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制度型开放能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吗?
1
作者 何彤彤 刘文革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1-94,共14页
基于中国专利申请数据库数据,采用专利共分类法测算2013-2019年中国280个城市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水平,探究制度型开放对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的影响及内在作用机制。实证结果显示:制度型开放能够显著提高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 基于中国专利申请数据库数据,采用专利共分类法测算2013-2019年中国280个城市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水平,探究制度型开放对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的影响及内在作用机制。实证结果显示:制度型开放能够显著提高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水平。作用机制分析表明:制度型开放通过扩大市场规模和提高数字技术水平两个渠道促进地区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创新贸易监管方式、改革投资管理制度和完善法治化建设,能够有效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并且在市场分割程度较低、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完善、经济发达地区,制度型开放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作用更显著。以上研究结论为“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提供了方向与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型开放 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 市场效应 数字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赵慧娥 戴利研 贺壮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5-139,共5页
本文基于贸易竞争力前沿研究,构建农产品贸易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分析了沿线国家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和国际竞争力现状,以及影响机制。采用DID模型,使用2005-2020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基准回归分析。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农... 本文基于贸易竞争力前沿研究,构建农产品贸易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分析了沿线国家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和国际竞争力现状,以及影响机制。采用DID模型,使用2005-2020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基准回归分析。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农产品贸易 国际竞争力 DID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ESG表现与国际资本流动——来自跨国数据的经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文革 刘杰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5-152,共8页
ESG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可能成为驱动国际资本流动的新动因。本文基于2004—2021年51个国家面板数据,探究企业ESG影响国际资本流动的效果、作用机制、异质性表现及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ESG能够显著且稳健地促进国际资本的... ESG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可能成为驱动国际资本流动的新动因。本文基于2004—2021年51个国家面板数据,探究企业ESG影响国际资本流动的效果、作用机制、异质性表现及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ESG能够显著且稳健地促进国际资本的流动;机制分析表明,ESG作为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并增强企业价值的重要工具,会重塑企业价值观,通过提高企业生产率和金融发展水平途径,促进国际资本流动;进一步异质性分析表明,ESG对国际资本影响存在“边际效应”非线性递减特征。因此,考虑到ESG对全球资本市场的重要性,应加快建立健全ESG中国化制度体系,完善ESG披露指南、提高企业ESG信息披露和ESG治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ESG 企业生产率 国际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如何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基于企业异地并购视角 被引量:4
4
作者 邵宇佳 郭悦 苏剑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4-102,共9页
如何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在畅通要素资源跨区域流动方面的作用是当前关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研究的重点方向。企业异地并购是资本要素跨区域流动的一种表现,本文基于企业异地并购的资本流动视角探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如何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在畅通要素资源跨区域流动方面的作用是当前关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研究的重点方向。企业异地并购是资本要素跨区域流动的一种表现,本文基于企业异地并购的资本流动视角探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影响,并采用2013—2020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地区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异地并购,但这种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和国有企业中较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地区数字经济发展通过增强企业信息优势、扩大人口流动、提升地方政府治理能力来促进企业异地并购,而政治关联对数字经济促进企业异地并购发挥着正向调节作用。这为推动资本要素的跨区域流动,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重要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异地并购 全国统一大市场 资本要素 市场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规制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韧性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殷红 左舒雅 《中国流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2-75,共14页
