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构建科学中医学基础理论教学模式的探讨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德山 单德红 +1 位作者 柴继严 刘慧慧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9期1864-1866,共3页
中医学基础理论的科学性已经被长期的临床实践所证实,但是隐含在其中的科学内涵亟待于运用现代科学的思维和手段进行研究和发掘。中医药院校是培养中医高级人才的摇篮,是创新和发展中医药学的希望,所以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必须构建科学... 中医学基础理论的科学性已经被长期的临床实践所证实,但是隐含在其中的科学内涵亟待于运用现代科学的思维和手段进行研究和发掘。中医药院校是培养中医高级人才的摇篮,是创新和发展中医药学的希望,所以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必须构建科学中医学基础理论教学模式。该模式的创建首先需要构建一支具有中、西医学基础理论教师、掌握现代实验技术人员所组成的师资队伍;要创新相应的教学大纲,编写相应的理论与实验教材;构建多层次、多形式基础性及综合性实验教学系统;建立基础理论与实验教学水平的客观评价系统等。从而利用所构建的新的教学模式,为科学中医基础理论教学的创新和发展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中医学 基础理论 教学模式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治未病+人工智能”助力社区居家养老的对策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陈靖 刘晓丹 +2 位作者 张妤 王鑫蕊 许斌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3-57,共5页
探寻中医“治未病”与信息化人工智能结合,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慢病健康管理水平的方法路径。以文献查阅、信息检索和以辽宁省沈阳市8个社区居家养老中心为随机对象的实地调研为主,提出三条决策建议:借力“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推进社区... 探寻中医“治未病”与信息化人工智能结合,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慢病健康管理水平的方法路径。以文献查阅、信息检索和以辽宁省沈阳市8个社区居家养老中心为随机对象的实地调研为主,提出三条决策建议:借力“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慢病健康管理水平;引入中医药“治未病”思想,建立区域人口中医“治未病”信息化人工智能健康管理监测共享平台;加强基层社区居家养老机构中医“治未病”适宜技术人才的培养和中医药服务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治未病 互联网+ 社区居家养老 慢病健康管理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归脾汤对化疗肌无力大鼠抗炎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宋予馨 雷萍 +2 位作者 魏东升 王艺 马贤德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21-929,共9页
目的:结合课题组前期网络药理学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探讨归脾汤改善化疗肌无力的抗炎机制。方法:选取40只SPF级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归脾汤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腹腔注射5‑氟尿嘧啶(28 mg/kg)连续5 d,... 目的:结合课题组前期网络药理学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探讨归脾汤改善化疗肌无力的抗炎机制。方法:选取40只SPF级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归脾汤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腹腔注射5‑氟尿嘧啶(28 mg/kg)连续5 d,建立化疗肌无力模型,归脾汤低、中、高剂量组灌胃(0.5、1、2 g/mL),连续干预14 d。记录各组大鼠体质量及抓力,免疫荧光法检测腓肠肌组织中活性氧(ROS)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腓肠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腓肠肌组织中炎性因子IL‑1β、IL‑6、TNF‑α、趋化因子受体CCR1、CCR2、CCR7、CXCR‑4及TNF家族受体TNFR1、TRAF6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及抓力显著降低(均P<0.01);腓肠肌ROS产生显著增多(P<0.01);组化结果显示HIF‑1α表达升高(P<0.01);IL‑1β、IL‑6、TNF‑α、CCR1、CCR2、CCR7、CXCR‑4、TNFR1、TRAF6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归脾汤低、中、高剂量组腓肠肌ROS产生显著减少(P<0.01);HIF‑1α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IL‑1β、IL‑6、TNF‑α、CCR1、CCR2、CCR7、CXCR‑4、TNFR1和TRAF6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5)。结论:归脾汤可能通过抑制肌肉内炎症水平,诱导HIF‑1α的激活以对抗炎症所致的氧化应激,从而达到缓解化疗肌无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 肌无力 归脾汤 炎症 TNF家族受体 趋化因子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气虚和脾阳虚模型大鼠脑肠肽与下丘脑葡萄糖转运体1及葡萄糖转运体3表达水平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丛培玮 尚冰 +3 位作者 王艳杰 赵丹玉 张林 王德山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2201-2205,共5页
