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新型辐射变色膜的γ射线辐照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徐雪春 林理彬 +2 位作者 蒋波 李军豪 邹萍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91-294,共4页
报道了以高聚物为载体,以有机染料及添加剂为变色指示剂体系,制备一种辐射变色膜.这种辐射变色膜为无色透明固体薄膜,经60Co γ射线辐照后,其颜色变为蓝色.辐照后样品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明,在可见光区其最强吸收峰出现在624 nm附近.... 报道了以高聚物为载体,以有机染料及添加剂为变色指示剂体系,制备一种辐射变色膜.这种辐射变色膜为无色透明固体薄膜,经60Co γ射线辐照后,其颜色变为蓝色.辐照后样品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明,在可见光区其最强吸收峰出现在624 nm附近.在10~90 kGy的剂量范围内,不含添加剂的辐射变色膜的光密度变化与吸收剂量呈线性关系,而含有添加剂的辐射变色膜对γ射线辐照的响应在50 kGy时就达到饱和.同时还探索了该体系辐照效应的化学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变色膜 Γ射线 吸收剂量 剂量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聚变堆用氚增殖剂材料及其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昊 李广忠 +5 位作者 葛渊 刘波 林黎蔚 杨保军 李亚宁 荆鹏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15075-15082,共8页
核聚变能是清洁安全的理想能源,是最终可能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途径之一。氚是核聚变的关键原料,自然界中存在稀少,如何利用氘-氚聚变反应产生的中子与含有锂的氚增殖剂材料发生核反应制备氚并使之自持是目前聚变工程堆尚待验证的核心关... 核聚变能是清洁安全的理想能源,是最终可能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途径之一。氚是核聚变的关键原料,自然界中存在稀少,如何利用氘-氚聚变反应产生的中子与含有锂的氚增殖剂材料发生核反应制备氚并使之自持是目前聚变工程堆尚待验证的核心关键技术,且是三大难题之一。常用氚增殖剂材料包括液态含锂金属与固态含锂陶瓷,目前示范堆型设计主要考虑选用固态陶瓷增殖剂,包括硅酸锂(Li4SiO4)、钛酸锂(Li2TiO3)、锆酸锂(Li2ZrO3)、氧化锂(Li2O)等,并将增殖剂包层设计为球床结构。欧盟氦冷球床包层(HCPB)和中国氦冷固态包层(HCSB)中均选用Li4SiO4小球为增殖剂材料。根据以往设计经验,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也优先考虑硅酸锂小球作为氚增殖剂材料。本文总结了传统氚增殖剂的制备技术,包括锂同位素分离技术、小球成型工艺技术和成型过程中相纯度控制。分析对比了国内、国外氚增殖剂的常用方法的差异与优劣。通过比较发现传统制备技术获得的氚增殖剂小球的性能差异不大,且随着对氚增殖剂材料研究的推进,性能要求愈发严苛,不仅需要满足聚变堆内服役力学性能、产氚性能的要求,还应注重氚释放性能与安全性。传统球床结构目前存在诸如装载密度较低、小球易破碎堵塞提氚通道等缺陷,甚至会危及聚变堆安全,故需要开发结构和性能更优的新一代先进的增殖剂材料。本文综述了传统氚增殖剂材料制备技术,同时指出需要开发新型增殖剂材料的理由。重点阐述了新型一体成型多孔氚增殖剂的综合性能优势,并对新型一体成型多孔氚增殖剂材料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变堆材料 氚自持 固态氚增殖剂 一体成型多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色薄膜的紫外线辐照响应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徐雪春 蒋波 +2 位作者 江少恩 郑志坚 林理彬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72-476,共5页
制备了含多芳氨基甲烷类化合物的高分子变色薄膜,经紫外线辐照后,这种薄膜随吸收剂量的不同由无色透明逐渐变为绿色,在可见光区主要吸收峰位于626 nm附近,光密度响应与辐照时间近似成线性关系.研究表明:该辐射变色薄膜变色响应随紫外... 制备了含多芳氨基甲烷类化合物的高分子变色薄膜,经紫外线辐照后,这种薄膜随吸收剂量的不同由无色透明逐渐变为绿色,在可见光区主要吸收峰位于626 nm附近,光密度响应与辐照时间近似成线性关系.研究表明:该辐射变色薄膜变色响应随紫外线能量密度增加而增加;分次辐照能略微提高光密度响应;辐射变色薄膜响应受温度和湿度影响较大,在20~50 ℃温度范围、40%~60%相对湿度范围,响应基本稳定;卤代物添加剂可以大大提高辐射变色薄膜的响应灵敏度;受后辐照效应影响,辐照结束最初2 h内响应迅速增加,2 h后响应才基本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变色薄膜 紫外线 多芳氨基甲烷 吸收光谱 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多重氢键寡聚芳酰胺的合成及自组装 被引量:3
