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预制体结构制备C/C-SiC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演变及力学性能 被引量:1
1
作者 魏琰斌 王雅雷 +2 位作者 熊翔 叶志勇 刘在栋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7-138,共12页
采用缝合结构与针刺结构碳纤维预制体,经化学气相渗透法(CVI)和反应熔渗法(RMI)制备出C/C-SiC复合材料,系统研究了两种结构预制体制得的C/C多孔体微观结构、孔隙特征及C/C-SiC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和弯曲性能。结果表明:缝合结构C/C多孔体... 采用缝合结构与针刺结构碳纤维预制体,经化学气相渗透法(CVI)和反应熔渗法(RMI)制备出C/C-SiC复合材料,系统研究了两种结构预制体制得的C/C多孔体微观结构、孔隙特征及C/C-SiC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和弯曲性能。结果表明:缝合结构C/C多孔体孔径呈双峰分布,孔隙多为纤维束间孔,针刺结构C/C多孔体孔径呈单峰分布,由于网胎的加入使得部分纤维束间孔转变为连通的小孔隙网络,经过模拟后者Z向绝对渗透率略大于前者,有利于后者后续RMI致密化过程(高密度,低开孔率,低残余金属);缝合结构C/C-SiC复合材料平均弯曲强度高于针刺结构C/C-SiC复合材料,二者都呈现“假塑性”断裂方式;针刺结构C/C-SiC复合材料密度更高,残余Si含量更低,但其纤维体积含量较低,长直纤维的完整性较差,使得复合材料承载性能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SIC复合材料 孔隙结构 微观结构 弯曲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体结构对铜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武世文 黎炳前 +1 位作者 朱学宏 张福勤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6-130,共5页
采用碳纤维无纬布/网胎毡针刺整体毡作为预制体,经过化学气相渗透和真空无压熔渗法制备出了碳纤维增强铜基复合材料。采用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材料的微观组织形貌,并探讨了增强体结构对复合材料的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 采用碳纤维无纬布/网胎毡针刺整体毡作为预制体,经过化学气相渗透和真空无压熔渗法制备出了碳纤维增强铜基复合材料。采用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材料的微观组织形貌,并探讨了增强体结构对复合材料的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在1 220℃下真空熔渗0.5 h后,含钛锡青铜可以渗入碳纤维多孔预制体中,从而制备出致密的碳纤维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相比于布毡比1∶1的复合材料,布毡比3∶1的复合材料硬度提升了17%,在垂直无纬布方向和平行无纬布方向的压缩强度分别提升了37%和44%,抗弯强度提升了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化学气相渗透 真空无压熔渗 铜基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体表面改性在高导热金属基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蔡志勇 文璟 +1 位作者 王日初 彭超群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7-255,共19页
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电子器件的更新换代,电子封装材料的性能需求越来越高。金属基复合材料,尤其是铝基和铜基复合材料具有高导热、低膨胀、高稳定性等特点,是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电子封装材料。然而,金刚石、石墨烯、硅等增强体与... 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电子器件的更新换代,电子封装材料的性能需求越来越高。金属基复合材料,尤其是铝基和铜基复合材料具有高导热、低膨胀、高稳定性等特点,是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电子封装材料。然而,金刚石、石墨烯、硅等增强体与基体的润湿性差,或者在高温下与基体发生有害的界面反应,限制了此类高导热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开发和应用。本文简述了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界面研究进展,结合影响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结合的因素,提出了几种改善界面结合的方法。增强体表面改性是改善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的重要途径之一,常用工艺有磁控溅射法、化学气相沉积法、溶胶凝胶法、化学镀法等;最后,对增强体表面改性在高热导金属基复合材料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封装材料 金属基复合材料 铝基复合材料 铜基复合材料 增强体 界面反应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选区熔化铝合金及其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4
