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风、光、火多能源电力系统的多形态振荡稳定性分析
1
作者 彭茂兰 许诘翊 +4 位作者 严喜林 谢小荣 冯雷 刘航 黄炟超 《可再生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27-934,共8页
风、光、火多能源电力系统中存在双馈风电机组-串联补偿电网、直驱风电机组-弱交流电网、光伏机组-弱交流电网等多种振荡形态。为全面、高效地评估振荡风险,文章提出了一种多形态振荡稳定性的分析方法。首先,在运行方式中选取合理的评... 风、光、火多能源电力系统中存在双馈风电机组-串联补偿电网、直驱风电机组-弱交流电网、光伏机组-弱交流电网等多种振荡形态。为全面、高效地评估振荡风险,文章提出了一种多形态振荡稳定性的分析方法。首先,在运行方式中选取合理的评估方式集,评估方式集涵盖多种典型运行方式与边界运行方式;其次,在评估方式集下建立系统的阻抗网络模型,分析振荡稳定性并辨识振荡形态;最后,通过电磁暂态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文章所提方法能有效评估多能源电力系统在大范围运行方式下的宽频振荡稳定性,辨识不同的振荡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能源电力系统 串联补偿 弱交流电网 振荡 阻抗网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架空输电线路微气象预测的气象站时空融合数据驱动轻梯度提升机模型
2
作者 郝艳捧 李鑫贺 +1 位作者 黄磊 王黎伟 《广东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54,共9页
极端的微气象容易造成架空输电线路覆冰荷载过大,严重威胁电网安全运行。架空输电线路微气象预测为覆冰预测提供气象预测数据,提高输电线路覆冰风险预警能力,保障“西电东送”主通道和大型清洁能源基地电力外送通道覆冰期安全运行。针... 极端的微气象容易造成架空输电线路覆冰荷载过大,严重威胁电网安全运行。架空输电线路微气象预测为覆冰预测提供气象预测数据,提高输电线路覆冰风险预警能力,保障“西电东送”主通道和大型清洁能源基地电力外送通道覆冰期安全运行。针对架空输电线路微气象差异性强、波动大等预测难问题,研究利用气象站天气预报预测架空输电线路终端微气象,提出微气象终端与气象站距离最近、时刻最近的时空数据融合方法,建立基于4474条数据的时空数据驱动的架空输电线路终端微气象预测轻梯度提升机(light gradient boosting machine,LightGBM)模型。以典型终端为例研究模型某时刻、前1 h、前2 h、前3 h等4种预测样本融合方式的影响,结果表明前1 h预测样本融合方式的微气象预测效果最好,测试集1295条数据的微气象温度、湿度、风速预测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87℃、3.178%和0.986 m·s^(-1)。基于前1 h预测样本时空融合方式的LightGBM模型,预测163个终端的微气象,与监测值对比表明,温度、湿度、风速预测误差平均值分别为1~3℃、6%~13%、0.5~1.5 m·s^(-1),为架空输电线路覆冰预测提供准确微气象预测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气象预测 输电线路 气象站 LightGBM模型 数据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设备用皱纹纸理化特性分析及模拟改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周海滨 谢志成 +3 位作者 潘志城 池明赫 关毅 邓军 《绝缘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37,共9页
绝缘皱纹纸是变压器和互感器及高压电缆等电力设备必须的绝缘材料,目前超(特)高压电力设备用高性能皱纹纸全部依赖进口,为实现高端电力设备用皱纹纸国产化以及提升皱纹纸长期可靠性,亟需开展皱纹纸理化特性及性能提升技术研究。本文开... 绝缘皱纹纸是变压器和互感器及高压电缆等电力设备必须的绝缘材料,目前超(特)高压电力设备用高性能皱纹纸全部依赖进口,为实现高端电力设备用皱纹纸国产化以及提升皱纹纸长期可靠性,亟需开展皱纹纸理化特性及性能提升技术研究。本文开展了不同厂家皱纹纸理化性能测试与对比分析,提炼出影响皱纹纸性能的关键理化参数。通过接枝改性技术向皱纹纸纤维素体系中引入3种官能团,利用Materials Studio软件对改性前后纤维素体系的电、热、力学性能进行分析,探究了不同官能团对纤维素体系各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苯环对纤维素体系热性能的提升最为明显,亚甲基长链能提高纤维素体系的绝缘性能,苯环能够提高纤维素体系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皱纹纸 理化特性 枝接改性 官能团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母耦联的特高压复合双支柱设备地震响应及影响分析