目的分析脾虚模型大鼠脑肠肽〔β-内啡肽(β-EP)、胆囊收缩素(CCK)、血管活性肽(VIP)〕、下丘脑葡萄糖转运体(GLUT)1、GLUT3表达水平变化。方法 2015年3—9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4只SPF级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脾气虚组、脾阳虚组,每... 目的分析脾虚模型大鼠脑肠肽〔β-内啡肽(β-EP)、胆囊收缩素(CCK)、血管活性肽(VIP)〕、下丘脑葡萄糖转运体(GLUT)1、GLUT3表达水平变化。方法 2015年3—9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4只SPF级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脾气虚组、脾阳虚组,每组8只。脾气虚模型的建立采用饮食失节结合劳倦过度的原则,脾阳虚模型则是在脾气虚的基础上施加苦寒泻下法完成。观察3组大鼠一般情况(体征状态、体质量、体温、进食量等)及前肢抓力。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下丘脑、胃、空肠β-EP、CCK、VIP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法测定下丘脑GLUT1、GLUT3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下丘脑GLUT1、GLUT3表达水平。结果脾气虚组大鼠体质量、进食量、前肢抓力低于对照组(P<0.05);脾阳虚组大鼠体质量、体温、进食量、前肢抓力低于对照组(P<0.05);脾阳虚组大鼠体温低于脾气虚组(P<0.05)。脾气虚组大鼠下丘脑β-EP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胃、空肠β-EP表达水平及下丘脑、胃、空肠CCK、VIP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脾阳虚组大鼠下丘脑β-EP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胃、空肠β-EP、CCK表达水平及下丘脑、胃、空肠VIP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脾阳虚组大鼠下丘脑β-EP表达水平及下丘脑、空肠CCK表达水平低于脾气虚组,胃、空肠β-EP表达水平及下丘脑、胃、空肠VIP表达水平高于脾气虚组(P<0.05)。脾气虚组、脾阳虚组大鼠下丘脑GLUT1、GLUT3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脾阳虚组大鼠下丘脑GLUT1、GLUT3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低于脾气虚组(P<0.05)。结论脾虚状态下,大鼠下丘脑GLUT1、GLUT3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下降,导致下丘脑、胃、空肠β-EP、CCK、VIP表达水平异常,这可能是脾虚本质研究的又一新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气虚 脾阳虚 脑肠肽 葡萄糖转运蛋白质 下丘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GF2/FGFR1/p-ERK通路研究不同时间点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极化的影响
5
作者 孙世婧 张小卿 +8 位作者 马贤德 陈怡然 周歆 胡楠 苏妆 林星星 江静 李佳欣 石蓉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3-188,I0002,I0003,共8页
目的观察不同时长电针干预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2)/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1,FGFR1)/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hosphorylated extracellular sign... 目的观察不同时长电针干预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2)/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1,FGFR1)/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hosphorylated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p-ERK)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以及该通路对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108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再灌注后1、3、5、7 d模型组,再灌注后1、3、5、7 d电针组,每组12只。模型组和电针组使用Koizumi线拴法制作MCAO/R模型,假手术组仅剥离颈动脉,不进行栓塞,Zea-Longa法进行模型的筛选和评分。对电针组大鼠的百会、印堂、双侧足三里穴进行电针治疗,10 min/d,分别治疗1、3、5、7 d。使用YLS-13A大小鼠抓力测定仪进行前肢抓力测定;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海马CA1区损伤情况;TTC染色计算模型组及电针组大鼠脑梗死体积;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C_(3)^(+)/GFAP^(+)、S100A10^(+)/GFAP^(+)共染情况;Western blot检测模型组及电针组FGF2、FGFR1、p-ERK的蛋白表达。结果同假手术比较,模型组大鼠前肢抓力减弱(P<0.01);相对脑梗死面积显著增加(P<0.01);海马CA1区细胞排列杂乱,神经细胞大量坏死;C_(3)^(+)GFAP^(+)/GFAP^(+)细胞数显著升高(P<0.01);S100A10^(+)GFAP^(+)/GFAP^(+)细胞数在MCAO/R后1 d下降(P<0.05),第3天开始逐渐升高,5、7 d显著升高(P<0.01);1 d模型组FGF2、FGFR1、p-ERK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P<0.01);3、7 d模型组FGF2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P<0.01),3、5、7 d模型组FGFR1、p-ERK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同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前肢抓力增强(P<0.05;P<0.01);相对脑梗死面积显著减小(P<0.01);海马CA1区细胞相对整齐,细胞较为完整;电针3、7 d后C_(3)^(+)GFAP^(+)/GFAP^(+)细胞数显著下降(P<0.05);S100A10^(+)GFAP^(+)/GFAP^(+)阳性细胞率显著升高(P<0.05);电针3、5、7 d后FGF2蛋白表达量增高(P<0.05;P<0.01),1、5、7 d后FGFR1蛋白表达量增高(P<0.05;P<0.01),1、7 d后p-ERK蛋白表达量增高(P<0.05;P<0.01)。