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绿地对雨水径流污染物的削减作用 被引量:51
1
作者 杨清海 吕淑华 +2 位作者 李秀艳 黄民生 杨凯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1-47,共7页
采用模拟城市绿地和降雨系统装置研究城市绿地对径流雨水污染物的削减作用,通过对降雨过程及降雨后装置内土壤微生物数量、生化作用强度及土壤性质的分析,初步研究了城市绿地对雨水径流污染物的削减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2h的降雨过程中... 采用模拟城市绿地和降雨系统装置研究城市绿地对径流雨水污染物的削减作用,通过对降雨过程及降雨后装置内土壤微生物数量、生化作用强度及土壤性质的分析,初步研究了城市绿地对雨水径流污染物的削减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2h的降雨过程中模拟绿地对雨水中COD_(Cr)、氨氮、硝态氮、总氮和总磷的平均削减率分别为41.3%,44.1%,38.5%,38.2%和39.0%.随着降雨时间的延长,削减率逐渐降低.绿地系统对径流污染物的去除是生物与非生物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降雨过程中污染物的去除主要依靠土壤及植物根系的吸附、过滤和截流作用,降雨后的5~8d内土壤微生物的生化作用最强,并且土壤有机质、总氮和总磷含量逐渐降低,主要进行的是微生物对吸附于土壤颗粒表面的污染物的分解作用.两周后总氮和有机质在土壤中还有一定的累积,总磷含量基本达到降雨前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雨水 径流污染物 削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等城市人居环境空间分异研究--以丹东市为例 被引量:7
2
作者 冀保程 李雪铭 +1 位作者 于天福 刘秀洋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0-44,共5页
城市人居环境的空间分异已经成为城市学、社会学、地理学等学科研究的热点之一,我国对于城市空间分异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大城市,很少涉及中等城市。实际上,在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人居环境空间分异并不仅仅存在于大城市,在广大中等城市... 城市人居环境的空间分异已经成为城市学、社会学、地理学等学科研究的热点之一,我国对于城市空间分异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大城市,很少涉及中等城市。实际上,在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人居环境空间分异并不仅仅存在于大城市,在广大中等城市中也已初见端倪。我们以中等城市——丹东市为例,通过调查走访获取数据,建立数学模型,使用MapInfo和Surfer作图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图像处理,探讨了丹东市人居环境空间分异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1)丹东市作为典型的中等城市,其内部人居环境已经异化,显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趋势;(2)人居环境空间分异的总趋势是沿鸭绿江岸线向陆地呈扇形逐级递减;(3)扇形外围——西北部地区的人居环境空间分异打破逐级递减和平行扩散的规律,在局部形成小范围的次级核心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城市 人居环境 空间分异 Surfer8.0 丹东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北东部沿边地区交通建设区域影响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王亚丰 郝雪 于天福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42-146,共5页
以东北东部地区交通建设作为研究切入点,系统分析了东北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交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交通、经济相关因素指标研究表明:一是交通建设的确使边境效应发生改变,由"屏蔽"转为"中介"再到区位优势的... 以东北东部地区交通建设作为研究切入点,系统分析了东北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交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交通、经济相关因素指标研究表明:一是交通建设的确使边境效应发生改变,由"屏蔽"转为"中介"再到区位优势的发挥;二是构建城市组群将交通建设与区域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使这一区域空间结构逐步合理化;三是东北东部沿边经济带的形成应为长期发展任务,先期应重点培育区域经济增长极,中、后期将发挥地区"核心口岸城市"作用,提升口岸功能,扩大腹地经济规模,构建东北东部沿边经济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东部沿边地区 东北东部铁路 核心口岸城市 东北东部沿边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半岛仙人洞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张梅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693-1698,共6页
