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xAl-KIT-6(SG)催化剂的简便制备及其催化γ-戊内酯制丁烯研究
1
作者 杨东锐 蔡振坤 +4 位作者 王鹏 杜媛婷 单炜军 熊英 于海彪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5-110,116,共7页
以三维有序介孔分子筛KIT-6为载体,采用简单固相研磨法合成了一系列xAl-KIT-6(SG)固体酸催化剂,并将其用于催化γ-戊内酯脱羧制丁烯反应。研究结果表明,在催化剂制备过程中,一部分Al物种同晶取代KIT-6载体中的Si^(4+),以铝氧四面体的形... 以三维有序介孔分子筛KIT-6为载体,采用简单固相研磨法合成了一系列xAl-KIT-6(SG)固体酸催化剂,并将其用于催化γ-戊内酯脱羧制丁烯反应。研究结果表明,在催化剂制备过程中,一部分Al物种同晶取代KIT-6载体中的Si^(4+),以铝氧四面体的形式存在于KIT-6骨架中,另一部分则以Al_(2)O_(3)的形式高度分散在催化剂表面,在不破坏KIT-6基体三维有序介孔结构的前提下,有效地创造了大量的Br?nsted和Lewis弱酸位点。在反应温度为300℃、反应时间为240 min、催化剂用量为10%的条件下,γ-戊内酯经4%Al-KIT-6(SG)催化剂催化可实现高达90.06%的丁烯收率。同时,在最佳催化条件下经过6次循环再生实验,4%Al-KIT-6(SG)催化剂表现出较为优异的催化活性,丁烯产率约为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烯 固体酸催化剂 γ-戊内酯 KIT-6 催化脱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处理制备高性能Co_(3)O_(4)催化剂及其催化分解N_(2)O污染研究
2
作者 万思彤 张琬悦 +2 位作者 杜媛婷 熊英 于海彪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5-130,共6页
Co_(3)O_(4)作为氧化亚氮(N_(2)O)催化分解反应中最有潜力的催化剂,面临着反应温度过高、抗杂质气体性能差等问题。在微观结构上对Co_(3)O_(4)催化剂进行设计,采用酸性环境对Co_(3)O_(4)表面进行适当刻蚀,制备富有缺陷的Co_(3)O_(4)催... Co_(3)O_(4)作为氧化亚氮(N_(2)O)催化分解反应中最有潜力的催化剂,面临着反应温度过高、抗杂质气体性能差等问题。在微观结构上对Co_(3)O_(4)催化剂进行设计,采用酸性环境对Co_(3)O_(4)表面进行适当刻蚀,制备富有缺陷的Co_(3)O_(4)催化剂以提高其催化分解N_(2)O的性能。结果表明,采用0.2 mol/L硝酸,在室温下对Co_(3)O_(4)处理1 h后所得到的0.2MCo_(3)O_(4)-N催化剂活性最佳。N_(2)O的完全催化分解温度由单纯Co_(3)O_(4)的475℃降低至0.2MCo_(3)O_(4)-N的400℃。经硝酸处理后,0.2MCo_(3)O_(4)-N表面产生大量缺陷位点,且比表面积也比未处理前增加1倍,具有一定的介孔结构,孔径约为5.6 nm。由于缺陷位的产生,催化剂表面的Co—O键被弱化。此外,所得催化剂具有很好的催化稳定性,在5%O_(2)和100μL/L NO杂质气体共存于反应气的条件下,该催化剂在400℃持续反应10 h后,催化性能几乎没有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分解N_(2)O 酸刻蚀 Co_(3)O_(4) 缺陷位点 杂质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大孔树脂纯化仿刺参中皂苷工艺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煜珺 刘桂英 +5 位作者 于笛 李龙 傅志宇 郑杰 刘俣彤 周遵春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27-736,共10页
为优化大孔树脂纯化皂苷Holotoxin A_(1)(HA_(1))的最佳工艺条件,选择常用于纯化海参皂苷的4种不同结构的大孔树脂(AB-8、HP-20、D101和NKA-9),以皂苷HA_(1)为标准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HA_(1)的含量,通过比较其静态吸附-解吸能力... 为优化大孔树脂纯化皂苷Holotoxin A_(1)(HA_(1))的最佳工艺条件,选择常用于纯化海参皂苷的4种不同结构的大孔树脂(AB-8、HP-20、D101和NKA-9),以皂苷HA_(1)为标准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HA_(1)的含量,通过比较其静态吸附-解吸能力和静态吸附曲线,筛选合适树脂后,以粗皂苷质量浓度、乙醇体积分数和醇洗体积为因素,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确定最佳动态纯化工艺条件。试验结果显示,AB-8树脂对HA_(1)纯化效果最好,最佳纯化工艺为:粗皂苷质量浓度25mg/mL、流速1mL/min、上样体积25mL、水洗体积2倍柱体积、乙醇体积分数73%、醇洗体积7倍柱体积,此条件下,HA_(1)回收率为91.40%,纯度由0.16%提高至0.58%。