电针组组内比较,7 d电针组大鼠前肢抓力增加(P<0.01),海马CA1区细胞病理损伤较轻,FGF2、FGFR1、p-ERK蛋白相对表达量最高(P<0.01)。结论电针干预能够改善MCAO/R大鼠神经损伤,有助于运动功能恢复,再灌注后电针持续治疗7 d疗效更为显著,其机制可能促进FGF2/FGFR1/p-ERK通路,促进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向A2型极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星形胶质细胞极化 FGF2/FGFR1/p-ERK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气虚和脾阳虚模型大鼠空肠组织葡萄糖转运体5表达水平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尚冰 丛培玮 +3 位作者 王艳杰 赵丹玉 冯晓帆 张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32-336,共5页
目的建立脾气虚、脾阳虚模型,观察大鼠空肠组织葡萄糖转运体(GLUT)5表达水平变化,以探讨不同阶段脾虚能量代谢的实质与差异。方法 2015年3—9月,选取SPF级雄性SD大鼠24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脾气虚组、脾阳虚组,每组8只。脾... 目的建立脾气虚、脾阳虚模型,观察大鼠空肠组织葡萄糖转运体(GLUT)5表达水平变化,以探讨不同阶段脾虚能量代谢的实质与差异。方法 2015年3—9月,选取SPF级雄性SD大鼠24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脾气虚组、脾阳虚组,每组8只。脾气虚模型的建立采用饮食失节结合劳倦过度的原则,脾阳虚模型则在脾气虚的基础上施加苦寒泻下法建立。观察大鼠一般体征状态(体质量、体温、进食量等)、前肢抓力(肌力检测)、行为学变化(旷场实验)对模型进行评价。采用实时定量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测定GLUT5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GLUT5表达水平。结果脾气虚组体质量、进食量、前肢抓力均低于对照组(P<0.05);脾阳虚组体质量、体温、进食量、前肢抓力均低于对照组(P<0.05);脾阳虚组体温低于脾气虚组(P<0.05)。脾气虚组中心区域、周边区域停留时间长于对照组,角落区域停留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脾阳虚组中心区域、角落区域、周边区域停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脾气虚组(P<0.05)。对照组、脾气虚组、脾阳虚组角落区域、周边区域停留时间均长于中心区域(P<0.05);脾气虚组、脾阳虚组周边区域停留时间长于角落区域(P<0.05)。脾气虚组、脾阳虚组GLUT5 mRNA、GLUT5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脾阳虚组GLUT5 mRNA表达水平低于脾气虚组(P<0.05)。结论脾虚状态下,大鼠空肠组织GLUT5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这可能是脾气亏虚、能量代谢障碍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气虚 脾阳虚 空肠 葡萄糖转运体5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生血、统血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丛培玮 尚冰 +3 位作者 许南阳 史冰洁 王蕊芳 王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1036-1038,共3页
目的:以造血干细胞因子对红系造血系统调节的角度,探讨"脾胃气血生化之源"生血、统血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经典的复合因素造模法建立脾气虚证小鼠模型和采用苯皮下注射造模法建立再障贫血模型,运用血细胞计数板镜下计数外... 目的:以造血干细胞因子对红系造血系统调节的角度,探讨"脾胃气血生化之源"生血、统血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经典的复合因素造模法建立脾气虚证小鼠模型和采用苯皮下注射造模法建立再障贫血模型,运用血细胞计数板镜下计数外周全血细胞数,运用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检测骨髓CD34+及ELISA法检测血清SCF含量。结果:3组相比较,两模型组小鼠外周血象均明显下降,骨髓CD34+与血清SCF的含量也明显降低;脾气虚证模型组与再障贫血组相比较,再障贫血组小鼠骨髓CD34+与血清SCF的含量的降低程度低于脾气虚证模型组小鼠。结论:脾气虚证小鼠骨髓CD34+与血清SCF的含量明显降低,为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提供了现代生物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 再障 CD34+ SC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COX-2、PGE_2、IL-1β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威 马贤德 王健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12期2484-2486,共3页
