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孔膜透气机理研究及在果蔬包装中的应用
1
作者 余立 林渊智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2-188,共7页
目的阐明果蔬包装用微孔膜的透气机理并建立相关理论透气模型,以便指导果蔬气调包装设计(开孔方案)。方法运用热力学原理和气体分子动力学理论分析气体分子分别在微孔和高分子薄膜分子缝隙中的扩散机理,并以此建立微孔膜透气理论模型;... 目的阐明果蔬包装用微孔膜的透气机理并建立相关理论透气模型,以便指导果蔬气调包装设计(开孔方案)。方法运用热力学原理和气体分子动力学理论分析气体分子分别在微孔和高分子薄膜分子缝隙中的扩散机理,并以此建立微孔膜透气理论模型;通过检测分析微孔包装袋内O_(2)浓度变化,验证该理论模型的有效性;通过樱桃腐烂率测试证明该模型有助于樱桃的储藏。结果根据理论模型设计的微孔包装袋内的实测O_(2)浓度与预设浓度非常接近,且该包装袋内的樱桃腐烂率最低。结论该理论模型能较好地表征O_(2)分子在微孔膜中的扩散机理,根据其设计的微孔气体包装能够有效延长果蔬货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孔膜 扩散机理 气调包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抗菌剂在塑料应用面可量产化技术研究
2
作者 颜阿南 陈招娣 +2 位作者 柯俊沐 林新兴 林渊智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4-160,共7页
以载银玻璃为抗菌剂,以活化轻质碳酸钙为分散剂,密胺树脂为载体树脂,通过压制成型工艺分别在180、200、210℃下制备了抗菌轻钙密胺复合材料,并对它们进行扫描电镜(SEM)、力学性能测试、甲醛迁移量测定及三聚氰胺迁移量测定等表征,进一... 以载银玻璃为抗菌剂,以活化轻质碳酸钙为分散剂,密胺树脂为载体树脂,通过压制成型工艺分别在180、200、210℃下制备了抗菌轻钙密胺复合材料,并对它们进行扫描电镜(SEM)、力学性能测试、甲醛迁移量测定及三聚氰胺迁移量测定等表征,进一步优化抗菌轻钙密胺复合材料的压制工艺,并评估其作为食品接触容器的安全性。实验结果表明,200℃压制得到的抗菌轻钙密胺复合材料各方面性能更优,树脂在210℃压制温度时发生了大分子链间的交联键断裂,制品符合食品接触容器的安全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银玻璃 分散剂 密胺树脂 抗菌性能 压制成型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PP/微米SiO_(2)消光热封膜的研制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苏羽航 林渊智 +5 位作者 毛健全 王永祥 刘向 余立 柯俊沐 陈忆诗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47,共7页
设计3层消光热封膜复合结构,筛选适合的聚乙烯与聚丙烯做为视觉层材料,在芯层中添加微米SiO_(2)来提高薄膜雾度,通过3层共挤流延法进行薄膜的制备,探讨薄膜的各项性能。结果表明,PE-HD与共聚聚丙烯组成最佳消光材料,随着PE-HD在视觉层... 设计3层消光热封膜复合结构,筛选适合的聚乙烯与聚丙烯做为视觉层材料,在芯层中添加微米SiO_(2)来提高薄膜雾度,通过3层共挤流延法进行薄膜的制备,探讨薄膜的各项性能。结果表明,PE-HD与共聚聚丙烯组成最佳消光材料,随着PE-HD在视觉层中含量的增加,可以提高PE-HD/PP混合体系的冲击强度、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对薄膜具有增强增韧的作用,可加快PE-HD/PP混合体系的结晶速率,加快薄膜雾度的形成;且当PE-HD在视觉层中含量为40%时,薄膜的雾度达到80%,光泽度为7.8%,薄膜消光效果最好;当微米SiO_(2)在芯层中的含量为3%时,薄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最高,达到29.5 MPa和64%,薄膜的透光率为58.8%,雾度提高到8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光膜 热封 微米二氧化硅 雾度 3层流延共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iO_(2)改性聚乙烯醇/季铵盐壳聚糖复合膜的性能研究
4
作者 黄益飞 柯俊沐 +3 位作者 苏羽航 林新兴 余立 刘钊骥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52-157,共6页
