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0
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扬雄对诙谐赋文化品位的提高
被引量:
1
1
作者
徐可超
李嘉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5年第1期51-54,共4页
西汉末,诙谐辞赋在扬雄的手里发生了质的变化。扬雄之前,东方朔、枚皋乃至王褒等的诙谐赋基本上是仅供解颐的作品,而扬雄却用它表现士人对自身的思考和对现实的批判。扬雄对诙谐辞赋的贡献不只是对更为新颖的艺术手法的探索,尤其重要的...
西汉末,诙谐辞赋在扬雄的手里发生了质的变化。扬雄之前,东方朔、枚皋乃至王褒等的诙谐赋基本上是仅供解颐的作品,而扬雄却用它表现士人对自身的思考和对现实的批判。扬雄对诙谐辞赋的贡献不只是对更为新颖的艺术手法的探索,尤其重要的是提高了它的文化品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雄
诙谐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王充闾历史文化散文的性别审美解读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春荣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8-10,共3页
王充闾是当代著名散文作家,作品以其独特的思想和艺术价值日益引起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对历史、文化、人性的深层观照更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审美世界。七卷本的"王充闾作品系列"收录了他的散文的代表作,集中展示了作家的文...
王充闾是当代著名散文作家,作品以其独特的思想和艺术价值日益引起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对历史、文化、人性的深层观照更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审美世界。七卷本的"王充闾作品系列"收录了他的散文的代表作,集中展示了作家的文学成就和创作风貌。为此,本刊特邀几位学者撰写了有关王充闾散文的研究文章,以使读者对王充闾散文有更深刻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散文
性别意识
审美倾向
王充闾
解读
世界文学史
历史文化观
男性作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广告文化与时代文化的互构与互动
被引量:
3
3
作者
王纯菲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6年第8期16-18,共3页
时代文化是历史上一定时期的人们创造与张扬的表现这一时期特征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广告产生于人类消费活动的运作,而人类消费活动的方式、水准是由时代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程度决定的。广告文化须体现时代文化精神,又承担时代文化...
时代文化是历史上一定时期的人们创造与张扬的表现这一时期特征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广告产生于人类消费活动的运作,而人类消费活动的方式、水准是由时代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程度决定的。广告文化须体现时代文化精神,又承担时代文化的传播重任。时代文化与广告文化呈互构、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告文化
时代文化
精神文明程度
互动关系
广告作品
生活理念
报纸广告
广告行为
路牌广告
互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审美文化的对象性确证——评《向峰文集》
被引量:
1
4
作者
吴玉杰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6期17-19,共3页
《向峰文集》是王向峰 4 0年审美灵性的对象化成果。他在深化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同时 ,建构中国美学理论的研究体系 ,老庄研究尤能显示其独特的学术个性。艺术文本的解读是其深邃的洞察力和现实观照的表征 ,而创作则是其审美灵性的直...
《向峰文集》是王向峰 4 0年审美灵性的对象化成果。他在深化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同时 ,建构中国美学理论的研究体系 ,老庄研究尤能显示其独特的学术个性。艺术文本的解读是其深邃的洞察力和现实观照的表征 ,而创作则是其审美灵性的直接对象化。《向峰文集》实现了研究、批评与创作的互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文化
对象性
理论体系
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美丽与忧伤——2003年辽宁中篇小说聚焦
5
作者
吴玉杰
《沈阳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5期67-69,共3页
对2003年辽宁中篇小说进行了评析,认为辽宁中篇小说题材多样,作家注重叙事的技巧,注重从心理的角度刻画人物,人物形象丰富并富有个性化特点。但同时辽宁中篇小说的苦难意识比较薄弱,文化底蕴不够厚实,缺少激情和艺术上的探索精神。所以...