目的:探索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炎症反应发展变化规律,观察眼针疗法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炎症反应影响。方法:应用线栓法复制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模型,采用眼针治疗。再灌注24h后处死取材,采用ELISA方法对各组大鼠血清中COX-2,PGE2,I... 目的:探索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炎症反应发展变化规律,观察眼针疗法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炎症反应影响。方法:应用线栓法复制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模型,采用眼针治疗。再灌注24h后处死取材,采用ELISA方法对各组大鼠血清中COX-2,PGE2,IL-1β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眼针治疗组及体针治疗组大鼠血清中COX-2,PGE2,IL-1β含量较模型组有所降低,有统计学意义;眼针对照组与模型组比较变化不显著,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眼针疗法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治疗作用可能通过其下调COX-2,PGE2,IL-1β的表达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COX-2 PGE2 IL-1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痛的中医诊疗理论框架 被引量:10
9
作者 滕飞 杨宇峰 石岩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271-2273,共3页
梳理先秦至明清时期关于头痛的中医古文献,理清头痛疾病的源流发展;参酌历代医家的真知灼见,分析头痛的中医理论框架结构。在疾病病名方面,头痛有"首风"、"头风"、"偏头痛"、"气虚头痛"等之称... 梳理先秦至明清时期关于头痛的中医古文献,理清头痛疾病的源流发展;参酌历代医家的真知灼见,分析头痛的中医理论框架结构。在疾病病名方面,头痛有"首风"、"头风"、"偏头痛"、"气虚头痛"等之称,且其命名规律与病变部位、发病因素等密切相关;在证候分析方面,辨证头痛应首分外感、内伤,次辨虚实、阴阳;在临床治疗方面,先"审是病因,更察兼症",在表里、虚实辨证的引导下,根据头痛辨证分型给予相应的治疗药物;在治疗途径方面,融合了针刺、艾灸、方药内服、中药外洗、按摩等多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痛 中医理论体系 框架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大隶属原则有效度在中医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包红 谢鑫 +1 位作者 李新 关明云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237-1239,共3页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测量最大隶属原则有效度的指标,根据数值给出有效度等级的划分标准,结合中医实例说明利用有效度能够使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更加完善。
关键词 模糊综合评判 最大隶属原则 有效度 中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针对眼周穴区皮下肥大细胞活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石冬一 姜宇晴 +3 位作者 王哲 张威 任路 马贤德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182-186,226-227,共7页
目的采用自身配对设计与完全随机设计相结合的方法,借助肥大细胞甲苯胺蓝染色手段,观察眼周穴区、非穴区皮下肥大细胞分布规律;通过检测血清及眼周皮肤组织中IgE、组胺、白三烯、花生四烯酸、前列腺素D2、血小板活化因子含量,探讨针刺... 目的采用自身配对设计与完全随机设计相结合的方法,借助肥大细胞甲苯胺蓝染色手段,观察眼周穴区、非穴区皮下肥大细胞分布规律;通过检测血清及眼周皮肤组织中IgE、组胺、白三烯、花生四烯酸、前列腺素D2、血小板活化因子含量,探讨针刺对大鼠眼周穴区、非穴区皮下肥大细胞活化的调控作用。方法SPF级SD大鼠30只,采用完全随机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针刺穴区组,针刺非穴区组,每组10只。3组大鼠穴区与非穴区位置进行自身配对。空白对照组大鼠不做处理;针刺穴区组和针刺非穴区组大鼠每8 h进行1次眼针干预,共计干预3次。末次针刺后2 h,各组大鼠麻醉状态下,经腹主动脉采集全血,并采用过量麻醉法处死大鼠,以大鼠眼球为中心,环切眶内距离睑缘1~3 mm范围的皮肤组织,同时环切眶外区域距离睑缘4~6 mm范围的皮肤组织,两区域皮肤组织均等分两份,一份固定于4%多聚甲醛溶液中,另一份制备组织匀浆备用。采用甲苯胺蓝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两区域皮肤组织中肥大细胞数量及形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和皮肤组织中的IgE、组胺、白三烯、花生四烯酸、前列腺素D2、血小板活化因子含量。结果各组大鼠皮肤组织甲苯胺蓝染色结果显示:3组大鼠眶内区域皮肤组织中肥大细胞密集,眶外区域稀疏,眶内皮肤组织中肥大细胞数量明显多于眶外区;空白对照组大鼠眶内和眶外区域皮肤组织中肥大细胞成正圆或椭圆形,边界清晰;针刺穴区组大鼠眶内皮肤组织中肥大细胞密集,且形态不规则,肥大细胞周围可见颗粒散落的脱颗粒状,而眶外区皮下肥大细胞大多数形态规则,偶见脱颗粒现象发生;针刺非穴区组大鼠眶内皮肤组织中肥大细胞密集,大多数形态规则,偶见脱颗粒现象发生,眶外区皮肤组织中肥大细胞分布稀疏,呈明显的脱颗粒改变,形态不规则。各组大鼠血清及皮肤组织中IgE、组胺、白三烯、花生四烯酸、前列腺素D2、血小板活化因子含量检测结果显示:各组大鼠血清及皮肤组织中IgE,血清中组胺、白三烯、花生四烯酸、前列腺素D2、血小板活化因子含量无明显改变,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空白对照组和针刺非穴区组大鼠眶内、眶外皮肤组织中组胺、白三烯、花生四烯酸、前列腺素D2、血小板活化因子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针刺穴区组大鼠眶内皮肤组织中组胺、白三烯、花生四烯酸、前列腺素D2、血小板活化因子含量均明显高于眶外皮肤组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针刺穴区组大鼠眶内皮肤组织中组胺、白三烯、花生四烯酸、前列腺素D2、血小板活化因子含量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针刺非穴区组大鼠眶内、眶外皮肤组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大鼠眼周穴区有肥大细胞聚集现象,聚集程度明显高于眶外非穴区区域;(2)针刺可以诱导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生物活性物质;(3)穴区肥大细胞富集及针刺对肥大细胞的活化作用可能是针灸发挥治疗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大细胞 肥大细胞活化 眼针 针刺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针联合运动疗法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水肿干预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姜宇晴 张威 +2 位作者 石冬一 马贤德 任路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1-126,I0024,共7页