本试验得到的纯化工艺适用于仿刺参中皂苷HA_(1)的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刺参 皂苷 Holotoxin A_(1) 大孔树脂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选区熔化成形工艺对TA15钛合金内部缺陷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雷波 朱幼宇 +6 位作者 姜沐池 杨兴远 刘意 蔡雨升 吉海宾 雷家峰 任德春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7-1239,共13页
利用激光选区熔化(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成形技术制备TA15钛合金,通过光学显微镜(Optical microscope,OM)、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和室温拉伸等研究了激光功率和扫描速度对SLM成形TA15钛合金内部缺陷与力... 利用激光选区熔化(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成形技术制备TA15钛合金,通过光学显微镜(Optical microscope,OM)、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和室温拉伸等研究了激光功率和扫描速度对SLM成形TA15钛合金内部缺陷与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低激光功率(100~125 W)、高扫描速率(1200~1600 mm/s)区域,激光能量密度较低,合金内部缺陷主要为不规则形状的缺陷;在高激光功率(150~200 W)、低扫描速度(800~1000 mm/s)区域,激光能量密度过高,合金内部缺陷主要为规则球形缺陷。规则球形缺陷的存在会导致合金塑性显著降低、对强度影响较弱;而不规则未熔合缺陷的存在会显著降低合金强度和伸长率。TA15钛合金的最佳工艺参数:激光功率为200 W、激光扫描速度为1600 mm/s时,成形合金拉伸强度为(1291±4.2)MPa,断裂伸长率为(8.5±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选区熔化 TA15钛合金 缺陷类型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锰的晶型控制及其对罗丹明B的降解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淑敏 高永康 +4 位作者 郭亚春 高已星 彭雪 罗聪 张天浩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8-233,共6页
以高锰酸钾、四水氯化锰和少量浓盐酸为原料,利用水热法实现了MnO_(2)由α晶型向γ晶型再向β晶型的转变,采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扫描电镜(SEM)等表征方法分析了MnO_(2)的晶型转化机理。利用高级氧化法以制备的MnO_... 以高锰酸钾、四水氯化锰和少量浓盐酸为原料,利用水热法实现了MnO_(2)由α晶型向γ晶型再向β晶型的转变,采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扫描电镜(SEM)等表征方法分析了MnO_(2)的晶型转化机理。利用高级氧化法以制备的MnO_(2)为催化剂对罗丹明B(RhB)进行了催化降解研究,探寻了催化效果最好的MnO_(2)晶型并推理出RhB的降解路径。结果表明:随着水热反应时间的延长,α-MnO_(2)逐渐向具有较小隧道尺寸的γ-MnO_(2)、β-MnO_(2)转变;3种晶型的MnO_(2)活化PMS对RhB均具有显著的降解效果,降解效率为α-MnO_(2)>γ-MnO_(2)>β-MnO_(2);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说明MnO_(2)活化PMS降解RhB的路径为RhB先经过逐步脱乙基化转变成罗丹明、再生成其他有机小分子、CO_(2)和H2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锰 晶型转化 高级氧化法 过硫酸氢钾 降解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三维杂化结构Ti_(3)C_(2)T_(x)/CF作为钒电池负极的性能研究
6
作者 秦野 王硕 +2 位作者 韩松 刘畅 井明华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72-2279,共8页
