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基异丁基甲酮在水-正辛醇中分配系数的测定
1
作者 陈忠林 汪林 +2 位作者 李垒 张朝红 关伟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2005年第10期26-27,30,共3页
实验以绿色化学理念为主导思想,在测有机污染物的正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实验中用毒性小的甲基异丁基甲酮(4-甲基-2-戊酮)代替常规实验中使用的对环境和人类有害的对二甲苯,从而减少污染,避免危害,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甲基异丁基甲酮 绿色化学 正辛醇-水分配系数(Ko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氢发酵细菌培养基的选择和改进 被引量:44
2
作者 林明 任南琪 +3 位作者 马汐平 王爱杰 马放 王相晶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98-402,共5页
高效产氢菌株的筛选与分离是生物制氢技术应用的重要基础之一 ,现有培养基都存在一定缺陷 .为分离到高效产氢菌株 ,提出LM系列培养基配方 ,并通过产氢发酵细菌的分离和生长实验 ,确定了培养基的强还原剂为半胱氨酸 ,pH值为 6 .根据培养... 高效产氢菌株的筛选与分离是生物制氢技术应用的重要基础之一 ,现有培养基都存在一定缺陷 .为分离到高效产氢菌株 ,提出LM系列培养基配方 ,并通过产氢发酵细菌的分离和生长实验 ,确定了培养基的强还原剂为半胱氨酸 ,pH值为 6 .根据培养基对厌氧菌的分离数量、种类和培养基成分的分析 ,选择LM - 1培养基为产氢发酵细菌的分离培养基 .LM - 1培养基分离出的 5株高效产氢发酵细菌属于 4个菌属 ,其中拟杆菌属、克雷伯氏菌属是国际上尚未分离到的高效产氢发酵细菌 .利用LM - 1培养基进行高效产氢细菌分离操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细菌 培养基 高效产氢菌株 生物制氢 氢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高效产氢细菌的筛选及其耐酸性研究 被引量:43
3
作者 任南琪 林明 +2 位作者 马汐平 王爱杰 李建政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0-84,共5页
采用厌氧Hungate技术 ,从生物制氢反应器厌氧活性污泥中分离到 18株发酵产氢细菌 ,并从中优选出 1株高效产氢细菌B4 9。通过间歇试验 ,B4 9获得最大比产氢速率QH2 为 2 5 .0mmol/g·h ,单位体积产氢量YH2 为 1813.8mL/L ,氢气含量为... 采用厌氧Hungate技术 ,从生物制氢反应器厌氧活性污泥中分离到 18株发酵产氢细菌 ,并从中优选出 1株高效产氢细菌B4 9。通过间歇试验 ,B4 9获得最大比产氢速率QH2 为 2 5 .0mmol/g·h ,单位体积产氢量YH2 为 1813.8mL/L ,氢气含量为 6 4 .15 %。B4 9菌株为乙醇型发酵产氢细菌 ,具有良好的耐酸性 ,在 pH3.3仍能生长。发酵产氢和细菌生长的最适 pH值约为 3.9~ 4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氢 发酵细菌 乙醇型发酵 耐酸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硒金针菇子实体中硒多糖的分离纯化技术及红外光谱研究 被引量:26
4
作者 铁梅 李闯 +4 位作者 费金岩 赵素云 师晓帆 李华为 臧树良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8-161,共4页
对富硒金针菇子实体中硒多糖(Se-containing polysaccharide,Se-P)的分离、纯化进行了优化研究,并采用苯酚-硫酸法、ICP-MS法对硒多糖中多糖及硒含量进行了测定。确定硒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浸提温度80℃、浸提时间3 h、料液比1∶50、... 对富硒金针菇子实体中硒多糖(Se-containing polysaccharide,Se-P)的分离、纯化进行了优化研究,并采用苯酚-硫酸法、ICP-MS法对硒多糖中多糖及硒含量进行了测定。确定硒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浸提温度80℃、浸提时间3 h、料液比1∶50、提取3次合并滤液;其中多糖含量为12.48%,硒含量为7.97μg/g。将粗多糖经Sephadex G-100柱层析系统分离纯化,所得精硒多糖进行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可溶性硒多糖均为β-糖苷键连接的吡喃多糖,其中水溶性硒多糖与普通多糖结构相似,而碱溶性硒多糖中由于硒酸酯的形成改变了原有多糖的吡喃环糖苷键的构型,进一步证明在金针菇的富硒培养过程中,硒参与了硒多糖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 多糖 分离 纯化 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O_2掺杂TiO_2催化超声降解甲基橙溶液的研究 被引量:31
