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VOF喷涂Co基WC涂层的耐锌腐蚀行为 被引量:8
1
作者 李德元 谢天男 +1 位作者 尹雁冬 黄娣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85-389,共5页
为了提高热镀锌用辊件的耐腐蚀性,试验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方法制备WC-12Co涂层,研究了涂层在450℃锌液中的耐腐蚀性能以及失效机制.将316L/WC-12Co涂层进行液锌腐蚀,以扫描电镜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方式分析对比了未经过腐蚀试件、腐蚀... 为了提高热镀锌用辊件的耐腐蚀性,试验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方法制备WC-12Co涂层,研究了涂层在450℃锌液中的耐腐蚀性能以及失效机制.将316L/WC-12Co涂层进行液锌腐蚀,以扫描电镜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方式分析对比了未经过腐蚀试件、腐蚀5天试件、腐蚀10天试件的组织变化和相组成,结果显示涂层基体Co受液锌腐蚀生成Co与Zn化合物,引发横向裂纹,导致涂层剥落.涂层全部剥落后保护失效,使母材被液锌直接严重腐蚀,最终生成锌渣FeZn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辊件 碳化钨 超音速火焰喷涂 涂层 液锌腐蚀 热镀锌 横向裂纹 失效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PUU并联机构工作空间分析与优化 被引量:11
2
作者 赵元 毕长飞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4-18,共5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3-PUU并联机器人,对该机器人进行运动学分析,得到了3-PUU并联机器人的运动学反解,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移动副和虎克铰对工作空间的限制。采用三维极限搜索法求解了工作空间,并对该并联机器人的工作空间进行了优化分析。结... 提出了一种新型3-PUU并联机器人,对该机器人进行运动学分析,得到了3-PUU并联机器人的运动学反解,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移动副和虎克铰对工作空间的限制。采用三维极限搜索法求解了工作空间,并对该并联机器人的工作空间进行了优化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工作空间明显增大,该种机器人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构 运动学 极限搜索法 工作空间 优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实验设计的并联机构误差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梁胜龙 毕长飞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8-41,共4页
介绍了一种新型含恰约束支链3-SPS/S并联机器人机构,为提高终端平台的定位精度,对该并联机构进行误差分析。首先在运动学逆解基础上,对驱动支链的运动方程进行微分,建立该机构位姿输出误差正解数学模型。并在给定机构误差的条件下,考虑... 介绍了一种新型含恰约束支链3-SPS/S并联机器人机构,为提高终端平台的定位精度,对该并联机构进行误差分析。首先在运动学逆解基础上,对驱动支链的运动方程进行微分,建立该机构位姿输出误差正解数学模型。并在给定机构误差的条件下,考虑末端执行器在工作过程中位姿输出误差的变化情况。利用正交实验设计的思想均衡排布参数的误差水平,对该机构进行精度分析,并绘制某姿态下的误差分布直方图及许用精度范围内的可靠度。结果表明:利用正交实验法能够快速计算误差值,为并联机构的精度设计和运动学参数的标定建立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构 误差分析 正交实验 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imMechanics的新型3UPU-UPS并联机器人仿真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赵元 毕长飞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171-174,192,共5页
针对一种新型3UPUUPS并联机器人进行了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建立该并联机器人的运动学及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之上运用Mat Lab中的Sim Mechanics模块精确建立该并联机器人仿真模块。根据该并联机器人的运动情况设计动平台运动轨迹,经逆... 针对一种新型3UPUUPS并联机器人进行了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建立该并联机器人的运动学及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之上运用Mat Lab中的Sim Mechanics模块精确建立该并联机器人仿真模块。根据该并联机器人的运动情况设计动平台运动轨迹,经逆解模块产生各个支链的运动轨迹,设计PID驱动控制器驱动该并联机器人进行仿真。最后将数值计算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种方式建立的机械模型和控制均都符合实际系统特性,并且避开了并联机构平台复杂的建模过程,对其他并联机构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器人 运动学 动力学 SIMMECHANICS 控制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ecurDyn的3D打印并联机器人机构的运动学分析与仿真 被引量:3
5
作者 毕长飞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43-246,共4页
