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北义勇军入疆余部的局结
1
作者 王鸿宾 王秉忠 《社会科学辑刊》 1983年第6期110-115,共6页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兴起的东北抗日义勇军,是一支历尽千辛万苦,具有光荣历史的抗日武装。这支自发组织起来的爱国抗日武装,人数众多,活动地区极为广泛,据不完全统计,号称百万,其实数亦“达卅万人上下”。他们转战在东北...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兴起的东北抗日义勇军,是一支历尽千辛万苦,具有光荣历史的抗日武装。这支自发组织起来的爱国抗日武装,人数众多,活动地区极为广泛,据不完全统计,号称百万,其实数亦“达卅万人上下”。他们转战在东北深山密林、白山黑水、松辽平原等广大地区。他们在缺乏支援,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血染征衣,前仆后继的战斗,给予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军以沉痛打击和大量杀伤。最后终因敌我力量悬殊,后继无援,在辽宁境内的唐聚伍部、李纯华部、王凤阁部、邓铁梅与苗可秀部,相继为日伪侵略军所败。他们的将士,包括他们本人在内,绝大部分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抗日义勇军 部队 高级将领 盛世才 归化军 苏联 士兵 新疆省 参谋长 国民党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尚武社会风气的形成及其对盛唐边塞诗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左云霖 《社会科学辑刊》 1984年第4期154-160,共7页
在盛唐的诗坛上,以高适、岑参为首,加上王昌龄、李颀、崔颢等诗人,以雄迈恢廓的气势,悲壮激越的格调,描写了塞外风光、少数民族习俗、边庭战事、边将功过和征夫戍卒的日常生活,创作了相当数量的边塞诗,形成了文学史上的“边塞诗派”。... 在盛唐的诗坛上,以高适、岑参为首,加上王昌龄、李颀、崔颢等诗人,以雄迈恢廓的气势,悲壮激越的格调,描写了塞外风光、少数民族习俗、边庭战事、边将功过和征夫戍卒的日常生活,创作了相当数量的边塞诗,形成了文学史上的“边塞诗派”。为什么盛唐时边塞诗会繁荣起来,以至形成了一个边塞诗派呢?当然,盛唐边塞诗只是整个盛唐诗歌中的一小部分,它是伴随着整个盛唐诗歌的繁荣而繁荣起来的,因此,它无疑要受着促使盛唐诗歌繁荣的一般规律的支配。但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社会风气 黄河流域 汉民族 汉族人 唐太宗 统治者 李唐 十六国 对外战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第一届赴欧海军留学生述略
3
作者 徐彻 《社会科学辑刊》 1986年第5期45-50,共6页
十八世纪七十年代,中国政府向欧洲大陆陆续派遣海军留学生。最早建议往欧洲派遣留学生的,是船政大臣沈葆桢。他在一八七三年十二月七日(同治十二年十月十八日),奏请选拔福州船政学堂中之优秀学生赴英法留学。他奏道: “前学堂习法国语... 十八世纪七十年代,中国政府向欧洲大陆陆续派遣海军留学生。最早建议往欧洲派遣留学生的,是船政大臣沈葆桢。他在一八七三年十二月七日(同治十二年十月十八日),奏请选拔福州船政学堂中之优秀学生赴英法留学。他奏道: “前学堂习法国语言文字者也,当选其学生之天资颖异学有根抵者,仍赴法国深究其造船之方,及其推陈出新之理。后学堂习英国语言文字者,当选其学生之天资颖异学有根抵者,仍赴英国深究其驶船之方,及其练兵制胜之理。速者三年,迟则五年,必事半而功倍。”这个建议过了月余被批准。一八七五年冬,沈葆桢乘法人日意格回国之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留学生 优秀学生 实践证明 赴德国 科技专家 李鸿章 日意格 专学 语言文字 中国人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