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二乳磨牙与第二前磨牙易位埋伏阻生1例 被引量:5
1
作者 曲卫国 王颖 丰鑫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9-100,共2页
牙阻生常见于恒牙列,乳牙列罕见。本文对1例下颌第二乳磨牙与第二前磨牙易位埋伏阻生的病例进行报道。
关键词 乳磨牙 前磨牙 牙阻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瓷髓腔固位冠对短冠磨牙修复效果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2
2
作者 屈直 金鼎 +1 位作者 于晋 王稚英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76-378,共3页
对147颗短冠(2~4mm)磨牙残冠经完善根管治疗后,利用髓室制备箱状固位型,采用IPSe.maxPress铸瓷材料进行全冠修复并随访3年,评价修复效果。探讨IPSe.maxPress铸瓷髓腔固位冠在短冠磨牙残冠中的修复效果.
关键词 IPS e MAX PRESS 铸瓷 髓腔固位冠 短冠磨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扫描电镜对金属烤瓷冠不同粘接剂边缘微渗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黄克强 姜明欣 +2 位作者 李志刚 李春山 高秀秋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9-172,共4页
目的:评价不同粘接剂粘固金属烤瓷冠的边缘微渗漏情况,为临床选择粘接剂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传统的玻璃离子粘接剂、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粘接剂、Panavia F粘接剂和Super-Bond C&B粘接剂4种材料,应用于离体牙金属烤瓷冠的粘接,... 目的:评价不同粘接剂粘固金属烤瓷冠的边缘微渗漏情况,为临床选择粘接剂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传统的玻璃离子粘接剂、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粘接剂、Panavia F粘接剂和Super-Bond C&B粘接剂4种材料,应用于离体牙金属烤瓷冠的粘接,用扫描电镜测量粘接剂与牙组织面间微缝隙的缝隙宽度。数据处理用SPSS 11.5软件包,其中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玻璃离子粘接剂组界面缝隙宽度大于树脂加强玻璃离子组、Panavia F组和Super-Bond C&B组的宽度(P<0.01),树脂加强玻璃离子组界面缝隙宽度大于Panavia F组和Super-Bond C&B组的宽度(P<0.01),Panavia F组界面缝隙宽度大于Super-Bond C&B组的宽度(P<0.01)。结论:树脂类粘接剂组的边缘微渗漏明显小于玻璃离子组,但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的边缘微渗漏大于Panavia F和Super-Bond C&B组,在后两者中,从减小边缘微渗漏方面,Super-Bond C&B更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微渗漏 树脂粘接系统 金属烤瓷冠 扫描电镜 温度循环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矫治中左右两侧牙齿釉质脱矿及牙周指数的差异比较 被引量:17
4
作者 赵悦 黄敏 刘效文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9-181,共3页
对100例错颌患者进行直丝弓矫治,比较左右两侧牙齿的牙釉质脱矿程度及牙周指数的差异。在正畸矫治过程中,个人刷牙习惯显著影响刷牙的效果,导致左右两侧牙釉质脱矿具有差异性。
关键词 固定正畸矫治 釉质脱矿 牙周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粘接剂对金属烤瓷冠边缘微渗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姜明欣 黄克强 +2 位作者 李志刚 高秀秋 李春山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8-170,共3页
目的评价4种不同粘接剂在金属烤瓷冠修复中的微渗漏情况。方法制作16个金属烤瓷冠,随机分成4组,分别采用玻璃离子黏固剂、树脂加强玻璃离子黏固剂、PanaviaF粘接剂和Super-Bond C&B粘接剂黏固于前磨牙,经温度循环试验后,将样本浸入2... 目的评价4种不同粘接剂在金属烤瓷冠修复中的微渗漏情况。方法制作16个金属烤瓷冠,随机分成4组,分别采用玻璃离子黏固剂、树脂加强玻璃离子黏固剂、PanaviaF粘接剂和Super-Bond C&B粘接剂黏固于前磨牙,经温度循环试验后,将样本浸入2%品红溶液中24 h,用体视显微镜观察牙-黏固剂界面边缘微渗漏状况,并进行分级评估。采用SPSS 13.0软件对4组的微渗漏程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PanaviaF粘接剂微渗漏最小,其次是Super-Bond C&B粘接剂和树脂加强玻璃离子黏固剂,玻璃离子黏固剂微渗漏最大(总体比较掊2=157.60,P<0.01;组间两两比较均为P<0.05)。结论树脂类粘接系统抗边缘微渗漏性能优于玻璃离子类黏固剂,适于黏固金属烤瓷全冠修复,是临床首选粘接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微渗漏 树脂粘接系统 金属烤瓷冠 染色法 温度循环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金属桩核材料对磁共振成像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殷方 李新 +2 位作者 马庆云 王璐 宋烨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88-591,共4页
