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临界条件下二氧化碳自然循环沸腾临界实验研究
1
作者 曾成天 周源 +3 位作者 黄彦平 罗乔 田耕源 黄家坚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3-523,共11页
亚临界侧近临界二氧化碳(CO_(2))由于其饱和气相密度高、潜热低和表面张力极低等物性特点而表现出独特的沸腾传热行为。本文针对近临界条件下二氧化碳开展自然循环沸腾临界传热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6.8~7.2 MPa的近临界条件下,过冷沸腾... 亚临界侧近临界二氧化碳(CO_(2))由于其饱和气相密度高、潜热低和表面张力极低等物性特点而表现出独特的沸腾传热行为。本文针对近临界条件下二氧化碳开展自然循环沸腾临界传热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6.8~7.2 MPa的近临界条件下,过冷沸腾条件下增加极小的热流密度(增加量仅0.6 kW/m^(2)),出口侧的壁面温度迅速上升,并且壁面温度飞升不断向进口侧轴向传播。结合主流体处于过冷状态及临界热流密度随着质量流速增加而增加的特点,判断沸腾临界为偏离泡核沸腾(DNB)式沸腾临界。不同边界条件下沸腾临界实验发现,压力和进口过冷度的变化对临界热流密度影响较大。基于近临界物性畸变及DNB式沸腾临界的特性建立了一个理论假说,解释了流固耦合条件下独特气泡行为导致的传热恶化轴向自蔓延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临界 二氧化碳 沸腾临界 偏离泡核沸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辐照物对快中子脉冲堆中子辐射场扰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强 罗小兵 +2 位作者 郑春 艾自辉 代少丰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39-842,846,共5页
应用活化法对辐照物引起的CFBR-Ⅱ快中子脉冲堆泄漏中子场的扰动变化进行了实验研究,采用小型活化箔组对典型的辐照样品条件下样品所在位置的中子能谱进行了实验测量,研究比较了没有辐照样品和有辐照样品时中子能谱和关键能段的中子注... 应用活化法对辐照物引起的CFBR-Ⅱ快中子脉冲堆泄漏中子场的扰动变化进行了实验研究,采用小型活化箔组对典型的辐照样品条件下样品所在位置的中子能谱进行了实验测量,研究比较了没有辐照样品和有辐照样品时中子能谱和关键能段的中子注量率的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子能谱 中子注量 扰动 活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Pα靶向标记化合物^(131)I-FAPI-03的合成及初步体内外实验研究
3
作者 马欢 廖家莉 +2 位作者 杨远友 刘宁 李飞泽 《同位素》 CAS 2024年第2期97-105,共9页
本研究以4-喹啉基-甘氨基-2-氰基吡咯烷为骨架,对连接基团进行碳链延长及羟基修饰成功合成FAPI衍生物ATE-FAPI-03;通过亲电取代反应实现其^(131)I标记,并对标记化合物^(131)I-FAPI-03的脂水分配比、体外稳定性等进行分析;开展细胞结合... 本研究以4-喹啉基-甘氨基-2-氰基吡咯烷为骨架,对连接基团进行碳链延长及羟基修饰成功合成FAPI衍生物ATE-FAPI-03;通过亲电取代反应实现其^(131)I标记,并对标记化合物^(131)I-FAPI-03的脂水分配比、体外稳定性等进行分析;开展细胞结合、内吞、流出等实验以评价^(131)I-FAPI-03的体外动力学特征;并考察了^(131)I-FAPI-03在荷胶质瘤小鼠体内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131)I-FAPI-03为亲脂性小分子,并具有良好的体外稳定性;与FAPα阳性细胞U87MG孵育10 min时的结合率为(22.00±0.35)%,且随着孵育时间的延长结合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而与FAPα阴性细胞MCF-7的结合率始终处于较低水平;通过竞争结合实验测得^(131)I-FAPI-03的IC50值为45.5 nM,表明其对FAPα具有较高的亲和力;大部分与U87MG细胞结合的^(131)I-FAPI-03可被细胞内吞,但其在细胞中的滞留能力偏低。