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石墨烯的材料化学进展 被引量:33
1
作者 徐超 陈胜 汪信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9,共9页
阐述了石墨烯材料化学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石墨烯的化学制备、表面修饰及基于石墨烯的复合材料。在基于石墨烯的纳米复合材料方面,着重介绍了石墨烯与有机高聚物、无机纳米粒子以及其它碳基材料的复合物,同时展望了这些材料在相关... 阐述了石墨烯材料化学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石墨烯的化学制备、表面修饰及基于石墨烯的复合材料。在基于石墨烯的纳米复合材料方面,着重介绍了石墨烯与有机高聚物、无机纳米粒子以及其它碳基材料的复合物,同时展望了这些材料在相关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表面修饰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型六角铁氧体Ba2Co2-xZnxFe12O22的软化学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春祥 史建设 +2 位作者 杨绪杰 陆路德 汪信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93-1096,共4页
以金属硝酸盐为原料,乙二胺四乙酸(ED-TA)为络合剂,采用络合法制备了一系列Zn2+取代Co2Y型铁氧体。探讨了焙烧温度和取代离子Zn2+浓度对产物的结构和磁学性质的影响。采用XRD、FT∑IR、VSM和阻抗分析对样品的结晶行为、结构和磁学性质... 以金属硝酸盐为原料,乙二胺四乙酸(ED-TA)为络合剂,采用络合法制备了一系列Zn2+取代Co2Y型铁氧体。探讨了焙烧温度和取代离子Zn2+浓度对产物的结构和磁学性质的影响。采用XRD、FT∑IR、VSM和阻抗分析对样品的结晶行为、结构和磁学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1000℃相对较低的温度下可以获得单相的Y型六角铁氧体,Zn2+对Co2+取代使得晶胞参数增加,磁化强度和矫顽力发生变化。磁晶各向异性的降低导致了共振峰向低频方向的移动和磁导率实部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型六角铁氧体 EDTA络合法 磁学性质 磁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化石墨烯/PMMA透明复合材料热稳定性能的提高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树鹏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38-140,共3页
首先合成一系列不同分子量聚乙二醇(PEG)共价修饰的功能化石墨烯(GO-PEG),并利用溶剂共混技术,按照质量分数为1%的掺杂量,分别填充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基体中构建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GO-PEG可以显著提高PMMA的热稳定性能,其中掺杂... 首先合成一系列不同分子量聚乙二醇(PEG)共价修饰的功能化石墨烯(GO-PEG),并利用溶剂共混技术,按照质量分数为1%的掺杂量,分别填充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基体中构建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GO-PEG可以显著提高PMMA的热稳定性能,其中掺杂GO-PEG1000或GO-PEG2000纳米填料的复合材料薄膜在热稳定性提高的同时,维持了较高的可见光透过率(94%),该材料具有一定的工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化石墨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复合材料 热稳定性 可见光透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钴掺杂锰氧化物水系锌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3
4
作者 胡入丹 孙敬文 +3 位作者 刘一凡 钱惺悦 张丽童 朱俊武(导师)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0-27,共8页
以硝酸锰和硝酸钴为原料,通过溶剂热反应、水解和煅烧制备了可作为水系锌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钴掺杂锰氧化物,研究了钴掺杂锰氧化物的微观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钴掺杂锰氧化物h-CoMn_(3.2)O_(x)具有分级核壳结构,多孔壳... 以硝酸锰和硝酸钴为原料,通过溶剂热反应、水解和煅烧制备了可作为水系锌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钴掺杂锰氧化物,研究了钴掺杂锰氧化物的微观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钴掺杂锰氧化物h-CoMn_(3.2)O_(x)具有分级核壳结构,多孔壳表面存在径向尺寸大于100nm的花瓣状纳米片,壳和纳米片均由平均粒径为5nm的一次粒子构成,钴掺杂赋予锰氧化物较小的尺寸和精细的结构;h-CoMn_(3.2)O_(x)具有方锰矿型一氧化锰的晶体结构;与锰氧化物相比,h-CoMn_(3.2)O_(x)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与比容量,并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h-CoMn_(3.2)O_(x)的储能行为归因于H^(+)/Zn^(2+)的连续共嵌入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氧化物 钴掺杂 分级结构 水系锌离子电池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膨胀石墨的制备及谱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蒋文俊 方劲 +4 位作者 李哲曌 杨绪杰 陆路德 查培法 浦龙娟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0-203,共4页
