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42例
被引量:36
- 1
-
-
作者
金迪
吕丹
-
机构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临床检验中心
-
出处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30-1232,共3页
-
基金
中风病特色中医诊疗的临床应用能力建设2013-Lnzyxzk-0(省级课题)
-
文摘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效果。方法:病例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5年10月60例脑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将60例患者分为常规组和中药+针灸组。常规组采取西医方法治疗;中药+针灸组采取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比较(1)脑中风后遗症临床治疗效果;(2)干预前和干预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差异;(3)干预前和干预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血浆黏度的差异。结果:(1)中药+针灸组对比常规组脑中风后遗症临床治疗效果更高,P<0.05;(2)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相似,P>0.05;干预后中药+针灸组对比常规组生活质量改善更显著,P<0.05;(3)干预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血浆黏度相似,P>0.05;干预后中药+针灸组对比常规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血浆黏度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效果确切,可有效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促进其血浆黏度的降低,改善患者生活活动能力,提高其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针灸
脑中风后遗症
-
Keywords
Buyang Huanwu Decoction
acupuncture
stroke sequela
-
分类号
R74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
-
题名眼针疗法的理论基础探讨
被引量:53
- 2
-
-
作者
王鹏琴
王健
周鸿飞
李敬林
-
机构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
-
出处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4期700-703,共4页
-
文摘
眼针疗法是彭静山教授首创的一种微针疗法。分为观眼识证和眼针疗法两部分。依据《证治准绳》所载"目形类丸,瞳神居中而前,如日月之丽东南而晚西北也。内有大络六,谓心、肺、脾、肝、肾,命门各主其一;中络八,谓胆、胃,大小肠,三焦、膀胱各主其一;外有旁支细络莫知其数,皆悬贯于脑,下连脏腑,通畅血气往来以滋于目。故凡病发,则有形色丝络显现,而可验内之何脏腑受病也…"结合《内经》关于眼与脑、脏腑、经络的联系的论述,及八廓八卦确立了眼周八区十三穴。观察白睛脉络颜色、形态变化以诊断疾病,根据变化及辨证在眼眶周围针刺以防病治病。提出"眼络于脑,通调脏腑"假说。
-
关键词
眼针疗法
经络
脑
脏腑
-
Keywords
eye - acupuncture therapy
meridians and collaterals
organs
brain
-
分类号
R245.32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
-
题名探讨大鼠眼针定位分区
被引量:5
- 3
-
-
作者
张威
王哲
刘峻
毛亮
王健
-
机构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
-
出处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66-869,共4页
-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助项目(2007CB512702)
辽宁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L2010351)
-
文摘
目的:为了更深入的研究彭氏眼针的作用机制,明确实验大鼠眼针定位分区方案。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参照人体眼针八向八线定八区的取穴方案,明确大鼠眼针定位分区。结论:明确大鼠眼针定位分区,提高动物实验的准确性,更深入的研究彭氏眼针的作用机制。
-
关键词
眼针
动物实验
大鼠
眼针定位分区
-
Keywords
eye - acupuncture
animal experiment
big rat
orientation and zone of eye - acupuncture
-
分类号
R245.329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
-
题名探讨彭氏眼针的理论渊源
被引量:29
- 4
-
-
作者
邵妍
王健
-
机构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
-
出处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12期2584-2588,共5页
-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助项目(2007CB512702)
-
文摘
目的:为了追逆溯彭氏眼针的理论渊源,明确眼针定位分区方案。方法:研究"五轮八廓"学说的发展,系统对中医古代文献进行梳理,理清五轮八廓学说的学术源流,对眼针的理论来源进行剖析,对理论基础方面加以阐述,不断完善眼针理论的基础。查阅大量古代文献,发现眼与脏腑的密切联系,通过白睛的络脉颜色、形态改变来反应脏腑的疾病变化。彭老根据眼与脏腑的关系,联系八廓理论及其关系,并经过大量临床实践,从观眼识病、眼诊病、眼针疗法3个阶段而创立眼针疗法,从而明确眼针疗法的八向八线定八区的方案。结论:彭老通过眼的白睛脉络变化能反应脏腑的疾病,联系五轮八廓学说而创立眼针分区,经过不断研究发展,明确眼针疗法的八向八线定八区的方案,从而针刺眼周八区十三穴调整脏腑、治疗各种疾病。
-
关键词
彭氏眼针
八向八线定八区
眼针疗法
-
Keywords
Peng's eyes-acupuncture
use eight lines and eight directions to make eighet districts
eye-acupuncture therapy
-
分类号
R245.329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
-
题名眼针治疗顽固性失眠症临床观察
被引量:18
- 5
-
-
作者
黄兴丽
王鹏琴
-
机构
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
-
出处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801-1802,共2页