4
作者 李强 张长虹 +1 位作者 余荣兴 陈超泉 《高压电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2-82,共11页
近年来,复合支柱绝缘类设备逐渐在特高压变电站中得到应用,然而其弹性模量相对瓷质设备更小,使得设备刚度更低、体系更柔。为研究其耦合体系抗震性能以及对地震强度等因素的影响,文中首先介绍了所采用的结构动力响应分析理论,进而采用Ab... 近年来,复合支柱绝缘类设备逐渐在特高压变电站中得到应用,然而其弹性模量相对瓷质设备更小,使得设备刚度更低、体系更柔。为研究其耦合体系抗震性能以及对地震强度等因素的影响,文中首先介绍了所采用的结构动力响应分析理论,进而采用Abaqus软件建立了管母耦联的±800 kV复合双支柱绝缘子设备体系,该体系两端为一端固定一端滑动。随后,分析并比较该体系不同方向的模态振型,基于所建立的仿真模型进行动力响应分析,并分别考虑了地震强度、频谱及多维地震耦合对于该耦联体系地震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耦联体系的面内前3阶频率均高于对应的面外前3阶频率;当地震动幅值在0.4g范围以内,绝缘子根部应变、顶部加速度及位移反应与地震波幅值近似成线性关系;管母耦联效应不论对于支柱绝缘子的固定连接还是滑移连接,均能保持对其顶部位移的降低作用,并降低根部应力水平;在多维地震动输入下,随着地震动维数的增加,原方向的加速度值呈增加趋势;耦联复合支柱绝缘子在0.4g地震下位移反应较大,位移与绝缘子高度比值达到1/31,但根部应变水平较低,仍处于线弹性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响应 管母 耦联效应 特高压设备 复合绝缘子 地震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柳龙特高压混合多端直流阀控触发异常分析及优化措施 被引量:1
5
作者 谢惠藩 彭光强 +6 位作者 姚传涛 宋阳 徐光虎 黄伟煌 林雪华 陈秋鹏 王杨正 《南方电网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4-110,128,共8页
昆柳龙特高压混合多端直流工程是世界首个特高压混合多端直流工程,较传统两端直流运行方式更加灵活,但也增加了控制保护策略的复杂性。自投运以来多次发生运行异常,其“首台套”控制保护系统和设备的可靠性有待进一步提升。详细分析了... 昆柳龙特高压混合多端直流工程是世界首个特高压混合多端直流工程,较传统两端直流运行方式更加灵活,但也增加了控制保护策略的复杂性。自投运以来多次发生运行异常,其“首台套”控制保护系统和设备的可靠性有待进一步提升。详细分析了昆柳龙直流“6·9”阀控触发异常事件,全面梳理控制保护功能配置和直流响应情况,提出了增加阀组触发异常检测保护功能并实施应用,该策略能准确迅速检测出阀控脉冲丢失或脉冲延时故障,完善了直流控制保护系统对阀组触发异常工况的风险识别和抵御能力,有效提升昆柳龙特高压多端混合直流工程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研究成果可为后续特高压混合多端直流工程控制保护系统的功能设计提供借鉴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柳龙特高压直流 混合多端直流 阀控系统 触发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风电多端柔性直流输电及其功率流控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振 肖凯 +1 位作者 郭研研 谢文杰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23-2128,共6页
相比目前已有的工程而言,未来的海上风电场容量将更大,且离岸距离也更远,而基于电压源换流器的多端直流输电系统可以经济有效地联接广域分布的海上风电场,大规模地传输波动的风能至各陆地电网。以大型海上风电场送出为研究对象,提出一... 相比目前已有的工程而言,未来的海上风电场容量将更大,且离岸距离也更远,而基于电压源换流器的多端直流输电系统可以经济有效地联接广域分布的海上风电场,大规模地传输波动的风能至各陆地电网。以大型海上风电场送出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结合电压源换流器和电池储能的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给出系统的功率流控制方法,实现网侧换流器的功率分配及功率平滑输出。最后,基于RTDS硬件在环实验平台构建一个四端直流输电测试系统,并用实验验证所提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功率流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场 电压源型换流器 多端直流 功率平滑 功率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直流馈入输电系统中高压柔性直流高频风险评估计算方法 被引量:7
