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进的偏最小二乘-近红外光谱法非破坏定量分析Cofrel药品 被引量:6
1
作者 刘名扬 孟昱 +1 位作者 任玉林 张寒琦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98-1101,共4页
用改进的偏最小二乘法解析Cofrel药品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实现了对其有效成分磷酸苯丙哌林精确的非破坏定量测定。用主成分得分趋势图选择最佳主成分数。讨论了波长范围及原始光谱、一阶导数光谱、二阶导数光谱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用HPL... 用改进的偏最小二乘法解析Cofrel药品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实现了对其有效成分磷酸苯丙哌林精确的非破坏定量测定。用主成分得分趋势图选择最佳主成分数。讨论了波长范围及原始光谱、一阶导数光谱、二阶导数光谱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用HPLC法的测定结果作标准,磷酸苯丙哌林预测值的相对误差RE(%)<0·42,满足Cofrel药品实际生产的测定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最小二乘 近红外光谱 主成分 非破坏定量分析 Cofrel(科福乐)药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醇改性无纺布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8
2
作者 仉春华 杨凤林 +2 位作者 王文君 陈冰 张凤杰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18-320,共3页
采用表面涂覆法将PVA固定在聚丙烯无纺布表面进行表面改性,运用全反射红外光谱(FTIR-ATR)、扫描电镜(SEM)和X-电子能谱(XPS)技术对改性前后无纺布表面的结构及状态进行了分析,测定了改性前后表面的水接触角,探讨了PVA浓度对表面亲水性... 采用表面涂覆法将PVA固定在聚丙烯无纺布表面进行表面改性,运用全反射红外光谱(FTIR-ATR)、扫描电镜(SEM)和X-电子能谱(XPS)技术对改性前后无纺布表面的结构及状态进行了分析,测定了改性前后表面的水接触角,探讨了PVA浓度对表面亲水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VA与GA交联形成的薄膜(凝胶层),将亲水性的-C-O-、-C-O-C-等基团引入到无纺布的表面,明显改善了表面的亲水性能;随着PVA浓度的增加,表面亲水性增加,在PVA浓度为0.8wt%时,改性表面的亲水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无纺布 聚乙烯醇 表面涂覆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醇改性无纺布的制备及耐污染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仉春华 杨凤林 +1 位作者 王文君 安晓雯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2-176,共5页
采用表面涂覆法,将聚乙烯醇(PVA)薄膜固定在聚丙烯无纺布表面,进行表面亲水改性。通过测定未改性及改性无纺布表面的静态水接触角,评价改性无纺布表面的亲水性;通过测定未改性及改性无纺布牛血清蛋白(BSA)静态吸附量、在膜生物反应器中... 采用表面涂覆法,将聚乙烯醇(PVA)薄膜固定在聚丙烯无纺布表面,进行表面亲水改性。通过测定未改性及改性无纺布表面的静态水接触角,评价改性无纺布表面的亲水性;通过测定未改性及改性无纺布牛血清蛋白(BSA)静态吸附量、在膜生物反应器中未改性及改性无纺布表面附着污泥的固定性胞外聚合物(EPSB)和溶解性胞外聚合物(EPSS)动态吸附量和组分(蛋白质/多糖,P/C)以及膜通量,评价改性无纺布的耐污染性能。结果表明,无纺布表面复合PVA薄膜,明显提高了无纺布表面的亲水性,水静态接触角从改性前的86°±1°降至改性后的43°±3°;牛血清蛋白(BSA)静态吸附量降低了83.4%;未改性与改性无纺布的EPSB吸附量相差很小,而EPSS吸附量相差很大;未改性无纺布EPSB和EPSS的P/C均大于改性无纺布;另外,在膜生物反应器运行期间,未改性及改性无纺布的膜通量分别衰减了40%和12%。说明通过复合PVA薄膜,提高无纺布表面的亲水性,能有效抑制蛋白质的吸附和通量的降低,增加无纺布的耐污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无纺布 聚乙烯醇 表面改性 耐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奈唑胺对h-VRS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王敬华 周惠琴 +4 位作者 杨欢 谢小芳 朱雪明 吴伟 许丽君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570-574,共5页
