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6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向分化的作用及中医药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
作者 宋囡 何文智 +1 位作者 王智民 任艳玲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5-99,共5页
目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是一种具有自我更新、增殖和分化能力的多潜能干细胞,对在骨形成过程中具有的重要作用,并且与中医理论中的"肾精"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于BMSCs在骨... 目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是一种具有自我更新、增殖和分化能力的多潜能干细胞,对在骨形成过程中具有的重要作用,并且与中医理论中的"肾精"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于BMSCs在骨形成中的作用及相关中医基础理论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通过对相关研究的梳理,对BMSCs在骨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中医药研究进展作综述。BMSCs的体外扩增和成骨特性已受关注,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具有一定的理论及实践意义,并且中医药对BMSCs成骨诱导的研究已积累一定的经验,可以看出中药诱导BMSCs成骨分化主要集中于补肾药,包括单味补肾药、单味补肾药的有效成分及以补肾药为主要构成的复方,充分阐释了"肾主骨、生髓"理论的科学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形成 肾精 骨向分化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药材重金属残留药典标准研究
2
作者 徐美玲 孙婉萍 +3 位作者 曲扬 王建华 孙文怡 谢明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6-140,共5页
目的分析探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涉及到植物药材重金属残留限量规定,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现有的重金属限量规定,进而为之后植物药材重金属残留规定修订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促进植物药材药用价值的发展提供相应对策。方法采... 目的分析探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涉及到植物药材重金属残留限量规定,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现有的重金属限量规定,进而为之后植物药材重金属残留规定修订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促进植物药材药用价值的发展提供相应对策。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统计分析法和描述性研究法,搜索文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自2000年起就开始了重金属的检测,200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对植物药材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明确的规定,随着年份的增长,可以在保持原有的重金属含量的基础上添加其他的植物药物,《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重金属限值与《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的规定基本相符,其数值较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规定更为严格。结论我国药典植物药材重金属残留限量标准的制定在逐步改良完善,植物药材重金属残留药典标准分析研究是对植物药材中重金属的残留量,稳定性,以及其作为监测和国家基本医疗保健标准参考指标时应该具有的准确度、客观性等特点进行详细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药材 重金属残留 药典 限量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谱成像技术在中药材质量鉴定和生物合成途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黄彦昌 边澈 +2 位作者 杨燕云 康廷国 许亮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4-128,I0028,共6页