^(131)I-FAPI-03在荷胶质瘤小鼠体内具有快速的肿瘤靶向能力:经尾静脉注射5 min后,肿瘤组织对^(131)I-FAPI-03的放射性摄取值为(14.90±3.21)%ID/g,注射2 h后,肿瘤/肌肉的放射性摄取比值达到(43.7±16.7)。上述结果为新型FAPα靶向药物的研发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Pα ^(131)I FAPI 胶质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特卡罗模拟中物理模型对质子硼俘获治疗剂量学的影响
4
作者 吴骏翔 邓力源 +2 位作者 何贞岑 孙钊 胡智民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0-156,共7页
比较了蒙特卡罗(MC)软件Geant4中不同物理过程对质子硼俘获治疗(PBCT)的剂量学影响。选取Geant4中FTFP、QBBC和QGSP三种物理过程,构建包含质子硼核反应的质子剂量沉积的模型,比较了80 MeV质子束选取三种物理过程在有无硼时的剂量分布,以... 比较了蒙特卡罗(MC)软件Geant4中不同物理过程对质子硼俘获治疗(PBCT)的剂量学影响。选取Geant4中FTFP、QBBC和QGSP三种物理过程,构建包含质子硼核反应的质子剂量沉积的模型,比较了80 MeV质子束选取三种物理过程在有无硼时的剂量分布,以及3 MeV质子束轰击纯硼时的核反应产物数据。三种物理过程在有无硼时水模体中的剂量分布无显著差异,一致性较好。FTFP物理过程获得的质子硼核反应产物与QBBC和QGSP物理过程相比差异较大。而QGSP物理过程得到的α粒子的产额、平均能量和能量范围与QBBC物理过程相比与实际情况吻合更好。综合评估三种物理过程中使用的非弹性散射模型以及模拟得到的核反应产物数据,Geant4中的QGSP物理过程更适用于PBCT的MC模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硼俘获治疗 蒙特卡罗模拟 GEANT4 剂量学 核反应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伏材料中低温地热发电原理与技术构想 被引量:14
5
作者 谢和平 昂然 +5 位作者 李碧雄 邓建辉 莫思特 陈志禹 唐明静 尹聪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2,共12页
本文系统分析了中国中低温地热发电的现状和技术瓶颈,提出了热伏材料概念,以大尺寸单晶热伏材料及其相应的热伏器件等为关键技术切入点,系统提出了高效、稳定的中低温地热热伏发电以及基于冷、热、电联供一体化的工程实施和精准对接的... 本文系统分析了中国中低温地热发电的现状和技术瓶颈,提出了热伏材料概念,以大尺寸单晶热伏材料及其相应的热伏器件等为关键技术切入点,系统提出了高效、稳定的中低温地热热伏发电以及基于冷、热、电联供一体化的工程实施和精准对接的技术原理和构想。该技术构想突破了传统中低温地热发电通过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局限性,利用大尺寸单晶热伏材料将热能直接高效转化为电能,这一创新技术研发对保持中国在地热发电领域尤其是中低温区领域的国际核心竞争力、获取自主知识产权、实现地热能高效利用和规模开发具有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同时,该战略性技术构想有望引领全球地热发电新的技术革命,以奠定中国在中低温地热发电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从而实现地热资源的清洁绿色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温地热发电 热伏材料 大尺寸单晶 温差发电 工程化对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507浸渍的聚苯乙烯与聚丙烯酸酯树脂分离Yb/Lu的对比研究
6
作者 樊锡胜 马国权 +6 位作者 彭海岳 高靖 李飞泽 兰图 廖家莉 杨远友 刘宁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34,共11页
