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消防高空瞭望可视域分析的GPU加速技术 被引量:2
1
作者 朱晓达 于翠萍 +1 位作者 高勇 郁浩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00-1103,共4页
消防高空瞭望技术是在消防领域兴起的新技术,而可视域分析是其中的核心环节。但传统的可视域分析是计算密集型的算法,难以适应消防高空瞭望技术的大范围、快速响应的特点。利用GPU技术,优化可视域分析的计算过程,实现可视域分析的并行... 消防高空瞭望技术是在消防领域兴起的新技术,而可视域分析是其中的核心环节。但传统的可视域分析是计算密集型的算法,难以适应消防高空瞭望技术的大范围、快速响应的特点。利用GPU技术,优化可视域分析的计算过程,实现可视域分析的并行加速算法。实验证明,该算法可以显著提高计算性能,对提高消防高空瞭望技术应用的工作效率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防 高空瞭望 可视域分析 GP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舰船网络异常入侵行为自动识别技术
2
作者 由彦林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157-159,共3页
随着舰船网络化、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互联网技术在舰船上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通信系统、监控系统等都通过互联网进行数据传递。与此同时,舰船网络的安全问题也引起了人类的广泛重视。网络异常入侵行为检测和识别能够提高舰船网络的... 随着舰船网络化、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互联网技术在舰船上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通信系统、监控系统等都通过互联网进行数据传递。与此同时,舰船网络的安全问题也引起了人类的广泛重视。网络异常入侵行为检测和识别能够提高舰船网络的安全性,保障舰船网络的数据安全,本文主要介绍一种基于Web的舰船异常入侵行为自动识别技术,并结合开发工具WinpCap研究了船舶网络入侵行为的特征提取技术,对于提高舰船网络的安全性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船网络 入侵行为 自动识别 WEB WINPC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紫外血浆荧光光谱学特性及机理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高淑梅 葛立新 徐振峰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865-1868,共4页
采用FLS920型多功能光谱仪,得到了220~320nm紫外光激发的血浆荧光激发与发射的三维光谱图.结果表明,血浆的紫外荧光光谱在334nm附近存在一个约100nm宽的谱峰:300~400nm.该谱峰是由多种荧光团共同作用的结果,血浆的紫外荧光光谱主要是... 采用FLS920型多功能光谱仪,得到了220~320nm紫外光激发的血浆荧光激发与发射的三维光谱图.结果表明,血浆的紫外荧光光谱在334nm附近存在一个约100nm宽的谱峰:300~400nm.该谱峰是由多种荧光团共同作用的结果,血浆的紫外荧光光谱主要是由血浆中高丰度蛋白的色氨酸和酪氨酸的贡献.另外,血浆中存在的其他大量蛋白质和小分子可通过直接发荧光和间接的能量转移或相互作用使血浆荧光光谱谱峰的加宽,即低丰度的、大量蛋白质或小分子的存在,对血浆的荧光光谱特征变化可以起到调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光谱 血浆 紫外荧光 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中交流针-水电极大气压辉光放电
4
作者 张禹涛 徐振峰 +3 位作者 马腾才 任春生 齐冰 苗书一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25-628,共4页
空气中大气压辉光放电是当前低温等离子体研究的热点,但通常因为放电容易过渡到火花状态,很难产生.为此,在大气压静态空气中采用阻容耦合负反馈方法控制针-水电极等离子体放电发展正反馈过程引起的不稳定性,同时利用水电极良好的热传导... 空气中大气压辉光放电是当前低温等离子体研究的热点,但通常因为放电容易过渡到火花状态,很难产生.为此,在大气压静态空气中采用阻容耦合负反馈方法控制针-水电极等离子体放电发展正反馈过程引起的不稳定性,同时利用水电极良好的热传导性能增强放电的稳定性,成功地抑制了辉光放电向火花放电的过渡,得到了稳定的交流辉光放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等离子体 大气压 辉光放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的人脸识别方法 被引量:7
5
作者 王彦秋 冯英伟 《现代电子技术》 2021年第7期87-90,共4页
针对目前人脸识别存在的主要安全隐患,包括验证数据库安全问题及假体攻击问题,提出基于大数据的人脸识别算法。设计了大数据人脸识别算法的系统架构,将系统分为前端采集终端、云端数据处理及数据通信三大部分。在该架构基础上,设计大数... 针对目前人脸识别存在的主要安全隐患,包括验证数据库安全问题及假体攻击问题,提出基于大数据的人脸识别算法。设计了大数据人脸识别算法的系统架构,将系统分为前端采集终端、云端数据处理及数据通信三大部分。在该架构基础上,设计大数据人脸识别算法的实现流程,前端采用PFLD算法进行人脸特征点提取,通过网络将数据传输至云端存储,并在云端进行计算识别,充分利用云服务器的计算与存储优势。最后进行了实验与仿真,结果表明,基于该架构的大数据人脸识别算法在网络传输为理想状态下,能大大提高人脸识别的精度,提高了验证数据库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识别 大数据 系统架构设计 人脸特征提取 算法流程设计 云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