采用化学氧化法,以石墨粉(≤30μm)为原料,硫酸与高锰酸钾为氧化剂,以及磷酸为辅助插层剂制备出具有高膨胀体积的可膨胀石墨(EG)。通过XRD、Raman、SEM、EDS、FT-IR以及TG-DTA等测试手段对材料的微观结构、形貌、谱学特性及热稳定性进... 采用化学氧化法,以石墨粉(≤30μm)为原料,硫酸与高锰酸钾为氧化剂,以及磷酸为辅助插层剂制备出具有高膨胀体积的可膨胀石墨(EG)。通过XRD、Raman、SEM、EDS、FT-IR以及TG-DTA等测试手段对材料的微观结构、形貌、谱学特性及热稳定性进行表征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当硫酸与磷酸体积比为2∶1时,EG氧化-插层效果最好,在400℃时膨胀体积达102ml/g。同时EG片层中含有P、S、Mn等元素,表明可能插入了磷酸、硫酸以及Mn的磷酸二氢盐、硫酸盐等物质。TG-DTA显示,EG的起始膨胀温度在160℃左右,且石墨在氧化-插层后,有序结构没有被完全破坏,部分石墨仍具有很好的耐热氧性。另外,探讨了EG可能的形成及膨胀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粉(≤30μm) 氧化-插层 可膨胀石墨 谱学特性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银@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绿色制备及其抑菌性能 被引量:13
6
作者 何光裕 马凯 +3 位作者 侯景会 孙小强 汪信 陈海群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40-843,共4页
以聚乙二醇为还原剂通过水热反应,还原氧化石墨烯同时在石墨烯表面原位生长银纳米粒子,制备纳米银@石墨烯复合材料。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X射线衍射、红外吸收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所制备的纳米银@石墨烯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 以聚乙二醇为还原剂通过水热反应,还原氧化石墨烯同时在石墨烯表面原位生长银纳米粒子,制备纳米银@石墨烯复合材料。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X射线衍射、红外吸收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所制备的纳米银@石墨烯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银以单质形态成功负载在石墨烯表面,银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为30nm。以大肠杆菌为模型对纳米复合材料的抑菌性能进行测试,纳米银@石墨烯复合材料在100 mg/L时可以完全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是一种效果显著的新型抑菌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合成 石墨烯 银纳米粒子 纳米复合材料 抑菌性能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6/有机化凹凸棒土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杨福兴 刘孝恒 +1 位作者 杨小燕 张晓黎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9-33,38,共6页
采用焦磷酸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对凹凸棒黏土进行预处理,得到了有机凹凸棒土(OATP),将OATP与聚酰胺6(PA6)经双螺杆熔融共混得到PA6/OATP复合材料。利用力学性能测试仪、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分别研究了OATP的含量对PA6/OAT... 采用焦磷酸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对凹凸棒黏土进行预处理,得到了有机凹凸棒土(OATP),将OATP与聚酰胺6(PA6)经双螺杆熔融共混得到PA6/OATP复合材料。利用力学性能测试仪、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分别研究了OATP的含量对PA6/OATP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微观结构和结晶结构的影响规律。以PA6/OATP(5%)为例,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测试仪分析了OATP与PA6的杂化作用,并用双头毛细管流变仪、热重分析仪分别分析了该材料与纯PA6在流变性能和热性能上的变化。研究发现,当添加质量分数为5%的OATP时,OATP能以纳米尺度很好地分散在PA6基体中,而且OATP的加入不改变PA6的晶型,PA6/OATP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冲击强度达到最大值,热稳定性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胺6 凹凸棒土 焦磷酸钠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熔融共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烯丙基双酚A改性氰酸酯树脂的固化动力学及力学性能 被引量:7
8
作者 赵春宝 汪信 +1 位作者 杨绪杰 张楠楠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4-37,41,共5页
采用二烯丙基双酚A(DBA)对氰酸酯树脂(CE)进行改性,分别运用Flynn-Wall-Ozawa等转化率法和Kissinger极值法计算了改性树脂体系的固化动力学参数,并对固化树脂的力学性能和动态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DBA对氰酸酯树脂具有明显的... 采用二烯丙基双酚A(DBA)对氰酸酯树脂(CE)进行改性,分别运用Flynn-Wall-Ozawa等转化率法和Kissinger极值法计算了改性树脂体系的固化动力学参数,并对固化树脂的力学性能和动态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DBA对氰酸酯树脂具有明显的催化作用和增韧效果,含5%DBA的改性树脂固化反应活化能最小(62.16 kJ/mol),当DBA的加入量为10%时,树脂固化物的冲击强度达到纯氰酸酯树脂的2.07倍,含有DBA的CE树脂固化物的储能模量和玻璃化转变温度均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酸酯树脂 二烯丙基双酚A 固化动力学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贵金属/碳氮复合材料电催化析氧反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付永胜 毕敏 +3 位作者 李春 孙敬文 汪信 朱俊武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3-172,共10页