对2003年辽宁中篇小说进行了评析,认为辽宁中篇小说题材多样,作家注重叙事的技巧,注重从心理的角度刻画人物,人物形象丰富并富有个性化特点。但同时辽宁中篇小说的苦难意识比较薄弱,文化底蕴不够厚实,缺少激情和艺术上的探索精神。所以审视辽宁中篇小说可谓喜忧参半,一半是美丽,一半是忧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篇小说
叙事技巧
人物塑造
苦难意识
艺术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作为艺术文学的散文创造——文畅散文的文化内涵分析
6
作者
王向峰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43-48,共6页
文畅是在全国有影响的散文作家,其散文创作以关注时代、贴近生活、涵容文化见长。鲜明的审美特点、浓厚的文学性、深刻的文化内涵,形成了他散文的独特风格和艺术魅力。
关键词
散文
艺术文学
文学性
文化内涵
文化赋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生命意识:新文学现代主义理论话语
被引量:
7
7
作者
赵凌河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6-42,共7页
生命意识是新文学现代主义理论文本中异常凸显的话语。他们以生命的冲动作为文学创造的动力,以个体自我的形式构成生命的形式,以生命的动流惟艺术形式的“内在韵律”,以生命的“内在体验力”作为自己的印象主义批评的方式。他们坚持从...
生命意识是新文学现代主义理论文本中异常凸显的话语。他们以生命的冲动作为文学创造的动力,以个体自我的形式构成生命的形式,以生命的动流惟艺术形式的“内在韵律”,以生命的“内在体验力”作为自己的印象主义批评的方式。他们坚持从生命体验出发,以生命存在和生命活动的视角来探讨文学诉求,以“绵延”的生命之流来创造艺术的形式,使新文学现代主义理论从认识论走向生存论、从理性走向非理性,实现了一种现代性意义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意识
冲动
内在体验
艺术创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施蛰存文学思想的现代性
被引量:
3
8
作者
赵凌河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3-99,共7页
关键词
施蛰存
文艺批评家
中国现代文学史
文学思想
青年作家
文坛
现代性
器物
出土
文学史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北京奥运精神
被引量:
2
9
作者
范存生
李晓鹏
《沈阳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80-82,95,共4页
通过全面分析2008北京奥运会,剖析了北京奥运精神。认为北京奥运彰显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顽强拼搏、奋勇争先的精神内涵和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重在参与"的精神实质。北京奥运的巨大成功应归功于在筹办过程...
通过全面分析2008北京奥运会,剖析了北京奥运精神。认为北京奥运彰显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顽强拼搏、奋勇争先的精神内涵和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重在参与"的精神实质。北京奥运的巨大成功应归功于在筹办过程中,国家、政府的鼎力支持,全民的热情参与,以及所体现出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由此也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北京奥运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奥运
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十七年女性文学对传统伦理秩序的消解与继承
被引量:
3
10
作者
谢纳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9-12,共4页
十七年女性文学与五四时期和新时期女性文学相比具有特异性和复杂性。女性的社会参与意识和行为使她们获得了普遍的认可,同时也带来了性别意识的萎缩和消解。这种现象体现出新的伦理道德在女性问题上的矛盾性及与历史难以割舍的继承性。
关键词
女性文学
伦理
社会角色
性别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诗性哲学与哲学的诗性
被引量:
5
11
作者
张伟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16-19,共4页
面对科学的咄咄逼迫 ,哲学已逐渐失去了家园 ,这证明哲学与科学联姻的失败。与其不断地向科学献媚 ,不如向诗性回归 ,这才是哲学的归乡之路。只有诗性哲学才能创造出生命的本真意义和体现出对人类的终极关怀 ;也只有诗性哲学家才能成为...
面对科学的咄咄逼迫 ,哲学已逐渐失去了家园 ,这证明哲学与科学联姻的失败。与其不断地向科学献媚 ,不如向诗性回归 ,这才是哲学的归乡之路。只有诗性哲学才能创造出生命的本真意义和体现出对人类的终极关怀 ;也只有诗性哲学家才能成为人类精神家园的创造者和守护者。哲学的诗性是指那种融理想性、创造性、超越性和终极关怀的指向性为一体的真善美相统一的属性。无论那一种哲学如果缺乏上述的诗性精神就不是好的哲学。当然哲学可以不是诗性哲学 ,但是哲学里不能没有诗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性哲学
创造
意义
哲学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於梨华留学生文学创作心灵嬗变的轨迹
被引量:
3
12
作者
李倩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24-26,91,共4页
留学生文学鼻祖於梨华心灵嬗变的轨迹与留学生文学的形成、发展密切相关。她的心灵经历了"依附过美国而终于对美国失望,投奔台湾而终于与台湾离异,疑惧大陆而终于对新中国认同"的嬗变历程。因此作家笔下的留学生文学既抒写了&...