5
作者 王君 佟健 +3 位作者 张向东 韩建涛 张鹏 赵迪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4年第5期13-14,53,共3页
采用自制的TeO2 掺杂TiO2 作为催化剂 ,研究了各种因素对TeO2 掺杂TiO2 催化超声降解甲基橙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TeO2掺杂TiO2 作用下超声降解甲基橙的效果明显优于非掺杂TiO2 的情况。 1 .5 %掺杂的催化剂用量在 1 .5~ 2 .0g/L之间 ... 采用自制的TeO2 掺杂TiO2 作为催化剂 ,研究了各种因素对TeO2 掺杂TiO2 催化超声降解甲基橙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TeO2掺杂TiO2 作用下超声降解甲基橙的效果明显优于非掺杂TiO2 的情况。 1 .5 %掺杂的催化剂用量在 1 .5~ 2 .0g/L之间 ,超声波频率 2 5kHz,输出功率 1 .0w/cm2 ,pH为 1 .0~ 3 .0时 ,初始浓度 2 0mg/L的条件 ,80min基本可全部降解 ,COD的去除率也达到了 99.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橙 超声降解 TeO2掺杂 TIO2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ICP-MS联用技术在富硒金针菇硒的形态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38
6
作者 铁梅 方禹之 +4 位作者 孙铁彪 李闯 费金岩 李华为 臧树良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35-639,共5页
从富硒培养的金针菇中分离得到含硒化合物,并采用SE-HPLC-ICP-MS联机技术对浸提液中的含硒化合物进行分离分析;同时对样品中的硒蛋白在特定条件下水解,采用RP-HPLC-ICP-MS联机技术对水解液中硒代氨基酸进行确认,并测定其中硒的含量.结... 从富硒培养的金针菇中分离得到含硒化合物,并采用SE-HPLC-ICP-MS联机技术对浸提液中的含硒化合物进行分离分析;同时对样品中的硒蛋白在特定条件下水解,采用RP-HPLC-ICP-MS联机技术对水解液中硒代氨基酸进行确认,并测定其中硒的含量.结果表明,可溶态硒是富硒金针菇中硒的主要存在形式,其中小分子含硒有机化合物中的含硒量占浸提液中硒的71.87%;而含硒蛋白所占比例为4.88%;进一步确定富硒金针菇中含有硒代胱氨酸、硒代蛋氨酸和由二者组成的含硒多肽等,各形态硒的含量为总硒量的12.3%,17.6%和36.8%.本方法将具有高效分离能力的色谱技术与高灵敏度的元素检测技术成功结合,用于含硒生物分子中硒的在线分析,具有快速、灵敏及准确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 形态分析 HPLC—ICP-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P-MS测定食用菌中硒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43
7
作者 铁梅 臧树良 +3 位作者 张崴 李晶 孙铁彪 李华为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51-553,共3页
采用石英高压消化罐在较低温度下缓慢消化食用菌样品,减少了硒的损失,以ICP-MS测定食用菌中微量硒,并对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样品浓度、积分时间与响应值呈正相关。当样品中硒的浓度大于50μg·L^-1时,采用0.1s的积分... 采用石英高压消化罐在较低温度下缓慢消化食用菌样品,减少了硒的损失,以ICP-MS测定食用菌中微量硒,并对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样品浓度、积分时间与响应值呈正相关。当样品中硒的浓度大于50μg·L^-1时,采用0.1s的积分时间;硒的浓度小于5μg·L^-1时,采用高于2.0s的积分时间。标准曲线在1.0~500μg·L^-1完成(r=1.0000)。回收率为99.96%~102.7%。该法具有简便、快速、灵敏、稳定、准确等优点,用于食用菌中痕量硒的分析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 食用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和圆二色光谱法研究丁基锡化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5
8
作者 张朝红 臧树良 +4 位作者 耿兵 铁梅 吴林友 苏欣 冯冲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79-181,共3页
