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从“时间”问题发展的内在逻辑透视哲学的精神旨归
被引量:3
- 1
-
-
作者
陆杰荣
张伟
-
机构
辽宁大学现代哲学研究所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
出处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0-75,共6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西方哲学研究重心的演进逻辑与马克思哲学的时代定位”(07bzx003)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时间问题是贯穿于西方哲学史的一个基本问题,它在解决不同时期的哲学理论困境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从古希腊时期到后现代的哲学家们对时间问题的思考方式、构建方法、解决路径虽不甚相同,却或隐或显地存在着某种逻辑关联,从而敞显出时间问题发展的内在逻辑,即时间问题逐渐由外在的自然转向人的生活。时间问题始终与哲学的命运相生相伴。哲学的精神旨归随时间问题的逻辑演进,最终由关注外在的自然、神、理性的本体论,归宿于提高人的形而上的精神品位的价值追求。
-
关键词
时间
神学
知识论
存在论
后现代
-
分类号
B5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
-
题名“实践观点之后”与实践客观性问题
被引量:1
- 2
-
-
作者
王国坛
-
机构
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辽宁大学现代哲学研究所
-
出处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0-62,共3页
-
基金
辽宁省社科基金重点课题(L07AZX002)
-
文摘
所谓实践的客观性是指把实践看成是一个"自身运动过程"或自然过程,而不是一个主观过程。把实践看成是一个"自身运动过程"就在于把实践理解为自己决定自己、自己扬弃自己的发展过程。它是改变世界活动中的隐匿过程,这一过程只有在辩证的思维中因而只有通过感性这个中介才能得到客观描述。
-
关键词
实践
实践的客观性
知性思维方式
辩证思维方式
-
分类号
B0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
-
题名解蔽“物化”现象及其当代启示
被引量:1
- 3
-
-
作者
张伟
-
机构
辽宁大学现代哲学研究所
-
出处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9-21,共3页
-
文摘
学界对"物化"现象常偏颇地从其消极方面加以批判,从而遮蔽了其积极的历史作用。根据马克思关于人类发展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独立形态的个人的生存状态表现为"物化"现象。全面审视"物化"现象,它有其历史必然性与合理性,也有其积极与消极的历史作用与意义。解蔽"物化"现象的理论意义在于它为当前建构中国政治哲学提供了问题论域;现实意义在于它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理论依据和工作重心。
-
关键词
“物化”现象
独立形态的个人
人际矛盾
问题论域
-
分类号
B0-0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
-
题名马克思社会理想理论的变革实质及其当代建构
- 4
-
-
作者
陆杰荣
张伟
-
机构
辽宁大学现代哲学研究所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
出处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9-33,共5页
-
基金
200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方哲学研究重心的演进逻辑与马克思哲学的时代定位>(07bzx003)
-
文摘
马克思哲学不是纯粹的"思辨",而是具有立足于现实的实践性品格。它所构建的社会理想实现了对西方传统哲学的"绝对理想"的颠覆与超越,从而彰显出马克思社会理想理论的变革实质。马克思的社会理想是以理想人格与理想社会的双重维度为精神旨归,以理想性与现实性的双重品格为理论特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对马克思社会理想理论的当代构建,在此构建中要重新审视并构建理想人格与理想信念,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有序发展。
-
关键词
绝对理想
共产主义理想
现实
实践
-
Keywords
absolute ideal
communist ideal
reality
practice
-
分类号
B03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