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饱和砂土中深埋活动门试验松动土压力计算
1
作者 赵云 杨忠方 +1 位作者 张朋 凌道盛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69-778,共10页
合理确定深埋活动门上方松动土压力对分析土与结构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土拱模型和松动土压力计算方法主要针对干燥和完全饱和土体,较少涉及到非饱和土的研究。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不同饱和度下深埋活动门数值模型... 合理确定深埋活动门上方松动土压力对分析土与结构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土拱模型和松动土压力计算方法主要针对干燥和完全饱和土体,较少涉及到非饱和土的研究。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不同饱和度下深埋活动门数值模型,根据数值试验结果,通过考虑非饱和土中基质吸力的影响,建立了非饱和砂土中深埋活动门上方松动土压力分析模型,随后结合大主应力圆弧拱理论和非饱和土抗剪强度理论,给出了松动区高度和松动土压力计算方法。通过与非饱和活动门试验结果和数值模拟结果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参数结果分析表明:松动土压力随着饱和度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在临界饱和度处,松动土压力值最小;随着活动门埋深的增加,归一化松动土压力呈现缓慢减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拱效应 非饱和土 活动门试验 松动土压力 理论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土中大直径单桩水平受荷离心模型试验 被引量:126
2
作者 朱斌 熊根 +2 位作者 刘晋超 孙永鑫 陈仁朋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807-1815,共9页
大直径桩基在海洋工程中已越来越广泛应用。针对目前API规范p–y曲线对水平受荷大直径单桩的不适用性,通过离心模型试验研究了砂性土中大直径单桩分别在水平静力和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受力和变形特性。验证了通过实测桩身弯矩推算桩身变形... 大直径桩基在海洋工程中已越来越广泛应用。针对目前API规范p–y曲线对水平受荷大直径单桩的不适用性,通过离心模型试验研究了砂性土中大直径单桩分别在水平静力和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受力和变形特性。验证了通过实测桩身弯矩推算桩身变形和桩周土反力的有效性,分别获得了干砂和饱和砂的大直径单桩水平静力p–y曲线。在修正p–y曲线初始刚度的基础上,采用双曲线型p–y曲线分析了水平受荷大直径单桩的内力和变形。揭示了水平单向循环荷载下大直径单桩的桩身变形及内力变化特性,试验结果显示桩身变形和最大弯矩近似与循环次数的对数线性相关。最后,由各循环次数下的桩身弯矩获得了大直径单桩水平循环p–y曲线,提出了循环应力比相关的p–y曲线循环弱化因子,以及相应的桩基变形累积和内力变化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模型试验 大直径 水平受荷 砂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诱发粉土边坡失稳的离心模型试验及雨强–历时警戒曲线的验证 被引量:32
3
作者 詹良通 刘小川 +1 位作者 泰培 陈云敏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784-1790,共7页
中国东南沿海山地丘陵地区气候湿润,每年梅雨季和台风侵袭时都伴随有大量土质滑坡,研究降雨诱发土质滑坡的失稳模式和机理对该类滑坡预警预报及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自行研制了离心机机载降雨模拟装置,在50g条件下模拟和再现了非饱和... 中国东南沿海山地丘陵地区气候湿润,每年梅雨季和台风侵袭时都伴随有大量土质滑坡,研究降雨诱发土质滑坡的失稳模式和机理对该类滑坡预警预报及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自行研制了离心机机载降雨模拟装置,在50g条件下模拟和再现了非饱和粉土边坡在不同强度降雨条件下的失稳破坏过程,揭示了降雨诱发粉土边坡的失稳模式为坡脚局部失稳—向上扩展—整体浅层滑动,滑动面深度介于1~3 m。3组试验获得了降雨强度与边坡失稳时降雨历时关系数据,与李鹤等针对东南沿海地区残积土边坡提出的雨强–历时警戒曲线(I–D曲线)最为接近,验证了该降雨量警戒曲线的有效性。