留学生文学鼻祖於梨华心灵嬗变的轨迹与留学生文学的形成、发展密切相关。她的心灵经历了"依附过美国而终于对美国失望,投奔台湾而终于与台湾离异,疑惧大陆而终于对新中国认同"的嬗变历程。因此作家笔下的留学生文学既抒写了"无根的一代"的苦闷与寂寞,再现了他们迷惑与彷徨的心境,又表达了对祖国大陆的认同、归依的情思和要写出硅谷新一代移民的新发展的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於梨华
留学生文学
心灵嬗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略论多层补语的存在及成因
被引量:
1
13
作者
许皓光
《沈阳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3-5,9,共4页
本文通过对补语状态的考察 ,提出多层补语是客观存在的 ,并讨论了多层补语的成因、分类、对中心语的要求、不同层次补语的排列顺序等。
关键词
补语
中心语
排列顺序
层次
要求
状态
存在
略论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缪斯的熔铸——关于新诗经典化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
2
14
作者
张立群
《艺术广角》
2006年第4期4-7,共4页
尽管“经典”以及“经典化”的话题正越来越为研究界所瞩目,但是,将经典话题落实到具体文学体裁和文本的研究却仍然处于一种方兴未艾的状态。从新诗的视野中去看待经典的问题正是在这样一种情境下产生的。不过,在具体进入这个话题之...
尽管“经典”以及“经典化”的话题正越来越为研究界所瞩目,但是,将经典话题落实到具体文学体裁和文本的研究却仍然处于一种方兴未艾的状态。从新诗的视野中去看待经典的问题正是在这样一种情境下产生的。不过,在具体进入这个话题之前,我们还必须要说明的是:关于新诗的经典问题或日这个问题本身的意义与价值是在古体诗、外来诗歌被普遍接受或认同的预设前提条件下展现出来的。古体诗在众多读者那里可以耳熟能详,自幼得以熏陶:外来诗歌常常是在细心遴选后才最终与读者见面的事实,都是其常常可以以经典的方式出现的重要原因。相比较而言,新诗由于从传统中“断裂”而生,以及常常无法朗朗上口等客观事实,正是其屡遭质疑的重要原因。不过,新诗的百年历史以及其创作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化
新诗
熔铸
缪斯
“经典”
文学体裁
百年历史
古体诗
创作者
诗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老子以“道”为本的言意观
被引量:
1
15
作者
孟庆丽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11-14,20,共5页
老子以“道”为本的言意观是道家言意观的基础。他以“道”不可说论为生发的基点,显示了语言不可能与世界亲密无间的倾向。老子认为,意可通于“道”,但言与“道”隔,不得已而用时只能“强为之名”。老子提出“行不言之教”并不是否定言...
老子以“道”为本的言意观是道家言意观的基础。他以“道”不可说论为生发的基点,显示了语言不可能与世界亲密无间的倾向。老子认为,意可通于“道”,但言与“道”隔,不得已而用时只能“强为之名”。老子提出“行不言之教”并不是否定言之功用,而是要求运用合道之言,即“希言”、“贵言”和“言有宗”,其实质是“其中有信”。而对形式上的要求则是要运用“善言”,要“无瑕谪”,从而达至用言的最高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道”
言意观
道家
语言表达
审美观
逻辑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说古代文论中的“体”
被引量:
2
16
作者
涂光社
《长江学术》
2006年第2期118-124,共7页
学界对古代文论“体”范畴的研究多是梳理分类或辨析沿革,止于明其然而未深究其所以然。本文着重考察先秦至六朝文论中“体”范畴的形成过程与指域,在领略“体”之生命性内涵的基础之上,标举思维领域之“体”的理论意义。本文认为:“体...
