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吡格列酮对脂多糖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炎性细胞因子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25
1
作者 隋海娟 金英 +2 位作者 潘月星 刘婉珠 闫恩志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226-1230,共5页
目的研究吡格列酮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炎症介质释放的抑制作用及其信号传导通路。方法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 protein,GFAP)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星形胶质细胞纯度。ELISA方法检测IL-1β、IL-6和TNF-α蛋白... 目的研究吡格列酮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炎症介质释放的抑制作用及其信号传导通路。方法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 protein,GFAP)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星形胶质细胞纯度。ELISA方法检测IL-1β、IL-6和TNF-α蛋白表达量的变化。Griess法测定培养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星形胶质细胞经GFAP免疫荧光鉴定,其阳性率可达95%以上。LPS组能明显增加星形胶质细胞分泌IL-1β、IL-6、TNF-α及NO。吡格列酮能明显抑制LPS引起的这些作用,并呈一定浓度依赖性。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特异性阻断剂GW9662能明显对抗吡格列酮对LPS引起的IL-1β、IL-6、TNF-α及NO增加的抑制作用。与LPS组相比,JNK特异性阻断剂SP600125(5μmol·L-1)亦能有效对抗LPS诱导星形胶质细胞IL-1β、IL-6、TNF-α及NO分泌的增加;特异性iNOS抑制剂SMT可明显抑制LPS引起的NO分泌增加。结论吡格列酮能明显改善LPS诱导的大鼠皮层星形胶质细胞的损伤,这种作用可能与激活PPARγ、抑制JNK信号传导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格列酮 脂多糖 星形胶质细胞 神经胶质酸性蛋白 炎性细胞因子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信号传导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黄寡糖对脑缺血再灌注所致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0
2
作者 杨菁 石海燕 +3 位作者 李莹 王洪新 金英 刘春娜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65-169,共5页
目的研究地黄寡糖对脑缺血再灌注致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ip硝普钠及双侧颈总动脉夹闭10min-再灌10min-夹闭10min的方式制备脑损伤模型。地黄寡糖6.4,32.0或160.0mg.kg-1于造模前3d至造模后7dip给药,每日1次... 目的研究地黄寡糖对脑缺血再灌注致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ip硝普钠及双侧颈总动脉夹闭10min-再灌10min-夹闭10min的方式制备脑损伤模型。地黄寡糖6.4,32.0或160.0mg.kg-1于造模前3d至造模后7dip给药,每日1次,共10d。于术后d7开始进行水迷宫实验测定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术后d10取海马,HPLC异硫氰酸苯酯柱前衍生法测定海马谷氨酸(Glu)含量;Western蛋白印迹法测定海马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2(p-ERK2)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海马Glu含量明显升高,p-ERK2含量降低。地黄寡糖可剂量依赖性地增强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降低海马Glu含量,提高海马p-ERK2含量。结论地黄寡糖可以改善脑缺血再灌注致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这种作用可能与抑制Glu过量释放、进而使ERK2信号途径正常发挥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寡糖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学习 记忆 谷氨酸盐类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海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母皂苷对Aβ_(25-35)引起的巨噬细胞炎症介质释放的抑制作用及信号转导机制 被引量:17
3
作者 刘卓 金英 +1 位作者 隋海娟 闫恩志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95-700,共6页
目的观察知母皂苷(SAaB)是否能对抗淀粉样β蛋白片段25-35(Aβ25-35)引起的巨噬细胞炎症介质释放并探讨其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培养24 h,加入不同浓度SAaB(10、30和100μmol·L-1)或加入不同的阻断剂(诱导性一... 目的观察知母皂苷(SAaB)是否能对抗淀粉样β蛋白片段25-35(Aβ25-35)引起的巨噬细胞炎症介质释放并探讨其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培养24 h,加入不同浓度SAaB(10、30和100μmol·L-1)或加入不同的阻断剂(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阻断剂SMT、MEK1的特异性阻断剂PD98059、p38MAPK特异性阻断剂SB203580和PI3K特异性阻断剂LY294002),之后加入Aβ25-35(20μmol·L-1)继续培养。