对离心模型试验结果进行反分析表明:非饱和土渗流分析能有效模拟边坡降雨入渗过程,而现有极限平衡分析方法难以准确捕捉降雨诱发边坡由局部向整体发展的失稳过程。基于所揭示的失稳模式,指出了该类降雨诱发滑坡的有效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坡脚加强排水和支护、坡面防渗和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诱发滑坡 失稳模式 降雨强度 降雨历时 离心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填软土中管道上浮力测试及计算方法 被引量:10
4
作者 倪伟杰 朱斌 +2 位作者 陈仁朋 周建 黄博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69-573,共5页
管道已成为中国油气等流体输送的重要方式,在沿海软土地区中浅埋管道上浮事故屡有发生,严重威胁着能源生命线工程的安全。研发了一套回填软土中浅埋管道上浮力测试的装置及方法,针对常用输气管道开展了足尺模型试验,获得了不同扰动程度... 管道已成为中国油气等流体输送的重要方式,在沿海软土地区中浅埋管道上浮事故屡有发生,严重威胁着能源生命线工程的安全。研发了一套回填软土中浅埋管道上浮力测试的装置及方法,针对常用输气管道开展了足尺模型试验,获得了不同扰动程度软土中的管–土相互作用及管道上浮力,揭示了回填软土中管道的上浮机理。基于多批次不同扰动程度软土中管道上浮力的测试结果,提出了与回填软土不排水剪强度相关的管道上浮力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试验 管道 浮力 软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舒适性的软土地区公路行驶质量评价方法 被引量:2
5
作者 陈仁朋 朱建宇 +1 位作者 姜正晖 贾瑞雨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20-127,共8页
针对软土地基公路工后沉降大、分布范围广,现有国际平整度指数IRI评价方法存在很大局限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行车舒适性的软土地区公路行驶质量评价方法.首先采用五自由度1/2车辆模型,计算比较了道路纵面线形拟合方法和数据间距对车辆振... 针对软土地基公路工后沉降大、分布范围广,现有国际平整度指数IRI评价方法存在很大局限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行车舒适性的软土地区公路行驶质量评价方法.首先采用五自由度1/2车辆模型,计算比较了道路纵面线形拟合方法和数据间距对车辆振动加速度计算结果的影响,获得了车辆振动的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根据ISO2631振动舒适性标准提出评价司乘人员的舒适性DCI和RQI计算公式及参数取值;结合软土地基及非软土地基两种路段沉降情况,比较了本文方法与国际平整度指数IRI方法评价结果的区别.分析发现,在非软土地基公路,本文方法与IRI方法评价结果接近;而在软土地基公路,两者的结果差异较大,本文方法更加符合工程师的直观感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安全工程 沉降 评价方法 车辆-道路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质膨润土渗透性与膨胀性及可塑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7
6
作者 于泽溪 李育超 陈冠年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7-106,共10页
盐溶液与钠质膨润土的化学相容性研究对评估防污屏障的服役性能起到重要作用,为此,采用渗透试验、自由膨胀试验和界限含水率试验研究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和CaCl 2溶液对钠质膨润土渗透性、膨胀特性、可塑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溶液... 