数据规制作为缓解数据市场失灵和提升数据安全的政策工具,加速数字经济对全产业链的渗透和融合,促进制造业参与生产分工机会的公平化与多元化,推动全球价值链分工演进。在多重不确定性因素引发全球价值链重构背景下,数据规制能否成为增... 数据规制作为缓解数据市场失灵和提升数据安全的政策工具,加速数字经济对全产业链的渗透和融合,促进制造业参与生产分工机会的公平化与多元化,推动全球价值链分工演进。在多重不确定性因素引发全球价值链重构背景下,数据规制能否成为增强制造业全球价值链韧性的制度保障成为重要议题。基于2007—2021年38个国家的数据规制政策条款,测算出这些国家的数据规制水平。基于价值链长度等数据,从安全性和稳定性两个维度测算出这些国家16个制造行业的GVCs韧性。利用该面板数据,通过双向固定效应和中介效应模型,定量分析数据规制对制造业价值链韧性的影响与机制。研究发现,数据规制能够显著提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韧性,但提升效果存在着边际递减特征,该结论在替换核心变量衡量指标、引入制度遗漏变量、考虑政策传递时滞、进行内生性处理后依然稳健。数据规制政策对制造业价值链韧性的提升作用具有异质性,该驱动作用在商业数据与知识产权数据流通量较大的资本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中、市场与创新环境处于成长阶段的发展中国家中、更注重数据主体隐私维护的欧式和中式规制的国家中更为显著,且管制国内数据对价值链韧性所产生的影响大于管制跨境数据。数据规制可增强企业间的数据信任,通过网络连接效应和生产协同效应对制造业价值链韧性产生直接影响,并通过扩大市场规模、降低贸易成本、促进技术创新三种渠道间接提升制造业价值链韧性。因此,为有效推进数据治理及维护价值链安全,应规范数据交易规则与收益分配,促进数据有效流通;完善数据治理的功能性配套措施和精细化管理,发挥数据要素规模对价值链韧性的倍增作用;坚持参与国际数据规则的制定,建立有效的跨境数据安全评级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规制 全球价值链韧性 市场规模 贸易成本 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低保制度的福利依赖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基于CHFS 2015—2019的实证分析
6
作者 宋扬 程泽睿 戴利研 《社会保障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2-90,共19页
2014年《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实施以来,农村低保制度发生了三方面主要变化,包括救助金额的显著提高、教育医疗等专项救助福利捆绑的加强以及受助者的就业帮扶的增多。利用各地低保标准变化形成的外生冲击,实证检验这些政策变化是否产生... 2014年《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实施以来,农村低保制度发生了三方面主要变化,包括救助金额的显著提高、教育医疗等专项救助福利捆绑的加强以及受助者的就业帮扶的增多。利用各地低保标准变化形成的外生冲击,实证检验这些政策变化是否产生福利依赖或提升受助者的内生发展动力,并从“收入效应”和“赋能效应”两个维度详细阐释低保制度对受助者劳动供给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第一,2014年改革后的农村低保显著提高了受助者的就业概率,主要提高了自雇和自由职业劳动者的就业概率,但对未签订正规劳动合同的临时性受雇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产生了负向影响,说明福利依赖效应在不同人群中呈现了差异化特征;第二,农村低保制度的“赋能效应”是解释受助者就业概率提高的重要原因,制度主要通过放松低保家庭预算约束、改善受助者健康状况、提供就业帮扶三个渠道增强了受助者的内生发展动力;第三,农村低保制度的“收入效应”对受助者劳动时间减少起到了主导作用,对从事非正规工作、处于地方政府治理水平相对落后地区的受助者产生了较为明显的负向激励。建议常态化救助帮扶应明确“保障+发展”的功能定位,采用劳动收入奖励等政策加强对受助者工作时间的激励和监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低保 福利依赖 低收入群体 劳动供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要素驱动的结构转型与经济增长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刘文革 贾卫萍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17,共8页
数据要素能否有效促进经济增长,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将数据要素引入新结构增长模型,研究数据要素驱动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直接效应是由数据要素投入直接带来的经济增长;间接效应是通过数据要素驱动生产结构... 数据要素能否有效促进经济增长,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将数据要素引入新结构增长模型,研究数据要素驱动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直接效应是由数据要素投入直接带来的经济增长;间接效应是通过数据要素驱动生产结构升级和禀赋结构变迁间接促进的经济增长。理论研究发现,随着数据要素投入的不断增加,人均数据与人均资本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尤其是当人均数据超过人均资本时,数据/劳动禀赋结构占主导地位,经济增长主要由数据要素驱动。因此,充分发掘数据要素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可以为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加速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要素 结构变迁 经济增长 新古典增长模型 新结构增长模型 发展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要素提升经济增长的理论机制与效应分析——基于新古典经济学与新结构经济学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刘文革 贾卫萍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3-23,共11页