析氧反应(OER)是一种复杂的四电子转移反应,其动力学缓慢、所需能量高,制约了电解水制氢等新型能源技术的发展。近年来,非贵金属复合材料因其优异的催化活性以及相比于贵金属基催化剂的成本优势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概述了这一研究领域... 析氧反应(OER)是一种复杂的四电子转移反应,其动力学缓慢、所需能量高,制约了电解水制氢等新型能源技术的发展。近年来,非贵金属复合材料因其优异的催化活性以及相比于贵金属基催化剂的成本优势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概述了这一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首先简要介绍析氧反应的机理以及材料催化性能的评价方法,重点关注非贵金属/碳氮复合材料析氧电催化剂,并且将非贵金属/碳氮复合材料分为金属单质/碳氮复合材料、单原子/碳氮复合材料、合金/碳氮复合材料、金属氧化物/碳氮复合材料,从制备方法和催化活性出发,探究氮掺杂碳材料在催化剂结构和催化剂性能中的作用,总结分析了几类非贵金属/碳氮复合材料在电催化析氧反应中的研究进展。最后,针对非贵金属/碳氮复合材料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析氧反应 非贵金属 复合材料 电催化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状凹凸棒增强尼龙6的微观结构及力学性能 被引量:4
10
作者 史建设 张春祥 +2 位作者 杨绪杰 陆路德 汪信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30-832,共3页
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在双螺杆挤出机上制备尼龙6/凹凸棒(AT)纳米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观察、分析了复合材料的晶体结构和断面相貌。通过微观组织相貌和结晶形态探讨了凹凸棒对尼龙6基体的增强机理,实验结果表明... 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在双螺杆挤出机上制备尼龙6/凹凸棒(AT)纳米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观察、分析了复合材料的晶体结构和断面相貌。通过微观组织相貌和结晶形态探讨了凹凸棒对尼龙6基体的增强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随凹凸棒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在凹凸棒质量分数为10%时,比纯尼龙6的拉伸强度提高了32.6%,复合材料的简支梁缺口冲击强度在凹凸棒质量分数为5%时达到最大,较纯尼龙6提高31%。材料的热稳定性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龙6 凹凸棒 微观结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化凹凸棒土/尼龙6复合材料的光谱分析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史建设 张春祥 +2 位作者 杨绪杰 陆路德 汪信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23-226,共4页
采用硅烷偶联剂对凹凸棒土进行表面接枝改性,并通过熔融共混技术在双螺杆挤出机上制备了有机化凹凸棒土/尼龙6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对改性结果和复合材料的晶体结构和微... 采用硅烷偶联剂对凹凸棒土进行表面接枝改性,并通过熔融共混技术在双螺杆挤出机上制备了有机化凹凸棒土/尼龙6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对改性结果和复合材料的晶体结构和微观相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改性后凹凸棒土表面Si,N,C元素的质量分数提高,结合红外光谱,证实在凹凸棒表面形成了有机包覆层;凹凸棒土的加入没有改变尼龙6的结晶形态,但使其晶体尺寸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改性后的凹凸棒土均匀分散于尼龙6基体中,表面修饰的硅烷偶联剂能有效地解决复合材料的界面粘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龙6 凹凸棒土 光谱分析 结晶形态 微观相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H550改性氮化硼/氰酸酯树脂导热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赵春宝 苏磊 +1 位作者 徐随春 杨绪杰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9-121,共3页
采用硅烷偶联剂KH550对氮化硼粉末(BN)进行了表面改性,并制备了氰酸酯树脂/氮化硼导热复合材料。研究了BN含量对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电绝缘性能的影响,并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材料的断面形貌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少量BN的加入能有效... 采用硅烷偶联剂KH550对氮化硼粉末(BN)进行了表面改性,并制备了氰酸酯树脂/氮化硼导热复合材料。研究了BN含量对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电绝缘性能的影响,并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材料的断面形貌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少量BN的加入能有效改善氰酸酯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且复合材料仍保持良好的电绝缘性能。当BN的体积分数达到23.6%时,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为1.33W·m-1·K-1,为纯树脂材料的4.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酸酯树脂 氮化硼 导热系数 体积电阻率 介电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氰酸酯树脂/氧化锌晶须/石墨烯纳米片导热复合材料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春宝 徐随春 +2 位作者 朱宪忠 陈和祥 杨绪杰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16106-16109,16114,共5页