质谱成像技术是质谱法与成像技术的结合,一种将质谱信号通过成像软件转化为具有空间分布特征可视化图像的技术。近年来,质谱成像技术广泛用于植物组织代谢物分析,为中药药用植物研究提供新思路、新方法。从3个部分进行综述,首先对基质... 质谱成像技术是质谱法与成像技术的结合,一种将质谱信号通过成像软件转化为具有空间分布特征可视化图像的技术。近年来,质谱成像技术广泛用于植物组织代谢物分析,为中药药用植物研究提供新思路、新方法。从3个部分进行综述,首先对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成像(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imaging,MADLI)技术、二次离子质谱成像(Secondary ion mass spectrometry imaging,SIMS)技术、解吸电喷雾电离质谱成像(Desorption electrospray ionization-mass spectrometry imaging,DESI)技术和纳米结构引发质谱成像(Nanostructure-initiator mass spectrometry imaging,NIMS)技术原理进行概述;其次,综述质谱成像技术在中药药用植物代谢物可视化分析、鉴定及有效成分生物合成路径等方面应用实例;最后,总结质谱成像技术的优势和局限,并进一步展望质谱成像技术在药用植物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谱成像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 药用植物 质量鉴定 生物合成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茯苓多糖通过调控Akt/mTOR/SREBP-1c信号通路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黄诗瑶 孔亮 +5 位作者 王佳华 王莉艳 孙朝渭 刘鑫程 董禹何 谷丽艳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65,共8页
目的探讨茯苓多糖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小鼠的改善作用。方法48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4 mg/kg)和茯苓多糖高、中、低剂量组(200、100、50 mg/kg),每组8只,采用高脂高胆固醇饮食饲喂16周复制NAFLD模型... 目的探讨茯苓多糖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小鼠的改善作用。方法48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4 mg/kg)和茯苓多糖高、中、低剂量组(200、100、50 mg/kg),每组8只,采用高脂高胆固醇饮食饲喂16周复制NAFLD模型,分别灌胃给予相应药物,连续8周。观察各组小鼠体质量、肝脏系数,检测肝组织游离脂肪酸(FFA)水平,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移酶(γ-GT)、丙二醛(MDA)、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HE染色、NAFLD活动评分(NAS)及油红O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脂质沉积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Akt、mTOR、p-Akt、p-mTOR、SREBP-1c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肝脏系数、肝组织FFA水平,以及血清TC、TG、LDL-C、AST、ALT、γ-GT、MDA、IL-1β、TNF-α水平均升高(P<0.05,P<0.01),HDL-C水平及SOD、GSH-Px活性降低(P<0.05,P<0.01),肝组织存在明显的病理损伤,NAS评分升高(P<0.01),脂质沉积面积增加(P<0.01),肝组织p-Akt、p-mTOR、SREBP-1c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辛伐他汀组和茯苓多糖高、中剂量组小鼠体质量、肝脏系数、肝组织FFA水平、血清TC、TG、LDL-C、AST、ALT、γ-GT、MDA、IL-1β、TNF-α水平降低(P<0.05,P<0.01),HDL-C水平及SOD、GSH-Px活性升高(P<0.05,P<0.01),肝组织病理损伤减轻,NAS评分降低(P<0.05,P<0.01),脂质沉积面积减少(P<0.05,P<0.01),肝组织p-Akt、p-mTOR、SREBP-1c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茯苓多糖能改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Akt/mTOR/SREBP-1c信号通路、逆转脂质异常代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多糖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 脂质代谢 Akt/mTOR/SREBP-1c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HPLC-Q-Exactive Orbitrap MS技术分析桂枝甘草汤的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 被引量:1
5
作者 尹然 于新颖 +5 位作者 魏姗姗 石崇臻 赵爽 王雪 孙媛方 韩飞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8-207,共10页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HPLC-Q-Exactive Orbitrap MS)方法分析鉴定桂枝甘草汤的化学成分及大鼠口服后的入血成分。方法采用XSelect HSS T3色谱柱(2.1 mm×150 mm,2.5μm),乙腈-1%醋酸水溶液为流...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HPLC-Q-Exactive Orbitrap MS)方法分析鉴定桂枝甘草汤的化学成分及大鼠口服后的入血成分。