^(177)Lu特别是无载体(NCA)177Lu在全球范围内的稳定供应问题变得尤为突出。目前,国内用于NCA^(177)Lu生产的LN2树脂有国产和也有进口产品,尽管二者高度相似,但两种LN2树脂的NCA^(177)Lu分离性能是否存在差异仍未形成统一认识,其最佳分... ^(177)Lu特别是无载体(NCA)177Lu在全球范围内的稳定供应问题变得尤为突出。目前,国内用于NCA^(177)Lu生产的LN2树脂有国产和也有进口产品,尽管二者高度相似,但两种LN2树脂的NCA^(177)Lu分离性能是否存在差异仍未形成统一认识,其最佳分离工艺流程也需要进一步优化。为此,本文开展了两种树脂的对比实验。通过多种表征手段对国产和进口LN2树脂的结构和组分等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静态吸附实验考察了两种材料对Yb/Lu的吸附性能差异,随后开展了二者动态柱分离Yb/Lu的对比研究,探讨了不同淋洗条件对NCA^(177)Lu分离性能的影响。此外还通过模拟工况下的分离实验研究,为每种树脂优化出了最佳淋洗方案。结果表明,国产与进口树脂的载体分别为聚苯乙烯和聚丙烯酸酯,前者具有更高的萃取剂负载量(质量分数为30.6%),Yb^(3+)和Lu^(3+)静态吸附量更高,但过高的负载量堵塞了树脂孔道,使其在动态柱实验中无法实现Yb/Lu的有效分离,带来了诸如分离度低、淋洗体积大等问题。与文献报道一致的是,进口LN2树脂的分离性能优异,在相对简单的条件下便可实现良好的分离(R_(S)=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载量 浸渍树脂 Yb/Lu分离 ^(177)L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30回旋加速器辐照天然锌靶制备高核纯^(67)Ga
7
作者 吴晗 夏灵厅 +8 位作者 李文亮 叶天真 邱龙 李飞泽 兰图 杨吉军 廖家莉 杨远友 刘宁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0-198,I0004,共10页
^(67)Ga是一种经典的单光子显像核素,因其衰变过程中同时发射俄歇电子也具有一定的治疗潜力。利用加速器辐照天然锌靶通过^(nat)Zn(p,xn)^(67)Ga核反应可获得^(67)Ga,但现有分离方法与流程尚需要进一步优化。通过硫酸锌体系电镀制备出... ^(67)Ga是一种经典的单光子显像核素,因其衰变过程中同时发射俄歇电子也具有一定的治疗潜力。利用加速器辐照天然锌靶通过^(nat)Zn(p,xn)^(67)Ga核反应可获得^(67)Ga,但现有分离方法与流程尚需要进一步优化。通过硫酸锌体系电镀制备出品质良好的锌靶,靶厚大于70 mg/cm^(2)。在CS-30回旋加速器中,用21 MeV的质子束流轰击电镀制备的天然锌靶,束流强度为50μA。基于磷酸三丁酯(TBP)萃淋树脂,通过模拟实验、示踪实验与放射化学分离实验建立了从辐照锌靶溶液中获取高核纯^(67)Ga的分离工艺。整个分离过程可在2h内完成,放射性回收率大于90%,^(67)Ga核纯度高达99.9%以上,通过^(nat)Zn(p,xn)^(67)Ga反应得到^(67)Ga的产率为13 MBq/(μA·h)。所建立的从天然锌靶中制备高放射性核纯度^(67)Ga的方法,不仅简单可行,也对加速器制备68Ga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靶 ^(67)Ga 高效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湮没寿命谱技术应用于聚合物微观结构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廖霞 张琼文 +3 位作者 何汀 安竹 杨其 李光宪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8-204,共7页
聚合物的晶区堆砌密度、无定形区自由体积的尺寸和数量、晶区-非晶区的界面等微观结构,对其宏观性能,如渗透性能、力学性能、松弛行为等有重要影响。正电子湮没寿命谱技术是一种强有力的微观结构探测与表征技术,能够灵敏有效地探测聚合... 聚合物的晶区堆砌密度、无定形区自由体积的尺寸和数量、晶区-非晶区的界面等微观结构,对其宏观性能,如渗透性能、力学性能、松弛行为等有重要影响。正电子湮没寿命谱技术是一种强有力的微观结构探测与表征技术,能够灵敏有效地探测聚合物的晶区堆砌密度、无定形区自由体积以及两相界面等信息,从而提供了一种直接、简单的研究聚合物微观结构的途径。文中介绍了该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理论,综述了该技术在聚合物研究领域的应用,如:聚合物本征特性与自由体积之间的关系,应力、辐照、外界压力、物理老化等外界因素对聚合物微观结构的影响,以及聚合物共混物、复合材料的相容性和界面特性等。最后总结了正电子湮没寿命谱技术在聚合物微观结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湮没寿命谱 聚合物 自由体积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确控制的模拟肺装置用于肺功能测量校准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张从华 龚岚 +1 位作者 宿红 杨勇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85-189,共5页
