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宁猛禽迁徙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万冬梅 高玮 +2 位作者 赵匠 王海涛 刘明玉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8-83,共6页
辽宁是猛禽迁徙的重要停歇站 ,是候鸟进出东北的咽喉之地 .基于辽宁在研究猛禽迁徙上所具有的优越地理位置 ,于 1 996~ 1 998年 3~ 5月、9~ 1 2月连续三年在大连老铁山和锦州绥中地区对辽宁省猛禽的迁徙规律做了详细的调查和研究 .... 辽宁是猛禽迁徙的重要停歇站 ,是候鸟进出东北的咽喉之地 .基于辽宁在研究猛禽迁徙上所具有的优越地理位置 ,于 1 996~ 1 998年 3~ 5月、9~ 1 2月连续三年在大连老铁山和锦州绥中地区对辽宁省猛禽的迁徙规律做了详细的调查和研究 .结果表明 :辽宁是我国猛禽分布最多的省份之一 ,共有 2目、3科、2 3属、4 2种 ,占我国猛禽种数的 4 5 7% ;多数为旅鸟 ,占辽宁省猛禽种数的近一半 .猛禽迁徙不像其他鸟类那样成群迁徙 ,而是单独迁飞或组成保持相应距离的松散群迁飞 .春季迁徙始于 2月初 ,止于 5月初 ,高峰期在 3月下旬至 4月上旬 ;秋季迁徙始于 9月上旬 ,止于 1 2月初 ,高峰期在 9月下旬至 1 0月上旬 .猛禽迁徙的最适天气条件是晴朗、少云、能见度好、三级以上的东北风或西北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猛禽 迁徙规律 辽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水鸟调查报告 被引量:6
2
作者 万冬梅 代玉梅 《辽宁林业科技》 2002年第4期21-23,共3页
1996~ 1999年 ,在辽宁省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中 ,共录得辽宁省境内的水鸟 14 5种 ,分属9目、2 2科、74属 ,占全国水鸟总数的 5 6 .4 %。辽宁是我国水鸟分布最多的地区 ,是东北亚水鸟迁徙的咽喉地带 ,是水鸟繁殖和越冬的极限交汇地区 ... 1996~ 1999年 ,在辽宁省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中 ,共录得辽宁省境内的水鸟 14 5种 ,分属9目、2 2科、74属 ,占全国水鸟总数的 5 6 .4 %。辽宁是我国水鸟分布最多的地区 ,是东北亚水鸟迁徙的咽喉地带 ,是水鸟繁殖和越冬的极限交汇地区 ,也是多种世界濒危水鸟的繁殖基地。而且辽宁水鸟的居留期具有多样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 水鸟 调查报告 迁徙 居留期 越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兽类种新记录——花面狸
3
作者 张雷 常劲 +1 位作者 冯超凡 万冬梅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60-764,共5页
花面狸(Paguma larvata C. E. H. Smith, 1827)俗称果子狸,隶属于食肉目(Carnivora)灵猫科(Viverridae)花面狸属(Paguma),作为“三有”保护动物,其在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中的濒危等级为近危(蒋志刚等,2020)。花面狸在国外分布于巴基斯... 花面狸(Paguma larvata C. E. H. Smith, 1827)俗称果子狸,隶属于食肉目(Carnivora)灵猫科(Viverridae)花面狸属(Paguma),作为“三有”保护动物,其在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中的濒危等级为近危(蒋志刚等,2020)。花面狸在国外分布于巴基斯坦、不丹、柬埔寨、老挝、马来西亚、孟加拉国、缅甸、尼泊尔、泰国、文莱、印度、印度尼西亚、越南;国内共分布有5个亚种,其中指名亚种(P.l. larvata)分布于北京、河北、甘肃、陕西、重庆、四川、河南、湖北、湖南、安徽、福建、江西、上海、浙江、广东、广西,喜马拉雅亚种(P. l.grayi)分布于西藏南部,台湾亚种(P. l. taivana)分布于台湾,海南亚种(P. l. hainana)分布于海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面狸 红外相机 辽宁省 新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宽甸地区四种立克次氏体病的血清学调查
4
作者 胡风庆 胡玲美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11-111,118,共2页
关键词 辽宁 宽甸地区 立克次氏体病 血清学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朝阳珠颈斑鸠分布新纪录
5