以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和季铵盐壳聚糖(quaternary ammonium chitosan,QAC)为成膜基材,研究了不同质量分数(2%、4%、6%、8%、10%,相对于干基总质量)的纳米SiO_(2)对PVA/QAC复合膜的结构和物化特性的影响,利用傅里叶变换红... 以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和季铵盐壳聚糖(quaternary ammonium chitosan,QAC)为成膜基材,研究了不同质量分数(2%、4%、6%、8%、10%,相对于干基总质量)的纳米SiO_(2)对PVA/QAC复合膜的结构和物化特性的影响,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X-ray diffraction,XRD)、扫描电镜对复合膜结构进行表征,并对其力学性能、水蒸气透过性、吸水率、透光率、土埋降解率进行测试。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复合膜表面致密平整,PVA、QAC与纳米SiO_(2)相容性好且存在着氢键作用。XRD结果表明,当纳米SiO_(2)添加量为2%时,复合膜结晶度上升,同时力学性能显著提高(P<0.05),拉伸强度与断裂伸长率分别达到23.9 MPa和538.7%。并且随着纳米SiO_(2)含量增加,降低了复合膜的吸水率与透光率,但延缓了其生物降解性。因此,纳米SiO_(2)可有效改善PVA/QAC复合膜的综合性能,使其在食品包装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季铵盐壳聚糖 纳米SiO_(2) 复合膜 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凝胶/硅酸铝纤维保温包装材料导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张帆 余立 朱东红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82-86,共5页
目的利用气凝胶/硅酸铝纤维制备一种保温包装材料,并研究其导热性能。方法利用真空抽滤成型方法及微波加热的干燥方法制备保温包装材料,利用正交试验得到影响该保温包装材料的主要因素。结果导热系数测定结果表明,正交实验最佳配方的导... 目的利用气凝胶/硅酸铝纤维制备一种保温包装材料,并研究其导热性能。方法利用真空抽滤成型方法及微波加热的干燥方法制备保温包装材料,利用正交试验得到影响该保温包装材料的主要因素。结果导热系数测定结果表明,正交实验最佳配方的导热系数为0.0164 W/(m·K),符合温控包装要求。随着二氧化硅气凝胶加入量的增大,导热系数变小;在最佳体积密度范围51.29~55.09 mg/cm3内,材料的导热系数最低可达到0.013 W/(m·K)。结论文中方法扩大了气凝胶和硅酸铝纤维材料在包装行业中的应用范围,对于农产品包装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铝纤维 气凝胶 保温包装材料 导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糜食品常温包装技术 被引量:2
6
作者 余立 朱东红 张帆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104-109,共6页
目的设计一种鱼糜食品(福州鳗鱼丸)的常温包装技术,探究其在常温环境下品质变化与货架期的关系,从而判断其是否可替代低温贮藏技术来满足电商快递的要求。方法通过正交实验法复配一种由壳聚糖、丙酸钙与茶多酚组成的抑菌剂,涂布于PA/PE... 目的设计一种鱼糜食品(福州鳗鱼丸)的常温包装技术,探究其在常温环境下品质变化与货架期的关系,从而判断其是否可替代低温贮藏技术来满足电商快递的要求。方法通过正交实验法复配一种由壳聚糖、丙酸钙与茶多酚组成的抑菌剂,涂布于PA/PE膜内层并制袋。通过微波干燥法降低鱼丸水分含量与初始菌落总数,然后采用真空包装常温贮藏。检测常温贮藏下鱼丸的挥发性盐基氮,并以此为依据建立常温状态下的货架期模型。同时检测相同条件下鱼丸的菌落总数,以验证该货架期模型的准确性及该包装技术的可行性。结果抗菌剂配方采用质量分数为3%的壳聚糖,0.15%的丙酸钙,0.3%的茶多酚,微波功率400 W,微波时间2 min,可取得较好效果,且常温环境下货架期预测模型较为准确。结论该常温包装技术的货架期在10 d以上,可以满足常温环境下鱼丸通过电商快递3~5 d送达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糜食品 常温包装 货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性体对PP/EVA无胶复合膜性能影响研究
7
作者 苏羽航 周宇鸿 +5 位作者 林渊智 毛健全 王永祥 刘向 余立 柯俊沐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4-50,共7页