数据要素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生产要素,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其理论机理:(1)数据要素作为生产要素直接投入生产促进经济增长,发挥直接效应;(2)数据要素投入后与其他生产要素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同时也会改变生产结构、促进禀赋结构变... 数据要素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生产要素,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其理论机理:(1)数据要素作为生产要素直接投入生产促进经济增长,发挥直接效应;(2)数据要素投入后与其他生产要素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同时也会改变生产结构、促进禀赋结构变迁,间接促进经济增长,发挥间接效应。本文采用增长核算模型和发展核算模型,在对新古典生产函数以及新结构生产函数进行拓展的基础上,考察数据要素积累影响经济增长的理论机制。研究发现,在两种新生产函数下,数据要素积累均能产生直接效应;长期跨国收入差距均取决于技术差距和人均数据积累速度。此外,依据新结构的新生产函数,数据要素积累还能发挥间接效应;人均资本结构变迁差距和人均数据结构变迁差距也是长期跨国收入差距的原因。因此应该重视数据要素积累,发挥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加速实现中国经济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要素 生产函数 结构变迁弹性 经济增长贡献率 增长核算模型 跨国收入差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设施对中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 基于空间面板杜宾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徐坡岭 李宝琴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1-142,共12页
基础设施作为一种典型的公共产品,具有明显空间溢出效应,可采用空间杜宾模型研究其对中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并从区域内和跨区域两个维度展开。实证结果表明:基础设施对中亚区域内和加入俄罗斯后形成的中亚跨区域这两种情形的一体化... 基础设施作为一种典型的公共产品,具有明显空间溢出效应,可采用空间杜宾模型研究其对中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并从区域内和跨区域两个维度展开。实证结果表明:基础设施对中亚区域内和加入俄罗斯后形成的中亚跨区域这两种情形的一体化均具有显著的负向溢出,即并不能依靠基础设施的改善来提高区域贸易比重,提升区域一体化水平,而需要通过其他路径加以推进;基础设施对于加入中国之后形成的中亚跨区域一体化,则呈现显著的正向溢出,有助于提升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区域合作水平,也完全契合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核心的中国“一带一路”倡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设施 中亚 区域经济一体化 空间面板杜宾模型 “一带一路” 区域贸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非农收入、农业技术进步对粮食供给安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董丽晶 李英杰 孙振亚 《科学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9-109,共11页
基于2003-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调节效应和门槛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农民非农收入、农业技术进步与粮食供给安全的内在关系。研究结果显示:①农民非农收入与粮食供给安全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关系,农业技术进步... 基于2003-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调节效应和门槛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农民非农收入、农业技术进步与粮食供给安全的内在关系。研究结果显示:①农民非农收入与粮食供给安全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关系,农业技术进步显著促进粮食供给安全,机制分析验证了农业技术进步在农民非农收入与粮食供给安全之间存在调节效应;②异质性分析发现,非农收入在粮食主产区和高经济发展水平地区最早出现倒U型拐点,且对非粮主产区和高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影响更大,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在粮食主产区和低经济发展水平地区更为显著;③门槛检验得出,农业技术进步与粮食供给安全存在非线性单一门槛特征,当非农收入跨过门槛值6.370时,农业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由弱变强。因此,提出促进非农收入增长的同时多举措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大粮食生产科技研发投入、注重农业技术投入的区域化差异等政策建议,以不断提升我国粮食供给安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非农收入 农业技术进步 粮食供给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金融助推辽宁数字乡村建设对策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慧娥 贺壮 董生忠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3-114,共2页
绿色金融作为“双碳”目标下新兴的金融体系,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作为老工业基地的辽宁,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乡村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具备建设数字乡村的基础条件,但在建设的过程中面临着资金短缺等问题,本文深入地分析了辽宁省数字乡... 绿色金融作为“双碳”目标下新兴的金融体系,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作为老工业基地的辽宁,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乡村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具备建设数字乡村的基础条件,但在建设的过程中面临着资金短缺等问题,本文深入地分析了辽宁省数字乡村建设和绿色金融发展的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绿色金融助推辽宁数字乡村建设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数字乡村 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向性技术进步、要素配置与经济增长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文革 贾卫萍 《管理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18,共12页