盐溶液与钠质膨润土的化学相容性研究对评估防污屏障的服役性能起到重要作用,为此,采用渗透试验、自由膨胀试验和界限含水率试验研究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和CaCl 2溶液对钠质膨润土渗透性、膨胀特性、可塑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溶液中阳离子浓度增加,钠质膨润土的渗透系数增大,膨胀指数先增长再下降,塑性指数减小;相同浓度下,钠质膨润土在NaCl溶液中的渗透系数低于在CaCl 2溶液中的渗透系数,膨胀指数高于CaCl 2溶液中的膨胀指数,塑性指数高于CaCl 2溶液中的塑性指数;12~800 kPa的固结压力范围内,在CaCl 2溶液中,渗透系数分别与膨胀指数、塑性指数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在NaCl溶液中,当溶液浓度超过临界浓度(200 mmol/L)时,渗透系数与膨胀指数、塑性指数也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因此,界限含水率测试和自由膨胀试验可作为工程中初选渗透系数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质膨润土 渗透系数 膨胀指数 界限含水量 结合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域反射技术(TDR)的黄土湿陷原位评价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穆青翼 郑建国 +2 位作者 于永堂 孟龙龙 刘芬良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15-1123,共9页
现有黄土湿陷评价方法具有取样扰动、耗时和费用高等缺点,急需探索原位评价黄土湿陷的新技术。基于时域反射技术(TDR)原位测试黄土介电常数和电导率,计算干密度和质量含水率。依据原位所测黄土干密度、质量含水率以及物性指标(相对质量... 现有黄土湿陷评价方法具有取样扰动、耗时和费用高等缺点,急需探索原位评价黄土湿陷的新技术。基于时域反射技术(TDR)原位测试黄土介电常数和电导率,计算干密度和质量含水率。依据原位所测黄土干密度、质量含水率以及物性指标(相对质量密度、液塑限),采用经验模型对黄土进行湿陷评价。结果表明,TDR原位测试黄土干密度和室内烘干法结果相对误差在±6%以内,测试黄土质量含水率和室内烘干法结果绝对误差在±0.02以内。另一方面,基于经验的湿陷评价模型,利用TDR原位所测干密度、质量含水率以及物性指标不仅可判定黄土有无湿陷,且具有区分强烈和中等湿陷程度的潜力。本研究丰富了黄土地区勘察技术手段,为黄土湿陷原位勘察提供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域反射技术(TDR) 黄土 湿陷 原位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机主起落架移动荷载作用下道基动力响应分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凌道盛 王云龙 +2 位作者 赵云 黄博 周燕国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4-73,共10页
飞机起降过程中主起落架移动荷载引起的跑道道基土体循环动应力是导致跑道沉降和差异沉降的主要原因。采用移动荷载作用下跑道动力响应半解析有限单元法,基于叠加原理分析了B747-400和A380-800客机主起落架轮组移动荷载作用下道基土体... 飞机起降过程中主起落架移动荷载引起的跑道道基土体循环动应力是导致跑道沉降和差异沉降的主要原因。采用移动荷载作用下跑道动力响应半解析有限单元法,基于叠加原理分析了B747-400和A380-800客机主起落架轮组移动荷载作用下道基土体动应力响应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在B747-400和A380-800客机主起落架移动荷载作用下,道基浅层土体竖向正应力沿横向呈倒锅底型分布,荷载影响深度可达13 m;主起落架机轮分布对浅层道基土体竖向正应力影响较大,对深层土体影响不大;飞机移动速度对浅层道基土体竖向正应力分布影响较小,但对深层土体影响较明显,当飞机滑行速度达到60~80 m/s时,荷载影响深度达静力分析时的1.5~1.7倍;采用柔性道面板时,浅层土体竖向正应力较刚性道面结构时增加约50%,荷载影响深度增加约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起落架 移动荷载 跑道道基 动力响应 荷载影响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雨法试样制备平行试验研究 被引量:50
9
作者 马险峰 孔令刚 +6 位作者 方薇 龚壁卫 李浩 徐光明 赵维 张雪东 陈云敏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791-1801,共11页