碳毡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钒电池电极材料,但其应用于钒电池负极时表现出较差的电化学反应活性,严重制约了钒电池性能。针对该问题,采用湿法刻蚀制备了二维Ti_(3)C_(2)T_(x)材料,利用简单高效的物理浸渍工艺将其修饰在三维碳毡(CF)纤维表... 碳毡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钒电池电极材料,但其应用于钒电池负极时表现出较差的电化学反应活性,严重制约了钒电池性能。针对该问题,采用湿法刻蚀制备了二维Ti_(3)C_(2)T_(x)材料,利用简单高效的物理浸渍工艺将其修饰在三维碳毡(CF)纤维表面,成功制备了高催化活性的二维-三维杂化Ti_(3)C_(2)T_(x)/CF负极材料。结果表明,负载了Ti_(3)C_(2)T_(x)的碳毡复合电极显示出更好的亲液性;比表面积达到7.8596 m^(2)/g,是空白碳毡的4.7倍;且表现出更优的电化学反应活性。以Ti_(3)C_(2)T_(x)/CF复合材料为负极的电池在200和300 mA/cm^(2)的电流密度下,相比以空白碳毡为负极的电池,其能量效率分别提升了5.8%和7.3%,具有更高的电池效率和倍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电池 负极 Ti_(3)C_(2)T_(x) 复合电极材料 二维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基功能化离子液体催化二苯并噻吩氧化脱硫 被引量:14
7
作者 张薇 丁永萍 +1 位作者 宫敬 宋溪明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26-629,共4页
以羧基功能化离子液体1-甲基-3-羧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cmmim]BF4)为催化剂和萃取剂,过氧化氢为氧化剂,催化氧化二苯并噻吩(DBT)。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60℃,O/S摩尔比为6,反应时间80 min时,DBT的转化率可以达到100%。离子液体回收重... 以羧基功能化离子液体1-甲基-3-羧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cmmim]BF4)为催化剂和萃取剂,过氧化氢为氧化剂,催化氧化二苯并噻吩(DBT)。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60℃,O/S摩尔比为6,反应时间80 min时,DBT的转化率可以达到100%。离子液体回收重复使用四次,催化活性无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基功能化 离子液体 氧化脱硫 二苯并噻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硒大豆中蛋白提取工艺优化及HPLC-MS联用测定硒代蛋氨酸 被引量:10
8
作者 铁梅 李宝瑞 +4 位作者 邢志强 韩杰 高俣 张安宁 庄晓虹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11,共6页
根据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和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了富硒大豆中硒蛋白提取的最佳工艺;在此条件下,获取可溶性硒蛋白中的硒代氨基酸,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富硒大豆可溶性蛋白中的硒代蛋氨酸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液料... 根据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和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了富硒大豆中硒蛋白提取的最佳工艺;在此条件下,获取可溶性硒蛋白中的硒代氨基酸,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富硒大豆可溶性蛋白中的硒代蛋氨酸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液料比11∶1(m L/g)、提取温度44℃、提取时间96 min时,可溶性硒蛋白的提取率可达到76.03%。对4种自行种植的富硒大豆中可溶性蛋白分析可知:硒-L-蛋氨酸中硒含量与可溶性蛋白中硒含量、富硒大豆中总硒量呈正相关;实验范围内硒代蛋氨酸相对于可溶性蛋白中硒含量最高可达28.46%;说明富硒大豆中不仅含有硒代蛋氨酸,还存在其他形态的硒代氨基酸,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索。对大豆进行富硒种植,不仅能提高大豆中含硒总量,而且能通过大豆的生物代谢将其转化成安全无毒营养的有机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硒大豆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硒代蛋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甲氧基乙基-3-甲基咪唑甘氨酸离子液体的物理化学性质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4