作者 蔡志勇 刘海江 +1 位作者 王日初 彭超群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0-65,共16页
铝合金及其复合材料具有比强度高、高比刚度和耐腐蚀性能优异等特点,是一类重要的轻质材料。采用激光选区熔化技术制备结构−功能一体化铝合金及其复合材料的精密复杂构件,在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电子器件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 铝合金及其复合材料具有比强度高、高比刚度和耐腐蚀性能优异等特点,是一类重要的轻质材料。采用激光选区熔化技术制备结构−功能一体化铝合金及其复合材料的精密复杂构件,在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电子器件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首先阐述激光选区熔化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工艺参数及其影响规律;分析激光选区熔化铝合金及其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宏观性能和后处理方法等,并概述其主要应用情况;最后,阐述激光选区熔化铝合金及其复合材料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简单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选区熔化 铝合金 铝基复合材料 致密度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xZn-2.6Mg合金的显微组织演变与力学性能
5
作者 刘海江 王日初 +6 位作者 林海涛 彭超群 曾庆华 彭翔 蔡志勇 史贵山 许开春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74-584,共11页
基于7A62铝合金设计Al-xZn-2.6Mg(x=6.8、7.1、7.4)合金,研究Zn含量对铸造、热轧和固溶时效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分析其时效析出行为。结果表明:随Zn含量从6.8%提高至7.4%,铸造合金中第二相含量提高、尺寸增大并趋于网状分布... 基于7A62铝合金设计Al-xZn-2.6Mg(x=6.8、7.1、7.4)合金,研究Zn含量对铸造、热轧和固溶时效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分析其时效析出行为。结果表明:随Zn含量从6.8%提高至7.4%,铸造合金中第二相含量提高、尺寸增大并趋于网状分布;热轧合金平均晶粒尺寸从20.8μm减至9.9μm,且晶界平均取向差和大角度晶界的比例逐渐增加;经固溶时效处理,合金中析出的η′-MgZn_(2)相体积分数明显提高,但尺寸基本保持恒定。由于细晶强化、固溶强化和沉淀强化的共同作用,7.4%Zn合金的力学性能最优,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分别达到570.9、616.8 MPa和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A62合金 热轧 时效处理 析出相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电等离子烧结对TiB_2/AlCoCrFeNi复合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肖代红 刘彧 +3 位作者 余永新 周鹏飞 刘文胜 马运柱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2-27,共6页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方法(SPS),制备体积分数5%TiB_2的等摩尔AlCoCrFeNi高熵合金基复合材料。通过密度测试、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及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SPS烧结温度及烧结压力对复合材料的微结构演变与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P...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方法(SPS),制备体积分数5%TiB_2的等摩尔AlCoCrFeNi高熵合金基复合材料。通过密度测试、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及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SPS烧结温度及烧结压力对复合材料的微结构演变与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PS烧结温度及烧结压力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硬度及抗压强度得到明显提高。在1200℃/30MPa进行SPS烧结后,复合材料的致密度达99.6%,抗压强度达2416MPa,屈服强度达1474MPa,硬度超过470HB。烧结过程中,复合材料的基体高熵合金发生相变,1200℃及30~45MPa烧结时,复合材料由BCC,B_2,FCC,σ及TiB_2相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熵合金基复合材料 放电等离子烧结 致密化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解碳-SiC共沉积界面SiC_(f)/SiC Mini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拉伸行为