为了提高肺功能测量值的准确性,减少临床呼吸疾病的错误诊断,采用精确控制的模拟肺装置对肺功能测量进行校准。简要介绍模拟肺装置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气体的计算方法、工作模式。采用模拟肺装置对肺功能仪进行校准测试的实验方法,... 为了提高肺功能测量值的准确性,减少临床呼吸疾病的错误诊断,采用精确控制的模拟肺装置对肺功能测量进行校准。简要介绍模拟肺装置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气体的计算方法、工作模式。采用模拟肺装置对肺功能仪进行校准测试的实验方法,肺功能仪的流量线性和工作模式进行了测试,分析了肺功能仪在各种工作模式下的体积误差。被校准的肺功能仪的流量线性、肺活量、用力肺活量的体积误差小于3.5%,静息通气量误差小于2%,最大通气量误差小于10.5%。通过对测试数据的分析和说明,被校准的肺功能仪测试值在ATS和ERS的标准范围内,达到对肺功能仪进行校准的目的。实验研究为模拟肺装置的广泛运用提供参考依据,首次在国内为肺功能仪的质量控制和计量校准提供量值溯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肺装置 肺功能仪 呼吸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线缆材料的辐射稳定性 被引量:8
10
作者 黄玮 熊洁 +3 位作者 高小铃 许云书 傅依备 何捷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44-247,共4页
将通过混炼、密炼等加工程序制备的聚乙烯线缆材料置于钴源辐照场中辐照,然后对辐照样品前后各项指标进行分析鉴定。通过气相色谱、断面扫描电镜、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以及拉伸性能等测试手段,探讨了聚乙烯材料的耐辐射性能。以辐解气体... 将通过混炼、密炼等加工程序制备的聚乙烯线缆材料置于钴源辐照场中辐照,然后对辐照样品前后各项指标进行分析鉴定。通过气相色谱、断面扫描电镜、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以及拉伸性能等测试手段,探讨了聚乙烯材料的耐辐射性能。以辐解气体小分子CO_2为研究对象,判断聚乙烯的断键程度随吸收剂量的变化曲线。通过拉伸性能分析,推算出聚乙烯材料的临界吸收剂量为0.28 MGy。结合扫描电镜和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发现聚乙烯材料晶形具有一定的取向性,且辐照前后材料的晶相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通过材料的宏观性能和微观结构变化之间的密切关联,确定了此种材料的耐辐射能力,为以后相应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线缆材料 钴源 辐射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感度辐射变色薄膜电子剂量计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强 蒋波 +4 位作者 何捷 孙鹏 郑丹 万渝平 林理彬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078-2082,共5页
