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河口湿地不同植被类型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岳航宇 郭成久 +1 位作者 苏芳莉 魏超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2-232,共11页
湿地是重要生态系统,微生物对维持其生态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了解辽河口湿地不同植被类型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特征对于揭示该区域植被与土壤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以辽河口湿地为研究对象,选取芦苇分布区-芦苇根际土... 湿地是重要生态系统,微生物对维持其生态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了解辽河口湿地不同植被类型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特征对于揭示该区域植被与土壤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以辽河口湿地为研究对象,选取芦苇分布区-芦苇根际土壤(D1)、芦苇-盐地碱蓬交错区-芦苇根际土壤(D2)、芦苇-盐地碱蓬交错区-盐地碱蓬根际土壤(D3)、盐地碱蓬分布区-盐地碱蓬根际土壤(D4)以及潮滩沉积物(D5),利用Illumina Miseq PE300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不同植被类型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特征,并探究土壤理化因子与其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辽河口湿地根际微生物检测出40门,95纲,184目,311科,528属,888种。2)在门水平上,变形菌门是最优势菌群。3)湿地各采样区域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表明,盐地碱蓬分布区-盐地碱蓬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最高。4)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总氮、有机质、氯离子含量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研究成果可从微生态学角度为中国北方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研究和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口湿地 植被类型 高通量测序 土壤微生物 微生物多样性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口湿地2016-2021年土壤监测数据集 被引量:1
2
作者 苏星月 李海福 苏芳莉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4年第1期197-206,共10页
辽河口湿地属北方滨海河口湿地类型,主要建群物种为芦苇和盐地碱蓬,土壤类型以滨海盐沼土为主。本数据集由辽宁盘锦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016-2021年的持续定位观测积累形成,主要数据观测指标包括土壤容重、饱和导水率、... 辽河口湿地属北方滨海河口湿地类型,主要建群物种为芦苇和盐地碱蓬,土壤类型以滨海盐沼土为主。本数据集由辽宁盘锦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016-2021年的持续定位观测积累形成,主要数据观测指标包括土壤容重、饱和导水率、土壤含水量、pH、氧化还原电位、钙离子、钾离子、镁离子、钠离子、碳酸根、碳酸氢根离子、氯离子、硫酸根离子、全氮、亚硝态氮、全磷、有效磷、全钾、有机质、有机碳、重金属离子等理化性质。观测数据中除氧化还原电位为便携式仪器在观测点原位观测,其余指标均在固定观测点采集土壤后,带回实验室按照标准实验方法分析测定。本数据集的建立为完善区域湿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体系,建立土壤质量环境监测网络提供基础数据,有助于探明区域湿地生态系统的变化规律、生态过程、演变趋势与驱动机理,为解决北方滨海湿地及区域环境研究中基础性及关键性问题及社会公共服务提供长期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湿地 土壤监测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BP神经网络的辽河口湿地水质评价 被引量:18
3
作者 王铁良 苏芳莉 +2 位作者 孙迪 孙一民 李海福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95-200,共6页
