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思路与出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热潮中的中国民俗学 被引量:18
1
作者 乌丙安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共6页
众所周知,四年来,以中国政府为主导启动并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形成了热潮,产生了轰动效应。与此同时,令学术界关注的是:这股热潮意外地激活了在低温状态中徘徊已久的中国民俗学,并使它迅速升温开始成为热... 众所周知,四年来,以中国政府为主导启动并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形成了热潮,产生了轰动效应。与此同时,令学术界关注的是:这股热潮意外地激活了在低温状态中徘徊已久的中国民俗学,并使它迅速升温开始成为热门学科。面对这种鲜活的民俗文化复兴和民俗学振兴的大好局面,应进行切合实际的思考,理出一条相对应或相适应的思路,寻求一条切实可行的出路,从而使民俗学的理论和应用有所创新,促使民俗学科的建设有所开拓、有所突破,创造各种条件使民俗学人有更多更大的作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学 思路 出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化与民族文化的历史命运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向峰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4-58,共5页
随着物质生产和消费的世界性的扩大,以致经济的全球化,民族之间的文化或文学的交流与共享也不断扩大,使世界上许多民族的优秀文化汇聚成为全球性的文化格局。文化的民族性与全球性的融通,使民族文化的历史命运发生了变化,既有机遇,也有... 随着物质生产和消费的世界性的扩大,以致经济的全球化,民族之间的文化或文学的交流与共享也不断扩大,使世界上许多民族的优秀文化汇聚成为全球性的文化格局。文化的民族性与全球性的融通,使民族文化的历史命运发生了变化,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有文化自信心的民族,应以民族文化为制衡条件,积极参与文化全球化的进程,推动文化全球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 文化全球化 文化语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我国大陆服饰文化嬗变论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杨太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1-45,共5页
随着对外开放局面的形成 ,中国大陆的服饰文化发生了巨变 ,在民族服饰发展史上写下了新的一页。大陆的服饰文化在保留民族传统特色的同时 ,努力与国际流行化、标准化服饰接轨 ,这一进程显示出五方面规律性特征 ,并预示出大陆服饰文化的... 随着对外开放局面的形成 ,中国大陆的服饰文化发生了巨变 ,在民族服饰发展史上写下了新的一页。大陆的服饰文化在保留民族传统特色的同时 ,努力与国际流行化、标准化服饰接轨 ,这一进程显示出五方面规律性特征 ,并预示出大陆服饰文化的发展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饰文化 流行 个性化 服饰消费 习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现代广告文化的演变 被引量:1
4
作者 宋玉书 许敏玉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83-87,共5页
近现代社会的中国广告文化既透射着传统文化精神,又流溢着现代性的光彩,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新质。广告中的现代消费文化观念和女性文化意识,反映了近现代社会文化的嬗变及其对广告的影响;广告中反对侵略、抵制日货的诉求,反映了广告文... 近现代社会的中国广告文化既透射着传统文化精神,又流溢着现代性的光彩,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新质。广告中的现代消费文化观念和女性文化意识,反映了近现代社会文化的嬗变及其对广告的影响;广告中反对侵略、抵制日货的诉求,反映了广告文化对社会主潮、公共话语的迎合与呼应;而广告所绘制的历史故事、文化故事、民间传说等,使商业广告成为一种传播传统文化的载体。广告文化的演变说明了广告文化具有与社会文化同律动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现代广告 文化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传播过程中体育博客的把关
5
作者 凡菲 王晓玲 刘斌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5-47,共3页
体育博客作为博客传播内容的重要方面,在体育报道的时效性和互动性上有巨大的优势,并且在体育评论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根据体育博客不同类型的作者,体育博客可以分为运动员博客、体育记者博客、体育爱好者博客三类。笔者通过介... 体育博客作为博客传播内容的重要方面,在体育报道的时效性和互动性上有巨大的优势,并且在体育评论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根据体育博客不同类型的作者,体育博客可以分为运动员博客、体育记者博客、体育爱好者博客三类。笔者通过介绍博客的发展历程,参照传统"把关人"理论,总结分析适合体育博客的把关方式:根据三种不同类型的博客特征,分别加以监督、引导和筛选,使体育博客能够在体育领域的报道中实现良好的传播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 体育博客 把关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华传统文化的多元浑融性及其成因——从民间故事的复杂内涵说起
