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向分化的作用及中医药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
作者 宋囡 何文智 +1 位作者 王智民 任艳玲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5-99,共5页
目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是一种具有自我更新、增殖和分化能力的多潜能干细胞,对在骨形成过程中具有的重要作用,并且与中医理论中的"肾精"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于BMSCs在骨... 目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是一种具有自我更新、增殖和分化能力的多潜能干细胞,对在骨形成过程中具有的重要作用,并且与中医理论中的"肾精"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于BMSCs在骨形成中的作用及相关中医基础理论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通过对相关研究的梳理,对BMSCs在骨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中医药研究进展作综述。BMSCs的体外扩增和成骨特性已受关注,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具有一定的理论及实践意义,并且中医药对BMSCs成骨诱导的研究已积累一定的经验,可以看出中药诱导BMSCs成骨分化主要集中于补肾药,包括单味补肾药、单味补肾药的有效成分及以补肾药为主要构成的复方,充分阐释了"肾主骨、生髓"理论的科学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形成 肾精 骨向分化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学脏腑双重属性与逻辑悖论 被引量:6
2
作者 赵磊 刘淑荣 +3 位作者 翟颖 于清华 李立新 梁茂新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92-1396,共5页
由造字之初中医脏腑的象思维属性、中医经典中形态解剖和象思维属性的论述入手,确认中医脏腑中形态解剖知识,或服务、服从于藏象学说理论建构,而脏腑大小、长短、厚薄、数量、容量、重量和质地等未参与理论建构者则作为史料保留;在中医... 由造字之初中医脏腑的象思维属性、中医经典中形态解剖和象思维属性的论述入手,确认中医脏腑中形态解剖知识,或服务、服从于藏象学说理论建构,而脏腑大小、长短、厚薄、数量、容量、重量和质地等未参与理论建构者则作为史料保留;在中医经典象思维语境下,凡纳入藏象学说的脏腑,其形态解剖属性随之消失,而赋予象属性。《中医基础理论》对脏腑属性双重认可,形成了逻辑悖论,导致脏腑与脏器偷换使用;中医整体观念正因脏腑与脏器偷换使用而催生;进而中医学象思维语境发生颠覆性改变。故而从源头上揭示中医学发展举步维艰的症结,正本清源,已是亟待解决的关键学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象学说 脏腑 解剖知识 《中医基础理论》 悖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基础理论术语英译的原则 被引量:11
3
作者 宋海英 张庆荣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10期2137-2139,共3页
中医基础理论英译的重点和难点是术语的英译。对于中医药术语英译的原则,目前学术界认识不一。根据作者多年来的中医药英译的教学实践和研究的体会,并借鉴有关学者的见解,提出中医基础理论术语英译的六项原则:科学性原则、客观性原则、... 中医基础理论英译的重点和难点是术语的英译。对于中医药术语英译的原则,目前学术界认识不一。根据作者多年来的中医药英译的教学实践和研究的体会,并借鉴有关学者的见解,提出中医基础理论术语英译的六项原则:科学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入乡随俗的原则、约定俗成原则和信息性原则,以期对中医药术语英译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术语 英译 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经典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28
4
作者 艾华 林大勇 +1 位作者 王树鹏 郭晓东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4期690-691,共2页
多年来中医经典教学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以课本为中心,在课堂范围以经解经。近年虽有改革,但并未有创新性的改变,严重影响中医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水平中医人才的培养。近年来做了一些改革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为进一步提高中医的... 多年来中医经典教学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以课本为中心,在课堂范围以经解经。近年虽有改革,但并未有创新性的改变,严重影响中医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水平中医人才的培养。近年来做了一些改革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为进一步提高中医的教学质量,深入进行教学改革,特提出中医经典网络教学平台的建立,辅助案例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建立中医经典等级考试制度,中医经典教学实践基地的建立等4项中医经典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经典 教学改革 网络教学 辅助案例式教学 经典等级考试 经典教学实践基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不同治法对骨质疏松症小鼠骨密度、碱性磷酸酶、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2
5
作者 蒋宁 杨芳 +3 位作者 孙鑫 郑洪新 林庶如 王拥军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89-791,共3页