目的了解利奈唑胺对异质性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heterogeneous vancomyc 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 i,h-VRS)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含万古霉素脑心浸液琼脂(BH IA)筛选h-VRS,采用KB法检测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对其原代菌株及h-VRS的抑菌... 目的了解利奈唑胺对异质性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heterogeneous vancomyc 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 i,h-VRS)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含万古霉素脑心浸液琼脂(BH IA)筛选h-VRS,采用KB法检测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对其原代菌株及h-VRS的抑菌圈直径,琼脂稀释法检测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对h-VRS的M ICs值,并将检测结果分别与原代检测结果相比较。结果h-VRS的检出率为2.6%;KB法与琼脂稀释法检测原代菌株及h-VRS对万古霉素的药敏实验结果不完全符合,KB法不能检出h-VRS;利奈唑胺对原代菌株及h-VRS的M IC均≤2μg/m l,没有检出对利奈唑胺呈中介或耐药株。KB法与琼脂稀释法检测利奈唑胺对原代菌株及h-VRS的药敏结果完全符合。结论利奈唑胺对h-VRS具有较强的体外抗菌活性,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耐药性之间无交叉耐药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葡菌 万古霉素 利奈唑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素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3
5
作者 王新峰 李磊 韩国柱 《医药导报》 CAS 2005年第6期483-485,共3页
氧化苦参碱和极少量氧化槐果碱的混合物称为苦参素。药理学研究表明,苦参素具有抗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抗肝纤维化、免疫调节、抗炎、抗变态反应、抗肿瘤等作用,在降血压和抗心律失常方面也具有显著和肯定的作用。目前,苦参素已经被确... 氧化苦参碱和极少量氧化槐果碱的混合物称为苦参素。药理学研究表明,苦参素具有抗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抗肝纤维化、免疫调节、抗炎、抗变态反应、抗肿瘤等作用,在降血压和抗心律失常方面也具有显著和肯定的作用。目前,苦参素已经被确定为治疗病毒性肝炎重点推广工程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素 药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醇改性无纺布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仉春华 杨凤林 +1 位作者 王文君 陈冰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17-821,共5页
采用表面涂覆法,将聚乙烯醇(PVA)和戊二醛(GA)交联反应形成的薄膜固定在聚丙烯无纺布的表面,进行表面亲水改性.运用FTIR-ATR和SEM技术对改性前后无纺布表面的结构及微观形貌进行了分析,探讨了PVA/GA质量分数对薄膜固定度和表面亲水性的... 采用表面涂覆法,将聚乙烯醇(PVA)和戊二醛(GA)交联反应形成的薄膜固定在聚丙烯无纺布的表面,进行表面亲水改性.运用FTIR-ATR和SEM技术对改性前后无纺布表面的结构及微观形貌进行了分析,探讨了PVA/GA质量分数对薄膜固定度和表面亲水性的影响,并测试了改性无纺布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PVA改性将极性基团—OH和—C—O—C—引入到无纺布表面,改善了表面的亲水性能,水静态接触角从改性前的86°±1°降至改性后的43°±3°;增加PVA质量分数,改性表面亲水性增加.PVA改性增强了无纺布的力学性能,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分别提高了25.0%和2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无纺布 聚乙烯醇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神经网络-近红外光谱法非破坏定量分析Norvasc药片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名扬 赵景红 孟昱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49-852,共4页
用人工神经网络(ANN)解析Norvasc药片的近红外(NIR)漫反射光谱,实现了对其中有效成分苯磺酸氨氯地平精确的非破坏定量测定.设计了最佳的ANN模型,分别讨论了输入层和隐含层节点数对测定结果的影响.以HPLC法的测定结果为标准,苯磺酸氨氯... 用人工神经网络(ANN)解析Norvasc药片的近红外(NIR)漫反射光谱,实现了对其中有效成分苯磺酸氨氯地平精确的非破坏定量测定.设计了最佳的ANN模型,分别讨论了输入层和隐含层节点数对测定结果的影响.以HPLC法的测定结果为标准,苯磺酸氨氯地平浓度预测值的相对误差RE(%)<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 非破坏定量分析 NORVAS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金胃漂浮缓释片多组分体内释放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杨颂 刘文 +3 位作者 陈大业 施小伟 王群 宋颖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796-1800,共5页
