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群众利益冲突及诉求机制——基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 被引量:1
1
作者 孙鹤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2-95,共4页
进入新世纪以来,当代中国社会不同群体间的利益冲突已经成为一种日渐突出的社会问题。在科学发展观的视角下,建立健全科学的群众利益诉求机制是解决利益冲突的关键,这包括正确认识群众利益冲突问题从而建立科学的诉求机制,以及建立全面... 进入新世纪以来,当代中国社会不同群体间的利益冲突已经成为一种日渐突出的社会问题。在科学发展观的视角下,建立健全科学的群众利益诉求机制是解决利益冲突的关键,这包括正确认识群众利益冲突问题从而建立科学的诉求机制,以及建立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地解决群众利益诉求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群众利益 群众利益诉求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社会主义对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启示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娟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06-208,共3页
生态社会主义以生态效益为核心价值,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为追求目标,主张重新检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生态社会主义把生态运动同社会主义运动联系起来,从另一个视角印证了科学发展观的伟大意义。生态社会主义的核... 生态社会主义以生态效益为核心价值,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为追求目标,主张重新检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生态社会主义把生态运动同社会主义运动联系起来,从另一个视角印证了科学发展观的伟大意义。生态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是和谐发展,对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大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社会主义 可持续发展战略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情与公权私化关系的文化学探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孙鹤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6-49,共4页
人情是百姓间特定的文化纽带,它以丰富的文化内涵满足着百姓的文化需要,也以文化为载体形成了功利意识得以成长的土壤。在功利意识的作用下,人情往往由形而下的民间意识升级为形而上的权利意识,成为权物、权钱、权权、权色、名利置换等... 人情是百姓间特定的文化纽带,它以丰富的文化内涵满足着百姓的文化需要,也以文化为载体形成了功利意识得以成长的土壤。在功利意识的作用下,人情往往由形而下的民间意识升级为形而上的权利意识,成为权物、权钱、权权、权色、名利置换等利益置换形式的外在表现形态,并逐步成为官场的潜规则。公权遂进入人情视野,由形而上的国家意识降级为形而下的民间私有权利意识,并逐步被私化。人情对国家公共利益的蚕食在今天依法治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渐渐形成中国当代文化体系上的硬伤,必须给予高度重视。通过文化视角,对人情与公权私化之间的联系及公权私化的表现形式、文化渊源、文化本质、文化影响等问题进行探讨,可以找到解决公权私化问题的基本方法,即设立"权力边界"、实施阳光监督的治标方法和强化素质教育,确立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治本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情 公权私化 阳光监督 权力边界 社会核心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性中的奥秘——遗憾 被引量:2
4
作者 孙鹤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7-59,共3页
遗憾是社会运动的必然产物,存在于人生命的全过程之中,是人对理想与现实距离的心理体验。它既是人对感性生命的呈现,又是人对理性生命的塑造。在本质上,它是人性的生命形态,具有群体属性。通过从人的需要出发,对人的存在、理想、体验、... 遗憾是社会运动的必然产物,存在于人生命的全过程之中,是人对理想与现实距离的心理体验。它既是人对感性生命的呈现,又是人对理性生命的塑造。在本质上,它是人性的生命形态,具有群体属性。通过从人的需要出发,对人的存在、理想、体验、能力、思维等文化形态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应该得出结论:遗憾是人类个体对自身社会化完善程度的呈现方式;社会文化环境是其依存的载体,文化是其最终表现形态,人性是这种文化形态以个体为载体的外部表现;遗憾存在于人的思维之中,表现为人个体的生命状态,成为人性所掩饰的奥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 遗憾 社会文化环境 人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后现代主义发展观 被引量:1
5
作者 沙宏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8-50,共3页
在西方后现代家族成员之间,歧异性远远要大于它们的相似性。后现代发展观在人的发展问题上,强调创造性的发展观;在经济发展方面,强调稳态经济,认为稳态经济是治疗增长癖的后现代良方;在农业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方面,强调生态性和有机性。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发展观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弘阔的历史画卷——评《中国改革开放30年》