7
作者 刘桂良 何宗倍 +3 位作者 蔺浩然 张瑞谦 陈招科 王继平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5-39,50,共6页
以国产第三代碳化硅纤维(SiC_(f))为增强体,通过化学气相渗透(CVI)工艺在SiC_(f)表面同时沉积热解碳(PyC)和SiC形成共沉积界面层,沉积时间为20~70 min,然后继续沉积SiC制备出致密的Mini SiC_(f)/SiC复合材料,研究复合材料的界面结构和... 以国产第三代碳化硅纤维(SiC_(f))为增强体,通过化学气相渗透(CVI)工艺在SiC_(f)表面同时沉积热解碳(PyC)和SiC形成共沉积界面层,沉积时间为20~70 min,然后继续沉积SiC制备出致密的Mini SiC_(f)/SiC复合材料,研究复合材料的界面结构和拉伸行为。结果表明:20,40,70 min沉积时间下得到共沉积界面层的平均厚度分别为500,1100,2100 nm,界面层厚度均匀,为单层界面;当共沉积界面层厚度为1100 nm时,Mini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强度适中,拉伸强度最大,达到626.0 MPa,对应的断裂应变为0.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气相渗透 PyC-SiC共沉积界面 Mini复合材料 拉伸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及新思路 被引量:41
8
作者 何阳 袁秋红 +2 位作者 罗岚 京玉海 刘勇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6-36,共11页
镁合金是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然而其强度低、塑性和耐腐蚀性能差,严重限制了其作为轻金属材料在工程领域中的广泛应用。镁基复合材料因具有比强度高、比刚度高、比模量高、质量轻等优异特性,被认为是目前提高镁合金力学性能、实现其工... 镁合金是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然而其强度低、塑性和耐腐蚀性能差,严重限制了其作为轻金属材料在工程领域中的广泛应用。镁基复合材料因具有比强度高、比刚度高、比模量高、质量轻等优异特性,被认为是目前提高镁合金力学性能、实现其工业化应用最具优势的途径之一。本文着重介绍了碳纳米管、石墨烯、Si C等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研究现状。从增强体分散、界面结合及其结构稳定性等方面深入分析了目前镁基复合材料存在的瓶颈;从增强体表面改性、基体合金设计、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等方面探索了镁基复合材料的设计新思路;提出了镁基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与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基复合材料 增强体 界面结合 新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束辐照制备钼酸锰纳米材料 被引量:9
9
作者 李敏敏 曹凡 +3 位作者 贾双凤 郑赫 王建波 赵东山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17年第4期328-335,共8页
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中,利用电子束辐照诱导的方法合成了钼酸锰片状纳米材料。研究发现在电子束辐照前,由于Mn、O等的相对含量不同样品可以分为两类。其中Mn和O含量较低的样品经电子束辐照后的产物为Mn_2Mo_3O_8纳米片和MoO_2纳米颗粒。而M... 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中,利用电子束辐照诱导的方法合成了钼酸锰片状纳米材料。研究发现在电子束辐照前,由于Mn、O等的相对含量不同样品可以分为两类。其中Mn和O含量较低的样品经电子束辐照后的产物为Mn_2Mo_3O_8纳米片和MoO_2纳米颗粒。而Mn和O含量较高的则主要生成六角结构的新相Mn_xMo_3O_8。进一步分析发现,Mn_xMo_3O_8的生成可能是因为样品中Mn相对含量较高,导致Mn、Mo和O原子层堆垛方式发生了改变。同时也初步确定了Mn_xMo_3O_8的晶胞参数为a_(H2)=0.59 nm,c_(H2)=6.24 nm。研究结果不仅提供了利用电子束辐照制备钼酸盐纳米材料的新方法,同时也促进了对钼酸锰材料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酸锰 电子束辐照 电子显微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对碳/碳复合材料压缩力学性能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尹成 夏莉红 +3 位作者 朱学宏 杨宇 李姚平 张福勤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187-5192,5215,共7页
