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鼠胚胎肾细胞凋亡与胀亡的超微结构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潮 邵姝元 +1 位作者 刘玉玲 郭敏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84-486,共3页
目的:观察小鼠胚胎肾发育中细胞凋亡与胀亡的超微结构。方法: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不同胚龄大鼠肾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作为细胞程序性死亡的胀亡出现在发育的。肾中,但与凋亡相比出现的频率不高。凋亡与胀亡的不同仅在于细胞质的... 目的:观察小鼠胚胎肾发育中细胞凋亡与胀亡的超微结构。方法: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不同胚龄大鼠肾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作为细胞程序性死亡的胀亡出现在发育的。肾中,但与凋亡相比出现的频率不高。凋亡与胀亡的不同仅在于细胞质的表现。结论:在肾发育中细胞凋亡仍然为主要的程序性细胞死亡,胀亡只处于辅助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亡 胀亡 肾发育 电镜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和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在胚胎小鼠肾发育过程中的表达
2
作者 穆长征 王小梅 +2 位作者 刘霞 包翠芬 王雅光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02-304,323,共4页
目的:观察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和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在胚胎小鼠肾发育过程中的时空性表达,探讨它们在小鼠发育早期肾组织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胚龄(E)13、14、15、16、18d及新生组(P)0d小鼠,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 目的:观察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和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在胚胎小鼠肾发育过程中的时空性表达,探讨它们在小鼠发育早期肾组织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胚龄(E)13、14、15、16、18d及新生组(P)0d小鼠,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色进行图像分析;用免疫印迹法测定各组小鼠肾组织中的eNOS以及nNOS的含量。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显色显示,eNOS阳性表达最早出现于E14d的生肾区;E16d时在生肾区表达减弱,近端小管呈强阳性;P0d时远端小管可见弱表达,集合管也有一定程度表达,致密斑无表达。nNOS在E13d时即表达于皮质输尿管芽;E16d时近端小管弱表达,远端小管强表达;P0d时在远端小管和致密斑强表达,近端小管弱表达,集合管无表达。图像分析和免疫印迹法结果显示,eNOS和nNOS在E14d含量较少,随后逐渐增多,至P0d达到高峰。结论:在胚胎小鼠肾发育过程中,eNOS和nNOS的表达有一定的时空顺序,它们对肾组织的发育及形成起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 发育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胚胎肾程序性细胞死亡行为的超微结构变化
3
作者 郭敏 邵姝元 +1 位作者 李晓明 刘玉玲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8-271,共4页
目的:观察小鼠胚胎肾发育过程中程序性细胞死亡行为的超微结构变化。方法: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对不同胚龄(E12、14、16、18d)胎鼠的肾程序性细胞死亡进行系统观察。结果:在小鼠胚胎肾中,细胞凋亡多见,出现在肾发育的各个时期... 目的:观察小鼠胚胎肾发育过程中程序性细胞死亡行为的超微结构变化。方法: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对不同胚龄(E12、14、16、18d)胎鼠的肾程序性细胞死亡进行系统观察。结果:在小鼠胚胎肾中,细胞凋亡多见,出现在肾发育的各个时期和各个结构中,程序性坏死和副凋亡少见,只出现在发育中的肾单位内。程序性细胞死亡的结局包括被吞噬、被血流带走和经尿液排出。结论:细胞凋亡、程序性坏死和副凋亡构成了小鼠胚胎肾发育过程中的程序性细胞死亡,以细胞凋亡为主,程序性坏死和副凋亡为辅。。肾发育过程中程序性死亡的细胞尸骸经尿液排出是一个与肾结构特征有关的处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死亡 肾发育 超微结构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通道蛋白-1在小鼠肾小管发育中的表达 被引量:6
4