9
作者 魏杰 董贺新 +4 位作者 陈霞 杨宇轩 房大维 关伟 杨家振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27-932,共6页
由于氨基酸基的独特性质,我们以甘氨酸作为阴离子,醚基咪唑基团作为阳离子合成了一种新型离子液体1-甲氧乙基-3-甲基咪唑甘氨酸[MOEMIM][Gly],并经过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和差示扫描量热进行表征。由于离子液体和水之间形成氢键... 由于氨基酸基的独特性质,我们以甘氨酸作为阴离子,醚基咪唑基团作为阳离子合成了一种新型离子液体1-甲氧乙基-3-甲基咪唑甘氨酸[MOEMIM][Gly],并经过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和差示扫描量热进行表征。由于离子液体和水之间形成氢键导致传统的方法不能去除水的影响,所以在实验测定中,选用标准加入法在温度范围为298.15–338.15K,每隔5 K测定离子液体[MOEMIM][Gly]的密度和表面张力。利用密度数据,计算得到离子液体[MOEMIM][Gly]的摩尔体积,并且摩尔体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同时得到了热膨胀系数。根据离子液体[MOEMIM][Gly]的摩尔表面Gibbs自由能,改进了传统的E?tv?s经验方程,使得方程具有更明确的物理意义,即截距C0代表摩尔表面焓,它是一个与温度无关的常数,斜率则为摩尔表面熵,这表明改进的E?tv?s方程不仅是一个经验方程,而且还是严格的热力学方程。另外,结合摩尔表面Gibbs自由能和改进的E?tv?s方程,估算了离子液体的[MOEMIM][Gly]的表面张力,并与实验值进行比较,发现两者很好的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甲氧乙基-3-甲基咪唑甘氨酸 密度 表面张力 摩尔表面Gibbs自由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动力学分光光度法测定钼冶炼烟尘吸收液中铼 被引量:9
10
作者 邓桂春 吕改芳 +1 位作者 鞠政楠 叶琳琳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37-1139,1142,共4页
在0.6mol.L-1硫酸-0.002 5mol.L-1柠檬酸介质中,于50℃水浴加热20min,铼(Ⅶ)对碲酸钠氧化二氯化锡的反应有明显的催化作用,据此提出了催化动力学分光光度法测定钼冶炼烟尘吸收液中铼的含量。试验结果表明:当试样中含钼(Ⅵ)较高时,由于... 在0.6mol.L-1硫酸-0.002 5mol.L-1柠檬酸介质中,于50℃水浴加热20min,铼(Ⅶ)对碲酸钠氧化二氯化锡的反应有明显的催化作用,据此提出了催化动力学分光光度法测定钼冶炼烟尘吸收液中铼的含量。试验结果表明:当试样中含钼(Ⅵ)较高时,由于其与二氯化锡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消耗部分二氯化锡,使其与碲酸钠的反应不能完成,影响了铼的测定。但当铼与钼的质量比不大于1比100时,共存的钼不干扰铼的测定。铼的质量浓度在50~1 200μg.L-1范围内与吸光度呈线性关系。方法用于烟尘吸收液中铼的测定,加标回收率在97.0%~100.5%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炼烟尘 吸收液 催化动力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动力学分析法测定粗硒粉中微量碲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渝阳 邓桂春 +3 位作者 张新 邢楠楠 王微 张倩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52-655,共4页
提出基于Te(Ⅳ)催化S2-还原亚甲基蓝褪色反应,建立了新的测定微量碲的动力学分析方法。研究了催化反应条件,并测定了催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68·94kJ·mol-1,反应速率常数为1·63×10-2s-1。Te(Ⅳ)浓度在20~220ng·... 提出基于Te(Ⅳ)催化S2-还原亚甲基蓝褪色反应,建立了新的测定微量碲的动力学分析方法。研究了催化反应条件,并测定了催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68·94kJ·mol-1,反应速率常数为1·63×10-2s-1。Te(Ⅳ)浓度在20~220ng·mL-1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回归曲线的线性方程为y=0·0038x+0·2191,相关系数r=0·9995,方法的检出限为3·04ng·mL-1。应用于粗硒粉中微量碲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3·1%(n=7),加标回收率为98·4%~10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硒粉 催化动力学 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中过氧钼酸盐催化燃油深度氧化脱硫 被引量:4
