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胞病理学在肺癌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博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602-603,共2页
背景与目的探讨痰和纤支镜刷片细胞学检查在肺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78例同时进行痰和纤支镜检查的肺癌病例,分析痰和纤支镜刷片细胞学检查的敏感性和分型的准确性,评价细胞学在肺癌诊断中的意义。结果痰细胞学的敏感性为45.8%,纤... 背景与目的探讨痰和纤支镜刷片细胞学检查在肺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78例同时进行痰和纤支镜检查的肺癌病例,分析痰和纤支镜刷片细胞学检查的敏感性和分型的准确性,评价细胞学在肺癌诊断中的意义。结果痰细胞学的敏感性为45.8%,纤支镜刷片细胞学的敏感性为61.8%。痰细胞学分型诊断与组织学的符合率鳞癌为93.7%,腺癌为86.2%,小细胞癌为100.0%,痰细胞学区分小细胞癌和非小细胞癌的准确性为100.0%。纤支镜刷片细胞学分型诊断与组织学的符合率鳞癌为94.3%,腺癌为82.9%,小细胞癌为95.5%,纤支镜刷片细胞学区分小细胞和非小细胞癌的准确性为98.0%。结论纤支镜刷片细胞学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在肺癌的诊断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痰细胞学敏感性较低,但可作为纤支镜检查阴性和不能耐受纤支镜检查的肺癌患者的补充检查手段。两者的细胞学分型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支气管镜刷检 肺癌 脱落细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zrin和CD44v6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6
2
作者 刘晔 杨静 +2 位作者 李辉 李春宏 高志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3-146,共4页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Ezrin和CD44v6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3例胃腺癌患者组织标本、15例胃不典型增生组织及12例癌旁胃黏膜组织中Ezrin和CD44v6的表达情况。结果(1)Ezrin在正常胃黏膜组、胃不典型增生...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Ezrin和CD44v6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3例胃腺癌患者组织标本、15例胃不典型增生组织及12例癌旁胃黏膜组织中Ezrin和CD44v6的表达情况。结果(1)Ezrin在正常胃黏膜组、胃不典型增生组和胃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1.7%、53.3%和83.6%。CD44v6在正常胃黏膜组、胃不典型增生组和胃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40%和82.2%。(2)Ezrin和CD44v6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有淋巴结转移组Ezrin与CD44v6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在Ezrin和CD44v6同时表达组中,淋巴结转移率为63%(34/54例)高于两者均为阴性组(1/6例,16.7%)(P<0.05)。结论联合检测Ezrin和CD44v6的表达有助于预测胃癌的恶性程度和转移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EZRIN CD44V6 侵袭与转移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OX-2、VEGF-C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管生成的关系 被引量:6
3
作者 王丽华 杨春雨 +2 位作者 孔庆儒 李春宏 高志安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0-193,共4页
目的:探讨人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淋巴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取2002年1月至2007年1月间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病理... 目的:探讨人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淋巴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取2002年1月至2007年1月间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66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另取10例癌旁组织标本(食管癌病灶旁2cm外黏膜)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OX-2、VEGF-C的表达情况;采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和基底膜标记物Ⅳ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肿瘤组织淋巴管生成情况,测量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并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66例食管鳞癌组织中COX-2和VEGF-C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9.70%和56.06%,均显著高于相应的癌旁组织(P<0.05);淋巴结转移组织中的COX-2和VEGF-C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织(P<0.01);COX-2和VEGF-C表达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r=0.479,P<0.05)。COX-2和VEGF-C蛋白双阳性的食管鳞癌组织中LVD明显高于均呈双阴性表达者(P<0.05)。结论:人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存在COX-2和VEGF-C的高表达,COX-2可能通过上调VEGF-C表达促进食管鳞癌组织中淋巴管生成,进而促进淋巴结转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环氧合酶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淋巴管密度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K、FAKpY397和Src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和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谷艳娇 张敬坤 +1 位作者 包翠芬 苏荣健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51-854,共4页