作者 薄双玲 田鹤 +2 位作者 阎丽菁 赵宽 马太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观察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1,AQP-1)在小鼠肾小管发育过程中的时空性表达,探讨AQP-1与肾小管发育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合体视学方法和免疫印迹法,测定不同胚龄(E)12、14、17、18d及生后日龄(P)1、3、7、14、24、40、... 目的观察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1,AQP-1)在小鼠肾小管发育过程中的时空性表达,探讨AQP-1与肾小管发育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合体视学方法和免疫印迹法,测定不同胚龄(E)12、14、17、18d及生后日龄(P)1、3、7、14、24、40、70d小鼠肾小管内AQP-1的表达及其含量变化。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AQP-1在E14d髓质部位发育中的小管即有表达,之后主要表达在近端小管、髓袢降支细段的管腔膜和侧基底膜,生肾区则无阳性表达。图像分析和体视学测量显示随着胚龄的增加,AQP-1在肾小管表达逐渐增强后趋于稳定;免疫印迹法显示AQP-1在肾脏的表达量在P 7d达到高峰后趋于稳定。结论 AQP-1在肾小管的发育过程中存在时空性表达,对肾小管的发育和成熟起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通道蛋白-1 发育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蛋白酶-9在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8
5
作者 陶仕英 王晓梅 +1 位作者 穆长征 刘萍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大鼠糖尿病肾病发展过程中肾局部金属蛋白酶-9(MMP-9)与糖尿病肾病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大鼠采用一次性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制造糖尿病大鼠模型。分别于造模后第4、8周... 目的:探讨大鼠糖尿病肾病发展过程中肾局部金属蛋白酶-9(MMP-9)与糖尿病肾病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大鼠采用一次性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制造糖尿病大鼠模型。分别于造模后第4、8周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肾局部MMP-9的表达,测其肾小球阳性细胞表达率;应用免疫印迹法对MMP-9在肾组织不同时间点的含量进行定量检测。结果:MMP-9在正常肾小球呈强阳性表达,造模后4、8周末,糖尿病组大鼠MMP-9在肾小球表达均下降。正常对照组MMP-9含量最高,糖尿病4、8周组大鼠肾脏MMP-9含量明显下降。结论:糖尿病肾病时肾组织中MMP-9表达水平降低,可能是糖尿病早期病理改变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肾小体发生发育的形态学变化 被引量:9
6
作者 宋小峰 张振兴 郭敏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大鼠肾小体发生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光镜、电镜技术并结合体视学测量方法,对不同发育阶段大鼠肾小体进行形态观察和体视学计量。结果:大鼠肾小体的发育经过了逗号小体、S小体、Ⅲ期和Ⅳ期肾小体4个阶段,从胚龄... 目的:探讨大鼠肾小体发生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光镜、电镜技术并结合体视学测量方法,对不同发育阶段大鼠肾小体进行形态观察和体视学计量。结果:大鼠肾小体的发育经过了逗号小体、S小体、Ⅲ期和Ⅳ期肾小体4个阶段,从胚龄18d到生后40d肾小体的体积大约增大86倍,肾小体的数目大约增大7倍,生后7d之后基本稳定。结论:大鼠肾小体发生始于胚龄16d,肾小体的体积于生后40d达到成年水平,肾小体的数目在生后7d达到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体 发育 体视学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肾发育中的细胞凋亡 被引量:4
7
作者 宋小峰 任昊 +1 位作者 陈雪 翟效月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06-308,F0002,共4页
目的:探讨小鼠肾发育过程中细胞凋亡的发生规律。方法:在树脂切片上,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观察昆明小鼠发育不同时期的肾中凋亡细胞的分布及量的变化。结果:在肾发生发育的过程中,肾皮质和髓质内几乎所有结构都有凋亡细胞散在分... 目的:探讨小鼠肾发育过程中细胞凋亡的发生规律。方法:在树脂切片上,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观察昆明小鼠发育不同时期的肾中凋亡细胞的分布及量的变化。结果:在肾发生发育的过程中,肾皮质和髓质内几乎所有结构都有凋亡细胞散在分布。其中,肾小体的凋亡指数在生后14d达到高峰,而肾小管的凋亡指数从生后7d之后变化不大。同时,髓质中的间质细胞也发生了明显的凋亡变化。结论:伴随着肾各种结构的发生发育而出现的细胞凋亡是肾发育的一个基本特征,此过程延续到生后2周。