作者 周正 张雷 +1 位作者 高泽中 万冬梅 《辽宁林业科技》 2019年第5期37-37,共1页
2016年1月19日在朝阳县东大屯乡306省道旁村庄及旱田之间的阔叶林中发现1只珠颈斑鸠,笔者后来在越冬季和繁殖季均在朝阳地区发现珠颈斑鸠,其所处生境均为村庄或农田附近的阔叶林中,但仍没有证据表明珠颈斑鸠能在朝阳地区成功繁殖。在查... 2016年1月19日在朝阳县东大屯乡306省道旁村庄及旱田之间的阔叶林中发现1只珠颈斑鸠,笔者后来在越冬季和繁殖季均在朝阳地区发现珠颈斑鸠,其所处生境均为村庄或农田附近的阔叶林中,但仍没有证据表明珠颈斑鸠能在朝阳地区成功繁殖。在查阅辽宁鸟类分布相关文献资料发现,珠颈斑鸠在辽宁朝阳属于分布新纪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颈斑鸠 新纪录 辽宁朝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NOLC1诱导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凋亡
6
作者 杜亚兰 张茂盛 +5 位作者 王旌羽 张璐燕 周常博 佘晓双 郑方亮 朱春玉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7-96,共10页
人核仁磷酸化蛋白1(Nucleolar and coiledbody phosphoprotein 1,NOLC1)在癌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调控作用,为探讨NOLC1对肺癌细胞的作用,本研究通过Gateway系统构建重组NOLC1腺病毒载体,成功包装NOLC1腺病毒后,分别感染正... 人核仁磷酸化蛋白1(Nucleolar and coiledbody phosphoprotein 1,NOLC1)在癌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调控作用,为探讨NOLC1对肺癌细胞的作用,本研究通过Gateway系统构建重组NOLC1腺病毒载体,成功包装NOLC1腺病毒后,分别感染正常人类胚胎肺细胞(HEL)和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细胞),过表达NOLC1。通过MTT实验、AnnexinV-APC/PI双染法和线粒体膜电位实验,证明与HEL细胞相比,NOLC1的过表达对A549细胞的活性降低、凋亡增加、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影响较为显著;通过Real-time PCR检测Caspase家族、TNF与受体家族和BCL2家族基因的表达,发现过表达NOLC1明显上调了A549细胞中促凋亡基因的表达,下调了抗凋亡基因的表达,其中两种重要的促凋亡蛋白CASP8和BAX均显著上调,但是在HEL细胞中这种影响不明显。研究结果表明过表达NOLC1蛋白通过对线粒体通路和死亡受体通路的共同作用,对非小细胞癌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LC1(Nucleolar and coiledbody phosphoprotein 1) 肺癌细胞 腺病毒载体 过表达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对农田黑土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40
7
作者 白震 张明 +1 位作者 宋斗妍 张旭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3244-3253,共10页
以未施肥(CK)和休闲(Fallow)处理为对照,研究黑土肥料定位站NP、NPK、MCK(有机肥)、MNP(有机肥+氮磷)、MNPK(有机肥+氮磷钾)等长期有机、无机肥施用对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磷脂脂肪酸(PLFA)、酸(碱)性磷酸酶、微生物量碳或氮(SMBC或SMBN)... 以未施肥(CK)和休闲(Fallow)处理为对照,研究黑土肥料定位站NP、NPK、MCK(有机肥)、MNP(有机肥+氮磷)、MNPK(有机肥+氮磷钾)等长期有机、无机肥施用对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磷脂脂肪酸(PLFA)、酸(碱)性磷酸酶、微生物量碳或氮(SMBC或SMBN)等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施用有效地提高了土壤有机质、总氮及速效氮、磷、钾等养分含量,显著地增加了SMBC(SMBN)和真菌、细菌的PLFA含量以及磷酸酶活力,极大地提高了土壤真菌/细菌比值;而长期NP或NPK处理不但未明显改善土壤养分状况,甚至抑制了磷酸酶活性及大多数菌群生长。总细菌PLFA与饱和脂肪酸或单烯脂肪酸与环化脂肪酸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PLFA主成分分析表明,有机肥与化肥处理微生物群落结构显著不同;个别PLFA载荷值分析表明,真菌脂肪酸易受无机肥施用影响,而G-菌或G+菌脂肪酸更易受有机肥影响。