目的:探讨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磷酸化黏着斑激酶(phospho-FAK Y397,FAKpY397)和类固醇激素受体共活化因子(sceroid recptor coactivator,Src)在不同分化程度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情况以... 目的:探讨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磷酸化黏着斑激酶(phospho-FAK Y397,FAKpY397)和类固醇激素受体共活化因子(sceroid recptor coactivator,Src)在不同分化程度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三者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和人工计数法检测44例HCC组织及8例癌旁正常肝脏组织中FAK、FAKpY397和Src的表达。结果:FAK、FAKpY397和Src在HCC组织中表达均高于正常肝脏组织(P=0.027、P=0.041、P=0.030)且三者均与HCC分化程度有关(P=0.026、P=0.045、P=0.005),FAK和Src低分化组阳性率高于高分化组(P=0.015、P=0.002)。HCC组织中三者表达两两之间呈正相关(P=0.000、P=0.000、P=0.000)。结论:HCC组织中FAK、FAKpY397和Src表达与HCC分化程度有关;FAK和Src低分化组阳性率高于高分化组且三者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着斑激酶 磷酸化黏着斑激酶 类固醇激素受体共活化因子 肝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内酯醇诱导人脉络膜黑色素瘤株OCM-1凋亡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潮 刘晓溪 +1 位作者 付海燕 杜红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7-120,共4页
目的探讨雷公藤内酯醇(TPL)对人脉络膜黑色素瘤株OCM-1增殖的影响,分析其诱导人OCM-1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将OCM-1细胞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加入20μl不同终浓度(5、10、20、40、80、160nmol/L)的TPL,对照组加入等量无血清RPMI... 目的探讨雷公藤内酯醇(TPL)对人脉络膜黑色素瘤株OCM-1增殖的影响,分析其诱导人OCM-1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将OCM-1细胞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加入20μl不同终浓度(5、10、20、40、80、160nmol/L)的TPL,对照组加入等量无血清RPMI 1640培养液,分别作用24、48、72h。采用MTT法检测TPL对OCM-1细胞增殖的影响,瑞氏-吉姆萨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TPL诱导后OCM-1细胞的凋亡比例,Western blotting检测TPL诱导后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survivin及caspase-3的表达。结果 TPL可抑制OCM-1细胞增殖,48h及72h的IC50值分别为56.14±6.72、15.57±4.28nmol/L。TPL诱导OCM-1细胞后,在瑞氏-吉姆萨染色中可观察到凋亡小体。流式细胞术在不同浓度TPL诱导后的OCM-1细胞中均检测到亚二倍体凋亡峰。TPL诱导OCM-1细胞凋亡过程中,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Bax蛋白表达上调(P<0.01),Bcl-2、survivin蛋白表达下调(P<0.01),并可检测到活化的caspase-3。结论 TPL可抑制人OCM-1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Bax、Bcl-2、survivin及caspase-3蛋白在其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内酯 黑色素瘤 细胞凋亡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黑皮质素受体4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光川 巴彩凤 +4 位作者 苏荣健 张轶博 赵微 宋慧娟 武洁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1期13564-13567,共4页