目的 观察眼针联合被动运动疗法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CIRI)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改善作用,探讨眼针联合运动疗法对CIRI大鼠血脑屏障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SPF级SD大鼠80只,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大... 目的 观察眼针联合被动运动疗法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CIRI)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改善作用,探讨眼针联合运动疗法对CIRI大鼠血脑屏障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SPF级SD大鼠80只,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假手术组(15只)和造模组(65只)。然后采用线栓法对造模组大鼠进行CIRI模型复制,模型评价后,剔除造模失败大鼠,将符合成模标准的50只大鼠再次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13只)、眼针组(12只)、运动组(12只)、眼针联合运动组(13只)。造模后,待大鼠完全清醒后,对各组大鼠施加相应的干预因素,每8 h干预1次,连续3 d。末次干预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各组随机抽取3只大鼠进行血脑屏障通透性检测;随机抽取3只大鼠进行脑含水量检测;随机抽取3只大鼠,采用过量的10%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处死,迅速将大鼠置于冰面上,开颅取全脑,置于4%多聚甲醛溶液中固定,最后各组剩余的大鼠处死后,采集大鼠脑皮质缺血灶周围半暗带脑组织,冻存于-80℃冰箱中,采用免疫组化法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紧密连接蛋白(zonula occludens 1,ZO-1)、紧密连接蛋白5(Claudin-5)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其余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组织含水量、依文思蓝渗出量、HIF-1α、VEGF、MMP-2、MMP-9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ZO-1、Claudin-5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眼针组、运动组和眼针联合运动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依文思蓝渗出量、HIF-1α、VEGF、MMP-2、MMP-9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ZO-1、Claudin-5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眼针联合运动组大鼠依文思蓝渗出量显著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眼针组和运动组比较,眼针联合运动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组织含水量、依文思蓝渗出量、HIF-1α、VEGF、MMP-2、MMP-9均显著降低(P<0.05),ZO-1、Claudin-5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眼针联合运动疗法对CIRI大鼠的血脑屏障保护作用机制与其调控HIF-1α关键靶点及其下游蛋白表达水平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眼针联合运动 血脑屏障 HIF-1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阳”中医疗法对内分泌患者血清中激素调节作用的Meta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周歆 马贤德 +2 位作者 新昕 李淼 任路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0年第7期6-13,共8页
目的评价“补肾阳”中医疗法对内分泌患者血清中特定激素水平的调节作用。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CNKI、VIP、万方、Sino Med、PubMed以及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集中医疗法治疗具有明确“肾阳虚”诊断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 目的评价“补肾阳”中医疗法对内分泌患者血清中特定激素水平的调节作用。