休闲处理高水平微生物活性与生物量的主要贡献者是黑土细菌群落而不是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脂肪酸 酸(碱)性磷酸酶 土壤微生物 施肥 农田黑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种中药活性成分对K562/ADM耐药性逆转及P27和P170蛋白表达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陈超 蔡天革 +2 位作者 张荣华 杨丽 蔡宇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观察中药活性成分对白血病K562/ADM耐药细胞逆转及P27和P170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用补骨脂素、苦参碱、槲皮素、姜黄素、川芎嗪、大黄酸6种中药单体成分作为研究对象,MTT比色法测定6种中药成分对K562/ADM耐药... 目的观察中药活性成分对白血病K562/ADM耐药细胞逆转及P27和P170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用补骨脂素、苦参碱、槲皮素、姜黄素、川芎嗪、大黄酸6种中药单体成分作为研究对象,MTT比色法测定6种中药成分对K562/ADM耐药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细胞内阿霉素的质量浓度,流式细胞术检测K562/ADM耐药细胞中P27和P170蛋白表达。结果 6种中药活性成分逆转耐药倍数在6.99~10.59之间,K562/ADM耐药细胞中阿霉素积累比率为(11.6±3.7)^(17.7±2.8);对照组P27和P210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33.1±2.1)和(6.51±1.33),K562/S和K562/ADM耐药细胞的P27和P210相关蛋白表达率分别在(54.2±3.5)^(72.1±4.2)和(6.21±1.35)^(6.59±1.48)之间。结论 6种中药活性成分具有不同程度的逆转耐药细胞作用,且影响耐药细胞内化疗药物质量浓度;各中药活性成分具有不同程度抑制K562/ADM耐药细胞中P27蛋白表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骨脂素 苦参碱 槲皮素 姜黄素 川芎嗪 大黄酸 K562 ADM耐药细胞 P27 P170 蛋白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IC-PCR技术在李斯特氏菌种、菌株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28
9
作者 金莉莉 王秋雨 侯潇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95-197,共3页
应用肠杆菌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聚合酶链反应技术(ERIC-PCR)对李斯特氏菌基因组DNA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李斯特氏菌种间DNA指纹图谱带型差异较大;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株间及相同血清型不同来源的菌株,其DNA指纹图谱带型也有明显差异... 应用肠杆菌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聚合酶链反应技术(ERIC-PCR)对李斯特氏菌基因组DNA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李斯特氏菌种间DNA指纹图谱带型差异较大;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株间及相同血清型不同来源的菌株,其DNA指纹图谱带型也有明显差异。在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各株的DNA指纹图谱中发现1600bp的种专一性扩增带。结果表明,ERIC-PCR技术可用于李斯特氏菌种、菌株的鉴定及进一步分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杆菌 PCR 李斯特氏菌DNA指纹图谱 菌株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施用氮、磷及有机肥对农田黑土PLFA的影响 被引量:16
10
作者 白震 张明 +2 位作者 闫颖 郑立臣 张旭东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3-80,共8页