利用模糊BP神经网络法对辽河口湿地不同时期(汛期、非汛期和冰封期)不同区域(核心区、试验区和缓冲区)水环境质量进行水质评价。各样点监测结果表明,核心区全N(TN)和氨氮(NH 3-N)优于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缓冲区和试验区中全N(TN)、全P... 利用模糊BP神经网络法对辽河口湿地不同时期(汛期、非汛期和冰封期)不同区域(核心区、试验区和缓冲区)水环境质量进行水质评价。各样点监测结果表明,核心区全N(TN)和氨氮(NH 3-N)优于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缓冲区和试验区中全N(TN)、全P(TP)和化学需氧量(COD)超Ⅳ类标准。建立以上述4个水质指标为输入变量、包含5个神经元节点的隐含层和1个水质类别输出结果所构成的BP人工神经网络,结合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对输出结果进行隶属度分析。结果表明,核心区、缓冲区和试验区在汛期和冰封期评价结果相同,依次为Ⅲ类、Ⅳ类和Ⅳ类,而在非汛期评价结果依次为Ⅱ类、Ⅲ类和Ⅳ类,可见从试验区、缓冲区到核心区水质逐渐转好,说明湿地对污染物具有一定的净化能力。评价结果与实际监测数据基本吻合,说明模糊BP神经网络综合评价具有客观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评价 模糊BP神经网络 辽河口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牛膝菊属(Galinsoga Ruiz. et Pav.)植物的补充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翟强 王维斌 +1 位作者 曲波 邵美妮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38-342,共5页
牛膝菊(Galinsoga parviflora Cav.)和粗毛牛膝菊(Galinsoga quadriradiata Ruiz.et Pav.)为辽宁省两种重要入侵植物,目前国内文献对这两种植物的形态描述有混淆。根据沈阳农业大学植物标本室收藏的标本并比对采集于沈阳市附近的标本,... 牛膝菊(Galinsoga parviflora Cav.)和粗毛牛膝菊(Galinsoga quadriradiata Ruiz.et Pav.)为辽宁省两种重要入侵植物,目前国内文献对这两种植物的形态描述有混淆。根据沈阳农业大学植物标本室收藏的标本并比对采集于沈阳市附近的标本,作者明确这两种牛膝菊属植物的主要区别在于冠毛:前者的舌状花无冠毛或冠毛为细短毛,管状花的冠毛羽筛状,先端钝;后者的舌状花和管状花的冠毛均呈羽筛状,先端尖。该性状差异可为准确鉴别该属杂草提供形态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膝菊属 牛膝菊 粗毛牛膝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5~2017年辽河口滨海湿地海岸线变化特征 被引量:3
5
作者 王铁良 苏芳莉 +1 位作者 董琳琳 李海福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9-136,共8页
海岸线变化对海岸带生态环境改变,滨海土地侵蚀有重要影响,海岸线的提取和监测对海岸带的保护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辽河口滨海湿地为研究对象,利用1985~2017年33景Landsat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通过岸线分... 海岸线变化对海岸带生态环境改变,滨海土地侵蚀有重要影响,海岸线的提取和监测对海岸带的保护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辽河口滨海湿地为研究对象,利用1985~2017年33景Landsat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通过岸线分析系统(digital shoreline analysis system,DSAS),以海岸线长度、淤积侵蚀速率、净岸线运动(NSM)为指标,定量分析辽河口湿地海岸线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85~2017年,辽河口湿地海岸线有向内陆迁移和向海迁移两种形式,总体呈向海迁移的趋势。辽河口湿地海岸线形态由蜿蜒走向笔直,海岸线长度从1985年的89.23km减少到2017年的84.14km,海岸线长度平均减少率为0.15km·a-1;辽河口湿地平均淤积速率为342.42hm2·a-1;平均净岸线运动为36.76m·a-1。辽河口湿地海岸线3个时段(1985~1995,1996~2006,2007~2017年)有不同的迁移距离,其中1990年迁移距离最远,净岸线运动为-2892.16m·a-1;1987年迁移距离最近,净岸线运动为12.90m·a-1。辽河口湿地海岸的迁移主要发生在人工养殖区、红海滩景区和辽东湾新区,人为因素是湿地海岸线发生重大迁移或突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口 海岸线 变化特征 岸线分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流速条件下生态浮岛固定方式稳定性模拟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海福 王铁良 +1 位作者 程健 苏芳莉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21-328,共8页
生态浮岛作为水体原位水质修复的重要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大湖泊及小河流的水质净化中,但对于流态复杂的大型河流缺乏结构稳定的生态浮岛类型。以辽河干流实测水文资料为基础,在沈阳农业大学水利综合试验基地通过试验模拟研究,筛选出可... 生态浮岛作为水体原位水质修复的重要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大湖泊及小河流的水质净化中,但对于流态复杂的大型河流缺乏结构稳定的生态浮岛类型。以辽河干流实测水文资料为基础,在沈阳农业大学水利综合试验基地通过试验模拟研究,筛选出可应用于辽河干流的生态浮岛类型。