7
作者 李清 张东辉 +2 位作者 陈名 周强 徐智华 《南方电网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9,共9页
对多直流馈入系统,目前分析高压柔性直流与交流外部系统高频谐振风险时较少考虑近区其他直流对交流外部阻抗特性的影响。针对单个高压柔性直流与外部系统高频谐振风险评估问题,首先介绍了含多回直流等电力电子设备的交流外部系统谐波阻... 对多直流馈入系统,目前分析高压柔性直流与交流外部系统高频谐振风险时较少考虑近区其他直流对交流外部阻抗特性的影响。针对单个高压柔性直流与外部系统高频谐振风险评估问题,首先介绍了含多回直流等电力电子设备的交流外部系统谐波阻抗计算方法,考虑到系统内多回直流运行方式多、参数多、谐波阻抗特性获取复杂,详细计算效率低、必要性存疑的问题,引入衡量多直流馈入系统中各换流站间相互作用的强弱多馈入直流相互作用因子(multiinfeed interaction factor,MIIF)指标,评估计算柔性直流外部系统谐波阻抗时需要详细考虑的直流,从而快速且较准确计算柔性直流外部系统谐波阻抗;最后,基于实际某多馈入直流省级电网数据,对所提方法进行了准确性验证。所提方法可以为多直流馈入系统中柔性直流规划运行的高频风险分析及规避提供一种更加精准且快速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柔性直流 高频谐振 谐波阻抗 多直流馈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光栅技术的高压场地作业区域人员入侵检测方法
8
作者 肖耀辉 李为明 +3 位作者 丁伟锋 余俊松 孙萌 李梅兰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7-91,共5页
为了提高作业区域人员入侵检测的准确度,提出了一种基于红外光栅技术的高压场地作业区域人员入侵检测方法。该方法利用红外光栅技术采集人员图像视觉信息,并通过对结构化相似度特征进行分析,结合监督对比学习和主干特征提取方法,实现特... 为了提高作业区域人员入侵检测的准确度,提出了一种基于红外光栅技术的高压场地作业区域人员入侵检测方法。该方法利用红外光栅技术采集人员图像视觉信息,并通过对结构化相似度特征进行分析,结合监督对比学习和主干特征提取方法,实现特征分割和重构处理。同时,通过模糊度分析获得人员的边缘包围轮廓特征,实现对人员入侵行为的识别。经过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入侵人员检测方面具有高准确性,误报率(FPR)、漏报率(FNR)和虚警率(FAR)的平均值分别为2.69‰、3.13‰和3.21‰,检测速率平均为16.25帧/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栅技术 高压场地 作业区域 人员入侵检测 光谱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换流变真空有载分接开关谐波电流切换试验技术的研究与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张长虹 范广伟 +3 位作者 邓军 王培人 周海滨 谢志成 《高压电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34,共9页
换流变压器有载分接开关是实现换流变压器调压的核心部件,对保证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起到重要的作用。随着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发展,有载分接开关切换含有谐波分量的负载电流工况日益凸显,经常在多次谐波叠加的复杂工况下进行切换操作,因... 换流变压器有载分接开关是实现换流变压器调压的核心部件,对保证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起到重要的作用。随着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发展,有载分接开关切换含有谐波分量的负载电流工况日益凸显,经常在多次谐波叠加的复杂工况下进行切换操作,因此切换的负载电流零点会有较大的电流变化率,其显著增加了分接开关的切换负荷,尤其对真空有载分接开关中的真空灭弧室转换电流能力提出了极大挑战。因此,文中针对换流变压器应用的真空有载分接开关的谐波电流切换能力的验证开展了相应的试验技术研究,并通过建立的谐波电流切换试验条件开展了性能验证。所获得的试验结果和分析内容将对真空有载分接开关谐波电流切换性能考核方法的建立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流变压器 有载分接开关 谐波电流 切换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圆坐标表征法的换流变压器励磁涌流辨识研究