肾单位的数量虽然在生后7d已经不再增加,但是肾小体结构的成熟和分化还在继续进行,可能将进一步促进肾小体滤过功能的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发育 树脂切片 TUN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βⅡ型受体与Fn在小鼠肾泌尿小管发育中的表达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堃 田鹤 郭敏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0-312,共3页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TGF-βRⅡ)及纤维连接蛋白(Fn)在小鼠肾泌尿小管发育中的时空性表达,探讨TGF-βRⅡ和Fn与泌尿小管发育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合体视学方法,测定不同胚龄(E12、14、16、18 d)及生后日龄(P1...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TGF-βRⅡ)及纤维连接蛋白(Fn)在小鼠肾泌尿小管发育中的时空性表达,探讨TGF-βRⅡ和Fn与泌尿小管发育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合体视学方法,测定不同胚龄(E12、14、16、18 d)及生后日龄(P1、3、7、14、21、28、42 d)小鼠肾泌尿小管TGF-βRⅡ和Fn的表达及其含量变化。结果TGF-βRⅡ在各期肾小管及集合管内均有表达,其表达量随着发育逐渐增加,但在各期近端小管强烈表达,各期集合管表达较强,而各期远端小管表达较弱;Fn在各期肾小管、集合管的基底膜处均有表达,其表达量随着发育逐渐增加。结论TGF-β和Fn可能对小鼠肾泌尿小管的发育以及成熟泌尿小管结构的维持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 纤维连接蛋白 泌尿小管 发育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肾发育过程中增殖与凋亡相关蛋白在树脂切片上的表达 被引量:3
9
作者 宋小峰 宁斌 翟效月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15-716,F0004,共3页
在石蜡切片或冷冻切片上做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经常遇到组织结构不全的问题。树脂包埋的组织可以展示保存良好的形态结构,但树脂包埋所采用的醛类固定剂可以和组织抗原交联,同时环氧树脂也掩盖了抗原的共价键,因此树脂切片上的抗原表达... 在石蜡切片或冷冻切片上做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经常遇到组织结构不全的问题。树脂包埋的组织可以展示保存良好的形态结构,但树脂包埋所采用的醛类固定剂可以和组织抗原交联,同时环氧树脂也掩盖了抗原的共价键,因此树脂切片上的抗原表达很弱[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脂包埋 冷冻切片 凋亡相关蛋白 发育过程 增殖 小鼠 组织结构 组织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合素α_2、α_3在小鼠肾发育过程中的表达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堃 田鹤 +1 位作者 张萍 郭敏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98-500,503,共4页
目的:观察细胞外基质(ECM)受体-整合素α2、α3在小鼠肾发育过程中的时空性表达,探讨其与肾发育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图像分析、体视学及免疫印迹技术对不同胚龄及生后日龄小鼠肾组织中整合素α2、α3表达进行定位观察、定... 目的:观察细胞外基质(ECM)受体-整合素α2、α3在小鼠肾发育过程中的时空性表达,探讨其与肾发育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图像分析、体视学及免疫印迹技术对不同胚龄及生后日龄小鼠肾组织中整合素α2、α3表达进行定位观察、定性分析和定量检测。结果:胚龄12 d整合素α2、α3即开始表达,整合素α2在肾小体表达微弱,在肾小管和集合管表达较强;整合素α3在发育各个时期肾小体都有较强表达,在肾小管偶见微弱表达。图像分析、体视学及免疫印迹检测结果显示它们的含量都随着肾的发育逐渐增加。结论:整合素α2、α3在小鼠肾发育中起一定作用,α2主要与肾小管和集合管发育相关,α3主要与肾小体发育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素α2、α3肾 发育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通道蛋白2、3、4在小鼠肾集合管发育中的表达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堃 阎丽菁 +1 位作者 田鹤 郭敏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29-631,共3页