目的观察中医不同治法对骨质疏松症小鼠骨密度(BMD)、碱性磷酸酶(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变化的影响,探讨中医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机制。方法除正常组外,将骨保护素(OPG)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补肾组、健脾组、活血组和福... 目的观察中医不同治法对骨质疏松症小鼠骨密度(BMD)、碱性磷酸酶(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变化的影响,探讨中医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机制。方法除正常组外,将骨保护素(OPG)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补肾组、健脾组、活血组和福善美组。检测各组小鼠BMD及血清ALP、TRAP含量。结果 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BMD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肾组与健脾组BMD显著升高(P<0.05)。2.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ALP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肾组、健脾组和福善美组小鼠血清ALP含量显著降低(P<0.05)。3.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TRAP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肾组与健脾组小鼠血清TRAP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补肾和健脾方法能显著提高骨质疏松小鼠的骨量,明显抑制成破骨活性,使小鼠脱离高骨转换状态,起到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保护素 骨密度 碱性磷酸酶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衰中医辨证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15
6
作者 于清华 刘淑荣 +2 位作者 陈松柏 翟颖 梁茂新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936-2941,共6页
通过对《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心力衰竭中医诊疗专家共识及近20年学术界对心衰辨证构成的比较分析,发现在权威文献、权威文献不同版本、现代中医学术界、权威文献与学术界之间的辨证差异较大... 通过对《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心力衰竭中医诊疗专家共识及近20年学术界对心衰辨证构成的比较分析,发现在权威文献、权威文献不同版本、现代中医学术界、权威文献与学术界之间的辨证差异较大。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治疾病的基本方法,精准的辨证论治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基础。如何从纷繁复杂的前期辨证标准和辨证论治中精炼出公认、客观、相对稳定的辨证标准,是目前提高中医药治疗心衰疗效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衰经验广泛推广的关键。文中对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思路与方法,以期引起同道们的重视,为解决目前心衰辨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衰 辨证标准 辨证规范 思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中医教育应该借鉴传统师承教育的精髓 被引量:31
7
作者 李海波 李斌 林大勇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10期2183-2184,共2页
经过50年的发展,中医药教育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多专业的教育体系,中医药教育由以传统的师承教育为主发展为学校教育为主,为中医药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中医学校教育培养的人才有较系统的中医理论框架,但却暴露出医药基本功不够扎实... 经过50年的发展,中医药教育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多专业的教育体系,中医药教育由以传统的师承教育为主发展为学校教育为主,为中医药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中医学校教育培养的人才有较系统的中医理论框架,但却暴露出医药基本功不够扎实的缺点,另一方面,传统师承教育培养的中医师大多有一个扎实的基本功,但在中医知识结构上不够系统,两种教育体系各有利弊,这同时也提示我们,现代中医教育应该借鉴传统的师承教育的精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教育 师承教育 学校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藏精的中国古代哲学基础 被引量:6
8
作者 吕爱平 谷峰 +1 位作者 张冰冰 杜立英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5期945-946,共2页
藏象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肾藏精理论是中医藏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诸子百家著作的系统研读,提出肾藏精之精的概念内涵与古代哲学精气学说关于万物始于精气的理论关系密切;阴阳五行学说,特别是精水合一理论为肾藏精理... 