从数字经济时代背景出发,构建包含数据要素的适宜性技术进步理论框架,采用二阶泰勒展开对多要素CES生产函数进行近似表达,根据Solow的核算方法进行经济增长率分解,系统考察偏向性技术进步与偏向性要素配置驱动经济增长的理论机制。理论... 从数字经济时代背景出发,构建包含数据要素的适宜性技术进步理论框架,采用二阶泰勒展开对多要素CES生产函数进行近似表达,根据Solow的核算方法进行经济增长率分解,系统考察偏向性技术进步与偏向性要素配置驱动经济增长的理论机制。理论研究发现:有两种方法可以判定偏向性技术进步和偏向性要素配置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果。(1)要素效率(投入)增长率变化与要素效率水平或要素禀赋结构水平是否一致。若要素之间是替代关系,方向一致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若要素之间是互补关系,方向相反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进一步地,当方向一致时,可以通过要素之间的替代弹性大小选择适宜技术进步与要素配置方向推动经济增长;当方向不一致时,无论选择何种技术进步与要素配置方向都会抑制经济增长。(2)是否偏向效率高或禀赋丰裕的要素。对技术进步偏向而言,技术进步偏向效率相对高或禀赋相对丰裕的要素促进经济增长。对要素配置偏向而言,当要素之间是替代关系时,要素配置偏向效率相对高或禀赋相对丰裕的要素促进经济增长;当要素之间是互补关系时,要素配置偏向效率相对低或禀赋相对稀缺的要素促进经济增长。因此,为有效促进经济增长,选择技术进步偏向效率高的要素;同时,要素配置向高效率要素倾斜,最终实现要素禀赋结构和要素效率水平相匹配,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要素 偏向性技术进步 偏向性要素配置 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书写民族国家:乌兹别克斯坦电影的发展与国家认同塑造
13
作者 尹如玉 马琪瑜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17,共9页
电影不仅是文化表达的载体,更是国家治理和民族认同塑造的重要工具。本文回顾乌兹别克斯坦电影的发展历程,探讨其在民族国家构建中的作用。从苏联时期的电影作为宣传工具,到独立后关注社会现实,再到近年来政府强化历史题材电影,乌兹别... 电影不仅是文化表达的载体,更是国家治理和民族认同塑造的重要工具。本文回顾乌兹别克斯坦电影的发展历程,探讨其在民族国家构建中的作用。从苏联时期的电影作为宣传工具,到独立后关注社会现实,再到近年来政府强化历史题材电影,乌兹别克斯坦电影始终围绕国家叙事展开。本文结合电影产业政策、审查制度、市场发展及国际化路径,分析乌兹别克斯坦如何利用电影塑造民族认同,并在国家控制与市场需求之间寻求平衡。研究发现,尽管政府积极推动电影产业复兴,乌兹别克斯坦电影仍面临剧作质量低、影院基础设施落后、审查严格等挑战,限制了电影的文化传播力和国际竞争力。未来,随着政策调整、技术进步、人才培养及国际合作的深化,乌兹别克斯坦电影或将在全球电影市场上进一步展现其文化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兹别克斯坦电影 民族国家 国家认同 电影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艺节目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多重记忆建构
14
作者 胡妍妍 牛健宇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4-120,共7页
本文聚焦文化综艺节目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创新实践与挑战。研究首先梳理了当前节目通过影视化语言、仪式化体验等多重符号建构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记忆,增强受众文化认同的现状与成效。其次,文章分析了当前节目存在的突出... 本文聚焦文化综艺节目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创新实践与挑战。研究首先梳理了当前节目通过影视化语言、仪式化体验等多重符号建构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记忆,增强受众文化认同的现状与成效。其次,文章分析了当前节目存在的突出问题:表现形态的异化、内容构建的局限、传播与接受断层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研究提出系统性对策建议:优化内容生产机制、构建多元参与生态、建立动态评估机制。研究认为,文化综艺节目今后应着力平衡文化深度与艺术表现,强化“思想+艺术+技术”融合创新,深化当代解读与互动参与,增强民族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综艺节目 优秀传统文化 影视化语言 多重记忆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政策如何更好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15
作者 邵宇佳 侯化疑 王光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19,共10页
产业政策作为政府调控宏观经济、发挥政府作用的重要方式,准确把握政策实施力度与方向应是当前发挥好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进而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关键议题,已有研究并未给出针对性的结论与启示。对此,文章基于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 产业政策作为政府调控宏观经济、发挥政府作用的重要方式,准确把握政策实施力度与方向应是当前发挥好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进而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关键议题,已有研究并未给出针对性的结论与启示。对此,文章基于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探讨了地区产业政策实施对国内市场分割的影响关系。结果发现,地区产业政策的实施整体上有助于缓解国内市场分割程度,但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门槛效应,所以更好发挥产业政策作用需关注政策实施力度的“适度区间”。异质性分析发现,“适度区间”在不同政府治理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存在显著差异,意味着优化产业政策对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积极效益应充分考虑上述因素,为中央和地方层面实施产业政策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一大市场 产业政策 市场分割 门槛效应 适度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综述与展望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军 张华峰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3-137,共5页
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一直以来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学者们对人口机会窗口及人口红利的概念已逐渐达成共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归纳出人口红利的测算及人口红利的变化趋势、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一直以来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学者们对人口机会窗口及人口红利的概念已逐渐达成共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归纳出人口红利的测算及人口红利的变化趋势、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人口红利的实现条件,并对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影响未来的可能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红利 人口机会窗口 经济增长 实现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化冲击、数字化政府与出口结构升级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文革 耿景珠 杜明威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0,共14页
