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108
1
作者 蒋磊 孙宏治 +2 位作者 王巍 李晴 李强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71-873,共3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初期生活质量差异。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3月—2011年2月治疗的结肠癌患者79例,其中腹腔镜组42例,开腹组37例,比较两组的术中情况和术后1周、4周时的生活质量。结果腹腔镜组在术中出...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初期生活质量差异。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3月—2011年2月治疗的结肠癌患者79例,其中腹腔镜组42例,开腹组37例,比较两组的术中情况和术后1周、4周时的生活质量。结果腹腔镜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恢复工作时间、住院总天数等方面优于开腹组,而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总住院费方面略高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1周疼痛情况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生活质量测定核心量表(QLQ-C30)其他领域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初期疼痛轻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腹腔镜 消化系统外科手术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水平与血清钙、磷水平及左心室功能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李晴 高琳 +3 位作者 王巍 刘琳 金辉 谢志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5期4173-4175,共3页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水平与血清钙、磷水平及左心室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0月在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住院的MHD患者100例,根据血清FGF-23水平的四分位数将患者分为Q1组(<...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水平与血清钙、磷水平及左心室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0月在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住院的MHD患者100例,根据血清FGF-23水平的四分位数将患者分为Q1组(<130.85 ng/L)、Q2组(130.85~167.99 ng/L)、Q3组(168.00~272.07ng/L)、Q4组(>272.07 ng/L),每组25例。比较各组患者一般情况、血清学指标及左心室功能指标;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各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清钙水平、吸烟率、合并症及用药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清磷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肌功能指数(MPI)及左室肥大(LVH)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每搏输出量(LVS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FGF-23水平与血清钙水平无直线相关性(r=0.06,P=0.54),与血清磷水平呈正相关(r=0.58,P=0.00),与eGFR呈负相关(r=-0.45,P=0.00)。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FGF-23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r=-0.38,P=0.00),与MPI呈正相关(r=0.53,P=0.00),与LVSV呈负相关(r=-0.27,P=0.01),与LVH发生率无直线相关性(r=0.13,P=0.21)。结论在MHD患者中,随着其肾功能的进行性损害和血磷水平的升高,血清FGF-23水平明显升高;MHD患者血清FGF-23水平与血清磷水平及eGFR、MPI和LVEF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心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分离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6
3
作者 李昆 于艳秋 李世正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75-676,共2页
寻找简便易行的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hPDMSCs)的提取方法。
关键词 胎盘间充质干细胞 组织块培养法 酶消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中组织14-3-3σ和cyclin 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齐凤杰 邸金娜 赵树鹏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1-215,共5页
目的:探讨14-3-3σ和cyclin B1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06年11月至2009年11月在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95例乳腺癌和30例癌旁组织(距癌边缘5 cm)的标本,患者年龄... 目的:探讨14-3-3σ和cyclin B1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06年11月至2009年11月在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95例乳腺癌和30例癌旁组织(距癌边缘5 cm)的标本,患者年龄为31~85岁,中位年龄58岁。免疫组织化学PV法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14-3-3σ和cyclin B1蛋白在乳腺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两者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Western blotting与免疫组化实验结果显示,14-3-3σ蛋白在乳腺癌中表达率为22.1%(21/95),显著低于癌旁组织的93.3%(28/30)(P<0.01);14-3-3σ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Cyclin B1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率为69.5%(66/95),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40%(12/30)(P<0.05);CyclinB1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乳腺癌组织中14-3-3σ和cyclin B1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0.333,P=0.001)。结论:14-3-3σ和cyclin B1蛋白与乳腺癌的发生、转移相关,两者联合检测可为乳腺癌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14—3—3σ CYCLIN B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恶性肿瘤30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赵树鹏 齐凤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2612-2614,共3页