目的:观察水通道蛋白(AQP)-2、3、4在小鼠肾集合管发育中的表达,探讨其与集合管发育的关系及作用。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合体视学方法半定量检测AQP-2、AQP-3及AQP-4的表达。结果:AQP-2从胚龄17d开始表达在集合管主细胞游离面... 目的:观察水通道蛋白(AQP)-2、3、4在小鼠肾集合管发育中的表达,探讨其与集合管发育的关系及作用。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合体视学方法半定量检测AQP-2、AQP-3及AQP-4的表达。结果:AQP-2从胚龄17d开始表达在集合管主细胞游离面细胞膜,到生后1d其阳性表达的游离面细胞膜面密度值逐渐增加,此后无明显变化;AQP-3、AQP-4在胚龄14d集合管侧基底细胞膜(基底膜和侧膜)可见微弱表达,并随胚龄的增长而增加,到生后1d达最高,以后无明显变化。结论:AQP对小鼠出生前后。肾水平衡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其AQP-2的作用发生在出生后,而AQP-3、AQP-4的作用发生在出生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合管 发育 水通道蛋白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凋亡相关蛋白在小鼠海马发育和老化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2
作者 邵姝元 李潮 +1 位作者 张敬坤 张莉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6-58,62,共4页
探讨Bcl-2和Bax在C57/BL6小鼠海马发育和老化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取胚龄(E)18、20d和生后(P)1、3、5、7、14、21、28d以及2、3、6、15、18个月(M)的CA7/BL6小鼠海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印迹法及图像分析技术检测Bcl-2... 探讨Bcl-2和Bax在C57/BL6小鼠海马发育和老化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取胚龄(E)18、20d和生后(P)1、3、5、7、14、21、28d以及2、3、6、15、18个月(M)的CA7/BL6小鼠海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印迹法及图像分析技术检测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E18d~P7d,海马CA区及齿状回Bcl-2和Bax阳性细胞逐渐密集。P14-P21d,CA区两种阳性细胞稀疏;齿状回Bcl-2阳性细胞逐渐稀疏,Bax阳性细胞P14d密集,P21d稀疏。P28d后均趋于稳定。图像分析显示,E18d-P21d,除12)(3区Bcl-2的平均光密度值无差异外,BcP2和Pax均表现为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免疫印迹法结果显示,Bcl-2和Bax表达E18d~P7d逐渐增多,P14~P21d减少;P28d后趋于稳定。Bcl-2/Bax在P1d降低,P3d~P5d增高,P7d~P21d降低,P28d后趋于稳定。结论:Bcl-2和Bax在小鼠海马发育早期表达较多,成年及老年期处于较低水平,表明它们可能参与了海马的塑形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 海马 BCL-2 BA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肾发育中肾乳头区的细胞增殖和凋亡 被引量:2
13
作者 宋小峰 于嵩 郭敏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37-740,共4页
目的:探讨小鼠肾发育中肾乳头区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原位末端标记技术,对胚龄16和18d胎鼠及生后1、3、5、7、14、21d仔鼠肾发育中肾乳头区的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进行形态学观察,并测定细胞凋... 目的:探讨小鼠肾发育中肾乳头区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原位末端标记技术,对胚龄16和18d胎鼠及生后1、3、5、7、14、21d仔鼠肾发育中肾乳头区的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进行形态学观察,并测定细胞凋亡指数和增殖指数。结果:在肾发育的早期,肾乳头区发生了大量的细胞凋亡,而增殖的细胞稀少;P7d时增殖的细胞均匀分布在整个肾乳头区,而近肾门侧的凋亡细胞减少;P14d时,肾乳头区增殖及凋亡的细胞少见。结论:发育早期肾乳头区主要通过细胞凋亡来完成形态的转变,随后细胞增殖活动加强,而细胞凋亡活动减弱,到P14d时肾乳头在结构上趋于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肾乳头 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57/BL6小鼠海马结构发生、发育和衰老过程中的细胞增殖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敏 张敬坤 张莉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9-62,共4页