通过紫外(UV)和圆二色(CD)光谱,研究了丁基锡化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作用方式以及浓度变化对丁基锡化合物与BSA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丁基锡化合物与BSA的作用是双重的,既有丁基锡离子与BSA的配位作用,又有丁基基团的疏水作用,引起... 通过紫外(UV)和圆二色(CD)光谱,研究了丁基锡化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作用方式以及浓度变化对丁基锡化合物与BSA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丁基锡化合物与BSA的作用是双重的,既有丁基锡离子与BSA的配位作用,又有丁基基团的疏水作用,引起BSA构象变化和α螺旋含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丁基锡 二丁基锡 三丁基锡 牛血清白蛋白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食用菌中硒 被引量:27
9
作者 铁梅 张崴 +3 位作者 李晶 景逵 臧树良 李华为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1-153,共3页
采用石英高压消化罐在较低温度下进行缓慢样品消化,减少了消化过程中硒的损失。利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对食用菌中硒的含量进行测定。1%Ni(NO3)2作为基体改进剂,灰化温度为500℃,原子化温度为2500℃时,经氘灯校正背景,测定食用菌中硒含量... 采用石英高压消化罐在较低温度下进行缓慢样品消化,减少了消化过程中硒的损失。利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对食用菌中硒的含量进行测定。1%Ni(NO3)2作为基体改进剂,灰化温度为500℃,原子化温度为2500℃时,经氘灯校正背景,测定食用菌中硒含量,回收率在92.1%~115.5%之间,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28%,检出限为15.8μg·L-1,该法具有简便、快速、灵敏、稳定、准确等优点,适于食用菌中痕量硒的分析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炉原子吸收 食用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二醇对丙酸睾酮诱导去势大鼠前列腺增生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吴建辉 裴晓丹 +4 位作者 曹霖 孙祖越 何桂林 刘桂明 蒋秀蓉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63-367,共5页
目的明确50μg·kg-1雌二醇对丙酸睾酮诱导的前列腺增生是否具有抑制作用。方法①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5组,依次为:正常对照、去势对照、丙酸睾酮对照组、雌二醇组和非那甾胺组,每组12只动物;动物去势后,除对照组外,其余3组动物sc0.5m... 目的明确50μg·kg-1雌二醇对丙酸睾酮诱导的前列腺增生是否具有抑制作用。方法①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5组,依次为:正常对照、去势对照、丙酸睾酮对照组、雌二醇组和非那甾胺组,每组12只动物;动物去势后,除对照组外,其余3组动物sc0.5mg·d-1丙酸睾酮,雌二醇组同时sc50μg·kg-1·d-1雌二醇,连续31d。②30只雄性SD大鼠于去势后随机分成5组,分别sc0,50,100,200或400μg·kg-1雌二醇,同时sc0.5mg·d-1丙酸睾酮,连续14d。动物于最后一次给药24h后,麻醉处死,取前列腺,测量湿重,计算前列腺指数,组织切片分析前列腺上皮高度及腺腔面积大小。结果①给予50μg·kg-1雌二醇31d,与丙酸睾酮对照组相比,雌二醇组平均前列腺体积、湿重、前列腺指数、腺上皮高度和腺腔面积无缩小趋势,而非那甾胺组平均前列腺体积、湿重、前列腺指数、腺上皮高度和腺腔面积均明显减小(P<0.01)。②给予系列雌二醇2周,前列腺湿重增加,其中400μg·kg-1组较对照组增加明显(P<0.01);前列腺指数增大,400μg·kg-1组较丙酸睾酮对照组明显增大(P<0.01);腺上皮高度随雌二醇剂量增大而增高(P<0.01);腺腔面积亦随雌二醇剂量增加而增大,其中,400μg·kg-1组较对照组增大明显(P<0.01)。结论50μg·kg-1以上剂量的雌二醇不能抑制丙酸睾酮诱发的前列腺增生,相反,具有促进前列腺增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二醇 前列腺 增生 大鼠 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HPLC-ICP-MS联用技术在富硒蛹虫草硒蛋白形态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铁梅 臧树良 +2 位作者 方禹之 孙铁彪 李华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232-1236,共5页