以EVA作为黏合层的主要材料,以弹性体作为芯层与黏合层的增容剂,并共混造粒制备聚丙烯(PP)/EVA/弹性体共混体系、流延共挤制备3层无胶复合薄膜。通过对共混材料力学性能测试、DMA测试、流变性能测试、扫描电子显微镜、薄膜性能测试等对... 以EVA作为黏合层的主要材料,以弹性体作为芯层与黏合层的增容剂,并共混造粒制备聚丙烯(PP)/EVA/弹性体共混体系、流延共挤制备3层无胶复合薄膜。通过对共混材料力学性能测试、DMA测试、流变性能测试、扫描电子显微镜、薄膜性能测试等对共混体系及薄膜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醋酸乙烯含量为18%的EVA与纸张黏合效果最好;弹性体PBE对混合体系力学性能的提升优于POE;当PBE在共混体系中含量逐渐增加时,PP与EV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逐渐增加,Cole-Cole弧度逐渐增大,PP与EVA相容性越来越好;当PBE在黏合层EVA中含量为30%时,PP/PP/EVA 3层共挤薄膜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值29 MPa,随后减小;PBE含量为20%时,与纸张的黏合强度达到最大值9 N/15 mm,随后减小;PBE含量达到25%时,芯层与黏合层无法剥离,复合牢固不分层;因此,PBE在黏合层中的添加量为25%最为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胶复合膜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弹性体 共混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保鲜液结合真空包装对鲭鱼保鲜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欧阳锐 王志辉 +3 位作者 李立鹏 苏羽航 项雷文 施源德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41-144,170,共5页
以挥发性盐基氮为指标,以茶多酚、壳聚糖与乳酸链球菌素添加量为因素,通过响应面法确定生物保鲜液的最佳配方,同时研究了生物保鲜液结合真空包装对鲭鱼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在-4℃下,0.22g/L茶多酚、5.00g/L壳聚糖、0.35g/L乳酸链球菌... 以挥发性盐基氮为指标,以茶多酚、壳聚糖与乳酸链球菌素添加量为因素,通过响应面法确定生物保鲜液的最佳配方,同时研究了生物保鲜液结合真空包装对鲭鱼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在-4℃下,0.22g/L茶多酚、5.00g/L壳聚糖、0.35g/L乳酸链球菌素配制的复合生物保鲜液对鲭鱼保鲜效果最佳,以单纯保鲜液和蒸馏水为对照,在最佳保鲜液配方下,生物保鲜液结合真空包装对保鲜的鲭鱼感官评价和水分含量最高,而挥发性盐基氮值、pH值以及组胺值最低,在-4℃下7d内仍处于二级新鲜度,且同空白对照组相比其货架期延长3~4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鲭鱼 生物保鲜液 真空包装 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高产木聚糖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及酶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郑虹 李莉娟 +4 位作者 童秋霞 陈联邦 王艳君 季潇炜 邓加聪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6-129,共4页
以木聚糖为唯一碳源,在富集培养基的基础上,通过初筛和摇瓶复筛,筛选到一株高产木聚糖酶的菌株RX-9,对菌株RX-9进行菌落形态、生理生化实验及16S rRNA 序列遗传分析,该菌株的序列与Enterbacter(肠杆菌属)的多株菌具有99%以上的同源性,... 以木聚糖为唯一碳源,在富集培养基的基础上,通过初筛和摇瓶复筛,筛选到一株高产木聚糖酶的菌株RX-9,对菌株RX-9进行菌落形态、生理生化实验及16S rRNA 序列遗传分析,该菌株的序列与Enterbacter(肠杆菌属)的多株菌具有99%以上的同源性,将该菌株归属为肠杆菌属(Enterbacter),命名为Enterbacter RX-9。对菌株所产木聚糖酶的酶学特性进行研究,发现该菌株所产的木聚糖酶在100℃下保温30 min,其酶活力仍达到2310.03 U/mL;当pH在7.5~9.5之间,木聚糖酶的活性基本稳定在3200 U/mL以上,表明该酶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pH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聚糖酶 筛选 鉴定 酶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山梨醇酐单棕榈酸酯防雾膜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苏羽航 林渊智 +1 位作者 蔡妹姝 马睿 《包装与食品机械》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5-29,共5页
