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代北方民族历史文化的主要特征述论 被引量:1
1
作者 顾奎相 陈涴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1-104,共4页
在中国北方的历史上有许多民族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 ,其中开放性是其主要特征。具体在经济形态、政治形态、意识形态等三个层面得到充分展现。开放性的历史文化使契丹、女真、满族获得超越前代的成功。开放性特征的形成是三大... 在中国北方的历史上有许多民族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 ,其中开放性是其主要特征。具体在经济形态、政治形态、意识形态等三个层面得到充分展现。开放性的历史文化使契丹、女真、满族获得超越前代的成功。开放性特征的形成是三大力量的作用 :一是规律的作用 ,二是权力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 历史文化 开放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邦的性格与其功业的关系
2
作者 佟守琴 《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58-61,共4页
汉高祖刘邦早已成为人们研究的对象。但从心理学的角度 ,以其性格与其功业的关系作为切入点的 ,并未见到。以《史记》中有关刘邦的传、纪为依据 ,经过分析 ,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在刘邦整体的性格结构中 ,宽宏大度、圆滑虚伪、能屈能伸... 汉高祖刘邦早已成为人们研究的对象。但从心理学的角度 ,以其性格与其功业的关系作为切入点的 ,并未见到。以《史记》中有关刘邦的传、纪为依据 ,经过分析 ,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在刘邦整体的性格结构中 ,宽宏大度、圆滑虚伪、能屈能伸以及从善如流等侧面内在地有助于其功业的取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邦 性格 《史记》 相互关系 历史功绩 汉朝 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际理论与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焦润明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0-45,54,共7页
代际理论是描述和研究不同代的人之间思想和行为方式上的差异和冲突的理论。代沟和代际冲突一般出现在社会巨变的环境下。近代中国处于一个巨变的时代 ,在这一时代曾出现了许多思想代沟和代际冲突。对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上存在的许多难... 代际理论是描述和研究不同代的人之间思想和行为方式上的差异和冲突的理论。代沟和代际冲突一般出现在社会巨变的环境下。近代中国处于一个巨变的时代 ,在这一时代曾出现了许多思想代沟和代际冲突。对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上存在的许多难以解释的现象 ,用代际理论就能够予以很好的阐释。发生在曾国藩和曾纪泽父子之间及康有为和梁启超师生之间的认识差异和思想冲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际理论 中国近代思想文化 代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代汉族士人心态探析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德朋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7-83,共7页
辽代汉族士人的心态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的演变过程。最初,他们或隐或逃,拒绝与新生的辽朝政权合作。但是,周边汉族政权尤其是北宋政权的接连失败,破灭了他们的光复之梦。与此相反,新兴的辽朝政权却显得生机勃勃,他们还以种种怀柔手段相... 辽代汉族士人的心态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的演变过程。最初,他们或隐或逃,拒绝与新生的辽朝政权合作。但是,周边汉族政权尤其是北宋政权的接连失败,破灭了他们的光复之梦。与此相反,新兴的辽朝政权却显得生机勃勃,他们还以种种怀柔手段相笼络,积极为汉族士人施展政治抱负提供舞台,千方百计争取汉族土人的合作。最后,汉族土人终于和契丹贵族走到一起,共同成为辽朝统治集团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代 汉族士人 儒家理想 心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兰犹太人的反法西斯抵抗斗争 被引量:2
5
作者 姜天明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49-53,48,共6页
关键词 犹太人 反法西斯 隔离区 德国人 集中营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抵抗运动 犹太复国主义运动 1943年 手榴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满族文化先驱——巴克什 被引量:2
6
作者 张丹卉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1-27,共7页
巴克什是满族历史上第一个文人群体 ,在太祖、太宗时期 ,他们创制满文 ,翻译汉文典籍 ,是满族文化的先驱 ,也是满汉文化交流的使者。同时 ,他们身兼军事 ,建树军功 ,在关外时期的后金 (清 )政权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但是 ,由于巴克什自身... 巴克什是满族历史上第一个文人群体 ,在太祖、太宗时期 ,他们创制满文 ,翻译汉文典籍 ,是满族文化的先驱 ,也是满汉文化交流的使者。同时 ,他们身兼军事 ,建树军功 ,在关外时期的后金 (清 )政权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但是 ,由于巴克什自身文化水平有限 ,加之后金 (清 )政权文化内涵发生重大变化及大量汉儒臣加入 ,在清入关前后 ,巴克什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直至消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克什 满族 文化先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康熙朝蠲免政策浅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杰 《古今农业》 1999年第1期54-59,共6页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康熙帝在普免天下钱粮上谕中说:“政在养民,蠲租为急。数十年以来,除水旱灾伤例应豁免外,其直省钱粮,次第通蠲一年,屡经举行;更有一年蠲及数省,一省连蠲数年者。前后蠲除之数,共计已逾万万。百姓足,君孰与不足。朝...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康熙帝在普免天下钱粮上谕中说:“政在养民,蠲租为急。数十年以来,除水旱灾伤例应豁免外,其直省钱粮,次第通蠲一年,屡经举行;更有一年蠲及数省,一省连蠲数年者。前后蠲除之数,共计已逾万万。百姓足,君孰与不足。朝廷恩泽不施及百姓,将安施乎?”康熙帝此谕固有夸耀政绩之嫌,但平心而论,康熙朝蠲免钱粮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影响之远,确实超越历史上以往任何朝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政府 康熙帝 康熙朝 藏富于民 自然灾害 地丁 五十年 明末清初 财政收入 三藩之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入关前满族组织结构及相关问题研究
