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治疗肌少症的方法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最新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魏巍 戚晓楠 +3 位作者 谢鹏 于智同 王德羽 王世轩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3191-3198,3202,共9页
肌肉减少症是一种老年疾病,其特征是骨骼肌质量逐渐丧失和肌肉功能丧失。目前我国的老龄化人口不断增加,肌少症相关的问题不断显现,肌肉减少症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焦点。系统全面地探讨了中医药治疗肌肉减少症的方法及疗效,包括中药口服、... 肌肉减少症是一种老年疾病,其特征是骨骼肌质量逐渐丧失和肌肉功能丧失。目前我国的老龄化人口不断增加,肌少症相关的问题不断显现,肌肉减少症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焦点。系统全面地探讨了中医药治疗肌肉减少症的方法及疗效,包括中药口服、针刺治疗、推拿疗法、中医功法锻炼等几方面,总结了各种疗法的优缺点及机制。认为中医对肌少症有着较为完整的理论认知及治疗方式,在治疗肌少症方面有独特优势。中药口服(单味中药或复方)是临床最常见、最便利的治疗方式,以补肾健脾为切入点,达到补肾阳,益脾气、滋养肌肉的作用,现代医学机制主要从调节肌生长抑素、抗衰老、控制炎症水平方面改善肌肉质量;针刺治疗肌少症的主要作用机制是提高神经肌肉传导速度,降低肌细胞凋亡,上调肌生长因子;推拿及功法直接作用于肌肉,有效提升骨骼肌质量、肌力水平及整体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减少症 中医药 痿证 作用机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探讨龟鹿二仙胶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机制 被引量:1
2
作者 于冬冬 郭强 +3 位作者 陈奎竹 顾海立 乔隆 乔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90-395,共6页
目的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探讨龟鹿二仙胶(GLE)在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过程中体内代谢产物的生物效应及变化规律。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只SD雌性大鼠分为假手术(sham)组,模型(OVX)组,GLE低、中、高剂量(GLE-L、GLE-M、GLE-H)组,每... 目的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探讨龟鹿二仙胶(GLE)在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过程中体内代谢产物的生物效应及变化规律。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只SD雌性大鼠分为假手术(sham)组,模型(OVX)组,GLE低、中、高剂量(GLE-L、GLE-M、GLE-H)组,每组10只。造模1周后开始灌胃给药,8周后取材。用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T)检测骨微观结构,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分析骨代谢相关指标,用液质联用技术构建大鼠血清代谢物图谱,观察代谢物及相关通路的分布差异。结果MicroCT结果显示,与OVX组相比,GLE-M组骨小梁百分比提高,骨微观结构恢复(P<0.05)。IHC染色显示,与OVX组相比,GLE-M组股骨中Runx2表达水平升高(P<0.05)。sham组、GLE-H组、OVX组相互交叉出现3-(3-甲氧基苯基)丙酸、乙酰胺、Equol、1-油酰基-Sn-甘油-3-磷胆碱共4种共调节代谢产物,在sham组呈高表达,OVX组呈低表达,GLE-M组又恢复至高表达。KEGG通路分析显示,sham组与OVX组间涉及的主要通路为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皮质醇合成和分泌等,GLE组与OVX组为色氨酸代谢、苯丙氨酸代谢等。结论GLE可能通过调控体内的代谢产物防治PM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龟鹿二仙胶 非靶向代谢组学 代谢产物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噬在葛根素促成骨细胞分化调节中的作用 被引量:9
3
作者 于冬冬 赵丹阳 杨鸫祥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779-784,共6页
目的探讨自噬在葛根素调节h FOB1.19人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成骨细胞分为A组(成骨分化诱导组)、B组(A组+10^(-8)mol/L葛根素3 h)和C组[B组+5 mmol/L自噬抑制剂3-甲基嘌呤(3-MA)1 h]。采用碱性磷酸酶(ALP)和茜素红染色检测... 目的探讨自噬在葛根素调节h FOB1.19人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成骨细胞分为A组(成骨分化诱导组)、B组(A组+10^(-8)mol/L葛根素3 h)和C组[B组+5 mmol/L自噬抑制剂3-甲基嘌呤(3-MA)1 h]。采用碱性磷酸酶(ALP)和茜素红染色检测成骨细胞的分化及钙化;透射电镜检测成骨细胞内自噬小体的改变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自噬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Ⅱ(LC3-Ⅱ)在细胞内的分布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成骨细胞内成骨分化和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ALP和茜素红染色显示,葛根素(10^(-8) mol/L)能够明显促进成骨细胞的分化,加入3-MA后葛根素的促成骨细胞分化作用受到抑制;葛根素促进成骨细胞自噬小体增加,3-MA抑制自噬小体增加;免疫荧光显示葛根素促进LC3-Ⅱ在细胞核表面的聚集,加入3-MA后,这种现象被抑制;葛根素促进成骨分化蛋白矮小相关转录因子2(RUNX 2)、骨保护素(OPG)和自噬相关蛋白LC3-Ⅱ、BECLIN 1的表达,3-MA抑制LC3-Ⅱ和BECLIN 1的表达。结论葛根素通过自噬调节成骨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自噬 成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伐他汀通过NF-κB通路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 被引量:4
4
作者 于冬冬 赵丹阳 +1 位作者 杨鸫祥 杨关林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98-202,208,共6页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抑制破骨细胞分化的机制。方法RAW264.7细胞培养并传代,sRANKL+M-CSF诱导RAW264.7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WST-1检测不同浓度辛伐他汀对破骨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TRAP染色检测辛伐他汀对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免疫荧光检测辛...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抑制破骨细胞分化的机制。方法RAW264.7细胞培养并传代,sRANKL+M-CSF诱导RAW264.7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WST-1检测不同浓度辛伐他汀对破骨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TRAP染色检测辛伐他汀对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免疫荧光检测辛伐他汀对破骨细胞肌动蛋白环形成的影响及对通路蛋白p65细胞核内转移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加入辛伐他汀后对通路蛋白p65的影响。结果WST-1结果显示,辛伐他汀(10-6 mol/L)作用24 h后明显抑制了破骨细胞的增殖活性。TRAP染色显示,成熟的破骨细胞增多核,胞浆嗜酸性,染色呈酒红色,加入辛伐他汀及核因子κB(NF-κB)通路抑制PDTC后,破骨细胞的形成及分化明显受到抑制。免疫荧光检测显示,辛伐他汀抑制破骨细胞肌动蛋白环的形成、抑制NF-κB信号通路核心蛋白p65的细胞核内转位。免疫印迹结果显示,辛伐他汀能够抑制p65的磷酸化。结论辛伐他汀通过NF-κB信号通路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破骨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枢利节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世轩 边祥涛 +1 位作者 赵双利 梁旭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395-2397,共3页