探讨C57/BL6小鼠海马结构发育及衰老过程中细胞增殖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结合体视学方法对不同发育阶段C57/BL6小鼠海马结构中的细胞增殖进行系统观察和定量分析。结果:胚胎12天(E12d)海马结构原基中见大... 探讨C57/BL6小鼠海马结构发育及衰老过程中细胞增殖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结合体视学方法对不同发育阶段C57/BL6小鼠海马结构中的细胞增殖进行系统观察和定量分析。结果:胚胎12天(E12d)海马结构原基中见大量双皮质素抗原(DCX)阳性细胞。E18d阳性细胞弥漫分布。生后1~14天(P1d-P14d)阿蒙角(cA)锥体层外周阳性细胞排列成1条致密带,P1d最宽,至P14d消失。P1d~P7d阳性细胞弥散分布于齿状回(DG)各层,P14d主要分布于颗粒层内1/2,P21d~18个月主要分布于亚颗粒细胞层。CA锥体层体积P1d~P3d呈上升趋势,P7d降低。DG颗粒层体积P1d-P14d增大;P21d~18个月呈下降趋势。CA各区锥体细胞层阳性细胞Vv值P1dCA3区下降,CAl区上升,P7d各区均降低。E18d~P3d,DCX蛋白表达逐渐增多;P3d~18个月呈下降趋势。结论:小鼠海马结构细胞增殖、分化、迁移高峰,CA区位于生前,IX;区生后两周仍有一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海马结构 发育 老化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57/BL6小鼠海马结构发生、发育和衰老过程中的细胞凋亡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敬坤 张莉 +1 位作者 王丽鹏 郭敏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08-311,320,共5页
目的探讨C57/BL6小鼠海马结构发生发育及衰老过程中细胞凋亡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Hoechst 33258染色检测不同阶段C57/BL6小鼠海马结构中的细胞凋亡;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不同阶段C57/BL6小鼠海马结构中Caspase-3的表达。... 目的探讨C57/BL6小鼠海马结构发生发育及衰老过程中细胞凋亡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Hoechst 33258染色检测不同阶段C57/BL6小鼠海马结构中的细胞凋亡;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不同阶段C57/BL6小鼠海马结构中Caspase-3的表达。结果 Hoechst 33258染色结果显示:胚龄(embryonic day,E)12d~18d凋亡细胞渐增多;生后(postnatal day,P)1~7d渐减少;P14d~2月主要于齿状回、海马沟和海马槽的白质区可见少量凋亡细胞;3月~18月仅在齿状回亚颗粒细胞层见零星分布。阿蒙角(Ammons horn,CA)及齿状回(dentate gyrus,DG)多形层及分子层细胞凋亡率P1~P14d渐下降。CA及DG主细胞层细胞凋亡率P1d最高,以后逐渐降低。Caspase-3免疫荧光结果示:E12~E16d阳性表达细胞渐增多;E18~P3d继续增多,主要分布于CA锥体层及DG颗粒层;P5~P14d分布渐减少;P21d~18月各区仅见少量阳性细胞表达。Western Blotting结果示E18~P3dCaspase-3表达增加;P5~P21d表达降低;P21d后趋于稳定。结论生后1d为小鼠海马结构凋亡高峰;Caspase-3为重要凋亡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海马结构 发育 老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肾小体发育中毛细血管形态的变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宋小峰 郭敏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13-616,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肾小体发育中血管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毛细血管长度、表面积和体积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光镜、电镜技术,并结合体视学分析的方法,对不同发育阶段大鼠血管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毛细血管长度、表面积和体积的变化规律... 目的:探讨大鼠肾小体发育中血管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毛细血管长度、表面积和体积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光镜、电镜技术,并结合体视学分析的方法,对不同发育阶段大鼠血管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毛细血管长度、表面积和体积的变化规律进行形态学观察和体视学测量。结果:在肾小体发育过程中,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由厚变薄,内皮孔从无到有,毛细血管袢逐渐增多;从胚龄18d到生后40d,毛细血管的长度和表面积大约增大了271倍,体积大约增大了110倍。结论:大鼠血管球毛细血管在肾小体滤过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血管 内皮细胞 体视学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对小鼠肾小管发育中细胞增殖的影响
17
作者 李晓明 马云胜 +1 位作者 奥瑞芳 郭敏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58-760,共3页