在中国各类基础设施大规模、高速度建设的历史背景下,岩土工程学科也面临空前的机遇和挑战,以岩土离机为代表的大型试验装备也得到迅速发展,为理论研究、实践指导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研究手段。为推动我国离心模拟技术标准化及在实际工程... 在中国各类基础设施大规模、高速度建设的历史背景下,岩土工程学科也面临空前的机遇和挑战,以岩土离机为代表的大型试验装备也得到迅速发展,为理论研究、实践指导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研究手段。为推动我国离心模拟技术标准化及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扩大离心模拟技术在工程界的影响力,开展了全国岩土工程离心模拟的平行试验,试验内容包括砂土模型地层的制备、桩基础承载力以及边坡稳定共3大类试验。介绍的是采用砂雨法制备砂土地层的相关试验成果,共有8家单位参与了此项研究工作。试验材料采用福建标准砂,出砂头采用圆筒网眼式或者线型鸭嘴式,落砂装置各单位自备。试验结果分析得到落距–相对密实度标定曲线,并设定土体目标相对密实度(55%和75%),验证曲线的可靠性;同时考察制备模型地基的相对密实度在空间上的均质性,并对出砂头的类型及孔径大小、流量、出砂头水平移动速度对相对密实度的影响做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试验 砂雨法 标准砂相对密实度 平行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风电机组群桩基础关键问题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朱斌 姜英伟 +1 位作者 陈仁朋 陈云敏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98-103,共6页
群桩高承台基础是我国未来一段时间内海上大型风电机组的主要基础型式。风电机组基础设计是近海风电场建设中的主要内容之一,近海风电机组群桩高承台基础设计中存在如下几个关键问题:①多向复杂荷载作用下基础的承载力和变形分析;②基... 群桩高承台基础是我国未来一段时间内海上大型风电机组的主要基础型式。风电机组基础设计是近海风电场建设中的主要内容之一,近海风电机组群桩高承台基础设计中存在如下几个关键问题:①多向复杂荷载作用下基础的承载力和变形分析;②基础刚度的确定;③船舶撞击荷载下基础的动力响应分析。针对这些关键问题,本文提出了群桩高承台基础的静动力统一分析模型,并针对上述问题开展了相应的初步研究。研究发现,该模型既能按我国规范计算桩基的水平小变形,又能考虑桩基的水平大变形;由于同时考虑了桩土横向和轴向相互作用,适合分析多向复杂荷载作用下群桩基础的受力和变形;桩周土刚度对整座风电机组的自振频率影响不大。通过设置合理的桩周土阻尼系数,该统一分析模型能有效分析船舶撞击等动力荷载作用下的风电机组的振动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海风电机组 群桩高承台基础 承载力 刚度 撞击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地区某填埋场堆体滑移过程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19
11
作者 何海杰 兰吉武 +2 位作者 陈云敏 郑龙华 史炜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721-1726,共6页
在西北某大型填埋场边坡区域布设渗滤液水位、堆体表面位移和深层侧向位移监测点并开展现场监测。在2014年4月~8月间,受垃圾堆载、填埋作业机械动荷载和强降雨的影响,堆体边坡区域发生3次大范围滑移,最大滑移报警面积达30029 m2,最大日... 在西北某大型填埋场边坡区域布设渗滤液水位、堆体表面位移和深层侧向位移监测点并开展现场监测。在2014年4月~8月间,受垃圾堆载、填埋作业机械动荷载和强降雨的影响,堆体边坡区域发生3次大范围滑移,最大滑移报警面积达30029 m2,最大日均表面位移253 mm,滑移深度达17 m。反分析该填埋场垃圾堆填边坡滑移全过程,掌握了除堆体水位和强降雨因素外,垃圾堆载、动荷载等因素作用下的堆体滑移规律。进一步分析迫降水位、分层压实、土工织物加固等措施的抗滑效果,结果表明,采取降水压实及土工织物加固措施可满足堆体后续堆填的稳定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埋场 堆体滑移 现场监测 稳定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既有建筑物地下室增层开挖群桩沉降性状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单华峰 夏唐代 +1 位作者 俞峰 楼春晖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46-50,共5页