学界对古代文论“体”范畴的研究多是梳理分类或辨析沿革,止于明其然而未深究其所以然。本文着重考察先秦至六朝文论中“体”范畴的形成过程与指域,在领略“体”之生命性内涵的基础之上,标举思维领域之“体”的理论意义。本文认为:“体”是对一种思维方式的发现,是由切身体验和心灵感悟出发直接上升到整体把握的认知方式。本文还以刘勰有关“体”的论述为个案,考察作为文章体式的“体”与作为思维方式的“体”在文学理论批评中的应用以及对于当代文论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文论
体
文章体式
思维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析列举分承式结构
被引量:
1
17
作者
许皓光
《沈阳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5期57-61,共5页
指出了汉语中有一种句式,这种句式中,后面说到的项目总是与前面提到的项目一一对应,可以称之为"列举分承式结构"。对这种句式在语法、语义和语用三个方面的特点作了较为全面的讨论。
关键词
现代汉语
句子结构
列举分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在原典的解读中创造
被引量:
1
18
作者
徐迎新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0-11,共2页
王向峰教授从事文学艺术研究50年,在文艺理论、文艺美学、文艺评论及诗文创作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计发表论文与评论500余篇,自撰和主编著作30多部。2004年《〈手稿〉的美学解读》一书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向峰文集》(六卷本)收录...
王向峰教授从事文学艺术研究50年,在文艺理论、文艺美学、文艺评论及诗文创作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计发表论文与评论500余篇,自撰和主编著作30多部。2004年《〈手稿〉的美学解读》一书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向峰文集》(六卷本)收录了他50年中撰写的大部分文稿,从中可以看出一位精进有成的学者的治学精神与学术道路。为此,本刊特约几位专家撰写了有关《向峰文集》的文章,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读
《向峰文集》
王向峰
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民间故事中的两性伦理—以耿村故事文本为对象
被引量:
1
19
作者
周福岩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4期23-26,共4页
民间故事展现了民众两性伦理意识的表现形态及本质特征 ,民众两性伦理与大传统的伦理纲常既相契合又存在差距。经济和生活环境是造成二者疏离的根本原因。“知恩 /报恩”是民众理想婚姻达成方式 ,也是其两性伦理意识的核心范畴。浪漫爱...
民间故事展现了民众两性伦理意识的表现形态及本质特征 ,民众两性伦理与大传统的伦理纲常既相契合又存在差距。经济和生活环境是造成二者疏离的根本原因。“知恩 /报恩”是民众理想婚姻达成方式 ,也是其两性伦理意识的核心范畴。浪漫爱情不是夫妻婚姻所期望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民众而言它只是模糊的幻想 ,远非现实的要求 ,更不是一种价值。民众对两性之爱的思考是始于家庭也终于家庭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故事
耿村故事
两性伦理
婚姻
民众
家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现代性的两种“疯癫”想象——重读“寻根文学”与“先锋文学”中的“疯人”谱系
被引量:
1
20
作者
杨慧
《艺术广角》
2010年第1期12-15,11,共5页
"寻根文学"和"先锋文学"在中国新时期文学中具有范式转换的意义,它们超越了手扪伤痕的"文革"追忆,以异质的美学试验来破解"文革"极端政治理性、寻找后"文革"时代新的现代性想象的可...
