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血管生成素-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3
1
作者 萧鸿 刘帅 +4 位作者 李群秀 张克剑 侯阳 宋慧娟 刘学政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46-850,共5页
目的构建人血管生成素-1(Ang-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其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中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Ang-1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血管渗漏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提取人胎盘组织中的总RNA,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 目的构建人血管生成素-1(Ang-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其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中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Ang-1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血管渗漏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提取人胎盘组织中的总RNA,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特异性扩增Ang-1编码区序列,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将pEGFP-N1-Ang-1导入UC-MSCs,然后应用含质量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对人UC-MSCs进行培养,荧光显微镜下观察Ang-1在人UC-MSCs中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重组体的表达。结果 RT-PCR法成功克隆人Ang-1基因编码区序列,纯度为1.82;PCR扩增的片段长度为1.5 kb,与预期片段大小相近。双酶切鉴定法可识别重组pEGFP-N1-Ang-1转染质粒,目的基因与预期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100%。人UC-MSCs转染的pEGFP-N1/Ang-1质粒能够表达Ang-1蛋白,呈现绿色荧光。转染pEGFP-N1的人UC-MSCs和对照组人UC-MSCs均未见相应的Ang-1蛋白表达。结论成功地克隆出人的Ang-1基因并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Ang-1,为将Ang-1基因转染至人UC-MSCs治疗DR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血管生成素-1 PEGFP-N1 pEGFP-N1-Ang-1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伐他汀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钙黏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萧鸿 王志云 +1 位作者 庞东渤 刘学政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25-329,共5页
目的观察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视网膜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的表达及辛伐他汀对VE-cadherin表达的影响,探讨他汀类药物可能的非调脂性治疗作用。方法尾静脉注射STZ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48只。成模次日起,24只... 目的观察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视网膜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的表达及辛伐他汀对VE-cadherin表达的影响,探讨他汀类药物可能的非调脂性治疗作用。方法尾静脉注射STZ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48只。成模次日起,24只大鼠每日给予辛伐他汀20 mg/kg灌胃为辛伐他汀组,24只等量生理盐水灌胃为糖尿病组;另选24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在造模后2、5、8周各组取8只大鼠采用伊凡思蓝(EB)法检测视网膜的渗透性,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VE-cadherin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辛伐他汀组和糖尿病组大鼠体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糖显著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糖尿病组大鼠比较,各时间点辛伐他汀组大鼠体重均明显上升,而血糖均显著下降(P<0.05)。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证实,VE-cadherin在糖尿病组大鼠视网膜血管呈黄褐色阳性表达。Western blot分析表明随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发生发展,糖尿病组视网膜血管表达VE-cadherin的量显著减少,与正常对照组和辛伐他汀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和辛伐他汀组EB渗透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辛伐他汀组低于糖尿病组(P<0.05)。结论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中VE-cadherin表达量减少,辛伐他汀可改善这种改变,提示辛伐他汀对DR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钙黏蛋白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辛伐他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