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黄多糖诱导大鼠B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及对Notch1和Jagged1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付海燕 杜红阳 包翠芬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48-453,共6页
目的探讨地黄多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作用及对Notch1和Jagged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大鼠P3-P5代BMSCs,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组)、神经生长因子组(BDNF组,10μg/ml)和地黄多糖诱导A、B、C组(RGP组... 目的探讨地黄多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作用及对Notch1和Jagged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大鼠P3-P5代BMSCs,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组)、神经生长因子组(BDNF组,10μg/ml)和地黄多糖诱导A、B、C组(RGP组,浓度分别为50、100、200μg/ml),诱导后连续培养7d。观察细胞一般形态。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CON组与RGP C组神经标志物相关蛋白神经巢蛋白(Nestin)、βⅢ-微管蛋白(βⅢ-tubul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各组诱导后0、1、3、7d时Notch1、Jagged1蛋白和Notch1胞内段NICD的表达。结果 CON组始终以梭形细胞为主,RGP C组第5天起出现神经元样细胞。Western blotting检测到RGP C组Nestin蛋白表达由强到弱,NSE和βⅢ-tubulin蛋白表达由弱到强,GFAP蛋白呈弱表达。免疫荧光结果显示,RGP各组各时间点Notch1蛋白阳性细胞率均显著低于CON组(P<0.05),且随时间延长Notch1蛋白表达阳性率逐渐降低;RGP C组中Jagged1阳性细胞率诱导后1d时具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而后显著下降(P<0.05),BDNF组基本无Jagged1蛋白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与免疫荧光检测结果类似。结论地黄多糖具有诱导B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作用,且可影响Notch1和Jagged1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多糖 间质干细胞 NOTCH1蛋白 Jagged1蛋白 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心理学共情理论应对困境中的医患关系 被引量:55
2
作者 张莹 梅松丽 +2 位作者 徐军 陈峻江 杜红阳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51-53,共3页
和谐的医患关系是构建人性化医疗的基础,面对当今医患关系紧张的困境,探索如何应对困境中的医患关系迫在眉睫。共情是心理学的一个概念,阐述了人际互动过程中的一种心理现象,是一种站在对方立场上的思考方式。临床实践中医务人员存在共... 和谐的医患关系是构建人性化医疗的基础,面对当今医患关系紧张的困境,探索如何应对困境中的医患关系迫在眉睫。共情是心理学的一个概念,阐述了人际互动过程中的一种心理现象,是一种站在对方立场上的思考方式。临床实践中医务人员存在共情缺陷,如易产生共情疲劳、缺乏倾听、缺少尊重等,通过心理学干预技术提高其临床共情能力有利于减少共情缺陷、避免医疗纠纷、协调医患关系。良好的共情能力有助于推进新的合作型医患关系的建设,尤其适合于临床一线的医务工作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学 共情理论 医患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的临床特点及与白介素33及其受体人基质裂解素2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王燕 冯欣 +2 位作者 高薇 张丹丹 董争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2252-2256,共5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RA-ILD)患者的临床、实验室特征及与细胞因子白介素33(IL-33)及其受体人基质裂解素2(ST2)的相关性,为RA-ILD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风湿免疫科初诊为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114例,进一步分...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RA-ILD)患者的临床、实验室特征及与细胞因子白介素33(IL-33)及其受体人基质裂解素2(ST2)的相关性,为RA-ILD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风湿免疫科初诊为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114例,进一步分为RA-ILD组(21例)和RA组(93例),观察各组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另选取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测定以上各组参加者的血清IL-33及其受体ST2水平。结果 (1)RA-ILD在RA患者中的发生率为18.4%(21/114)。(2)与RA组相比,RA-ILD组患者年龄较大,病程较长,晨僵时间长,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均较多,关节功能分级和手X线分期较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RS)、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ACPA)、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也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病例组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F)和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四项指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与对照组相比,两病例组血清IL-33及ST2水平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RA-ILD组高于R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IL-33水平与RF、ACPA滴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17、0.550,P<0.01);与DLCO水平呈负相关(r=-0.801,P<0.01)。结论 RA-ILD易发生于年龄偏大、病程较长的RA患者中,且与疾病活动度及ACPA有关;血清IL-33及ST2参与了RA的发病过程,且可能与RA-ILD的发病有关;IL-33水平增高可能为RA预后不良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肺疾病 间质性 白细胞介素33 人基质裂解素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扁平苔藓样角化病 被引量:4
4
作者 王莉丽 司希俭 白春燕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843-845,共3页