Aβ25-35作用2 h后,采用Westernblot观察巨噬细胞磷酸化Akt/PKB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Aβ25-35作用48 h后,取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分别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一氧化氮(NO)的含量变化。结果 PD98059和LY294002均可明显抑制Aβ25-35引起的巨噬细胞TNF-α产生增加和磷酸化Akt/PKB表达明显增加。SMT可完全对抗Aβ25-35引起的NO释放增加。SAaB可明显抑制Aβ25-35引起的TNF-a和NO的产生增加,并呈明显的浓度依赖性。SAaB也可明显抑制Aβ25-35引起磷酸化Akt/PKB表达增加。结论 SAaB能够明显的抑制Aβ25-35引起的巨噬细胞炎症因子释放,这种抑制作用部分通过SAaB抑制Akt/PKB信号转导通路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母皂苷 巨噬细胞 淀粉样-β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α 一氧化氮 磷脂酰肌醇3位羟基激酶 蛋白激酶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母总皂苷对老年大鼠学习记忆行为和海马突触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0
4
作者 杨成 金英 +2 位作者 李世章 隋海娟 金向楠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5-150,共6页
目的探讨知母总皂苷(SAaB)对老年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突触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ig给予18个月龄SD大鼠SAaB 100和200 mg.kg-1,每天1次,连续9周,第8周开始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记录逃避潜伏期及各象限游泳时间。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 目的探讨知母总皂苷(SAaB)对老年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突触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ig给予18个月龄SD大鼠SAaB 100和200 mg.kg-1,每天1次,连续9周,第8周开始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记录逃避潜伏期及各象限游泳时间。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海马突触素蛋白(SYP)分布。Western印迹法检测CA3区SYP、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和磷酸化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蛋白分布。结果与青年大鼠对照组比较,老年对照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显著增加,原平台象限游泳时间占总时间的百分比显著缩短(P<0.05),海马SYP,PSD95,p-Akt和p-mTOR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老年对照组相比,给予SAaB后,青年大鼠逃避潜伏期显著缩短,原平台象限游泳时间占总时间的百分比显著增加(P<0.05);海马SYP,PSD95,p-Akt和p-mTOR表达显著增加(P<0.01)。结论 SAaB能显著改善老年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可能与上调SYP和PSD95表达及激活Akt/mTOR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母总皂苷 突触素小泡蛋白 突触后致密蛋白95 蛋白激酶B 雷帕霉素靶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黄寡糖对谷氨酸诱导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20
5
作者 史佳琳 杨菁 +3 位作者 徐新利 王洪新 金英 刘春娜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57-361,共5页
目的观察地黄寡糖对谷氨酸诱导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方法将培养7~9d的SD大鼠海马细胞进行NSE鉴定,然后随机分为:正常组(control);单纯地黄寡糖用药组(ROS);谷氨酸损伤组(Glu);谷氨酸损伤前地黄寡糖预处理组(ROS+Glu)。采用倒置显微... 目的观察地黄寡糖对谷氨酸诱导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方法将培养7~9d的SD大鼠海马细胞进行NSE鉴定,然后随机分为:正常组(control);单纯地黄寡糖用药组(ROS);谷氨酸损伤组(Glu);谷氨酸损伤前地黄寡糖预处理组(ROS+Glu)。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噻唑蓝(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比色法测定培养液中的乳酸脱氢酶(LDH)含量,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结果0.1mmol·L-1谷氨酸作用于海马神经元24h,出现明显细胞损伤,细胞存活率下降,培养液中LDH含量明显增加,细胞凋亡率增高(P<0.01);4、20、100mg·L-1的地黄寡糖可不同程度的改善谷氨酸损伤引起的神经细胞形态的改变,提高细胞存活力,减少LDH的漏出,降低细胞凋亡率,并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4、20、100mg·L-1单纯地黄寡糖组与正常组间各指标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谷氨酸能诱导海马原代细胞的凋亡,地黄寡糖能有效保护海马神经细胞免受谷氨酸诱导的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寡糖 谷氨酸 海马 神经元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花青素对大鼠实验性血栓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蒋辛 赵良中 +2 位作者 张海龙 张军 王化洲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617-621,共5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原花青素(PC)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及其机制。