10
作者 龙启 杨旭 +5 位作者 薛淑鹏 黎卫国 彭翔 杨光辉 段雄英 廖敏夫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8-129,共12页
针对特高压直流系统换流变产生的励磁涌流导致的差动保护误动作问题,现阶段仍未能完全解决。详细分析了换流变励磁涌流工况下传统差动保护的适应性问题,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圆坐标表征图像对故障电流和励磁涌流进行判别的方法。首先,在Simu... 针对特高压直流系统换流变产生的励磁涌流导致的差动保护误动作问题,现阶段仍未能完全解决。详细分析了换流变励磁涌流工况下传统差动保护的适应性问题,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圆坐标表征图像对故障电流和励磁涌流进行判别的方法。首先,在Simulink仿真平台上建立变压器内部故障与励磁涌流系统仿真模型,从而获得大量的三相差流仿真数据。其次,引入了圆坐标表征变换,将原始及平移后的三相差流作为动点的二维坐标,发现在不同工况下双差动电流形成的动点轨迹图像有显著差异,进而将仿真数据变换为轨迹图像样本集。最后,通过比较6种常见的机器学习算法对轨迹图像样本集的分类性能,采用具有最佳综合性能的VGG16网络模型,对仿真、实验及现场录波等数据得到的电流轨迹图像进行识别分类,实现故障和涌流辨识。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辨识准确率高,避免了传统差动保护误动作的问题;且在不同工况下均有良好的适应性,降低了保护方案的复杂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流变差动保护 二次谐波制动 保护闭锁 励磁涌流 圆坐标表征法 VGG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粒子群优化算法的电机直驱操动机构速度环控制参数优化方法
11
作者 黎卫国 马丽娟 +4 位作者 张长虹 杨旭 李明洋 肖曦 王潇 《电气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27,共8页
电机直驱操动机构作为一种融合电力电子器件与永磁同步电机的新型操动机构,具备传动结构简单、控制柔性高、数字化能力强等优势。针对在实际运行工况中,电机直驱操动机构负载的变化导致速度环性能下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糊神经网络(F... 电机直驱操动机构作为一种融合电力电子器件与永磁同步电机的新型操动机构,具备传动结构简单、控制柔性高、数字化能力强等优势。针对在实际运行工况中,电机直驱操动机构负载的变化导致速度环性能下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糊神经网络(Fuzzy neural network,FNN)-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算法的电机直驱操动机构速度环控制参数优化方法,标准PSO算法用于优化电机直驱操动机构中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控制系统的速度环PI(Proportional integral,PI)参数,而FNN算法用于优化PSO算法中的惯性权重。首先,建立PMSM数学模型,并分析速度环PI控制器参数设计方法;其次,基于标准PSO算法对电机直驱操动机构中PMSM控制系统速度环PI控制器参数优化进行分析;随后,结合FNN算法对标准PSO算法中的惯性权重进行优化;最终,通过试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提高电机直驱操动机构控制系统速度环性能,为电机直驱操动机构在面对系统惯量变化时的控制性能提升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断路器 操动机构 模糊神经网络 粒子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靠背常规直流断流机理分析及优化策略
12
作者 谢惠藩 武霁阳 +3 位作者 彭光强 刘涛 黄伟煌 陈潜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78-186,共9页
针对2023年8月19日鲁西背靠背常规直流工程因区外交流故障引起直流电流长期断流导致双极闭锁事件,分析了背靠背常规直流工程的电流建立机理,阐述了鲁西背靠背常规直流工程直流电流建立不成功的原因,提出了低电流场景下阀控补发脉冲优化... 针对2023年8月19日鲁西背靠背常规直流工程因区外交流故障引起直流电流长期断流导致双极闭锁事件,分析了背靠背常规直流工程的电流建立机理,阐述了鲁西背靠背常规直流工程直流电流建立不成功的原因,提出了低电流场景下阀控补发脉冲优化策略,实时数字仿真(RTDS)平台的仿真结果验证了其有效性,并已成功在现场实施应用。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所提优化策略有效消除了由区外交流故障引发的鲁西背靠背常规直流工程直流电流长时间断流和双极闭锁风险,显著提升了背靠背常规直流工程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靠背常规直流 断流 双极闭锁 阀控补发脉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弹簧的hp自适应伪谱法在无人机编队航迹规划中的应用