目的比较各种铸造金属桩核对磁共振成像的影响。方法制作6种铸造金属桩核,并以一体化氧化锆桩核作为对照组,7种桩核形状大小相同,固定于志愿者口腔内,进行磁共振扫描,采用自旋回波第一加权像(SET1WI)、快速自旋回波第二加权像(TSE-T2WI... 目的比较各种铸造金属桩核对磁共振成像的影响。方法制作6种铸造金属桩核,并以一体化氧化锆桩核作为对照组,7种桩核形状大小相同,固定于志愿者口腔内,进行磁共振扫描,采用自旋回波第一加权像(SET1WI)、快速自旋回波第二加权像(TSE-T2WI)、普通EPI扩散加权像(DWI)进行扫描。结果钴铬合金桩核的成像伪影最大。金钯合金桩核无明显伪影,与一体化氧化锆桩核成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纯钛桩核产生轻度伪影。钛合金、镍镉合金、金铂合金桩核产生中度伪影,三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金属桩核对磁共振成像的影响不同,除钴铬合金桩核外,单个金属桩核所产生伪影均不影响头颈部正常组织影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金属桩核 伪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2+)/CaMKⅡ信号通路在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心肌肥大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桂君 姚玉胜 王洪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87-391,共5页
目的研究钙调素依赖蛋白激酶Ⅱ(CaMKⅡ)信号通路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心肌细胞肥大中的作用。方法Lowry法测心肌细胞蛋白含量;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心肌细胞体积;[3H]-亮氨酸参入法测心肌细胞蛋白合成;Till阳离子测定系统观察... 目的研究钙调素依赖蛋白激酶Ⅱ(CaMKⅡ)信号通路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心肌细胞肥大中的作用。方法Lowry法测心肌细胞蛋白含量;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心肌细胞体积;[3H]-亮氨酸参入法测心肌细胞蛋白合成;Till阳离子测定系统观察胞内[Ca2+]i瞬变;Westernblot法测定CaMKⅡδB的表达。结果①TNF-α(100μg.L-1)明显诱导心肌细胞蛋白含量、蛋白合成及体积的增加,CaMKⅡ特异性抑制剂KN93(0.2μmol.L-1)明显抑制TNF-α诱导的心肌肥大,但对正常心肌细胞生长无影响。②TNF-α引起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Ca2+]i)瞬间变化幅度增高,KN93明显降低TNF-α诱导的上述改变。③TNF-α明显增强心肌细胞内CaMKⅡδB的表达。结论TNF-α可能通过引起心肌细胞[Ca2+]i升高,促进CaMKⅡδB表达诱导心肌细胞肥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肥厚 肿瘤坏死因子-Α 钙离子 钙调素依赖蛋白激酶 信号转导 KN9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辅助性T17细胞在牙周炎小鼠中的免疫状态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王琳源 关宁 林晓萍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5-129,共5页
目的研究辅助性T(Th)17细胞在牙周炎小鼠中的免疫状态。方法将7周龄C57BL/6雌性小鼠随机分为牙周炎组和对照组,每组4只。牙周炎组采用口腔涂抹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的方法建立牙周炎动物模型。对照组涂抹PBS液。在涂抹结束后的... 目的研究辅助性T(Th)17细胞在牙周炎小鼠中的免疫状态。方法将7周龄C57BL/6雌性小鼠随机分为牙周炎组和对照组,每组4只。牙周炎组采用口腔涂抹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的方法建立牙周炎动物模型。对照组涂抹PBS液。在涂抹结束后的第4周取材,流式细胞仪检测CD4+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ROR)γτ+(Th17)细胞;酶联免疫吸附(ELISA)检测Th17细胞相关的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7A的蛋白表达。结果牙周炎小鼠牙龈组织、颈部淋巴结和外周血中CD4+RORγτ+(Th17)细胞在总CD4+T细胞中的比例和细胞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牙周炎组IL-17A的表达增加(P<0.05)。结论在牙周炎的发生发展中,Th17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增强,牙龈组织、颈部淋巴结和外周血可能是Th17细胞介导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性T17细胞 牙龈卟啉单胞菌 牙周炎 骨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树脂桩修复方法对漏斗状根管粘结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邹霖 于晋 +1 位作者 丁莹 屈直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6-61,共6页