-
文摘
目的:评价眼针治疗顽固性失眠的疗效;方法:随机对照的方法,将134例患者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66例,治疗组以眼针心区为主穴,随证加减,心脾两虚证加脾区;心肾不交加肾区、心胆气虚证加肝区、胆区。对照组每晚20:00口服地西泮片5mg,疗程均为两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治疗组85.29%,对照组51.51%,结论:眼针可明显改善顽固性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优于安定对照组。
-
关键词
失眠
眼针疗法
-
分类号
R256.23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
-
题名李德新教授临证经验总结
被引量:3
- 6
-
-
作者
海英
于楠
-
机构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
辽宁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
-
出处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2期220-222,226,共4页
-
文摘
作者通过分析李德新教授临证的辨证论治及临床经验,总结出李德新教授的诊疗特点:1)厘清病症本质,强调中医辨证;2)用药功专,处方精炼;3)注重中药炮制,减毒增强疗效;4)诸病善从脾胃论治;5)中医功底深厚,注重审察舌脉。以期望同道能从中得到启发。
-
关键词
@李德新
辨证论治
名医经验
-
Keywords
@Li Dexin
Differentiation treatment from distinguishing body constitution
The experiences of notable doctors
-
分类号
R249.7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
-
题名头、体针结合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症临床观察
被引量:2
- 7
-
-
作者
柏强
-
机构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
-
出处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2期409-411,共3页
-
文摘
目的:探寻脑梗死后抑郁症的较佳疗法。方法:将80例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40例)采用头、体针相结合的治疗方法。西药组(40例))口服盐酸氟西汀每天20mg,两组均治疗6周,分别对两组治疗前及治疗第6周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5.0%,西药组总有效率为9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MD评分两组治疗6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间TE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组基本无不良反应,西药组表现为恶心、厌食、腹泻等。结论:头、体针相结合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症与服用盐酸氟西汀疗效相当,且安全、无不良反应。
-
关键词
头针
体针
脑梗死后抑郁
-
Keywords
Head- acupuncture
body-acupuncture
post cerebral infarction depression
-
分类号
R245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
-
题名田维柱应用眼针治疗经验举隅
被引量:2
- 8
-
-
作者
海英
-
机构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
-
出处
《世界中医药》
CAS
2012年第2期114-115,共2页
-
文摘
田维柱教授师承于眼针疗法创始人彭静山教授,全面继承了彭老的学术精华,从事医学临床40余载,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临床经验丰富,尤其对眼针疗法进行了改进、充实、发扬和提高,使之日臻完善。眼针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广的一种适宜技术,以其特有的疗效被国内外医学界和患者所称道。笔者作为国家第四批师承人员有幸跟师田维柱教授学习,收益匪浅。现将田师应用眼针治疗杂病的经验举隅如下,以飨同道。
-
关键词
眼针
-
分类号
R743.34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
-
题名针刺治疗麻痹性斜视53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5
- 9
-
-
作者
刘春辉
-
机构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
-
出处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461-1462,共2页
-
文摘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麻痹性斜视的临床疗效,若针药配合可以提高疗效。方法:53例(53只眼)患者在治疗前,均经眼科明确诊断,并根据不同的麻痹分为6型,选择与其相关的穴位,且分别观察效果。结果:治愈30例,占56.6%,总有效率为96.2%。结论:明确诊断是治疗本病的基础,准确选择与麻痹肌相关的穴位是治疗本病,提高疗效的关键。
-
关键词
麻痹性斜视
风牵偏视
针刺疗法
平补平泻
-
Keywords
paralytic strabismus
deviaction of theline of sight because of wind
acupurcture therapeutics
mild reinforcing and attenuating
-
分类号
R246.6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
-
题名针刺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体会
- 10
-
-
作者
刘春辉
-
机构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
-
出处
《中医药学刊》
CAS
2006年第4期743-744,共2页
-
文摘
目的:掌握针刺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规律,提高治疗的效果。方法:在明确诊断的前提下,中西医结合,辨证施治,针药并用,标本兼治。结论:针刺和中药相结合是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最佳治疗方法,无副作用。
-
关键词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针刺疗法
辨证施治
针药并治
-
分类号
R277.751.2
[医药卫生—中医学]
R246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