结果表明:不同浮岛类型在不同流速作用下,浮岛理论绳索拉力立桩式平均较索道式增加13.12%,沉坠式平均较立桩式增加23.91%;浮岛实测拉力立桩式平均较索道式增加98.47%,沉坠式平均较立桩式增加305.87%,绳索拉力理论值与实测值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规律,绳索拉力总体呈索道式<立桩式<沉坠式,表现出索道式浮岛稳定性优于立桩式,立桩式优于沉坠式,沉坠式稳定性较差。通过对不同浮岛位移变化的分析显示,在不同流速作用下,浮岛横向位移索道式平均较沉坠式减小14.39%,立桩式平均较索道式减小44.28%;浮岛纵向位移索道式平均较沉坠式减小55.17%,立桩式平均较沉坠式减小63.16%,索道式平均较立桩式减小20.18%,垂直浮动位移差异不明显,总体表现出索道式和立桩式浮岛稳定性优于沉坠式。由多重比较综合分析表明,不同固定方式生态浮岛在不同流速作用下索道式浮岛稳定性优于立桩式,立桩式优于沉坠式。因此,推荐索道式浮岛作为辽河干流生态浮岛建设的理想类型,用于辽河水质的原位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浮岛 固定方式 稳定性 流速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口盐地碱蓬湿地景观破碎化及驱动机制 被引量:13
7
作者 曹晨晨 苏芳莉 +2 位作者 李海福 魏超 孙迪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81-589,共9页
湿地景观破碎化的加剧严重影响了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维持,本研究以辽河口盐地碱蓬(Suaeda salsa)湿地为研究对象,基于GIS平台构建1985—2019年间湿地景观数据库,定量分析湿地景观破碎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 湿地景观破碎化的加剧严重影响了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维持,本研究以辽河口盐地碱蓬(Suaeda salsa)湿地为研究对象,基于GIS平台构建1985—2019年间湿地景观数据库,定量分析湿地景观破碎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985—2019年间,辽河口盐地碱蓬湿地呈退化趋势,具体表现为湿地面积萎缩,湿地景观破碎化加剧。盐地碱蓬湿地面积在1988年达到最大值4158.81 hm^(2),景观聚集度较高,此后,湿地景观破碎度出现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波动变化,2003年和2019年盐地碱蓬湿地景观破碎化最为严重,破碎度分别达到5.90和7.89;影响辽河口盐地碱蓬湿地景观破碎化主要驱动因素为人为开发活动和水文过程;景观破碎化的整体上升趋势与道路修建、农田开发、水产养殖、径流量和输沙量有较好的空间对应关系,道路修建、农田开发和水产养殖面积的增加以及年径流量的减少是导致盐地碱蓬湿地景观破碎化的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口 盐地碱蓬湿地 景观破碎化 驱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活动对辽河口海岸线和海岸带景观演变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庞庆庄 郭建超 +1 位作者 崔盼盼 苏芳莉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8-66,共9页
海岸线和海岸带景观对于维系河口海岸带生态系统稳定意义重大。利用遥感(remote sensing,RS)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获取辽河口海岸线1985-2017年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对海岸线长度变化、岸线属性变化... 海岸线和海岸带景观对于维系河口海岸带生态系统稳定意义重大。利用遥感(remote sensing,RS)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获取辽河口海岸线1985-2017年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对海岸线长度变化、岸线属性变化以及海岸带景观类型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985-2017年辽河口海岸线呈淤积的趋势,海岸线总体向海迁移,海岸线类型由天然岸线向人工岸线转变。海岸线长度减少5.09 km,海岸线蜿蜒形态无明显变化。人类活动是辽河口海岸线迁移和转变的主要因素。(2)辽河口潮滩的边缘密度整体下降;道路的斑块密度总体PD上升0.15,最低值为0.01(1985);自然景观斑块所占面积比例逐渐下降,农田的PLAND值逐渐升高;人为景观的面积加权平均斑块分维数指数逐渐变小表明人类活动对辽河口海岸带景观的干扰逐渐变强。(3)1985-2017年间,泥滩和河流面积减少,养殖、城镇、水库、油井、农田、道路等用地面积增长7975.42 hm^(2),增长占比为11.37%。1994年出的现农田和水库岸线,且均由自然岸线转化而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口 海岸线 土地利用 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的大伙房水库水源地安全评价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马玲玲 周林飞 +2 位作者 张婷婷 李嫱 王铁良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4-120,共7页
