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专家共识(2015) 被引量:376
1
作者 葛继荣 郑洪新 +12 位作者 万小明 王拥军 卢敏 杨鸫祥 罗毅文 赵咏芳 鞠大宏 刘柏龄 孙树椿 王和鸣 施杞 石印玉 刘忠厚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23-1028,共6页
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中医药与骨病学科组在前期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实践指南和专家共识的基础上,检索和评价相关文献资料,通过临床医师的问卷调查和学科组讨论,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并咨询我国中医骨伤科界名老专家意见,制定本共... 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中医药与骨病学科组在前期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实践指南和专家共识的基础上,检索和评价相关文献资料,通过临床医师的问卷调查和学科组讨论,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并咨询我国中医骨伤科界名老专家意见,制定本共识,旨在为中医学或中西医结合医学专业医师提供参考。共识提出:根据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分为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肾虚血瘀证、脾胃虚弱证和血瘀气滞证,明确相应治法和中药方剂;原则是"辨证施治,整体调节,防治结合",合理选择治疗方案、观察指标和检测项目,关注长期用药的安全性,以及临床疗效评价与监测;并强调预防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原则与方法,充分发挥中医学的特色和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中医 中药 辨证论治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候的文献研究 被引量:40
2
作者 李艳娟 王凤荣 +3 位作者 张明雪 陈星 王蕾 王丹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3期558-564,共7页
本文对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候进行了系统综述。本研究主要从传统医学文献研究、现代医学文献研究、现代医学对冠心病心绞痛的认识、中医证候的多方位研究等多个方面进行总结,为量化临床症状和体征,建立冠心病心绞痛计量诊断表,探讨常见... 本文对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候进行了系统综述。本研究主要从传统医学文献研究、现代医学文献研究、现代医学对冠心病心绞痛的认识、中医证候的多方位研究等多个方面进行总结,为量化临床症状和体征,建立冠心病心绞痛计量诊断表,探讨常见中医证候的规范化和量化研究方法提供依据,为建立冠心病心绞痛常见中医证候诊断模型,实现冠心病心绞痛定量诊断开辟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心绞痛 中医证候 计量学 文献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痛经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连凤梅 赵瑞华 +3 位作者 姜羡华 陈艳 陈莹 陈立怀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7年第4期96-100,共5页
目的:研究原发性痛经的中医证候分布及其特点。方法:按入选、排除标准收集原发性痛经的患者240例,分析在不同年龄、病程、婚姻状况、痛经疼痛程度、痛经疼痛持续时间方面的中医证候分布及各证候的特点。结果:本病实证多于虚证,实证中以... 目的:研究原发性痛经的中医证候分布及其特点。方法:按入选、排除标准收集原发性痛经的患者240例,分析在不同年龄、病程、婚姻状况、痛经疼痛程度、痛经疼痛持续时间方面的中医证候分布及各证候的特点。结果:本病实证多于虚证,实证中以寒湿凝滞证最常见,其次是气滞血瘀证,而虚证中以气血虚弱证为多,中医证候在不同的年龄、病程、VAS、疼痛时间,均有不同的特点。结论:重视原发性痛经的年龄、病程、疼痛程度与持续时间,治疗时,及时根据病情,加用活血化瘀行气温经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 中医证候 分布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候的规范及心气亏虚证的计量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李艳娟 王凤荣 +2 位作者 陈星 王蕾 王丹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2期355-359,共5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候的规范及心气亏虚证量化诊断方法。方法:本研究搜集了冠心病心绞痛相关20年的论文,3 090例患者的中医证候信息,运用频率、排序、logistic逐步回归法最大似然法模型等统计方法,初步确定冠心病心绞痛最常...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候的规范及心气亏虚证量化诊断方法。方法:本研究搜集了冠心病心绞痛相关20年的论文,3 090例患者的中医证候信息,运用频率、排序、logistic逐步回归法最大似然法模型等统计方法,初步确定冠心病心绞痛最常见证型:心气亏虚证、心血瘀阻证、痰阻心脉证、心气阴两虚证、心阳亏虚证、寒滞心脉证、心阴亏虚证,而心阴亏虚证在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证型中较少见。进一步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逐步回归法选定相关因素;应用条件概率换算方法[1-2]对相关因素进行赋分;应用最大似然判别法确定量化诊断阈值;并对建立的冠心病心绞痛心气亏虚证量化诊断标准进行回顾性检验,分别计算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冠心病心绞痛心气亏虚证的中医证候量化诊断相关因素为胸闷、心胸隐痛、气短、神疲乏力、自汗、倦怠懒言、舌淡、苔薄白、脉细,赋分为2~13分;心气亏虚证的诊断阈值为28分;经进行回顾性检验,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1.25%、87.14%、83.37%、63.32%、90.68%。结论:以症状出现频次为基础,建立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候量化标准的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心绞痛 中医证候 心气亏虚证 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中医证型冠心病患者血脂与脂蛋白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14
