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_(2)O_(3)/W_(18)O_(49)异质结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析氢性能研究
1
作者 李佳乐 陶然 +4 位作者 徐洋 慕永琪 朴天阳 王彦欣 范晓星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119-6127,6166,共10页
为了开发清洁、可持续的再生能源,利用太阳能光催化分解水产氢成为研究热点。通过溶剂热法将W_(18)O_(49)纳米片负载在In_(2)O_(3)电纺纳米纤维上,成功制备了氧化铟(In_(2)O_(3))/钨十八氧四十九(W_(18)O_(49))复合纳米纤维。由于W_(18)... 为了开发清洁、可持续的再生能源,利用太阳能光催化分解水产氢成为研究热点。通过溶剂热法将W_(18)O_(49)纳米片负载在In_(2)O_(3)电纺纳米纤维上,成功制备了氧化铟(In_(2)O_(3))/钨十八氧四十九(W_(18)O_(49))复合纳米纤维。由于W_(18)O_(49)本身具有较强的光吸收能力,以及特殊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LSPR),所获得In_(2)O_(3)/W_(18)O_(49)异质结纳米纤维的光吸收能力也很大程度上得以提升。光催化析氢测试研究结果表明,与纯W_(18)O_(49)纳米片和In_(2)O_(3)纳米纤维相比,In_(2)O_(3)/W_(18)O_(49)复合纳米纤维在光催化过程中的H_(2)释放速率分别比纯In_(2)O_(3)和W_(18)O_(49)的速率高15.9倍和4.7倍。光催化性能的提升归因于In_(2)O_(3)/W_(18)O_(49)异质结的构建,不但提升了载流子的分离效率,还增加了样品的比表面积和反应活性位点。4次循环试验后,In_(2)O_(3)/W_(18)O_(49)-2光催化析氢性能没有明显降低,说明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In_(2)O_(3)/W_(18)O_(49)复合纳米纤维易于制备且光催化活性高,可以广泛应用于光催化析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铟 纳米纤维 溶剂热法 光催化析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活性Co_(3)O_(4)/Fe_(3)O_(4)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热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金雨玲 李林丽 +5 位作者 刘亚靖 陶然 马静怡 孙浩 张美霞 范晓星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157-8162,8171,共7页
采用溶胶凝胶和高温煅烧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Co_(3)O_(4)/Fe_(3)O_(4)复合纳米材料,通过调节前驱体中Co(NO_(3))_(2)•6H_(2)O和Fe(NO_(3))_(3)•9H_(2)O的浓度可以调节Co_(3)O_(4)/Fe_(3)O_(4)中两组分的含量,通过改变煅烧温度可以改变Co_... 采用溶胶凝胶和高温煅烧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Co_(3)O_(4)/Fe_(3)O_(4)复合纳米材料,通过调节前驱体中Co(NO_(3))_(2)•6H_(2)O和Fe(NO_(3))_(3)•9H_(2)O的浓度可以调节Co_(3)O_(4)/Fe_(3)O_(4)中两组分的含量,通过改变煅烧温度可以改变Co_(3)O_(4)/Fe_(3)O_(4)的晶粒尺寸。利用XRD、SEM、XPS和N_(2)吸附脱附等测试技术对Co_(3)O_(4)/Fe_(3)O_(4)复合材料的物相、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热催化结果表明:随着Fe_(3)O_(4)与Co_(3)O_(4)摩尔比的增加,Co_(3)O_(4)/Fe_(3)O_(4)复合材料热催化降解异丙醇(IPA)的活性不断增强,当Fe_(3)O_(4)与Co_(3)O_(4)的摩尔比为0.5∶1且煅烧温度达到500℃时,复合材料表现出最高的热催化活性和较好的稳定性。形成的Co_(3)O_(4)/Fe_(3)O_(4)异质结在热催化氧化还原反应中促进了电子和空穴的分离,并且在材料表面生成了•O_(2)^(-)自由基,可进一步与IPA发生氧化反应,最终实现IPA的高效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3)O_(4)/Fe_(3)O_(4) 异质结 复合材料 热催化 降解异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