物种多样性分析与研究对于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运用植物地理学理论,结合外业调查、多样性指数、相关分析和聚类模型等方法,对辽宁仙人洞植物区系多样性进行定量分析,以揭示山地区系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及规律。结果表明:(... 物种多样性分析与研究对于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运用植物地理学理论,结合外业调查、多样性指数、相关分析和聚类模型等方法,对辽宁仙人洞植物区系多样性进行定量分析,以揭示山地区系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及规律。结果表明:(1)本区野生植物种类组成丰富,共有维管植物109科379属803种,其中蕨类植物13科17属39种,裸子植物5科12属18种,被子植物91科350属746种,优势科现象明显,单种属和少种属占比率较高,表现出一定古老残遗性;种的区系分布型多样,区系组成复杂,但特有现象不明显;温带成分占主体,表明本区温带植物区系历史起源。(2)仙人洞与邻近山地相比较,植物区系Shannon-Wiener指数差异明显(1.736-2.053),其中仙人洞和徂徕山较高,白石砬子和长白山较低,而Simpson指数差异并不明显(0.711 4-0.825 3)。(3)经相关性分析,不同山地植物区系之间相似程度显著(P〈0.01),相关系数达0.811-0.997,聚类分析显示仙人洞、凤凰山、千山、五台山及小五台山区系关系较近,支持仙人洞划归华北植物区系山地植物亚地区较为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地理 区系多样性 聚类分析 仙人洞 辽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均经济等量的辽东山区农业承载人口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亮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32-334,共3页
城乡共同富裕是我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基本要求。以人均农业产值和人均收入为基准,利用对比方法,探讨在人均农业产值和人均收入等量的前提下,达到辽宁省、全国等量经济条件下的农村承载人口和剩余人口问题。对如何保证辽东山区适度农业人... 城乡共同富裕是我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基本要求。以人均农业产值和人均收入为基准,利用对比方法,探讨在人均农业产值和人均收入等量的前提下,达到辽宁省、全国等量经济条件下的农村承载人口和剩余人口问题。对如何保证辽东山区适度农业人口规模,提出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和制定科学有效的农转非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均产值 人均收入 农业承载人口 农业剩余人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城市固废堆肥的尾矿库表土植物修复研究
6
作者 曲贵伟 宋宇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82-291,共10页
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城市固废堆肥(MSWC)结合外来植株果园草[Dactylis glomerata L.(D.glomerata)]和本地植株西班牙欧石楠[Erica australis L.(E.australis)]对葡萄牙S.Domingos矿区尾矿库表土植被恢复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 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城市固废堆肥(MSWC)结合外来植株果园草[Dactylis glomerata L.(D.glomerata)]和本地植株西班牙欧石楠[Erica australis L.(E.australis)]对葡萄牙S.Domingos矿区尾矿库表土植被恢复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MSWC处理表土的pH和水溶性矿物质(P、As、Fe、K、Ca、Mg和Na)的含量均显著增加;D.glomerata和E.australis的生长也得到明显改善,生物量分别增加了0.69~0.91和7.75~8.83倍,其中15 g/kg MSWC对E.australis的增幅最显著;同时也显著提高了所有供试土壤酶的活性。两种不同植株的生长对供试土壤酶活性产生了不同影响,D.glomerata对MSWC处理的土壤脱氢酶、葡萄糖苷酶、酸性磷酸酶和纤维素酶活性的改善更为突出,比E.australis生长的土壤分别增加了176.08%~379.16%、186.53%~294.23%、195.27%~204.76%和395.64%~552.04%;E.australis则对蛋白酶活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却抑制了土壤脱氢酶、葡萄糖苷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这可能与该植株根系分泌的酚类化合物对土壤酶的抑制作用有关。综上所述,MSWC改善了尾矿库表土的化学性质,能够促进植株生长并改善土壤酶活性,同时对土壤重金属的活性影响很小,因此可作为安全的修复剂用于该尾矿库表土的植被恢复。D.glomerata生长需要化学肥料的持续供应,作为修复植株成本较高。而E.australis对养分需求较低,更能适应尾矿库恶劣的环境条件,成本较低,因此在该尾矿库表土修复上比D.glomerata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矿库表土 城市固废堆肥 Dactylis glomerate Erica australis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城市总体规划方案评估研究