4
作者 刘云 贺有周 +1 位作者 袁立华 冯文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18-924,共7页
含六重氢键寡聚芳酰胺双分子链在没有相应互补链的情况下,其中一条链发生自组装.通过紫外-可见(UV-Vis)光谱、动态光散射(DLS)、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等实验手段,对其自组装行为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1,2-二氯乙烷中随温... 含六重氢键寡聚芳酰胺双分子链在没有相应互补链的情况下,其中一条链发生自组装.通过紫外-可见(UV-Vis)光谱、动态光散射(DLS)、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等实验手段,对其自组装行为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1,2-二氯乙烷中随温度升高在紫外区吸收发生蓝移,说明酰胺自组装体部分解聚.该分子链在不同极性的溶剂中都能发生自组装,并随极性不同表现为不同的形貌.如在甲苯中呈网状结构,在极性相对较弱的二氯甲烷和环己烷的混合溶剂中为不规则的蜂窝状结构,而在三氯甲烷和甲醇组成的极性混合溶剂中则组装成稳定的实心微球,其直径随着浓度升高而增大,通过在乙腈中的降温过程,观察到组装体形貌由管状纤维向实心球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寡聚芳酰胺 氢键 自组装 实心球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芳酰胺的合成及自组装行为 被引量:6
5
作者 杨永安 冯文 袁立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950-1961,共12页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由三中心氢键和远程位阻效应促进的环芳酰胺合成及该类化合物自组装行为的研究进展.在研究一步高效成环的基础上,对合成不同孔径刚性大环分子的方法进行了探讨.改变大环分子周边侧链极性可以调控这类大环分子的自组装行...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由三中心氢键和远程位阻效应促进的环芳酰胺合成及该类化合物自组装行为的研究进展.在研究一步高效成环的基础上,对合成不同孔径刚性大环分子的方法进行了探讨.改变大环分子周边侧链极性可以调控这类大环分子的自组装行为.探讨了环芳酰胺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芳酰胺 刚性大环 三中心氢键 自组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热处理的SiC-C涂层注H^+前后表面形貌及其Si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杜良 曾俊辉 +5 位作者 张东 杜纪富 杨淑勤 任丁 刘宁 黄宁康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13,共3页
为了提高放射性废物包装用的不锈钢材料的阻氚性能,采用离子束混合技术在不锈钢表面沉积低Z材料的SiC-C涂层,对50%SiC-C涂层进行不同条件的加热处理以及随后进行的剂量为1×1018/cm2H+的注入,研究涂层微观结构的变化,该研究为涂层... 为了提高放射性废物包装用的不锈钢材料的阻氚性能,采用离子束混合技术在不锈钢表面沉积低Z材料的SiC-C涂层,对50%SiC-C涂层进行不同条件的加热处理以及随后进行的剂量为1×1018/cm2H+的注入,研究涂层微观结构的变化,该研究为涂层的实际使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离子束混合沉积在不锈钢基体上的50%SiC-C涂层经加热处理后会发生涂层元素的扩散迁移。随着加热温度的提高,发生颗粒凝聚晶化现象;氢离子注入会产生非晶化效应,同时导致涂层元素Si向表面及界面的增强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C涂层 离子注入 表面形貌 Si深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孔相机全场X射线荧光成像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何泽 黄宁 +2 位作者 王鹏 陈子晗 彭博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80-188,共9页