麻醉动物,然后给颈动脉局部施以20%三氯化铁溶液20分钟,以造成大鼠颈动脉血栓模型。实验分6组:假血栓(对照)组、血栓模型组、阿斯匹林[10mg/(kg.d)]组、PC100mg/(kg.d)组、PC200mg... 本研究旨在探讨原花青素(PC)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及其机制。麻醉动物,然后给颈动脉局部施以20%三氯化铁溶液20分钟,以造成大鼠颈动脉血栓模型。实验分6组:假血栓(对照)组、血栓模型组、阿斯匹林[10mg/(kg.d)]组、PC100mg/(kg.d)组、PC200mg/(kg.d)组及PC400mg/(kg.d)组。假血栓(对照)组和血栓模型组用生理盐水灌胃,其它各组分别用阿司匹林和PC低、中、高3个不同剂量悬液灌胃,每日2次,连续4周。观察各组药物对实验性血栓形成的大鼠血浆中的血栓烷(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及血小板P-选择蛋白(GMP-140))含量的影响。结果发现:①与假血栓对照组比较,血栓模型组血浆TXB2和血小板P-选择蛋白(GMP-140)含量明显升高,血浆6-Keto-PGF1α含量明显降低,差异非常显著(P<0.01);②与血栓模型组比较,3个PC组和阿司匹林组大鼠血浆TXB2和血小板P-选择蛋白(GMP-140)含量明显降低,差异非常显著(P<0.01),血浆6-Keto-PGF1α含量明显升高(P<0.01);③与阿司匹林组比较,3个PC组血浆TXB2和血小板P-选择蛋白(GMP-140)含量均不同程度降低,而血浆6-Keto-PGF1α含量升高,其中尤以PC400mg/(kg.d)组最为显著(P<0.01)。结论:PC具有明显的抗血栓形成作用,其抗血栓形成的机制与抑制血小板活化、聚集及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密切相关。PC抗血栓形成作用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PC400mg/(kg.d)组的抗血栓作用优于阿司匹林[10mg/(kg.d)]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花青素 血栓形成 血小板活化 血栓烷 6-酮-前列腺素F1Α 血小板P-选择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母皂苷对脂多糖引起星形胶质细胞炎症因子释放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9
7
作者 刘卓 隋海娟 +2 位作者 闫恩志 刘婉珠 金英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70-974,共5页
目的研究知母皂苷(SAaB)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AC)炎症因子释放的抑制作用及JNK信号传导通路对其的影响。方法实验设对照组、LPS组、SAaB组和阻断剂组。ELISA法和Griess法分别测定各组AC培养液中TNF-α和NO的含量;Western b... 目的研究知母皂苷(SAaB)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AC)炎症因子释放的抑制作用及JNK信号传导通路对其的影响。方法实验设对照组、LPS组、SAaB组和阻断剂组。ELISA法和Griess法分别测定各组AC培养液中TNF-α和NO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AC磷酸化JNK和磷酸化c-Jun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AC的磷酸化ATF-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AC在LPS(10mg.L-1)刺激下TNF-α和NO的分泌、磷酸化JNK1、磷酸化c-Jun和磷酸化ATF-2蛋白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增高。特异性JNK特异性阻断剂SP600125(10μmol.L-1)可明显抑制LPS引起的TNF-α和NO产生增加以及磷酸化ATF-2蛋白表达水平;SAaB(1、10、100μmol.L-1)则可明显降低TNF-α和NO产生,下调磷酸化JNK、磷酸化c-Jun和磷酸化ATF-2的蛋白表达水平。结论 SAaB能明显抑制LPS诱导的大鼠皮层AC炎症因子的释放,这种作用可能与其下调JNK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母皂苷 脂多糖 星形胶质细胞 炎症因子 C-JUN氨基末端激酶 转录因子C-JUN 活化转录因子-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母皂苷元对高糖引起的体外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3
8
作者 肖复茜 李洪秀 +5 位作者 隋海娟 刘卓 屈文慧 郁盛雪 金迎新 金英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7-112,共6页
目的探讨知母皂苷元(sarsasapogenin,Sar)对高糖引起的海马神经元损伤是否有保护作用。方法选用出生0~24 h Sprague-Dawley(SD)大鼠乳鼠,取海马,进行海马神经元体外培养,培养7 d用于实验。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组、高糖+Sar(10、30... 目的探讨知母皂苷元(sarsasapogenin,Sar)对高糖引起的海马神经元损伤是否有保护作用。方法选用出生0~24 h Sprague-Dawley(SD)大鼠乳鼠,取海马,进行海马神经元体外培养,培养7 d用于实验。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组、高糖+Sar(10、30、100μmol.L-1)组;对照组:加入等量含0.1%DMSO培养基;高糖处理组:分别加入葡萄糖(30、50、100 mmol.L-1)作用48 h;高糖+Sar(10、30、100μmol.L-1)组:先加入不同浓度Sar(10、30、100μmol.L-1)作用1 h,然后加入葡萄糖(50 mmol.L-1)作用48 h;应用MTT方法观察细胞活力,免疫荧光和Western免疫印迹方法观察神经元突触素表达的改变。应用Hoechst 33258核染色检测神经元凋亡。