以0、5%、10%、15%和20%(质量分数)5种不同碳纳米管(CNTs)含量的全网胎针刺整体毡为预制体,经化学气相渗透方法增密后,制备出CNTs-C/C复合材料。借助万能试验机测试样品的压缩力学性能,并采用显微镜(PLM)和扫描电镜(SEM),研究了样品的... 以0、5%、10%、15%和20%(质量分数)5种不同碳纳米管(CNTs)含量的全网胎针刺整体毡为预制体,经化学气相渗透方法增密后,制备出CNTs-C/C复合材料。借助万能试验机测试样品的压缩力学性能,并采用显微镜(PLM)和扫描电镜(SEM),研究了样品的微观组织结构和断口形貌。结果表明,添加纳米管后,有利于改善热解炭结构,同时提高C/C复合材料的压缩强度,且C/C复合材料的压缩强度随着CNTs添加量的增多而增大。当CNTs含量为20%(质量分数)时,复合材料的平行压缩强度为185.02 MPa,垂直压缩强度约200 MPa,相比于未添加CNTs,材料的压缩强度分别提升了36.66%和17.67%。未添加CNTs,复合材料以"假塑性"方式断裂,添加CNTs后,材料出现脆性断裂,且随CNTs含量的增加,脆性断裂方式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CNTs含量 垂直压缩强度 平行压缩强度 脆性断裂 “假塑性”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长度对碳纤维/铜基复合材料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达 赵炜康 +3 位作者 武世文 夏莉红 王冰泉 张福勤 《矿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5-108,112,共5页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法制备了碳纤维增强铜基复合材料CFs/Cu。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万能试验机检测并分析了不同碳纤维长度对复合材料相对密度、显微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质量分数为2.5%不同长度的碳纤维有利于提高...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法制备了碳纤维增强铜基复合材料CFs/Cu。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万能试验机检测并分析了不同碳纤维长度对复合材料相对密度、显微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质量分数为2.5%不同长度的碳纤维有利于提高CFs/Cu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但随着碳纤维长度增加,CFs/Cu复合材料相对密度下降,对力学性能的增强效果降低。添加1 mm长度碳纤维的复合材料相对密度和抗弯强度最佳,分别为99.34%和805.47 MPa,相较于未添加纤维的材料,其强度提升了65%;断口形貌显示为河流状花样和解理台阶特征,存在较少韧窝,属于以脆断为主,伴随少量韧性断裂的混合断裂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电等离子烧结 碳纤维 铜基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须对碳碳复合材料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朱学宏 梁世栋 +1 位作者 夏莉红 张福勤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1-114,共4页
添加硅灰石(CaO·SiO2)晶须制备碳纤维预制体,并在980℃下进行化学气相沉积,高温石墨化处理后制备得到CaO·SiO2晶须改性的C/C复合材料。利用SEM、金相显微偏光分析以及力学实验等方法研究了预制体结构对基体微观结构、物理性... 添加硅灰石(CaO·SiO2)晶须制备碳纤维预制体,并在980℃下进行化学气相沉积,高温石墨化处理后制备得到CaO·SiO2晶须改性的C/C复合材料。利用SEM、金相显微偏光分析以及力学实验等方法研究了预制体结构对基体微观结构、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添加CaO·SiO2晶须会诱导热解炭呈锥形生长,同时在石墨化过程中会诱导热解炭的组织结构发生有序性转变,与基体反应生成SiC二次纤维。添加CaO·SiO2晶须使得复合材料的石墨化度由31.6%提升至41.1%,导热和导电性能相比于未添加晶须时分别增加了71.7%和14.3%,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相比于未添加晶须时提升了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碳复合材料 硅灰石 晶须 碳纤维 化学气相沉积 热解炭 石墨化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末法制备碳纳米管增强铜基复合材料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炜康 朱学宏 +1 位作者 夏莉红 张福勤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32-135,139,共5页
采用湿法球磨的方式将质量分数0.10%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分散在铜粉中,干燥后经放电等离子烧结,获得了CNTs/Cu复合材料的预制体,采用冷轧方式将预制体轧制为薄片。研究了CNTs/Cu复合材料的物理性能及微观结构随轧制过程的变化规律。... 采用湿法球磨的方式将质量分数0.10%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分散在铜粉中,干燥后经放电等离子烧结,获得了CNTs/Cu复合材料的预制体,采用冷轧方式将预制体轧制为薄片。研究了CNTs/Cu复合材料的物理性能及微观结构随轧制过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CNTs/Cu复合材料的硬度、密度随着轧制的进行不断升高,晶粒被细化。断口形貌为大量韧窝,属于韧性断裂,并在断口处发现团聚的CNTs。轧制总压下量为90%时,薄带的电阻率为0.020 0μΩ·m,抗拉强度为410.24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铜基复合材料 放电等离子烧结 CNTs/Cu复合材料 冷轧 晶粒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钾钨青铜材料中的W空位有序 被引量:9