报告1例扁平苔藓样角化病的患者经病理取材后自愈现象。患者女,45岁。因鼻梁部暗红色斑片1年余就诊。皮肤科检查:鼻背部可见一1.0 cm×1.0 cm的暗红色斑丘疹,类圆形,表面粗糙伴少许鳞屑。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角化过度伴灶性角化不... 报告1例扁平苔藓样角化病的患者经病理取材后自愈现象。患者女,45岁。因鼻梁部暗红色斑片1年余就诊。皮肤科检查:鼻背部可见一1.0 cm×1.0 cm的暗红色斑丘疹,类圆形,表面粗糙伴少许鳞屑。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角化过度伴灶性角化不全,棘层轻度肥厚,部分区域基底层液化变性,其下方淋巴细胞带状浸润,表皮近基底层处可见胶样小体。患者于局部病理取材1年后,皮损完全消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平 苔藓 样角化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内酯醇诱导人脉络膜黑色素瘤株OCM-1凋亡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潮 刘晓溪 +1 位作者 付海燕 杜红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7-120,共4页
目的探讨雷公藤内酯醇(TPL)对人脉络膜黑色素瘤株OCM-1增殖的影响,分析其诱导人OCM-1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将OCM-1细胞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加入20μl不同终浓度(5、10、20、40、80、160nmol/L)的TPL,对照组加入等量无血清RPMI... 目的探讨雷公藤内酯醇(TPL)对人脉络膜黑色素瘤株OCM-1增殖的影响,分析其诱导人OCM-1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将OCM-1细胞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加入20μl不同终浓度(5、10、20、40、80、160nmol/L)的TPL,对照组加入等量无血清RPMI 1640培养液,分别作用24、48、72h。采用MTT法检测TPL对OCM-1细胞增殖的影响,瑞氏-吉姆萨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TPL诱导后OCM-1细胞的凋亡比例,Western blotting检测TPL诱导后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survivin及caspase-3的表达。结果 TPL可抑制OCM-1细胞增殖,48h及72h的IC50值分别为56.14±6.72、15.57±4.28nmol/L。TPL诱导OCM-1细胞后,在瑞氏-吉姆萨染色中可观察到凋亡小体。流式细胞术在不同浓度TPL诱导后的OCM-1细胞中均检测到亚二倍体凋亡峰。TPL诱导OCM-1细胞凋亡过程中,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Bax蛋白表达上调(P<0.01),Bcl-2、survivin蛋白表达下调(P<0.01),并可检测到活化的caspase-3。结论 TPL可抑制人OCM-1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Bax、Bcl-2、survivin及caspase-3蛋白在其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内酯 黑色素瘤 细胞凋亡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阳霉素封闭血管瘤致指骨发育不良1例 被引量:1
6
作者 王莉丽 李炎夏 +1 位作者 阎铁夫 李东宁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656-656,共1页
患儿男,13岁.因左手无名指弯曲短细12年,于2009年3月16日就诊.患儿出生时即发现左手无名指一鲜红色斑块,微隆起.因斑块增大较快.于出生3个月时至我科就诊.体格检查:鲜红色斑块嗣绕左手无名指第二指节远端近一周,宽0.6 cm,长1.2 cm,诊... 患儿男,13岁.因左手无名指弯曲短细12年,于2009年3月16日就诊.患儿出生时即发现左手无名指一鲜红色斑块,微隆起.因斑块增大较快.于出生3个月时至我科就诊.体格检查:鲜红色斑块嗣绕左手无名指第二指节远端近一周,宽0.6 cm,长1.2 cm,诊断:草莓状血管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状血管瘤 骨发育不良 平阳霉素 封闭 2009年 无名指 体格检查 左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展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IL-22的表达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晓岚 陈洋 姜奕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62-364,共3页
通过应用实时定量PCR以及免疫荧光检测方法对31例进展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皮损冰冻标本进行检测,分析其皮损中的IL-22的表达。结果发现,进展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IL-22 m RNA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P<0.05)。因此认为,IL... 通过应用实时定量PCR以及免疫荧光检测方法对31例进展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皮损冰冻标本进行检测,分析其皮损中的IL-22的表达。结果发现,进展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IL-22 m RNA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P<0.05)。因此认为,IL-22在进展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皮损中呈高表达,进而说明其与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病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22 寻常型银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注射液联合阿维A对小鼠银屑病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闫铁夫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8-60,共3页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联合阿维A对小鼠银屑病模型的影响。方法:研究黄芪注射液联合阿维A对小鼠阴道上皮有丝分裂、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尾部鳞片表皮颗粒层形成及血浆内皮素-1(endothelin-1,ET-1)...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联合阿维A对小鼠银屑病模型的影响。方法:研究黄芪注射液联合阿维A对小鼠阴道上皮有丝分裂、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尾部鳞片表皮颗粒层形成及血浆内皮素-1(endothelin-1,ET-1)的影响。结果:黄芪注射液联合阿维A对上述4个指标均有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其中对小鼠阴道上皮有丝分裂和PCNA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小鼠尾部表皮增厚和颗粒形成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ET-1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黄芪注射液联合阿维A具有改善和逆转小鼠银屑病病理模型的作用,其机理可能与抑制表皮细胞过度增生和促进颗粒层形成有关,其作用可能是阻断多个发病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阿维A 银屑病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