藏象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肾藏精理论是中医藏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诸子百家著作的系统研读,提出肾藏精之精的概念内涵与古代哲学精气学说关于万物始于精气的理论关系密切;阴阳五行学说,特别是精水合一理论为肾藏精理论的确立奠定了哲学基础;天人合一系统思想与象思维是中医肾藏精理论形成与发展的主要思维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象学 肾藏精 古代哲学 哲学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不同治法对骨质疏松症小鼠骨骼、骨骼肌Ihh含量影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杨芳 孙鑫 +2 位作者 郑洪新 林庶如 王拥军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50-552,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治法对骨质疏松症小鼠骨骼、骨骼肌Ihh含量变化的影响,探讨中医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除正常组外,将OPG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5组,即模型对照组(模型组)、补肾中药组(补肾组)、健脾中药组(健脾组)、活血化瘀中药组... 目的观察不同治法对骨质疏松症小鼠骨骼、骨骼肌Ihh含量变化的影响,探讨中医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除正常组外,将OPG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5组,即模型对照组(模型组)、补肾中药组(补肾组)、健脾中药组(健脾组)、活血化瘀中药组(活血组)和对照药组(福善美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小鼠骨骼、骨骼肌Ihh含量变化。结果 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骨骼肌的Ihh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补肾组小鼠骨骼肌的Ihh含量明显升高(P<0.05),其次为健脾组(P<0.05)。2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骨骼的Ihh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补肾组小鼠骨骼肌的Ihh含量明显升高(P<0.01),其次为健脾组(P<0.01),活血组和福善美组升高程度也比较明显(P<0.01)。结论 1骨质疏松症的形成,可能与骨骼、骨骼肌Ihh含量异常变化有关。2补肾、健脾方法通过提高骨质疏松症大鼠的骨骼、骨骼肌Ihh的含量,对骨质疏松症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IHH 骨骼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医学技术观察中药抗过敏反应机理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明彩荣 王晓男 《中医药学刊》 CAS 2006年第5期940-941,共2页
目的:应用现代医学技术方法,观察中药黄芩苷枳壳对机体过敏反应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采用250~300g体重的大白鼠,雌雄各半,注射致敏原,取腹膜腔混悬液,每只大白鼠腹膜腔注入Tirs-HCL缓冲液10mL,将每只大鼠提取液分4组,置于试管内,分... 目的:应用现代医学技术方法,观察中药黄芩苷枳壳对机体过敏反应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采用250~300g体重的大白鼠,雌雄各半,注射致敏原,取腹膜腔混悬液,每只大白鼠腹膜腔注入Tirs-HCL缓冲液10mL,将每只大鼠提取液分4组,置于试管内,分别加入10%黄芩苷0.5mL,50%枳壳水浸液0.5mL,1%色甘酸钠0.5mL,生理盐水0.5mL对照观察.结果:应用微分干涉技术及电镜技术在光镜、电镜下观察致敏的肥大细胞脱颗粒现象加入黄芩苷、枳壳,中药组与对照组比较,中药组明显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结论:实验证明黄芩苷、枳壳有抗过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大细胞脱颗粒 反应物质 过敏 现代医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证和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制的利弊与症结 被引量:22
11
作者 梁茂新 范颖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656-1664,共9页
虽然单纯证的动物模型的现代医学疾病属性确定无疑,但证的属性则因中医病因造模、干预后动物症状体征辨证和理化检测指标异常与证没有特异性对应关系而无法确定。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制,叠加了现代医学疾病模型和中医证模型两种造模方... 虽然单纯证的动物模型的现代医学疾病属性确定无疑,但证的属性则因中医病因造模、干预后动物症状体征辨证和理化检测指标异常与证没有特异性对应关系而无法确定。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制,叠加了现代医学疾病模型和中医证模型两种造模方法,此类模型不仅自身存在各种弊端,而且还存在两种造模方法叠加后不确定的关系。病证结合模型通常不是在同病诸证的比较中建立起来,因而不具备排他性。中医证和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和证属性评价方法存在众多问题,根本原因在于西医疾病诊断的症状体征与该病所辖诸证的症状体征相差悬殊,西医疾病的症状体征甚少,而病辖诸证辨证的症状体征远远超出疾病的症状体征,辨证症状绝大多数来历不明,以一种虚拟状态存在,进而导致由虚拟症状抽象出众多虚拟证,并通过相关辨证标准得以体现,给动物模型的研制造成严重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证诊断标准 证模型 血瘀证模型 病证模型 症状虚拟性 辨证虚拟性 质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温法的《黄帝内经》溯源 被引量:21
12
作者 刘晓明 鞠宝兆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43-745,共3页
中医温法是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的治法。文章从《黄帝内经》中有关经文的论述及温法的特点方面对中医温法进行追本溯源的研究。在《内经》中论述温法有两种适用症:寒证和劳损之证。后世医家对温法的发展和应用都不离《内经》的基本原理... 中医温法是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的治法。文章从《黄帝内经》中有关经文的论述及温法的特点方面对中医温法进行追本溯源的研究。在《内经》中论述温法有两种适用症:寒证和劳损之证。后世医家对温法的发展和应用都不离《内经》的基本原理。《内经》中论述的温法与清代之后医家的论述是略有差别的,《内经》强调的是对温药的使用,后者强调的是针对寒证的治疗方法。临床上要首先辨清虚实,在明辨虚实的基础上论治,不可偏执温法,须将《内经》《伤寒杂病论》中的治法、治则灵活的应用于具体的病证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温法 黄帝内经 中医八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系统论原理分析中医“肾藏精”理论 被引量:9
