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络腧穴与解剖学关系的模型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梁栋阳 李向春 +2 位作者 马铁明 任路 任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3期596-597,共2页
针灸经络学与解剖学联系密切,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对人体解剖结构的逐步了解,丰富了针灸腧穴的信息内涵。研究穴位的解剖结构是阐明经络功能和指导临床治疗的重要基础。经络腧穴与解剖学关系实体的研究,以完好尸体为基础,一侧制作为穴位... 针灸经络学与解剖学联系密切,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对人体解剖结构的逐步了解,丰富了针灸腧穴的信息内涵。研究穴位的解剖结构是阐明经络功能和指导临床治疗的重要基础。经络腧穴与解剖学关系实体的研究,以完好尸体为基础,一侧制作为穴位神经解剖标本,另一侧为针灸穴位、经络电动显色,具有可视性、连贯性。对中医解剖学、针灸推拿教学以及临床研究有着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 腧穴 经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药学专业医学统计学教学模式实例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宫建 潘雯 +11 位作者 杨静玉 杨泽礼 赵明沂 郭颖 于嵩 江黎黎 惠福海 刘袁媛 刘涛 王丹 张子明 李玲芝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66-968,共3页
临床药学是连接医学和药学的新兴学科,医学统计学是医学中重要的基础课之一,该文采用实例分析探讨临床药学专业医学统计学的教学模式问题,分析临床药学与医学统计学的特点,结果表明实例分析教学有助于临床药学专业学生认清医学统计学的... 临床药学是连接医学和药学的新兴学科,医学统计学是医学中重要的基础课之一,该文采用实例分析探讨临床药学专业医学统计学的教学模式问题,分析临床药学与医学统计学的特点,结果表明实例分析教学有助于临床药学专业学生认清医学统计学的学科特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师的引导能力。实例分析是适应临床药学专业需求的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计学 医学 临床药学 教学模式 实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LR4/MyD88/NF-kB信号通路探讨木犀草素对MPTP诱导的帕金森病模型小鼠的炎症影响 被引量:17
3
作者 李旭 王玥 刘国力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8-223,共6页
为研究木犀草素(luteolin)抑制由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mhydropyridine,MPTP)所引起的帕金森病模型小鼠的抗炎反应的作用及机制,选取45只野生型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4d;MPTP... 为研究木犀草素(luteolin)抑制由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mhydropyridine,MPTP)所引起的帕金森病模型小鼠的抗炎反应的作用及机制,选取45只野生型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4d;MPTP模型组,先给予生理盐水3d,第4天开始腹腔注射30mg·kg^(-1)·d^(-1)MPTP(溶于生理盐水),共5d,最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6d;木犀草素治疗组,先给予3d木犀草素(溶于生理盐水),第4天腹腔注射30mg·kg^(-1)·d^(-1)MPTP,共5d,继续腹腔注射木犀草素6d,每组15只。应用旷场试验和旋转杆试验检测3组小鼠的运动能力;然后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小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凋亡情况;运用Western blot的方法考察小鼠黑质区TH、Bcl2、BAX、TLR4、MyD88和NF-kB的表达情况;使用ELISA检测小鼠黑质区中TNF-α、IL-6和IL-1β的含量。结果表明:行为学试验结果证实,MPTP模型组小鼠旷场中心区域移动距离和旋转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而与模型组相比,木犀草素处理后,旷场中心区域移动距离和旋转时间明显延长(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MPTP模型组小鼠黑质区多巴胺能神经元死亡率明显增多,与模型鼠相比,木犀草素处理后,黑质区多巴胺能神经元死亡率明显减少;Western blot和ELISA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TLR4、MyD88、NF-kB、TNF-α、IL-6和IL-1β表达显著增加(p<0.05),Bcl2/BAX比例显著降低(p<0.05);与MPTP模型组小鼠相比,木犀草素处理后,黑质区TLR4、MyD88、NF-kB、TNF-α、IL-6和IL-1β表达显著降低(p<0.05),Bcl2/BAX比例降低显著增加(p<0.05)。木犀草素可缓解由MPTP诱导的帕金森模型鼠脑内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和炎症反应的作用,进而改善小鼠的运动能力,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TLR4/MyD88/NF-kB信号通路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犀草素 MPTP 帕金森 多巴胺能神经元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花素对H_2O_2诱导PC12细胞Bcl-2、Bax和Caspase-3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崔勇 王艳杰 +3 位作者 赵丹玉 正山征洋 李刚 柳春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11-415,共5页