"寻根文学"和"先锋文学"在中国新时期文学中具有范式转换的意义,它们超越了手扪伤痕的"文革"追忆,以异质的美学试验来破解"文革"极端政治理性、寻找后"文革"时代新的现代性想象的可能性。两者不约而同地选择"疯癫"这一视角来展开现代性想象。"疯癫"第一次在新时期文学中成为自主的美学追求,具有了自足的本体价值。重读两者的"疯人"谱系,可以发掘中国的现代性焦虑,重新审视中国崎岖的现代性路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疯癫
重读
寻根文学
先锋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扬雄对诙谐赋文化品位的提高
被引量:
1
1
作者
徐可超
李嘉
机构
辽宁大学文化传播学院
沈阳师范
大学
文
学院
出处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5年第1期51-54,共4页
文摘
西汉末,诙谐辞赋在扬雄的手里发生了质的变化。扬雄之前,东方朔、枚皋乃至王褒等的诙谐赋基本上是仅供解颐的作品,而扬雄却用它表现士人对自身的思考和对现实的批判。扬雄对诙谐辞赋的贡献不只是对更为新颖的艺术手法的探索,尤其重要的是提高了它的文化品位。
关键词
扬雄
诙谐赋
Keywords
Yang Xiong
humorous odes
分类号
I207.6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王充闾历史文化散文的性别审美解读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春荣
机构
辽宁大学文化传播学院
出处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8-10,共3页
文摘
王充闾是当代著名散文作家,作品以其独特的思想和艺术价值日益引起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对历史、文化、人性的深层观照更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审美世界。七卷本的"王充闾作品系列"收录了他的散文的代表作,集中展示了作家的文学成就和创作风貌。为此,本刊特邀几位学者撰写了有关王充闾散文的研究文章,以使读者对王充闾散文有更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
历史文化散文
性别意识
审美倾向
王充闾
解读
世界文学史
历史文化观
男性作家
分类号
I207.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广告文化与时代文化的互构与互动
被引量:
3
3
作者
王纯菲
机构
辽宁大学文化传播学院
出处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6年第8期16-18,共3页
文摘
时代文化是历史上一定时期的人们创造与张扬的表现这一时期特征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广告产生于人类消费活动的运作,而人类消费活动的方式、水准是由时代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程度决定的。广告文化须体现时代文化精神,又承担时代文化的传播重任。时代文化与广告文化呈互构、互动关系。
关键词
广告文化
时代文化
精神文明程度
互动关系
广告作品
生活理念
报纸广告
广告行为
路牌广告
互构
分类号
F713.8 [经济管理—广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审美文化的对象性确证——评《向峰文集》
被引量:
1
4
作者
吴玉杰
机构
辽宁大学文化传播学院
出处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6期17-19,共3页
文摘
《向峰文集》是王向峰 4 0年审美灵性的对象化成果。他在深化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同时 ,建构中国美学理论的研究体系 ,老庄研究尤能显示其独特的学术个性。艺术文本的解读是其深邃的洞察力和现实观照的表征 ,而创作则是其审美灵性的直接对象化。《向峰文集》实现了研究、批评与创作的互动 。
关键词
审美文化
对象性
理论体系
互动
分类号
I01 [文学—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美丽与忧伤——2003年辽宁中篇小说聚焦
5
作者
吴玉杰
机构
辽宁大学文化传播学院
出处
《沈阳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5期67-69,共3页
文摘
对2003年辽宁中篇小说进行了评析,认为辽宁中篇小说题材多样,作家注重叙事的技巧,注重从心理的角度刻画人物,人物形象丰富并富有个性化特点。但同时辽宁中篇小说的苦难意识比较薄弱,文化底蕴不够厚实,缺少激情和艺术上的探索精神。所以审视辽宁中篇小说可谓喜忧参半,一半是美丽,一半是忧伤。
关键词
中篇小说
叙事技巧
人物塑造
苦难意识
艺术探索
Keywords
novelette
the technique of narration
figure
the sense of misery
the spirit of art exploration
分类号
I6247.5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为艺术文学的散文创造——文畅散文的文化内涵分析
6
作者
王向峰
机构
辽宁大学
文化
与
传播学院
出处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43-48,共6页
文摘