应用Western免疫印迹方法观察caspase-3和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蛋白表达改变。结果加入葡萄糖(30、50、100 mmol.L-1)作用48 h可使培养神经元细胞活力明显降低,神经元突触素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另外高糖也可引起神经元凋亡细胞百分比和活性caspase-3、PARP蛋白表达水平也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在加入高糖前加入不同浓度Sar(10、30、100μmol.L-1)可明显对抗高糖引起的这些变化。培养海马神经元突触素蛋白表达较高糖组(50 mmol.L-1)明显增加,神经元凋亡细胞百分比和活性caspase-3、PARP蛋白表达水平也较高糖组明显降低。结论 Sar对高糖引起的海马神经元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母皂苷元 海马神经元 高糖 突触素 凋亡 caspas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母皂苷元对谷氨酸引起的皮层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琦 隋海娟 +4 位作者 屈文慧 郁盛雪 金迎新 刘卓 金英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81-285,共5页
目的观察知母皂苷元(Sarsasapogenin,SAR)对谷氨酸引起的皮层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大鼠乳鼠大脑皮层神经元,培养7 d后用于实验。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神经元树突生长发育情况;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Ho-echst33258核染色观察细胞凋亡... 目的观察知母皂苷元(Sarsasapogenin,SAR)对谷氨酸引起的皮层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大鼠乳鼠大脑皮层神经元,培养7 d后用于实验。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神经元树突生长发育情况;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Ho-echst33258核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Western印迹法检测神经元SYP、caspase-3、钙蛋白酶Ⅰ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谷氨酸可明显抑制神经元树突的生长发育,表现为神经元树突总长度明显降低、一级树突数目明显减少、最大分支级数明显减少及胞体面积缩小。SAR(10、30、100μmol.L-1)可明显抑制谷氨酸对神经元树突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并呈明显浓度依赖。MTT和Ho-echst33258核染色结果显示谷氨酸可降低神经元细胞活力及增加神经元细胞凋亡百分比。SAR(10、30、100μmol.L-1)能明显对抗谷氨酸引起的神经元细胞活力降低及细胞凋亡百分比增加。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谷氨酸可明显降低SYP蛋白表达水平及增加活性caspase-3、钙蛋白酶Ⅰ蛋白表达水平。SAR(10、30、100μmol.L-1)可明显对抗谷氨酸引起SYP蛋白表达降低及活性caspase-3、钙蛋白酶Ⅰ蛋白表达增加。结论知母皂苷元能够明显对抗谷氨酸引起的皮层神经元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母皂苷元 谷氨酸 皮层神经元 凋亡 突触素 半胱尖冬氨酸酶-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卡尼汀调控钙调神经磷酸酶表达抑制过氧化氢诱导心肌细胞凋亡作用 被引量:10
10
作者 贾桂枝 王洪新 +2 位作者 李红 王翠瑶 戴红良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9-132,共4页
目的研究钙调神经磷酸酶(CaN)是否参与左卡尼汀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心肌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将新生乳鼠心肌细胞体外培养进行实验,实验分为对照组、H2O2组、左卡尼汀+H2O2组、环孢素A(CsA)+H2O2组。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H2O2组加入... 目的研究钙调神经磷酸酶(CaN)是否参与左卡尼汀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心肌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将新生乳鼠心肌细胞体外培养进行实验,实验分为对照组、H2O2组、左卡尼汀+H2O2组、环孢素A(CsA)+H2O2组。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H2O2组加入200μmol·L-1H2O2孵育12 h;左卡尼汀+H2O2组、CsA+H2O2组分别给予1.2mmol·L-1左卡尼汀1 h或1μmol·L-1CsA 30 min预处理,再分别加入H2O2继续孵育12 h。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cleaved caspase-3、Bcl-2和Bax等凋亡相关蛋白及CaN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2O2组心肌细胞凋亡率、促凋亡蛋白cleaved caspase-3及Bax的表达均明显增加,而其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明显降低,左卡尼汀及CaN特异性抑制剂CsA可明显改善上述指标。而且,左卡尼汀还可抑制H2O2刺激下CaN的过表达。结论左卡尼汀可通过调控钙调神经磷酸酶表达抑制H2O2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卡尼汀 H2O2 心肌细胞 凋亡 CaN caspa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魏酸钠对淀粉样β蛋白片段1~40引起的大鼠海马MAP激酶信号传导通路及凋亡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闫恩志 金英 +3 位作者 范莹 杨菁 宗志红 齐志敏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85-392,共8页