方法采用XSelect HSS T3色谱柱(2.1 mm×150 mm,2.5μm),乙腈-1%醋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柱温35℃,正、负离子模式下检测。根据化合物保留时间、精确分子质量、碎片离子、裂解规律并与对照品比对,分析桂枝甘草汤的化学成分;通过对比空白血浆、含药血浆和桂枝甘草汤样品的色谱及质谱信息,分析入血成分。结果在桂枝甘草汤中共鉴定了68个化学成分,包含30个黄酮类、16个三萜类、8个有机酸类、5个醛类、3个香豆素类及6个其他类成分。大鼠口服桂枝甘草汤后,在大鼠血浆中共鉴定出45个吸收入血的原型成分。结论建立的UHPLC-Q-Exactive Orbitrap MS方法可对桂枝甘草汤的整体化学成分及其在大鼠体内入血成分进行快速表征,为桂枝甘草汤进一步的药效物质基础与质量控制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甘草汤 UHPLC-Q-Exactive Orbitrap MS 化学成分 入血成分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眼肉多糖对AD小鼠认知功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晗 毕芳芯 +3 位作者 陶小军 赵鹏 曹阳 李红艳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78-588,共11页
目的:研究龙眼肉多糖(LP)对阿尔兹海默病(AD)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制备LP,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其单糖组成;采用侧脑室注射Aβ_(25-35)诱导建立小鼠AD模型,以0.7、1.4 g/kg(生药量)LP进行灌... 目的:研究龙眼肉多糖(LP)对阿尔兹海默病(AD)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制备LP,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其单糖组成;采用侧脑室注射Aβ_(25-35)诱导建立小鼠AD模型,以0.7、1.4 g/kg(生药量)LP进行灌胃干预,每日1次,连续35 d,并与抗生素组(灌胃LP,同时自由饮用混合抗生素水溶液)进行比较。Y迷宫和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认知,H&E和尼氏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16S-rDNA测序技术分析肠道菌群多样性。结果:LP由葡萄糖等5种单糖组成。经LP干预后,小鼠自发交替正确率、穿越目标象限次数、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及尼氏体数量增加(P<0.01),脑组织病理损伤减轻,α多样性Chao1指数升高(P<0.05),菌群多样性趋于正常,脱硫弧菌属相对丰度升高(P<0.01),拟杆菌属相对丰度下降(P<0.01);抗生素组,上述指标变化均与LP组相反(P<0.05,P<0.01)。皮尔逊分析表明肠道菌群属水平变化与认知功能具有相关性。对差异菌属进行功能学预测,发现各组间差异物种主要影响碳水化合物代谢、免疫系统疾病、能量代谢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功能通路,涉及到糖酵解/糖异生、氧化磷酸化、MAPK信号通路及NOD样受体等信号通路等。结论:LP增强AD小鼠认知功能,减轻脑组织病理损伤,其作用与调节肠道菌群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龙眼肉多糖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谱效关系的通关藤质量标志物筛选
7
作者 李思雨 裴志东 +4 位作者 王嘉唯 于丹 陈月华 张慧 宋雅梅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327-2332,共6页
目的基于谱效关系筛选通关藤质量标志物。方法采用HPLC-VWD-ELSD法建立药材指纹图谱,MTT法表征其抑制人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作用。灰色关联分析、聚类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筛选质量标志物,UPLC-Q-TOF/MS法鉴定其结构。结... 目的基于谱效关系筛选通关藤质量标志物。方法采用HPLC-VWD-ELSD法建立药材指纹图谱,MTT法表征其抑制人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作用。灰色关联分析、聚类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筛选质量标志物,UPLC-Q-TOF/MS法鉴定其结构。结果30批药材指纹图谱中有15个共有峰(VWD条件下11个,ELSD条件下9个,两者重叠峰5个),相似度均大于0.9。各批药材平均细胞抑制率为58.55%,其中S8最高,为85.61%;S27最低,为34.17%。各批药材聚为4类,VWD条件下3~6号峰及ELSD条件下6、8、12、14号峰对抗肿瘤活性贡献较大,VWD条件下3、4、6、7号峰及ELSD条件下3、6、11、12、14号峰VIP值均大于1。质量标志物有7个,分别为tenacissoside G、tenacissoside H、tenacissoside I、tenacissoside C、marsdenoside C、tenacigenoside K、tenacigenoside A。结论本实验确定了通关藤抗肿瘤作用的质量标志物,可为该药材质量控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关藤 指纹图谱 抗肿瘤活性 谱效关系 质量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连-吴茱萸药对传统汤剂与配方颗粒的药效对比研究