14
作者 吕英豪 李露颖 +8 位作者 刘辉辉 蒋仁辉 赵培丽 王凯 赵立功 魏彦杰 贾双凤 郑赫 王建波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71-577,共7页
本实验利用简单的加热方法合成具有通道结构六角钨青铜K_xWO_3,同时对其中存在的超结构进行原子尺度的扫描透射电子显微术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六角钨青铜K_xWO_3中存在的超结构归因于单原子层内存在的W空位有序现象。同时发现,在电子束... 本实验利用简单的加热方法合成具有通道结构六角钨青铜K_xWO_3,同时对其中存在的超结构进行原子尺度的扫描透射电子显微术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六角钨青铜K_xWO_3中存在的超结构归因于单原子层内存在的W空位有序现象。同时发现,在电子束辐照的作用下,原子层内存在的W空位有序现象消失。该实验结果深化了对六角钨青铜K_xWO_3中存在的超结构的认识,从而为设计优异性能的钨青铜材料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钨青铜 扫描透射电子显微术 超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氧化物畴结构的静态及动态表征 被引量:8
15
作者 郑赫 贾双凤 +7 位作者 刘辉辉 胡帅帅 曹凡 赵鹭鹭 盛华平 李露颖 赵东山 王建波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50-460,共11页
本文通过电子显微技术与晶体学的对称群理论结合,对金属氧化物的畴结构进行静态及动态表征。主要包括:(1)利用电子衍射与球差校正透射电子显微技术,对畴结构的取向关系、原子尺度界面构型进行分析;(2)基于原位透射电子显微技术实时观察... 本文通过电子显微技术与晶体学的对称群理论结合,对金属氧化物的畴结构进行静态及动态表征。主要包括:(1)利用电子衍射与球差校正透射电子显微技术,对畴结构的取向关系、原子尺度界面构型进行分析;(2)基于原位透射电子显微技术实时观察畴结构的生长,并研究其微观力学和电学行为。文章结果为金属氧化物构效关系的搭建及应用设计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氧化物 畴结构 透射电子显微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元素含量对超高强铝合金力学性能淬火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梦晗 刘胜胆 +2 位作者 蒋靖宇 马志民 韦卫昌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15-728,共14页
采用浸入式末端淬火的方法,结合硬度、电导率测试和相图、连续冷却转变曲线计算,通过电子背散射衍射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微观组织表征方法,研究铜元素含量对超高强AlZn-Mg-Cu合金力学性能淬火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浸入式末端淬火的方法,结合硬度、电导率测试和相图、连续冷却转变曲线计算,通过电子背散射衍射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微观组织表征方法,研究铜元素含量对超高强AlZn-Mg-Cu合金力学性能淬火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淬火速率从400℃/s降低至70℃/s时,铜含量几乎不影响合金的淬火敏感性;淬火速率从70℃/s降低至4℃/s时,随着铜含量增加,析出驱动力增大,淬火析出相的种类和数量增多、尺寸增大,消耗的相对溶质原子数量增多,合金的淬火敏感性也随之提高;根据晶界及晶内淬火析出相的面积分数差异,发现晶内淬火析出相的数量差异是造成不同合金淬火敏感性差异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N-MG-CU合金 CU含量 淬火析出相 硬度 淬火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铝纤维增强氧化铝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孙敬伟 王洪磊 周新贵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092-4112,共21页
与传统金属材料相比,氧化铝纤维增强氧化铝基(Al_(2)O_(3)/Al_(2)O_(3))复合材料因具有比强度高、密度低、耐高温和抗氧化等特点,已经成为新一代备受国内外学者关注的航空航天热结构复合材料。本文介绍了目前常用的氧化铝纤维及其基本性... 与传统金属材料相比,氧化铝纤维增强氧化铝基(Al_(2)O_(3)/Al_(2)O_(3))复合材料因具有比强度高、密度低、耐高温和抗氧化等特点,已经成为新一代备受国内外学者关注的航空航天热结构复合材料。本文介绍了目前常用的氧化铝纤维及其基本性能,总结了Al_(2)O_(3)/Al_(2)O_(3)复合材料中常用的界面相及其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规律,归纳了Al_(2)O_(3)/Al_(2)O_(3)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及性能,指出了该材料未来的发展趋势,旨在为国内Al_(2)O_(3)/Al_(2)O_(3)复合材料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Al_(2)O_(3)/Al_(2)O_(3)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热端高温部件上的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 复合材料 纤维 界面相 制备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基复合材料界面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熊京鹏 刘勇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5,共15页