从富硒培养的虫草中提取可溶性蛋白质,经过(NH4)2SO4分级盐析,采用ICP-MS对不同盐析组分中蛋白及硒分布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富硒蛹虫草的可溶性硒含量占总硒含量的69.3%以上,在所得的各级蛋白组分中,除A组分(0~30%饱和度的... 从富硒培养的虫草中提取可溶性蛋白质,经过(NH4)2SO4分级盐析,采用ICP-MS对不同盐析组分中蛋白及硒分布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富硒蛹虫草的可溶性硒含量占总硒含量的69.3%以上,在所得的各级蛋白组分中,除A组分(0~30%饱和度的盐析)外,其它各组分均存在含硒蛋白,其硒含量高低顺序为B组分(30%~50%饱和度的盐析)〉C组分(50%~75%饱和度的盐析)〉D组分(75%~100%饱和度的盐析)〉A组分.采用SE—HPLC—ICP—MS联机技术对样品中的硒蛋白进行分离检测,结果表明,其分子量分布在114000和1000之间,且含量各异.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硒在虫草体内参与了蛋白的合成,这对于以蛹虫草为载体将无机硒有机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虫草 形态分析 硒蛋白 SE-HPLC-ICP-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菌种非固定化技术制氢反应器产氢效能 被引量:8
12
作者 林明 任南琪 +4 位作者 马汐平 马放 王爱杰 王相晶 李建政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15-819,825,共6页
为了研究混合菌种非固定化技术生物制氢反应器的产氢效能,实验采用厌氧Hungate技术和MPN法,从采用混合菌种非固定化技术的生物制氢反应器厌氧活性污泥中分离到210株优势发酵菌株,其中18株为产氢细菌(HPB).实验结果表明,主要决定反应器... 为了研究混合菌种非固定化技术生物制氢反应器的产氢效能,实验采用厌氧Hungate技术和MPN法,从采用混合菌种非固定化技术的生物制氢反应器厌氧活性污泥中分离到210株优势发酵菌株,其中18株为产氢细菌(HPB).实验结果表明,主要决定反应器产氢效能的因素是反应器内HPB的数量和活性.采用混合菌种非周定化技术可以充分发挥HPB的产氢活性,但是由于反应器内HPB的数量和比例不高,大大制约了混合菌种非固定技术生物制氢反应器效能的充分发挥.针对这一结论,提出采用有自絮凝能力的高效产氢细菌进行快速启动和投加高效产氢菌株的方法提高生物制氢反应器的产氢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菌种 非固定化技术 制氢反应器 产氢效能 氢能 发酵细菌 生物制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0年来三江平原北部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及生态效应分析 被引量:28
13
作者 侯伟 匡文慧 +2 位作者 张树文 张养贞 李颖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52-756,共5页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在全球变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综合模拟和评价环境问题非常重要。区域案例研究方法是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研究核心,以中尺度的三江平原北部作为研究区域,重建并分析了自1954年以来该地区4个时段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在全球变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综合模拟和评价环境问题非常重要。区域案例研究方法是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研究核心,以中尺度的三江平原北部作为研究区域,重建并分析了自1954年以来该地区4个时段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格局及其时空演化过程,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耕地的开发过程。结果表明1954年到2000年期间,以湿地、草地和林地转换成耕地为该区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主要形式,耕地面积由占总面积的5.29%上升到51.81%,同时湿地占总面积的52.49%下降到15.71%,并指出人类的农垦活动是湿地减少和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平原北部 耕地 湿地 生态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积排阻色谱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在富硒金针菇硒多糖形态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铁梅 李闯 +2 位作者 费金岩 李华为 臧树良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5期497-501,共5页