8
作者 任凯宁 韩艺杰 +1 位作者 雷雪霏 张振秋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8-171,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比例的黄连-吴茱萸药对,其传统汤剂和配方颗粒之间的药效差异。方法分别为不同比例黄连-吴茱萸药对的典型药效指标设计了不同的对比实验。左金丸组(黄连∶吴茱萸=6∶1)选用无水乙醇致大鼠胃溃疡实验测定抑制大鼠胃溃疡和胃... 目的比较不同比例的黄连-吴茱萸药对,其传统汤剂和配方颗粒之间的药效差异。方法分别为不同比例黄连-吴茱萸药对的典型药效指标设计了不同的对比实验。左金丸组(黄连∶吴茱萸=6∶1)选用无水乙醇致大鼠胃溃疡实验测定抑制大鼠胃溃疡和胃酸分泌的药效强度,分析血液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丙二醛(MDA)指标;甘露散组(黄连∶吴茱萸=2∶1)选用干酵母致热测大鼠肛温实验测定解热药效的强度;茱萸丸组(黄连∶吴茱萸=1∶1)选用小鼠小肠推进实验测定止泻药效的强度;反左金丸组(黄连∶吴茱萸=1∶6)选用小鼠醋酸扭体实验测定镇痛药效的强度。结果左金丸组中两种剂型均能有效抑制大鼠胃溃疡,但不能抑制胃酸分泌,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甘露散组中两种剂型均能有效抑制大鼠发热,配方颗粒组与传统汤剂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茱萸丸组中两种剂型均能减轻小鼠腹泻症状,传统汤剂组与配方颗粒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左金丸组中两种剂型均能减轻小鼠痛感,但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金丸用于治疗胃溃疡时,传统汤剂与配方颗粒药效相当;甘露散用于治疗发热时,配方颗粒药效优于传统汤剂;茱萸丸用于治疗泻下时,传统汤剂药效优于配方颗粒;反左金丸用于镇痛时,传统汤剂与配方颗粒药效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吴茱萸药对 配比 传统汤剂 配方颗粒 药效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枣与酸枣仁的本草考证及化学成分鉴定 被引量:1
9
作者 郭英楠 于莹 +2 位作者 高铭泽 薛嘉宁 赵容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10期93-97,共5页
为比较大枣与酸枣仁的历史沿革、药用功效及化学成分,本文分析了两种药材的道地沿革、功效考证和活性成分等,采用薄层色谱(TLC)法鉴定两者果肉与种仁中的关键成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酸枣仁中酸枣仁皂苷B和斯皮诺素的含量。... 为比较大枣与酸枣仁的历史沿革、药用功效及化学成分,本文分析了两种药材的道地沿革、功效考证和活性成分等,采用薄层色谱(TLC)法鉴定两者果肉与种仁中的关键成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酸枣仁中酸枣仁皂苷B和斯皮诺素的含量。本草考证表明,大枣以山东、山西为道地产区,酸枣仁主产于华北平原等北方地区,二者均含黄酮、三萜等活性成分,但酸枣仁炒制后催眠成分(如斯皮诺素、皂苷B)含量更高。TLC和HPLC显示,大枣与酸枣果肉均含齐墩果酸和白桦脂酸,而酸枣仁仅含白桦脂酸,大枣仁中未检出二者。HPLC测定酸枣仁中酸枣仁皂苷B含量为0.021 7 mg/g,斯皮诺素为0.072 6 mg/g,可能与品种或采收期有关。以上结果表明大枣与酸枣果肉成分相似,但种仁差异较大,二者入药部位不可替代。酸枣仁需炒制以增效,其果肉可开发为食品(如果醋、糕点)以提高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枣 酸枣仁 本草考证 薄层色谱 化学成分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秋石制黄柏的化学成分差异比较
10
作者 周悦 任文静 +6 位作者 赵佳慧 葛修通 姜诗儒 陈洋 徐炅 张硕 张凡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7-173,共7页
目的比较咸秋石制黄柏与淡秋石制黄柏的化学成分差异及辅料中的化学成分差异。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柏中的绿原酸、黄柏碱、木兰花碱、盐酸药根碱、小檗红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黄柏内酯、黄柏酮以及辅料中的尿酸含量,... 目的比较咸秋石制黄柏与淡秋石制黄柏的化学成分差异及辅料中的化学成分差异。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柏中的绿原酸、黄柏碱、木兰花碱、盐酸药根碱、小檗红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黄柏内酯、黄柏酮以及辅料中的尿酸含量,另采用络合滴定法测定辅料中氯化钠、氯化钙、不溶性钙盐含量。结果黄柏原有成分中的绿原酸、黄柏碱、小檗红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含量,咸秋石制黄柏多于淡秋石制黄柏;辅料成分中的氯化钠、氯化钙含量,咸秋石制黄柏多于淡秋石制黄柏。结论本研究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可靠,稳定性好,可全面、有效地比较两种秋石制黄柏的化学成分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柏 秋石 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络合滴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神曲低聚糖的制备及其肠道保护作用