目的观察阿魏酸钠(SF)是否对淀粉样β蛋白(Aβ)所致的海马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及其信号转导机制。方法大鼠灌胃给予SF(50,100和250mg.?-1),连续应用3周,左侧脑室内单次注射Aβ1-40(10μL,1.0mmol.L-1)制备大鼠痴呆动物模型,注射后6h,取海马... 目的观察阿魏酸钠(SF)是否对淀粉样β蛋白(Aβ)所致的海马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及其信号转导机制。方法大鼠灌胃给予SF(50,100和250mg.?-1),连续应用3周,左侧脑室内单次注射Aβ1-40(10μL,1.0mmol.L-1)制备大鼠痴呆动物模型,注射后6h,取海马CA1区。Western印迹观察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p38(p38MAP)激酶、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的激酶4(MKK4)、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1/2)、P53蛋白、FasL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表达。应用caspase3活性测定试剂盒分析caspase3活性变化。结果脑室内注射Aβ1-40可引起大鼠海马CA1区磷酸化p38MAP激酶表达明显增加,从正常0.127±0.018增加到0.95±0.12(n=4,P<0.01)。也可使磷酸化MKK4和JNK1/2表达明显增加。这些MAPK信号传导通路改变伴随有促凋亡蛋白P53和FasL表达明显增加,caspase3蛋白表达和活性均明显增加,P53从正常0.053±0.012增加到0.30±0.07(n=4,P<0.01),FasL从正常0.25±0.04增加到0.51±0.05(n=4,P<0.01),caspase3从正常0.036±0.007增加到0.63±0.041(n=4,P<0.01),caspase3活性从正常0.38±0.04增加到0.86±0.09(n=4,P<0.01)。SF(50、100和250mg.kg-1)连续应用3周,能明显抑制Aβ1-40引起的p38MAP激酶、磷酸化MKK4和JNK1/2表达明显增加,同时促凋亡蛋白p53和FasL表达明显增加,降低caspase3的活性。结论SF通过抑制Aβ1-40引起的p38MAP激酶和JNK1/2信号传导通路,产生抗凋亡作用,保护海马免除Aβ1-40引起的神经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魏酸钠 淀粉样β蛋白 P38MAP激酶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格列酮对脂多糖引起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损伤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隋海娟 金英 +2 位作者 潘月星 张智娟 王蕊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23-430,共8页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脂多糖(LPS)引起的神经元损伤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信号传导机制。方法取培养7d的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细胞,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先给予相应的处理30min~1h后,再加LPS10mg.L-1处理4~24h。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Hoec...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脂多糖(LPS)引起的神经元损伤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信号传导机制。方法取培养7d的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细胞,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先给予相应的处理30min~1h后,再加LPS10mg.L-1处理4~24h。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Hoechst33258核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磷酸化c-Jun氨基端激酶1(JNK1)细胞内定位;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活性胱天蛋白酶3(caspase3)蛋白表达和磷酸化JNK1水平;Griess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PS可使体外培养神经元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100.0±10.9)%vs(72.3±2.1)%;凋亡细胞百分率明显增加,(11.5±4.2)%vs(39.5±8.2)%;活性caspase3蛋白表达和磷酸化JNK1水平增加;细胞培养上清液中NO含量明显增加。吡格列酮0.01,0.1和1μmo.lL-1可明显对抗LPS引起的培养神经元细胞存活率下降,并呈一定浓度依赖性。吡格列酮0.1和1μmol.L-1也可明显对抗LPS引起的培养神经元凋亡细胞百分率、活性caspase3蛋白表达、磷酸化JNK1水平和NO含量增加。LPS+吡格列酮(1μmo.lL-1)组,细胞存活率为(97.8±9.7)%,凋亡细胞百分率为(20.6±5.0)%,NO含量为(6.8±1.3)μmol.L-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特异性阻断剂GW9662不能去除吡格列酮对LPS引起的神经元细胞损伤的抑制作用,在LPS+吡格列酮(1μmol.L-1)+GW9662(10μmo.lL-1)组,细胞存活率为(90.7±6.9)%,凋亡细胞百分率为(23.4±4.1)%,NO含量为(5.8±0.7)μmol.L-1。GW966210μmol.L-1对LPS引起的细胞存活率降低没有影响。与LPS组相比,JNK特异性阻断剂SP6001255μmol.L-1可明显对抗LPS引起的神经元损伤,细胞存活率明显增加,(72.3±2.1)%vs(109.8±11.8)%;凋亡细胞百分率降低,(39.5±8.2)%vs(19.1±4.8)%;NO含量降低,(21.1±5.0)μmol.L-1vs(4.0±1.3)μmol.L-1。