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通道蛋白-1在小鼠肾小管发育中的表达 被引量:6
1
作者 薄双玲 田鹤 +2 位作者 阎丽菁 赵宽 马太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观察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1,AQP-1)在小鼠肾小管发育过程中的时空性表达,探讨AQP-1与肾小管发育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合体视学方法和免疫印迹法,测定不同胚龄(E)12、14、17、18d及生后日龄(P)1、3、7、14、24、40、... 目的观察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1,AQP-1)在小鼠肾小管发育过程中的时空性表达,探讨AQP-1与肾小管发育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合体视学方法和免疫印迹法,测定不同胚龄(E)12、14、17、18d及生后日龄(P)1、3、7、14、24、40、70d小鼠肾小管内AQP-1的表达及其含量变化。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AQP-1在E14d髓质部位发育中的小管即有表达,之后主要表达在近端小管、髓袢降支细段的管腔膜和侧基底膜,生肾区则无阳性表达。图像分析和体视学测量显示随着胚龄的增加,AQP-1在肾小管表达逐渐增强后趋于稳定;免疫印迹法显示AQP-1在肾脏的表达量在P 7d达到高峰后趋于稳定。结论 AQP-1在肾小管的发育过程中存在时空性表达,对肾小管的发育和成熟起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通道蛋白-1 发育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肾集合管发育中的细胞凋亡与水通道蛋白2的表达 被引量:4
2
作者 田鹤 王旭 +1 位作者 李晓明 郭敏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08-610,625,共4页
目的观察小鼠肾集合管发育过程中细胞凋亡与水通道蛋白2(AQP-2)的表达,探讨两者的关系及在集合管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电镜、TUNEL染色及体视学方法对胚龄(E)17,18d及生后日龄(N)1,3,7,14,21,40d小鼠肾集合管中的... 目的观察小鼠肾集合管发育过程中细胞凋亡与水通道蛋白2(AQP-2)的表达,探讨两者的关系及在集合管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电镜、TUNEL染色及体视学方法对胚龄(E)17,18d及生后日龄(N)1,3,7,14,21,40d小鼠肾集合管中的细胞凋亡与AQP-2的表达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细胞凋亡出现于N1d的集合管,N7d达到最高峰。AQP-2从E17d的胎鼠开始微弱表达,到N7d表达强度最强,面密度值也达到最大水平,为(0.0441±0.0018)μm-1。N21d至N40d细胞凋亡和AQP-2的表达都无明显变化。结论细胞凋亡在集合管的发育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AQP-2对细胞凋亡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通道蛋白2 细胞凋亡 集合管 发育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βⅡ型受体与Fn在小鼠肾泌尿小管发育中的表达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堃 田鹤 郭敏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0-312,共3页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TGF-βRⅡ)及纤维连接蛋白(Fn)在小鼠肾泌尿小管发育中的时空性表达,探讨TGF-βRⅡ和Fn与泌尿小管发育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合体视学方法,测定不同胚龄(E12、14、16、18 d)及生后日龄(P1...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TGF-βRⅡ)及纤维连接蛋白(Fn)在小鼠肾泌尿小管发育中的时空性表达,探讨TGF-βRⅡ和Fn与泌尿小管发育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合体视学方法,测定不同胚龄(E12、14、16、18 d)及生后日龄(P1、3、7、14、21、28、42 d)小鼠肾泌尿小管TGF-βRⅡ和Fn的表达及其含量变化。结果TGF-βRⅡ在各期肾小管及集合管内均有表达,其表达量随着发育逐渐增加,但在各期近端小管强烈表达,各期集合管表达较强,而各期远端小管表达较弱;Fn在各期肾小管、集合管的基底膜处均有表达,其表达量随着发育逐渐增加。结论TGF-β和Fn可能对小鼠肾泌尿小管的发育以及成熟泌尿小管结构的维持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 纤维连接蛋白 泌尿小管 发育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低肾脏免疫组化染色背景着色的方法 被引量:3
4
作者 马云胜 宁斌 +1 位作者 翟效月 任昊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4-105,共2页
