”这恐怕是有关“情”的最早界说。“重情”,即珍重人的感情。这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在观念上,把“情”作为人生的一种价值尺度,就是说,人是否应该有情,应有什么样的情,这种情... 何者谓情,荀子说:“性之好、恶、喜、怒、哀、乐谓之情。”这恐怕是有关“情”的最早界说。“重情”,即珍重人的感情。这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在观念上,把“情”作为人生的一种价值尺度,就是说,人是否应该有情,应有什么样的情,这种情在其文化价值系统中应占有什么样的位置;在现实生活领域,人的活动应不应该受情的支配?其程度又如何。从上述意义上讲,“魏晋的确是一个重‘情’的时代”。 魏晋时代的“重情”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在观念文化中,文学加强了抒情性,玄学发生了有关“圣人有情无情”的争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文化心态 魏晋时代 魏晋人 《伤逝》 魏晋名士 重情 “情” 抒情性 圣人 “神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道互补——诸葛亮智慧的文化特征
6
作者 王群力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153-155,共3页
毛宗岗说《三国演义》有三绝:曹操之奸、关羽之义、孔明之智。作为文学典型的诸葛亮,其性格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智慧。不过,对孔明之智通常是从谋略计策方面去理解,其实也不妨提升为一种人生智慧,也可称人生哲学,这样,人们就会发现诸葛... 毛宗岗说《三国演义》有三绝:曹操之奸、关羽之义、孔明之智。作为文学典型的诸葛亮,其性格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智慧。不过,对孔明之智通常是从谋略计策方面去理解,其实也不妨提升为一种人生智慧,也可称人生哲学,这样,人们就会发现诸葛亮智慧的一个文化特征——儒道互补。 儒道互补是用来描述中国传统文化所呈现的既矛盾又统一的特征的一个概念,具体说,就是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是由儒家和道家思想同时构成的。在古代士阶层中,它具体表现为知识分子在人格塑造过程中普遍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葛亮 儒道互补 人生智慧 古代知识分子 文化特征 人生价值观 刘备 中国传统文化 经世致用 三国演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