提取含硒7.97μg/g的富硒金针菇硒多糖,采用体积排阻色谱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SE-HPLC-ICP-MS)联用技术进行在线分离分析,确定富硒金针菇中至少含有三种硒多糖,其分子量分别为4.27 kDa1、.868 kDa和1.54 kDa,含硒量分别占可溶性硒多... 提取含硒7.97μg/g的富硒金针菇硒多糖,采用体积排阻色谱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SE-HPLC-ICP-MS)联用技术进行在线分离分析,确定富硒金针菇中至少含有三种硒多糖,其分子量分别为4.27 kDa1、.868 kDa和1.54 kDa,含硒量分别占可溶性硒多糖中硒含量的14.95%、40.39%和44.66%。进一步研究证明:在金针菇的富硒培养过程中,硒不仅参与了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而且在富硒金针菇体内存在大量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硒多糖。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对新的补硒资源和生物活性因子进行有益的探索,为研究人类硒源的生物安全性和高效可利用性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硒多糖 金针菇 形态分析 体积排阻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催化超声降解甲基橙溶液 被引量:17
15
作者 王君 韩健涛 +3 位作者 张向东 佟键 李莹 赵迪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2-35,共4页
采用经过处理后工业生产的TiO2 作为催化剂 ,以超声降解甲基橙反应为模型 ,研究了各种因素对TiO2 催化超声降解的影响。研究表明 ,在TiO2 催化剂作用下超声降解甲基橙的效果明显。TiO2 催化剂用量在0 3~ 0 5 g/L之间 ,超声波频率 2 5... 采用经过处理后工业生产的TiO2 作为催化剂 ,以超声降解甲基橙反应为模型 ,研究了各种因素对TiO2 催化超声降解的影响。研究表明 ,在TiO2 催化剂作用下超声降解甲基橙的效果明显。TiO2 催化剂用量在0 3~ 0 5 g/L之间 ,超声波频率 2 5kHz ,输出功率 1 0W /cm 2 ,pH =1 0时 ,甲基橙水溶液初始浓度为2 0mg/L的条件下 ,90min左右基本可全部降解 ,COD的去除率达到 99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橙 超声降解 TIO2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苯基锡化合物与DNA作用的光谱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朝红 臧树良 +4 位作者 苏欣 耿兵 赵迪 冯冲 董殿波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3-66,共4页
研究了船体防污漆中主要防污成分———三苯基一氯化锡(TPTCl)与DNA作用的光谱性质。结果表明,TPT Cl对DNA的作用是双重的,也就是既可作用于DNA的碱基,对DNA双螺旋结构有一定影响;也可作用于DNA的磷酸基团,使DNA构象发生变化。主要表现... 研究了船体防污漆中主要防污成分———三苯基一氯化锡(TPTCl)与DNA作用的光谱性质。结果表明,TPT Cl对DNA的作用是双重的,也就是既可作用于DNA的碱基,对DNA双螺旋结构有一定影响;也可作用于DNA的磷酸基团,使DNA构象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作用时间不同,则作用位点也不同。短时间内,作用位点是DNA的碱基,紫外光谱表现为增色效应;长时间时,作用位点转到了DNA的磷酸基团,紫外光谱表现为减色效应。另外,考察了不同缓冲溶液体系对TPTCl与DNA作用光谱的影响。紫外光谱表明,Tris-HCl和KH2PO4-NaOH体系减弱了TPTCl与DNA的作用,而HAc-NaAc体系则增强了TPTCl与DNA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苯基一氯化锡(TPTCl) DNA 紫外光谱 圆二色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丁基锡(TBT)化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朝红 董殿波 +4 位作者 赵哲 臧树良 陈中林 王杰 张华春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09-312,共4页