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CNKI、VIP、万方、Sino Med、PubMed以及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集中医疗法治疗具有明确“肾阳虚”诊断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评价所纳入研究的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8篇随机对照试验,2530例“肾阳虚”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补肾阳”疗法治疗激素分泌异常类疾病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OR=2.78,95%CI(2.19,3.52),Z=8.39,P<0.00001];(2)中药+针灸“补肾阳”疗法能够降低卵泡刺激素[WMD=-1.28,95%CI(-1.56,-1.00),Z=8.90,P<0.00001]、升高雌二醇[WMD=13.19,95%CI(10.87,15.50),Z=11.18,P<0.00001],疗效优于其他亚组及对照组;(3)中药+西药+针灸“补肾阳”疗法能够降低睾酮[WMD=-0.16,95%CI(-0.23,-0.10),Z=4.82,P<0.00001],疗效优于其他亚组及对照组。结论在临床治疗具有明确诊断的肾阳虚患者,“补肾阳”中医疗法相较于其他疗法常规临床药物能够更好地调节患者激素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疗法 肾阳虚 激素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中医证型冠心病患者血脂与脂蛋白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14
14
作者 王安琪 张思薇 +1 位作者 陈文娜 王柏山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12期2577-2579,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证型冠心病患者与血脂及脂蛋白水平的关系在冠心病患者中医辨证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20例确诊为冠心病的住院患者,气虚血瘀38例、气滞血瘀19例、痰浊瘀阻28例、痰浊血瘀35例。...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证型冠心病患者与血脂及脂蛋白水平的关系在冠心病患者中医辨证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20例确诊为冠心病的住院患者,气虚血瘀38例、气滞血瘀19例、痰浊瘀阻28例、痰浊血瘀35例。对TG、TC、HDL-C、LDL-C、APO-A1、APO-B、LPA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血脂及脂蛋白水平在不同中医辨证分型冠心病患者中的差异。结果:痰浊瘀阻、痰浊血瘀组TC、LDL-C、APO-A1水平方面明显高于气虚血瘀、气滞血瘀组(P<0.05);与其他3类证型比较,痰浊血瘀组的TG水平上升最为显著,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由冠心病患者血脂及脂蛋白水平与冠心病不同中医证型间的相关性,发现痰浊与血脂及脂蛋白异常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有助于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的辨别,也可作为判断冠心病病情发展的一个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中医证型 血脂 脂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血指标联合心脏彩超对不同中医证型冠心病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思薇 王安琪 +1 位作者 陈文娜 王柏山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11期2245-2247,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气虚血瘀、气滞血瘀与痰浊瘀阻3种常见证型间凝血指标以及心脏彩超的差异及意义,为临床冠心病中医分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辽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收治至今的120例冠心病住院患者,分为气虚血瘀组...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气虚血瘀、气滞血瘀与痰浊瘀阻3种常见证型间凝血指标以及心脏彩超的差异及意义,为临床冠心病中医分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辽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收治至今的120例冠心病住院患者,分为气虚血瘀组、气滞血瘀组和痰浊瘀阻组,检测各组患者凝血及心脏彩超指标,对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PT活动度在3组患者间存在显著差异(P <0. 05),组间比较痰浊瘀阻组显著高于气虚血瘀组(P <0. 01)和气滞血瘀组(P <0. 05);左房前后径在3组患者间存在显著差异(P <0. 05),组间比较气滞血瘀组显著低于气虚血瘀组(P <0. 05)。其余指标在各组间存在差异,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3种中医证型的冠心病患者中,痰浊血瘀组PT活动度最高,提示其形成血栓的风险高于其他两组。气滞血瘀组病人的左房内径最小,提示其心脏扩张程度略轻于其他两组。本研究结果提示,PT活动度与心脏左房前后径两个指标联合检测可以做为鉴别冠心病不同中医证型的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中医证型 凝血 左房内径 PT活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识别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关键基因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丽娜 姜晓琳 +2 位作者 侯海燕 柯妍 宋小磊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9-182,I0028-I0031,共8页