为了评价大伙房水库水源地的安全状态,结合水源地自身特性,分析了对其安全造成影响的因素,建立了水库型水源地安全的压力-状态-响应模型。运用此模型构建了3个层次的水源地安全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提出5级评价标准,... 为了评价大伙房水库水源地的安全状态,结合水源地自身特性,分析了对其安全造成影响的因素,建立了水库型水源地安全的压力-状态-响应模型。运用此模型构建了3个层次的水源地安全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提出5级评价标准,根据评价指标的选择原则,选取了14个指标,确定各指标在各等级的取值范围,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各准则层及总体安全等级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压力指标安全等级为Ⅲ,2012年大伙房水库供水的7座城市人口为负增长,且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但其流域所处的三县内,大量施用化肥、农药等,营养元素及污染源直接流入河中。状态指标安全等级为Ⅱ,库区水质满足Ⅱ级标准,富营养化等级为Ⅰ级,水体贫营养,但氮素含量高,依然有富营养的危险。响应指标安全等级为Ⅲ,其中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5%,安全等级"高",但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治理率极低,且相关管理部门的监控及管理机制还不健全。大伙房水库水源地安全综合指数为2.4834,在2与3之间,更接近于2。总体安全等级为"高"级,但非常接近于"中"级。对水源地安全造成威胁的因素主要为非点源污染、水量不足、流域内大面积的水土流失及监控、管理的疏忽。对水源地保护提出了相应的措施,有利于水源地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状态-响应模型 大伙房水库水源地 安全评价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口潮间带景观破碎度演变驱动因素 被引量:7
10
作者 苏芳莉 宋飞 +2 位作者 董琳琳 李海福 王铁良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9-205,共7页
辽河口湿地近30年高速发展的城镇化、湿地旅游开发和辽河泥沙量改变,使得湿地景观破碎度加剧。为了研究辽河口潮间带湿地景观破碎度演变驱动因素,利用辽河口湿地1985~2017年Landsat遥感影像,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通过景观格局分析... 辽河口湿地近30年高速发展的城镇化、湿地旅游开发和辽河泥沙量改变,使得湿地景观破碎度加剧。为了研究辽河口潮间带湿地景观破碎度演变驱动因素,利用辽河口湿地1985~2017年Landsat遥感影像,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通过景观格局分析法,对辽河口潮间带景观破碎度演变及驱动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景观指数NP(斑块个数)值呈现先增加后减小又增加的趋势,总NP值增加139个,1985年时最低(92个),2016年时达到最高(267个)。斑块数增多,说明景观破碎程度增大。景观指数LPI(最大斑块所占面积比例)值总体来说呈下降趋势,总体LPI值减少1.31%,说明最大斑块所占的百分比减少,景观的破碎程度增大。影响辽河口潮间带土地利用面积变化的因素有气温、降雨量、径流与径流量、输沙量与含沙量、人口数量、GDP等,其中,年输沙量与年均流量是影响湿地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人口因素是导致辽河口潮间带土地利用面积变化的主要人为因素。随着人口的增长,道路、养殖、油井、城镇的面积随之增加,湿地和潮滩的面积减少。人口因素是导致辽河口潮间带景观破碎化的主要因素,随着人口数增加,斑块个数增加,最大斑块所占的百分比减少,景观破碎度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口 潮间带湿地 驱动因素 景观破碎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胁迫下芦苇体内氯化钠提取态镉及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丁振华 苏芳莉 孙权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39-1144,共6页
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对污染水体重金属Cd具有极强的富集积累能力,能有效减少生长环境中的Cd含量。Cd被芦苇植株吸收后会转化为不同形态存在,其中与蛋白质结合的氯化钠提取态镉(SCd)是芦苇体内的主要形态。为研究不同Cd浓度环境... 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对污染水体重金属Cd具有极强的富集积累能力,能有效减少生长环境中的Cd含量。Cd被芦苇植株吸收后会转化为不同形态存在,其中与蛋白质结合的氯化钠提取态镉(SCd)是芦苇体内的主要形态。为研究不同Cd浓度环境中芦苇体内SCd含量及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活性变化特征,采用5种浓度氯化镉溶液(0.5、1.0、2.0、3.0和5.0 mmol·L-1)对芦苇进行灌溉,然后测定不同生长时期的芦苇在镉胁迫下植株内SCd的积累量和γ-GCS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1) Cd浓度增加时,芦苇植株根、茎、叶的SCd积累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2)芦苇植株各部位不同时期镉积累量有所不同,成熟期时积累量达到最大。根部SCd的积累量为3 984.16 mg·kg-1,是茎部的7.33倍,叶部的4.83倍;(3)在镉溶液浓度小于3.0 mmol·L-1时,芦苇根茎叶中γ-GCS活性随灌溉浓度增加而增加;镉溶液浓度大于3.0 mmol·L-1时γ-GCS活性被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苇 分布 形态 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胁迫对盐地碱蓬二型种子幼苗生长及抗逆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崔盼盼 李彤 苏芳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91-999,共9页
