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QRS波终末变形与直接PCI疗效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徐兆龙 王高频 +3 位作者 徐昆 李玉宏 陶贵周 刘仁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267-1270,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电图QRS波终末变形对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疗效的影响。方法根据入院心电图将STEMI患者分成QRS波终末变形阳性(QRS+)组(n=23)与QRS终末变形阴性(QRS-)组(n=47),两组均行直接PCI治疗。测...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电图QRS波终末变形对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疗效的影响。方法根据入院心电图将STEMI患者分成QRS波终末变形阳性(QRS+)组(n=23)与QRS终末变形阴性(QRS-)组(n=47),两组均行直接PCI治疗。测定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心电图ST段抬高导联数、QRS记分及观察6个月内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并于PCI术后2周与6个月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1)QRS+组与QRS-组CK-MB峰值〔(309.19±55.48)U/L与(285.17±31.92)U/L〕、ST段抬高导联数〔(4.06±0.54)与(3.76±0.44)〕、QRS记分〔(6.09±2.36)与(4.86±1.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组内术后6个月与术后2周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室壁活动异常积分(VWMA)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6个月时QRS+组LVEDVI、LVESVI及VWMA明显大于QRS-组〔LVEDVI(74.94±4.33)与(70.86±5.09);LVESVI(37.84±2.76)与(35.81±3.04);VWMA(9.57±1.12)与(8.53±2.16)〕,而LVEF明显低于QRS-组〔LVEF(42.81±5.61)%与(48.12±5.80)%,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QRS终末变形可降低直接PCI疗效,可能与此类患者最终梗死面积大、左室重构明显而降低左室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QRS波终末变形 血管成形术 经腔 心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心颗粒对伴有心律失常的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0
2
作者 史晓静 关春燕 +1 位作者 王高频 陶贵周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08-1110,共3页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对伴有心律失常的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100例伴有心律失常的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进行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两组的...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对伴有心律失常的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100例伴有心律失常的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进行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两组的临床症状、心律失常、P波及Q-T离散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发作次数明显减少,P波及Q-T离散度明显减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治疗后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症状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能够明显改善伴有心律失常的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的症状、心律失常、P波及Q-T离散度,改善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心颗粒 房性早搏 室性早搏 Q波离散度 P波离散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规范化治疗效果随访研究 被引量:32
3
作者 王高频 刘国銮 +1 位作者 杨雪佳 马海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31-833,共3页
目的对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及二级预防的情况进行调查,以了解冠心病二级预防的效果。方法对明确诊断为冠心病并住院的110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及定期随访,按照二级预防规范化管理对其进行健康教育、治疗指导,记录冠心病危险因素及二级预防... 目的对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及二级预防的情况进行调查,以了解冠心病二级预防的效果。方法对明确诊断为冠心病并住院的110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及定期随访,按照二级预防规范化管理对其进行健康教育、治疗指导,记录冠心病危险因素及二级预防情况。结果与住院前比较,110例冠心病患者出院后对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知晓率、控制率及二级预防服药率均有明显提高(P<0.05);与住院时比较,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药物服药率除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外,他汀类调脂药、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的长期服药率均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住院后,经二级预防规范化管理后对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知晓率、控制率及二级预防药物服药率明显提高;冠心病二级预防规范化管理是提高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依从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二级预防 随访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红花黄色素A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抗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炎症反应和凋亡 被引量:12
4
作者 史晓静 赵琳 +1 位作者 王高频 陶贵周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0-172,共3页