传统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从最初的PAP法发展到S-ABC法和SP法,特异性和灵敏度越来越高。最近几年发展的PV法又称为两步法使得免疫组化更加简单快速,背景更加清晰。但是有时还是因为染色背景过高而影响结果判定。本文介绍一种新的染色方法... 传统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从最初的PAP法发展到S-ABC法和SP法,特异性和灵敏度越来越高。最近几年发展的PV法又称为两步法使得免疫组化更加简单快速,背景更加清晰。但是有时还是因为染色背景过高而影响结果判定。本文介绍一种新的染色方法,在"两步法"基础上大大降低肾脏组化片的染色背景,从而提高结果判定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 背景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血基质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马云胜 罗美 +1 位作者 刘树辉 秦书俭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6-219,共4页
目的:探讨人脐血基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为骨组织工程选择理想的种子细胞来源。方法:采用加入10%FBS、20ng/mlbFGF的L-DMEM培养基培养人脐静脉血基质细胞,以人骨髓基质细胞(BMSCs)做为对照。应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特征,描绘生长曲... 目的:探讨人脐血基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为骨组织工程选择理想的种子细胞来源。方法:采用加入10%FBS、20ng/mlbFGF的L-DMEM培养基培养人脐静脉血基质细胞,以人骨髓基质细胞(BMSCs)做为对照。应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特征,描绘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同时原代细胞进行成骨诱导分化培养。碱性磷酸酶染色和Von-Kossa染色法检测成骨能力。结果:①人脐血基质细胞原代培养形态呈长梭形,需21~30d长满瓶底,传代后细胞增殖缓慢并逐渐死亡。②在成骨诱导培养基里,脐血基质细胞增殖速度减慢,诱导前后形态无明显改变。碱性磷酸酶染色:脐血基质细胞阳性率为46.0%。Von-Kossa染色提示脐血基质细胞成骨诱导后形成钙化结节。结论:脐血基质细胞增殖能力有限,较骨髓基质细胞难于培养,成骨诱导证实可以向成骨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骨髓基质细胞 诱导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肾单位发育过程中的经典凋亡和坏死性凋亡 被引量:1
6
作者 邵姝元 刘玉玲 +1 位作者 郭敏 李晓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74-878,共5页
目的观察小鼠肾单位发育过程中的程序性细胞死亡现象。方法应用光镜、透射电镜、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胚龄12、14、16、18 d胎鼠肾单位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凋亡。结果小鼠肾单位发育过程中的程序性细胞死亡主要有经典... 目的观察小鼠肾单位发育过程中的程序性细胞死亡现象。方法应用光镜、透射电镜、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胚龄12、14、16、18 d胎鼠肾单位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凋亡。结果小鼠肾单位发育过程中的程序性细胞死亡主要有经典凋亡、坏死性凋亡和副凋亡3种方式。随着小鼠胚龄增加,凋亡指数逐渐升高,在胚龄18 d达到高峰[(29.45±3.34)%,P<0.05]。Bcl-2和Bax蛋白表达也逐渐增加,均于胚龄18 d达到高峰,分别为(80.52±4.06、33.67±3.42,P<0.05)。结论小鼠肾单位发育过程中各部位PCD的表现具有明显差异,出现了多种细胞凋亡形式,其中以经典凋亡为主,还出现了坏死性凋亡和副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单位 发育 程序性细胞死亡 坏死性凋亡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肾发育中集合管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及AQP-4的表达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晓明 郭敏 于嵩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16-219,共4页
目的观察小鼠肾发育过程中集合管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及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探讨AQP-4与小鼠肾集合管细胞发育的关系及作用。方法应用透射电镜、免疫组织化学、免疫印迹技术,并结合体视学方法观察并检测胚龄14,16,18d胎鼠及生后1... 目的观察小鼠肾发育过程中集合管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及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探讨AQP-4与小鼠肾集合管细胞发育的关系及作用。方法应用透射电镜、免疫组织化学、免疫印迹技术,并结合体视学方法观察并检测胚龄14,16,18d胎鼠及生后1,3,7,14,21,42 d仔鼠肾发育过程中集合管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及AQP-4的表达。结果小鼠胚龄18 d可见发育早期的主细胞。