11
作者 孔兵 尹磊 +4 位作者 郑威 刘威 栗嘉淇 朱月健 许枬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76-86,共11页
试验旨在研究六神曲低聚糖制备工艺及其肠道保护作用。以低聚糖得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最佳提取工艺,结合树脂法纯化低聚糖。以三氟醋酸水解法,分析其单糖组成。采用体内外试验结合的方法,考察六神... 试验旨在研究六神曲低聚糖制备工艺及其肠道保护作用。以低聚糖得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最佳提取工艺,结合树脂法纯化低聚糖。以三氟醋酸水解法,分析其单糖组成。采用体内外试验结合的方法,考察六神曲低聚糖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对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F-35增殖作用,以及对阿司匹林所致胃肠损伤小鼠血清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90℃条件下,用料液比1∶18 g/mL的80%乙醇提取对六神曲提取1.6 h,提取液采用XAD-2树脂与WA30树脂联合除杂。所得六神曲低聚糖纯度可达82.72%,单糖组成以木糖、阿拉伯糖与葡萄糖为主。(2)该低聚糖能有效清除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和2,2,5,5-四甲基-4-苯基-3-咪唑-1-氧自由基(PTIO),可促进B.bifidum F-35的增殖,且能回调阿司匹林所致胃肠损伤小鼠的体重降低和血清TNF-α水平,改善空肠和回肠中MDA含量和SOD活性。由此可见,醇提取与树脂纯化法结合可有效获得六神曲低聚糖,其具有抗氧化、抗炎、促进益生菌生长等保护肠道健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神曲 低聚糖 制备工艺 肠道保护 双歧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神曲可溶性多糖抗氧化活性及近红外光谱快速定量分析
12
作者 栗嘉淇 刘威 +4 位作者 郑威 尹磊 孔兵 朱月健 许枬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7-104,共8页
试验旨在探索六神曲可溶性多糖的抗氧化活性,建立快速定量分析方法,为六神曲质量控制与健脾作用机制提供参考。采用体外自由基清除试验和体内抗氧化活性测试,评价六神曲可溶性多糖的抗氧化活性。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最小偏二乘法(PL... 试验旨在探索六神曲可溶性多糖的抗氧化活性,建立快速定量分析方法,为六神曲质量控制与健脾作用机制提供参考。采用体外自由基清除试验和体内抗氧化活性测试,评价六神曲可溶性多糖的抗氧化活性。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最小偏二乘法(PLS),通过对63批六神曲样品的分析,建立了可溶性多糖含量的快速分析模型,并以12批样品进行模型的外部验证。结果显示,六神曲可溶性多糖能够有效清除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ABTS)、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提高Fe3+总还原能力。六神曲可溶性多糖能够回调脾虚小鼠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近红外定量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9927,校正集均方根误差(RMSEC)为0.298,验证集均方根误差(RMSEP)为0.184,验证集样品的平均相对偏差小于2%。研究表明,六神曲可溶性多糖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和健脾作用,所建立的近红外定量模型预测准确性良好,可用于六神曲可溶性多糖含量的快速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神曲 可溶性多糖 抗氧化 近红外光谱 快速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和加权TOPSIS法评价木通与川木通的差异
13
作者 缪翼翔 常源 +3 位作者 董珂旭 张媛 史辑 刘蓬蓬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88-1194,共7页
目的评价木通与川木通的差异。方法建立UPLC指纹图谱,结合聚类分析、PCA、OPLS-DA和加权TOPSIS法,比较2种药材差异。结果木通UPLC指纹图谱中有22个共有峰,相似度0.907~0.996,指认出5种成分;川木通UPLC指纹图谱中有8个共有峰,相似度0.533... 目的评价木通与川木通的差异。方法建立UPLC指纹图谱,结合聚类分析、PCA、OPLS-DA和加权TOPSIS法,比较2种药材差异。结果木通UPLC指纹图谱中有22个共有峰,相似度0.907~0.996,指认出5种成分;川木通UPLC指纹图谱中有8个共有峰,相似度0.533~0.844,指认出1种成分。2种药材相似度0.039~0.548,共有峰3个。9批木通和9批川木通聚为2类;3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8.760%;差异标志物有13个,经对照品比对鉴定出3个,分别为绿原酸、新绿原酸、隐绿原酸;最优解的欧氏贴近度为0.088~0.696。结论木通、川木通化学组成存在明显差异,两者不能互相代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通 川木通 UPLC指纹图谱 化学计量学 加权TOPSIS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凤城和宽甸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试点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邢艳萍 许亮 +3 位作者 王冰 康廷国 邸学 蔡振娇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1-43,I0002-I0004,共6页