13
作者 李翔 罗望春 +2 位作者 石志彬 张兴华 刘洪驿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75-583,共9页
【目的】随着无人机在电力巡检、应急救援等复杂场景中应用需求的不断提升,单架无人机在任务执行时的局限性日益突出。多无人机编队能够有效提升巡检效率、扩大作业覆盖范围,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编队队形保持、航迹协同优化及对复杂环... 【目的】随着无人机在电力巡检、应急救援等复杂场景中应用需求的不断提升,单架无人机在任务执行时的局限性日益突出。多无人机编队能够有效提升巡检效率、扩大作业覆盖范围,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编队队形保持、航迹协同优化及对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仍面临诸多挑战。针对无人机集群在平面大机动飞行过程中的队形保持与路径优化难题,提出了一种结合虚拟弹簧力和hp自适应伪谱法的最优控制方法,旨在提升无人机编队协同飞行的稳定性、灵活性及抗干扰能力,为电力巡检等无人机高要求场景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建立多无人机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并将虚拟弹簧机制引入编队控制体系,实现机间柔性约束和弹性自调节。通过将虚拟弹簧法与传统领航跟随法结合,设计了一种可兼顾队形刚性支撑与自适应调整能力的编队策略。在此基础上,采用hp自适应伪谱法对无人机编队的最优控制问题进行求解。该方法通过在Legendre-Gauss节点上离散状态量与控制量,构造全局插值多项式,将无人机编队路径优化问题转化为非线性规划问题,并结合动力学、能耗、速度等约束条件进行高精度数值求解。仿真实验中,设定了典型的四机菱形编队场景,全面考察了算法在不同地形、风扰和任务需求下的适应性。【结果】仿真结果显示,基于虚拟弹簧的hp自适应伪谱法能够有效实现无人机编队的平滑转弯和速度控制。在编队90°大机动转弯过程中,无人机不仅能够满足航迹偏转、速度变化等多重约束,还能保持良好的编队队形。与传统领航跟随法和人工势场法相比,本文方法在位置误差、队形保持、抗风扰能力等方面均表现出显著优势。在10 m/s强风干扰情形下,本文方法队形稳定性可达70%以上,显著优于其他对比算法。三维地形仿真和实际飞行测试进一步验证了算法的适应性和鲁棒性,方法在丘陵、山区、峡谷等多种地形下,依然能够维持较低的队形变形率和较小的航迹跟踪误差,能耗控制合理,具备较强的工程实用性。【结论】本文创新性地将虚拟弹簧弹性约束机制与hp自适应伪谱法深度融合,提出一种适用于复杂环境下多无人机编队航迹规划的最优控制技术。该方法不仅突破了传统编队的刚性约束,实现了队形的柔性保持和自适应调整,还显著提升了编队航迹优化的精度与效率。研究结果为无人机集群在电力巡检、应急救援等高难度任务中的协同编队飞行提供高效、可靠的技术路径。后续研究可进一步拓展该方法在多编队协同、复杂障碍环境下的应用潜力,推动无人机编队的智能化、实用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集群编队 航迹规划 虚拟势场 领航跟随法 最优控制方法 伪谱法 协同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阀塔寄生参数和子模块等效阻抗对预充电MMC均压特性的影响
14
作者 王振 郑润民 +7 位作者 肖凯 许琳浩 蔡志宏 牛戈钊 张梦楠 刘梦琦 刘琦 徐海博 《高压电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6-185,共10页