文畅是在全国有影响的散文作家,其散文创作以关注时代、贴近生活、涵容文化见长。鲜明的审美特点、浓厚的文学性、深刻的文化内涵,形成了他散文的独特风格和艺术魅力。
关键词
散文
艺术文学
文学性
文化内涵
文化赋值
Keywords
Chinese prose
artistic literature
literary nature
cultural content
literary value
分类号
I207.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命意识:新文学现代主义理论话语
被引量:
7
7
作者
赵凌河
机构
辽宁大学文化传播学院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6-42,共7页
文摘
生命意识是新文学现代主义理论文本中异常凸显的话语。他们以生命的冲动作为文学创造的动力,以个体自我的形式构成生命的形式,以生命的动流惟艺术形式的“内在韵律”,以生命的“内在体验力”作为自己的印象主义批评的方式。他们坚持从生命体验出发,以生命存在和生命活动的视角来探讨文学诉求,以“绵延”的生命之流来创造艺术的形式,使新文学现代主义理论从认识论走向生存论、从理性走向非理性,实现了一种现代性意义的转型。
关键词
生命意识
冲动
内在体验
艺术创造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施蛰存文学思想的现代性
被引量:
3
8
作者
赵凌河
机构
辽宁大学文化传播学院
出处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3-99,共7页
关键词
施蛰存
文艺批评家
中国现代文学史
文学思想
青年作家
文坛
现代性
器物
出土
文学史家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北京奥运精神
被引量:
2
9
作者
范存生
李晓鹏
机构
沈阳
大学
体育
学院
辽宁大学文化传播学院
出处
《沈阳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80-82,95,共4页
基金
辽宁省社科基金资助项目(L08WTB012)
文摘
通过全面分析2008北京奥运会,剖析了北京奥运精神。认为北京奥运彰显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顽强拼搏、奋勇争先的精神内涵和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重在参与"的精神实质。北京奥运的巨大成功应归功于在筹办过程中,国家、政府的鼎力支持,全民的热情参与,以及所体现出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由此也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北京奥运精神"。
关键词
北京
奥运
精神
Keywords
Beijing
Olympic Games
spirit
分类号
G811.21 [文化科学—体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十七年女性文学对传统伦理秩序的消解与继承
被引量:
3
10
作者
谢纳
机构
辽宁大学文化传播学院
出处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9-12,共4页
文摘
十七年女性文学与五四时期和新时期女性文学相比具有特异性和复杂性。女性的社会参与意识和行为使她们获得了普遍的认可,同时也带来了性别意识的萎缩和消解。这种现象体现出新的伦理道德在女性问题上的矛盾性及与历史难以割舍的继承性。
关键词
女性文学
伦理
社会角色
性别意识
Keywords
female literature
theory
social role
gender recognition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诗性哲学与哲学的诗性
被引量:
5
11
作者
张伟
机构
辽宁大学文化传播学院
出处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16-19,共4页
文摘
面对科学的咄咄逼迫 ,哲学已逐渐失去了家园 ,这证明哲学与科学联姻的失败。与其不断地向科学献媚 ,不如向诗性回归 ,这才是哲学的归乡之路。只有诗性哲学才能创造出生命的本真意义和体现出对人类的终极关怀 ;也只有诗性哲学家才能成为人类精神家园的创造者和守护者。哲学的诗性是指那种融理想性、创造性、超越性和终极关怀的指向性为一体的真善美相统一的属性。无论那一种哲学如果缺乏上述的诗性精神就不是好的哲学。当然哲学可以不是诗性哲学 ,但是哲学里不能没有诗性 。
关键词
诗性哲学
创造
意义
哲学诗性
Keywords
poetical philosophy
creation
meaning
philosophical poet attribute
分类号
G02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於梨华留学生文学创作心灵嬗变的轨迹
被引量:
3
12
作者
李倩
机构
辽宁大学文化传播学院
出处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24-26,91,共4页
文摘
留学生文学鼻祖於梨华心灵嬗变的轨迹与留学生文学的形成、发展密切相关。她的心灵经历了"依附过美国而终于对美国失望,投奔台湾而终于与台湾离异,疑惧大陆而终于对新中国认同"的嬗变历程。因此作家笔下的留学生文学既抒写了"无根的一代"的苦闷与寂寞,再现了他们迷惑与彷徨的心境,又表达了对祖国大陆的认同、归依的情思和要写出硅谷新一代移民的新发展的理想。
关键词
於梨华
留学生文学
心灵嬗变
Keywords
Yu Lihua
literature for overseas students