目的:对比同种树脂直接法与间接法制成的石英纤维桩修复漏斗状根管在不同截面上纤维桩与根管牙本质间微推出的粘结强度,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大小相近完整的上中切牙22颗,随机分为2组,预备成漏斗状根管,一组用直接法完成石英纤... 目的:对比同种树脂直接法与间接法制成的石英纤维桩修复漏斗状根管在不同截面上纤维桩与根管牙本质间微推出的粘结强度,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大小相近完整的上中切牙22颗,随机分为2组,预备成漏斗状根管,一组用直接法完成石英纤维树脂桩修复,另一组用间接法完成石英纤维树脂桩修复.两组中各随机抽取1颗制成切片后,用扫描电镜观察试件桩与牙本质间图像;其余用于微推出实验,制成切片后用微推出方法检测两种方法粘结强度的大小,分析桩的类型和牙根不同部位对于纤维桩与根管牙本质微推出粘结强度的影响.结果:直接法与间接法制成石英纤维桩修复漏斗状根管时,桩的类型及牙根不同部位这两个因素对纤维桩与根管牙本质间微推出粘接强度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两个因素之间交互作用对粘接强度影响显著(P<0.05).结论:间接法制成石英纤维桩修复单根漏斗状根管中根颈部、根中部、根尖部的纤维桩与根管牙本质间微推出粘接强度均分别显著高于直接法;间接法组:根颈部的粘接强度显著高于根中部,根中部的粘接强度显著高于根尖部;直接法组:根颈部的粘接强度显著高于根中部与根尖部,根中部与根尖部的粘接强度没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纤维桩 漏斗状根管 粘接强度 微推出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逆向工程技术的人体牙模三维模型重构 被引量:10
10
作者 马丹 张德强 +1 位作者 张文博 李新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1-93,共3页
由于人体牙模是由非常复杂的自由曲面构成,设计比较困难。传统牙模模型的测量数据都是通过游标卡尺在石膏模型直接测量,会产生很大的误差,并且石膏模型应用于临床医学也会存在很多缺陷。为了探究光敏树脂型材料牙模在临床应学的可行性,... 由于人体牙模是由非常复杂的自由曲面构成,设计比较困难。传统牙模模型的测量数据都是通过游标卡尺在石膏模型直接测量,会产生很大的误差,并且石膏模型应用于临床医学也会存在很多缺陷。为了探究光敏树脂型材料牙模在临床应学的可行性,采用逆向工程和快速成型技术的三维模型重构方法,首先使用三坐标非接触式扫描仪对石膏模型进行扫描得到大量点云数据,然后利用Geomagic Studio软件完成对点云数据的处理和CAD三维模型的重建,生成三维实体,采用SPS450型号的3D打印机打印出树脂实体模型。最后使用三坐标接触式测量仪对石膏模型和已生成的树脂模型进行一些重要数据的测量,对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测量数据误差均在1mm内,在允许的误差范围之内,符合医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向工程 三坐标非接触式测量 点云数据 快速成型技术 三坐标接触式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eg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在牙周炎小鼠中的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王琳源 关宁 林晓萍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18-322,共5页
目的:研究牙周炎小鼠中调节性T(Treg)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情况。方法:将8只7周龄C57BL/6雌性小鼠随机分为2组(n=4)。通过口腔涂抹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建立牙周炎模型,对照组口腔涂抹羧甲基纤维素。涂抹结束后第4周处死小鼠,流... 目的:研究牙周炎小鼠中调节性T(Treg)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情况。方法:将8只7周龄C57BL/6雌性小鼠随机分为2组(n=4)。通过口腔涂抹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建立牙周炎模型,对照组口腔涂抹羧甲基纤维素。涂抹结束后第4周处死小鼠,流式细胞仪检测CD4+叉头翼螺旋转录分子(Foxp3)+细胞;ELISA检测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白细胞介素(IL)-10的表达。结果:牙周炎小鼠牙龈、颈部淋巴结和外周血中CD4+Foxp3+细胞在CD4+T细胞中的比例降低(P<0.01)。牙周炎小鼠TGF-β1在牙龈组织中的表达以及IL-10在牙龈、颈部淋巴结和血清中的表达增高(P<0.05)。结论:在牙周炎的发病过程中,Treg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减弱,牙龈、颈部淋巴结和外周血可能是牙周炎中Treg细胞主要的细胞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性 T 细胞 牙周炎 骨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常用铸造金属桩核对磁共振成像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马庆云 任甫 +3 位作者 李新 殷方 宋烨 王璐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60-463,共4页