目的:研究左金胃漂浮缓释片多组分的体内释放行为。方法:不同时间点取家兔胃内容物,处理并制备供试品溶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各个时间点及全溶样品的图谱,计算体内累积释放度,采用相似因子法评价指标成分之间及指标成分与制剂之间... 目的:研究左金胃漂浮缓释片多组分的体内释放行为。方法:不同时间点取家兔胃内容物,处理并制备供试品溶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各个时间点及全溶样品的图谱,计算体内累积释放度,采用相似因子法评价指标成分之间及指标成分与制剂之间的释放行为。结果:在10 h内,小檗碱与吴茱萸内酯、吴茱萸次碱的相似因子分别为52、61.5,与制剂的相似因子为66.4,吴茱萸内酯与吴茱萸次碱的相似因子为70,与制剂的相似因子分别为46.5、53.7。结论:在10 h内,小檗碱的释放行为与吴茱萸内酯、吴茱萸次碱及制剂相似;吴茱萸次碱与吴茱萸内酯及制剂的释放行为相似;而吴茱萸内酯与制剂的释放行为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纹图谱 左金胃漂浮缓释片 多组分 体内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毒”和“药”——中医的药物安全观探讨 被引量:6
9
作者 朱琰 刘静 朱琦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90-993,共4页
中医对"毒"的认识与现代毒理学、毒副作用不尽相同,中医传统上认为"毒"和"药"相通,"毒"既可表示药物的治疗作用,也可表示药物的毒副作用。正是认为中药具有治疗作用和毒副作用的双重性,中医强... 中医对"毒"的认识与现代毒理学、毒副作用不尽相同,中医传统上认为"毒"和"药"相通,"毒"既可表示药物的治疗作用,也可表示药物的毒副作用。正是认为中药具有治疗作用和毒副作用的双重性,中医强调辨证论治、方剂配伍、药物炮制,从而弭除药物安全性问题。随着现代药理毒理、药物警戒等手段与中医药研究结合,中药安全性研究有了新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药 双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糖尿病治疗领域的研究进展和热点回顾
10
作者 洪天配 田勍 杜颖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0年第4期29-33,共5页
1 糖尿病预防研究方面的进展 美国糖尿病预防计划(diabetes prevention program,DPP )研究结束后,所有3组受试者在经过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的集体辅导后进入DPP 结局研究(dpp outcome study,DPPOS ),该研究的目的是明确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组... 1 糖尿病预防研究方面的进展 美国糖尿病预防计划(diabetes prevention program,DPP )研究结束后,所有3组受试者在经过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的集体辅导后进入DPP 结局研究(dpp outcome study,DPPOS ),该研究的目的是明确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组糖尿病预防作用是否长期存在。所有受试者均接受生活方式干预,但仍保留原DPP 分组。经过6.8 年的随访,研究小组最近公布了DPPOS 研究结果。结果显示:在总共随访10 年后,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组的平均体重较DPP 随机化时减少了2 kg (在DPP 的第1年,平均体重减少了7 kg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磺脲类 糖尿病治疗 胰岛素类似物 地特胰岛素 低血糖症 低血糖病 糖尿病患者 甘精胰岛素 胰岛素抵抗 DPP 罗格列酮 那格列奈 那格列萘 定型内胚层 GLP 2010 研究进展 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年糖尿病领域研究进展和热点问题回顾
11
作者 田勍 杜颖 洪天配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09年第2期13-17,共5页
1 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与预防策略 2009年,在第69届美国糖尿病学会(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ADA)年会上,Bantiong奖获得者George S Eisenbarth教授针对1型糖尿病自然病程的6个阶段(遗传易感性、诱发因素、免疫学异常、胰岛素分... 1 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与预防策略 2009年,在第69届美国糖尿病学会(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ADA)年会上,Bantiong奖获得者George S Eisenbarth教授针对1型糖尿病自然病程的6个阶段(遗传易感性、诱发因素、免疫学异常、胰岛素分泌进行性减少、临床糖尿病及胰岛素分泌功能丧失)系统介绍了1型糖尿病分子发病机制和预防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代谢病 胰岛素抵抗 HBALC GLP 甘精胰岛素 肠促胰岛素 罗格列酮 胰岛素类似物 DPP ADA 胰岛素分泌细胞 胰升糖素 胰岛素拮抗 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肝胆转运实验方法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李磊 王新峰 韩国柱 《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6期639-642,共4页