为研究山梨醇酐单棕榈酸酯的防雾效果,以山梨醇酐单棕榈酸酯为主要防雾材料,通过造粒得到防雾母料,三层吹塑共挤得到防雾聚烯烃薄膜,并对防雾母料造粒加工性能、薄膜防雾性能、光学性能、力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随着防雾剂在母料... 为研究山梨醇酐单棕榈酸酯的防雾效果,以山梨醇酐单棕榈酸酯为主要防雾材料,通过造粒得到防雾母料,三层吹塑共挤得到防雾聚烯烃薄膜,并对防雾母料造粒加工性能、薄膜防雾性能、光学性能、力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随着防雾剂在母料中含量的增加,母料熔点降低,融熔指数提高,流动性得到提升,利于母料的加工;当防雾剂在薄膜中含量为时,水滴在薄膜表面接触角为9.72°,薄膜的防雾等级在水浴热雾与急速热雾法测试条件下可到达1级;防雾剂含量在薄膜中含量为1.5%高温测试环境下的持久性达到168 h;随着防雾剂含量继续增加,薄膜的力学性能与光学性能均不同程度的下降,防雾剂在薄膜中的含量在达到防雾要求时应控制在适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梨醇酐单棕榈酸酯 防雾等级 初期防雾 持久防雾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Cd-TiO_(2)选择性催化CO_(2)加氢反应的性能
11
作者 张明文 周杰 王兆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5-103,共9页
CO_(2)加氢过程中间体CO在分子水平上的吸附/脱附行为会显著影响产物选择性.本文采用浸渍法制备了Pt/Cd-TiO_(2)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H_(2)气程序升温还原(H_(2)-TPR)、拉曼光谱(Raman)、电子顺磁共振波谱(ESR)、透射电子显微镜(... CO_(2)加氢过程中间体CO在分子水平上的吸附/脱附行为会显著影响产物选择性.本文采用浸渍法制备了Pt/Cd-TiO_(2)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H_(2)气程序升温还原(H_(2)-TPR)、拉曼光谱(Raman)、电子顺磁共振波谱(ES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CO_(2)程序升温脱附(CO_(2)-TPD)和N_(2)气吸附-脱附实验等表征手段对Pt/Cd-TiO_(2)催化剂进行表征,并将其应用于CO_(2)加氢反应中.活性测试结果显示,Pt/TiO_(2)加氢产物中CO选择性是87.5%,CH_(4)选择性是12.5%.随着Cd^(2+)的引入,Pt/Cd-TiO_(2)的加氢产物中CO选择性提升至98.1%,CH_(4)选择性降低至1.9%.以Pt/Cd-TiO_(2)为催化剂,CO的生成温度降低至225℃(Pt/TiO_(2)是250℃).原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结果表明,Cd^(2+)的引入能够降低Pt纳米颗粒(Pt NPs)表面的电子密度,Pt NPs表面电子密度的降低有利于吸附态CO(CO_(ads))脱附生成气态CO,同时抑制CO_(ads)加氢生成CH_(4).在CO甲烷化实验中,Cd^(2+)的引入使CH_(4)产量降低了约6.6倍,证明Cd^(2+)抑制了CO甲烷化生成CH_(4),这与Pt/Cd-TiO_(2)在CO_(2)加氢中CO选择性提升的结果一致.通过多种阳离子(Cd^(2+),Mn^(2+),Ba^(2+),K^(+),Na^(+))对Pt/TiO_(2)进行修饰,均能提升CO选择性,其中Pt/Cd-TiO_(2)表现出最高的CO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加氢 Pt/Cd-TiO_(2)催化剂 电子密度 一氧化碳选择性 一氧化碳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配体有机骨架同时检测食品接触塑料中双酚A、双酚S的迁移量
12
作者 林谦 林根龄 +2 位作者 代莉莉 黄迪惠 黄小洲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51-259,共9页
