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水平与血清钙、磷水平及左心室功能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李晴 高琳 +3 位作者 王巍 刘琳 金辉 谢志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5期4173-4175,共3页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水平与血清钙、磷水平及左心室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0月在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住院的MHD患者100例,根据血清FGF-23水平的四分位数将患者分为Q1组(<...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水平与血清钙、磷水平及左心室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0月在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住院的MHD患者100例,根据血清FGF-23水平的四分位数将患者分为Q1组(<130.85 ng/L)、Q2组(130.85~167.99 ng/L)、Q3组(168.00~272.07ng/L)、Q4组(>272.07 ng/L),每组25例。比较各组患者一般情况、血清学指标及左心室功能指标;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各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清钙水平、吸烟率、合并症及用药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清磷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肌功能指数(MPI)及左室肥大(LVH)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每搏输出量(LVS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FGF-23水平与血清钙水平无直线相关性(r=0.06,P=0.54),与血清磷水平呈正相关(r=0.58,P=0.00),与eGFR呈负相关(r=-0.45,P=0.00)。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FGF-23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r=-0.38,P=0.00),与MPI呈正相关(r=0.53,P=0.00),与LVSV呈负相关(r=-0.27,P=0.01),与LVH发生率无直线相关性(r=0.13,P=0.21)。结论在MHD患者中,随着其肾功能的进行性损害和血磷水平的升高,血清FGF-23水平明显升高;MHD患者血清FGF-23水平与血清磷水平及eGFR、MPI和LVEF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心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联合生长因子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 被引量:1
2
作者 张蕾 金辉 李伟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31-534,共4页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联合应用多种生长因子体外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hBMSCs)向神经元和多巴胺神经元分化的潜能。方法:从正常人骨髓中分离单个核细胞并对hBMSCs进...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联合应用多种生长因子体外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hBMSCs)向神经元和多巴胺神经元分化的潜能。方法:从正常人骨髓中分离单个核细胞并对hBMSCs进行纯化、鉴定;hBMSCs先经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表皮细胞生长因子预诱导,再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和AngⅡ联合诱导生长良好的hBMSCs向神经元分化。倒置显微镜观察hBMSCs分化过程中细胞形态的变化;RT-PCR方法检测诱导前后hBMSCs神经干细胞的标记物巢蛋白(Nes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神经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标记物酸性纤维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以及多巴胺能神经元特异性标记物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hydroxylase,TH)等标志物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法检测诱导前后hBMSCs的NSE、TH和GFAP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流式分析获得了高纯度的hBMSCs。在不同浓度的AngⅡ诱导2周后,倒置显微镜观察hBMSCs,具有典型神经元细胞形态,大多呈双极、多极和锥形;Nestin、NSE、TH的基因mRNA表达量,诱导组相较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检测结果表明诱导分化后表达NSE、Nestin、TH蛋白的细胞数明显增加(P<0.05),但诱导前后的细胞都不表达GFAP基因。结论:多种生长因子联合AngⅡ可以在体外诱导hBMSCs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样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生长因子 血管紧张素Ⅱ 多巴胺能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