目的:探讨口腔常用铸造金属桩核对头颈部磁共振成像的影响。方法:将6种金属合金(镍铬、钴铬、含钛、纯钛、钯金、金铂)制作的桩核固定于志愿者左侧上颌,进行磁共振扫描,扫描序列为SE-T1WI和TSE-T2WI。结果:方差分析显示:金属材料(F=153.... 目的:探讨口腔常用铸造金属桩核对头颈部磁共振成像的影响。方法:将6种金属合金(镍铬、钴铬、含钛、纯钛、钯金、金铂)制作的桩核固定于志愿者左侧上颌,进行磁共振扫描,扫描序列为SE-T1WI和TSE-T2WI。结果:方差分析显示:金属材料(F=153.63,P<0.05)、扫描序列(F=70.94,P<0.05)、桩核数量(F=102.73,P<0.05)均对伪影面积有显著性影响。在2个序列扫描中,伪影面积:钯金桩核>钴铬桩核>镍铬桩核>金铂桩核>含钛桩核>纯钛桩核;2个桩核>1个桩核;SE-T1WI>TSE-T2WI。结论:不同金属桩核对磁共振成像伪影的影响不同,合理选择金属材料及成像序列可减小伪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MRI) 金属桩核 伪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con种植套筒冠义齿在牙周炎伴牙列缺损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1
13
作者 孙长安 李志刚 陈晓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82-384,共3页
目的:探讨种植套筒冠义齿用于修复牙周炎伴牙列缺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3月于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接受治疗的牙列缺损伴牙周炎患者46例,患牙347颗进行套筒冠义齿修复,比较修复前及修复后患者牙龈指数、探诊... 目的:探讨种植套筒冠义齿用于修复牙周炎伴牙列缺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3月于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接受治疗的牙列缺损伴牙周炎患者46例,患牙347颗进行套筒冠义齿修复,比较修复前及修复后患者牙龈指数、探诊深度、临床附着水平、牙齿松动度等变化。修复后追踪观察1年,以临床检查和X线片评价修复效果。结果:在随访观察期间,临床检查未见种植体及天然牙体松动,X线片示种植体及牙体周围骨组织稳定,无吸收。患者咀嚼效率提高,总体感觉满意。结论:戴用套筒冠义齿后,患者对美观和咀嚼效能的满意度高,因此圆锥形套筒冠义齿用于牙周病患者的修复治疗可以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筒冠 短种植体 牙周病 烤塑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种异体骨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于髁突缺损修复的实验性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黄硕 李永锋 +4 位作者 谭新颖 王宏 张安东 胡敏 刘昌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58-562,共5页
目的:运用组织工程的方法,以同种异体冻干骨支架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髁突缺损的重建方案,为临床单侧髁突缺损患者的修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2只12月龄比格犬,自髁突颈部切除所有动物左侧髁突,制造单侧髁突缺损的动物模型,随机分... 目的:运用组织工程的方法,以同种异体冻干骨支架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髁突缺损的重建方案,为临床单侧髁突缺损患者的修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2只12月龄比格犬,自髁突颈部切除所有动物左侧髁突,制造单侧髁突缺损的动物模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用同种异体冻干骨支架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重建,对照组仅用同种异体冻干骨修复重建。分别于术后4、12、24周观察开口度变化,24周时进行螺旋CT扫描,然后处死动物,取标本行大体观察、Micro-CT扫描和组织学检测。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所有动物同种异体冻干骨均能与自体骨愈合,24周时2组动物张口度基本正常,髁突形态无明显改变,实验组动物同种异体骨几乎全部被自体骨替代,对照组中,新骨主要在同种异体骨与自体骨结合部形成,实验组骨密度及成骨质量较对照组好(P<0.05)。结论:同种异体骨支架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加速成骨,术后24周髁突形态变化不大,功能恢复良好,为进一步研究同种异体骨支架复合BMMSCs对髁突缺损的临床修复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种异体冻干骨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髁突缺损 组织工程 修复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藏族人群15个短串联重复序列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宁 苏玉虹 +8 位作者 席焕久 任甫 黄克强 肖艳杰 温有峰 李春山 李长勇 王鲲 成建国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51-856,共6页
