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事件相关频谱扰动的多域融合特征脑电信号分类
1
作者 杜鹏飞 李宪华 +2 位作者 林凤涛 邱洵 蔡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3期14151-14156,共6页
针对共空间模式算法在处理低通道数和多模式想象动作的脑电信号时,无法获得足够的空间分布信息而导致分类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以事件相关频谱扰动为基础的时频域和空间域的特征提取方法。首先根据肢体想象动作在运动感觉皮层区域呈... 针对共空间模式算法在处理低通道数和多模式想象动作的脑电信号时,无法获得足够的空间分布信息而导致分类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以事件相关频谱扰动为基础的时频域和空间域的特征提取方法。首先根据肢体想象动作在运动感觉皮层区域呈现独立功能映射区的特点,提取特定导联下差异显著的事件相关时频特征信息,并将其与特定导联的空域特征信息融合,最后通过参数优化后的支持向量机来识别不同类别的肢体想象动作。实验结果对比显示,融合特征在多模式想象动作中的识别性能较单一特征有显著提高,不仅能够获得更全面的脑电特征信息,还有效地降低了多通道数的需求,其平均分类准确率达到9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空间模式 运动想象 事件相关频谱扰动 融合特征信息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焊接区轮轨动力学响应及疲劳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林凤涛 张子豪 +4 位作者 翁涛涛 方琴 贾喆 陈武 黄金霞 《铁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3-32,53,共11页
研究目的:针对不同行车条件下,高速列车通过钢轨焊缝区高频振动及轮轨冲击损伤问题,应用列车系统动力学理论,构建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对钢轨焊接区典型不平顺对轮轨垂向动态响应特征及发生疲劳损伤的可能性进行研究。研究结论:(1... 研究目的:针对不同行车条件下,高速列车通过钢轨焊缝区高频振动及轮轨冲击损伤问题,应用列车系统动力学理论,构建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对钢轨焊接区典型不平顺对轮轨垂向动态响应特征及发生疲劳损伤的可能性进行研究。研究结论:(1)高速列车通过下凹型焊缝的轮轨冲击作用强于上凸型焊缝,通过W型不平顺的轮轨垂向动态作用强于V型不平顺;(2)随着焊缝区不平顺波深的增加或波长的减小,轮轨垂向响应增强,在铁路钢轨养护中,建议以波深0.4 mm及波长0.4 m为焊缝区限值进行打磨养护;(3)结合安定理论,确定钢轨焊缝的疲劳损伤区,横移量大于9.5 mm时,疲劳因子大于零,当横移量达到10.1 mm,上凸型焊接区疲劳因子达到0.041,下凹型焊接区疲劳因子达到0.068,下凹型焊缝更容易产生疲劳裂纹;(4)本研究成果可为高速铁路焊接区裂纹萌生可能性的预测及钢轨养护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轨力 焊缝不平顺 焊缝幅值与波长 疲劳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轨道运载机牵引钢丝绳空间结构分析与几何建模 被引量:3
3
作者 欧阳玉平 王天玉 +4 位作者 孙晗 孙旭东 洪添胜 黄志平 姜小刚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4-192,共9页
山地轨道运载机牵引系统主要包括驱动卷筒、钢丝绳及载物滑车,钢丝绳是其核心组成部分.目前还没有明确针对山地轨道运载机钢丝绳的空间数学模型,为了进一步研究钢丝绳力学模型及失效行为,需要推导空间几何数学模型与三维模型,从而避免... 山地轨道运载机牵引系统主要包括驱动卷筒、钢丝绳及载物滑车,钢丝绳是其核心组成部分.目前还没有明确针对山地轨道运载机钢丝绳的空间数学模型,为了进一步研究钢丝绳力学模型及失效行为,需要推导空间几何数学模型与三维模型,从而避免大规模试验来探究钢丝绳的使用寿命及其损伤规律.首先,山地轨道运载机属于农业运载新式机械,作业环境复杂,因此本文对钢丝绳绳径进行了重新计算.然后利用微分几何学及空间坐标变换原理,推导了山地轨道运载机牵引钢丝绳在直立及弯曲状态的空间螺旋方程.最后,为更直观了解该类钢丝绳的结构,通过已建立钢丝绳空间数学模型,运用MATLAB参数化功能及Solidworks软件曲线、扫描和实体阵列等功能建立钢丝绳三维实体模型.结果表明,通过推导出的钢丝绳在直立及弯曲状态的空间螺旋方程,得出该类钢丝绳直线段和弯曲段的曲率与挠率呈明显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并在三维建模中得到钢丝绳股和丝参考点系列坐标.提出了适用于山地轨道运载机牵引钢丝绳的空间螺旋方程,为后续轨道运载机钢丝绳力学模型建立及损伤机理的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运输机械 钢丝绳 空间螺旋方程 曲率 挠率 牵引式双轨运输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激光剪切散斑干涉无损检测缺陷识别 被引量:7
4
作者 吴荣 汪剑伟 谢锋云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56-1162,共7页