为解决全场X射线荧光(XRF)成像中针孔形状和尺寸的选取问题,采用Geant4软件,模拟了6种不同类型针孔和4种不同的针孔孔径,分析了这些参数对点扩散函数和调制传递函数的影响;模拟了不同能量X射线荧光平面源的成像过程,并用均值滤波和Richa... 为解决全场X射线荧光(XRF)成像中针孔形状和尺寸的选取问题,采用Geant4软件,模拟了6种不同类型针孔和4种不同的针孔孔径,分析了这些参数对点扩散函数和调制传递函数的影响;模拟了不同能量X射线荧光平面源的成像过程,并用均值滤波和Richardson迭代法对图像进行处理,分析了图像处理的效果。模拟结果表明:对于能量小于20 keV的荧光X射线,双锥孔结合直孔模型的点扩散函数尖锐性和等晕性更好,调制传递函数的截止频率更大,空间分辨更好,更适合做全场XRF成像的针孔;均值滤波结合Richardson迭代法的图像处理算法对全场XRF图像处理的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场XRF Geant4模拟 空间分辨 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激光等离子体测量的X光量热计 被引量:1
8
作者 唐道润 江少恩 +2 位作者 伍登学 林理彬 孙可煦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15-718,共4页
由于X光量热计具有体型吸收、线性响应及抗电磁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可用于对激光等离子体辐射的X光总量测量。介绍了X光量热计的原理和结构,量热计主要由吸收体、热电堆、恒温体和外壳4个部分组成;量热计吸收体接收X光能量后,在瞬时内温... 由于X光量热计具有体型吸收、线性响应及抗电磁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可用于对激光等离子体辐射的X光总量测量。介绍了X光量热计的原理和结构,量热计主要由吸收体、热电堆、恒温体和外壳4个部分组成;量热计吸收体接收X光能量后,在瞬时内温度迅速上升,同时又通过热传导或辐射而损失能量。电加热法作为X光量热计的传统标定方法,标定结果不可靠。为此采用经过绝对标定的XRD阵列谱仪(SXS)对X光量热计在神光Ⅱ装置上进行了在线绝对标定。结果表明X光量热计性能稳定,其灵敏度为(84.1±3.4)μV/mJ,X光能量测量的相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约为31%,可用于X光定量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光量热计 灵敏度 XRD阵列谱仪 相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EGS4计算固体电离室的吸收剂量与光子注量的转换因子 被引量:1
9
作者 傅玉川 雷家荣 +1 位作者 罗正明 崔高显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97-400,共4页
利用蒙特卡罗程序 EGS4 ,针对几种特定的γ光子谱 ,计算了特定形状的 Li F固体电离室中空腔辐射敏感元件 L i FTLD的吸收剂量 -光子注量转换因子 ;计算结果表明 ,该转换因子的不确定度主要取决于谱的不确定度 ;通过对单能光子源的蒙特... 利用蒙特卡罗程序 EGS4 ,针对几种特定的γ光子谱 ,计算了特定形状的 Li F固体电离室中空腔辐射敏感元件 L i FTLD的吸收剂量 -光子注量转换因子 ;计算结果表明 ,该转换因子的不确定度主要取决于谱的不确定度 ;通过对单能光子源的蒙特卡罗计算结果与解析公式计算结果的比较 ,证明该方法是可靠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剂量 光子注量 蒙特卡罗方法 EGS4 固体电离室 转换因子 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波形数字化的γ-γ符合测量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忠海 覃雪 +3 位作者 周智 周荣 韩纪锋 杨朝文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293-1296,共4页
数字化符合测量是在传统符合测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辐射计量新技术。文章讨论了数字化符合测量系统和传统符合测量系统的差别,介绍了基于探测器信号波形数字化的符合测量原理。提出用实验室中常用的数字示波器来代替专用的模数转换电... 数字化符合测量是在传统符合测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辐射计量新技术。文章讨论了数字化符合测量系统和传统符合测量系统的差别,介绍了基于探测器信号波形数字化的符合测量原理。提出用实验室中常用的数字示波器来代替专用的模数转换电路,设计了示波器数据获取与处理程序,通过对示波器获得的波形序列进行数字处理,实现了数字化符合测量。用22Naβ+放射源通过传统符合测量系统进行检验,获得很好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波形 γ—γ符合 22Na 放射性活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230液体闪烁探测器对^(24)Naγ射线的响应