13
作者 师双斌 郑洪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428-430,共3页
中医藏象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理论,肾藏精是中医藏象理论中肾的重要生理功能,因而"肾藏精"理论是中医藏象学重要内容。中医藏象学说中的脏腑,不仅是一个解剖学概念,更是一个概括人体一系列生理、病理学的系统。因此,中医... 中医藏象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理论,肾藏精是中医藏象理论中肾的重要生理功能,因而"肾藏精"理论是中医藏象学重要内容。中医藏象学说中的脏腑,不仅是一个解剖学概念,更是一个概括人体一系列生理、病理学的系统。因此,中医"肾藏精"理论中的肾不仅包括肾的解剖学概念,还包括了肾的生理病理功能。文章通过运用系统论的原理分析中医"肾藏精"理论,用系统论的原理讨论肾与精之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藏精 系统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中医教育思想的借鉴意义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海波 艾华 李斌 《中医药学刊》 CAS 2006年第5期921-921,共1页
关键词 中医教育思想 古代 借鉴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体质分类和判定》标准质疑 被引量:19
15
作者 郑曙琴 梁茂新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5年第6期1305-1309,共5页
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了《中医体质分类和判定》标准,并已进入推广应用过程。考察后发现,该标准的建立未能统一执行中医体质分类标准的原则和方法;体质分类特征交叉重叠,界限不清;单一体质内部各因素之间关联性较差。故建议不宜将... 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了《中医体质分类和判定》标准,并已进入推广应用过程。考察后发现,该标准的建立未能统一执行中医体质分类标准的原则和方法;体质分类特征交叉重叠,界限不清;单一体质内部各因素之间关联性较差。故建议不宜将中医体质学说拔高到中医体质学的高度;《中医体质分类和判定》标准尚不成熟,应慎重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体质分类和判定》 体质学说 争鸣 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一门新兴学科——中医术语学 被引量:5
16
作者 倪菲 李德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14-1415,共2页
中医术语学是中医学之下的一门新兴的与文、理、医相交叉的二级学科,主要研究对象是中医术语的理论、方法和应用。李德新教授在国内首创中医术语学学科,为中医学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填补了国内术语学发展史上的空白。文章从中医术... 中医术语学是中医学之下的一门新兴的与文、理、医相交叉的二级学科,主要研究对象是中医术语的理论、方法和应用。李德新教授在国内首创中医术语学学科,为中医学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填补了国内术语学发展史上的空白。文章从中医术语学的学科属性、科学意义及中医术语的概述三方面进行探讨,为建立起具有国家视野与中国特色的中医话语体系的新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术语学 新兴学科 中医术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茵陈蒿汤合泽泻汤对NASH小鼠内质网应激IRE1信号通路介导铁死亡的影响
17
作者 沙小钰 黄艳阳 +3 位作者 刘宝莹 杨思琦 贾连群 隋国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99-1708,共10页
目的探讨茵陈蒿汤合泽泻汤对NASH小鼠内质网应激IRE1信号通路介导铁死亡的影响。方法5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茵陈蒿汤组、泽泻汤组、合方组,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其他组均采用高脂饲料喂饲,20周后,茵陈蒿汤组... 目的探讨茵陈蒿汤合泽泻汤对NASH小鼠内质网应激IRE1信号通路介导铁死亡的影响。方法5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茵陈蒿汤组、泽泻汤组、合方组,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其他组均采用高脂饲料喂饲,20周后,茵陈蒿汤组、泽泻汤组、合方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每日1次,连续8周。采用HE染色、油红O染色、Masson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和肝功能,RT-qPCR法检测TFR1、FPN、Xbp1、Xbp1s、XBP1等依赖性UPR靶基因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肝脏GRP78、P-IRE1α、GPX4、TFR1、FPN蛋白表达,比色法检测Fe^(2+)、MDA含量,WST-8法检测SOD活性,ELISA检测ROS含量,GPO-PAP法检测小鼠肝组织TG含量。结果茵陈蒿汤组、泽泻汤组、合方组与模型组相比NAS评分均显著降低,其中合方组效果更显著。相较于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肝脏脂质沉积明显,茵陈蒿汤组、泽泻组、合方组小鼠肝脏脂质沉积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其中合方组效果更显著。