目的:对辽宁省凤城和宽甸进行第4次中药资源普查,旨在了解本地区的中药资源状况,为其合理开发利用,可持续发展提供本底资料。方法:依据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试点技术方案,通过野外调查走访,以样方的方式进行深入调查。结果:经过2014到... 目的:对辽宁省凤城和宽甸进行第4次中药资源普查,旨在了解本地区的中药资源状况,为其合理开发利用,可持续发展提供本底资料。方法:依据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试点技术方案,通过野外调查走访,以样方的方式进行深入调查。结果:经过2014到2015两年的实地普查,凤城、宽甸分别调查样方套为360个,涉及药用植物分别为843、831种,其中重点品种分别为46、56种,特色品种分别为34、36种,采集标本分别为1200、1300份、药材样品分别为67、63份,拍摄药用植物及生态环境照片分别为18 865、20 181张,收集种质资源分别为55、52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资源 普查 凤城 宽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特性化学与化学中药学 被引量:10
15
作者 窦德强 匡海学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5年第9期1753-1758,共6页
中医药学和西医药学共有的载体是化学物质,为此提出中药特性化学和化学中药学旨在架起中药与西药之间的桥梁。本文首次提出中药特性化学和化学中药学的理论与研究方法,为有效促进和完善中医药学和西医药学的理论及其融合,尤其是西药中... 中医药学和西医药学共有的载体是化学物质,为此提出中药特性化学和化学中药学旨在架起中药与西药之间的桥梁。本文首次提出中药特性化学和化学中药学的理论与研究方法,为有效促进和完善中医药学和西医药学的理论及其融合,尤其是西药中药化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学 西医药学 中药特征化学 化学中药学 中药西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法的辽宁省抚顺市望花区药用植物资源评估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丹 侯建明 +3 位作者 潘博雅 王妍冰 曹艺凡 尹海波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7-213,共7页
摸清辽宁省抚顺市望花区的药用植物资源家底,掌握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建立中药资源数据库,为望花区的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和建议。根据第4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通过野外调查和资源评估方法,对望花区药用植物... 摸清辽宁省抚顺市望花区的药用植物资源家底,掌握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建立中药资源数据库,为望花区的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和建议。根据第4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通过野外调查和资源评估方法,对望花区药用植物资源进行普查和统计分析,并基于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对望花区药用植物资源进行系统评估,寻找可开发利用药用植物资源。结果表明:本次普查累计调查研究药用植物资源410种,其中重点药材28种,特色药材18种。在17个影响望花区药用植物开发评价的指标中,权重值排在前5名的有道地性(0.260 6)、繁殖能力(0.234 5)、保护等级(0.152 7)、蕴藏量(0.078 2)和连作障碍(0.058 3),对望花区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影响较大。药材资源评价分数排名前20的药用植物资源可分为3个等级,其中Ⅰ级包含药用植物4种,该类药用植物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可作为重点开发的药用植物资源;Ⅱ级包含15种药用植物,Ⅲ级仅包含1种药用植物。望花区药用植物资源较为丰富,构建的药用植物资源评价AHP模型较为客观、合理和实用,适用于药用植物资源的评估,可指导对药用植物的开发利用。通过AHP模型评估,望花区可优先选择银杏、益母草、茵陈蒿和五味子等药用资源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中药资源普查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蒡种子不同萌发阶段内生菌多样性、功能及牛蒡炭疽病害防控研究
17
作者 于莹 高铭泽 +1 位作者 薛嘉宁 赵容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3-92,共10页