研究黑土长期肥料定位站CK、N、P、NP、单施有机肥(MCK)、有机肥与氮肥(MN)、有机肥与磷肥(MP)、有机肥与氮磷肥(MNP)等8处理土壤磷脂脂肪酸(PLFA)和基本理化性质.结果表明,有机肥及单施P处理显著促进真菌、细菌生长,提高真菌/细菌比值... 研究黑土长期肥料定位站CK、N、P、NP、单施有机肥(MCK)、有机肥与氮肥(MN)、有机肥与磷肥(MP)、有机肥与氮磷肥(MNP)等8处理土壤磷脂脂肪酸(PLFA)和基本理化性质.结果表明,有机肥及单施P处理显著促进真菌、细菌生长,提高真菌/细菌比值;单施N对细菌或真菌无显著影响;与MCK相比,有机肥配施化肥对真菌、细菌影响不同:总细菌脂肪酸由大到小依次为MCK(54.7 nmol·g-1)>MP(49.7nmol·g-1)>MN(44.8 nmol·g-1)>MNP(42.6 nmol·g-1);而真菌生物量则随化肥施用而增加,表现为MP(28.5 nmol·g-1)>MN(26.0 nmol·g-1)>MNP(22.8 nmol·g-1)>MCK(22.0 nmol·g-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总微生物群落或总细菌受速效钾与硝态氮含量影响最为显著,硝态氮与总氮是G+菌生长的主要限制养分,而速效钾是影响G-菌的最主要因素,真菌更易受有效磷与铵态氮含量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脂肪酸 微生物 黑土 无机肥 有机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蛙卵油脂肪酸组分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24
11
作者 金莉莉 王秋雨 +2 位作者 娄虹 张洪超 温淑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232-234,共3页
林蛙卵经石油醚和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得到林蛙卵油。把林蛙卵油甲酯化,用石英毛细管色谱/质谱法测定其脂肪酸组分。采用石油醚方法萃取得到的林蛙卵油分离出19种组分,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2.38%;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得到的林蛙卵油分离... 林蛙卵经石油醚和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得到林蛙卵油。把林蛙卵油甲酯化,用石英毛细管色谱/质谱法测定其脂肪酸组分。采用石油醚方法萃取得到的林蛙卵油分离出19种组分,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2.38%;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得到的林蛙卵油分离出26种组分,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69.65%。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式获得的林蛙卵油脂肪酸主要组分及含量基本一致,均由C12-22脂肪酸组成,主要不饱和脂肪酸是十六碳烯酸、亚油酸、油酸、EPA(二十碳五烯酸)、DHA(二十二碳六烯酸)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蛙卵油 脂肪酸 组分 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施肥农田黑土微生物量碳、氮季节性变化 被引量:38
12
作者 张明 白震 +4 位作者 张威 丁雪丽 宋斗妍 朱俊丰 朱平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498-1503,共6页
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农田黑土微生物量碳、氮(MBC、MBN)季节性特征,于不同月份采集单施化肥(NPK)、单倍有机肥(M)、双倍有机肥(M2)、单倍有机肥与化肥配施(MNPK)和对照(CK)处理土样。结果表明:与其它处理相比,M2处理MBC、MBN季节性变... 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农田黑土微生物量碳、氮(MBC、MBN)季节性特征,于不同月份采集单施化肥(NPK)、单倍有机肥(M)、双倍有机肥(M2)、单倍有机肥与化肥配施(MNPK)和对照(CK)处理土样。结果表明:与其它处理相比,M2处理MBC、MBN季节性变化较小。MBC季节性变化规律为:4月(春耕前)各处理较高,其它月份较低,CK、NPK、MNPK的最低值出现在5月(出苗期),M和M2的最低值出现在7月(拔节期),8、9月(灌浆期和收获后)各处理略有回升。MBN变化规律为:4月NPK、M、MNPK较低,其它月份较高,4、8月CK较低,其它月份较高。所有月份各处理均值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与CK相比,NPK、M、MNPK、M2均能提高MBC和MBN,其中M、MNPK、M2对MBC的提高达到显著水平(p<0.01),M对MBN的提高达到显著水平(p<0.01),其它处理未达到显著水平。另外,长期适量施用有机肥可以提高土壤微生物对有机碳及全氮的利用率。微生物量碳与土壤基本理化指标相关性显著,能够较好地反映出土壤质量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量碳 微生物量氮 黑土 施肥 季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辣木中多糖和芦丁的超声提取工艺 被引量:11