5
作者 王安琪 张思薇 +1 位作者 陈文娜 王柏山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12期2577-2579,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证型冠心病患者与血脂及脂蛋白水平的关系在冠心病患者中医辨证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20例确诊为冠心病的住院患者,气虚血瘀38例、气滞血瘀19例、痰浊瘀阻28例、痰浊血瘀35例。...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证型冠心病患者与血脂及脂蛋白水平的关系在冠心病患者中医辨证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20例确诊为冠心病的住院患者,气虚血瘀38例、气滞血瘀19例、痰浊瘀阻28例、痰浊血瘀35例。对TG、TC、HDL-C、LDL-C、APO-A1、APO-B、LPA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血脂及脂蛋白水平在不同中医辨证分型冠心病患者中的差异。结果:痰浊瘀阻、痰浊血瘀组TC、LDL-C、APO-A1水平方面明显高于气虚血瘀、气滞血瘀组(P<0.05);与其他3类证型比较,痰浊血瘀组的TG水平上升最为显著,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由冠心病患者血脂及脂蛋白水平与冠心病不同中医证型间的相关性,发现痰浊与血脂及脂蛋白异常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有助于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的辨别,也可作为判断冠心病病情发展的一个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中医证型 血脂 脂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血指标联合心脏彩超对不同中医证型冠心病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9
6
作者 张思薇 王安琪 +1 位作者 陈文娜 王柏山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11期2245-2247,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气虚血瘀、气滞血瘀与痰浊瘀阻3种常见证型间凝血指标以及心脏彩超的差异及意义,为临床冠心病中医分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辽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收治至今的120例冠心病住院患者,分为气虚血瘀组...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气虚血瘀、气滞血瘀与痰浊瘀阻3种常见证型间凝血指标以及心脏彩超的差异及意义,为临床冠心病中医分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辽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收治至今的120例冠心病住院患者,分为气虚血瘀组、气滞血瘀组和痰浊瘀阻组,检测各组患者凝血及心脏彩超指标,对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PT活动度在3组患者间存在显著差异(P <0. 05),组间比较痰浊瘀阻组显著高于气虚血瘀组(P <0. 01)和气滞血瘀组(P <0. 05);左房前后径在3组患者间存在显著差异(P <0. 05),组间比较气滞血瘀组显著低于气虚血瘀组(P <0. 05)。其余指标在各组间存在差异,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3种中医证型的冠心病患者中,痰浊血瘀组PT活动度最高,提示其形成血栓的风险高于其他两组。气滞血瘀组病人的左房内径最小,提示其心脏扩张程度略轻于其他两组。本研究结果提示,PT活动度与心脏左房前后径两个指标联合检测可以做为鉴别冠心病不同中医证型的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中医证型 凝血 左房内径 PT活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针对MCAO/R大鼠大脑缺血区半暗带脑组织中BDNF和TrkB表达的影响及其脑保护作用机制 被引量:23
7
作者 马贤德 侯殿东 张威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49-553,I0002,共6页
目的:观察眼针对局灶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O/R)模型大鼠大脑缺血区半暗带脑组织中脑原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和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眼针对缺血性脑病的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6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1... 目的:观察眼针对局灶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O/R)模型大鼠大脑缺血区半暗带脑组织中脑原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和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眼针对缺血性脑病的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6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1只)、假手术组(11只)和模型复制组(40只)。模型复制组大鼠采用线栓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模型复制成功的大鼠(32只)随机分为模型组(16只)及眼针组(16只);眼针组大鼠参照人体取穴方法,取肝区、上焦区、下焦区和肾区进行针刺干预。