目的探讨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 thyroiditis,HT)合并甲状腺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HT合并甲状腺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另选取10例HT、1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5例甲状腺腺瘤做对照。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上述患者病变... 目的探讨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 thyroiditis,HT)合并甲状腺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HT合并甲状腺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另选取10例HT、1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5例甲状腺腺瘤做对照。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上述患者病变组织中p53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表达情况。结果 30例HT患者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26例,其中微小癌22例(73.3%);26例HT合并甲状腺滤泡癌1例;HT合并淋巴瘤3例,其中2例为边缘区B细胞黏膜相关淋巴瘤,1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HT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1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及10例HT患者组织中PCNA增殖指数分别为(58.6±12.7)%、(56.5±11.2)%及(50.5±11.2)%,分别与5例甲状腺腺瘤组织PCNA增殖指数(2.2±1.8)%进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他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53蛋白在HT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乳头状癌及HT患者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6.9%、30.0%和2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例甲状腺腺瘤组织p53蛋白无阳性表达。随访除1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术后2年死亡,3例出现局部及颈部淋巴结复发外,其余患者均健在。结论 HT易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HT患者存在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增生活跃,可能是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发生癌变的基础。HT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及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癌细胞p53阳性表达率相近,推测合并HT与否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可能有相同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炎 自身免疫性 甲状腺肿瘤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对小肠缺血再灌注后肾脏p38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田野 董哲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88-1291,共4页
目的:观察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中肾脏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空... 目的:观察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中肾脏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空白组、缺血再灌注组、丹参处理组。采用钳闭大鼠肠系膜上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肾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含量,蛋白印记(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中磷酸化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Phospho-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p38MAPKs)的表达;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浆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的活性;HE染色形态学方法评价肠及肾组织损伤;血清生化分析仪检测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和肌酐(Crea,Cr)。结果:缺血再灌注组与空白组比较,小肠及肾组织结构损伤严重,肾脏中p38MAPK、TNF-α和IL-1β表达明显增高,血浆DAO、BUN、Cr含量升高(P<0.01);丹参处理组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肾组织中p38MAPK表达显著降低,肾组织中TNF-α和IL-1β含量减少,血浆DAO含量下降,小肠和肾组织结构损伤显著减轻。BUN、Cr明显降低(P<0.05)。结论:丹参可减轻小肠缺血再灌注肾损伤;其机制与其抑制肾组织中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活化进而减少TNF-α、IL-1β的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38MAPK信号通路 丹参 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1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体无意识与护理伦理准则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白延丽 齐畅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5年第6期913-915,共3页
分析了集体无意识及其在临床护理中的表现,主要有:技术主体化趋势使护理责任意识模糊、护患关系物化中的护理伦理准则淡漠和复杂社会因素下的护理人文关怀缺乏,提出要从以下几方面践行护理伦理原则,培养正性集体无意识氛围;坚持尊重原则... 分析了集体无意识及其在临床护理中的表现,主要有:技术主体化趋势使护理责任意识模糊、护患关系物化中的护理伦理准则淡漠和复杂社会因素下的护理人文关怀缺乏,提出要从以下几方面践行护理伦理原则,培养正性集体无意识氛围;坚持尊重原则,认清护理道德本质;坚持同情原则,培养临床护理共情;坚持责任原则,强化护理胜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无意识 临床护理 护理伦理准则 人文关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TERT基因片段真核表达质粒载体的构建
8
作者 王萍 侯续伟 +1 位作者 尹波 任甫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43-345,共3页
目的构建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片段的基因表达载体,为人们建立永生化的细胞系提供材料,为临床细胞移植的实验研究和疾病治疗奠定实验基础。方法根据hTERT全长cDNA序列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用的模板是人胎脑cDNA文库,PCR扩增产物... 目的构建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片段的基因表达载体,为人们建立永生化的细胞系提供材料,为临床细胞移植的实验研究和疾病治疗奠定实验基础。方法根据hTERT全长cDNA序列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用的模板是人胎脑cDNA文库,PCR扩增产物与pGEM-T载体连接后进行测序鉴定。结果 PCR扩增及限制性酶切法证实重组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成功。产物测序表明,hTERT基因片段与GenBank公布的相应基因同源性比较,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8.87%,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9.67%。结论成功构建了hTERT真核表达质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表达载体 基因转染 永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血来源的CD29^+细胞神经转分化的研究