结论吡格列酮能明显抑制LPS引起的皮质神经元损伤,这种作用可能与抑制JNK信号传导通路有关,与PPARγ激活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格列酮 脂多糖 神经元 大脑皮质 信号传导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格列酮对谷氨酸诱导皮质神经元损伤保护作用及其抑制JNK信号的机制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蕊 金英 +3 位作者 闫恩志 隋海娟 刘婉珠 齐志敏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62-367,共6页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谷氨酸所致培养皮质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大鼠乳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培养7d后用于实验。实验分为对照组、谷氨酸组、谷氨酸+吡格列酮组、谷氨酸+SP600125组、SP600125组。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Hoechst3...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谷氨酸所致培养皮质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大鼠乳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培养7d后用于实验。实验分为对照组、谷氨酸组、谷氨酸+吡格列酮组、谷氨酸+SP600125组、SP600125组。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Hoechst33258核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磷酸化活化转录因子2(phospho-ATF2)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JNK1和JNK1总量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谷氨酸(100μmol.L-1)作用24h可使体外培养的皮质神经元细胞活力明显下降,细胞凋亡百分比明显增加,磷酸化JNK1蛋白水平(谷氨酸作用2h后检测)和磷酸化ATF2表达明显增加。吡格列酮明显对抗谷氨酸引起的皮质神经元损伤,同时明显抑制谷氨酸引起的磷酸化JNK1及磷酸化ATF2表达增多。JNK抑制剂SP600125明显对抗谷氨酸引起的神经元损伤及phos-pho-ATF2表达增多。结论吡格列酮对谷氨酸引起的培养皮质神经元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吡格列酮的保护作用与抑制JNK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格列酮 谷氨酸 神经元 凋亡 C-JUN氨基末端激酶 磷酸化ATF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母总皂苷对老年大鼠海马突触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刘卓 金英 隋海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41-442,共2页
有些人认为AD样痴呆是正常脑衰老的结果,皮质失联络是其重要基础。在20~100岁的正常衰老过程中,新皮质突触密度的下降趋向于(但未达到)AD发病的水平,如果出生时突触有缺陷或缺少教育,将引起突触过早下降到出现痴呆的水平。
关键词 知母总皂苷 突触素 突触后致密物95 老年大鼠 青年大鼠 海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格列酮对脂多糖引起的大鼠学习记忆障碍及海马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闫恩志 范莹 +1 位作者 金英 刘婉珠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68-1073,共6页
目的研究吡格列酮(pioglitazone,Pio)能否对抗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所致的大鼠学习记忆障碍及海马炎症反应。方法取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对照组,LPS损伤组,LPS+Pio 40和80 mg.kg-1组。灌胃给予Pio 2 d后,脑室注射L... 目的研究吡格列酮(pioglitazone,Pio)能否对抗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所致的大鼠学习记忆障碍及海马炎症反应。方法取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对照组,LPS损伤组,LPS+Pio 40和80 mg.kg-1组。灌胃给予Pio 2 d后,脑室注射LPS 5μl(1.0 mmol·L-1),生理盐水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脑室注射后d 2进行Morris定位航行实验,连续5 d,在d 6进行空间探索实验,训练期间继续给药。d 7,快速取海马CA1区,Western blot方法观察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caspase-9及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RT-PCR检测IL-1β和iNOS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脑室内注射LPS,大鼠出现明显的空间学习记忆障碍,表现为逃避潜伏期较生理盐水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在原平台象限游泳时间占总游泳时间的百分比明显降低(P<0.01)。Western蛋白印迹及RT-PCR结果显示注射LPS后,与对照组相比海马CA1区IL-1β、iNOS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1),活化的caspase-3,caspase-9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分子质量116 ku PARP表达明显减少,而分子质量89 ku劈切PARP表达明显增加(P<0.01)。