生后7~21 d,主细胞形态结构发育基本完善。A型闰细胞在胚胎18 d出现,B型闰细胞生后21 d出现。AQP-4于胚龄14 d表达在集合管细胞的基底膜和侧膜,随着胚龄的增加表达逐渐增强,于生后1 d达到高峰。结论集合管细胞在胚胎时期出现,但其形态结构在生后才逐渐完善。AQP-4对胚胎期小鼠肾脏水平衡的调节起了重要的作用,而在生后只起辅助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合管 主细胞 闰细胞 水通道蛋白4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57/BL6小鼠海马结构发生、发育和衰老过程中的细胞凋亡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敬坤 张莉 +1 位作者 王丽鹏 郭敏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08-311,320,共5页
目的探讨C57/BL6小鼠海马结构发生发育及衰老过程中细胞凋亡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Hoechst 33258染色检测不同阶段C57/BL6小鼠海马结构中的细胞凋亡;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不同阶段C57/BL6小鼠海马结构中Caspase-3的表达。... 目的探讨C57/BL6小鼠海马结构发生发育及衰老过程中细胞凋亡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Hoechst 33258染色检测不同阶段C57/BL6小鼠海马结构中的细胞凋亡;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不同阶段C57/BL6小鼠海马结构中Caspase-3的表达。结果 Hoechst 33258染色结果显示:胚龄(embryonic day,E)12d~18d凋亡细胞渐增多;生后(postnatal day,P)1~7d渐减少;P14d~2月主要于齿状回、海马沟和海马槽的白质区可见少量凋亡细胞;3月~18月仅在齿状回亚颗粒细胞层见零星分布。阿蒙角(Ammons horn,CA)及齿状回(dentate gyrus,DG)多形层及分子层细胞凋亡率P1~P14d渐下降。CA及DG主细胞层细胞凋亡率P1d最高,以后逐渐降低。Caspase-3免疫荧光结果示:E12~E16d阳性表达细胞渐增多;E18~P3d继续增多,主要分布于CA锥体层及DG颗粒层;P5~P14d分布渐减少;P21d~18月各区仅见少量阳性细胞表达。Western Blotting结果示E18~P3dCaspase-3表达增加;P5~P21d表达降低;P21d后趋于稳定。结论生后1d为小鼠海马结构凋亡高峰;Caspase-3为重要凋亡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海马结构 发育 老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癌患者树突状细胞体内外诱导抗肿瘤免疫 被引量:2
9
作者 张莉 王雪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患者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在体内外能否诱导出高效而特异的抗肿瘤免疫应答。方法应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介素-4(IL-4)从子宫颈癌患者外周血诱导DCs,Hela子宫颈癌抗原致敏,MTT法检测...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患者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在体内外能否诱导出高效而特异的抗肿瘤免疫应答。方法应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介素-4(IL-4)从子宫颈癌患者外周血诱导DCs,Hela子宫颈癌抗原致敏,MTT法检测DCs激活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s)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皮下接种Hela子宫颈癌建立荷瘤鼠,给予抗原致敏的DCs回输;或先给予DCs免疫,后用癌细胞攻击,观察其抑制肿瘤的效果。结果从子宫颈癌患者外周血诱导的DCs高表达CD86、CD12、HLA-DR、CD54和CD83,激活的CTLs在体外特异性杀伤子宫颈癌细胞。DCs回输小鼠具有免疫保护作用,减低成瘤率;又能引起免疫治疗作用,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结论用GM-CSF及IL-4从子宫颈癌患者诱导的DCs能有效提呈Hela子宫颈癌抗原给T淋巴细胞,并且在体内外诱导出高效而特异的抗肿瘤免疫,有望成为有效的肿瘤特异性免疫治疗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白介素4 子宫颈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在小鼠肾发育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0
作者 田娟 王堃 郭敏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04-407,共4页