changing in the soul
分类号
I207.4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略论多层补语的存在及成因
被引量:
1
13
作者
许皓光
机构
辽宁大学文化传播学院
中文系
出处
《沈阳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3-5,9,共4页
文摘
本文通过对补语状态的考察 ,提出多层补语是客观存在的 ,并讨论了多层补语的成因、分类、对中心语的要求、不同层次补语的排列顺序等。
关键词
补语
中心语
排列顺序
层次
要求
状态
存在
略论
成因
Keywords
multilayer's complement
existence
origin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H141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缪斯的熔铸——关于新诗经典化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
2
14
作者
张立群
机构
辽宁大学文化传播学院
出处
《艺术广角》
2006年第4期4-7,共4页
文摘
尽管“经典”以及“经典化”的话题正越来越为研究界所瞩目,但是,将经典话题落实到具体文学体裁和文本的研究却仍然处于一种方兴未艾的状态。从新诗的视野中去看待经典的问题正是在这样一种情境下产生的。不过,在具体进入这个话题之前,我们还必须要说明的是:关于新诗的经典问题或日这个问题本身的意义与价值是在古体诗、外来诗歌被普遍接受或认同的预设前提条件下展现出来的。古体诗在众多读者那里可以耳熟能详,自幼得以熏陶:外来诗歌常常是在细心遴选后才最终与读者见面的事实,都是其常常可以以经典的方式出现的重要原因。相比较而言,新诗由于从传统中“断裂”而生,以及常常无法朗朗上口等客观事实,正是其屡遭质疑的重要原因。不过,新诗的百年历史以及其创作者、
关键词
经典化
新诗
熔铸
缪斯
“经典”
文学体裁
百年历史
古体诗
创作者
诗歌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老子以“道”为本的言意观
被引量:
1
15
作者
孟庆丽
机构
辽宁大学文化传播学院
出处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11-14,20,共5页
文摘
老子以“道”为本的言意观是道家言意观的基础。他以“道”不可说论为生发的基点,显示了语言不可能与世界亲密无间的倾向。老子认为,意可通于“道”,但言与“道”隔,不得已而用时只能“强为之名”。老子提出“行不言之教”并不是否定言之功用,而是要求运用合道之言,即“希言”、“贵言”和“言有宗”,其实质是“其中有信”。而对形式上的要求则是要运用“善言”,要“无瑕谪”,从而达至用言的最高境界。
关键词
老子
“道”
言意观
道家
语言表达
审美观
逻辑结构
Keywords
Lao Tze
barriers between word and tao
faithful word
be adept in using word
分类号
B223.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说古代文论中的“体”
被引量:
2
16
作者
涂光社
机构
辽宁大学文化传播学院
出处
《长江学术》
2006年第2期118-124,共7页
文摘
学界对古代文论“体”范畴的研究多是梳理分类或辨析沿革,止于明其然而未深究其所以然。本文着重考察先秦至六朝文论中“体”范畴的形成过程与指域,在领略“体”之生命性内涵的基础之上,标举思维领域之“体”的理论意义。本文认为:“体”是对一种思维方式的发现,是由切身体验和心灵感悟出发直接上升到整体把握的认知方式。本文还以刘勰有关“体”的论述为个案,考察作为文章体式的“体”与作为思维方式的“体”在文学理论批评中的应用以及对于当代文论的启示。
关键词
古代文论
体
文章体式
思维方式
分类号
I206.09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析列举分承式结构
被引量:
1
17
作者
许皓光
机构
辽宁大学文化传播学院
出处
《沈阳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5期57-61,共5页
文摘
指出了汉语中有一种句式,这种句式中,后面说到的项目总是与前面提到的项目一一对应,可以称之为"列举分承式结构"。对这种句式在语法、语义和语用三个方面的特点作了较为全面的讨论。
关键词
现代汉语
句子结构
列举分承
Keywords
modern Chinese
structure of sentence
enumeration and continuation
分类号
H146.3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在原典的解读中创造
被引量:
1
18
作者
徐迎新
机构
辽宁大学文化传播学院
出处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0-11,共2页
文摘
王向峰教授从事文学艺术研究50年,在文艺理论、文艺美学、文艺评论及诗文创作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计发表论文与评论500余篇,自撰和主编著作30多部。2004年《〈手稿〉的美学解读》一书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向峰文集》(六卷本)收录了他50年中撰写的大部分文稿,从中可以看出一位精进有成的学者的治学精神与学术道路。为此,本刊特约几位专家撰写了有关《向峰文集》的文章,以飨读者。
关键词
解读
《向峰文集》
王向峰
专论
分类号