界面是影响镁基复合材料综合性能的关键因素,如何进行界面调控一直是镁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热点。本文围绕镁基复合材料三种界面结构类型(共格界面、半共格界面和非共格界面),针对影响界面性能的两个关键问题(界面润湿性和界面反应),综述... 界面是影响镁基复合材料综合性能的关键因素,如何进行界面调控一直是镁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热点。本文围绕镁基复合材料三种界面结构类型(共格界面、半共格界面和非共格界面),针对影响界面性能的两个关键问题(界面润湿性和界面反应),综述了界面优化方案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实现良好界面结合的界面结构设计与调控准则:良好润湿性与轻微界面反应。针对镁基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提升,可以考虑添加稀土元素,起到净化界面、改善润湿性的作用;根据工程需要选择基体和增强体,得到某方面性能优异的复合材料;开发新的增强体表面涂层,充分提高界面结合能力;通过第一性原理等计算模拟方法,深入探究界面结构与界面性能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基复合材料 界面结构 界面结合强度 界面结合优化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Ba_3SiO_5∶Eu 荧光粉的合成及光谱性质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梅虹 罗岚 +2 位作者 郭锐 张远博 孙传耀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10-615,共6页
以BaCO_3、SiO_2、Eu_2O_3为原料在还原气氛下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Ba_3SiO_5∶Eu荧光粉体。实验结果表明,制备Ba_3SiO_5的最佳工艺条件是Ba/Si比为3,1 200℃保温4 h。光谱分析表明,Ba_3SiO_5∶Eu荧光粉在254,365,410 nm激发下发射主峰... 以BaCO_3、SiO_2、Eu_2O_3为原料在还原气氛下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Ba_3SiO_5∶Eu荧光粉体。实验结果表明,制备Ba_3SiO_5的最佳工艺条件是Ba/Si比为3,1 200℃保温4 h。光谱分析表明,Ba_3SiO_5∶Eu荧光粉在254,365,410 nm激发下发射主峰为566 nm(Eu^(2+)的4f^n^(-1)5d→4f^n)宽带发射,量子效率分别为70%、50%、10%,荧光寿命为百纳秒级;以566 nm为监视波长测得激发谱为主峰在250~450 nm范围内的宽带发射,主峰为360 nm,且在410 nm出现小峰; Eu离子最佳掺杂浓度为5%,由发光强度随掺杂离子浓度变化曲线,可以得出Ba_3SiO_5中Eu离子能量传递是基于电四级-电四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钡盐 铕离子 高温固相反应法 光谱分析 能量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RE=Dy,Er)元素对Mg-Zn系合金微观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小清 赵东山 +5 位作者 叶礼 庄园林 高圣博 周嘉萍 桂嘉年 王建波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1-109,共9页
本文研究了铸态、固溶态和时效过程的Mg-1.67at.%Zn-2.3at.%Dy与Mg-1.51at.%Zn-2.77at.%Er合金的微观结构变化及其力学性能的影响。微观分析结果表明,Mg-1.67at.%Zn-2.3at.%Dy与Mg-1.51at.%Zn-2.77at.%Er合金,在493 K温度下时效20 h硬... 本文研究了铸态、固溶态和时效过程的Mg-1.67at.%Zn-2.3at.%Dy与Mg-1.51at.%Zn-2.77at.%Er合金的微观结构变化及其力学性能的影响。微观分析结果表明,Mg-1.67at.%Zn-2.3at.%Dy与Mg-1.51at.%Zn-2.77at.%Er合金,在493 K温度下时效20 h硬度均达到峰值,峰值硬度分别为106.4 HV和98.7 HV。拉伸试验结果表明,固溶处理后,合金Mg-1.67at.%Zn-2.3at.%Dy与Mg-1.51at.%Zn-2.77at.%Er的抗拉强度均有明显的提高。合金Mg-1.67at.%Zn-2.3at.%Dy固溶后包含三个相,分别是α-Mg相,Mg8Zn Dy共晶相,Mg12Zn Dy LPSO相(包括14H型和18R型)。合金Mg-1.51at.%Zn-2.77at.%Er固溶后包含三个相,分别是α-Mg相,Mg3Zn3Er2共晶相,Mg12Zn Er LPSO相(包括14H型和18R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Zn-Dy合金 Mg-Zn-Er合金 LPS0相 微观结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