依据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对细胞水平上研究药物肝胆转运的实验方法进行了综述。肝胆中转运蛋白对药物肝胆转运起着重要作用,影响着临床联合用药的疗效,对药物新剂型的设计也起着指导作用。
关键词 肝胆转运 转运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水溶性虎奶菇多糖提取工艺及其对胃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徐军军 李治堃 +5 位作者 黄飞龙 王梦楠 陈星光 席慧婷 邓丹雯 黄赣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85-189,202,共6页
目的:研究水溶性虎奶菇多糖的提取方法及其对胃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响应面法优化多糖提取工艺条件,WST-1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以及流式细胞术研究不同浓度水溶性虎奶菇菌核多糖溶液对胃癌细胞增殖率和早期凋亡的影响。结果:虎奶菇多... 目的:研究水溶性虎奶菇多糖的提取方法及其对胃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响应面法优化多糖提取工艺条件,WST-1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以及流式细胞术研究不同浓度水溶性虎奶菇菌核多糖溶液对胃癌细胞增殖率和早期凋亡的影响。结果:虎奶菇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28 g/mL,提取时间为3.5 h,提取温度98℃,在此条件下多糖得率为2.59%±0.5%。虎奶菇多糖在质量浓度15~500μg/mL范围内,对胃癌细胞增殖的抑制率最高达30.3%,且成剂量依赖关系。Annexin V-FITC/PI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多糖给药剂量的增加,凋亡和坏死细胞不断增加。结论:虎奶菇多糖对体外培养的人SGC-7901胃癌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并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奶菇 水溶性多糖提取 流式细胞术 抗胃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孢拉定在糖尿病和正常大鼠体内药动学比较 被引量:1
14
作者 梁骏 高丽丽 +2 位作者 王一楠 杨晓波 韩国柱 《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3期256-261,共6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DM)状态对头孢拉定(CED)药动学(PK)的影响。方法采用静脉注射四氧嘧啶(60mg·kg^(-1))建立DM大鼠模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内标法测定血浆CED浓度。称定大鼠肾脏质量(KW),并计算肾脏指数(肾质量/体质量,KW/BW... 目的观察糖尿病(DM)状态对头孢拉定(CED)药动学(PK)的影响。方法采用静脉注射四氧嘧啶(60mg·kg^(-1))建立DM大鼠模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内标法测定血浆CED浓度。称定大鼠肾脏质量(KW),并计算肾脏指数(肾质量/体质量,KW/BW)。静脉注射和灌胃大剂量(180 mg·kg^(-1))、小剂量(90 mg·kg^(-1))CED后测定血药浓度,3p97程序计算PK参数。结果所建立的方法特异性、精密度和准确度高,符合PK研究要求。正常对照组(CTL)和DM组大鼠静脉注射CED后血药浓度时程均符合二室模型、线性动力学过程;与CTL组比较,DM组t_(1/2β)、MRT明显缩短,CL_t显著增加(P<0.05)。2组大鼠灌胃给予CED后血药浓度时程均符合口服一室模型、线性动力学过程;与CTL组比较,DM组灌胃给予CED后t_(max)、t_(1/2 k)显著缩短(P<0.05),t_(1/2 ka)呈缩短趋势,C_(max)、CL_t明显增加(P<0.05)。两组CED灌胃给药生物利用度(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M组KW和KW/BW较CTL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DM导致静脉注射及灌胃CED后药物在大鼠体内的消除明显加快,灌胃给药吸收亦加快,但对F无显著影响。DM早期肾脏出现代偿性肥大,继而功能亢进,可能是DM大鼠CED消除加快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拉定 糖尿病 药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诊特殊疾病管理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型糖尿病患者他汀类药物治疗及效果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1