6
作者 于立军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26-227,共2页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改革开放 历史画卷 辽宁人民出版社 理论与实践 党史研究室 中国共产党 历史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政府行政管理技术的创新
7
作者 沙宏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27-228,共2页
政府的行政运行机制和管理技术需要创新,包括创新社会流动机制,化解阶层冲突;创新利益协调机制,防止两极分化;创新社会保障机制,保护弱势群体;创新社会控制机制,解决社会不和谐的问题;创新社会预警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 政府的行政运行机制和管理技术需要创新,包括创新社会流动机制,化解阶层冲突;创新利益协调机制,防止两极分化;创新社会保障机制,保护弱势群体;创新社会控制机制,解决社会不和谐的问题;创新社会预警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创新矛盾疏导机制,有效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创新和谐发展机制,全面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政府运行效率,提高执政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执政能力 政府改革 政治体制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构筑新型高校德育教育模式的思考 被引量:3
8
作者 郭志新 《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62-64,共3页
走进21世纪的高校德育,面临着社会变革与学生变化两方面的考验,并在这些变化面前呈现不适应症。创新高校德育教育模式,应以社会与当代大学生的2个变化为前提,从社会要求与人的需要2个方面出发,以人性化教育为基本路向,丰富德育内容,加... 走进21世纪的高校德育,面临着社会变革与学生变化两方面的考验,并在这些变化面前呈现不适应症。创新高校德育教育模式,应以社会与当代大学生的2个变化为前提,从社会要求与人的需要2个方面出发,以人性化教育为基本路向,丰富德育内容,加强生活德育、主体德育和情感德育教育,创新德育方法,注重平等对话和德育实践,以此打造切合于我国实际的新型德育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教育 人性化 生活道德 主体性德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异化宗教批判”转向“尘世批判”
9
作者 孙力 张士清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4-47,共4页
马克思对宗教的批判,实际上是对“异化宗教”的批判。所谓“异化宗教”是指在感性世界遭受挫折的基础上产生的宗教。这种异化宗教的实质是人对感性世界的逃避,而不是理性寻找终极关怀所成就的非异化的宗教。因此,马克思必然从对“异化... 马克思对宗教的批判,实际上是对“异化宗教”的批判。所谓“异化宗教”是指在感性世界遭受挫折的基础上产生的宗教。这种异化宗教的实质是人对感性世界的逃避,而不是理性寻找终极关怀所成就的非异化的宗教。因此,马克思必然从对“异化宗教”的批判转向对“尘世”的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化宗教 转向 尘世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视历史 深刻反省——浅论“二战”时期日本的军刀和美国的原子弹
10
作者 蔡丽娟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9-111,共3页
关键词 日本政府 原子弹 军刀 反省 第二次世界大战 侵略战争 广大人民 历史 正视 美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有企业改革思路探析
11
作者 李秀云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7-190,共4页
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国有企业如何改革,是近年来讨论的重点。现时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思路是:建立健全现代产业制度,规范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推进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
关键词 国有企业 改革思路 现代产权制度 股份制 国有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理论的世界意义
12
作者 刘福秋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64-167,共4页
邓小平理论虽产生于当代中国,但它的影响、作用与意义绝不仅仅限于中国,而是在世界现代化潮流与社会主义的发展中成为一个"世界历史性事实"(马克思语),从而具有世界意义。它在解决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 邓小平理论虽产生于当代中国,但它的影响、作用与意义绝不仅仅限于中国,而是在世界现代化潮流与社会主义的发展中成为一个"世界历史性事实"(马克思语),从而具有世界意义。它在解决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问题的过程中,同时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如何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建设,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如何面对现实并寻求发展道路,提供了许多理论启示和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世界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