利用多重PCR五色荧光(6FAM、VIC、NED、PET、LIZ)自动化检测技术检测西藏自治区藏族人群DSS1179、D21S11、D7S820、CSF1PO、D3S1358、TH01、D13S317、D16S539、D2S1338、D19S433、VWA、TPOX、D18S51、D5S818及FGA共15个STR基因座遗传... 利用多重PCR五色荧光(6FAM、VIC、NED、PET、LIZ)自动化检测技术检测西藏自治区藏族人群DSS1179、D21S11、D7S820、CSF1PO、D3S1358、TH01、D13S317、D16S539、D2S1338、D19S433、VWA、TPOX、D18S51、D5S818及FGA共15个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获得15个STR基因座的群体遗传学数据。结果显示:15个STR基因座的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15个STR基因座的个体鉴别力(Discrimination power,DP)在0.7555~0.9602之间,杂合度(Heterozygosity,H)在0.5651~0.8530之间,多态性信息含量(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PIC)在0.5528~0.8456之间,非父排除率(Probability of paternity exclusion,EPP)在0.3811~0.8549之间,累积个体鉴别力为0.999999999,累积非父排除率为0.999999998。15个短串联重复序列基因座适合作为西藏藏族人群的遗传标记,用于人类学、疾病连锁分析、法医学亲子鉴定和个体识别等领域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串联重复序列 多态性 藏族 聚合酶链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扫描路径对单层激光熔覆层质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德强 刘贤德 +2 位作者 张文博 李金华 李新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149-152,共4页
为探究四种不同扫描路径对熔覆层质量的影响,在TC4(Ti-6Al-4V)钛合金表面进行多道单层激光熔覆试验。熔覆粉末为Ni60A自熔性粉末,工艺参数为激光功率500 W、送粉电压10 V、扫描速度2 mm/s、多道搭接率45%,扫描路径为实验设计的四种不同... 为探究四种不同扫描路径对熔覆层质量的影响,在TC4(Ti-6Al-4V)钛合金表面进行多道单层激光熔覆试验。熔覆粉末为Ni60A自熔性粉末,工艺参数为激光功率500 W、送粉电压10 V、扫描速度2 mm/s、多道搭接率45%,扫描路径为实验设计的四种不同的扫描路径:热搭接、两种不同方式的冷搭接和回形搭接。结果发现,在冷搭接和回形搭接的扫描方式下得到的熔覆层表面相比于热搭接平整度较差。热搭接得到的熔覆层表面最平整,平均洛氏硬度最高。冷搭接熔覆层显微硬度最高,而回形搭接熔覆层显微硬度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4钛合金 单层熔覆 扫描路径 表面硬度 金相组织 显微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的诊断与治疗(附54例报告) 被引量:4
17
作者 卫勃 陈凛 +4 位作者 唐云 吕伟 张大伟 何志国 郝璐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09-411,共3页
目的总结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的诊断和治疗经验,分析损伤控制性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54例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患者,根据术前肠系膜血管的CTA检查和术中探查情况,采取全身抗凝、血管支架、插管溶栓等序贯治疗方案,出现急性腹膜炎作为... 目的总结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的诊断和治疗经验,分析损伤控制性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54例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患者,根据术前肠系膜血管的CTA检查和术中探查情况,采取全身抗凝、血管支架、插管溶栓等序贯治疗方案,出现急性腹膜炎作为手术探查的适应证。结果本组6例患者放弃治疗,9例全身抗凝治疗后病情好转,6例血管腔内支架治疗后治愈或好转,13例通过肠系膜上动脉行插管溶栓治疗。2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中9例采用了损伤控制外科方法(包括术中尽量缩短手术时间,肠管远近端外置,补片暂时性关腹等),11例常规手术治疗。本组总死亡率18.5%(10/54),手术死亡率20%(4/20),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45%(9/20),损伤控制外科组和常规治疗组死亡率分别为1/9和3/11(P>0.05),其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9和10/11(P<0.05)。结论CTA可作为大多数病例确诊的首选检查和诊断依据,序贯性治疗可降低本病的死亡率,而损伤控制性手术可有效减少其手术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 损伤控制外科 手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工程骨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程越 姚玉胜 +2 位作者 王树峰 艾红军 崔福斋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3期213-217,共5页