以聚乙烯醇缩聚物为基质,以类丁二炔化合物为有机染色材料,研制了一种高灵敏度新型辐射变色膜。采用JJ-2型范格拉夫静电加速器对变色薄膜进行剂量范围为15~90Gy的电子束辐照,结果显示:变色薄膜颜色由粉红渐变为蓝色,并随着辐照剂... 以聚乙烯醇缩聚物为基质,以类丁二炔化合物为有机染色材料,研制了一种高灵敏度新型辐射变色膜。采用JJ-2型范格拉夫静电加速器对变色薄膜进行剂量范围为15~90Gy的电子束辐照,结果显示:变色薄膜颜色由粉红渐变为蓝色,并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而逐渐加深;分光光度计测试其吸收光谱,发现主吸收峰值出现在675nm附近,且吸收峰处的响应吸光度与电子注量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对变色层厚度为20~80μm的变色膜,吸收峰处的响应吸光度与其变色层厚度也成线性关系;添加不同比例的协同剂,能提高变色薄膜的响应灵敏度;变色膜辐照后续效应微弱,辐照后可以立即测量,且对测量环境变化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色薄膜 电子辐照 吸光度响应 电子剂量计 协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50 keV的X射线管轫致辐射能谱的解析计算 被引量:4
12
作者 彭博 黄宁 +2 位作者 王鹏 何泽 袁靖茜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33-1242,共10页
X射线管便于产生X射线,广泛应用于工业、考古及医学等领域,其能谱分布是应用基础。本文通过蒙特卡罗模拟软件Geant4模拟入射能量为10、20、30、40和50 keV的电子与铜靶的相互作用,得到了电子在不同穿透深度下的计数、能量分布及角度分布... X射线管便于产生X射线,广泛应用于工业、考古及医学等领域,其能谱分布是应用基础。本文通过蒙特卡罗模拟软件Geant4模拟入射能量为10、20、30、40和50 keV的电子与铜靶的相互作用,得到了电子在不同穿透深度下的计数、能量分布及角度分布,对模拟数据拟合,得到了10~50 keV的电子在铜靶中的电子深度分布及路径长度纠正系数的经验公式。将经验公式和相应轫致辐射截面数据结合,建立了入射能量为10~50 keV的电子在铜靶中产生轫致辐射能谱的解析计算模型。通过和模拟的X射线管轫致辐射谱比较,验证了该解析计算模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管 轫致辐射 Geant4模拟 解析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胶体晶体自组装技术 被引量:2
13
作者 肖磊 吴卫东 +5 位作者 卢铁城 唐永建 蒋晓东 罗炫 方瑜 叶鑫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75-1279,共5页
介绍了垂直沉降法和旋涂法制备SiO2胶体晶体,并对两种方法制备的胶体晶体在宏观形貌、微观结构及光子带隙性质进行了比较。采用改进的Stober法在乙醇介质中合成粒径不同、单分散性较好的SiO2微球,用垂直沉积法和旋涂法制备出有序性较好... 介绍了垂直沉降法和旋涂法制备SiO2胶体晶体,并对两种方法制备的胶体晶体在宏观形貌、微观结构及光子带隙性质进行了比较。采用改进的Stober法在乙醇介质中合成粒径不同、单分散性较好的SiO2微球,用垂直沉积法和旋涂法制备出有序性较好的密排结构的SiO2胶体晶体。宏观照片表明,用旋涂法制备的SiO2胶体晶体经白光照射出现的光柱呈6次对称,而垂直沉降法制备的胶体晶体表面出现条纹。SEM分析表明,选用不同溶剂在同等旋涂工艺下制备SiO2胶体晶体,用乙醇和乙二醇混合溶液作溶剂制备出的SiO2胶体晶体质量最好。透射光谱表明,垂直沉降法所制备的胶体晶体在(111)方向具有明显的光子带隙性质,而旋涂法制备的胶体晶体则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体晶体 旋涂 垂直沉降 自组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子剂量当量测量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田时海 陈旭 +3 位作者 王和义 袁永刚 周维 刘华敏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38-1043,1047,共7页