以3D打印并联机器人3-PUU机构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运动学分析。通过坐标的方式对3-PUU机构进行运动逆解,推导出映射并联机构的主动关节输入速度矢量和动平台输出速度矢量关系的雅可比矩阵。利用Pro/E三维建模软件建立了虚拟样机模型,通... 以3D打印并联机器人3-PUU机构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运动学分析。通过坐标的方式对3-PUU机构进行运动逆解,推导出映射并联机构的主动关节输入速度矢量和动平台输出速度矢量关系的雅可比矩阵。利用Pro/E三维建模软件建立了虚拟样机模型,通过多体系统动力学仿真软件Recur Dyn对实体模型进行了运动学仿真分析验证了理论求解的正确性,通过该仿真分析,不仅能直观地证明所建立的数学模型的正确性,更为以后的并联机器人机构的动力学分析、轨迹规划控制奠定了基础,也为机构的优化设计提供了方向。该机构在3D打印、医用机器人等领域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并联机器人 雅可比矩阵 运动学 虚拟样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功率直驱风电机组变流器的功率器件热负荷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毕长飞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36-239,243,共5页
风速变化和风机的空气动力特性对风电变流器功率半导体器件热负荷特性的影响亟待研究。针对这个课题,对风电变流器在风速稳定和变化剧烈情况下的功率半导体器件结温进行了计算和研究。其中研究对象为兆瓦级直驱风力发电机组,研究中使用... 风速变化和风机的空气动力特性对风电变流器功率半导体器件热负荷特性的影响亟待研究。针对这个课题,对风电变流器在风速稳定和变化剧烈情况下的功率半导体器件结温进行了计算和研究。其中研究对象为兆瓦级直驱风力发电机组,研究中使用了非定常叶素动量理论中的空气动力模型,并从风速频谱的角度研究了功率器件的热应力。研究结果表明,风电机组较强的惯性使得半导体器件热特性稳定,但风速对功率器件损耗占比有影响,同时低频风速变化对损耗也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变流器 功率半导体器件 结温 风速 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同步电机新型降阶磁链观测器设计 被引量:1
7
作者 毕长飞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8-151,共4页
为了提高永磁同步电机无传感器控制系统的动态品质和控制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降阶磁链观测器算法的转子位置和转速信息估计方法。该算法基于α-β静止坐标系的数学表达,利用使用降阶状态观测器的基本控制原理实现了在线实时估计转子磁... 为了提高永磁同步电机无传感器控制系统的动态品质和控制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降阶磁链观测器算法的转子位置和转速信息估计方法。该算法基于α-β静止坐标系的数学表达,利用使用降阶状态观测器的基本控制原理实现了在线实时估计转子磁链的数值,并基于锁相环技术实现转子位置和转速的估计。最后采用Matlab仿真软件搭建了系统的仿真模型,通过大量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算法具有较好的在线估计性能和动态性能,能够快速跟踪实际转速和转子位置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无传感器控制 降阶磁链观测器 PI锁相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轴风力机叶片翼型的气动性能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吕黎 毕长飞 崔鹏宇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26-129,共4页
风力机叶片翼型的气动性能决定了风力发电机组的功率及载荷特性,不同形状类型的叶片翼型具有一定的气动性能规律。为了提高风力机性能,以垂直轴风力机NACA4409叶片翼型为例,采用XFLR 5程序对其气动性能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选择适... 风力机叶片翼型的气动性能决定了风力发电机组的功率及载荷特性,不同形状类型的叶片翼型具有一定的气动性能规律。为了提高风力机性能,以垂直轴风力机NACA4409叶片翼型为例,采用XFLR 5程序对其气动性能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选择适当的叶片翼型相对弯度对提升叶片翼型的气动性能效果显著。对高升力叶片翼型作为垂直轴风力机叶片翼型的可行性的探讨,结果表明,叶片翼型在正迎角范围内,气动性能优异,而在负迎角下的气动性能不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机组 风力机 垂直轴 叶片翼型 气动性能 叶片弯度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局优化算法在船舶结构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冯新伟 毕长飞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0-133,共4页
为了提高船舶龙骨结构在受力过程中应力分布的均匀性和提高材料的利用率,本文采用Hypermesh软件建立了龙骨结构有限元模型,并结合其MORPH功能定义筋板形状变量,建立形状优化模型。随后,将全局优化算法与形状优化模型相结合,对船舶龙骨... 为了提高船舶龙骨结构在受力过程中应力分布的均匀性和提高材料的利用率,本文采用Hypermesh软件建立了龙骨结构有限元模型,并结合其MORPH功能定义筋板形状变量,建立形状优化模型。随后,将全局优化算法与形状优化模型相结合,对船舶龙骨结构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在筋板交错位置增加筋板高度能够有效提升龙骨结构整体刚度,其余位置可以采用较小的筋板高度。本文研究可为船舶龙骨结构改进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局优化算法 船舶 结构优化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