目的观察羟基红花黄色素A联合阿托伐他汀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和白介素-l(inter leukin-1,IL-1)、心肌细胞内Caspases-3和NF-κB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心肌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4... 目的观察羟基红花黄色素A联合阿托伐他汀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和白介素-l(inter leukin-1,IL-1)、心肌细胞内Caspases-3和NF-κB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心肌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等分为4组,假手术组(生理盐水5 m L/d)、缺血再灌注组(生理盐水5 m L/d)、阿托伐他汀预处理组[阿托伐他汀20 mg/(kg·d)]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联合阿托伐他汀预处理组[羟基红花黄色素A 10 mg/(kg·d)+阿托伐他汀20 mg/(kg·d)]。灌胃7 d后,第8天制作大鼠在体心肌I/R模型,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20 min后,各组术后分别应用心脏超声检测心功能指标,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用ELISA法检测心肌中TNF-α和IL-1β浓度,Western blot检测活化Caspase-3和NF-κB的表达。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阿托伐他汀预处理组心功能指标、组织病理改变明显改善(P<0.05),羟基红花黄色素A联合阿托伐他汀预处理组改善更显著;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阿托伐他汀预处理组TNF-α和IL-1β浓度明显减少(P<0.05),Caspases-3和NF-κB表达明显减少(P<0.05);与阿托伐他汀预处理组比较,羟基红花黄色素A联合阿托伐他汀预处理组TNF-α、IL-1β、Caspases-3及NF-κB表达减少更为明显(P<0.05)。结论羟基红花黄色素A联合阿托伐他汀预处理明显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细胞凋亡,减轻MIRI损伤,呈现加强的心肌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心肌NF-KB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 羟基红花黄色素A 阿托伐他汀 炎症反应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左心结构和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5
5
作者 曹阿丹 牛玉军 +3 位作者 刘宁 雷震 张占锋 赵学凯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095-2098,共4页
目的探讨MSCT无创性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左心结构和收缩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对200例拟诊为冠心病患者进行MS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MSCTCA),依美国心脏学会冠状动脉17段分段法,对各支狭窄节段进行Gensini积分(GS)评估,并利用MSCTCA原始... 目的探讨MSCT无创性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左心结构和收缩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对200例拟诊为冠心病患者进行MS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MSCTCA),依美国心脏学会冠状动脉17段分段法,对各支狭窄节段进行Gensini积分(GS)评估,并利用MSCTCA原始数据一站式评估左心结构、功能参数及GS与左心结构和功能的相关性。结果将GS四分位分组,患者的LVDD、LADD、LVEDV、LVESV、MM、LVEF和FS在不同积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V、C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S与LVEF和FS呈线性负相关(P<0.05),与LVDD、LADD、LVEDV、LVESV、MM呈线性正相关(P<0.05),与SV和CO无相关性(P>0.05)。结论冠状动脉愈狭窄,心功能愈差。冠状动脉狭窄是造成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和心肌重塑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心室功能 冠状血管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倍通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6
作者 高薇 石燕燕 索冬梅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5-236,共2页
目的:观察倍通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扩冠、抗凝、抑制血小板聚集、调脂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倍通丹红注射液静脉点滴。结果... 目的:观察倍通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扩冠、抗凝、抑制血小板聚集、调脂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倍通丹红注射液静脉点滴。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均明显改善,血浆内皮素(E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明显降低,较治疗前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同时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在一定程度上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传统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倍通丹红注射液能进一步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表现,降低血脂,保护血管内皮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倍通丹红 内皮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花青素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刘丹 王高频 +1 位作者 常清华 刘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96-700,共5页
目的:观察原花青素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B型白细胞/2型淋巴细胞样蛋白(Bcl-2)和凋亡相关基因Bcl-2相关X蛋白(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原花青素在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中发... 目的:观察原花青素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B型白细胞/2型淋巴细胞样蛋白(Bcl-2)和凋亡相关基因Bcl-2相关X蛋白(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原花青素在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中发挥的作用及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等分为4组,即正常组,模型组,原花青素低剂量组[原花青素50 mg/(kg·d)],原花青素高剂量组[原花青素100 mg/(kg·d)],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2周。