6
作者 杨太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9-72,共4页
民间故事内容的复杂内涵与中华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我国传统文化本质上是具有多元浑融内涵的观念系统。这种多元浑融性主要是由三方面原因造成的 :一、历史上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主潮的农业文化本身包含多元因素 ;二、权力阶层思... 民间故事内容的复杂内涵与中华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我国传统文化本质上是具有多元浑融内涵的观念系统。这种多元浑融性主要是由三方面原因造成的 :一、历史上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主潮的农业文化本身包含多元因素 ;二、权力阶层思想的强行灌输与渗透 ;三、多民族文化子系统的相对独立性。在民间文学研究中 ,要清醒地认识我国民间故事内容方面的瑜中之瑕 ,并洞悉其与民族文化传统的内在联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故事 中华传统文化 多元浑融性 民族文化心理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经济的另一种突破——构建风险投资平台
7
作者 魏炬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00-102,共3页
由于历史原因 ,辽宁经济要想取得大的发展 ,仍然困难重重 ,而构建全国性的风险投资中介市场 ,无疑是辽宁经济发展的一条新思路。风险投资平台的构建既可以利用全国资源 ,为辽宁经济注入活力 ,又能够催生大批创业企业 ,并有利于创业精神... 由于历史原因 ,辽宁经济要想取得大的发展 ,仍然困难重重 ,而构建全国性的风险投资中介市场 ,无疑是辽宁经济发展的一条新思路。风险投资平台的构建既可以利用全国资源 ,为辽宁经济注入活力 ,又能够催生大批创业企业 ,并有利于创业精神的培养和社会氛围的形成。构建风险投资平台具有可行性及现实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突破 风险投资 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有的最高诗情——“祖国母亲”考辨 被引量:8
8
作者 杨慧 王向峰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20-225,共6页
“祖国母亲”这一看似自明性的称谓,恰恰是在现代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凝成的一个饱含国人情思的短语。我们发现这一隐喻系统是一个“现代性的后果”,它的生成与流变关联着中国现代思想史上诸如西学引入、民族国家想象、妇女解放、革命等... “祖国母亲”这一看似自明性的称谓,恰恰是在现代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凝成的一个饱含国人情思的短语。我们发现这一隐喻系统是一个“现代性的后果”,它的生成与流变关联着中国现代思想史上诸如西学引入、民族国家想象、妇女解放、革命等重大问题。在1949以后的中国现代性进程中,母亲与祖国结成了牢不可破的隐喻关系,为适应现代性的国家叙事,母亲也被固化为至高无上的圣母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祖国母亲” 诗情 现代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进民俗的象征世界——民俗符号论 被引量:71
9
作者 乌丙安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2000年第3期39-53,共15页
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着民俗文化的象征体系。民俗符号的基本结构及其各种各样的符号系统 ,是形成民俗文化传承的要素。因而 ,探索俗民生活中传送并接收民俗信息的基本规律 ,便成为当代民俗学的重要任务。本文从民俗符号的构成入手 ,着眼于... 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着民俗文化的象征体系。民俗符号的基本结构及其各种各样的符号系统 ,是形成民俗文化传承的要素。因而 ,探索俗民生活中传送并接收民俗信息的基本规律 ,便成为当代民俗学的重要任务。本文从民俗符号的构成入手 ,着眼于言语系统的民俗符号与非言语系统的民俗符号的两大视野 ,对民间口头文艺的民俗语言编码特征 ,神话语言的思维特征 ,做了民俗符号的阐释。对听觉的、视觉的和其它感觉系统的声响、标志、纹饰、图像、色彩及实物象征等等符号的指符 ,进行了结构性的解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符号学 民俗指符 民俗象征 民俗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忠”观念先秦演变考 被引量:15
10
作者 曲德来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09-115,共7页