既有建筑物地下室增层开挖会改变原有桩基础的沉降性状。采用双曲线模型来模拟桩侧及桩端阻力的发挥函数,并结合剪切位移法求出该模型参数。然后通过荷载传递法,建立增层开挖工况下群桩基础中基桩的控制方程。结合工程实例,利用ADINA有... 既有建筑物地下室增层开挖会改变原有桩基础的沉降性状。采用双曲线模型来模拟桩侧及桩端阻力的发挥函数,并结合剪切位移法求出该模型参数。然后通过荷载传递法,建立增层开挖工况下群桩基础中基桩的控制方程。结合工程实例,利用ADINA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实体模型,得到群桩基础中基桩的p–s曲线,并与本文的计算方法进行对比验证。最后,研究了地下室增层开挖工况对群桩基础中基桩沉降性状的影响。分析得出,随着增层开挖深度的增大,方形布桩中心桩的桩顶沉降量在不断增加;在同一开挖深度时,角桩的沉降量最大,边桩次之,中心桩最小;不同的布桩形式对中心桩沉降性状会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桩基础 开挖 既有建筑 基桩沉降 软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水盾构泥膜渗透性及其对开挖面稳定性影响 被引量:18
13
作者 陈仁朋 尹鑫晟 +2 位作者 李育超 孟凡衍 亓帅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102-2108,共7页
泥膜是维持泥水盾构开挖面稳定的关键因素。通过渗透柱试验研究了加压泥浆向砂土渗透、并在砂土表面形成泥膜的行为,获得了泥膜渗透性与时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泥水盾构在开挖时,由于刀盘不断切削泥膜,开挖面上只能形成微透水的泥膜;当拼... 泥膜是维持泥水盾构开挖面稳定的关键因素。通过渗透柱试验研究了加压泥浆向砂土渗透、并在砂土表面形成泥膜的行为,获得了泥膜渗透性与时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泥水盾构在开挖时,由于刀盘不断切削泥膜,开挖面上只能形成微透水的泥膜;当拼装管片时,刀盘停止转动,开挖面上则会形成难透水的泥膜。建立了在开挖面上设置微透水的泥膜的二维数值模型,通过瞬态渗流分析获得土体孔压的最大值。根据地层孔压计算了失稳区域内的渗透力,获得了不同泥浆压力下在泥膜表面和地层中的分配比例。当有效泥浆压力越大,孔压在泥膜和失稳区以外地层的下降幅度就越大,对维持开挖面稳定的贡献越小。基于极限平衡法,提出了泥水盾构开挖面极限泥浆压力的计算方法,结果显示目前工程中采用的方法高估了开挖面极限泥浆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水盾构 泥浆渗透 泥膜 渗透力 开挖面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面结构刚度和地基不均匀性对飞机荷载下道基附加应力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黄博 王宇 +1 位作者 赵云 凌道盛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195-2206,共12页
以B737-800客机为例,通过半解析?有限元方法计算分析刚性和柔性2种道面结构形式下,由飞机移动引起的道基土体动力响应。研究结果表明:2种道面结构下附加应力在道基浅层的横向分布均呈“马鞍形”,随着道基深度增加,附加应力分布趋于平缓... 以B737-800客机为例,通过半解析?有限元方法计算分析刚性和柔性2种道面结构形式下,由飞机移动引起的道基土体动力响应。研究结果表明:2种道面结构下附加应力在道基浅层的横向分布均呈“马鞍形”,随着道基深度增加,附加应力分布趋于平缓,近似呈“抛物线形”;柔性道面结构道基中的动力响应普遍大于刚性道面结构的动力响应,在柔性道面结构下,鞍脊和鞍桥应力差异更大,竖向应力的影响深度达6.2 m,是刚性道面结构下的1.29倍,但其纵、横向影响宽度不及刚性道面结构;当跑道的道基为挖填交替的不均匀道基时,在挖填交界面处均发生应力突变,2种道面结构下的应力突变幅值差异不大,但与均匀道基相比,交界面处应力响应时间变短;挖填交替道基中竖向正应力对飞机移动速度的变化更敏感,尤其当飞机移动速度接近填方土体剪切波速时,竖向正应力出现较大增长,填方土体中主应力轴显著旋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荷载 道面结构刚度 附加应力 应力路径 挖填道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始地下水对浅层边坡降雨入渗及稳定性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赵宇 马朋博 +2 位作者 梁腾 刘准 吕庆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1-70,共10页