实验采用溶剂热法将硝酸铜(Cu(NO3)2)、1,3,5-苯三甲酸(H3BTC)和2,3,6,7,10,11-六羟基三苯(HHTP)合成金属双配体有机骨架,并将其负载于多壁碳纳米管(MWCNT)上,制备一种具有优异导电性能的新型复合材料Cu-BTC-HHTP/MWCNT。通过扫描电镜、... 实验采用溶剂热法将硝酸铜(Cu(NO3)2)、1,3,5-苯三甲酸(H3BTC)和2,3,6,7,10,11-六羟基三苯(HHTP)合成金属双配体有机骨架,并将其负载于多壁碳纳米管(MWCNT)上,制备一种具有优异导电性能的新型复合材料Cu-BTC-HHTP/MWCNT。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傅里叶红外光谱表征其形貌及结构;利用新型复合材料修饰玻碳电极(GCE)构建电化学传感器Cu-BTC-HHTP/MWCNT/GCE,运用循环伏安法探究具有最佳检测性能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条件,并优化了电解质的选择、检测体系pH、累积电位、累积时间等检测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工作条件下,在双酚A(BPA)、双酚S(BPS)浓度为5~400μmol/L区间,传感器响应的峰电流与浓度呈线性关系,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97、0.998,检出限分别为76.4、18.5 nmol/L。对实际样品的检测中,BPA、BPS的加标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63%~103.69%、98.29%~101.18%。表明新构建的Cu-BTC-HHTP/MWCNT/GCE电化学传感器可为研究食品接触材料中BPA、BPS等污染物迁移量的检测提供新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配体金属有机骨架 多壁碳纳米管 电化学传感器 双酚A 双酚S 同时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桂醛改性PVA抗菌膜的制备
13
作者 余立 林渊智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118-123,共6页
目的解决传统抗菌膜中抗菌剂易从薄膜中流失的问题。方法用肉桂醛(CIN)与聚乙烯醇(PVA)在浓硫酸催化作用下进行醇醛缩合反应生,生成一种具有抗菌效果的材料(PVA-CIN)。对PVA-CIN进行了化学结构红外光谱检测、热性能(DSC)检测、力学性能... 目的解决传统抗菌膜中抗菌剂易从薄膜中流失的问题。方法用肉桂醛(CIN)与聚乙烯醇(PVA)在浓硫酸催化作用下进行醇醛缩合反应生,生成一种具有抗菌效果的材料(PVA-CIN)。对PVA-CIN进行了化学结构红外光谱检测、热性能(DSC)检测、力学性能检测、光学性能检测以及抗菌性能检测。结果红外检测结果显示产物中有C—O—C的生成;DSC检测结果显示PVA-CIN的熔点和结晶度都低于PVA;拉伸性能检测显示PVA-CIN的抗拉强度低于PVA;光学性能检测检测显示PVA-CIN的透明度低于PVA,雾度高于PVA;抗菌性测试显示PVA-CIN的抑菌效果优于PVA。结论肉桂醛(CIN)与聚乙烯醇(PVA)能够在浓硫酸催化作用下发生醇醛缩合反应生成PVA-CIN,PVA-CIN拉伸性能率低于PVA,但抗菌效果优于PV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膜 肉桂醛 聚乙烯醇 化学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A协同纳米CaCO_3增韧PP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崔颖 张克宏 +2 位作者 肖慧 苏羽航 吴燕蓉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9-34,共6页
通过熔融共混制得聚丙烯/聚乳酸/纳米碳酸钙(PP/PLA/CaCO_3)复合材料,考察了PLA和纳米CaCO_3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热性能、流变性能与结晶形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形成连续空间网络结构的PLA有助于改善PP的性能,PL... 通过熔融共混制得聚丙烯/聚乳酸/纳米碳酸钙(PP/PLA/CaCO_3)复合材料,考察了PLA和纳米CaCO_3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热性能、流变性能与结晶形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形成连续空间网络结构的PLA有助于改善PP的性能,PLA含量为20%(质量分数,下同)时复合材料综合力学性能最佳;与纯PP相比,加入PLA后的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分别提高5.1%和54.4%,断裂伸长率降低62.5%;纳米CaCO_3通过"滚珠增韧"和"异相成核"作用明显改善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纳米CaCO_3含量15%时产生的晶粒细化作用效果最为显著,复合材料综合力学性能达到最佳,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分别比未添加CaCO_3时提升了15.2%、2.7%和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聚乳酸 力学性能 流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曲霉液态发酵产色素及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邓加聪 杜可 +1 位作者 韩艳丽 郑虹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6-30,共5页