“忠”这一观念产生于春秋初期,它首先是规范君主的政治伦理原则,它要求君主“忠于民”,具体表现就是要“思利民”,这是由当时的国家形态、原始民主传统所决定的。春秋中期以后,“忠”作为政治伦理原则,由要求君主“忠于民”演变为要求... “忠”这一观念产生于春秋初期,它首先是规范君主的政治伦理原则,它要求君主“忠于民”,具体表现就是要“思利民”,这是由当时的国家形态、原始民主传统所决定的。春秋中期以后,“忠”作为政治伦理原则,由要求君主“忠于民”演变为要求臣下忠于社稷和公家之事、忠于君主,但忠于君主是依附于忠于社稷和公家之事的,而且忠于君主是有条件的;另一方面,“忠”演变为一般道德规范,要求君子也就是当时的贵族“考中度衷”,为人谋尽心无隐。“礼坏乐崩”的现实、新的君臣关系以及“士”阶层的迅速崛起决定了这一演变。战国时期,由于郡县制与君主专制政体的形成、新型君臣关系的出现,“忠”作为一般道德原则的一面被抛弃;作为政治伦理原则,则成了对臣下的绝对要求,这在实际政治领域和一些思想家如墨子、荀子、韩非子的学说中有着充分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忠” 先秦时期 内涵 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别一种真实——艺术的生存体验 被引量:10
11
作者 高楠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7-92,共6页
历史的本质真实不能成为艺术创作的根据。艺术的本质特征拒绝历史本质相对于创作的先在把握, 这样的把握只能取概念形态, 其创作也只能为概念而创作。概念地把握本质导致艺术创作对于非艺术的观念形态的依附, 导致艺术的取消。艺术有另... 历史的本质真实不能成为艺术创作的根据。艺术的本质特征拒绝历史本质相对于创作的先在把握, 这样的把握只能取概念形态, 其创作也只能为概念而创作。概念地把握本质导致艺术创作对于非艺术的观念形态的依附, 导致艺术的取消。艺术有另一种真实根据, 即生存体验, 其根据在于生存的有机整体性、融贯流变性及互动生成性。在生存体验中创作与批评彼此融通, 体验的合于生存状况的真实性既是批评的根据又是创作的根据, 二者在各自的自主性与自律性上被肯定并得以实现。生存真实是更为深刻的艺术真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创作 艺术自律 生存体验 生存真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间故事研究的方法论 被引量:5
12
作者 周福岩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58-163,共6页
学科史上对民间故事研究在方法上经历过几次重大范式的更迭 ,它们都不自觉地触及了文学批评和传承研究之间的关系问题。文献比较和进化论立场上的推断足以概括民间故事始为学术对象时的研究特征。历史 /地理学派重视文本的历史和地理因... 学科史上对民间故事研究在方法上经历过几次重大范式的更迭 ,它们都不自觉地触及了文学批评和传承研究之间的关系问题。文献比较和进化论立场上的推断足以概括民间故事始为学术对象时的研究特征。历史 /地理学派重视文本的历史和地理因素 ,是第一个主张对故事全面考察并加以分类的学派 ;普罗普的故事形态学并未从根本上超越以往的分类法 ,只是要求分类更加精细有效 ;列维 -斯特劳斯认为普罗普的研究是形式主义的 ,并从结构人类学立场出发展开对形式主义的批评。对在研究中“建立一种新的平衡关系”的问题做出实践回应的 ,是以表演理论为代表的一系列学术尝试。表演理论意识到准确分析故事含义并非是单纯面对文本的问题 ,这一理论事实上暴露了故事研究中文本研究与传承 (表演 )研究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 传承研究 自然主义研究 范式 故事形态学 表演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意识:新文学现代主义理论话语 被引量:7
13
作者 赵凌河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6-42,共7页
生命意识是新文学现代主义理论文本中异常凸显的话语。他们以生命的冲动作为文学创造的动力,以个体自我的形式构成生命的形式,以生命的动流惟艺术形式的“内在韵律”,以生命的“内在体验力”作为自己的印象主义批评的方式。他们坚持从... 生命意识是新文学现代主义理论文本中异常凸显的话语。他们以生命的冲动作为文学创造的动力,以个体自我的形式构成生命的形式,以生命的动流惟艺术形式的“内在韵律”,以生命的“内在体验力”作为自己的印象主义批评的方式。他们坚持从生命体验出发,以生命存在和生命活动的视角来探讨文学诉求,以“绵延”的生命之流来创造艺术的形式,使新文学现代主义理论从认识论走向生存论、从理性走向非理性,实现了一种现代性意义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意识 冲动 内在体验 艺术创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体验的诗化文论——重估宗白华文艺理论的“生存”价值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纯菲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28-132,共5页
宗白华对艺术进行深沉的生命体验 ,又以散文的笔触将充满诗意的生命体验构入其文艺理论体系 ,形成了他的文学理论特色 :生命体验的诗化文论。在其文论中 ,他的生命创化的艺术观是理论的根本。生命创化的艺术观既受西方生命直觉主义艺术... 宗白华对艺术进行深沉的生命体验 ,又以散文的笔触将充满诗意的生命体验构入其文艺理论体系 ,形成了他的文学理论特色 :生命体验的诗化文论。在其文论中 ,他的生命创化的艺术观是理论的根本。生命创化的艺术观既受西方生命直觉主义艺术理论的影响 ,又吸收了中国“天人合一”的传统哲学理念 ,是中西艺术理论的融合。“艺境说”是宗白华文艺理论的精华 ,是他的生命创化的艺术观在中国艺术研究方面的充分体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白华 生命体验 艺术观 艺境创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有机整体性美育观——兼与席勒思辨性美育思想比较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纯菲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97-201,共5页