目的:观察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s1,FGFR1)在小鼠肾发育中的时空性表达,探讨FGFR1与肾发育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合体视学方法和免疫印迹法,测定不同胚龄(E)11.5、13.5、15.5 d和17.... 目的:观察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s1,FGFR1)在小鼠肾发育中的时空性表达,探讨FGFR1与肾发育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合体视学方法和免疫印迹法,测定不同胚龄(E)11.5、13.5、15.5 d和17.5 d及生后日龄(P)1、7、14、21 d和40 d小鼠肾组织内FGFR1的表达及其含量变化。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FGFR1在各期肾小体、远端小管及集合管内均有表达,但在各期远端小管和集合管表达较强,而在各期肾小体表达较弱。体视学测量和免疫印迹结果均显示随着胚日龄的增加,FGFR1在各期肾小体、远端小管及集合管的表达量逐渐增加。结论:FGFR1可能对肾各结构的发育以及成熟肾的形态维持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 发育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后肾发育中的细胞凋亡及凋亡小体行踪的超微结构
11
作者 邵姝元 刘玉玲 +1 位作者 郭敏 李晓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99-602,共4页
目的观察小鼠后肾发育过程中所出现的细胞凋亡及凋亡小体的行踪。方法应用光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胚龄12,14,16,18 d胎鼠后肾发育过程中细胞凋亡及凋亡小体的超微结构。结果后肾发育中程序性细胞死亡是由经典的细胞凋亡和坏死样... 目的观察小鼠后肾发育过程中所出现的细胞凋亡及凋亡小体的行踪。方法应用光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胚龄12,14,16,18 d胎鼠后肾发育过程中细胞凋亡及凋亡小体的超微结构。结果后肾发育中程序性细胞死亡是由经典的细胞凋亡和坏死样程序性死亡所组成,其中以经典的细胞凋亡为主要形式。细胞凋亡后形成凋亡小体,凋亡小体是由少量皱缩的细胞质和固缩的染色质碎块组成,一旦出现即被邻近细胞所吞噬。后肾内间质细胞、输尿管芽细胞以及发育中肾单位内各种细胞都具有很强的吞噬凋亡小体的能力。被吞噬的凋亡小体体积大小不一、数量不等,细胞器首先被消化,染色质碎块随后被消化。结论后肾发育时期凋亡细胞主要由后肾自体细胞吞噬处理,后肾内各种细胞都具有较强的吞噬凋亡小体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肾 凋亡小体 超微结构 发育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血来源的CD29^+细胞神经转分化的研究
12
作者 王玉彬 马云胜 巴彩凤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33-637,共5页
目的:脐血中分离CD29+细胞并诱导其转化为神经元样细胞,为神经损伤与修复提供种子细胞来源。方法:免疫磁珠法分离出脐血CD29+细胞,体外培养扩增。取2代细胞以BDNF、GDNF、PDGF为诱导因子对其进行神经诱导分化。观察细胞形态、生长情况,... 目的:脐血中分离CD29+细胞并诱导其转化为神经元样细胞,为神经损伤与修复提供种子细胞来源。方法:免疫磁珠法分离出脐血CD29+细胞,体外培养扩增。取2代细胞以BDNF、GDNF、PDGF为诱导因子对其进行神经诱导分化。观察细胞形态、生长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表型及HLA相关抗原。诱导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Nestin、NSE、NF、GFAP表达。Western Blot检测β-tubulin、Tau的表达。结果:细胞贴壁生长,呈长梭形,细胞表型为CD29+、CD44+、CD166+。在诱导后,细胞逐渐增大并伸出明显突起。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Nestin、NSE、NF、GFAP表达阳性。Western Blot显示了相应蛋白的表达。结论:脐血CD29+细胞在体外可以向神经元样细胞转化,有望成为异体修复神经损伤的种子细胞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CD29+ 神经分化 种子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57小鼠生后小脑发育的体视学研究
13
作者 张莉 田鹤 郭敏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9-281,289,共4页
目的观察C57小鼠生后小脑发育的形态学变化规律。方法应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合体视学方法,对生后(P)7、14、21 d的C57小鼠小脑的形态学变化进行系统观察和定量分析。结果 P7 d,C57小鼠小脑的皮、髓质结构明显,皮质由外向内分... 目的观察C57小鼠生后小脑发育的形态学变化规律。方法应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合体视学方法,对生后(P)7、14、21 d的C57小鼠小脑的形态学变化进行系统观察和定量分析。结果 P7 d,C57小鼠小脑的皮、髓质结构明显,皮质由外向内分4层:外颗粒层、分子层、浦肯野细胞层和内颗粒层。P721 d,除皮质的外颗粒层截面积逐渐减小最后消失之外,小脑的其他部分的截面积均逐渐增加;外颗粒层的体密度逐渐减小最后消失,小脑小叶和皮质的体密度先减小后增大,髓质先增大后减小,分子层逐渐增大;NeuN阳性细胞的面数密度和体密度逐渐降低,钙结合蛋白D-28K阳性细胞的面数密度逐渐降低,体密度逐渐增加。P21 d,皮质分3层:分子层、浦肯野细胞层和颗粒层。结论 C57小鼠生后小脑各部发育迅速,P721 d皮质由4层变为3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发育 小鼠 体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