7
作者 王路 《现代电子技术》 2021年第9期120-123,共4页
以准确、高效评估城市总体规划方案为目标,提出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城市总体规划方案评估方法。从气象环境可行性、环境影响评价构建城市总体规划评估指标体系,并通过专家打分、城市规划实况分析以及城市规划模拟等方式采集评估指标数据... 以准确、高效评估城市总体规划方案为目标,提出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城市总体规划方案评估方法。从气象环境可行性、环境影响评价构建城市总体规划评估指标体系,并通过专家打分、城市规划实况分析以及城市规划模拟等方式采集评估指标数据;采用深度学习技术构建稀疏编码器,将评估指标数据作为稀疏编码器的输入,通过学习训练输出城市总体规划方案评估结果,并通过迭代训练过程提升稀疏编码器输出精度。实例应用分析结果显示,所提方法能够准确找到评估城市总体规划方案,城市总体规划方案评估时间短、评估精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城市总体规划 方案评估 稀疏编码器 评估指标 数据采集 训练和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山区刺槐花蜜产量环境因素分析
8
作者 高明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05年第1期26-26,共1页
关键词 辽东山区 蜂蜜 刺槐花蜜 产量 环境因素 城市温室效应 虫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的创新 被引量:2
9
作者 刘佳琳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1-102,共2页
我国当前正处理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其市场经济发展作用下,土地以一种相对较为特殊的商品出现。对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而言,我国立法已经对其土地使用权流转进行了非常严格的规定。但在现实中,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存在许多隐形... 我国当前正处理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其市场经济发展作用下,土地以一种相对较为特殊的商品出现。对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而言,我国立法已经对其土地使用权流转进行了非常严格的规定。但在现实中,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存在许多隐形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立法与实践出现脱节的问题。基于此,针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的创新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集体建设用地 使用权流转 制度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的鸭绿江口沉积环境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李富祥 张春鹏 +2 位作者 王路 刘敬伟 张亮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0-106,共7页
为了研究鸭绿江河口地区沉积物的来源和沉积环境,对不同断面43个点位表层沉积物进行了采样分析,通过对沉积物的分类和粒度参数的计算,探讨了沉积物类型和粒度参数的分布特征及其指示意义。研究结果表明,鸭绿江河口地区的表层沉积物类型... 为了研究鸭绿江河口地区沉积物的来源和沉积环境,对不同断面43个点位表层沉积物进行了采样分析,通过对沉积物的分类和粒度参数的计算,探讨了沉积物类型和粒度参数的分布特征及其指示意义。研究结果表明,鸭绿江河口地区的表层沉积物类型主要为砂、粉砂质砂、砂质粉砂和极少量黏土质粉砂,其中砂的分布范围最广;鸭绿江河口地区表层沉积物来源具有多元性和空间差异性,以河流径流输砂为主体,同时也有浅海表层沉积物的向陆运动,其中鸭绿江下游地区沉积物来源主要为河流输送,中水道、西水道、辽东浅滩的沉积物来源既有河流输送又有浅海表层沉积物的向陆运动;河口不同区域的沉积环境不同,既有河流径流影响又有海洋潮汐和波浪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以为鸭绿江河口系统演变提供研究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绿江口 表层沉积物 粒度 沉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绿江河口及近岸地区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4
11
作者 高建华 李军 +3 位作者 王珍岩 汪亚平 白凤龙 程岩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30-438,共9页