8
作者 韩世明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7-83,共7页
清入关前满族(女真族)的社会组织结构经历了一个分化而又组合的过程,明代中叶女真人的氏族组织虽然有一个残破期,但因其自身组合功能又结成新的血缘集团。女真社会氏族组织的逐步解体主要表现在氏族组织功能的转化上。
关键词 满族 氏族结构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袁崇焕与兴城
9
作者 冯佐哲 《北方论丛》 CSSCI 1990年第1期101-106,共6页
兴城座落在辽西走廊,南临碧海,北靠群山,史载此地“枕山襟海,东西孔道,内屏畿甸,外控要荒”,素有“山海要冲,边关锁钥”(冯昌奕、王琨纂修,康熙《宁远州志))卷1)之称。因此,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关键词 袁崇焕 辽西走廊 康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卡特的“人权外交”在拉美的应用及其本质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丽 赵越 《沈阳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54-55,88,共3页
卡特的人权外交在其初期 ,对拉美各国民主制的推行曾起到过一定的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与拉美各国的紧张关系 ,但由于人权外交只不过是美国决策者在不得己的情况下所实行的一种策略 ,其实质是利用“人权”干涉拉美各国内政 ,维... 卡特的人权外交在其初期 ,对拉美各国民主制的推行曾起到过一定的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与拉美各国的紧张关系 ,但由于人权外交只不过是美国决策者在不得己的情况下所实行的一种策略 ,其实质是利用“人权”干涉拉美各国内政 ,维护美国在西半球的盟主地位 ,因此 ,遭到拉美各国的反对 ,最终走向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权外交 民主制 缓和 内政 拉美 紧张关系 反对 卡特 国民 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彼得一世在北方大战前的外交策略 被引量:2
11
作者 尚德君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90-92,共3页
本文从彼得一世的外交策略入手 ,着重分析并论证了彼得一世执政时面临的严峻形势 ,南下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北上政策的确立与北方同盟的建立三个问题。指出正是由于彼得一世在北方大战前灵活的外交策略 ,奠定了北方大战胜利的基础 ,使俄... 本文从彼得一世的外交策略入手 ,着重分析并论证了彼得一世执政时面临的严峻形势 ,南下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北上政策的确立与北方同盟的建立三个问题。指出正是由于彼得一世在北方大战前灵活的外交策略 ,奠定了北方大战胜利的基础 ,使俄国成为欧洲列强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彼得一世 北方大战 外交策略 北方同盟 俄国 水上政策 南下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伍德罗·威尔逊构建世界新秩序的原因初探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青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35-36,共2页
伍德罗·威尔逊在其执政时期,利用一战的有利时机提出"十四点"和战后建立国际联盟的构想,妄图以此来领导世界,建立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威尔逊倡导建立由美国主宰的世界新秩序决非偶然,这是由一战时期美国经济的膨胀和威... 伍德罗·威尔逊在其执政时期,利用一战的有利时机提出"十四点"和战后建立国际联盟的构想,妄图以此来领导世界,建立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威尔逊倡导建立由美国主宰的世界新秩序决非偶然,这是由一战时期美国经济的膨胀和威尔逊思想中根深蒂固的扩张主义思想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伍德罗·威尔逊 世界新秩序 扩张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江浙同乡会事件”的几个问题
13
作者 李永昌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1-87,共7页
1927年秋到1928年夏发生在苏联的中国留学生中的“江浙同乡会事件”,从一些无原则的纠纷开始,被人为地发展成一个政治事件,不但波及到各学校的领导、联共(布)中央监委、当时在那里的中共代表团、共产国际,一直惊动联共(布)中央政治... 1927年秋到1928年夏发生在苏联的中国留学生中的“江浙同乡会事件”,从一些无原则的纠纷开始,被人为地发展成一个政治事件,不但波及到各学校的领导、联共(布)中央监委、当时在那里的中共代表团、共产国际,一直惊动联共(布)中央政治局斯大林和莫洛托夫等最高领导,最后由联共(布)中央监委直接出面干预并作出明确的决议。可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一决议并未得到尊重和执行。20年代至30年代,随着苏联党内斗争的激化和中共党内领导的“左”倾错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浙同乡会事件” 中国共产党 历史考证 政治矛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荫槐事迹与评价
14
作者 陈崇桥 王贵忠 《北方论丛》 CSSCI 1990年第1期87-91,106,共6页
常荫槐(1889--1929)字瀚襄,祖籍山东寿光县,后迁至吉林省梨树县刘家馆子村。1910年(宣统二年)毕业于奉天法政学堂。历充黑龙江省许兰洲部下军法官、参谋长,后转任奉系军警执法处处长、京奉铁路局局长、北京政府交通部代理总长、... 常荫槐(1889--1929)字瀚襄,祖籍山东寿光县,后迁至吉林省梨树县刘家馆子村。1910年(宣统二年)毕业于奉天法政学堂。历充黑龙江省许兰洲部下军法官、参谋长,后转任奉系军警执法处处长、京奉铁路局局长、北京政府交通部代理总长、东北交通委员会副委员长、黑龙江省省长等要职。20世纪20年代后期,常荫槐在东北是位颇有影响的人物。特别是东北的铁路建设,和常息息相关。对常荫槐应该怎样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荫槐 评价 事迹 黑龙江省 交通委员会 宣统二年 北京政府 副委员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