13
作者 辛明慧 张荣华 +2 位作者 杨丽 蔡宇 蔡天革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25-628,共4页
目的通过响应面法优化辣木中多糖和芦丁的超声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液料比为影响因素,多糖提取率和芦丁含有量为评价指标,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0%,提... 目的通过响应面法优化辣木中多糖和芦丁的超声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液料比为影响因素,多糖提取率和芦丁含有量为评价指标,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0%,提取时间30 min,提取次数2次,液料比35∶1,多糖提取率和芦丁含有量分别为5.44 mg/g和13.30%。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超声提取辣木中的多糖和芦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木 多糖 芦丁 超声提取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桦褐孔菌不同提取成分对小鼠免疫功能比较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张慧丽 杨松 +6 位作者 宋雅娜 姜薇 贾菲 朱俊丰 王宁 李秀瑜 刘宏生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20-23,共4页
采用正交水提醇沉淀法提取桦褐孔菌成分,得出其最佳提取方法。采用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法、测量小鼠免疫器官质量法和测定老龄大鼠SOD酶的活性,研究其对正常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对老龄大鼠抗氧化能力。与乙醇回流提取法和索氏提取法生理... 采用正交水提醇沉淀法提取桦褐孔菌成分,得出其最佳提取方法。采用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法、测量小鼠免疫器官质量法和测定老龄大鼠SOD酶的活性,研究其对正常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对老龄大鼠抗氧化能力。与乙醇回流提取法和索氏提取法生理盐水组进行比较,得出桦褐孔菌成分可显著提高正常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通过比较,水提法得到的桦褐孔菌有效成分提高免疫力的作用最强,也证明了桦褐孔菌多糖能通过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强老龄大鼠机体的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褐孔菌 正常小鼠 免疫功能 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制剂对沙地樟子松苗木成活生长及生理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唐凤德 蔡天革 +1 位作者 韩士杰 黄丽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294-2303,共10页
采用Pt菌剂、ABT生根粉、HRC吸水剂和GGR 6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生物制剂,研究了不同生物制剂对2年生樟子松苗木田间试验的造林成活率、植株高度、单株生物量、细根量和盆栽试验苗木的叶片光合和水分利用效率等生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 采用Pt菌剂、ABT生根粉、HRC吸水剂和GGR 6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生物制剂,研究了不同生物制剂对2年生樟子松苗木田间试验的造林成活率、植株高度、单株生物量、细根量和盆栽试验苗木的叶片光合和水分利用效率等生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Pt3(3号菌剂)、ABT(ABT生根粉)和HRC(HRC吸水剂)均显著地提高樟子松苗木的成活率,它们分别比对照处理苗木成活率高29.3%、23.6%和9.4%,而GRR(GGR植物生长调节剂)和Pt1(1号菌剂)处理苗木的造林成活率同对照处理苗木成活率差异不显著;(2)Pt3、ABT处理均显著地促进了苗木细根生长,分别比对照处理多34.72和15.18 