12
作者 夏鸣 张卫东 +2 位作者 王猛 李俊 臧树良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207-3211,共5页
以过氧化氢为氧化剂,[Omim]PF6离子液体为萃取剂,[C16mim]2 Mo2O11为催化剂建立了萃取催化氧化脱硫体系(ECODS)。该反应体系在非常温和的条件下可使DBT的脱除率最高达到99.4%,大大优于单纯的萃取脱硫和萃取氧化脱硫体系。不同硫化物在... 以过氧化氢为氧化剂,[Omim]PF6离子液体为萃取剂,[C16mim]2 Mo2O11为催化剂建立了萃取催化氧化脱硫体系(ECODS)。该反应体系在非常温和的条件下可使DBT的脱除率最高达到99.4%,大大优于单纯的萃取脱硫和萃取氧化脱硫体系。不同硫化物在该体系下的脱硫效果为:DBT>BT>TH。催化体系循环使用10次后催化反应活性未见明显下降。将此催化体系直接用于市售的汽油和柴油,可使其中硫含量降低至12.70mg/L和11.62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钼酸盐 氧化脱硫 离子液体 催化 萃取 过氧化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散金属化合物InCl_3的热化学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关伟 李垒 +2 位作者 王恒 许维国 杨家振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10-313,共4页
在298.150 K下,利用具有恒温环境的溶解反应热量计测定了不同浓度的InC l3摩尔溶解热(ΔsHm),根据P itzer理论得到了InC l3的无限稀释摩尔溶解热(ΔsHm∞),和P itzer焓参数(βM0X)L及β(M1)XL,计算了溶质的偏摩尔焓.讨论了离子和溶剂之... 在298.150 K下,利用具有恒温环境的溶解反应热量计测定了不同浓度的InC l3摩尔溶解热(ΔsHm),根据P itzer理论得到了InC l3的无限稀释摩尔溶解热(ΔsHm∞),和P itzer焓参数(βM0X)L及β(M1)XL,计算了溶质的偏摩尔焓.讨论了离子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利用文献中的InC l3的晶格能和氯离子的水化热数据,得到了InC l3和铟离子的水化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焓 PITZER方程 恒温环境溶解反应热量计 电解质溶液 INCL3 离子水化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钨过氧酸盐离子液体催化过氧化氢氧化苯甲醇制苯甲酸 被引量:6
14
作者 孙晓云 李静 +2 位作者 岳爽 杜艳芳 臧树良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94-397,共4页
用甲基三辛基氯化铵和钨酸钠一步法合成甲基三辛基季铵钨酸盐离子液体[(CH3)N(n-C8H17)3]2W2O11,以该离子液体为催化剂,在无反应溶剂条件下催化过氧化氢氧化苯甲醇生成苯甲酸。考察了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以及氧化剂过氧化氢用量对苯甲... 用甲基三辛基氯化铵和钨酸钠一步法合成甲基三辛基季铵钨酸盐离子液体[(CH3)N(n-C8H17)3]2W2O11,以该离子液体为催化剂,在无反应溶剂条件下催化过氧化氢氧化苯甲醇生成苯甲酸。考察了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以及氧化剂过氧化氢用量对苯甲酸产率的影响。确定优化条件:反应温度70℃,苯甲醇用量5 mmol,催化剂用量是底物的0.4%(摩尔分数),30%过氧化氢用量2 mL,苯甲醇的转化率可达99%,苯甲酸选择性为98%。该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产率高和选择性好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苯甲醇 苯甲酸 氧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丁基锡(TBT)化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朝红 董殿波 +4 位作者 赵哲 臧树良 陈中林 王杰 张华春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09-312,共4页