11
作者 牟云峰 陈渊 +4 位作者 林理彬 安力 郭海萍 赵秋雯 王新华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53-256,共4页
建立了 NE2 30液体闪烁探测器γ射线谱仪 ,用该谱仪测量了 2 4 Na源的γ射线 ,并将测量结果与 NE2 13探测器的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运用蒙特卡罗程序对实验所用探测器的γ射线进行了计算模拟 ,发现 NE2 30实验结果与计算结果相差比较大... 建立了 NE2 30液体闪烁探测器γ射线谱仪 ,用该谱仪测量了 2 4 Na源的γ射线 ,并将测量结果与 NE2 13探测器的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运用蒙特卡罗程序对实验所用探测器的γ射线进行了计算模拟 ,发现 NE2 30实验结果与计算结果相差比较大。对探测效率及测量谱形的差异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230液体闪烁体 NE213液体闪烁体 ^24Na Γ射线 康普顿电子 钠24 液体闪烁探测器 γ射线谱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弗里曼源产生N_(10)^+团簇的研究
12
作者 郑思孝 刘仲阳 +3 位作者 廖小东 孙官清 王培录 缪竞威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33-237,共5页
介绍热阴极弧放电弗里曼源产生N+10 团簇的新结果。研究了N+10 团簇的产生与氮的气体流量、辅助磁场强度、弧电压、弧放电功率等离子源参数之间的关系 ,初步揭示出可能存在一种新的团簇形成机制。这种机制有别于通常的绝热膨胀冷凝团聚... 介绍热阴极弧放电弗里曼源产生N+10 团簇的新结果。研究了N+10 团簇的产生与氮的气体流量、辅助磁场强度、弧电压、弧放电功率等离子源参数之间的关系 ,初步揭示出可能存在一种新的团簇形成机制。这种机制有别于通常的绝热膨胀冷凝团聚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10^+团簇粒子 弧放电 高温等离子体 弗里曼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子时间序列测量系统的研制
13
作者 张京隆 周荣 +1 位作者 王忠海 杨朝文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70-1373,共4页
在反应堆瞬发中子衰减常数测量、特殊核装置的参数检测、聚变-裂变混合能源堆中子学积分实验等研究中,经常需要探测中子强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从而获得这些装置或者系统的某些物理参数。为此,提出和实现了一套高精度宽量程测定中子时间... 在反应堆瞬发中子衰减常数测量、特殊核装置的参数检测、聚变-裂变混合能源堆中子学积分实验等研究中,经常需要探测中子强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从而获得这些装置或者系统的某些物理参数。为此,提出和实现了一套高精度宽量程测定中子时间序列的测量系统。该系统包含两个独立通道,每个通道时间测量量程从1μs~100 ms可调,单次测量可记录中子数目104个,实验测定系统的最好时间分辨小于100 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子 时间序列 反应堆 聚变-裂变混合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钆液闪中子探测器的研制 被引量:3
14
作者 魏伟伟 杜强 +7 位作者 王力 余训臻 张才勋 幸浩洋 林兴德 唐昌建 岳骞 朱敬军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97-303,共7页
中子在探测器中能产生与暗物质粒子(WIMPs)类似的核反冲信号,对于低背景的暗物质直接探测实验,精确测量和排除中子的干扰尤其重要。为测量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CJPL)中子本底的通量,研制了高效的、具有很强"中子-伽马"分辨的... 中子在探测器中能产生与暗物质粒子(WIMPs)类似的核反冲信号,对于低背景的暗物质直接探测实验,精确测量和排除中子的干扰尤其重要。为测量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CJPL)中子本底的通量,研制了高效的、具有很强"中子-伽马"分辨的掺钆液闪快中子探测器。