考察了装液量、时间、接种量、金属离子、维生素等因素对红曲霉液体发酵产红曲色价的影响及pH、光照和添加剂对红曲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当培养装液量为75 mL/250 mL,培养时间为7 d,接种量为9%,硫酸亚铁添加浓度为0.005 mmol/L,... 考察了装液量、时间、接种量、金属离子、维生素等因素对红曲霉液体发酵产红曲色价的影响及pH、光照和添加剂对红曲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当培养装液量为75 mL/250 mL,培养时间为7 d,接种量为9%,硫酸亚铁添加浓度为0.005 mmol/L,维生素B 1添加浓度为0.03%时,红曲霉产红曲色素的色价最高,可达714.80 U/mL。红曲色素在pH为7的环境下放置8 h时,红曲色价达到最大值,为782.1 U/mL;最适保存方式是避光保存,在避光下放置72 h,红曲色素的色价仍有508 U/mL;食品添加剂苯甲酸钠和亚硝酸钠对红曲色素具有一定的增色作用,但是添加一定量的EDTA会使红曲色素的色价降低,维生素C和双氧水对红曲色素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霉 液态发酵 红曲色素 优化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原位表面修饰法大孔容SiO_2在聚氨酯涂料中的消光应用研究
16
作者 徐庆娜 王莹 +5 位作者 郭赛 田庆丰 刘培松 苏羽航 李小红 张治军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8-44,共7页
通过液相原位表面修饰法,在硅酸钠水解生成SiO_2颗粒过程中加入六甲基二硅氮烷(HMDS)以调整二氧化硅表面极性,获得了较大孔容的二氧化硅粉体(M-SiO_2)。对二氧化硅结构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二氧化硅表面有机化修饰后呈高疏水性、多孔... 通过液相原位表面修饰法,在硅酸钠水解生成SiO_2颗粒过程中加入六甲基二硅氮烷(HMDS)以调整二氧化硅表面极性,获得了较大孔容的二氧化硅粉体(M-SiO_2)。对二氧化硅结构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二氧化硅表面有机化修饰后呈高疏水性、多孔网状结构,孔体积由原来的1.7 cm^3/g提高到2.9 cm^3/g,表观密度由0.27 g/mL下降至0.12 g/mL。将M-SiO_2添加至聚氨酯(PU)涂料中制备了PU/M-SiO_2复合消光涂料,考察了M-SiO_2在涂料中的分散性及消光性能,并研究了不同粒径下的消光效果。结果表明:当添加至涂料中的M-SiO_2粒径为5~7μm,添加量为2%时,涂料的刮板细度小于30μm,涂膜光泽下降77.8%,透光率在52%以上,表现出良好的有机分散性与优异的消光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 表面改性 聚氨酯涂料 孔体积 消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促交联罗非鱼肉重组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施源德 杨琴 +3 位作者 黄迪惠 欧阳锐 陈文韬 项雷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64-68,共5页
在低温下,以罗非鱼碎肉为原料,酪蛋白酸钠与谷氨酰胺转氨酶为复配交联剂,以凝胶强度为重组鱼肉质构的分析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运用响应面设计方法对酶促交联鱼肉重组工艺进行优化并初探其交联机理。结果发现:Na Cl添加量2.3%、谷氨... 在低温下,以罗非鱼碎肉为原料,酪蛋白酸钠与谷氨酰胺转氨酶为复配交联剂,以凝胶强度为重组鱼肉质构的分析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运用响应面设计方法对酶促交联鱼肉重组工艺进行优化并初探其交联机理。结果发现:Na Cl添加量2.3%、谷氨酰胺转氨酶添加量1.1%、酪蛋白酸钠添加量1.5%、最佳反应时间为0.5 h;经过验证,此条件下重组鱼肉制品的凝胶实际值是3409.5 g×mm与理论预测值3493.5 g×mm基本一致,且比重组前鱼碎肉的凝胶强度提高了1.6倍。同时,由SDS-PAGE凝胶电泳图可知谷氨酰胺转氨酶和酪蛋白酸钠复配交联剂主要作用在相对分子质量为200和40 KDa的蛋白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碎肉 酶促交联 凝胶强度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蔬微孔包装膜开孔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被引量:1