为探究盐地碱蓬二型种子幼苗对Cd胁迫的适应策略,明确Cd胁迫下植物响应机理并筛选出对Cd污染盐渍土壤有修复潜力的种子类型,以辽河口湿地潮滩区盐地碱蓬(Suaeda salsa)为材料,采用土培盆栽方法对盐地碱蓬进行0、0.04、0.2、0.4、0.8 mg&... 为探究盐地碱蓬二型种子幼苗对Cd胁迫的适应策略,明确Cd胁迫下植物响应机理并筛选出对Cd污染盐渍土壤有修复潜力的种子类型,以辽河口湿地潮滩区盐地碱蓬(Suaeda salsa)为材料,采用土培盆栽方法对盐地碱蓬进行0、0.04、0.2、0.4、0.8 mg·kg^(-1)Cd胁迫,分析2种盐地碱蓬幼苗生长情况、不同部位Cd含量、抗氧化酶比活力和渗透调节物含量。结果表明:Cd胁迫对黑色种子幼苗株高、鲜质量和根冠比的抑制作用大于棕色种子幼苗,Cd胁迫下棕色种子幼苗根、茎、叶生物量总体高于黑色种子幼苗;盐地碱蓬棕色种子幼苗叶片SOD、POD和CAT对Cd胁迫的抗氧化响应能力强于黑色种子幼苗,渗透调节物含量随着Cd胁迫浓度的增加呈升高的趋势,且棕色种子幼苗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明显高于黑色种子幼苗;盐地碱蓬棕色种子幼苗器官中Cd累积含量高于黑色种子幼苗,各器官Cd的积累分配为根>叶>茎;盐地碱蓬Cd累积与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之间呈正相关(P<0.01),植物生长与抗氧化酶活性之间呈正相关(P<0.05)。研究表明,棕色种子幼苗Cd胁迫耐性强于黑色种子幼苗,盐地碱蓬棕色种子有较好的Cd污染盐土修复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地碱蓬 镉胁迫 二型种子 抗逆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育对退化河岸草地植物多样性和植被景观的影响
13
作者 崔盼盼 于洋 +1 位作者 曲波 苏芳莉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08-1716,共9页
充分认识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和植被覆盖度退化过程是开展和实现退化生态系统修复的关键。封育是恢复受损草地生态系统的一种简单有效的策略,但不同封育年限对退化河岸草地植物多样性和景观斑块的影响尚不清楚。以中国建立的第一个河流... 充分认识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和植被覆盖度退化过程是开展和实现退化生态系统修复的关键。封育是恢复受损草地生态系统的一种简单有效的策略,但不同封育年限对退化河岸草地植物多样性和景观斑块的影响尚不清楚。以中国建立的第一个河流封育区——辽河为研究对象,沿河岸设置21个监测样地,连续13年记录河岸草地植物密度、盖度和种类,探讨了河岸草地退化下植物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和植被景观特性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为河岸带草地退化管理和退化草地恢复年限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随着封育年限增加,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显著提高(p<0.05),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均在封育12年后达到峰值,分别为36、2.87、0.81和1.02。2)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群落物种组成差异也在增大,封育第8年与其他围封年限的物种组成相比差异较大(p<0.05),辽河封育区的优势植物种类主要为菊科、禾本科和豆科植物。3)封育12年后,以自然景观为主的植被斑块分布均匀,植被覆盖度提高10.71%,景观破碎化程度降低了42.18%。此外,河岸植物物种多样性和植被覆盖度正相关(p<0.001),而植物物种多样性和景观破碎度负相关(p<0.001)。综上,12年围栏封育阈值提高了退化辽河干流河岸草地物种多样性、物种组成和植被覆盖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岸植被 生态封育 物种多样性 植被覆盖 景观破碎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黄土区流域分水线土壤干层分布 被引量:10
14
作者 董爽 李同川 +2 位作者 郭成久 贾玉华 金珊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11-819,共9页