再灌注后2h即开始针刺,每8h1次,连续针刺10次,末次干预后30min,断髓处死大鼠,剥离缺血区域周围半暗带部位的脑组织,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BDNF和TrkB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假手术组大鼠半暗带脑组织中BDNF和TrkB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半暗带脑组织中BDNF和TrkB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眼针组MCAO/R模型大鼠半暗带脑组织中BDNF和TrkB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上升(P<0.05或P<0.01)。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后可促进BDNF及其受体TrkB表达以对抗损伤。眼针可通过上调BDNF及其受体TrkB表达水平实现其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针 脑缺血再灌注 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 酪氨酸激酶受体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奈唑胺体外诱导肠球菌耐药及耐药机制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席瑞 田素飞 +1 位作者 褚云卓 陈佰义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22-26,共5页
目的研究利奈唑胺对肠球菌耐药的体外诱导作用并探讨其耐药机制。方法采用多步诱导法对9株临床分离肠球菌(5株粪肠球菌,4株屎肠球菌)以及质控菌株进行体外诱导耐药试验,采用琼脂平皿二倍稀释法测定诱导前、后的MIC,PCR法扩增耐药菌23s r... 目的研究利奈唑胺对肠球菌耐药的体外诱导作用并探讨其耐药机制。方法采用多步诱导法对9株临床分离肠球菌(5株粪肠球菌,4株屎肠球菌)以及质控菌株进行体外诱导耐药试验,采用琼脂平皿二倍稀释法测定诱导前、后的MIC,PCR法扩增耐药菌23s rRNA基因,DNA测序并进行序列分析比较。结果 10株肠球菌均诱导出稳定的利奈唑胺耐药株,MIC值与原菌株比较增加了8~64倍,所有诱导耐药菌株的23s rRNA基因中均出现点突变。测序结果与NCBI Blast中E.faecium ATCC27273比较,核苷酸序列第2576位发生G→U突变(G2576U)。结论利奈唑胺可诱导肠球菌产生获得性耐药,其耐药机制与肠球菌23s rRNA基因的点突变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奈唑胺 肠球菌 体外诱导 耐药菌株 最低抑菌浓度 点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筋理论”指导下自拟加减葛根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姚琦 孙广江 +2 位作者 江天蔚 李志君 夏坤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94-97,共4页
目的探讨用“经筋理论”指导下自拟加减葛根汤为主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神经根型颈椎病242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其中治疗组122例,男60例,女62例,在基础治疗基础之上,运用改良葛根汤加减中药汤剂治疗,... 目的探讨用“经筋理论”指导下自拟加减葛根汤为主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神经根型颈椎病242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其中治疗组122例,男60例,女62例,在基础治疗基础之上,运用改良葛根汤加减中药汤剂治疗,原方基础上佐以补益肝肾,活血化瘀等中药,活血止痛通络。对照组120例,男58例,女62例,在基础治疗基础之上,给予洛索洛芬钠(乐松)60 mg/次,3次/d,连续使用2周。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评价标准采用中医证候及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评分。结果加减葛根汤对于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均有所减轻或消失,总有效率可达88%(108/122)。疼痛症状依据VAS评分对两组分别进行评定,我们通过对两组数据分析比较发现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疗效较对照好患者,VAS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结论临床基于加减葛根汤为主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汤 神经根型颈椎病 疗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乳腺癌术后77例 被引量:24
10
作者 崔小天 殷东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216-2218,共3页
目的:以殷东风教授门诊的77例乳腺癌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其运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所有77例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改善率,用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症状评分改善情况;计算治疗前后PS评分的改善... 目的:以殷东风教授门诊的77例乳腺癌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其运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所有77例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改善率,用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症状评分改善情况;计算治疗前后PS评分的改善率,用卡方检验比较治疗前后0~1分及2~3分患者的人数构成比。结果:(1)77例患者主要症状有15种,口服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饮片对于15种症状的均有显著的改善作用(P<0.05)。