通过紫外、荧光和圆二色(CD)光谱,研究了船体防污漆的防污成分三丁基锡(TBT)化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考察了浓度、酸度和有机溶剂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TBT与BSA的相互作用是双重的,既有TBT中丁基基团的疏水作用,又有锡... 通过紫外、荧光和圆二色(CD)光谱,研究了船体防污漆的防污成分三丁基锡(TBT)化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考察了浓度、酸度和有机溶剂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TBT与BSA的相互作用是双重的,既有TBT中丁基基团的疏水作用,又有锡离子与BSA的配位作用,使BSA内部的色氨酸和酪氨酸等芳香氨基酸残基裸露,导致BSA二级结构破坏,α-螺旋含量减少和构象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丁基锡(TBT) 牛血清白蛋白(BSA)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光谱法研究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梁彦秋 孙鹏 +2 位作者 刘婷婷 邓斌 臧树良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965-967,共3页
在模拟体液条件下,用荧光光谱研究了在不同温度下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反应的光谱行为。结果发现,CTAB对B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用Stern-Volmer和Lineweaver-Burk方程分别处理试验数据,发现BSA与CTAB... 在模拟体液条件下,用荧光光谱研究了在不同温度下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反应的光谱行为。结果发现,CTAB对B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用Stern-Volmer和Lineweaver-Burk方程分别处理试验数据,发现BSA与CTAB发生反应生成了新的复合物,属于静态荧光猝灭。由Lineweaver-Burk方程求出了不同温度下反应时复合物的形成常数KA(305K,7.09×104L/mol;310K,4.97×104L/mol;及对应温度下结合反应的热力学参数(ΔH=-55.85kJ/mol;ΔS=-90.26J/(mol.K)/-90.55J/(mol.K);ΔG=-28.32(kJ/mol)/-27.87(kJ/mol),证明二者之间的主要作用力为氢键和范德华力。同步荧光光谱发现,CTAB使BSA色氨酸残基疏水性略有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牛血清白蛋白 结合反应 热力学参数 荧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Te量子点标记的DNA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渝阳 高鹏 +3 位作者 赵坤 王娜 刘娜 臧树良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15-518,524,共5页
利用碳纳米管和CdTe量子点(QDs)组装的电化学传感器,建立了一种识别DNA的新方法。将氨基修饰的单链DNA探针共价键合固定在带有羧基的碳纳米管修饰的金电极上,然后与CdTeQDs标记的目标DNA进行杂交。利用差分脉冲法(DPV)和循环伏安法对目... 利用碳纳米管和CdTe量子点(QDs)组装的电化学传感器,建立了一种识别DNA的新方法。将氨基修饰的单链DNA探针共价键合固定在带有羧基的碳纳米管修饰的金电极上,然后与CdTeQDs标记的目标DNA进行杂交。利用差分脉冲法(DPV)和循环伏安法对目标DNA的固定和杂交进行表征,通过电活性指示剂柔红霉素(DNR)的DPV峰电流变化,对互补DNA、非互补DNA和单碱基错配DNA序列进行识别。与未标记CdTeQDs的目标DNA相比,标记CdTeQDs的目标DNA序列的电流响应灵敏度明显提高。DNA电化学传感器检测的优化条件:DNR的浓度为1.67×10-5mol/L,DNA杂交时间为80min,杂交温度为55℃。在1.0×10-13~1.0×10-8mol/L范围,目标DNA浓度的对数值与其响应的DPV信号(还原峰电流)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3.52×10-14mol/L(S/N=3,n=9),线性方程为ΔI=50.22+3.567lgcDNA,相关系数为0.9966。对1.0×10-10mol/L的目标DNA样品进行重复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4.8%(n=5),重复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TE量子点 碳纳米管 DNA传感器 差分脉冲法 循环伏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偶氮基杯[4]芳烃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偶氮-醌腙互变异构性质 被引量:4