采用四针状氧化锌晶须(ZnOw)和石墨烯纳米片(GNP)改性氰酸酯树脂(CE)制备了系列导热绝缘复合材料,研究了填料的种类和用量对氰酸酯复合材料导热、绝缘及热稳定性能的影响。当树脂基体中加入50%ZnOw或10%GNP时,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分别达到0... 采用四针状氧化锌晶须(ZnOw)和石墨烯纳米片(GNP)改性氰酸酯树脂(CE)制备了系列导热绝缘复合材料,研究了填料的种类和用量对氰酸酯复合材料导热、绝缘及热稳定性能的影响。当树脂基体中加入50%ZnOw或10%GNP时,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分别达到0.77和0.97 W/(m·K),较纯树脂基体材料分别提高了185%和259%。将ZnOw与GNP混合填充氰酸酯树脂则更有利于提高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当树脂基体中加入40%ZnOw和10%GNP混合填料时,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可达到1.54 W/(m·K),较纯树脂基体材料提高了470%,并且该复合材料仍能够保持良好的电绝缘性能。TGA结果表明,石墨烯纳米片和氧化锌晶须的加入可以明显提高氰酸酯树脂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酸酯树脂 石墨烯纳米片 氧化锌晶须 热性能 电绝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氰酸酯杂化树脂固化动力学与固化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赵春宝 杨绪杰 +2 位作者 张楠楠 金鸿 陈森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9-92,共4页
采用非等温差示扫描量热法测试了不同升温速率下氰酸酯及氰酸酯/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POSS)复合材料的固化过程,分析了不同升温速率下,POSS对树脂体系固化行为的影响。运用Kissinger法和Flynn-Wall-Ozawa法对杂化树脂固化反应活化能进... 采用非等温差示扫描量热法测试了不同升温速率下氰酸酯及氰酸酯/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POSS)复合材料的固化过程,分析了不同升温速率下,POSS对树脂体系固化行为的影响。运用Kissinger法和Flynn-Wall-Ozawa法对杂化树脂固化反应活化能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POSS对氰酸酯树脂固化具有催化作用,能显著降低树脂固化温度,含10%POSS的杂化体系固化温度可降至212℃;两种不同模型计算的活化能分别为83.30kJ/mol和85.68kJ/mol,与纯氰酸酯相比,杂化树脂的固化活化能和反应级数均有所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 氰酸酯 固化动力学 差示扫描量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法制备CoFe_2O_4/石墨烯复合物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4
15
作者 何光裕 赵宜涛 +2 位作者 张建国 陈海群 汪信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0-62,共3页
本研究采用水热法制备了质量比为2∶1的CoFe2O4/石墨烯(CoFe2O4/graphene)复合物,利用XRD、FT-IR和TEM对样品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CV)和恒电流充放电测试研究了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CoFe2O4均匀的分布在石墨烯表面... 本研究采用水热法制备了质量比为2∶1的CoFe2O4/石墨烯(CoFe2O4/graphene)复合物,利用XRD、FT-IR和TEM对样品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CV)和恒电流充放电测试研究了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CoFe2O4均匀的分布在石墨烯表面,粒径大约为10nm。在0.5A/g的电流密度下,比电容为105F/g。1000次循环后,电容保持率在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器 COFE2O4 石墨烯 水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O_2纳米晶的制备及其谱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韩巧凤 陈亮 +3 位作者 强飞 朱文超 徐冰 汪信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3011-3014,共4页
以硝酸亚铈为原料,浓氨水为沉淀剂,在80℃反应3h并陈化9h制备得到了纯CeO2纳米晶。XRD分析结果表明产物属于立方晶系。透射电镜观察发现产物呈六边形结构,推测为多面体形CeO2的投影,粒径在10nm左右,分散性良好。沉淀剂浓度、反应温度及... 以硝酸亚铈为原料,浓氨水为沉淀剂,在80℃反应3h并陈化9h制备得到了纯CeO2纳米晶。XRD分析结果表明产物属于立方晶系。透射电镜观察发现产物呈六边形结构,推测为多面体形CeO2的投影,粒径在10nm左右,分散性良好。沉淀剂浓度、反应温度及陈化时间等对产物的纯度及形貌有明显影响。碱浓度降低或陈化时间缩短都导致产物中出现Ce(OH)3杂质;延长陈化时间,产物粒径增大;若反应温度低于40℃,产物中出现大量Ce(OH)3杂质。拉曼光谱研究表明,纯CeO2纳米晶在465cm-1处有一振动峰,对应于立方萤石结构的F2g拉曼位移,而含有Ce3+杂质的产物则在600cm-1处还出现一小峰。荧光光谱研究发现,在波长为400nm的激发光下,CeO2纳米晶在465nm附近出现一个不对称发射光谱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O2纳米晶 沉淀法 谱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苯基倍半硅氧烷三硅醇改性双马来酰亚胺纳米复合材料 被引量:4
17
作者 赵春宝 汪信 杨绪杰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36-38,共3页