(2)治疗前后比较,PS改善率为42.9%,且0~1分和2~3分的患者治疗前后人数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可以改善手乳腺癌术后患者不适症状,提高并维护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调畅气机 乳腺癌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强度的跑跳运动对老龄大鼠股骨生物力学特性影响的动态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红升 段涛 +2 位作者 杜瑞卿 黄豪 高允海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00-603,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运动时间、不同强度的跑跳运动对衰退骨组织的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作用,为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康复治疗提供参考。方法:105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1个对照组(组0)和4个实验组(每天运动时间10min的为实验组1,20min的为实验组2,... 目的:探讨不同运动时间、不同强度的跑跳运动对衰退骨组织的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作用,为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康复治疗提供参考。方法:105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1个对照组(组0)和4个实验组(每天运动时间10min的为实验组1,20min的为实验组2,30min的为实验组3,40min的为实验组4),每实验组又分为运动时间为1、3、6、9、12周不同的5类,通过电刺激驱使大鼠运动。运动结束立即处死,通过电子式材料试验机测量生物力学指标。结果:实验组1在6个股骨生物力学指标的变化上基本一致,处于缓慢增长趋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实验组2,波动较大,基本处于先增后减,然后有快速增长的变化趋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实验组3和实验组4的变化基本相一致,都处于下降趋势,而且实验组4的下降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长时间适宜强度的运动能显著改善老龄鼠股骨生物力学性能,高强度长时间的运动则降低衰退骨组织的生物力学性能,低强度的运动无明显影响。长时间适宜强度的运动对延缓骨细胞衰老和骨组织的功能衰减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强度 运动时间 生物力学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系疾病的养生预防策略 被引量:3
12
作者 马丽佳 邓莉 曲妮妮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679-1680,共2页
肺系疾病是常见病,多发病。若平素能做到:顺应四时、外避邪气侵袭;恬淡虚无、心情舒畅;食饮有节、谨和五味;大便通畅、浊有去路,则能预防肺系疾病的发生或加重。
关键词 肺系疾病 养生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治肺当重视脾胃 被引量:4
13
作者 马丽佳 徐洪洁 曲妮妮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142-2143,共2页
肺系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肺与脾胃在生理上联系紧密,病理上相互影响。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脾胃健则宗气足,呼吸顺畅;脾胃健则卫气充盛,邪不易侵;脾胃健则痰饮易除。因此,主张在诊治肺系疾病时,宜重视调理脾胃。
关键词 重视脾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苓甘五味姜辛汤加味对变应性鼻炎豚鼠IL-4和IFN-γ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方素清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2期444-446,共3页
目的:观察苓甘五味姜辛汤加味对变应性鼻炎(AR)豚鼠血浆IL-4含量和IFN-γ含量影响,揭示苓甘五味姜辛汤加味治疗AR的部分现代生物学基础。方法:将40只Wistar雄性豚鼠按体重随机分成生理盐水对照组、变应性鼻炎模型对照组、苓甘五味姜辛... 目的:观察苓甘五味姜辛汤加味对变应性鼻炎(AR)豚鼠血浆IL-4含量和IFN-γ含量影响,揭示苓甘五味姜辛汤加味治疗AR的部分现代生物学基础。方法:将40只Wistar雄性豚鼠按体重随机分成生理盐水对照组、变应性鼻炎模型对照组、苓甘五味姜辛汤加味治疗组、息斯敏治疗组,每组10只。采用卵蛋白全身致敏与局部攻击方法制作AR豚鼠模型,观察苓甘五味姜辛汤加味治疗后血浆IL-4含量和IFN-γ含量的变化,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模型组血浆IL-4含量和IFN-γ含量明显升高,苓甘五味姜辛汤加味治疗组血浆IL-4含量和IFN-γ含量明显降低。苓甘五味姜辛汤加味治疗组优于息斯敏治疗组。结论:苓甘五味姜辛汤加味治疗AR的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降低IL-4含量和提高IFN-γ含量,从而减轻鼻黏膜变应性炎症,减轻AR的症状或减缓AR的发作,以达到治疗AR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苓甘五味姜辛汤加味 变应性鼻炎 细胞因子 IL-4、IFN-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蔓状血管瘤的诊断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伟华 吴迪 陆恩祥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41-342,349,共3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蔓状血管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6例蔓状血管瘤患者进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同时部分肿物进行三维重建及拓宽视野成像。结果:本组16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蔓状血管瘤后经手术病理及血管造影进一...