18
作者 范平 金辄 +1 位作者 潘懿 刘光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24-727,共4页
通过芳胺的重氮化-偶合反应合成了8个偶氮基杯[4]芳烃化合物,其结构经IR,1H NMR,ESI-MS和元素分析表征.通过UV-V is,1H NMR和IR考察了溶液pH值对所合成化合物5,11,17,23-四[(2-苯并噻唑基)偶氮基]-25,26,27,28-四羟基杯[4]芳烃(3)和5,17... 通过芳胺的重氮化-偶合反应合成了8个偶氮基杯[4]芳烃化合物,其结构经IR,1H NMR,ESI-MS和元素分析表征.通过UV-V is,1H NMR和IR考察了溶液pH值对所合成化合物5,11,17,23-四[(2-苯并噻唑基)偶氮基]-25,26,27,28-四羟基杯[4]芳烃(3)和5,17-二[(1-萘基)偶氮基]-25,26,27,28-四羟基杯[4]芳烃(4)的偶氮-醌腙互变异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溶液pH值增加,醌腙体在偶氮-醌腙互变异构平衡中的比例增加,当pH≥10时,几乎全部转变为醌腙体.特别当溶液pH=-1时,化合物4可以形成一种大的共轭体系,使其λm ax由477 nm红移至545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烃 重氮化-偶合反应 酸效应 偶氮-醌腙互变异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钨离子液体催化氧化环己醇制得环己酮的性能 被引量:5
19
作者 孙晓云 岳爽 +3 位作者 李静 王雪 房大维 臧树良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88-591,共4页
该反应体系是以钨离子液体[(CH3)N(n-C8H17)3]2W2O11为催化剂,H2O2(30%)为氧化剂,催化氧化环己醇制得环己酮。分别考察了催化剂用量、氧化剂用量以及温度变化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确定的反应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65℃,环己醇用量5 mmol,催... 该反应体系是以钨离子液体[(CH3)N(n-C8H17)3]2W2O11为催化剂,H2O2(30%)为氧化剂,催化氧化环己醇制得环己酮。分别考察了催化剂用量、氧化剂用量以及温度变化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确定的反应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65℃,环己醇用量5 mmol,催化剂用量50μmol,H2O2用量15 mmol。在最佳条件下反应8 h,环己酮的产率可达99%以上。反应过程无副产物,选择性好(>99%),体系异相催化,催化剂简单处理后可循环使用4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离子液体 环己醇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醚基高铼酸盐离子液体的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马晓雪 梁坤豪 +4 位作者 魏杰 宋宗仁 肖传佑 巩璐 房大维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14-319,共6页
自合成两种新型醚基高铼酸盐离子液体:1-(2-甲氧基乙基)-3-乙基咪唑高铼酸盐([C22O1Im][ReO4])和1-(2-乙氧基乙基)-3-乙基咪唑高铼酸盐([C22O2Im][ReO4]),并利用核磁共振氢谱/碳谱、拉曼光谱、质谱和差示扫描量热等方法表征,确定是目标... 自合成两种新型醚基高铼酸盐离子液体:1-(2-甲氧基乙基)-3-乙基咪唑高铼酸盐([C22O1Im][ReO4])和1-(2-乙氧基乙基)-3-乙基咪唑高铼酸盐([C22O2Im][ReO4]),并利用核磁共振氢谱/碳谱、拉曼光谱、质谱和差示扫描量热等方法表征,确定是目标产物。环氧化合物是一种化学性质活泼且易转化为其他物质的有机合成中间体,烯烃的环氧化反应是合成环氧化合物的一种重要途径,因此建立以新型醚基高铼酸盐离子液体为溶剂兼催化剂的环辛烯环氧化均相反应体系,系统研究反应温度、时间、氧化剂用量、催化剂用量及循环使用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产率大于90%,反应选择性大于99%,催化剂循环5次,产率无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醚基 铼离子液体 均相催化 环氧化 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