末次给药后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30 min再灌注120 min,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测定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心肌梗死面积;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Bcl-2、Bax蛋白表达;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CK-MB活性显著增强、心肌梗死面积增大,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升高,Caspase-3、Bax蛋白表达增强,Bcl-2蛋白表达、Bcl-2/Bax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原花青素高、低剂量组大鼠CK-MB活性显著减弱、心肌梗死面积减小,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降低,Caspase-3、Bax蛋白表达显著减弱,Bcl-2蛋白表达、Bcl-2/Bax增加(P<0.05)。结论:原花青素可拮抗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Caspase-3、Bax蛋白表达降低,Bcl-2表达升高,Bcl-2/Bax比例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再灌注 原花青素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5
8
作者 孟红 张英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65-468,共4页
目的观察短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假手术组(0.9%氯化钠溶液2 ml/d)、缺血再灌注组(0.9%氯化钠溶液2 ml/d)、阿托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20 mg·kg-1·... 目的观察短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假手术组(0.9%氯化钠溶液2 ml/d)、缺血再灌注组(0.9%氯化钠溶液2 ml/d)、阿托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20 mg·kg-1·d-1)、阿托伐他汀+L-硝基精氨酸甲酯组(阿托伐他汀20 mg·kg-1·d-1、L-硝基精氨酸甲酯15 mg/kg)。灌喂3 d后制作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L-硝基精氨酸甲酯于缺血前15 min尾静脉注射。再灌注后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心肌组织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及丙二醛(MDA)水平;Hoechst荧光染色观察凋亡细胞形态学变化;检测凋亡蛋白Fas表达及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阿托伐他汀组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NO水平、TSOD活性、MDA水平、Fas蛋白阳性表达率及AI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阿托伐他汀+L-硝基精氨酸甲酯组与阿托伐他汀组比较,NO水平、TSOD活性、MDA水平、Fas蛋白阳性表达率及AI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NO、MDA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减轻缺血再灌注造成的心肌细胞损伤,短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可清除氧自由基,干预Fas蛋白表达,从而减少心肌细胞凋亡;一氧化氮合酶(NOS)-NO途径可能是阿托伐他汀抑制细胞凋亡的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再灌注损伤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纤颤住院患者262例病因诊断误区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王高频 季丽丽 张英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9期3390-3393,共4页
目的对262例心房纤颤(房颤)住院患者的病因进行回顾分析,探讨房颤的病因构成及病因诊断误区,为提高其诊治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2011-03-01—2012-03-01于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的262例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对262例心房纤颤(房颤)住院患者的病因进行回顾分析,探讨房颤的病因构成及病因诊断误区,为提高其诊治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2011-03-01—2012-03-01于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的262例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138例(52.7%)、高血压病67例(25.6%)、风湿性心脏病25例(9.5%)、预激综合征4例(1.5%)、房颤28例(10.7%)。依据患者病史、症状、查体、生化检查、甲状腺功能、血气分析、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冠状动脉造影等进行病因分析。结果对262例房颤患者的病史、症状、查体、实验室检查等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入院诊断为冠心病的138例患者中,出院确定诊断为冠心病65例(47.1%),误诊病例73例,误诊率52.9%。入院诊断为高血压病的67例患者中,出院确定诊断为高血压40例(59.7%),误诊病例27例,误诊率40.3%。262例房颤患者出院确诊为老年性房颤87例(33.2%)、风湿性心脏病27例(10.3%)、肺心病12例(4.6%)、甲状腺功能亢进9例(3.4%)、预激综合征8例(3.0%)、孤立性房颤7例(2.7%)、饮酒3例(1.1%)、其他4例(1.5%)。在出院确定诊断冠心病、高血压病的患者中,年龄>65岁者分别为57例(87.7%)、28例(70.0%)。结论老年性房颤、冠心病、高血压为房颤的主要病因。房颤病因诊断误区:(1)将房颤的器质性心脏病病因扩大化;(2)忽视心外疾病引起的房颤;(3)正常人可出现房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纤颤 诊断 误诊 冠心病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水平与老年女性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占育飞 张驰 蔡九英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5期4071-4074,共4页
目的分析单核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老年女性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1年3月收治的年龄在45~80岁的女性患者93例,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及生化检查。按年龄分成两组:老年女性冠心病组〔(67.8±4.3)岁〕48例,... 目的分析单核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老年女性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1年3月收治的年龄在45~80岁的女性患者93例,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及生化检查。按年龄分成两组:老年女性冠心病组〔(67.8±4.3)岁〕48例,中年女性冠心病组〔(52.8±2.1)岁〕45例,分析单核细胞及CRP水平变化对两组女性冠心病的影响。结果老年冠心病组单核细胞计数和CRP水平均高于中年冠心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82和3.37,P<0.05)。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与单核细胞计数和CRP水平间均呈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20和0.05,P<0.05)。结论外周血单核细胞计数和CRP水平均与老年女性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对外周血中单核细胞计数进行监测对老年女性冠心病的治疗、预后有重要的意义;CRP作为特异而敏感的反应标志,可作为预测老年女性冠心病病变程度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 C反应蛋白 女性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张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被引量:12