中国传统美育观以人生存的有机整体性为根据,主张美育活动与智识、伦理及日常行为融为一体地进行。这种美、智、行或美、真、善相融一的有机整体性美育观与以席勒为代表的西方将人的精神切割为感性与理性,再用审美救赎的思辨性美育观是... 中国传统美育观以人生存的有机整体性为根据,主张美育活动与智识、伦理及日常行为融为一体地进行。这种美、智、行或美、真、善相融一的有机整体性美育观与以席勒为代表的西方将人的精神切割为感性与理性,再用审美救赎的思辨性美育观是不同的。它更强调在人的现实生存整体性中,在各种生存活动中随时地进行美的创造,这是一种随时可行的生存解放、生存超越。比之西方思辨的美育思想,它更符合人有机整体性生存的基本定性,也更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的美育 承领的美育 有机整体性 思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施蛰存文学思想的现代性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凌河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3-99,共7页
关键词 施蛰存 文艺批评家 中国现代文学史 文学思想 青年作家 文坛 现代性 器物 出土 文学史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浪的美学:酒吧空间与后现代艺术 被引量:4
17
作者 宋一苇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3-96,共4页
在后现代消费空间中, 酒吧与艺术之间构成着一种紧密的关联。酒吧空间中的艺术观念与传统艺术观念迥然不同。酒吧为各种反艺术反美学的艺术实验提供了资源和场地, 艺术从神圣的殿堂坠入到大众消费的空间。酒吧已成为消费的时尚, 艺术的... 在后现代消费空间中, 酒吧与艺术之间构成着一种紧密的关联。酒吧空间中的艺术观念与传统艺术观念迥然不同。酒吧为各种反艺术反美学的艺术实验提供了资源和场地, 艺术从神圣的殿堂坠入到大众消费的空间。酒吧已成为消费的时尚, 艺术的反叛亦成为一种消费时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艺术 反美学 后现代艺术 酒吧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汉魏六朝杂传到唐人传奇——关于唐人传奇渊源的再思考 被引量:4
18
作者 熊明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80-186,共7页
唐人传奇之出现,一方面源于志怪的精致化、文章化,另一方面则与汉魏六朝杂传的小说化有关。正史之外的汉魏六朝杂传,由于与史的疏离状态,较少受到正统史传撰写规范的束缚和制约,从而在不自觉中走向了小说,孕育了传奇的胚胎。如果说志怪... 唐人传奇之出现,一方面源于志怪的精致化、文章化,另一方面则与汉魏六朝杂传的小说化有关。正史之外的汉魏六朝杂传,由于与史的疏离状态,较少受到正统史传撰写规范的束缚和制约,从而在不自觉中走向了小说,孕育了传奇的胚胎。如果说志怪主要在题材方面为唐人传奇提供了开拓方向的话,那么,杂传则主要是在文体方面为唐人传奇提供了基本范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六朝杂传 小说化倾向 唐人传奇 渊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视野中的当代中国文学经典--从文本到权力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立群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73-178,共6页
当代文学经典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并在不断历史化的过程中形成新的历史构造。由于历史背景的不同,当代文学经典在流变过程中前后并不一致,这一问题一直包含着诸多超乎于文本之外的内容。立足于20世纪90年代后现代文化视野之下,... 当代文学经典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并在不断历史化的过程中形成新的历史构造。由于历史背景的不同,当代文学经典在流变过程中前后并不一致,这一问题一直包含着诸多超乎于文本之外的内容。立足于20世纪90年代后现代文化视野之下,文化研究的介入无疑会为当代文学的经典问题提供某些值得思考的角度。因此,从返观当代文学经典萌生与发展的角度出发,从现象的出发,文本的指认,"身份"的权力以及经典的再反思,共四个主要方面进行阐释,就成为一道重要的认知线索,并可以为当代中国文学经典话题提供种种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作品 文化产品 当代文学经典 后现代视野 文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日本神话学的三个里程碑 被引量:4
20
作者 乌丙安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94-98,共5页
20世纪的日本神话学走过了从开创到中兴、再到繁荣的百年历史。百年来,日本神话学以其丰硕的研究成果树立了三个辉煌的里程碑。随着神话学的百年进程,先后凸现出了三个时期的三位重要代表人物——高木敏雄、松村武雄和大林太良。他们的... 20世纪的日本神话学走过了从开创到中兴、再到繁荣的百年历史。百年来,日本神话学以其丰硕的研究成果树立了三个辉煌的里程碑。随着神话学的百年进程,先后凸现出了三个时期的三位重要代表人物——高木敏雄、松村武雄和大林太良。他们的神话学研究主导地位在当代日本神话学界受到公认和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日本 神话学 研究成果 代表人物 里程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