本文利用中国各地级市政府工作报告和机器学习方法测度了数字化政府建设指数,并考察了数字化政府建设对出口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化政府建设有利于推动出口结构升级,系列因果推断及稳健性检验均验证了该结论可靠。异质性分析表... 本文利用中国各地级市政府工作报告和机器学习方法测度了数字化政府建设指数,并考察了数字化政府建设对出口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化政府建设有利于推动出口结构升级,系列因果推断及稳健性检验均验证了该结论可靠。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化政府建设能够跨越“数字鸿沟”助力出口结构升级,且对中西部地区和人口红利薄弱地区的影响更大。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化政府建设通过创新驱动效应、进口中间品种类扩张效应和全国统一大市场效应推动出口结构升级。此外,数字化政府建设能够通过促进资源在城市间再配置及产品新增消亡推动出口结构升级。拓展分析表明,智慧城市建设能够与数字化政府实现有效联动,共同助力中国出口结构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政府 政府工作报告 机器学习 出口结构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要素的减污降碳双重环境福利效应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红 张陈陈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3-82,共10页
本文运用2006~2022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数据要素的减污降碳效果。研究发现:数据要素能够实现减污降碳的双重环境福利,且主要通过资源配置效率提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绿色技术创新和公众环境关注度提升的渠道实... 本文运用2006~2022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数据要素的减污降碳效果。研究发现:数据要素能够实现减污降碳的双重环境福利,且主要通过资源配置效率提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绿色技术创新和公众环境关注度提升的渠道实现;异质性分析发现,数据要素在促进减污降碳方面存在市场化水平和数字基础设施异质性特征。进一步研究发现,数据要素在实现本地区减污降碳的同时,也会对邻近地区产生空间溢出效应;结构效应回归结果显示,数据要素对减污降碳的影响效果整体呈现地区环境污染和碳排放越高其减污降碳效果越明显的态势。本文研究结论为在双碳目标和新发展理念下如何借力数据要素“东风”实现减污降碳的“双赢”提供了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要素 减污降碳 资源配置效率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绿色技术创新 公众环境关注度 空间溢出 结构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舆论如何影响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质量? 被引量:7
19
作者 姚树洁 孙振亚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161,共10页
绿色技术创新是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抓手,质量的提升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作为企业的重要监督群体,中小投资者通过形成网络舆论从而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质量发挥着重要影响。网络舆论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质量存在先减... 绿色技术创新是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抓手,质量的提升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作为企业的重要监督群体,中小投资者通过形成网络舆论从而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质量发挥着重要影响。网络舆论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质量存在先减后增的U型关系,而环境规制与市场压力是网络舆论影响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质量的重要内在机制。此外,网络舆论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质量的影响因行业污染密集度、地区环保重视度以及创新能力不同而存在显著异质性,同时,环境信息披露能够有效缓解网络舆论给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质量带来的负面影响。有效利用网络舆情引导企业绿色创新高质量发展,对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舆论 绿色技术创新质量 环境规制 市场压力 环境信息披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 被引量:2
20
作者 程嘉琪 唐彦林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7-62,共6页
文章基于2012—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借助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空间相关性分析探寻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研究发现:整体来看,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文章基于2012—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借助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空间相关性分析探寻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研究发现:整体来看,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东部地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水平最高,而中部与西部地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水平较为落后,低于全国均值;地区间差异是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水平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东-西地区间差异明显高于其他地区间差异;Kernel密度估计结果显示,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水平存在极化现象;空间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水平具有较强的空间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保障体系 熵权TOPSIS法 Dagum基尼系数 Kernel密度估计 空间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