11
作者 陈颖 陆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20期1882-1884,共3页
近年来心脏舒张功能异常导致的心力衰竭即舒张性心力衰竭日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心脏的舒张功能与收缩功能一样,对维持心脏正常功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舒张性心力衰竭的诊治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 舒张性心力衰竭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功能变化与JAK-STAT信号通路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高频 刘义 +1 位作者 孙英贤 陶贵周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8年第2期90-94,共5页
目的观察JAK-STAT信号通路在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过程中激活的时程及意义。方法采用Langendorff离体灌流模型,将4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7组:对照组:用改良的KH液持续灌流180min;I/R组:按再灌注时间分为R0、R5、R15、R30... 目的观察JAK-STAT信号通路在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过程中激活的时程及意义。方法采用Langendorff离体灌流模型,将4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7组:对照组:用改良的KH液持续灌流180min;I/R组:按再灌注时间分为R0、R5、R15、R30、R60、R120 6组,用改良的KH液灌流平衡30 min后,全心停灌30 min,分别再灌注0、5、15、30、601、20 min。连续监测左室舒张压(LVDP)、左室压力最大升降速率(+dp/dtmax)以评价心功能,免疫印记法检测再灌注不同时程磷酸化的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1(STAT1)、STAT3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再灌注120 min时,LVDP从(96.0±7.4)mm Hg降至(46.2±3.8)mm Hg,+dp/dtmax从(2002±215)mm Hg降至(642±124)mm Hg(P<0.01)。再灌注各时程STAT1、STAT3均处于激活状态,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二者表达存在时间差异,p-STAT1在缺血30 min增高不明显,再灌注过程中处于显著激活状态(P<0.01);p-STAT3在缺血30 min即明显升高(P<0.01),而再灌注期未见进一步升高(P>0.05),p-STAT1/p-STAT3与LVDP及+dp/dtmax呈明显的相关性(r=-0.894,r=-0.886,P<0.001)。结论JAK-STAT信号通路参与了心肌I/R损伤,磷酸化的STAT1与STAT3的比值可能决定了再灌注损伤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 JAK—STAT 信号通路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固醇与心血管疾病 被引量:1
13
作者 高启军 于晓玲 陶贵周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18-320,共3页
植物固醇是存在于植物中的结构类似于胆固醇的化合物。植物固醇可以在肠道竞争性抑制胆固醇的吸收,在国外用于降胆固醇治疗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与其治疗作用相反的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症——植物周醇血症,以能过度吸收植物固醇为特... 植物固醇是存在于植物中的结构类似于胆固醇的化合物。植物固醇可以在肠道竞争性抑制胆固醇的吸收,在国外用于降胆固醇治疗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与其治疗作用相反的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症——植物周醇血症,以能过度吸收植物固醇为特点,这些植物固醇在组织中积累而形成腱黄瘤和早发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本文就植物固醇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固醇 动脉粥样硬化 胆固醇 植物固醇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elin-13对阿霉素诱导的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研究
14
作者 张志 于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18-520,共3页
目的研究外源性apelin-13对腹腔内注射阿霉素(ADM)诱导的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ADM腹腔内注射建立大鼠心肌损伤模型,40只大鼠随机均分4组:对照组、ADM组、低剂量apelin-13组及高剂量apelin-13组,观察apelin-13对大鼠... 目的研究外源性apelin-13对腹腔内注射阿霉素(ADM)诱导的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ADM腹腔内注射建立大鼠心肌损伤模型,40只大鼠随机均分4组:对照组、ADM组、低剂量apelin-13组及高剂量apelin-13组,观察apelin-13对大鼠血浆乳酸脱氢酶(LDH)及心脏功能的影响,并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caspase-3表达。结果ADM组血浆LDH比对照组增高,心脏收缩功能明显抑制(P<0.01)。高剂量apelin-13组血浆LDH水平比ADM组明显降低(P<0.01),同时左心室内压最大升降速度(LV±dp/dtma)x、左室最大收缩压(LVESP)增高,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降低(均P<0.01);高剂量apelin-13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减少(P<0.01);Bax、caspace-3蛋白表达下降(P<0.05),Bcl-2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1)。结论外源性apelin-13对ADM诱导的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与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ELIN-13 阿霉素 心肌损伤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托伐普坦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38
15
作者 魏立侠 张英杰 翟桂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41-344,共4页