目的:探讨以兔骨髓基质细胞(BMSCs)为种子细胞、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nHAC)为支架材料、兔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为生长因子,构建组织工程骨修复兔下颌骨缺损能力。方法:兔下颌骨体部15mm×15mm全层骨缺损分别采取:A组,组织工程骨;B... 目的:探讨以兔骨髓基质细胞(BMSCs)为种子细胞、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nHAC)为支架材料、兔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为生长因子,构建组织工程骨修复兔下颌骨缺损能力。方法:兔下颌骨体部15mm×15mm全层骨缺损分别采取:A组,组织工程骨;B组,自体髂骨;C组,单纯nHAC材料;D组,对照组修复。术后1、3、6个月行放射性核素骨检测、骨密度测定及组织学观察。结果:放射性核素骨检测:术后1、3个月,A、B组成骨代谢能力明显优于C、D组,术后6个月时,各组之间骨代谢能力无明显差异;骨密度测定:A、B、C组骨缺损区域骨密度逐渐增加明显高于D组,术后3个月A组、B组骨密度较C组明显提高;组织学检查:A组术后1个月可见小片状类骨质出现,nHAC开始降解,术后3个月时新生骨成大片状结构,术后6个月nHAC几乎全部降解,缺损由骨组织修复,其成骨量与B组无明显差异却明显大于C组,D组仅为纤维组织修复。结论:本实验构建的组织工程骨修复颌骨缺损能力与自体髂骨相似而强于单独使用nHAC,且nHAC材料于体内可完全降解,因此BMSCs与nHAC及自体PRP复合所构建的组织工程骨是一种良好的骨缺损替代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骨 骨髓基质细胞 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 富血小板血浆 骨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Z31镁合金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树峰 王程越 +3 位作者 姚玉胜 赵远 魏来 杨柯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研究用于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AZ31镁合金降解、金属-骨界面结合及成骨情况。方法:制备兔下颌骨颊侧7mm×5mm×2mm骨开窗样缺损,分别植入未处理的AZ31镁合金(A组)、微弧氧化处理的AZ31镁合金(B组)、缺损处不修复(C组)。术前1... 目的:研究用于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AZ31镁合金降解、金属-骨界面结合及成骨情况。方法:制备兔下颌骨颊侧7mm×5mm×2mm骨开窗样缺损,分别植入未处理的AZ31镁合金(A组)、微弧氧化处理的AZ31镁合金(B组)、缺损处不修复(C组)。术前1d及术后第1、2、4、8、12周取兔动脉血和尿液,测定镁离子浓度。术后3个月处死动物,进行大体观察、SEM、组织学观察。结果:A、B组血中镁离子浓度在术前后无显著性差异;术后第2周A组尿中镁离子浓度比术前明显升高;B组无显著性差异。术后3个月A组仅形成类软骨样组织,B组有新骨形成且有部分覆盖材料表面,C组无骨组织形成;SEM显示A组材料表面出现明显层状崩解,B组降解不明显;组织学检查显示A组材料周围有软骨样组织,B组材料周围有大片状新骨形成,C组为纤维组织修复。结论:微弧氧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镁合金的降解速率;其表面形成陶瓷层具有生物活性可有效避免排异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Z31镁合金 降解性 微弧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年回顾性研究:比较两种不同预成桩修复成功率 被引量:4
20
作者 宋烨 李新 +2 位作者 殷方 马庆云 张红艳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9期863-865,共3页
目的:比较纤维桩和螺纹桩修复残根残冠的成功率,为临床预成桩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随访近3~5年用纤维桩和螺纹桩修复后的残根残冠,共309例,比较两组的成功率。结果:纤维桩组成功率为98.56%,螺纹桩组成功率为95.88%,经统... 目的:比较纤维桩和螺纹桩修复残根残冠的成功率,为临床预成桩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随访近3~5年用纤维桩和螺纹桩修复后的残根残冠,共309例,比较两组的成功率。结果:纤维桩组成功率为98.56%,螺纹桩组成功率为95.88%,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无统计学意义。根据不同牙位,纤维桩修复前磨牙的成功率最低(96.88%),磨牙的成功率最高(100%);螺纹桩修复前牙的成功率最低(92.86%),磨牙的成功率最高(97.98%),经统计学分析,不同牙位之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只要设计合理,前牙和后牙均可用纤维桩或螺纹桩制作桩核,为了美观需要,前牙建议使用纤维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桩 螺纹桩 临床疗效桩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