对鸭绿江河口不同地区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和埋藏通量的垂向变化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独特的动力环境等因素对重金属分布的影响;评价了鸭绿江河口地区重金属污染状况及潜在生态风险程度。结果显示,自1920年代到2000年以来,除了Cu的含... 对鸭绿江河口不同地区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和埋藏通量的垂向变化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独特的动力环境等因素对重金属分布的影响;评价了鸭绿江河口地区重金属污染状况及潜在生态风险程度。结果显示,自1920年代到2000年以来,除了Cu的含量和埋藏通量逐年减小之外,Cr、Ni、Zn、Cd、Pb、As和Hg的浓度和埋藏通量具有逐渐增加的趋势;鸭绿江河口地区重金属总体污染程度为重到严重,其中西水道沉积物的重金属总体污染程度和总潜在生态风险程度均最高,重金属污染已经对鸭绿江河口地区的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的危害;粒度控制效应不是鸭绿江河口地区重金属分布的最主要影响因素;Cu和其他几种重金属有着不同的来源;最大浑浊带独特的动力机制是造成中水道重金属(除Cu外)的高值分布区和最大浑浊带内的高悬沙浓度分布区相对应的最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污染评价 动力机制 最大浑浊带 鸭绿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绿江口的潮汐特征 被引量:26
12
作者 白凤龙 高建华 +2 位作者 汪亚平 程岩 林天岩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13,共7页
对1985年和1996年鸭绿江口6个站位的水位数据进行调和分析,结果显示,鸭绿江口的潮汐以半日潮为主,M2分潮占优。此外,潮高日不等和涨落潮历时不等的现象较为显著,与实测水位结果一致;由口门向上游方向潮差逐渐减小,落潮历时增大,涨潮历... 对1985年和1996年鸭绿江口6个站位的水位数据进行调和分析,结果显示,鸭绿江口的潮汐以半日潮为主,M2分潮占优。此外,潮高日不等和涨落潮历时不等的现象较为显著,与实测水位结果一致;由口门向上游方向潮差逐渐减小,落潮历时增大,涨潮历时减小,且落潮历时长于涨潮历时。最下游枢岛验潮站的平均海平面为0.08m;最上游丹东站为1.14m(1985);从下游至上游平均海平面呈现增大趋势,主要原因是鸭绿江口为向上游迅速束窄的狭长形喇叭口,大面潮水涌入后水位被束窄抬升所致。利用调和常数计算的潮位与观测数据基本吻合,表明研究区观测期间水位主要受潮汐作用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位 潮汐调和分析 潮波 鸭绿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绿江口及毗邻浅海沉积物重金属富集特征与潜在生态风险比较 被引量:15
13
作者 程岩 刘月 +3 位作者 李富祥 高建华 刘敬伟 张亮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16-525,共10页
为研究鸭绿江河口及毗邻浅海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比较了鸭绿江口及毗邻浅海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富集系数、多金属污染度的沿程变化,分析了重金属的分布富集规律;讨论了采用不同的背景值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地累积指数、生物效应浓... 为研究鸭绿江河口及毗邻浅海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比较了鸭绿江口及毗邻浅海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富集系数、多金属污染度的沿程变化,分析了重金属的分布富集规律;讨论了采用不同的背景值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地累积指数、生物效应浓度3种评价方法中的差异及其对生态风险评价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鸭绿江口及毗邻浅海的潜在生态风险总体属于低风险等级,其中毗邻浅海和潮滩的重金属污染较轻,西汊道的污染相对较重.重金属的高值分布区与混浊带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但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更大,对鸭绿江口及毗邻浅海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评价贡献率较高的重金属污染因子是Cu,Hg和C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绿江口 毗邻浅海 重金属 富集特征 潜在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绿江河口及近岸地区稀土元素的物源指示意义 被引量:18
14
作者 严杰 高建华 +3 位作者 李军 李家胜 白凤龙 程岩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5-103,共9页
