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9—2011年辽宁省某医院革兰阳性菌耐药性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卫燕丽 柴文戍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1期3738-3741,共4页
目的了解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09—2011年3年间临床分离的革兰阳性菌株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对所分离的革兰阳性菌株采用最低抑菌浓度(MIC)法进行药敏试验,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2011年标... 目的了解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09—2011年3年间临床分离的革兰阳性菌株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对所分离的革兰阳性菌株采用最低抑菌浓度(MIC)法进行药敏试验,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2011年标准判定药敏试验结果,并用WHONET 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分离出非重复革兰阳性菌718株,其中葡萄球菌属495株(占68.94%),肠球菌属212株(占29.53%),链球菌属11株(占1.53%)。革兰阳性菌的检出部位来自尿液187株(占26.04%)、痰液164株(占22.84%)、创口分泌物113株(占15.74%)、血液78株(占10.86%)。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33.3%(51/153)和84.7%(288/340),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属;未发现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耐药的屎肠球菌;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VRE)分离率仍很低,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分别为5.0%(5/101)和5.1%(5/99);屎肠球菌对多数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粪肠球菌。结论革兰阳性菌耐药形势严峻,应重视细菌耐药性监测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兰阳性菌 耐药性 抗菌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医学教育转型与临床课程整合 被引量:34
2
作者 柴文戍 张锦英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8-80,共3页
面对医学教育落后于医学发展的状况,为适应全球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迫在眉睫的事情就是促进医学教育转型。为使医学教育与医学发展相互依存、相互协调,医学教育必须从过时的、静态的和零散的课程模式脱颖而出。实现医学教育转型的关键... 面对医学教育落后于医学发展的状况,为适应全球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迫在眉睫的事情就是促进医学教育转型。为使医学教育与医学发展相互依存、相互协调,医学教育必须从过时的、静态的和零散的课程模式脱颖而出。实现医学教育转型的关键是推进医学课程整合,而以临床医学的课程整合最为重要和迫切。转型是以胜任能力为导向的系统化工程,实现医学思维观念的整合是课程整合的根本目标,而医学人文教育的嵌入是医学教育转型的精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教育 课程整合 教育转型 高等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景天对肺纤维化大鼠MMP-2与TIMP-1表达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18
3
作者 王媛媛 王庆 杨文海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89-691,共3页
目的:观察红景天干预肺纤维化形成的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和干预组气管内注射博莱霉素诱导肺纤维化,空白组在相同条件下给予生理盐水。第2d起干预组均给予红景天灌胃,其余各组在相同条件下给予... 目的:观察红景天干预肺纤维化形成的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和干预组气管内注射博莱霉素诱导肺纤维化,空白组在相同条件下给予生理盐水。第2d起干预组均给予红景天灌胃,其余各组在相同条件下给予生理盐水。治疗第7d、第14d和第28d,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各组鼠肺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ipro teinase-2,MMP-2)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表达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各视野仅见少量MMP-2、TIMP-1阳性细胞,模型组在7d、14d、28d阳性细胞明显增多,治疗组与模型组对应时间点相比阳性细胞数均有减少(P<0.01),但仍比对照组增多(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红景天能抑制博莱霉素致大鼠肺纤维化模型肺组织的MMP-2、TIMP-1的合成及分泌,能在一定程度上调整MMP-2和TIMP-1的比值使其趋于平衡,可减轻博莱霉素所致大鼠的肺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 肺纤维化 基质金属蛋白酶-2 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 细胞外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s/FasL与氧自由基在肺纤维化大鼠细胞凋亡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翟声平 柴文戍 任美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9期711-713,共3页