介绍了掺钆液闪中子探测器的研制和性能,包括探测器形状和尺寸的设计,液体闪烁体类型、光电倍增管型号以及液闪容器材料的选择,探测器的伽马能量刻度以及中子与伽马信号的甄别。用Am-Be中子源对探测器进行探测效率刻度,得到阈值为0.2 MeV等效电子能量的中子探测效率为(6.30±0.30)%,满足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对中子通量测量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物质 快中子 液闪探测器 能量刻度 n-γ甄别 探测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HAASO-WFCTA数字电路电源模块设计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进文 周荣 +1 位作者 张京隆 杨朝文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09-912,共4页
为满足大型巡天望远镜中广角大气荧光/切仑科夫光探测器阵列研制的需求,设计了大型复合实验阵列(LHAASO)广角大气荧光/切仑科夫光探测器阵列(WFCTA)数字电路电源模块。模块采用开关电源设计,由电源芯片及外围电子元件构成,为LHAASO-WFCT... 为满足大型巡天望远镜中广角大气荧光/切仑科夫光探测器阵列研制的需求,设计了大型复合实验阵列(LHAASO)广角大气荧光/切仑科夫光探测器阵列(WFCTA)数字电路电源模块。模块采用开关电源设计,由电源芯片及外围电子元件构成,为LHAASO-WFCTA数字电路提供高效率、低噪声的电能。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电源模块保障了电子学读出系统分辨率为11%,相对偏差为1.2%,达到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高海拔空气簇射观测站 广角大气荧光/切仑科夫光探测器阵列 数字电路 电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气凝胶的制备及其对水溶液中铀(VI)的吸附 被引量:2
16
作者 顾泽兴 涂昌能 +5 位作者 王云 杨吉军 刘宁 廖家莉 杨远友 唐军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05期95-100,共6页
利用冻干法将氧化石墨烯(GO)和碳纳米管(CNTs)的混合液凝胶制备成碳气凝胶,并通过扫描电镜(S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对该气凝胶进行表征.通过考查吸附剂的量、pH值、初始浓度以及时间对吸附的影响来了解碳气凝胶吸附铀... 利用冻干法将氧化石墨烯(GO)和碳纳米管(CNTs)的混合液凝胶制备成碳气凝胶,并通过扫描电镜(S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对该气凝胶进行表征.通过考查吸附剂的量、pH值、初始浓度以及时间对吸附的影响来了解碳气凝胶吸附铀(VI)元素的过程,结果显示,碳气凝胶可以有效移除水溶液中的铀(VI)元素,是一种有潜力的吸附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纳米碳管 液凝胶 气凝胶 吸附 铀(V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Fs混合基质膜的制备及其对Co(Ⅱ)的分离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艳秋 汤毅 +6 位作者 彭银银 李鸿江 刘磊 刘德蓉 熊伟 刘宁 袁果园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10-419,438,共11页
目的为了解决MOFs原料价格昂贵且吸附剂不易回收的问题,以废旧PET瓶为酸源制备UiO-66,在聚丙烯腈中掺杂UiO-66制备MOFs混合基质膜以提升膜材料对钴离子的分离性能。方法先将废旧PET瓶解聚制得对苯二甲酸,再以对苯二甲酸为原料制备MOFs材... 目的为了解决MOFs原料价格昂贵且吸附剂不易回收的问题,以废旧PET瓶为酸源制备UiO-66,在聚丙烯腈中掺杂UiO-66制备MOFs混合基质膜以提升膜材料对钴离子的分离性能。方法先将废旧PET瓶解聚制得对苯二甲酸,再以对苯二甲酸为原料制备MOFs材料UiO-66,利用MOFs与聚合物良好的相容性,将UiO-66分散到聚丙烯腈(PAN)中,制得MOFs混合基质膜UiO-66-PAN,通过XRD、FT-IR、BET、SEM等对UiO-66-PAN的表面形貌及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成功制备出UiO-66-PAN,当UiO-66掺杂量由0%增加到6%时,膜材料的比表面积随UiO-66的增加而增大;当UiO-66掺杂量继续增加到8%时,UiO-66出现明显聚集,导致材料的膜通量和截留率降低;当UiO-66的掺杂量为6%时,6%-UiO-66-PAN的膜通量和截留率最高,分别为2654L·m^(-2)·h^(-1)和49.71%。