目的 采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 WGCNA)方法识别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的关键基因,探讨肥胖型PCOS的发病机制。方法 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 目的 采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 WGCNA)方法识别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的关键基因,探讨肥胖型PCOS的发病机制。方法 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 GEO)下载GSE5090芯片数据,通过WGCNA算法分析筛选基因共表达关键模块和核心基因,对关键模块进行GO和KEGG分析,对核心基因进行差异分析以确定肥胖型PCOS的关键基因。结果 在GSE5090芯片数据中,通过WGCNA分析构建出了31个共表达基因模块,其中重褐色模块(MEsaddlebrown)与肥胖型PCOS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包含53个基因。对此模块基因进一步筛选,识别出了ZNF492、MED17、CRABP1、KCNV2、KRI1、ACSBG2、MACO1、SCLY、CPSF1、MAGEA8 10个肥胖型PCOS核心基因。对此模块基因进行GO和KEGG分析发现相关基因与脂肪酸代谢关系密切,主要作用于核蛋白,通过调节染色体组织、有机酸分解等发挥生物学功能。进一步对核心基因表达量进行差异分析,基因ZNF492、CRABP1、KCNV2在肥胖对照组与肥胖型PCOS脂肪组织间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ZNF492、CRABP1和KCNV2基因在肥胖型PCOS的发展中可能产生重要生物学意义,其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 差异表达基因 GO分析 KEGG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芪扶正注射液对肺腺癌荷瘤裸鼠移植瘤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兵 刘文俊 +3 位作者 赵秋宇 王建光 郭胜男 王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64-1070,共7页
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对肺腺癌顺铂耐药A549/DDP细胞株荷瘤裸鼠移植瘤细胞凋亡及B淋巴瘤细胞-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和切割型胱天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构建BALB/c-nu裸鼠A549/DDP移植瘤模型,分别... 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对肺腺癌顺铂耐药A549/DDP细胞株荷瘤裸鼠移植瘤细胞凋亡及B淋巴瘤细胞-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和切割型胱天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构建BALB/c-nu裸鼠A549/DDP移植瘤模型,分别用生理盐水、顺铂、参芪扶正注射液、顺铂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低剂量、顺铂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高剂量干预裸鼠,观察移植瘤生长情况;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肿瘤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用TUNEL检测移植瘤细胞凋亡情况;用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及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结果联合用药组较顺铂组移植瘤体积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射电子显微镜下,与顺铂组比较,联合用药组细胞水肿,重度皱缩,染色质凝集,呈明显凋亡形态;TUNEL染色显示,与顺铂组相比,联合用药组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联合用药组较顺铂组cleaved caspase-3、Bax表达均显著上调,Bcl-2表达下调(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可加强顺铂抗肿瘤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ax、下调Bcl-2、激活cleaved caspase-3及诱导细胞凋亡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芪扶正注射液 肺腺癌移植瘤 凋亡 B淋巴瘤细胞-2相关X蛋白 B淋巴瘤细胞-2 胱天蛋白酶-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陈汤对痰湿型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内分泌及糖脂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3
18
作者 丛培玮 张丽娜 +4 位作者 王丹 张越时 陈文娜 苗兰英 赵丹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58-61,I0018,共5页
目的观察二陈汤对痰湿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内分泌及糖脂代谢的作用,探讨"痰湿"的科学内涵。方法选取动情周期规律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10),模型组(n=32),模型组给予高脂饲料+来曲唑溶液灌胃。造模结束后,选周... 目的观察二陈汤对痰湿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内分泌及糖脂代谢的作用,探讨"痰湿"的科学内涵。方法选取动情周期规律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10),模型组(n=32),模型组给予高脂饲料+来曲唑溶液灌胃。造模结束后,选周期延长的模型组大鼠随机分为中药组(n=10)和二甲双胍组(n=10),1 mL/100 g剂量灌胃给药,连续4周。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性激素水平,HOMA-IR指数;HE染色观察卵巢病理组织形态;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卵巢胰岛素抵抗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LH、FSH、T、TC、TG、LDL、HDL、FPG、FINS、HOMA-IR水平升高,E2水平降低;卵巢IGF1、PTEN mRNA升高,IGFBP1 mRNA降低;卵巢呈多囊样改变。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和二甲双胍组大鼠血清LH、FSH、T、TC、TG、LDL、HDL、FPG、FINS、HOMA-IR水平降低,E2水平升高;卵巢IGF1、PTEN mRNA降低,IGFBP1 mRNA升高;颗粒细胞增厚,各级卵泡增多。结论二陈汤能够显著改善痰湿型PCOS内分泌及糖脂代谢功能,可能是其"化痰"的科学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湿型 多囊卵巢综合征 颗粒细胞 二陈汤 内分泌 糖脂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针对MCAO/R大鼠大脑缺血区半暗带脑组织中BDNF和TrkB表达的影响及其脑保护作用机制 被引量:23