剪切散斑干涉技术通过测量物体表面变形来推断其内部缺陷,具有高灵敏度、检测范围广、精度高等优点,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复合材料无损检测技术。目前缺陷识别主要采用人工方式,而人工识别不但检测效率低且受到专业性限制。为了提高剪切散... 剪切散斑干涉技术通过测量物体表面变形来推断其内部缺陷,具有高灵敏度、检测范围广、精度高等优点,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复合材料无损检测技术。目前缺陷识别主要采用人工方式,而人工识别不但检测效率低且受到专业性限制。为了提高剪切散斑干涉无损检测方法中的缺陷识别精度和效率,本文提出基于深度学习剪切散斑干涉缺陷识别方法。利用高精度四步相移技术获取剪切散斑相位条纹高质量成像;引入了应用广泛的YOLOv5和Faster R-CNN目标检测算法,通过实验采集了大量的缺陷图像,分别用YOLOv5和Faster R-CNN两种算法获得训练模型。然后将这两种模型分别应用于剪切散斑干涉无损检测中的复合材料缺陷检测。最后,实验从检测速率和检测精度方面对模型识别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激光剪切散斑干涉技术结合深度学习的方法能有效地实现剪切散斑干涉无损检测的缺陷自动识别,Faster R-CNN和YOLOv5的检测速率分别能达到11 f/s和50 f/s,并且两种深度学习算法的平均精度均能达到92%以上,验证了提出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散斑干涉 相移技术 深度学习 缺陷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条纹投影用于不同景深物体的三维测量 被引量:3
5
作者 吴荣 赵世丽 +1 位作者 赵洋 谢锋云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06-315,共10页
条纹投影轮廓术(Fringe Projection Profilometry,FPP)由于其非接触、测量精度高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缺陷检测、逆向工程、计算机视觉等领域中。然而,传统的FPP单次测量只能获得有限景深范围内的被测物体的三维轮廓,无法完成视场范围内... 条纹投影轮廓术(Fringe Projection Profilometry,FPP)由于其非接触、测量精度高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缺陷检测、逆向工程、计算机视觉等领域中。然而,传统的FPP单次测量只能获得有限景深范围内的被测物体的三维轮廓,无法完成视场范围内不同景深的多个被测物体的同时精确测量。文中在传统FPP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两面反射镜和两个三棱镜,搭建了一种镜面辅助的FPP系统。所提出的方法能将摄像机不同景深范围内的被测物体转换到同一景深范围内,从而实现不同景深的多个被测物体的三维轮廓高精度测量。实验通过6层标准石膏阶梯模型验证了景深对三维轮廓测量结果的影响;同时分别采用传统FPP和提出的FPP系统对不同景深范围内两个标准乒乓球同时进行了轮廓测量,传统FPP测得的摄像机聚焦点处和未聚焦的乒乓球的拟合半径相对误差分别为2.9%、34.3%,而镜面辅助的FPP测得的相对误差分别为2.7%、5.3%。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方法能补偿由于景深引起的误差,从而验证了该方法在不同景深物体三维测量中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纹投影 轮廓测量 不同景深 镜面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磁振动上料的茶梗和昆虫异物近红外光谱和荧光图像在线检测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孙旭东 廖琪城 +5 位作者 韩熹 Hasan Aydin 谢冬福 龚志远 付伟 王欣鹏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0-106,共7页
茶叶是大众青睐的健康饮品之一,但茶叶在机器采收和加工过程中,容易混入茶梗和昆虫异物,污染茶叶、影响其质量安全,是未来应防范和检测的重点。X射线成像技术,根据食品基质和异物的密度差实施检测,广泛适用于金属异物并延伸至高密度塑料... 茶叶是大众青睐的健康饮品之一,但茶叶在机器采收和加工过程中,容易混入茶梗和昆虫异物,污染茶叶、影响其质量安全,是未来应防范和检测的重点。X射线成像技术,根据食品基质和异物的密度差实施检测,广泛适用于金属异物并延伸至高密度塑料,但对于茶梗、昆虫这类低密度有机异物尚不适用,所以迫切需要研发新型无损检测技术和方法。针对片状茶叶重叠、遮掩异物的问题,提出了电磁振动上料辅助近红外光谱和荧光图像的检测方案,进行绿茶中的内源性异物茶梗和外源性异物昆虫的在线检测研究。通过电磁振动上料辅助近红外光谱和荧光成像系统,采集了600~1050 nm范围的近红外光谱600条和RGB-N四通道图像各65幅。采用451条光谱进行建模,其余149条光谱作为预测集,评估模型的性能,比较了去趋势(Detrending)、多元散射校正(MSC)、标准正态变换(SNV)、变权重正态变换(VSN)、迭代自适应加权惩罚最小二乘法(airPLS)、不对称最小二乘法(ALS)、光程估计与校正(OPLEC)等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的处理效果,其中OPLEC能较好地消除散射效应,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模型的正确识别率由78%提高到85%。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结合OPLEC能够更加准确地检出茶叶中的茶梗和昆虫异物。与近红外光谱的精确点测量相比,图像提供了较大范围的检测手段。对65幅蓝色(B通道)图像进行分析,采用最大类间方差法进行阈值分割后,对图像进行取反运算、中值滤波、连通区域标记和特征提取,提取出长轴长、短轴长、长短轴比、离心率四个特征变量,采用267个感兴趣目标,建立了线性判别分析(LDA)模型,用未参与建模的88个感兴趣目标来评价模型的预测能力,正确识别率达到了64%。实验结果表明,电磁振动上料辅助近红外光谱和荧光图像在线检测茶梗和昆虫异物具备可行性,为食品中有机异物在线检测提供了低成本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荧光 食品异物 茶叶 电磁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