Pio(40和80 mg.kg-1)能改善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对抗LPS引起的海马CA1区IL-1β、iN-OS、活化的caspase-3、活化的caspase-9表达增加,也可明显抑制LPS所致的PARP表达的改变(P<0.01)。结论吡格列酮能够改善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抑制LPS引起的海马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格列酮 脂多糖 Morris水迷宫 炎症反应 海马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魏酸钠对老年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改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世章 金英 +1 位作者 杨成 隋海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94-295,共2页
阿尔采末病(AD)是一种慢性原发、进行性脑变性病,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有研究表明,AD患者认知功能下降与突触素(SYP)的丢失存在相关性。另有研究表明,神经生长因子(NGF)可促进海马内突触的重建来提高SYP的表达从而改善AD... 阿尔采末病(AD)是一种慢性原发、进行性脑变性病,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有研究表明,AD患者认知功能下降与突触素(SYP)的丢失存在相关性。另有研究表明,神经生长因子(NGF)可促进海马内突触的重建来提高SYP的表达从而改善A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魏酸钠 突触素 酪氨酸激酶受体A 磷酸化磷酸肌醇依赖的蛋白激酶1 蛋白激酶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格列酮对脂多糖刺激的星形胶质细胞白介素-1β的抑制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卓 隋海娟 +2 位作者 闫恩志 刘婉珠 金英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66-269,共4页
目的研究吡格列酮(Pio)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白介素-1β(IL-1β)抑制作用及JNK信号传导通路对其的影响。方法 ELISA法测定培养液中IL-1β的含量;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星形胶质细胞IL-1β的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检测星形胶质... 目的研究吡格列酮(Pio)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白介素-1β(IL-1β)抑制作用及JNK信号传导通路对其的影响。方法 ELISA法测定培养液中IL-1β的含量;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星形胶质细胞IL-1β的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检测星形胶质细胞磷酸化JNK1和磷酸化c-Jun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星形胶质细胞在LPS(10 mg.L-1)刺激下IL-1β的含量、蛋白表达以及磷酸化JNK1、磷酸化c-Jun蛋白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增高。特异性JNK特异性阻断剂SP600125(10.0μmol.L-1)可明显抑制LPS引起的IL-1β产生增加;Pio(0.1、1.0、10.0μmol.L-1)则可降低IL-1β产生,抑制IL-1β的蛋白表达及下调p-JNK1、p-c-Jun蛋白水平。结论 Pio能明显抑制LPS诱导的大鼠皮层星形胶质细胞IL-1β表达增加,这种作用可能与其下调JNK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格列酮 脂多糖 星形胶质细胞 白介素-1Β C-JUN氨基末端激酶 转录因子C-JU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Aβ_(1-42)诱导的大鼠AD模型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玲玲 金英 隋海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70-274,共5页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Ato)对Aβ1-42诱导的A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炎症因子释放以及突触素(synaptophysin,SYP)和磷酸化JNK(p-JNK)蛋白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选用健康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Aβ1-42组、Ato+Aβ...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Ato)对Aβ1-42诱导的A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炎症因子释放以及突触素(synaptophysin,SYP)和磷酸化JNK(p-JNK)蛋白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选用健康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Aβ1-42组、Ato+Aβ1-42组、Ato组,每组15只,采用侧脑室注射给药。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AD大鼠海马组织上清液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含量;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AD大鼠的行为学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AD大鼠海马突触素(synaptophysin,SYP)、pJNK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脑室注射Aβ1-42后大鼠出现明显的学习记忆障碍,即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原平台象限游泳时间占总游泳时间百分比明显降低(P<0.01);海马组织上清液中IL-1β、IL-6、TNF-α的含量明显增加(P<0.01);SYP蛋白表达量明显减少(P<0.01);pJNK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1)。