目的探讨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中Fas/FasL介导的细胞凋亡与氧自由基的关系。方法将32只大鼠分为3组:对照组(16只)、模型7d组(8只)及模型28d组(8只),测定博莱霉素致肺间质纤维化大鼠肺组织的细胞凋亡率、Fas/FasL表达和丙二醛(MDA)的含量... 目的探讨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中Fas/FasL介导的细胞凋亡与氧自由基的关系。方法将32只大鼠分为3组:对照组(16只)、模型7d组(8只)及模型28d组(8只),测定博莱霉素致肺间质纤维化大鼠肺组织的细胞凋亡率、Fas/FasL表达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模型7d组肺组织细胞凋亡增加,Fas/FasL表达增高(P<0.01),28d组细胞凋亡、Fas/FasL表达升高更为明显;模型7d组肺组织中MDA含量明显增加(P<0.01),28d组MDA含量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纤维化大鼠细胞凋亡和氧自由基增加;Fas/FasL系统与氧自由基在大鼠肺纤维化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纤维化 细胞凋亡 FAS/FASL 丙二醛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拮抗哮喘大鼠气道炎症的机制探讨 被引量:7
5
作者 胡娜 王红 +1 位作者 吕兵 张海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2646-2648,共3页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拮抗哮喘大鼠气道炎症的可能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3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哮喘组和治疗组。采用卵蛋白腹腔注射和雾化吸入激发法复制哮喘大鼠模型。对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白细胞总数及...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拮抗哮喘大鼠气道炎症的可能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3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哮喘组和治疗组。采用卵蛋白腹腔注射和雾化吸入激发法复制哮喘大鼠模型。对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白细胞总数及细胞分类计数;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3(IL-13)的浓度;免疫组化法测定肺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哮喘组大鼠BALF中白细胞总数及细胞分类计数百分比、血清IL-13浓度均升高,肺组织ICAM-1表达增强(P<0.05)。Egb能够减少气道炎细胞浸润,降低血中IL-13水平,并抑制肺组织ICAM-1的表达(P<0.05)。结论:IL-13和ICAM-1在哮喘中发挥重要作用;Egb能够通过降低IL-13的水平,抑制肺组织ICAM-1的表达,减少气道炎细胞募集,从而减轻气道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银杏叶提取物 白细胞介素13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任美华 李梅君 翟声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62-163,共2页
针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的3种发病机制,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采用补肾阴肾阳、补肾健脾及活血化淤的治疗方法,将中医辨证施治和西医再障的发病机制有机结合在一起,以指导再障的临床治疗。
关键词 贫血 再生障碍性 中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氰酸酯作业工人诱导痰炎性细胞及血清IL-8和IL-1β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1
7
作者 赵博 安晓琴 +2 位作者 蒋轶文 朱怡冰 孔灵菲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17-1120,共4页
目的研究异氰酸酯作业工人气道炎症情况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选择某发泡车间55名异氰酸酯作业工人为实验组,进行问卷调查、呼气峰值流速(PEF)监测及诱导痰细胞学分类计数。选择某体检中心33名健康受检者为对照组。应用ELISA测定2... 目的研究异氰酸酯作业工人气道炎症情况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选择某发泡车间55名异氰酸酯作业工人为实验组,进行问卷调查、呼气峰值流速(PEF)监测及诱导痰细胞学分类计数。选择某体检中心33名健康受检者为对照组。应用ELISA测定2组受试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及IL-1β水平。结果实验组受试者班后诱导痰中性粒细胞百分数较班前增高(P<0.05),巨噬细胞百分数较班前降低(P<0.05),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数较班前降低(Z=-2.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淋巴细胞无显著变化。实验组受试者血清IL-8浓度高于对照组(Z=-4.025,P<0.01),IL-1β浓度低于对照组(Z=-4.279,P<0.01)。实验组受试者血清IL-8水平与诱导痰中性粒细胞变化呈正相关(r=0.29,P<0.05)。结论异氰酸酯作业工人在接触异氰酸酯后气道发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中性粒细胞被激活并参与到致敏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氰酸酯 职业性哮喘 中性粒细胞 白细胞介素8 白细胞介素1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维生素D_3与特异性脱敏疗法治疗小鼠过敏性鼻炎的实验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莹 肖小军 +2 位作者 何韶衡 刘志刚 柴文戍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3期4084-4089,4095,共7页
