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嗜酸性粒细胞在鼻息肉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
作者 马晓峰 柴丽 +1 位作者 陈冬 康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27-927,共1页
鼻息肉(nasal polyps)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多发病,成人发病率为1%~2%,虽经鼻内窥镜彻底手术治疗,但仍会复发。随着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证据表明细胞因子在鼻息肉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 鼻息肉形成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嗜酸性粒细胞 分子生物学技术 耳鼻咽喉科 经鼻内窥镜 手术治疗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X2稳转细胞系构建及对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李里 宫亮 吴玉斌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5期4325-4329,共5页
目的探讨PAX2稳转细胞系构建及生物学作用。方法选择处于对数生长期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实验分为稳转组、空载组、对照组。稳转组采用阳离子脂质体转导将p EGFP-PAX2转入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空载组采用同样方法配置空载质粒转染溶液,对... 目的探讨PAX2稳转细胞系构建及生物学作用。方法选择处于对数生长期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实验分为稳转组、空载组、对照组。稳转组采用阳离子脂质体转导将p EGFP-PAX2转入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空载组采用同样方法配置空载质粒转染溶液,对照组不添加质粒转染溶液。经G418筛选,建立稳定转染细胞系。通过细胞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实验检测PAX2稳转细胞系的细胞迁移率及细胞侵袭作用。结果应用G418筛选14 d,稳转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有明显克隆长出,建立PAX2基因稳定转染肾小管上皮细胞系。稳转组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绿色荧光,基因融合表达获得成功。稳转组细胞PAX2条带密度与β-action吸光度比值为(1.00±0.04),空载组为(0.83±0.03),对照组为(0.85±0.04),3组吸光度比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8.7,P<0.05);其中稳转组吸光度比值高于空载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划痕后18 h,对照组、空载组和稳转组细胞迁移率分别为(39.34±5.34)%、(40.56±7.54)%和(83.72±7.12)%,3组细胞迁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31.8,P<0.05);其中稳转组细胞迁移率高于对照组和空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细胞培养48 h后,对照组、空载组和稳转组迁移细胞分别为(23.33±3.63)、(22.00±8.14)、(45.67±7.14),3组迁移细胞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8.5,P<0.05);其中稳转组迁移细胞数高于对照组和空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 EGFP-PAX2质粒成功转染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并成功筛选出高效稳定表达PAX2的稳转细胞系。PAX2稳转增加了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X2基因 细胞侵袭 细胞运动 肾小管 上皮细胞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殖细胞核抗原和caspase-3在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模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李里 宫亮 吴玉斌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0期3489-3493,共5页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caspase-3在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模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2011年5—12月选取清洁级Wistar大鼠48只进行随机对照试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假手术组(sham组)和模型组(UUO组)各24只,sham组分离输...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caspase-3在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模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2011年5—12月选取清洁级Wistar大鼠48只进行随机对照试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假手术组(sham组)和模型组(UUO组)各24只,sham组分离输尿管不结扎,UUO组行左侧输尿管结扎术。每组术后3、7、14 d分为3组,每组8只,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尿β2微球蛋白和血肌酐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光镜观察肾脏病理形态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ABC)法、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PCNA和caspase-3的表达。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术后3、7 d两组尿β2微球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两组尿β2微球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7、14 d两组血肌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显示,sham组大鼠肾脏肾小管排列紧密、整齐;UUO组术后3 d,可见肾小管肿胀,部分肾小管轻度扩张,小管间质区域出现炎性浸润;术后7 d肾小管壁扩张,肾间质水肿;术后14 d肾小管结构已经完全被破坏,管腔塌陷。SABC法结果显示,两组术后3、7、14 d,肾小管内PCNA阳性细胞百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间质内PCNA阳性细胞百分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7、14 d,肾小管内caspase-3阳性细胞百分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间质内caspase-3阳性细胞百分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法结果显示,sham组肾皮质中有微量PCNA、caspase-3表达;UUO组术后PCNA、caspase-3表达增加,梗阻时间延长表达增加。结论 PCNA表达增加导致肾间质细胞过度增殖,参与梗阻性肾病病理过程。caspase-3活性明显增强,加速细胞凋亡,在梗阻性肾病中对起着重要作用。细胞的增殖与凋亡参与UUO大鼠模型肾纤维化过程,PCNA和caspase 3是这一过程的两个重要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梗阻 大鼠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 增殖细胞核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