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蔓状血管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6例蔓状血管瘤患者进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同时部分肿物进行三维重建及拓宽视野成像。结果:本组16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蔓状血管瘤后经手术病理及血管造影进一步证实。蔓状血管瘤声像图主要表现为:瘤体内部呈近似不均质无回声,无回声内可见不规则走行迂曲呈管状或呈条索状弱回声或高回声。CDFI血流丰富,呈五彩镶嵌状。三维成像及拓宽视野成像技术可以很好的反映出瘤体的立体形态、范围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蔓状血管瘤的诊断及治疗方式的选择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三维超声及拓宽视野成像技术是二维超声的很好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开苦降法之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丽佳 邓莉 曲妮妮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784-1786,共3页
辛开苦降法是将辛温和苦寒两种截然不同性味药物配伍使用,从而达到辛散开通、苦降通泄作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在临床工作中,运用辛开苦降之半夏泻心汤、小柴胡汤、小陷胸汤治疗中焦痞塞不通、少阳枢机不利、痰结胸肺等证候,取得了很好的... 辛开苦降法是将辛温和苦寒两种截然不同性味药物配伍使用,从而达到辛散开通、苦降通泄作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在临床工作中,运用辛开苦降之半夏泻心汤、小柴胡汤、小陷胸汤治疗中焦痞塞不通、少阳枢机不利、痰结胸肺等证候,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开苦降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量表优化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韩曼 巩勋 +25 位作者 唐晓颇 刘宏潇 刘健 何东仪 张俊莉 李振彬 黄清春 王新昌 吴庆军 方勇飞 汪悦 陈适 蒋红 高明利 刘维 刘英 李泽光 赵钟文 王成武 刘维超 王海东 娄玉钤 孟庆良 阮崇杰 谢雁鸣 姜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116-2120,共5页
目的:优化并修订"基于中国人报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临床结局(PRO)量表"。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通过开展全国范围内多中心横断面调查进行原PRO量表应用评估,运用描述性分析、克朗巴赫系数法、因子分析法、多重线性回归等统计学方... 目的:优化并修订"基于中国人报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临床结局(PRO)量表"。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通过开展全国范围内多中心横断面调查进行原PRO量表应用评估,运用描述性分析、克朗巴赫系数法、因子分析法、多重线性回归等统计学方法进行条目优化、权重分配、评分方法、活动分级等优化量表。结果:共纳入来自全国19个省市23家医疗机构的1868例患者进行量表应用评估,通过数据分析将原条目进行删减、合并,拟合PRO总分与各条目的线性回归模型,得到修订后PRO总分的计算公式,并进行初步的活动度分为4个等级。优化后的PRO量表总体Cronbachα值为0.756,折半信度为0.733,共提取3个公因子,累计贡献率达53.199%。结论:优化后的中国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量表较原量表更加简洁、实用性及操作性更强,有待于进一临床推广应用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 量表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逆不作眩与无逆不喘探析——张锡纯降胃镇冲思想发挥 被引量:1
18
作者 柏树纲 姜凯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15-415,共1页
关键词 无逆不作眩 无逆不喘 张锡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敬林应用温胆汤经验谈 被引量:1
19
作者 付晓 李敬林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890-1892,共3页
温胆汤为治痰之要方。其病机用药,历代医家多有论述。李敬林教授是辽宁省名医,善于从"因人制宜"和"因证制宜"两个方面加减运用温胆汤治疗各种疑难杂症,临床收效显著。
关键词 李敬林 温胆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休宁煎剂联合西药治疗心源性休克30例
20
作者 高莹 杨积武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69-870,共2页
目的:探讨抗休宁煎剂联合西药治疗心源性休克临床疗效。方法:将心源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休克抢救;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抗休宁煎剂,50mL,日3次口服或鼻饲,观察生命体征及多巴胺用量、时间。结果:治疗组疗... 目的:探讨抗休宁煎剂联合西药治疗心源性休克临床疗效。方法:将心源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休克抢救;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抗休宁煎剂,50mL,日3次口服或鼻饲,观察生命体征及多巴胺用量、时间。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多巴胺用量及时间较对照组减少(P<0.05)。结论:抗休宁煎剂联合西药治疗心源性休克有较好疗效,可以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手段治疗休克危重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休宁煎剂 心源性休克 多巴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