目的研究活性维生素D3与特异性脱敏疗法治疗小鼠过敏性鼻炎疗效的差异性。方法 2014年7—11月,选取SPF级雌性BALB/c小鼠32只为研究对象。制备葎草花粉粗提液,克隆表达p TSX2,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检测葎草花粉... 目的研究活性维生素D3与特异性脱敏疗法治疗小鼠过敏性鼻炎疗效的差异性。方法 2014年7—11月,选取SPF级雌性BALB/c小鼠32只为研究对象。制备葎草花粉粗提液,克隆表达p TSX2,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检测葎草花粉粗提液蛋白组分和p TSX2活性。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将32只小鼠分为4组,分别为磷酸盐缓冲液(PBS)空白对照组、模型组、p TSX2脱敏治疗组、活性维生素D3治疗组,每组8只。对各组小鼠进行过敏性鼻炎造模并给予不同的治疗。通过比较小鼠鼻部症状及行为学评分、气道高反应性、血清特异性s Ig E、s Ig G2a水平、脾脏细胞培养液上清液中细胞因子〔白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水平、鼻黏膜病理改变来评估两种疗法的差异。结果模型组、p TSX2脱敏治疗组、活性维生素D3治疗组小鼠鼻痒、喷嚏、鼻部分泌物、行为、总分评分高于PBS空白对照组(P<0.05);p TSX2脱敏治疗组、活性维生素D3治疗组小鼠鼻痒、鼻部分泌物、行为、总分评分低于模型组(P<0.05);活性维生素D3治疗组小鼠喷嚏评分高于模型组(P<0.05);活性维生素D3治疗组小鼠总分评分高于p TSX2脱敏治疗组(P<0.05)。乙酰甲胆碱浓度为0.00、6.25、12.50、25.00、50.00、100.00 mg/ml时,模型组增强呼气间歇(Penh)值与PBS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酰甲胆碱浓度为50.00、100.00 mg/ml时,p TSX2脱敏治疗组、活性维生素D3治疗组Penh值与PBS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酰甲胆碱浓度为25.00、50.00、100.00 mg/ml时,p TSX2脱敏治疗组、活性维生素D3治疗组Penh值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p TSX2脱敏治疗组、活性维生素D3治疗组血清中s Ig E、s Ig G2a及脾脏细胞培养液上清液中IL-4、INF-γ水平高于PBS空白对照组(P<0.05);p TSX2脱敏治疗组、活性维生素D3治疗组s Ig E、IL-4水平低于模型组,s Ig G2a、INF-γ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活性维生素D3治疗组s Ig E水平高于p TSX2脱敏治疗组,INF-γ水平低于p TSX2脱敏治疗组(P<0.05)。鼻黏膜病理改变中,p TSX2脱敏治疗组比活性维生素D3治疗组炎症更轻微。结论活性维生素D3与特异性脱敏疗法治疗小鼠过敏性鼻炎均有效,两种疗法相比,症状改善虽无差异,但细胞因子水平控制方面特异性脱敏疗法效果较好,故特异性脱敏疗法疗效较活性维生素D3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炎 脱敏法 免疫 胆骨化醇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上清液诱导J774细胞凋亡过程中Fas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3
9
作者 孟子卜 柴文戍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7-147,共1页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是医院内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一旦感染,治疗困难。巨噬细胞是机体重要的免疫防御细胞,细菌侵袭机体组织,首先要避免被巨噬细胞等机体免疫细胞的吞噬、清除。因此激发巨噬细胞凋亡对细菌而言...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是医院内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一旦感染,治疗困难。巨噬细胞是机体重要的免疫防御细胞,细菌侵袭机体组织,首先要避免被巨噬细胞等机体免疫细胞的吞噬、清除。因此激发巨噬细胞凋亡对细菌而言很重要。近来研究显示,PA以剂量依赖和时间依赖的方式诱导U937巨噬细胞凋亡,且与线粒体途径有关[1]。本研究采用J774细胞作为巨噬细胞的模型[2],通过观察PA上清液诱导J774细胞凋亡过程中Fas蛋白的表达,进一步探讨PA上清液诱导J774细胞凋亡的致病机制,为开发新型抗感染药物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凋亡 铜绿假单胞菌 FAS FASL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亚硝基-N-乙酰半胱氨酸对绿脓菌素感染鼠体内的病理形态及氧化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伟 柴文戍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26-1030,共5页
目的探讨S-亚硝基-N-乙酰半胱氨酸(SNAC)对绿脓菌素(PCN)感染鼠体内的病理形态及氧化作用的影响。方法 9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30只。对照组和PCN组大鼠分别腹腔注射1 ml/100 g 0.9%氯化钠溶液,SNAC组大鼠腹腔... 目的探讨S-亚硝基-N-乙酰半胱氨酸(SNAC)对绿脓菌素(PCN)感染鼠体内的病理形态及氧化作用的影响。方法 9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30只。对照组和PCN组大鼠分别腹腔注射1 ml/100 g 0.9%氯化钠溶液,SNAC组大鼠腹腔注射SNAC(1 ml/100 g)。用1%戊巴比妥钠溶液(40 mg/kg)行大鼠腹腔注射麻醉,对照组气管内接种0.9%氯化钠溶液0.2 ml,PCN组和SNAC组分别气管内接种PCN 0.2 ml(6×108CFU/ml)。分别于6、18、30、48、72 h观察大鼠一般状态,处死大鼠,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肺组织,观察肺组织形态学改变,计算BALF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检测活性氧(ROS)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白介素8(IL-8)含量。结果 PCN组鼠感染6 h后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寒颤、发热、呼吸困难等,感染30 h时最明显;肺组织明显充血、水肿,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大鼠PCN感染后6、18、30、48、72 h BALF细胞总数、BALF中性粒细胞计数、ROS含量、SOD活性、IL-8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PCN组和SNAC组各时间点BALF细胞总数、BALF中性粒细胞计数、ROS含量、IL-8含量较对照组均增高,SOD活性较对照组均降低,SNAC组各时间点BALF细胞总数、BALF中性粒细胞计数、ROS含量、IL-8含量较PCN组均降低,SOD活性较PCN组均增高(P<0.05)。结论 SNAC对PCN感染鼠体内氧化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脓菌素 乙酰半胱氨酸 大鼠 氧化性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