Masson染色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肝脏明显发生纤维化,茵陈蒿汤组、泽泻组、合方组肝脏纤维化程度均有所改善,其中合方组效果更显著。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TC、HDL-C、LDL-C、AST、ALT水平显著升高,肝脏中TG、Fe^(2+)、MDA、ROS含量明显增加,SOD活性显著下降,肝脏中Xbp1、Xbp1s、Dnajb9、Edem1、Sec61a1、Bip、Chop、TFR1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FPN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肝脏中GRP78、P-IREα、GPX4、TFR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FP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与模型组相比,合方组小鼠血清TG、TC、LDL-C、AST、ALT水平显著降低,合方组肝脏中TG、Fe^(2+)、MDA、ROS含量显著减少,SOD活性显著提升,肝脏Xbp1、Xbp1s、Dnajb9、Edem1、Sec61a1、Bip、Cho中、TFR1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FPN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肝脏GRP78、P-IRE1α、GPX4、TFR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FP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结论茵陈蒿汤合泽泻汤可能通过内质网应激IRE1α通路抑制肝细胞铁死亡进而改善NAS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茵陈蒿汤合泽泻汤 内质网应激 IRE1 铁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抑郁症从肾论治的理论基础及实践依据 被引量:6
18
作者 郑晓霓 于化新 +1 位作者 刘利丹 单德红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6期1342-1343,共2页
长期抑郁症的主要病机为脏腑阴阳失调导致的脑髓亏虚,治疗的根本是补肾填精。其理论依据是肾藏精、精成髓、脑为髓海和脑主神明,其临床基础是补肾药抗抑郁的疗效显著,其现代医学基础为补肾药能够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神经干细胞增殖... 长期抑郁症的主要病机为脏腑阴阳失调导致的脑髓亏虚,治疗的根本是补肾填精。其理论依据是肾藏精、精成髓、脑为髓海和脑主神明,其临床基础是补肾药抗抑郁的疗效显著,其现代医学基础为补肾药能够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脑主神明 补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神经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前期中医病因病机理论溯源 被引量:16
19
作者 苗嘉芮 张立德 曲怡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1879-1881,共3页
高血压前期中医病因病机目前尚未完全确定,文章从中医传统理论与现代研究相结合的角度,探讨高血压前期脾虚为主的中医病因病机理论。以"实脾"为切入点,在脾失运化理论的指导下,来分析中医健脾疗法对高血压前期患者血尿酸、炎... 高血压前期中医病因病机目前尚未完全确定,文章从中医传统理论与现代研究相结合的角度,探讨高血压前期脾虚为主的中医病因病机理论。以"实脾"为切入点,在脾失运化理论的指导下,来分析中医健脾疗法对高血压前期患者血尿酸、炎症因子、血脂、胰岛素抵抗、动脉顺应性等一系列指标的影响,讨论了客观指标与脾虚病机的关联性,溯源高血压前期脾虚的病机理论。为今后高血压前期病因病机的理论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崭新的思路和切实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前期 病因病机 脾气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黄碱、β-细辛醚和去甲乌药碱对大鼠心肌细胞钙离子浓度和细胞膜钙通道的影响 被引量:32
20
作者 侯平 杨丽 +1 位作者 刘宁 陈磊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01-203,216,共4页
目的初步筛查麻黄细辛附子汤的活性单体麻黄碱、β-细辛醚、去甲乌药碱对大鼠心肌细胞钙离子的作用,探讨3种活性单体对心肌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用酶解法急性分离大鼠心室肌细胞,采用Fluo-3/AM荧光探针测定麻黄碱、β-细辛醚、去甲乌药... 目的初步筛查麻黄细辛附子汤的活性单体麻黄碱、β-细辛醚、去甲乌药碱对大鼠心肌细胞钙离子的作用,探讨3种活性单体对心肌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用酶解法急性分离大鼠心室肌细胞,采用Fluo-3/AM荧光探针测定麻黄碱、β-细辛醚、去甲乌药碱对大鼠心室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利用电生理片钳技术的全细胞电压钳方法测定心肌细胞内高电压依赖性钙离子通道钙电流(IC)a的变化。结果 (1)麻黄碱使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而细胞外液钙离子浓度为零时则无此现象。同时,麻黄碱使心肌细胞ICa峰电流密度显著增大;(2)β-细辛醚和去甲乌药碱分别使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降低,ICa峰电流密度也呈轻度减弱趋势。结论麻黄碱能够增强ICa峰电流密度,提高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因而具有兴奋心肌细胞的作用,此作用与高电压门控性钙通道开放有关;β-细辛醚和去甲乌药碱可通过降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和轻微阻断钙离子内流而起到保护心肌细胞作用,避免钙超载的损害。麻黄碱、β-细辛醚和去甲乌药碱3者对心肌细胞内钙浓度和功能的影响符合中药方剂学的相反相成、补偿控制配伍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碱 Β-细辛醚 去甲乌药碱 细胞内钙浓度 钙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