对不同萌发阶段的牛蒡种子(包括干种子,吸水24 h种子,培养4 d未发芽种子,幼苗,不发芽种子)进行内生菌的分离纯化、分子鉴定、功能测定、拮抗作用及牛蒡苷和牛蒡苷元含量变化分析。首先,通过平板划线法成功分离并纯化了21株可培养内生菌... 对不同萌发阶段的牛蒡种子(包括干种子,吸水24 h种子,培养4 d未发芽种子,幼苗,不发芽种子)进行内生菌的分离纯化、分子鉴定、功能测定、拮抗作用及牛蒡苷和牛蒡苷元含量变化分析。首先,通过平板划线法成功分离并纯化了21株可培养内生菌,主要优势菌为肠菌科,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明确了这些内生菌的分类地位及种类多样性,并对固氮、溶磷、产铁载体及产IAA的促生实验对内生菌功能进行探索,通过HPLC法分析内生菌影响不同萌发阶段牛蒡种子中牛蒡苷和牛蒡苷元的含量。同时,采用平板对峙法评估了内生菌对牛蒡炭疽病病原菌的拮抗作用,筛选出具有显著拮抗能力的菌株。最后,通过菌悬液处理种子的萌发实验,验证了这些内生菌对牛蒡生长的促进作用,提升了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本研究为牛蒡内生菌资源的开发利用及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蒡 种子萌发 内生菌 促生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葎草花粉的生药学研究
18
作者 李峰 魏庆宇 +1 位作者 李正言 俞牡丹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3期458-460,共3页
目的:对葎草花粉进行系统的生药学研究。方法:分别采用显微摄影、光谱及色谱等方法,对花粉进行定性鉴别与定量分析。结果:葎草花粉粒经分解后花粉粒显微结构清晰;4种溶剂的紫外光谱、粉末红外光谱、SDS-PAGE及HPLC图谱特征明显;分别以... 目的:对葎草花粉进行系统的生药学研究。方法:分别采用显微摄影、光谱及色谱等方法,对花粉进行定性鉴别与定量分析。结果:葎草花粉粒经分解后花粉粒显微结构清晰;4种溶剂的紫外光谱、粉末红外光谱、SDS-PAGE及HPLC图谱特征明显;分别以标准蛋白和木犀草素对照,测得其9个蛋白质组分的分子量及木犀草素的含量。结论:本实验结果可为葎草花粉的生药鉴定,质量标准制定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葎草花粉 鉴别 分子量测定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产苍术属植物挥发性成分含量比较 被引量:5
19
作者 邓聪 尹海波 +1 位作者 王娜 任雪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156-159,共4页
目的比较辽宁产苍术属植物种内和种间、野生品和栽培品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对辽宁产不同种类苍术、野生与栽培品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含量测定,比较苍术质量。结果不同品种苍术聚类分析结果较好,苍术属植物挥发性成分具有... 目的比较辽宁产苍术属植物种内和种间、野生品和栽培品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对辽宁产不同种类苍术、野生与栽培品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含量测定,比较苍术质量。结果不同品种苍术聚类分析结果较好,苍术属植物挥发性成分具有显著性差异;同种苍术植物野生品和栽培品比较,关苍术差异明显、北苍术差异不明显,苍术酮与苍术素呈负相关关系。结论野生品朝鲜苍术苍术素含量最高,关苍术苍术酮含量最高,栽培品中北苍术最好,关苍术野生品好于栽培品,北苍术野生品与栽培品没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法 苍术 挥发性成分 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蒡根多糖的结构表征及体外抗氧化、降血糖、降尿酸作用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丹 尹海波 +2 位作者 许亮 孟宪群 康廷国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6-71,共6页
以牛蒡根多糖(Arctium lappa polysaccharide, ALP)为原料,通过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与核磁共振的方法,解析ALP结构。通过研究ALP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DPPH&#... 以牛蒡根多糖(Arctium lappa polysaccharide, ALP)为原料,通过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与核磁共振的方法,解析ALP结构。通过研究ALP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DPPH·)自由基和羟基(hydroxyl radical,·O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抑制活性,以及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率,研究ALP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体外降血糖活性和体外降尿酸活性。结果表明:ALP相对分子量为1941 Da,具有果糖和葡萄糖的结构特点,ALP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体外降血糖和降尿酸作用。研究结果可为牛蒡根作为功能性食品与医药保健品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蒡根多糖 结构表征 抗氧化 降糖作用 降尿酸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