cm,而HRC、CGR和Pt1同对照处理没有显著差异;回归分析表明细根量与苗木成活率呈显著正相关,说明生物制剂提高成活率是通过细根量的增加来实现的;(3)Pt3和ABT处理的苗木高度比对照多2.2、1.5cm和1.1cm,单株生物量干重分别大1.73、0.72g和0.33g,针叶长度、单个针叶面积和单株植株针叶数量分别多1.54和0.096cm、0.188cm2和0.116cm2、31和23束;而Pt1和GGR处理对苗木高度和单株生物量影响不显著;(4)Pt3和ABT处理显著地提高了苗木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及水分利用效率等生理指标方面,而其它生物制剂对苗木生理指标影响不显著。生物制剂通过提高苗木生长量和增强生理活动提高樟子松沙地造林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制剂 樟子松 沙地 成活 生长 生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酵母菌净化玉米淀粉工业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素玉 李光辉 +6 位作者 杨淑春 常艳君 汤雪梅 张肃 李玉 任娟 李乐修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27-229,共3页
玉米淀粉工业废水是高浓度有机废水 ,酵母菌能以其为营养基质进行生长繁殖。在生长过程中不仅可获得单细胞蛋白质 ,同时直接净化了玉米淀粉工业废水。所用菌种为白地霉和扣囊拟内孢霉。本课题研究了无机盐、菌体培养时间及废水中的溶氧... 玉米淀粉工业废水是高浓度有机废水 ,酵母菌能以其为营养基质进行生长繁殖。在生长过程中不仅可获得单细胞蛋白质 ,同时直接净化了玉米淀粉工业废水。所用菌种为白地霉和扣囊拟内孢霉。本课题研究了无机盐、菌体培养时间及废水中的溶氧量对这两种菌净化玉米淀粉工业废水的影响。废水 COD去除率 90 %以上 ,净化后废水 p H值 7左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菌 玉米淀粉 工业废水 酵母菌 SCP 净化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碱胁迫对羊草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8
17
作者 周婵 邹志远 杨允菲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4-96,共3页
利用盆栽实验,对幼苗期灰绿和黄绿两个生态型羊草用NaCl和Na2CO3进行胁迫后,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可溶性蛋白含量进行了测定.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浓度NaCl和Na2CO3胁迫条件下,灰绿型和黄绿型羊草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分别是对照的2... 利用盆栽实验,对幼苗期灰绿和黄绿两个生态型羊草用NaCl和Na2CO3进行胁迫后,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可溶性蛋白含量进行了测定.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浓度NaCl和Na2CO3胁迫条件下,灰绿型和黄绿型羊草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分别是对照的2.52~3.52倍,4.87-10.32倍,1.60~3.58倍和1.95~6.67倍.灰绿型和黄绿型羊草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NaCl浓度为100mmol/L和25mmol/L,Na2C03浓度为100mmol/L和50mmol/L时达到最高值.由此表明,灰绿型和黄绿型羊草具有一定的耐盐碱能力,且灰绿型羊草的耐盐碱能力高于黄绿型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草 盐碱胁迫 可溶性蛋白质 紫外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林蛙皮抗菌肽提取条件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金莉莉 丁忠福 王秋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23-227,共5页