目的:观察灵枢利节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灵枢利节汤治疗组30例与腰痛宁胶囊对照组30例,分别于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腰部畸形、腰部压痛、肢体运动感觉、膀胱功能、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的变... 目的:观察灵枢利节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灵枢利节汤治疗组30例与腰痛宁胶囊对照组30例,分别于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腰部畸形、腰部压痛、肢体运动感觉、膀胱功能、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的变化,同时复查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8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灵枢利节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药治疗 治未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联合运动疗法对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东伟 王有雪 +2 位作者 秦琦 邓小磊 陈宇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8期1401-1404,共4页
目的:观察并记录在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的基础上给予运动疗法(下肢推蹬运动控制与训练系统)对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疼痛程度及关节功能的影响,并测量关节液中炎性因子水平。方法:收集100例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按照入组先后顺序... 目的:观察并记录在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的基础上给予运动疗法(下肢推蹬运动控制与训练系统)对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疼痛程度及关节功能的影响,并测量关节液中炎性因子水平。方法:收集100例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按照入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5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氨基葡萄糖胶囊+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下肢推蹬运动控制与训练系统进行视觉反馈下腿部推蹬运动治疗,连续进行4周的治疗。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同时采用美国特种骨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HSS)对患者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定,并检测关节液炎性因子(TNF-α、IL-6、CRP)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HS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关节液中炎性因子(TNF-α、IL-6、IL-8)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创伤性膝关节炎患者给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的联合运动疗法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关节炎 玻璃酸钠 运动疗法 关节功能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丁基对苯二酚抑制中波紫外线诱发HaCaT细胞氧化损伤 被引量:1
7
作者 顾炜 马贤德 +1 位作者 金连峰 陈家惠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37-339,344,共4页
目的观察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对中波紫外线紫外线B(UVB)诱发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 Ca T氧化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Ha Ca T细胞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G1组)、单纯紫外线辐射组(G2组)、25μmol/L tBHQ预处理+紫外线辐... 目的观察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对中波紫外线紫外线B(UVB)诱发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 Ca T氧化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Ha Ca T细胞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G1组)、单纯紫外线辐射组(G2组)、25μmol/L tBHQ预处理+紫外线辐射组(G3组)、50μmol/L tBHQ预处理+紫外线辐射组(G4组)。二氯二氢荧光素-乙酰乙酸酯荧光探针法检测细胞活性氧自由基含量;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及细胞核内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蛋白表达;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过氧化氢酶(CAT)和硫氧还蛋白(SRX)的mRNA表达。结果与G1组相比,G2组Ha Ca T细胞内活性氧自由基含量升高,细胞存活率下降;G3、G4组细胞分别经25和50μmol/L tBHQ预处理后能明显抑制UVB诱发Ha Ca T细胞氧化损伤,并存在剂量依赖性。与G2组相比,G3、G4组细胞内及细胞核内的Nrf2蛋白水平显著增加,且细胞内CAT和SRX 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G2组。结论 UVB可诱发Ha Ca T细胞发生氧化损伤;tBHQ可通过增加Ha Ca T细胞内Nrf2的蛋白表达,并促进其核转位,从而激活Nrf2-抗氧化酶(CAT和SRX)通路,消除活性氧自由基而抑制USB诱发的氧化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丁基对苯二酚 中波紫外线 HACAT细胞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氧化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联合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评估 被引量:23
8