本文通过观察藏花素对H2O2诱导的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和对Bcl-2、Bax和Caspase-3的影响,探讨藏花素对阿尔茨海默病细胞模型保护作用的机制。MTT法及LDH活性测定观察藏花素对PC12细胞模型的影响,RT-PCR检测Bcl-2、Bax和Caspase-3 mRNA表... 本文通过观察藏花素对H2O2诱导的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和对Bcl-2、Bax和Caspase-3的影响,探讨藏花素对阿尔茨海默病细胞模型保护作用的机制。MTT法及LDH活性测定观察藏花素对PC12细胞模型的影响,RT-PCR检测Bcl-2、Bax和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Bcl-2、Bax和Caspase-3的蛋白表达。藏花素预保护浓度在0.625μM和5μM之间,细胞存活率随着藏花素浓度的升高而升高;藏花素组和VE组与模型组相比,Bcl-2 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P<0.05),Bax和Caspase-3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P<0.05)。研究结果表明:藏花素可能是通过上调Bcl-2的表达,从而介导PC12细胞发挥抗氧化和细胞凋亡的生物学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花素 氧化应激 凋亡 BCL-2 CASPAS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X-2特异性抑制剂罗非昔布对阿尔茨海默病Aβ沉积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王玥 于嵩 王旭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58-963,共6页
本文应用免疫荧光、Western blot及ELISA等实验方法检测COX-2特异性抑制剂罗非昔布对阿尔茨海默病Aβ沉积的影响。实验分为三组,即对照组、AD模型组以及罗非昔布处理组。实验结果发现,与对照组小鼠相比,APP/PS1转基因小鼠脑内Aβ沉积及... 本文应用免疫荧光、Western blot及ELISA等实验方法检测COX-2特异性抑制剂罗非昔布对阿尔茨海默病Aβ沉积的影响。实验分为三组,即对照组、AD模型组以及罗非昔布处理组。实验结果发现,与对照组小鼠相比,APP/PS1转基因小鼠脑内Aβ沉积及老年斑的数量增多、体积增大,Aβ1-40和Aβ1-42的含量增加,β-分泌酶和γ-分泌酶(包括BACE1、PS1、PS2、NCT)表达升高,并且小鼠脑内COX-2表达升高;小鼠经罗非昔布干预后,脑内Aβ沉积和老年斑数量减少、APP裂解酶和COX-2表达水平较AD模型组明显降低,以上结果说明COX-2特异性抑制剂罗非昔布可能通过抑制COX-2从而间接降低β-分泌酶和γ-分泌酶的活性,下调PS1、PS2、BACE1、NCT等分泌酶的表达,最终减少Aβ沉积和老年斑的形成,缓解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APP/PS1转基因小鼠 环氧合酶-2 罗非昔布 β-淀粉样蛋白 老年斑 APP裂解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康对SGC-7901人胃癌细胞株酶活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海兴 路学荣 蔡玉文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10期2116-2118,共3页
目的:通过胃癌康方对人胃癌细胞株酶活性影响,探讨该药作用机制。方法:以人胃腺癌细胞株SGC-7901为受试对象,利用血清药理学和酶细胞化学染色法,观察胃癌康对SGC-7901人胃腺癌细胞株Mg2+-ATP酶和G-6-P酶的活性影响。结果:(1)Mg2+-ATP酶... 目的:通过胃癌康方对人胃癌细胞株酶活性影响,探讨该药作用机制。方法:以人胃腺癌细胞株SGC-7901为受试对象,利用血清药理学和酶细胞化学染色法,观察胃癌康对SGC-7901人胃腺癌细胞株Mg2+-ATP酶和G-6-P酶的活性影响。结果:(1)Mg2+-ATP酶与G-6-P酶在细胞株内定位准确。(2)中药组,Mg2+-ATP酶和G-6-P酶的酶反应颗粒变小,数量减少,活性下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胃癌康降低胃癌细胞株Mg2+-ATP酶和G-6-P酶的活性可能是体现其抗肿瘤作用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康 SGC-7901人胃癌细胞株 酶细胞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烧伤休克患者早期炎症因子的改变 被引量:4
7
作者 朱永超 宫建 +4 位作者 郑刚 张挺 邰贺 冯春青 于嵩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8期1615-1616,共2页
目的:观察重度烧伤休克患者早期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IL-1)和细胞黏附分子1(ICAM-1)的改变。方法:自2011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选取沈阳市重度烧伤休克患者35例,设为烧伤组;同期体检健康者36例,设为对照组。烧伤组... 目的:观察重度烧伤休克患者早期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IL-1)和细胞黏附分子1(ICAM-1)的改变。方法:自2011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选取沈阳市重度烧伤休克患者35例,设为烧伤组;同期体检健康者36例,设为对照组。烧伤组患者于入院时(T0)、入院后12 h(T1)、24 h(T2)、48 h(T3)各时点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CRP、IL-1和ICAM-1的含量。对照组于体检后相应时点抽取静脉血检测CRP、IL-1和ICAM-1的含量。结果:烧伤组和对照组比较,T0时CRP含量明显增多(P<0.01),T1时CRP和IL-1含量均明显增多(均P<0.01),T2、T3时,CRP、IL-1和ICAM-1含量均明显增多(均P<0.01);烧伤组患者血清CRP、IL-1和ICAM-1含量均随时间呈上升趋势,各指标各时间点间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对照组各指标各时间点间差别均无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重度烧伤休克患者早期炎性反应发挥重要作用,这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休克 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1 细胞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