通过紫外、荧光和圆二色(CD)光谱,研究了船体防污漆的防污成分三丁基锡(TBT)化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考察了浓度、酸度和有机溶剂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TBT与BSA的相互作用是双重的,既有TBT中丁基基团的疏水作用,又有锡... 通过紫外、荧光和圆二色(CD)光谱,研究了船体防污漆的防污成分三丁基锡(TBT)化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考察了浓度、酸度和有机溶剂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TBT与BSA的相互作用是双重的,既有TBT中丁基基团的疏水作用,又有锡离子与BSA的配位作用,使BSA内部的色氨酸和酪氨酸等芳香氨基酸残基裸露,导致BSA二级结构破坏,α-螺旋含量减少和构象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丁基锡(TBT) 牛血清白蛋白(BSA)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苯基锡化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作用光谱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朝红 臧树良 +4 位作者 耿兵 赵迪 吴林友 苏欣 冯冲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89-493,共5页
研究了船体防污漆中主要防污成分———三苯基一氯化锡(TPTCl)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作用的光谱特征。结果表明,TPTCl与BSA的相互作用是双重的。既有TPTCl中锡离子与BSA的配位作用,使BSA分子中色氨酸和酪氨酸芳杂环残基裸露,又有TPTCl中... 研究了船体防污漆中主要防污成分———三苯基一氯化锡(TPTCl)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作用的光谱特征。结果表明,TPTCl与BSA的相互作用是双重的。既有TPTCl中锡离子与BSA的配位作用,使BSA分子中色氨酸和酪氨酸芳杂环残基裸露,又有TPTCl中苯环的疏水作用,使BSA分子发生收缩。随着反应时间不同,紫外光谱表现为先是明显的增色效应,后是增色效应略有减弱。且低浓度的TPTCl与BSA主要表现为锡离子与BSA的配位作用,高浓度的TPTCl与BSA主要表现为苯环的疏水作用。缓冲溶液的加入则有利于TPTCl与BSA的相互作用,但影响程度不同。增色效应顺序是KH2PO4-NaOH体系>Tris-HCl体系>HAc-NaAc体系>无缓冲液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苯基—氯化锡(TPTCl) 牛血清白蛋白(BSA) 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炭细化及在微波照射快速降解酸性红B中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朝红 凌洪洁 +3 位作者 臧树良 单亚波 景逵 王杰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9-70,102,共3页
在粉末状活性炭存在下,微波照射能快速降解酸性红B。对总体积25 mL,浓度100 mg/L的酸性红B溶液,活性炭加入量1.6 g/L,微波照射1.5 min时,降解率可达73.20%。同样条件下适当提高活性炭加入量,如3.2 g/L时,降解率可达到98.63%。因此,选择... 在粉末状活性炭存在下,微波照射能快速降解酸性红B。对总体积25 mL,浓度100 mg/L的酸性红B溶液,活性炭加入量1.6 g/L,微波照射1.5 min时,降解率可达73.20%。同样条件下适当提高活性炭加入量,如3.2 g/L时,降解率可达到98.63%。因此,选择活性炭作为催化剂具有降解率高,速度快,成本低,降解彻底,无二次污染等优点,适合于大规模治理各种染料废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细化 微波照射 快速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花菊氮·磷·钾营养特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20
作者 李悦 张涛 齐秀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486-1487,共2页
论述了切花菊氮、磷、钾营养及其吸收特性的最新研究成果,为切花菊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切花菊 氮营养 磷营养 钾营养 氮磷钾吸收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