本研究以林蛙干皮为原料,采用甲醇、乙酸和磷酸盐三种浸提液提取有抑菌活性的多肽,并分别以提取温度、时间、液料比、pH值四因素对每种浸提液的提取方法进行三水平正交试验,以进一步精纯后产物的抑菌活力为指标,探索林蛙抗菌肽的最优分... 本研究以林蛙干皮为原料,采用甲醇、乙酸和磷酸盐三种浸提液提取有抑菌活性的多肽,并分别以提取温度、时间、液料比、pH值四因素对每种浸提液的提取方法进行三水平正交试验,以进一步精纯后产物的抑菌活力为指标,探索林蛙抗菌肽的最优分离纯化工艺。结果表明,三种浸提液的最优条件分别是:甲醇法为浸提时间24h、温度0℃、液料比为22.5(W/V)、pH5.4;乙酸法为24h、0℃、液料比22.5、pH3.0;磷酸盐法为24h、20℃、液料比22.5、pH6.4。其中甲醇法浸提产物的抑菌活性最佳,粗提品经G-25层析后,力活提高了5倍,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林蛙 抗菌肽 分离纯化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农田黑土微生物活力与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8
19
作者 白震 张明 +2 位作者 闫颖 李维福 张旭东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7-116,共10页
以黑土长期肥料定位站CK、N、P、NP、MN(有机肥+氮)、MP(有机肥+磷)、MNP(有机肥+氮+磷)等处理为供试土样,研究氮、磷及有机肥不同配施条件下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磷脂脂肪酸(PLFA)、中性磷脂脂肪酸(NLFA)、酸(碱)性磷酸酶、微生物量碳或... 以黑土长期肥料定位站CK、N、P、NP、MN(有机肥+氮)、MP(有机肥+磷)、MNP(有机肥+氮+磷)等处理为供试土样,研究氮、磷及有机肥不同配施条件下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磷脂脂肪酸(PLFA)、中性磷脂脂肪酸(NLFA)、酸(碱)性磷酸酶、微生物量碳或氮(SMB-C或N)等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6年有机肥-化肥配施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OM)、总氮(TN)以及速效氮、磷、钾等养分含量,其SMB-C或N、SMB-C/OM比值、磷酸酶活力以及各菌群PLFA含量显著高于CK和各化肥处理。长期N处理微生物活力明显低于CK,而P处理对微生物活力与结构影响最小。NLFA在各菌体相对含量与活体生物标识物变化趋势相反,表明养分充足的有机肥处理中各菌群休眠体或贮存物质积累有限。PLFA、NLFA与NLFA/PLFA主成分分析表明,有机肥与化肥处理微生物群落结构显著不同。个别PLFA或NLFA载荷值分析表明,真菌C18∶2ω6,9受有机肥施用影响显著;而G+菌iC15∶0、iC17∶0、iC16∶0等更易受化肥施用影响。与PLFA或NLFA相比,NLFA/PLFA比值PC分析能更有效地区分不同施肥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脂肪酸 中性磷脂脂肪酸 酸(碱)性磷酸酶 施肥 农田黑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蓝复合光谱对两个生态型羊草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20
作者 周婵 杨允菲 王堃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441-1444,共4页
采用LED红蓝光源激发产生不同比例、不同强度红蓝复合光,对实验控制培养的两个生态型羊草光合生理特性进行研究。两个生态型羊草在红蓝复合光低于50μmol·m-2·s-1时光合作用不能进行,红蓝复合光强高于50μmol·m-2·... 采用LED红蓝光源激发产生不同比例、不同强度红蓝复合光,对实验控制培养的两个生态型羊草光合生理特性进行研究。两个生态型羊草在红蓝复合光低于50μmol·m-2·s-1时光合作用不能进行,红蓝复合光强高于50μmol·m-2·s-1后,光合速率、气孔限制值和蒸腾速率不断上升,但灰绿型羊草在红蓝复合光达到1150μmol·m-2·s-1、黄绿型羊草在红蓝复合光达到907μmol·m-2·s-1后,光合速率不再增加,出现光饱和现象,同时气孔限制值增加以减少水分过多的消耗,蒸腾速率下降。植物在各个生理指标之间进行权衡,保证在生理损伤最小的情况下获得最大生产能力。在高光条件时,蓝光对光合的作用已逐渐消弱,红光对光合生理的作用逐步增强。在同样的红蓝复合光源照射条件下,灰绿型羊草在保持较低的气孔限制和较高水平水分消耗时,依旧能有较高的光合速率,表明灰绿型羊草光合生产能力和生理的适应性强于黄绿型羊草。对两个生态型羊草光合生理特性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就是红蓝复合模拟光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蓝复合光谱 光强 光合速率 蒸腾速率 气孔限制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