Ato给药后可明显对抗Aβ1-42引起的大鼠学习记忆障碍,抑制Aβ1-42引起的IL-1β、IL-6、TNF-α含量(P<0.05,P<0.01)、SYP蛋白表达增加(P<0.01)及p-JNK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减少(P<0.05)。结论 Ato能够明显改善Aβ1-42引起的AD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炎症细胞因子释放增加及SYP蛋白表达降低,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Ato抑制JNK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8淀粉样蛋白 炎症因子 Morris水迷 宫突触素 信号转导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卡尼汀通过抑制钙/钙调素依赖蛋白激酶Ⅱ信号通路抑制过氧化氢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 被引量:8
19
作者 戴红良 贾桂枝 +4 位作者 刘堃 梁春光 张林 张志刚 王洪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250-1254,共5页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利用200μmol/L H2O2刺激12 h,建立体外原代培养新生乳鼠心肌细胞凋亡模型。Ca2+螯合剂1,2-双(2-氨基苯氧基)乙烷-N,N,N',N'-四乙酸(BAPTA)...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利用200μmol/L H2O2刺激12 h,建立体外原代培养新生乳鼠心肌细胞凋亡模型。Ca2+螯合剂1,2-双(2-氨基苯氧基)乙烷-N,N,N',N'-四乙酸(BAPTA)、钙调素依赖蛋白激酶II(CaMKII)特异性抑制剂KN93及左卡尼汀分别于加入H2O2前30 min或1 h加入,以检测这3种药物对H2O2刺激下心肌细胞活力、细胞凋亡、细胞内静息钙浓度([Ca2+]i)及磷酸化CaMKII(p-CaMKII)表达的影响。利用MTT比色法检测心肌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利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检测[Ca2+]i;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cleaved caspase-3及p-CaMKII的表达。结果:模型组经200μmol/L H2O2作用12 h后,细胞活力显著下降,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BAPTA、KN93及左卡尼汀预处理显著抑制上述细胞损伤。进一步研究发现,H2O2诱导的[Ca2+]i水平升高、cleaved caspase-3及p-CaMKII的表达增加均可被上述3种药物不同程度地抑制。结论:左卡尼汀可抑制H2O2所致的心肌细胞凋亡,该心肌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Ca2+/CaMKⅡ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碱 过氧化氢 心肌细胞 细胞凋亡 钙调素依赖蛋白激酶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洋地黄双苷眼用凝胶对大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凤华 刘春娜 +4 位作者 刘新宇 宋斐然 姚红月 郑久明 杨菁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570-1573,共4页
目的本研究在大鼠糖尿病的基础上制备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模型,观察洋地黄双苷眼用凝胶对DR的保护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取100只SD大鼠,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STZ)100 mg/kg,四氧嘧啶100 mg/kg,3 d后诱发糖尿... 目的本研究在大鼠糖尿病的基础上制备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模型,观察洋地黄双苷眼用凝胶对DR的保护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取100只SD大鼠,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STZ)100 mg/kg,四氧嘧啶100 mg/kg,3 d后诱发糖尿病,3个月后造成视网膜病变模型。模型大鼠分为5组,用不同质量浓度的洋地黄双苷眼用凝胶(0.1、0.3、0.5 mg/m L,早、午、晚各点眼1次),ELISA法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6(IL-6)的水平,另取视网膜进行铺片,观察DR血管病理变化。结果视网膜病变动物一般状态较差,血糖、尿糖均升高,体质量下降,模型组VEGF、b FGF、IL-6和TNF-α水平均增加,与空白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给予不同质量浓度的洋地黄双苷眼用凝胶后,以上4个指标水平均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另外,给药组视网膜微血管病变明显改善,白内障及失明率显著下降。结论洋地黄双苷眼用凝胶通过降低炎症介质(IL-6和TNF-α)及细胞因子(VEGF和b FGF)水平,对DR具有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地黄苷 七叶亭苷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细胞因子 炎症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