中子剂量当量的测量,已在国民经济和国防科技中取得了广泛的应用。但在中子剂量当量测量过程中,由于探测器能量响应及不确定因素等的影响,中子剂量当量测量的准确度一直不高。论文介绍了中子剂量当量的测量方法,影响中子剂量当量测量的... 中子剂量当量的测量,已在国民经济和国防科技中取得了广泛的应用。但在中子剂量当量测量过程中,由于探测器能量响应及不确定因素等的影响,中子剂量当量测量的准确度一直不高。论文介绍了中子剂量当量的测量方法,影响中子剂量当量测量的因素,并展望了中子剂量当量测量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剂量当量 能量响应 不确定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辐射变色凝胶的紫外辐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鹏 胡娟 +4 位作者 傅玉川 李磊 王潇 黄玮 蒋波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72-277,共6页
将类丁二炔化合物自组装成纳米囊泡后,均匀分散于凝胶载体中,研制出-种新型的辐射变色凝胶剂量计.用电镜观测了囊泡形貌,采用CL-1000型紫外交联仪对凝胶进行辐照,测试并研究了凝胶对紫外辐照的变色响应、辐射后效应、扩散效应等剂量学性... 将类丁二炔化合物自组装成纳米囊泡后,均匀分散于凝胶载体中,研制出-种新型的辐射变色凝胶剂量计.用电镜观测了囊泡形貌,采用CL-1000型紫外交联仪对凝胶进行辐照,测试并研究了凝胶对紫外辐照的变色响应、辐射后效应、扩散效应等剂量学性能.结果表明:该辐射变色凝胶在5~150mJ/cm2 能量密度范围内对紫外线辐照具有良好的响应线性,同时克服了扩散效应、辐射后效应、成型能力差等现有凝胶剂量计的不足.该辐射变色凝胶剂量计适于光学扫描方式测量剂量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变色凝胶 纳米囊泡 紫外辐照 辐射后效应 扩散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离子与碳膜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
16
作者 缪竞威 杨百方 +2 位作者 杨朝文 师勉恭 刘晓东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95-401,共7页
此文报道了H+ 、H+ 2 和H+ 3 离子通过碳膜后 ,在其中产生的各种微量产物的测量结果。讨论了离子与碳膜作用中的电荷交换过程。分析了这些微量产物的形成机理。实验证明在产物的形成中电荷交换过程起关键作用。
关键词 碳膜 相互作用 实验研究 氢离子 电荷交换 团簇效应 尾流效应 分子团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氨-1-羟丙基-1,1-二膦酸盐的^131I标记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初步动物实验
17
作者 林如山 蒲满飞 +3 位作者 杨远友 刘宁 廖家莉 金建南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5-79,共5页
合成了3-氨-1-羟丙基-1,1-二膦酸二钠水合物(ABP)配体,并以5-(三正丁基锡)-3-吡啶甲酸-N-琥珀酰亚胺酯(SPC)为双功能偶联剂,进行了131I标记的研究。其标记率大于64%,放化纯度大于99%。室温下,标记产物放置72 h后,放化纯度仍大于98.8%。... 合成了3-氨-1-羟丙基-1,1-二膦酸二钠水合物(ABP)配体,并以5-(三正丁基锡)-3-吡啶甲酸-N-琥珀酰亚胺酯(SPC)为双功能偶联剂,进行了131I标记的研究。其标记率大于64%,放化纯度大于99%。室温下,标记产物放置72 h后,放化纯度仍大于98.8%。初步动物实验结果表明,标记产物131I-SIPC-ABP对小鼠骨骼具有明显的亲和力,具有较高的体内外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P 骨肿瘤 SPC ^131I 生物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功率器件辐照诱生缺陷实验研究进展
18
作者 杨治美 高旭 +3 位作者 李芸 黄铭敏 马瑶 龚敏 《电子与封装》 2022年第5期1-9,共9页