陕北黄土区切沟密集,地形支离破碎,地形与植被共同作用下土壤水分状况较为复杂。通过长期定位观测深剖面土壤含水量,分析了流域分水线深层土壤水分时空动态及干层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生长季0~3 m土层土壤水分亏缺,生长季后1.2 m以... 陕北黄土区切沟密集,地形支离破碎,地形与植被共同作用下土壤水分状况较为复杂。通过长期定位观测深剖面土壤含水量,分析了流域分水线深层土壤水分时空动态及干层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生长季0~3 m土层土壤水分亏缺,生长季后1.2 m以上土层亏缺水分得到补充,但该深度以下土壤水分含量未得到恢复,其中2.6~6.4 m深度范围缺水严重,流域分水线土壤水分含量出现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各观测点土壤含水量随深度的分布曲线、极值出现深度和干层深度范围不同,剖面干层随各分水线走向表现出不连续分布的特点;分水线干层平均起始深度为2.03 m,厚度为0.4~8 m,干层土壤含水量均值为9.03%,干层厚度与起始深度和干层土壤含水量均呈负相关关系。比较而言,陕北黄土高原干层发育严重程度较突出。相关研究结果可为流域土壤水资源分布及土壤水库功能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沟壑区 切沟 分水线 干层 侵蚀地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添加对入侵植物瘤突苍耳和本地近缘植物苍耳及两者杂交种的生长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荀挚峰 白龙 +4 位作者 曲波 许玉凤 李光海 詹忠浪 石九曜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1-61,共11页
土壤养分对外来植物入侵过程的影响是入侵生物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但土壤养分对入侵植物和本地植物杂交后代植株特性的影响鲜有报道。本研究采用盆栽实验,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N,改变土壤养分,比较入侵植物瘤突苍耳和本地近缘植物苍耳及两... 土壤养分对外来植物入侵过程的影响是入侵生物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但土壤养分对入侵植物和本地植物杂交后代植株特性的影响鲜有报道。本研究采用盆栽实验,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N,改变土壤养分,比较入侵植物瘤突苍耳和本地近缘植物苍耳及两者的杂交种(杂交瘤突苍耳和杂交苍耳)在植物形态、生物量及分配、植株生长和叶片光合特性等方面的差异,探讨这些差异与入侵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氮添加显著提高了瘤突苍耳、苍耳和杂交种的茎粗、总叶面积、总生物量、根生物量、茎生物量、根生物量比和根冠比,显著降低了4种植株的叶根比;瘤突苍耳各指标随氮含量增加而变化明显,苍耳和杂交苍耳的茎生物量比和叶生物量比下降显著;瘤突苍耳的净同化速率在不同氮处理下均显著高于苍耳,但叶面积比均显著低于苍耳;杂交后代植株的相对生长速率、净同化速率和平均叶面积比在各氮处理间均高于各母本的后代植株,同时杂交瘤突苍耳植株的各生物量指标和生长指标均显著高于杂交苍耳植株。由此可见,1)当养分是限制条件时,入侵植物瘤突苍耳相对于本地植物苍耳将较多生物量分配到根系,这种分配策略反映入侵植物对低养分环境有较高的适应性;2)以瘤突苍耳为母本的杂交后代植株较以苍耳为母本的杂交后代植株具有较强生长能力和繁殖能力,可以进一步加强其入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瘤突苍耳 氮处理 杂交 入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盐条件对盐地碱蓬种子发芽和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庞庆庄 郭建超 +1 位作者 陈家东 苏芳莉 《浙江农业科学》 2022年第6期1332-1337,共6页
本研究采集了研究区湿地盐地碱蓬主要分布区域典型植株的种子,分析其二型性特征及主要形态,采用室内萌发方法对2类种子在不同盐分和水淹条件下的萌发特性进行研究,以揭示盐生植物盐地碱蓬二型性种子对盐度和水淹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 本研究采集了研究区湿地盐地碱蓬主要分布区域典型植株的种子,分析其二型性特征及主要形态,采用室内萌发方法对2类种子在不同盐分和水淹条件下的萌发特性进行研究,以揭示盐生植物盐地碱蓬二型性种子对盐度和水淹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黑色种子体积小,平均直径0.147 cm,种皮角质有光泽,而棕色种子体积大,平均直径0.179 cm,种皮膜质无光泽。本次实验种子数量为2024粒,棕色种子占87.5%,黑色种子占12.5%。(2)低盐度(<3%NaCl)条件下,棕色种子的萌发率不受影响,而黑色种子发芽率提高;高盐度(>3%NaCl)条件下,2类种子的萌发率均随盐分浓度的升高而下降。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2类种子的萌芽长度均受到抑制,萌芽长度与盐浓度之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黑色种子萌芽长度受到抑制的程度比棕色种子高。(3)在非水淹条件和水淹条件下,棕色种子的萌发率都比黑色种子高,而且棕色种子萌发率受水淹条件影响较小,说明无论是水淹还是非水淹条件,棕色种子的萌发率都显著高于黑色种子。黑色种子在非水淹的条件下的萌发率比在水淹条件下高,说明水淹环境对黑色种子萌发率的抑制程度显著高于非水淹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地碱蓬 辽河口湿地 种子二型性 水盐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