[目的]构建带myc和His标签的犬黑皮质素受体4真核表达载体并在MDCK细胞中进行表达。[方法]以犬MC4R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目的基因编码区,将扩增产物进行T-A克隆;酶切、测序鉴定成功后将目的基因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yc-His/... [目的]构建带myc和His标签的犬黑皮质素受体4真核表达载体并在MDCK细胞中进行表达。[方法]以犬MC4R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目的基因编码区,将扩增产物进行T-A克隆;酶切、测序鉴定成功后将目的基因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yc-His/A。重组体pcDNA3.1-myc-His/A-cMC4R经酶切和测序鉴定;采用FuGENE HD介导转染技术将重组体导入MDCK细胞;转染后继续培养72 h,提取细胞内总RNA,RT-PCR鉴定目的基因的表达;提取细胞总蛋白,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结果]构建带标签的pcDNA3.1-myc-His/A-cMC4R重组真核表达载体,测序结果与GenBank公布的序列相似性为99%。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到目的基因表达。[结论]成功构建犬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yc-His/A-MC4R,重组体能在MDCK细胞中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皮质素受体4 真核表达载体 MDCK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组织多形性透明变性血管扩张性肿瘤2例 被引量:1
7
作者 杨静 高志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1169-1170,1175,共3页
软组织多形性透明变性血管扩张性肿瘤(pleomorphic hyalinizing angiectatic tumor of soft parts,PHAT)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软组织肿瘤,1996年Smith等首次报道该肿瘤。迄今为止,国内外仅少数文献报道。PHAT具有不典型的临床病理... 软组织多形性透明变性血管扩张性肿瘤(pleomorphic hyalinizing angiectatic tumor of soft parts,PHAT)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软组织肿瘤,1996年Smith等首次报道该肿瘤。迄今为止,国内外仅少数文献报道。PHAT具有不典型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在常规病理诊断中易与神经鞘瘤和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相混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血管扩张 透明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IAP和caspase-3蛋白表达在大肠腺癌演进中的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怡旖 梁威 +2 位作者 彭大颖 李春宏 高志安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7-241,共5页
目的:探讨大肠腺癌和腺瘤中XIAP(X-linked 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67例大肠腺癌、30例大肠腺瘤病例选自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2010-2012年手术切除标本,30例对应癌旁黏膜组织... 目的:探讨大肠腺癌和腺瘤中XIAP(X-linked 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67例大肠腺癌、30例大肠腺瘤病例选自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2010-2012年手术切除标本,30例对应癌旁黏膜组织(距癌组织边缘5 cm)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肠腺癌和腺瘤组织中XIAP与caspase-3蛋白的表达;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肠腺癌及腺瘤组织中XIAP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大肠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XIAP蛋白在大肠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71.6%)明显高于腺瘤组织(46.7%),阳性率随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而明显增高(χ2=16.132,P<0.05);caspase-3蛋白在大肠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18.0%)明显低于腺瘤组(43.3%),并随病理分化程度的降低而降低(χ2=7.743,P<0.05)。XIAP蛋白与caspase-3蛋白在大肠腺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396,P<0.05)。结论:XIAP蛋白可能通过抑制caspase-3对大肠腺瘤转化成腺癌的演变起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IAP CASPASE-3 大肠腺癌 大肠腺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酰肝素酶与肿瘤转移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彭大颖 高志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7期583-585,共3页
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是一种葡萄糖醛酸内切酶,它既存在于正常组织,如胎盘和淋巴器官,对胚胎形成,神经系统发育,新生血管形成,炎症反应发挥着正常的生理功能;也表达于多种恶性肿瘤细胞,促进细胞侵袭和转移,诱导肿瘤血管生成。HPA... 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是一种葡萄糖醛酸内切酶,它既存在于正常组织,如胎盘和淋巴器官,对胚胎形成,神经系统发育,新生血管形成,炎症反应发挥着正常的生理功能;也表达于多种恶性肿瘤细胞,促进细胞侵袭和转移,诱导肿瘤血管生成。HPA抑制剂的研究可望为抗肿瘤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肝素酶 硫酸乙酰肝素糖蛋白 肿瘤 血管生成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ux-en-Y胃旁路术对血管内皮细胞P-选择素表达的影响
10
作者 柴芳 齐凤杰 +3 位作者 赵树鹏 王月 王俊 李强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1792-1795,共4页
