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方剂配伍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被引量:17
1
作者 刘倩 刘丽 范颖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92-1095,共4页
中药配伍是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当中药按一定法度加以组合便会形成方剂。将现有的中药、方剂配伍研究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从中医理角度论述七情、性味、君臣佐使、随证加减、剂量改变配伍的研究方法,从现代医学研究角度对中药不同配伍方... 中药配伍是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当中药按一定法度加以组合便会形成方剂。将现有的中药、方剂配伍研究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从中医理角度论述七情、性味、君臣佐使、随证加减、剂量改变配伍的研究方法,从现代医学研究角度对中药不同配伍方式及数理模型设计方法进行论述,为今后的中药方剂配伍研究提供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方剂配伍 中医理论 现代模式 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黄芪、附子、干姜对阿霉素心脏毒性损伤大鼠线粒体途径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8
2
作者 范颖 于彩娜 +2 位作者 徐丹 才丽平 林庶茹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30-1032,共3页
目的:探讨人参、黄芪、附子、干姜对阿霉素心脏毒性损伤大鼠线粒体途径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心肌线粒体Bcl-2、Bax、cytc、Caspase-9、Caspase-3含量。结果:阿霉素心脏毒性损伤模型大鼠心肌线粒体Bcl-2含量降低、Bax、c... 目的:探讨人参、黄芪、附子、干姜对阿霉素心脏毒性损伤大鼠线粒体途径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心肌线粒体Bcl-2、Bax、cytc、Caspase-9、Caspase-3含量。结果:阿霉素心脏毒性损伤模型大鼠心肌线粒体Bcl-2含量降低、Bax、cytc、Caspase-9、Caspase-3含量均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cl-2、Bax、cytc、Caspase-9、Caspase-3参与了阿霉素心脏毒性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人参、黄芪、附子、干姜通过调节线粒体途径的细胞凋亡而达到保护心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阿霉素 心脏毒性损伤 线粒体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实验性糖尿病模型血糖血脂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楠 孙云峰 +3 位作者 范颖 贾旭鸣 林庶茹 吴志香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20-1222,共3页
目的:探讨一次性大剂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与高脂高糖饲养配合小剂量STZ两种方法建立的糖尿病模型在血糖与血脂方面的特点。方法:将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1组、模型2组,采用STZ一次性大剂量腹腔注射(模型1组)和高脂... 目的:探讨一次性大剂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与高脂高糖饲养配合小剂量STZ两种方法建立的糖尿病模型在血糖与血脂方面的特点。方法:将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1组、模型2组,采用STZ一次性大剂量腹腔注射(模型1组)和高脂高糖饲料配合小剂量STZ(模型2组)两种方法复制糖尿病模型,血糖仪检测血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结果:两种方法复制的模型在注射STZ第7天随机血糖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模型1组与模型2组的血糖、血脂水平均升高(P<0.01),模型2组血脂水平高于模型1组(P<0.05)。结论:两种方法所复制的糖尿病模型均出现血糖、血脂异常,其变化趋势一致,仅血脂改变的轻重略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模型 链脲佐菌素 高脂高糖 血糖 血脂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逆散及其不同配伍对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NF-κB和IL-1β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卢健 马骥 范颖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167-169,共3页
目的:研究四逆散及其不同配伍对实验性UC大鼠NF-κB和IL-1β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14组,免疫法造模,采用Q-PCR技术检测实验大鼠结肠组织NF-κB和IL-1β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NF-κB mRNA表达(2.22±0.44)明显高于... 目的:研究四逆散及其不同配伍对实验性UC大鼠NF-κB和IL-1β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14组,免疫法造模,采用Q-PCR技术检测实验大鼠结肠组织NF-κB和IL-1β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NF-κB mRNA表达(2.22±0.44)明显高于正常组(1.00±0.26),P<0.01;枳甘组(4.66±0.81)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其余各组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或P<0.05);与正常组(1.00±0.27)比较,模型组、柴枳甘组、芍甘组和枳甘组实验大鼠结肠黏膜IL-1β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7.84±1.18)比较,各药物组实验大鼠结肠黏膜IL-1β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四逆散能够通过下调结肠黏膜NF-κBI、L-1βmRNA的基因表达干预UC,方中柴胡、芍药发挥了君药、臣药的重要作用,并体现为相须配伍;就四逆散下调UC大鼠结肠黏膜IL-1βmRNA的表达的作用而言,方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芍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逆散 配伍 溃疡性结肠炎 NF—κB IL-1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附汤方源考证及其配伍内涵探析 被引量:30
5
作者 徐丹 范颖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5期1062-1063,共2页
通过对参附汤方源的考证,以及对参附汤方中参、附药量配比衍化历史的分析总结,旨在挖掘历代医家应用参、附配伍治疗疾病的关联与潜在规律,阐释人参与附子配伍的内涵,为中医临床合理应用参附汤和参、附配比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参附汤 溯源 参附配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肝颗粒对急性化学性肝损伤小鼠TNF-α和IL-1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马骥 刘丽 +3 位作者 李军 范颖 訾慧 卢健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93-1295,I0001,共4页