通过熔融共聚法制备了七苯基倍半硅氧烷三硅醇(POSS-triol)/双马来酰亚胺(BMI)/二烯丙基双酚A(BA)纳米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动态力学分析(DMA)及热重分析(TGA)对BMI复合材料的结构形态与热性能进行了研究。实... 通过熔融共聚法制备了七苯基倍半硅氧烷三硅醇(POSS-triol)/双马来酰亚胺(BMI)/二烯丙基双酚A(BA)纳米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动态力学分析(DMA)及热重分析(TGA)对BMI复合材料的结构形态与热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POSS-triol粒子能均匀分散于树脂体系,POSS-triol的加入能明显地提高BMI复合材料的热性能,与纯BMI/BA树脂体系相比,含10%POSS-triol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提高约12℃。随着POSS-triol的加入,复合材料的热分解温度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POSS) 双马来酰亚胺(BMI) 纳米复合材料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OSS的ATRP引发剂的合成及其PMMA杂化材料制备 被引量:3
18
作者 赵春宝 金鸿 杨绪杰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7-49,57,共4页
通过苯基三氯硅烷的水解、缩合合成了八苯基倍半硅氧烷(OPS),再经硝化、还原制备了八氨基苯基倍半硅氧烷(OAPS),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合成了ATRP引发剂BOAPS,并运用FT-IR、NMR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ATRP方法制备了PMMA/BOAPS杂化聚合... 通过苯基三氯硅烷的水解、缩合合成了八苯基倍半硅氧烷(OPS),再经硝化、还原制备了八氨基苯基倍半硅氧烷(OAPS),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合成了ATRP引发剂BOAPS,并运用FT-IR、NMR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ATRP方法制备了PMMA/BOAPS杂化聚合物,运用GPC、DSC及TGA手段对杂化材料的结构与热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MMA杂化物的数均分子量(Mn)为58000,分子量多分散系数为1.12。与分子量相近的线性PMMA相比,PMMA/BOAPS杂化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提高了约16℃,10%失重时热分解温度升高约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杂化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介孔氧化硅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春宝 金鸿 +1 位作者 蒋文俊 赵玮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6-19,共4页
通过四乙氧基硅烷的水解、缩合制备八(四甲基铵)倍半硅氧烷(TMA-POSS),以TMA-POSS为硅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剂,制备了六方有序纳米介孔氧化硅。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酰亚胺(PI)/介孔氧化硅复合材料,并讨论了介孔氧化... 通过四乙氧基硅烷的水解、缩合制备八(四甲基铵)倍半硅氧烷(TMA-POSS),以TMA-POSS为硅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剂,制备了六方有序纳米介孔氧化硅。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酰亚胺(PI)/介孔氧化硅复合材料,并讨论了介孔氧化硅的含量对PI材料的介电常数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介孔氧化硅有利于降低PI的介电常数和提高热稳定性,当其质量分数为5%时,PI/介孔氧化硅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可降至2.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 介孔氧化硅 聚酰亚胺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氰酸酯树脂/氧化锌晶须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春宝 苏磊 +1 位作者 秦玉芳 杨绪杰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62-64,共3页
采用硅烷偶联剂对氧化锌晶须(ZnOw)进行了表面改性,并制备了氰酸酯树脂/氧化锌晶须复合材料。研究了ZnOw含量对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电绝缘性能的影响,并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材料的断面形貌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少量ZnOw的加入能有效... 采用硅烷偶联剂对氧化锌晶须(ZnOw)进行了表面改性,并制备了氰酸酯树脂/氧化锌晶须复合材料。研究了ZnOw含量对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电绝缘性能的影响,并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材料的断面形貌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少量ZnOw的加入能有效改善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且复合材料仍具有电绝缘和较低介电常数特性。其中,当晶须的体积分数达到11.7%时,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为0.79W·m-1·K-1,为纯树脂材料的2.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酸酯树脂 氧化锌晶须 导热系数 体积电阻 介电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