浙江省山地丘陵地区浅层边坡土层大多存在稳定的初始地下水,从而导致土体含水率分布复杂、降雨入渗和稳定性分析难度大。为此,根据土体非饱和特性确定考虑初始地下水影响的坡体含水率指数分布模型,根据雨强与土体饱和渗透系数的对比关... 浙江省山地丘陵地区浅层边坡土层大多存在稳定的初始地下水,从而导致土体含水率分布复杂、降雨入渗和稳定性分析难度大。为此,根据土体非饱和特性确定考虑初始地下水影响的坡体含水率指数分布模型,根据雨强与土体饱和渗透系数的对比关系将降雨分为弱降雨和强降雨两类工况,基于Green-Ampt入渗模型及水量平衡原理推导考虑初始地下水影响的浅层边坡降雨入渗物理方程解析解;结合浅层无限边坡模型,分析考虑初始地下水影响的浅层边坡在降雨作用下的稳定性;当假定坡体含水率均匀分布时,改进模型可近似退化为传统模型;当坡体含水率呈指数分布时,通过数值模拟验证改进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当浅层边坡基岩上部土层存在初始地下水时,降雨导致的失稳将发生在基岩面处,且失稳时间早于传统模型的预测结果;弱降雨工况下,雨强提高导致边坡触发失稳的时间呈近指数关系快速缩短;强降雨工况下,当不考虑坡面径流对入渗的促进作用时,雨强提高导致边坡触发失稳时间缩短,速度趋于平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入渗 GREEN-AMPT模型 湿润锋 浅层边坡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四桩导管架基础水平受荷离心模型试验 被引量:9
16
作者 朱斌 李涛 毕明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822-1830,共9页
导管架基础广泛应用于海上风力发电和油气开发,水平向风、浪、流、地震等作用是导管架基础发生失效破坏的主要原因。通过离心模型试验针对饱和砂土地基中四桩导管架基础,研究其在沿边长方向和沿对角线方向水平静力作用下各基桩的内力分... 导管架基础广泛应用于海上风力发电和油气开发,水平向风、浪、流、地震等作用是导管架基础发生失效破坏的主要原因。通过离心模型试验针对饱和砂土地基中四桩导管架基础,研究其在沿边长方向和沿对角线方向水平静力作用下各基桩的内力分配、桩周土反力差异和变形特性。导管架基础沿对角线加载时基桩最易被拔出,其下压基桩的桩顶剪力、桩顶负弯矩和桩身最大正弯矩均较上拔基桩大,但二者的桩身水平位移相差不大。对于本文桩间距为5.8倍桩径的导管架基础,由于群桩效应及桩身上拔力降低了桩周土有效应力,沿边长加载时上拔桩在泥面下2.5倍桩径深度范围内的桩周土反力约为下压桩的60%,而沿对角线加载时上拔桩在该深度范围内的桩周土反力仅为下压桩的40%。沿对角线加载时下压桩与上拔桩在桩顶剪力、桩顶最大负弯矩、桩顶轴力及桩身最大正弯矩等参数之间的差别也明显大于沿边长加载情况。与单桩水平加载离心模型试验结果对比发现,同一深度处单桩的桩周土反力介于导管架基础上拔桩与下压桩的桩周土反力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模型试验 导管架基础 水平承载特性 桩周土反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针式TDR探头测试区域范围分析及试验验证 被引量:5
17
作者 詹良通 穆青翼 陈云敏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57-762,共6页
在时域反射法(TDR)测试系统中,三针式探头作为应用最广泛的探头形式,其测试区域范围的确定是工程应用中一个重要问题。通过对比分析麦克斯韦方程及地下水渗流方程,利用岩土工程中常用的地下水渗流软件(如:Geostudio软件中SEEP/W模块)对... 在时域反射法(TDR)测试系统中,三针式探头作为应用最广泛的探头形式,其测试区域范围的确定是工程应用中一个重要问题。通过对比分析麦克斯韦方程及地下水渗流方程,利用岩土工程中常用的地下水渗流软件(如:Geostudio软件中SEEP/W模块)对一典型的三针式TDR探头测试区域范围进行计算,并设计了专门的试验对计算结果进行验证。结果显示:①地下水渗流分析软件对三针式TDR探头测试区域范围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②三针式TDR探头的测试区域近似长半轴为33.0 mm、短半轴为20.7 mm的椭圆,且该区域内50%的电场能量集中在中间探针周围长半轴为10.7 mm、短半轴为8.7 mm的椭圆内,显示出较明显的"趋肤效应";③介质的电导率对三针式TDR探头测试范围基本无影响。通过该研究,提出了三针式TDR探头测试范围的计算方法,为工程或试验中该种探头的设计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域反射法 三针式探头 测试范围 渗流分析 Geostudi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水竖井在垃圾填埋场滑移治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何海杰 兰吉武 +2 位作者 陈云敏 邱清文 史炜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13-821,共9页