研究保肝颗粒对急性化学性肝损伤小鼠TNF-α和IL-1的影响。将105只昆明种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成7组,即正常组、模型对照组、护肝片组、克劳克组、保肝颗粒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5只。小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分组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每天i... 研究保肝颗粒对急性化学性肝损伤小鼠TNF-α和IL-1的影响。将105只昆明种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成7组,即正常组、模型对照组、护肝片组、克劳克组、保肝颗粒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5只。小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分组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每天ig给予生理盐水,护肝片组给药量为2片·kg-1·d-1,克劳克组为25m L·kg-1·d-1,保肝颗粒高、中、低分别为12.9、6.45、3.225 g·kg-1·d-1,每天1次,连续30 d。末次给药1 h后,除空白对照组外,每组分别ip 0.2%CCl4油溶液0.01 m L·10 g-1,禁食不禁水24 h后,处死小鼠取材用以各项指标检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实验小鼠血清及肝组织TNF-α、IL-1。结果表明,保肝颗粒能够改善CCl4所致急性化学性肝损伤小鼠肝细胞组织形态与结构,显著降低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及肝组织TNF-α、IL-1蛋白含量,其发生机理与调控细胞因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肝颗粒 急性化学性肝损伤 TNF-Α IL-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胆草潜在功用的发掘与利用 被引量:19
7
作者 张林 梁茂新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5年第3期675-678,共4页
目的:发掘与利用龙胆草的潜在功用。方法:比较龙胆草在古代本草、古代方剂和2010版国家《药典》一部中所述功用,结合现代药理学和临床研究分析。结果:龙胆草传统功用的核心内容与《药典》记录相符合,但从古代本草文献总结出来的清热解... 目的:发掘与利用龙胆草的潜在功用。方法:比较龙胆草在古代本草、古代方剂和2010版国家《药典》一部中所述功用,结合现代药理学和临床研究分析。结果:龙胆草传统功用的核心内容与《药典》记录相符合,但从古代本草文献总结出来的清热解毒、消疳、镇静安神、凉血止血、杀虫功能,以及《普济方》数据库中含龙胆草复方所治痈肿疮毒、疳疾、神志不安、癫痫、出血等病症,并未被《药典》收录。结论:初步认为清热解毒、消疳、镇静安神、凉血止血是龙胆草的潜在功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胆草 《普济方》数据库管理系统 潜在功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不同施加因素建立实验性贫血模型的基础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范颖 初杰 +1 位作者 赵友林 林庶茹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10期2173-2175,共3页
目的:通过考察3种不同施加因素制作的实验性贫血动物模型外周血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变化,了解3种不同因素的对机体造成"血虚"的差异性,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血细胞计数法测定外周血红细胞和白细胞计数以及血... 目的:通过考察3种不同施加因素制作的实验性贫血动物模型外周血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变化,了解3种不同因素的对机体造成"血虚"的差异性,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血细胞计数法测定外周血红细胞和白细胞计数以及血红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失血性贫血外周血红细胞计数降低明显(P>0.05),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虽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性贫血外周血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均降低(P<0.05),但白细胞计数降低尤为明显(P<0.01),饮食失调组外周血红、白细胞计数均呈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不同施加因素对机体外周血细胞计数的影响具有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失调 失血 化疗 贫血 造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癜颗粒对ITP模型小鼠骨髓细胞因子IL-3 TPO的影响
9
作者 乔铁 范颖 +1 位作者 林庶茹 马骥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385-1387,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ITP模型小鼠骨髓细胞白介素-3(IL-3)、血小板生成素(TPO)含量的变化,探讨IL-3、TPO含量变化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发病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ITP模型小鼠骨髓细胞IL-3、TPO含量变化。结果:模... 目的:通过观察ITP模型小鼠骨髓细胞白介素-3(IL-3)、血小板生成素(TPO)含量的变化,探讨IL-3、TPO含量变化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发病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ITP模型小鼠骨髓细胞IL-3、TPO含量变化。结果:模型组小鼠骨髓细胞IL-3明显降低、TPO含量明显升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节巨核细胞的正性作用因IL-3与正性作用因子TPO参与了ITP的发病过程并发挥重要作用,紫癜颗粒通过调控骨髓细胞IL-3、TPO的含量变化而达到有效治疗ITP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颗粒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模型 细胞白介素-3 血小板生成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黄芪葛根配伍对糖尿病大鼠骨骼肌糖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吴金梅 范颖 +3 位作者 刘倩 李新 刘丽 李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1308-1311,共4页
目的: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中胰岛素(Ins)、胰岛素受体(InsR)、胰岛素受体底物-2(IRS-2)、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2)、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以及葡萄糖转运体-4(GLUT-4)的变化,探讨黄芪葛根配伍对糖尿病大鼠骨骼... 目的: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中胰岛素(Ins)、胰岛素受体(InsR)、胰岛素受体底物-2(IRS-2)、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2)、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以及葡萄糖转运体-4(GLUT-4)的变化,探讨黄芪葛根配伍对糖尿病大鼠骨骼肌糖代谢的影响。方法:66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溶液诱导为糖尿病模型。检测大鼠随机血糖,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骨骼肌Ins、InsR及GLUT-4水平,以及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骨骼肌IRS-2、PI3K、Akt2、GSK-3β、GLUT-4mRNA的表达。结果:黄芪组、葛根组及黄芪葛根配伍组随机血糖均降低,且配伍组血糖下降最明显。黄芪葛根配伍组InsR、GLUT-4、IRS-2mRNA、PI3KmRNA、Akt2mRNA、GLUT-4mRNA表达升高,GSK-3βmRNA表达减低。在调节骨骼肌Ins、InsR及PI3KmRNA方面,黄芪与葛根有交互作用。结论:黄芪、葛根均具有降低血糖之效,其降糖机制可能与Ins、InsR、IRS-2、PI3K、Akt2、GSK-3β、GLUT-4的表达变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黄芪葛根配伍 骨骼肌 糖代谢 PI3K/AK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