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碳化硅(SiC)功率器件在航天、航空和核工业等强辐射领域的极端环境下应用时会受到辐照损伤的影响诱生缺陷,最终导致器件性能退化或者失效。简要介绍了SiC功率器件辐照效应发展历程和辐照效应,梳理轻离(粒)子辐照诱生... 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碳化硅(SiC)功率器件在航天、航空和核工业等强辐射领域的极端环境下应用时会受到辐照损伤的影响诱生缺陷,最终导致器件性能退化或者失效。简要介绍了SiC功率器件辐照效应发展历程和辐照效应,梳理轻离(粒)子辐照诱生缺陷与敏感参数退化的实验规律,分析总结重离子辐照SiC功率器件中一些关键技术问题,特别是不同温度辐照诱生缺陷形成机理的异同,为今后深入开展SiC肖特基二极管(Schottky Barrier Diode,SBD)的辐照诱生缺陷、器件性能退化研究及SiC相关器件的材料抗辐照性能的改善和结构优化提供实验数据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 辐照诱生缺陷 深能级缺陷 电学性能 重离子辐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来源腐殖酸与U(Ⅵ)结合特性差异的实验与分子动力学模拟
19
作者 赵煜帆 吴鹏 +5 位作者 尹霄羽 李飞泽 廖家莉 杨远友 刘宁 兰图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44-455,共12页
采用元素分析、化学滴定、光谱分析等方法对三种不同来源腐殖酸(AHA、YHA和EHA)进行了分析表征和官能团测定,系统地研究了不同pH、时间、温度和离子强度下它们与U(Ⅵ)的配位行为,并借助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腐殖酸模型与U(Ⅵ)... 采用元素分析、化学滴定、光谱分析等方法对三种不同来源腐殖酸(AHA、YHA和EHA)进行了分析表征和官能团测定,系统地研究了不同pH、时间、温度和离子强度下它们与U(Ⅵ)的配位行为,并借助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腐殖酸模型与U(Ⅵ)相互作用的溶液动力学,探究了动力学过程、配位结构和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三种不同来源腐殖酸的元素组成和官能团类型基本相似,均具有较强的芳香性和共轭双键,但也略有差异。YHA的低H/C原子比、高酸度和高官能团含量表明其腐殖化程度较高,存在高的共轭性或芳香族成分,具有较强的金属配位能力。不同来源腐殖酸与U(Ⅵ)的配位行为存在显著差异,且受pH、时间、温度和离子强度的明显影响。分子动力学模拟表明:单个腐殖酸分子与U(Ⅵ)的配位在很短时间内完成,主要的结合位点为羧基,在水溶液中可自发形成具有显著差异的HA-U(Ⅵ)配位结构,其主要驱动力为静电相互作用。上述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进一步理解腐殖酸存在下铀在环境中的化学行为,对放射性废物的地质处置及安全性评价也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殖酸 U(Ⅵ) 结合特性 不同来源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辐射变色薄膜的质子辐照响应
20
作者 郭英杰 蒋波 +3 位作者 何捷 陈家胜 万渝平 苏锐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17-521,共5页
用J-2.5质子静电加速器提供的质子束,对研制的一种高灵敏度新型辐射变色膜进行质子辐射响应研究。该变色膜以聚乙烯醇缩聚物为基质,以类丁二炔化合物为有机染色材料,质子能量为2.0 MeV,辐照注量为1.0×10^10-1.0×10^12cm^-2。... 用J-2.5质子静电加速器提供的质子束,对研制的一种高灵敏度新型辐射变色膜进行质子辐射响应研究。该变色膜以聚乙烯醇缩聚物为基质,以类丁二炔化合物为有机染色材料,质子能量为2.0 MeV,辐照注量为1.0×10^10-1.0×10^12cm^-2。用光谱响应测试薄膜的辐射效应显示:变色薄膜颜色由粉红渐变为蓝色,并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而逐渐加深;用图像分析仪分析辐照后靶材的光密度发现,图像的光密度随聚焦斑距离的增大而减小;用分光光度计测试其吸收光谱发现,主吸收峰值出现在660 nm附近,且吸收峰处的响应吸光度与质子注量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对新型变色薄膜辐照后持续效应的研究表明,变色膜辐照后续效应微弱,辐照后可以立即测量,且对测量环境变化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色薄膜 质子辐照 吸光度响应 质子剂量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