通过对鸭绿江河口及近岸地区所采集的沉积物样品,分析研究了该地区沉积物REE的组成特征及分异模式,确立其地球化学参数,探讨了它的物源指示意义。结果显示,鸭绿江沉积物的REE总量较高,其REE组成分异特征与世界其他大河相类似,LREE富集,... 通过对鸭绿江河口及近岸地区所采集的沉积物样品,分析研究了该地区沉积物REE的组成特征及分异模式,确立其地球化学参数,探讨了它的物源指示意义。结果显示,鸭绿江沉积物的REE总量较高,其REE组成分异特征与世界其他大河相类似,LREE富集,而HREE相对亏损;源岩是控制该区沉积物REE组成特征的主要因素,风化作用、粒度与重矿物等因素对其影响相对较弱;鸭绿江沉积物REE组成相对上陆壳分异很弱,表明沉积物来源于上游源岩的风化产物;此外,其REE组成/分布模式及分异参数与长江、黄河较为接近,而与韩国一些河流相差较大,因此,可作为鸭绿江入海物质组成代表,指示黄海海洋陆源沉积物物质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源 沉积物 稀土元素 制约因素 鸭绿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北东部边境地区旅游业发展研究 被引量:29
15
作者 徐淑梅 李圆慧 王亚丰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36-341,共6页
近年来,随着东北三省几大经济区(带)的战略地位上升,以及一批重大基础设施的相继开建,使得东北地区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之势。同时东北区域一体化进程明显地加快,东北亚地区国际环境的改善以及合作需求的增强,为东北东部边境地区旅游业... 近年来,随着东北三省几大经济区(带)的战略地位上升,以及一批重大基础设施的相继开建,使得东北地区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之势。同时东北区域一体化进程明显地加快,东北亚地区国际环境的改善以及合作需求的增强,为东北东部边境地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在具体分析了东北东部边境地区旅游资源优势、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区域旅游业发展提出具体建议,特色旅游产品开发主要集中于对边境旅游、自然生态旅游、冰雪旅游、文化旅游等产品的开发,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五区-四轴"的旅游空间布局及区域战略合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东部边境地区 东北亚 旅游业 区域合作 空间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绿江河口及近岸海域沉积物中重矿物组成、分布及其沉积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21
16
作者 高建华 李军 +3 位作者 汪亚平 白风龙 李家胜 程岩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4-94,共11页
通过研究鸭绿江河口和近岸海域沉积物的重矿物分布和区域组合特征,同时以重矿物作为示踪物,分析了河口区底部沉积物的运动状况。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的重矿物主要分为两种组合,一是黑云母-普通角闪石-绿帘石组合,二是由不稳定的矿物普... 通过研究鸭绿江河口和近岸海域沉积物的重矿物分布和区域组合特征,同时以重矿物作为示踪物,分析了河口区底部沉积物的运动状况。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的重矿物主要分为两种组合,一是黑云母-普通角闪石-绿帘石组合,二是由不稳定的矿物普通角闪石、较稳定矿物绿帘石和石榴石以及金属矿物(包括磁铁矿、钛铁矿和赤褐铁矿)组成,该组合又可分为四个亚组合。不稳定矿物与稳定矿物含量的比值变化、推移质潮周期输运率和净输运方向计算以及断面的粒度分布特征表明,鸭绿江河口10 m等深线以北地区的底部沉积物主要向上游地区输运。这一结论与以往分析结果有很大不同,这主要是由于鸭绿江流域受到了人类活动,尤其受水利工程和人工挖沙的影响而出现的一种自我调节机制。此外,重矿物分析的初步结果还表明,鸭绿江河口10 m等深线以南的沉积物主要向下游输运,而近岸地区的沉积物可能由东西两端向中间输运,但是由于受到研究资料的限制,以上结论还有待于通过其他研究方法进一步验证。从北黄海东西两个地区的重矿物分布来看,北黄海西部地区的石榴石和电气石等稳定重矿物含量要大于东部地区的,而白云石和云母等不稳定矿物的含量要小于东部的。综合对比北黄海西部与北黄海东部、南黄海北部和南部来看,前者与后三者最大的区别就是沉积物中没有自生黄铁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矿物 区域组合 沉积动力 鸭绿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绿江河口地区沉积物的粒度变化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4
17
作者 冉隆江 石勇 +4 位作者 高建华 刘月 李富祥 白凤龙 李军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1-42,共12页
通过对比鸭绿江河口不同地区柱状样的粒度参数及敏感组分变化规律,分析了河口不同地区沉积动力环境和沉积特征的差异;结合代表性柱状样的210Pb测年,分析了柱状样在不同时期自然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沉积特征变化。结果表明,西水道主要受... 通过对比鸭绿江河口不同地区柱状样的粒度参数及敏感组分变化规律,分析了河口不同地区沉积动力环境和沉积特征的差异;结合代表性柱状样的210Pb测年,分析了柱状样在不同时期自然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沉积特征变化。结果表明,西水道主要受潮流作用而含有泥沙互层,粒度参数变化小;西岸潮滩受潮流和波浪作用含有贝壳碎屑,并在顶部出现粗化层。近几十年来,鸭绿江河口地区沉积特征的变化主要由于人类活动对水沙入海通量的影响:1941年以前柱状样的波动沉积特征反映了河流山溪性特征;1941—1970(1980)年随水沙入海通量减少而呈现砂含量降低、粉砂增加的特征;1970(1980)—1990年由于水沙入海通量变化较小,而呈现沉积物组成和敏感组分保持稳定的特征;但1990年后随水沙入海通量的进一步降低,邻近河口区域的沉积物出现明显的粗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粒度 水沙通量 水动力特征 人类活动 鸭绿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绿江河口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17