G63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民间故事中的两性伦理—以耿村故事文本为对象
被引量:
1
19
作者
周福岩
机构
辽宁大学文化传播学院
出处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4期23-26,共4页
文摘
民间故事展现了民众两性伦理意识的表现形态及本质特征 ,民众两性伦理与大传统的伦理纲常既相契合又存在差距。经济和生活环境是造成二者疏离的根本原因。“知恩 /报恩”是民众理想婚姻达成方式 ,也是其两性伦理意识的核心范畴。浪漫爱情不是夫妻婚姻所期望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民众而言它只是模糊的幻想 ,远非现实的要求 ,更不是一种价值。民众对两性之爱的思考是始于家庭也终于家庭的。
关键词
民间故事
耿村故事
两性伦理
婚姻
民众
家庭
Keywords
Bisexual Ethic,'Benefaction/Reciprocation',Consciousness of Chastity
分类号
I207.7 [文学—中国文学]
B823 [哲学宗教—伦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现代性的两种“疯癫”想象——重读“寻根文学”与“先锋文学”中的“疯人”谱系
被引量:
1
20
作者
杨慧
机构
辽宁大学文化传播学院
出处
《艺术广角》
2010年第1期12-15,11,共5页
文摘
"寻根文学"和"先锋文学"在中国新时期文学中具有范式转换的意义,它们超越了手扪伤痕的"文革"追忆,以异质的美学试验来破解"文革"极端政治理性、寻找后"文革"时代新的现代性想象的可能性。两者不约而同地选择"疯癫"这一视角来展开现代性想象。"疯癫"第一次在新时期文学中成为自主的美学追求,具有了自足的本体价值。重读两者的"疯人"谱系,可以发掘中国的现代性焦虑,重新审视中国崎岖的现代性路程。
关键词
现代性
疯癫
重读
寻根文学
先锋文学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扬雄对诙谐赋文化品位的提高
徐可超
李嘉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王充闾历史文化散文的性别审美解读
王春荣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广告文化与时代文化的互构与互动
王纯菲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6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审美文化的对象性确证——评《向峰文集》
吴玉杰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美丽与忧伤——2003年辽宁中篇小说聚焦
吴玉杰
《沈阳大学学报》
CAS
200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作为艺术文学的散文创造——文畅散文的文化内涵分析
王向峰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生命意识:新文学现代主义理论话语
赵凌河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论施蛰存文学思想的现代性
赵凌河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5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论北京奥运精神
范存生
李晓鹏
《沈阳大学学报》
CAS
2009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十七年女性文学对传统伦理秩序的消解与继承
谢纳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诗性哲学与哲学的诗性
张伟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1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於梨华留学生文学创作心灵嬗变的轨迹
李倩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略论多层补语的存在及成因
许皓光
《沈阳大学学报》
CAS
200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缪斯的熔铸——关于新诗经典化的几点思考
张立群
《艺术广角》
2006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老子以“道”为本的言意观
孟庆丽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说古代文论中的“体”
涂光社
《长江学术》
2006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试析列举分承式结构
许皓光
《沈阳大学学报》
CAS
200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在原典的解读中创造
徐迎新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民间故事中的两性伦理—以耿村故事文本为对象
周福岩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现代性的两种“疯癫”想象——重读“寻根文学”与“先锋文学”中的“疯人”谱系
杨慧
《艺术广角》
201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