作者 陈宇 邓小磊 +1 位作者 王有雪 王世轩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5期677-681,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中医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并探究其机制。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2...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中医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并探究其机制。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2组患者均行常规牵引疗法。对照组配合单纯中医推拿手法治疗,观察组在中医推拿手法治疗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麻木评分、颈部残障指数(NDI)、简化McGill疼痛问卷(MPQ)评分、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变化情况,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MPQ、NDI、麻木3个评分均显著下降(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改善明显(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针刺联合中医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突出,可改善患者颈部麻木、疼痛等症状,同时改善颈部功能障碍状态,降低血黏度,下调血清IL-6、TNF-α和IL-1β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手法治疗 神经根型颈椎病 疗效评估 血液流变学 颈部残障指数 McGill疼痛问卷评分 麻木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止痛散结合TDP特种电磁波治疗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43例 被引量:3
9
作者 栾仁德 李洪久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36-336,共1页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电磁波治疗器 止痛散 P特 TD 散结 马尾神经损害 小便功能障碍 主要症状 照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维疗法对颈源性高血压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有雪 秦琦 +1 位作者 王东伟 陈宇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3期983-988,共6页
目的:观察并记录经四维疗法对颈源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血压、疼痛)、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低、中、高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浓度、动脉[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基底动... 目的:观察并记录经四维疗法对颈源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血压、疼痛)、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低、中、高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浓度、动脉[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血流动力学参数[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平均血流速度(Vm)]。方法:收集120例颈源性高血压患者,按照入组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口服降压+常规治疗(针刺、手法按摩等),观察组给予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口服降压+四维治疗法(手法按摩+针刺+止疼与改善循环药物+功能康复训练),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后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测定患者的疼痛程度,并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估患者的症状缓解程度,并用水银血压计测量血压(收缩压、舒张压)以评估降压效果。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情况与经颅多普勒超声观察患者动脉(BA、LVA、RVA)的血流动力学(Vm、RI、PI)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症状缓解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降压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流变学指标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动脉(BA、LVA、RVA)血流动力学(Vm、RI、P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动脉(BA、LVA、RVA)的Vm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动脉(BA、LVA、RVA)的Vm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动脉(BA、LVA、RVA)的RI、PI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动脉(BA、LVA、RVA)的RI、PI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维疗法能通过改善动脉血流动力学与血液流变学指标而颈源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疼痛、眩晕等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维疗法 颈源性高血压 血流动力学 血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改良Brostr?m-Gould术后焦虑和抑郁情况的改善及预后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蕊菲 秦雪萌 +1 位作者 张琦 杨茂伟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30-733,755,共5页
目的 分析慢性踝关节不稳(CAI)患者改良Brostr?m-Gould术后焦虑和抑郁情况的改善及预后。方法 对行改良Brostr?m-Gould手术的140例CAI患者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视觉... 目的 分析慢性踝关节不稳(CAI)患者改良Brostr?m-Gould术后焦虑和抑郁情况的改善及预后。方法 对行改良Brostr?m-Gould手术的140例CAI患者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视觉模拟量表(VAS)、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量表(AOFAS)。术前以及术后3和6个月时分别使用相同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术前CAI患者焦虑的发生率为29.2%,抑郁的发生率为37.5%。改良Brostr?m-Gould术后3个月,CAI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疼痛程度、睡眠障碍以及踝关节功能状态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均P <0.001)。CAI患者术后焦虑、抑郁情绪的改善与疼痛程度、睡眠质量和踝关节功能状态呈双向正相关关系(P <0.05)。结论 CAI患者术前存在明显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改良Brostr?m-Gould手术可明显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及预后,应尽早对CAI患者行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踝关节不稳 焦虑 抑郁 Brostr?m-Gould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