19
作者 马贤德 侯殿东 张威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49-553,I0002,共6页
目的:观察眼针对局灶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O/R)模型大鼠大脑缺血区半暗带脑组织中脑原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和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眼针对缺血性脑病的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6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1... 目的:观察眼针对局灶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O/R)模型大鼠大脑缺血区半暗带脑组织中脑原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和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眼针对缺血性脑病的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6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1只)、假手术组(11只)和模型复制组(40只)。模型复制组大鼠采用线栓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模型复制成功的大鼠(32只)随机分为模型组(16只)及眼针组(16只);眼针组大鼠参照人体取穴方法,取肝区、上焦区、下焦区和肾区进行针刺干预。再灌注后2h即开始针刺,每8h1次,连续针刺10次,末次干预后30min,断髓处死大鼠,剥离缺血区域周围半暗带部位的脑组织,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BDNF和TrkB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假手术组大鼠半暗带脑组织中BDNF和TrkB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半暗带脑组织中BDNF和TrkB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眼针组MCAO/R模型大鼠半暗带脑组织中BDNF和TrkB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上升(P<0.05或P<0.01)。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后可促进BDNF及其受体TrkB表达以对抗损伤。眼针可通过上调BDNF及其受体TrkB表达水平实现其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针 脑缺血再灌注 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 酪氨酸激酶受体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方小柴胡汤化裁方对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海马组织细胞炎性因子IL-1β、IL-6及p-p38 MARK、NF-κB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4
20
作者 陈靖 韩兆丰 +1 位作者 付彦君 王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17-220,I0053,共5页
目的观察经方小柴胡汤化裁方对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海马组织细胞炎性因子IL-1β、IL-6及p-p38 MARK、NF-κB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机制。方法选取SPF级小鼠30只,随机分成6组,除正常组外,应用脑立体定位仪定位海马组织注射β样淀粉蛋白(... 目的观察经方小柴胡汤化裁方对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海马组织细胞炎性因子IL-1β、IL-6及p-p38 MARK、NF-κB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机制。方法选取SPF级小鼠30只,随机分成6组,除正常组外,应用脑立体定位仪定位海马组织注射β样淀粉蛋白(Aβ1-42)造模,并给予小柴胡汤化裁方高中低剂量(40 g·kg-1、20 g·kg-1、10 g·kg-1)进行干预,西药组用尼莫地平(15 mg·kg-1)对照。用免疫组化法观察细胞炎性因子IL-1β、IL-6及磷酸化p-p38 MARK信号分子表达情况,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NF-κB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对比,模型组的海马区阳性细胞最多,细胞排列松散,IL-1β、IL-6及p-p38MARK表达量均高于正常组;各中药组和西药组对比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其中以中药高剂量组最为显著。模型组海马NF-κB蛋白明显表达量增加,中药治疗组及西药组干预后,NF-κB蛋白表达水平下降,以中药高剂量组表现较为突出,与正常组相对接近。讨论经方小柴胡汤化裁方能并通过下调IL-1β、IL-6及p-p38MARK、NF-κB表达水平水平,表明小柴胡汤化裁方可能通过p38MAPK/NF-κB通路抑制Aβ对神经细胞的损伤,进而对AD模型小鼠发挥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柴胡汤 阿尔茨海默病 海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