目的:观察小鼠肾小管发育中细胞增殖和表皮生长因子(EGF)的表达特征,探讨EGF对小鼠肾小管发育中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应用5-溴-2-脱氧尿嘧啶(BrdU)标记增殖细胞,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免疫印迹技术并结合体视学方法检测生后1、3... 目的:观察小鼠肾小管发育中细胞增殖和表皮生长因子(EGF)的表达特征,探讨EGF对小鼠肾小管发育中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应用5-溴-2-脱氧尿嘧啶(BrdU)标记增殖细胞,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免疫印迹技术并结合体视学方法检测生后1、3、5、6、7、14、21、28、40d小鼠肾小管BrdU阳性细胞和EGF的表达。结果:EGF于生后6d表达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之后随着日龄的增加表达渐增;BrdU阳性细胞于生后1d表达,14d达高峰,之后随着日龄增加而逐渐减少;生后14d之后EGF与细胞增殖表达趋势完全相反。结论:推测EGF在生后小鼠肾发育中对肾小管的分化和成熟起重要作用,但并不促进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 5-溴-2-脱氧尿嘧啶 肾小管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血CD29+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转化
18
作者 马云胜 罗美 +1 位作者 穆长征 秦书俭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23-825,共3页
脐血中富含造血干细胞,一直以来被用于血液疾病的治疗,近年来人们发现脐血中含有少量的非造血干细胞的成分,表达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的表型并可以分化为骨、软骨、神经等多种组织。但是由于没有好的获取该细胞的方法,
关键词 细胞转化 神经元样 人脐血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 血液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后肾发育中胞葬体的超微结构
19
作者 李淑玲 邵姝元 +2 位作者 刘玉玲 李晓明 郭敏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2-55,共4页
目的:对后肾发育过程中所出现的胞葬体超微结构进行观察。方法: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不同胚龄小鼠的后肾内各种胞葬体表现。结果:胞葬体是后肾细胞胞葬体凋亡细胞或小体形成,由双层膜包裹皱缩细胞质和固缩染色质所组成。形态... 目的:对后肾发育过程中所出现的胞葬体超微结构进行观察。方法: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不同胚龄小鼠的后肾内各种胞葬体表现。结果:胞葬体是后肾细胞胞葬体凋亡细胞或小体形成,由双层膜包裹皱缩细胞质和固缩染色质所组成。形态上胞葬体可分3个阶段:Ⅰ阶段胞葬体可分辨双层膜包裹着新产生的凋亡细胞或凋亡小体,表面可有小泡结构附着;Ⅱ阶段胞葬体细胞质变松散,细胞器浑浊破碎甚至消失,核或核碎块被消化呈松散细沙样结构;Ⅲ阶段胞葬体细胞器消失,染色质松散呈絮状,形成胞葬溶酶体。后肾内间质细胞,输尿管芽细胞以及发育中肾单位内各种细胞都具有很强胞葬凋亡细胞能力。结论:胞葬体是后肾发育时期凋亡细胞尸骸被处理的结构形式。发育中后肾内各种细胞均具有很强的胞葬能力且是处理凋亡细胞的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肾 胞葬体 超微结构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对发育期小鼠肾小体细胞凋亡的影响
20
作者 薄双玲 李晓明 郭敏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18-621,共4页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对体外培养孕12 d小鼠肾组织各期肾小体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体外培养、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及荧光标记技术,观察经不同浓度AngⅡ(0、1×10^-9~1×10^-5mol/L)培养2...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对体外培养孕12 d小鼠肾组织各期肾小体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体外培养、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及荧光标记技术,观察经不同浓度AngⅡ(0、1×10^-9~1×10^-5mol/L)培养2、4和6 d后小鼠肾组织中各期肾小体凋亡阳性细胞的表达。结果:AngⅡ能促进小鼠肾小体细胞的凋亡,其作用强度与AngⅡ浓度及作用时间呈正相关,尤其在高浓度、长时间时,凋亡更明显。结论:AngⅡ对发育期小鼠肾小体细胞有促凋亡作用,且此作用有浓度、时间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培养 原位末端标记 血管紧张素Ⅱ 肾小体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