将UiO-66-PAN用于Co(Ⅱ)的分离研究,在pH值为8.3、温度为25℃时,6%-UiO-66-PAN对Co(Ⅱ)的吸附量为26.56mg/g,吸附过程自发吸热,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经5次循环后对Co(Ⅱ)的去除率仍保持在80%以上。UiO-66-PAN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稳定性,在金属离子分离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结论UiO-66的加入能增强膜材料对Co(Ⅱ)的吸附能力,多孔结构的MOFs材料能够增强混合基质膜对金属离子的分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iO-66 聚丙烯腈 混合基质膜 Co(Ⅱ)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Mn)As磁电输运性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罗佳 向钢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7,共7页
综述了Ⅲ-Ⅴ族稀磁半导体(Ga,Mn)As磁电性质的研究进展,尤其是(Ga,Mn)As单层膜和多层膜结构的磁电输运性质的详细研究状况。关于(Ga,Mn)As的结构与物理性质的信息可由单层膜的反常霍尔效应、平面霍尔效应、电阻对温度的依赖关系与磁阻... 综述了Ⅲ-Ⅴ族稀磁半导体(Ga,Mn)As磁电性质的研究进展,尤其是(Ga,Mn)As单层膜和多层膜结构的磁电输运性质的详细研究状况。关于(Ga,Mn)As的结构与物理性质的信息可由单层膜的反常霍尔效应、平面霍尔效应、电阻对温度的依赖关系与磁阻各向异性等磁电输运性质测量得到;而多层膜中观察到的自旋阀效应、自旋相关散射与层间交互耦合等现象,对加深稀磁半导体的基本物性认识、拓展稀磁半导体的实际应用空间非常重要。最后总结并展望了(Ga,Mn)As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电输运性质 反常霍尔效应 自旋阀效应 平面霍尔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温退火对锆合金表面非晶AlNbTiZr中熵合金涂层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辛虹阳 毛建军 +6 位作者 张伟 滕常青 杨吉军 张伟 阳建 伍晓勇 吴璐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130-137,共8页
对磁控溅射法制备的AlNbTiZr中熵合金涂层在500℃下进行了不同时间(0~150 h)的真空等温退火。采用XRD、SEM及纳米压痕和纳米划痕的分析手段研究了等温退火对涂层显微组织演变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500℃/150 h退火后涂层相结构... 对磁控溅射法制备的AlNbTiZr中熵合金涂层在500℃下进行了不同时间(0~150 h)的真空等温退火。采用XRD、SEM及纳米压痕和纳米划痕的分析手段研究了等温退火对涂层显微组织演变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500℃/150 h退火后涂层相结构出现了结晶现象。涂层经60 h等温退火后其硬度和弹性模量均达到最大值为10.7 GPa和152.7 GPa,而90 h和150 h热处理后硬度和弹性模量均有所下降。随着等温退火时间的延长,塑性变形能力和断裂韧性有所提高。Al、Nb和Ti元素在界面处的相互扩散加剧,界面结合强度有较大提升。这均有利于涂层适应压水堆苛刻的工作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温退火 AlNbTiZr中熵合金涂层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HAASO-WCDA扩展系统电路设计 被引量:1
20
作者 曹晓锋 熊浩 +2 位作者 周荣 白立新 杨朝文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55-359,共5页
为了测量能量在100 Te V~10 PeV之间宇宙线粒子信息,提出了水契伦科夫探测阵列动态范围扩展系统。设计了水契伦科夫探测阵列动态范围扩展系统读出电路,该电路联合光电倍增管打拿极阳极读出,实现了10 000倍动态范围内高精度的电荷测量,... 为了测量能量在100 Te V~10 PeV之间宇宙线粒子信息,提出了水契伦科夫探测阵列动态范围扩展系统。设计了水契伦科夫探测阵列动态范围扩展系统读出电路,该电路联合光电倍增管打拿极阳极读出,实现了10 000倍动态范围内高精度的电荷测量,时间测量精度达到20 ns,全量程内分辨率好于10%,线性偏差好于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HAASO 高量程 高精度电荷测量 分辨率 线性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