垃圾填埋场滑移会造成严重的人员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填埋场稳定控制和滑移的治理方法较为缺乏。在国内某失稳填埋场开展竖井排水滑移治理试验,监测治理前后的表面位移、深层位移、渗滤液水位和渗滤液导排量,评估滑移治理效果。并进一... 垃圾填埋场滑移会造成严重的人员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填埋场稳定控制和滑移的治理方法较为缺乏。在国内某失稳填埋场开展竖井排水滑移治理试验,监测治理前后的表面位移、深层位移、渗滤液水位和渗滤液导排量,评估滑移治理效果。并进一步利用Geo-Studio软件评估排水竖井不同导排时间、导排流量及布置方式时的稳定控制效果。结果表明:排水竖井使用后,填埋场最大滑移面积从监测总面积的68%降为17%,深层平均滑移速率从2.43 mm/d降为0.95 mm/d;10口排水竖井的最大导排流量279 m^3/d,平均导排流量为164 m^3/d;模拟分析表明,排水竖井工作时间越长,导排流量越大,堆体越快趋于稳定;在相同导排总量的条件下,布置3排竖井滑移治理效果优于布置1排和2排的效果,当布置2排时,排间距为10 m的效果优于排间距为20 m的效果。排水竖井滑移治理和稳定控制应用效果较好,可为填埋场堆体稳定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埋场 堆体滑移 稳定控制 排水竖井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对称缺陷对桩顶动力响应的影响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奎华 梁一然 +2 位作者 吴君涛 赵爽 邱欣晨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00-210,共11页
针对大直径桩基础桩身缺陷形态非对称分布的情况,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构建三维有限元桩-土模型进行分析,厘清了对称缺陷和非对称缺陷对桩顶动力响应的不同影响规律,并通过模型试验验证了本文数值分析的合理性,最后针对桩-土模型的相关参... 针对大直径桩基础桩身缺陷形态非对称分布的情况,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构建三维有限元桩-土模型进行分析,厘清了对称缺陷和非对称缺陷对桩顶动力响应的不同影响规律,并通过模型试验验证了本文数值分析的合理性,最后针对桩-土模型的相关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探究桩周土、激振脉冲宽度、缺陷形态等因素对非对称缺陷桩桩顶动力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非对称缺陷使桩顶对称测点的桩顶动力响应曲线呈现双闭环现象,双闭环现象最明显的对称测点位于缺陷截面对称轴上;可采用桩顶中心激振-对称点同步接收模式检测基桩非对称缺陷,为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桩身完整性的工程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础 非对称缺陷桩 桩顶动力响应 数值模拟 低应变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城市固废一维降解固结解析解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云敏 郭淇钢 +1 位作者 徐晓兵 李卓峰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137-2146,共10页
填埋后的城市固废因降解产生固相质量损失,从而造成在外力作用下的固结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为研究饱和城市固废的降解固结特性,建立了一维降解固结普遍模型;基于已有城市固废降解、压缩和渗透特性研究,获得了考虑可降解固相水解、胞... 填埋后的城市固废因降解产生固相质量损失,从而造成在外力作用下的固结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为研究饱和城市固废的降解固结特性,建立了一维降解固结普遍模型;基于已有城市固废降解、压缩和渗透特性研究,获得了考虑可降解固相水解、胞内水释放为孔隙水及降解导致压缩性衰变的一维降解固结简化模型;基于简化模型,针对饱和城市固废填埋层底部淤堵不透水和顶部自由排水工况,获得了一维降解固结解析解。针对国内填埋场新鲜城市固废的计算结果表明:在瞬时常荷载作用下,固结初期,填埋层底部的超静孔压值会超过初始值,这主要是因为降解引起固相质量损失导致骨架疏松、压缩性增大;固结后期,整个填埋层出现负的超静孔压,这是因为后期填埋层孔隙比因固相质量损失而增大,而压缩性衰变相对较小。参数敏感性分析表明:降解引起的次压缩速率越大,固结初期超静孔压越大;增加填埋层的先期固结压力会延缓超静孔压的消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结 降解 城市固废 饱和 超静孔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