18
作者 余立 林渊智 王永祥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111-117,共7页
目的建立一种能够有效控制果蔬气调包装袋内气体浓度的微孔膜开孔模型,以便有效延长果蔬保质期。方法通过分析气体在薄膜微孔中的透气机理,并结合原膜透气机理和果蔬自身呼吸速率,建立薄膜开孔模型。以樱桃为包装对象,通过对比包装容器... 目的建立一种能够有效控制果蔬气调包装袋内气体浓度的微孔膜开孔模型,以便有效延长果蔬保质期。方法通过分析气体在薄膜微孔中的透气机理,并结合原膜透气机理和果蔬自身呼吸速率,建立薄膜开孔模型。以樱桃为包装对象,通过对比包装容器内实测气体浓度与预测气体浓度,判别开孔模型的准确性。结果开孔模型3-1设计的包装方案,其内部实测氧气浓度与预测氧气浓度最吻合;模型1-1与模型1-2计算的开孔方案其孔径达到毫米级,开孔数量达到100,不适合用于薄膜开孔。模型3-2、模型2-1和模型2-2设计的包装方案,其内部实测气体浓度与预测气体浓度不一致。结论微孔直径大小会直接影响气体分子在微孔中的扩散形式和开孔模型的准确性。当微孔直径在100μm时,利用Fick定律和Kundsen定律的扩散系数Dk构建的数学模型能够准确地控制包装袋内的O_(2)浓度与CO_(2)浓度,依据该模型制作的微孔气调包装袋能够有效延长樱桃的保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孔模型 微孔膜 薄膜透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究PVC与PE保鲜膜物理化学性能差异的机理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剑雄 余立 +3 位作者 林渊智 赖美英 柯俊沐 苏羽航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2-149,共8页
制备聚氯乙烯(PVC)、聚乙烯(PE)保鲜膜,通过测试对比PVC、PE两种保鲜膜力学性能、自粘性、晶体结构、防雾性能、阻隔性等性能,并观察用这两种保鲜膜对生菜、坚果的包装效果。结果表明,PVC保鲜膜自粘性、拉伸强度、韧性优于PE保鲜膜,PVC... 制备聚氯乙烯(PVC)、聚乙烯(PE)保鲜膜,通过测试对比PVC、PE两种保鲜膜力学性能、自粘性、晶体结构、防雾性能、阻隔性等性能,并观察用这两种保鲜膜对生菜、坚果的包装效果。结果表明,PVC保鲜膜自粘性、拉伸强度、韧性优于PE保鲜膜,PVC保鲜膜在低温(2℃)、常温(25℃)时普弹阶段分别是PE保鲜膜的1.9倍、2.9倍,常温下PVC保鲜膜蠕变残余变形量低于PE保鲜膜,PVC保鲜膜包装实物效果优于PE保鲜膜;PE保鲜膜结晶度比PVC保鲜膜高,PE保鲜膜的氧气透过量是PVC保鲜膜的近3倍,PVC保鲜膜的水蒸气透过率是PE保鲜膜的21倍,PVC保鲜膜防腐败保鲜效果优于PE保鲜膜。因此现今PVC保鲜膜仍然受大众青睐,能与PE保鲜膜并存于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保鲜膜 聚乙烯保鲜膜 检测 性能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支承系统关键件的跌落破损评价 被引量:2
20
作者 段宁宁 余立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9年第1期186-191,共6页
建立考虑关键件的斜支承系统模型,基于系统跌落冲击动力学方程,利用4阶Runge-Kutta法,以系统参数、跌落冲击初始速度、支承角或频率比或系统阻尼比作为三个基本参量,获得关键件跌落破损边界,探讨支承角、频率比、系统阻尼比等对关键件... 建立考虑关键件的斜支承系统模型,基于系统跌落冲击动力学方程,利用4阶Runge-Kutta法,以系统参数、跌落冲击初始速度、支承角或频率比或系统阻尼比作为三个基本参量,获得关键件跌落破损边界,探讨支承角、频率比、系统阻尼比等对关键件跌落破损边界的影响规律。评价结果显示:较小的支承角或较大的频率比有利于扩大系统关键件的未损坏区;系统阻尼比存在最优值,恰当地选择阻尼比可改善斜支承系统的抗跌落冲击性;为使斜支承系统获得理想的减振和抗跌落冲击性能,需综合考虑内装物主体等效刚度系数、弹簧原长等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关键件 斜支承系统 跌落破损边界 系统阻尼比 抗跌落冲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