9
作者 王玉彬 马云胜 巴彩凤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33-637,共5页
目的:脐血中分离CD29+细胞并诱导其转化为神经元样细胞,为神经损伤与修复提供种子细胞来源。方法:免疫磁珠法分离出脐血CD29+细胞,体外培养扩增。取2代细胞以BDNF、GDNF、PDGF为诱导因子对其进行神经诱导分化。观察细胞形态、生长情况,... 目的:脐血中分离CD29+细胞并诱导其转化为神经元样细胞,为神经损伤与修复提供种子细胞来源。方法:免疫磁珠法分离出脐血CD29+细胞,体外培养扩增。取2代细胞以BDNF、GDNF、PDGF为诱导因子对其进行神经诱导分化。观察细胞形态、生长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表型及HLA相关抗原。诱导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Nestin、NSE、NF、GFAP表达。Western Blot检测β-tubulin、Tau的表达。结果:细胞贴壁生长,呈长梭形,细胞表型为CD29+、CD44+、CD166+。在诱导后,细胞逐渐增大并伸出明显突起。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Nestin、NSE、NF、GFAP表达阳性。Western Blot显示了相应蛋白的表达。结论:脐血CD29+细胞在体外可以向神经元样细胞转化,有望成为异体修复神经损伤的种子细胞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CD29+ 神经分化 种子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电刺激卒中后抑郁大鼠小脑顶核对下丘脑外侧区神经元放电及氨基酸类递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岩 隋汝波 +2 位作者 李媛 张敏 张欣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4-39,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高频电刺激卒中后抑郁(PSD)模型大鼠小脑顶核(MCN)对下丘脑外侧区(LHA)神经元放电及氨基酸类递质的影响,来探讨电刺激MCN治疗PSD的机制。【方法】将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20只,缺血性卒中组20只,PSD模型组20只... 【目的】通过观察高频电刺激卒中后抑郁(PSD)模型大鼠小脑顶核(MCN)对下丘脑外侧区(LHA)神经元放电及氨基酸类递质的影响,来探讨电刺激MCN治疗PSD的机制。【方法】将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20只,缺血性卒中组20只,PSD模型组20只。应用行为学测试评定抑郁的行为学改变;应用细胞外单位记录观察高频电刺激MCN对LHA神经元放电的影响;脑内微透析收集LHA脑脊液,结合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氨基酸类递质的变化。【结果】高频电刺激MCN,对照组、缺血性卒中组及PSD模型组大鼠LHA神经元的反应均以抑制性为主,且平均放电频率均较刺激前明显下降(P<0.01);高频电刺激MCN,LHA内谷氨酸(Glu)和γ-氨基丁酸(GABA)水平较刺激前明显增加(P<0.01)。【结论】高频电刺激MCN可抑制LHA神经元的电活动,增加LHA内Glu和GABA的水平,其抑制LHA神经元的效应可能是通过小脑-下丘脑直接纤维投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高频电刺激 小脑顶核 下丘脑外侧区 谷氨酸 γ-氨基丁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干扰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蛋白1阻滞前列腺癌PC3细胞周期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驰 王忠利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1274-1277,共4页
目的:观察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蛋白1(SIRT1)小干扰RNA(siRNA)对前列腺癌PC3细胞生长增殖、细胞周期和P21、P27细胞周期调节蛋白及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蛋白表达变化影响,探讨SIRT1在前列腺癌发生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目的:观察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蛋白1(SIRT1)小干扰RNA(siRNA)对前列腺癌PC3细胞生长增殖、细胞周期和P21、P27细胞周期调节蛋白及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蛋白表达变化影响,探讨SIRT1在前列腺癌发生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PC3细胞,分空白对照(Mock)组、发夹siRNA对照(scramble siRNA)组和SIRT1 siRNA转染组。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SIRT1 siRNA的转染效率;MTT方法测定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21、P27蛋白表达和Rb蛋白的磷酸化状态。结果:与Mock组和scramble siRNA组比较,SIRT1 siRNA组SIRT1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明显抑制PC3细胞增殖,阻滞在G1期。P21和P27蛋白表达增加,Rb蛋白磷酸化受到抑制。结论:SIRT1 siRNA可抑制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阻滞细胞周期,其机制可能与改变P21、P27细胞周期蛋白表达和Rb蛋白的磷酸化状态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RT1 siRNA 前列腺癌 PC3细胞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ux-en-Y胃旁路术对血管内皮细胞P-选择素表达的影响
12
作者 柴芳 齐凤杰 +3 位作者 赵树鹏 王月 王俊 李强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1792-1795,共4页
目的通过建立2型糖尿病(T2DM)大鼠模型,观察Roux-en-Y胃旁路术(RYGB)对血管内皮细胞P-选择素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机制。方法 2014年10月—2015年4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T2DM组和RYGB... 目的通过建立2型糖尿病(T2DM)大鼠模型,观察Roux-en-Y胃旁路术(RYGB)对血管内皮细胞P-选择素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机制。方法 2014年10月—2015年4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T2DM组和RYGB组,各20只。T2DM组和RYGB组予以高脂饮食3周,腹腔注入链脲佐菌素(STZ)30 mg/kg建立T2DM模型;NC组喂养普通饲料,腹腔注入相同浓度的柠檬酸盐缓冲液。RYGB组行RYGB,NC组及T2DM组行假手术。记录大鼠一般情况,包括术前、术后21 d体质量。采用ELISA法检测术前、术后21 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脂联素水平,HE染色法测定术后21 d血管内膜厚度,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术后21 d P-选择素表达情况。结果术后RYGB组2只大鼠因吻合口梗阻死亡。T2DM组、RYGB组大鼠术后体质量低于NC组(P<0.05);RYGB组大鼠术后体质量低于T2DM组(P<0.05)。NC组大鼠术后体质量高于术前(P<0.05);RYGB组大鼠术后体质量低于术前(P<0.05)。T2DM组术前、术后TNF-α水平均高于NC组,术前、术后脂联素水平均低于NC组(P<0.05);RYGB组术前TNF-α水平高于NC组,术前脂联素水平低于NC组(P<0.05);RYGB组术后TNF-α水平低于T2DM组,术后脂联素水平高于T2DM组(P<0.05)。RYGB组术后TNF-α水平低于术前,术后脂联素水平高于术前(P<0.05)。3组大鼠血管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37,P=0.271)。NC组、RYGB组P-选择素表达阳性率低于T2DM组(P<0.05)。结论 RYGB可能通过脂联素/TNF-α通路减少P-选择素表达,进而减轻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胃旁路术 P选择素 脂联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