目的通过建立2型糖尿病(T2DM)大鼠模型,观察Roux-en-Y胃旁路术(RYGB)对血管内皮细胞P-选择素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机制。方法 2014年10月—2015年4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T2DM组和RYGB... 目的通过建立2型糖尿病(T2DM)大鼠模型,观察Roux-en-Y胃旁路术(RYGB)对血管内皮细胞P-选择素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机制。方法 2014年10月—2015年4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T2DM组和RYGB组,各20只。T2DM组和RYGB组予以高脂饮食3周,腹腔注入链脲佐菌素(STZ)30 mg/kg建立T2DM模型;NC组喂养普通饲料,腹腔注入相同浓度的柠檬酸盐缓冲液。RYGB组行RYGB,NC组及T2DM组行假手术。记录大鼠一般情况,包括术前、术后21 d体质量。采用ELISA法检测术前、术后21 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脂联素水平,HE染色法测定术后21 d血管内膜厚度,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术后21 d P-选择素表达情况。结果术后RYGB组2只大鼠因吻合口梗阻死亡。T2DM组、RYGB组大鼠术后体质量低于NC组(P<0.05);RYGB组大鼠术后体质量低于T2DM组(P<0.05)。NC组大鼠术后体质量高于术前(P<0.05);RYGB组大鼠术后体质量低于术前(P<0.05)。T2DM组术前、术后TNF-α水平均高于NC组,术前、术后脂联素水平均低于NC组(P<0.05);RYGB组术前TNF-α水平高于NC组,术前脂联素水平低于NC组(P<0.05);RYGB组术后TNF-α水平低于T2DM组,术后脂联素水平高于T2DM组(P<0.05)。RYGB组术后TNF-α水平低于术前,术后脂联素水平高于术前(P<0.05)。3组大鼠血管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37,P=0.271)。NC组、RYGB组P-选择素表达阳性率低于T2DM组(P<0.05)。结论 RYGB可能通过脂联素/TNF-α通路减少P-选择素表达,进而减轻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胃旁路术 P选择素 脂联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携带增强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人14-3-3σ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转染乳腺癌MCF-7细胞的表达
11
作者 郝苗 齐凤杰 马玲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342-1345,共4页
目的构建携带增强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人14-3-3σ真核表达载体pEGFP-GV142-SFN并转染至人乳腺癌MCF-7细胞,鉴定所表达的蛋白活性。方法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从胎脑组织中获得编码14-3-3σ的全长cDNA,定向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GV142中,... 目的构建携带增强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人14-3-3σ真核表达载体pEGFP-GV142-SFN并转染至人乳腺癌MCF-7细胞,鉴定所表达的蛋白活性。方法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从胎脑组织中获得编码14-3-3σ的全长cDNA,定向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GV142中,鉴定正确后与带有增强绿色荧光蛋白的pEGFP-N1-SFN酶切后连接,重组携带14-3-3σ的表达载体pEGFP-GV142-SFN。将pEGFP-GV142-SFN质粒转染至乳腺癌MCF-7细胞,观察荧光蛋白的表达。结果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聚合酶链反应和DNA序列测定证实目的基因已插入重组质粒,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转染24 h后,乳腺癌MCF-7细胞内可见增强绿色荧光蛋白表达,48 h表达最稳定,72 h可见荧光蛋白淬灭,细胞形态逐渐消失。结论成功构建了14-3-3σ真核表达载体pEGFP-GV142-SFN并转染至乳腺癌MCF-7细胞,观察和检测到绿色荧光蛋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基因 绿色荧光蛋白质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组织中E-cadherin、HIF-1α蛋白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丛玲华 高志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1-153,共3页
目的研究肺癌组织中E-cad、HIF-1α蛋白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9例肺癌组织中E-cad和HIF-1α蛋白表达状况。结果E-cad和HIF-1α蛋白在99例肺癌中的总阳性率分别为63.6%和56.6%。E-cad蛋白在细支气管肺泡癌组的表达显著... 目的研究肺癌组织中E-cad、HIF-1α蛋白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9例肺癌组织中E-cad和HIF-1α蛋白表达状况。结果E-cad和HIF-1α蛋白在99例肺癌中的总阳性率分别为63.6%和56.6%。E-cad蛋白在细支气管肺泡癌组的表达显著高于小细胞癌组,HIF-1α蛋白的表达低于小细胞癌组(P均<0.05)。E-cad蛋白在淋巴结无转移组的表达显著高于淋巴结转移组(P<0.05),HIF-1α蛋白在两组间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E-cad蛋白在Ⅰ~Ⅱ期肺癌组表达高于Ⅲ~Ⅳ期肺癌组(P<0.01),HIF-1α蛋白的表达低于Ⅲ~Ⅳ期肺癌组(P<0.05)。E-cad蛋白表达与HIF-1α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肺癌组织中E-cad和HIF-1α蛋白表达可能与肿瘤侵袭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上皮型钙黏蛋白 缺氧诱导因子-1Α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