目的:观察托伐普坦对伴有低钠血症的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症状、心功能改善情况及血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01至2015-10于我院心内科住院的伴有低钠血症的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托伐普坦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 目的:观察托伐普坦对伴有低钠血症的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症状、心功能改善情况及血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01至2015-10于我院心内科住院的伴有低钠血症的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托伐普坦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强心、利尿、纠正离子紊乱治疗。托伐普坦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托伐普坦15 mg/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心肾功能指标、离子水平的变化。结果:(1)托伐普坦组较对照组患者呼吸困难程度得到明显改善(P<0.01),肺部湿性啰音减少(P<0.05),双下肢水肿明显减轻(P<0.01)。托伐普坦组较对照组患者24 h尿量显著增加(ml,2 416.0±771.6 vs 1 124.6±215.7,P<0.01)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水平显著下降(pg/ml,2 678.04±537.09 vs 4 051.34±306.07,P<0.01);血钠水平显著升高(mmol/L,139.08±6.18 vs 129.44±2.20,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托伐普坦组有38例患者上述观察指标改善明显,用药1天后与用药前相比,血尿素氮水平即开始明显下降(mmol/L,7.28±1.53 vs 10.39±1.23,P<0.01);另外12例患者上述观察指标改善不明显,用药1天后与用药前比较,血尿素氮水平即开始显著升高(mmol/L,13.38±0.66 vs 10.39±1.23,P<0.01)。结论:托伐普坦能有效改善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心功能状态,有助于提高血钠水平;可以通过早期尿素氮水平的变化评价托伐普坦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伐普坦 低钠血症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P-2预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再灌注后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苗忠澄 高航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01-608,共8页
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能否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化为类心肌细胞,以及BMSCs移植治疗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心肌的作用及对大鼠心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大鼠BMSCs并进行培养扩增、鉴定,BMP-2预诱导后鉴定其... 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能否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化为类心肌细胞,以及BMSCs移植治疗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心肌的作用及对大鼠心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大鼠BMSCs并进行培养扩增、鉴定,BMP-2预诱导后鉴定其心肌特有蛋白的表达。体外DAPI标记BMSCs。SD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结扎100min后开通复流,建立AMI后再灌注模型。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在梗死周边区用微量注射器分4点注射培养基)、干细胞组(于相同部位注射等量未经诱导的BMSCs)、预诱导组(相同部位注射等量诱导后的BMSCs)。术后4h、4d及4周荧光显微镜观察被移植细胞是否存活于心肌组织中。术后4周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变化,并采用Masson、HE染色观察实验大鼠的心肌组织形态变化。结果经BMP-2预诱导后,部分BMSCs形态发生变化,表达心肌细胞特有蛋白缝隙连接蛋白43(Cx43)、肌钙蛋白T(cTnT)。术后4h、4d及4周时,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预诱导组及干细胞组均有DAPI标记的BMSCs存活在梗死心肌组织中。与对照组相比,干细胞组及预诱导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缩短分数(FS)均明显提高(P<0.01),预诱导组更为明显。4周后,HE染色显示,对照组梗死区炎性细胞浸润最严重,伴有严重纤维化,梗死呈连续性大片状分布,干细胞组梗死区炎性细胞浸润及纤维化较轻,预诱导组梗死区炎性细胞浸润及纤维化程度最轻。Masson染色可见干细胞移植部位出现胶原纤维,且随时间延长无明显变化,在胶原纤维中可见移植的细胞存活。结论 BMSCs经BMP-2诱导可向类心肌细胞分化,对AMI再灌注损伤有一定治疗作用;经BMP-2预诱导的BMSCs较未诱导的BMSCs治疗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再灌注损伤 间质干细胞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 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HCN4基因修饰的大鼠BMSCs与心肌细胞共培养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范杰 王高频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962-966,共5页
目的将超级化环化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4(hHCN4)基因修饰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与乳鼠心肌细胞(CM)进行共培养,观察其细胞连接功能及起搏功能。方法分离培养乳鼠CM并进行细胞标记,将已标记的CM分别与大鼠BMSCs、hHCN4+BMSCs及hH... 目的将超级化环化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4(hHCN4)基因修饰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与乳鼠心肌细胞(CM)进行共培养,观察其细胞连接功能及起搏功能。方法分离培养乳鼠CM并进行细胞标记,将已标记的CM分别与大鼠BMSCs、hHCN4+BMSCs及hHCN4-BMSCs混合培养。共培养4d后检测各组细胞的自发搏动频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两类细胞的空间位置关系,Western blotting检测缝隙连接蛋白43(Cx43)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细胞间缝隙连接的形成情况。结果共培养4d后,心肌的自发搏动频率明显增高。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存在空间位置上相邻的BMSCs和CM。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hHCN4+BMSC与CM共培养组Cx43表达明显高于hHCN4-BMSCs与CM共培养组。透射电镜观察显示,hHCN4+BMSCs可与相邻细胞形成指状交错的连接。结论 hHCN4基因修饰的大鼠BMSCs可与CM建立有效的电机械连接,其自发起搏功能更接近CM,为进一步进行生物起搏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hHCN4 间质干细胞 肌细胞 心脏 细胞 培养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厄贝沙坦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通路的影响