18
作者 李家胜 高建华 +4 位作者 李军 王珍言 严杰 白凤龙 程岩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5-31,共7页
对鸭绿江河口地区的56个站位沉积物的常量元素含量进行了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多元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多数常量元素含量在鸭绿江西岸潮滩地区和西部海域波动较小,而在上游地区和河口口门地区变动较大,在河口最大浑浊带内出现两... 对鸭绿江河口地区的56个站位沉积物的常量元素含量进行了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多元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多数常量元素含量在鸭绿江西岸潮滩地区和西部海域波动较小,而在上游地区和河口口门地区变动较大,在河口最大浑浊带内出现两个峰值。R型主因子分析结果表明,粒度控制效应对鸭绿江河口地区常量元素的含量分布起着主要作用,贡献方差达76.55%。运用Q型聚类分析将各站位归为两种类型,揭示出沉积动力环境的差异是造成这种常量元素地球化学分区特征的最主要因素。此外,通过与附近河口对比发现鸭绿江河口及近岸地区沉积物中的常量元素含量同朝鲜半岛的河流、中朝准地台花岗岩以及朝鲜半岛花岗岩比较接近,但与长江和黄河有着较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常量元素 控制因素 鸭绿江河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绿江口近百年来重金属垂向沉积的污染评价 被引量:10
19
作者 刘月 程岩 +4 位作者 李富祥 张春鹏 刘敬伟 张亮 高建华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89-494,共6页
以鸭绿江口西汊道连续性较好、时间分辨率较高、以海湾性质为主的沉积柱状样为样本,对其沉积速率、粒度、重金属质量分数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并结合210Pb测年结果对试验数据进行了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同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对鸭绿江口近百... 以鸭绿江口西汊道连续性较好、时间分辨率较高、以海湾性质为主的沉积柱状样为样本,对其沉积速率、粒度、重金属质量分数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并结合210Pb测年结果对试验数据进行了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同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对鸭绿江口近百年来重金属的垂向沉积进行了污染评价.结果表明:鸭绿江河口的重金属污染除Cu外都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体现了人类活动在自然演变中的强烈响应;粒度不是控制鸭绿江河口重金属积累的唯一因素,除w(Cu)和w(As)外,w(Hg)、w(Cr)、w(Ni)、w(Zn)、w(Pb)及w(Cd)之间有着较好的相关性,说明这些重金属元素有较为一致的沉积环境.大多数重金属受控于工业和农业的污染物排放,而Cu主要来源于采矿污染.用中朝地台页岩作为背景值进行地累积指数的污染评价表明,大多数重金属污染级别目前已达到中等到强的程度,说明鸭绿江口的重金属污染正在日益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绿江口 重金属 沉积记录 污染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绿江下游径流时序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刘敬伟 李富祥 +2 位作者 刘月 张亮 程岩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34-36,共3页
以鸭绿江下游荒沟水文站1958—2008年实测径流量数据为基础,采用累计距平法、Yamamot法和Mann-Kendall方法分析了径流量的年际变化特征及趋势。结果表明:①鸭绿江下游径流量年际变化明显,丰、平、枯水年出现的概率相当;②径流量总体呈... 以鸭绿江下游荒沟水文站1958—2008年实测径流量数据为基础,采用累计距平法、Yamamot法和Mann-Kendall方法分析了径流量的年际变化特征及趋势。结果表明:①鸭绿江下游径流量年际变化明显,丰、平、枯水年出现的概率相当;②径流量总体呈减少趋势且具有明显的阶段性;③径流量在1975年发生了一次显著的突变,突变前后年径流变化趋势存在明显的差异,但都不十分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量 时序变化 鸭绿江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