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耐密、广适、高产玉米新品种丹玉801号的选育与推广 |
姚永祥
葛立胜
王秀凤
景小鹏
陈瑞林
刘晓馨
王孝杰
|
《种子》
北大核心
|
2015 |
8
|
|
2
|
以旅大红骨种质为主导的‘丹玉’杂优模式概述 |
丰光
景希强
于兵
李妍妍
陈增齐
姚永祥
白向历
|
《天津农业科学》
CAS
|
2013 |
5
|
|
3
|
从近几年辽宁省区域试验看晚熟玉米品种的选育 |
高旭东
周旭梅
吕春波
杨海龙
|
《中国种业》
|
2022 |
9
|
|
4
|
多抗性玉米杂交种丹玉88号的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
吕春波
杨辉
陈得义
武翠
王孝杰
|
《辽宁农业科学》
|
2012 |
3
|
|
5
|
30年来辽宁省玉米增产因素贡献分析 |
鲁俊田
任丽丽
岳辉
陈晓旭
陈丽
王作英
|
《辽宁农业科学》
|
2014 |
4
|
|
6
|
辽宁丹东地区玉米生产限制因素分析及对策 |
陈得义
曹祖波
葛超
卢秉生
|
《辽宁农业科学》
|
2014 |
3
|
|
7
|
辽宁玉米育种评述及发展建议 |
丰光
景希强
陈增齐
张喆
|
《辽宁农业科学》
|
2015 |
3
|
|
8
|
不同化学调控剂对丹玉39形态指标及产量的影响 |
赵成昊
葛超
景希强
高洪敏
王孝杰
|
《辽宁农业科学》
|
2011 |
1
|
|
9
|
玉米杂交种丹玉206号的选育 |
孙玉军
岳辉
陈晓旭
王宝戬
韩全宏
|
《辽宁农业科学》
|
2012 |
1
|
|
10
|
辽宁省玉米机收制约因素分析及解决途径探讨 |
陈得义
葛超
曹祖波
卢秉生
|
《农业开发与装备》
|
2013 |
3
|
|
11
|
辽宁三点不同熟期主栽玉米品种的产量比较 |
姚永祥
王孝杰
于兵
丰光
白向丽
陈增齐
|
《中国种业》
|
2012 |
2
|
|
12
|
优质玉米新品种丹玉202号、丹玉88高产高效示范与转化 |
吕春波
武翠
杨辉
陈得义
王孝杰
|
《农业科技通讯》
|
2013 |
1
|
|
13
|
中熟玉米新品种丹玉304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
莫姣娇
何晶
刘君
景希强
高洪敏
|
《农业开发与装备》
|
2013 |
1
|
|
14
|
不同种植形式对丹玉206光合功能及产量的影响 |
陈瑞林
景小鹏
于晓阳
张林
王孝杰
王秀凤
姚永祥
|
《农业开发与装备》
|
2014 |
1
|
|
15
|
丹玉212的亲本特性及甘肃高产制种技术 |
孙玉军
马玉亭
岳辉
|
《农业科技通讯》
|
2020 |
1
|
|
16
|
辽宁玉米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 |
单智超
|
《农业科技通讯》
|
2017 |
2
|
|
17
|
辽宁省玉米高密中晚熟和中晚熟区域试验产量变化趋势分析 |
卢秉生
曹祖波
陈德义
葛超
姚永祥
王东明
|
《辽宁农业科学》
|
2014 |
0 |
|
18
|
丹玉336号品种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
刘懿萱
|
《农业开发与装备》
|
2015 |
2
|
|
19
|
优质玉米新品种丹玉508号高产栽培技术 |
高旭东
周旭梅
|
《辽宁农业科学》
|
2014 |
0 |
|
20
|
丹玉系列玉米杂交种种质基础评述 |
刘旭
刘中杰
刘俊
李卉
|
《农业开发与装备》
|
2016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