15
作者 罗晓露 黄艳丽 +1 位作者 冯双 沙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77-1282,共6页
背景随着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地和门诊特殊疾病管理政策的施行,大量2型糖尿病患者落地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患者能否通过门诊特殊疾病管理的办理影响其他汀类药物治疗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达标率仍是尚待回答的问题。目的评估门诊... 背景随着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地和门诊特殊疾病管理政策的施行,大量2型糖尿病患者落地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患者能否通过门诊特殊疾病管理的办理影响其他汀类药物治疗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达标率仍是尚待回答的问题。目的评估门诊特殊疾病管理对成都市武侯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型糖尿病患者他汀类药物治疗率和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以2017-06-15至2018-06-15成都市武侯区13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平台(EPM)上在管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是否合并高血压、职业、文化程度、是否纳入门诊特殊疾病管理、是否使用他汀类药物以及LDL-C水平。采用步进法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LDL-C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10 593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5 184例(48.94%)患者纳入门诊特殊疾病管理。纳入门诊特殊疾病管理者与未纳入者性别、年龄、合并高血压比例、职业、文化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2 966例,他汀类药物治疗率为28.00%。纳入门诊特殊疾病管理者他汀类药物治疗率高于未纳入者,LDL-C水平低于未纳入者,LDL-C控制率高于未纳入者(P<0.05)。纳入门诊特殊疾病管理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者LDL-C水平低于未纳入门诊特殊疾病管理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者,LDL-C控制率高于未纳入门诊特殊疾病管理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者(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β=-0.077,95%CI(-0.122,-0.032)〕、年龄〔β=-0.005,95%CI(-0.007,-0.003)〕、BMI〔β=0.010,95%CI(0.003,0.017)〕、合并高血压〔β=-0.097,95%CI(-0.145,-0.049)〕、职业〔β=0.026,95%CI(0.009,0.042)〕、纳入门诊特殊疾病管理〔β=-0.160,95%CI(-0.209,-0.111)〕、使用他汀类药物〔β=-0.163,95%CI(-0.217,-0.108)〕是2型糖尿病患者LDL-C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成都市武侯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型糖尿病患者门诊特殊疾病管理办理率不高,但纳入门诊特殊疾病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他汀类药物治疗率、LDL-C达标率相较于未纳入者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社区卫生服务 门诊特殊疾病管理 他汀类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超强酸催化合成水扬酸异丙酯
16
作者 朱爱明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255-255,共1页
关键词 固体超强酸催化 异丙酯 合成水 单程得率 水扬酸 酯化反应 活性中间体 催化合成 催化机理 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仔猪腹泻预防对策”专栏(五) 检测哺乳仔猪的粪便,就可知道所感染的病原体
17
作者 堀井忠夫 潘丹燕(译) 田雨晨(校)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08年第1期17-21,共5页
目前,日本国内90%以上的猪场受到了腹泻型病原体的感染,使哺乳仔猪成为最大的受害者。本次调查表明,大多数情况下是数种病原体的混合感染;另外,研究表明,因母猪产龄和仔猪日龄的不同,引起仔猪发生腹泻的病原体也不尽相同。
关键词 哺乳仔猪 混合感染 病原体 粪便 检测 受害者 腹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