18
作者 田明慧 高航 +1 位作者 刘磊 海澜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1-194,共4页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通路的关系。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预处理组、厄贝沙坦组、厄贝沙坦+PD-98059组(PD组)。厄贝沙坦灌胃...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通路的关系。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预处理组、厄贝沙坦组、厄贝沙坦+PD-98059组(PD组)。厄贝沙坦灌胃1周后制作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PD-98059于缺血前15 min尾静脉注射。实验结束后用TTC染色测定心肌梗死面积;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肌组织BcI-2、Bax表达;Western blot法测定磷酸化ERK的活性;TUNEL检测凋亡细胞指数。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缺血预处理组、厄贝沙坦组、PD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磷酸化ERK活性及Bcl-2、Bax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缺血预处理组、厄贝沙坦组心肌梗死面积、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和Bax表达明显降低,磷酸化ERK活性及Bcl-2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厄贝沙坦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PD组心肌梗死面积、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和Bax表达明显增加,磷酸化ERK活性及Bcl-2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厄贝沙坦能够激活ERK通路,进一步调控Bcl-2、Bax蛋白的表达,抑制再灌注心肌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抗高血压药 细胞凋亡 细胞外信号调节MAP激酶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病患者脉压指数与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5
19
作者 雷莹 于晓玲 +1 位作者 陈杭 许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55-258,261,共5页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患者的脉压指数(PPI)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探讨脉压指数对高血压病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选择高血压病患者120例,检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TC、TG、HDL-C、LDL-C、Scr、BUN...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患者的脉压指数(PPI)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探讨脉压指数对高血压病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选择高血压病患者120例,检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TC、TG、HDL-C、LDL-C、Scr、BUN;测定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测量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变化比(FMD)、含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变化比(NMD);按PPI分组,分析各组间各个指标的差异。结果协方差分析(校正年龄)显示:随着PPI的增加,ET-1、ET-1/NO、vWF依次增加,NO、FMD依次减少,NMD无统计学差异;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脉压(PP)和PPI均与ET-1、ET-1/NO和vWF正相关,PP和PPI均与NO和FMD负相关。结论 PPI、PP均与血管内皮功能损害有较强的相关性;但是PPI比PP与血管内皮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更大,对高血压病治疗和预测靶器官损伤更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压指数 内皮功能 高血压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桥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20
作者 于洪伟 刘奇峰 +1 位作者 王玉亭 江珊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35-638,共4页
目的 :探讨血清骨桥蛋白(OPN)及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水平变化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142例于我院接受PCI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再狭窄组(n=21)和... 目的 :探讨血清骨桥蛋白(OPN)及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水平变化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142例于我院接受PCI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再狭窄组(n=21)和无再狭窄组(n=121),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时检测两组患者血清OPN、MMP-9等生化指标,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OPN及MMP-9等临床生化指标水平。结果:再狭窄组患者血清OPN及MMP-9水平显著高于无再狭窄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OPN及MMP-9升高均是PCI后IS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3.034及OR=2.861,P<0.01];在OPN及MMP-9预测ISR能力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OC)中,其曲线下面积为0.821及0.887,P<0.001;当OPN及MMP-9分别取3.68 ng/ml和415.24 ng/ml时,联合检测可增加检测的敏感性(90.48%)和阴性预测价值(98.06%)。结论:PCI后患者血清OPN及MMP-9水平与ISR密切相关,联合检测血清OPN及MMP-9水平对ISR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尤其是其阴性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支架内再狭窄 骨桥蛋白 金属基质蛋白酶-9 联合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