针对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在预充电过程中,子模块电容电压均压效果劣化问题,基于换流器不控整流充电过程中子模块电容电压的均衡特性,建立了包含子模块取能电源等效阻抗、阀塔寄生电容和水路电阻的子模块级精细化阀塔仿真模型。计算了不... 针对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在预充电过程中,子模块电容电压均压效果劣化问题,基于换流器不控整流充电过程中子模块电容电压的均衡特性,建立了包含子模块取能电源等效阻抗、阀塔寄生电容和水路电阻的子模块级精细化阀塔仿真模型。计算了不同参数下子模块的不均压度,分析了取能电源功率分散性、均压电阻精度、水路电导率对子模块均压效果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子模块的参数差异性导致的充电电流不同和阀塔寄生参数导致的对地电流,是造成预充电时子模块均压效果劣化的主要因素,均压电阻可为电荷提供泄放路径,使得电荷从电压较高的子模块向电压较低的子模块转移,有助于平衡各子模块的电容电压。研究成果可为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子模块均压电阻的运行工况、性能指标优化设计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 不控整流充电 子模块均压劣化 阀塔寄生参数 子模块等效阻抗 均压电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高比例新能源下光伏并网系统的新型锁相环
15
作者 李海锋 林立东 +1 位作者 彭光强 陈礼昕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330-4341,I0086-I0089,共16页
电网同步锁相是光伏跟网型并网系统稳定可靠运行的关键技术之一。高比例新能源场景下,电网面临着电压扰动、电压不平衡、谐波畸变及直流偏置等诸多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同步参考坐标系锁相环和环前型滑动平均滤波结构(pre-loop movin... 电网同步锁相是光伏跟网型并网系统稳定可靠运行的关键技术之一。高比例新能源场景下,电网面临着电压扰动、电压不平衡、谐波畸变及直流偏置等诸多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同步参考坐标系锁相环和环前型滑动平均滤波结构(pre-loop moving average filter,PMAF)的新型锁相环。该锁相环采用相位补偿方法校正频率偏移时的锁相误差。同时,考虑PMAF的相频耦合特性,设计了一种角频率补偿方法以提高锁相环的动态性能,建立其小信号模型并进行稳定性分析。接着设计了一种故障检测模块,实现两种补偿支路的投入和切除以适应不同工况。仿真验证了该新型锁相环在相位跳变、频率偏移、电压畸变等复杂电网条件下的有效性。最后,在高比例新能源电网中进行了新型锁相环的暂态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锁相环能快速锁定电网电压相位,避免电压电流的振荡发散,有利于系统在故障后快速平稳地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相环 滑动平均滤波器 补偿 并网同步 高比例新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强度对干湿循环作用下花岗岩残积土边坡破坏模式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毛强 肖广宁 +3 位作者 呙锴 张江伟 程晓辉 郭红仙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4-193,共10页
花岗岩残积土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南部,在降雨-干燥循环作用下,花岗岩残积土边坡易发生失稳破坏现象。为研究降雨强度对干湿循环作用下花岗岩残积土边坡的破坏模式及特征的影响,通过缩尺模型试验模拟细雨和暴雨强度下边坡在历经3轮干湿交... 花岗岩残积土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南部,在降雨-干燥循环作用下,花岗岩残积土边坡易发生失稳破坏现象。为研究降雨强度对干湿循环作用下花岗岩残积土边坡的破坏模式及特征的影响,通过缩尺模型试验模拟细雨和暴雨强度下边坡在历经3轮干湿交替作用下的响应,分别探讨坡体变形、含水率以及基质吸力的变化特征。试验结果显示:当降雨强度为0.7 mm/min时,坡体基质吸力在15 min后趋近于0,边坡破坏模式以浅层滑动为主,有明显滑动面;当降雨强度为1.6 mm/min时,雨水在坡面上形成径流,坡体基质吸力在15 min后趋近于0,边坡破坏模式以表面冲蚀为主,无明显滑动面。结果表明:不同的降雨强度对花岗岩残积土边坡具有不同的破坏模式,干湿循环过程中干燥作用引起的雨水优势渗流通道,进而导致土体基质吸力的丧失,加速花岗岩残积土边坡的失稳破坏。研究结果可为制定不同降雨强度下的花岗岩残积土边坡防护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湿循环 降雨强度 花岗岩残积土 破坏模式 边坡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MFCC-OCSVM和贝叶斯优化BiGRU的GIS异常工况声纹识别算法 被引量:3
17
作者 庄小亮 李乾坤 +3 位作者 刘紫罡 张禄亮 季天瑶 张长虹 《南方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40,共11页
为了准确识别气体绝缘开关柜(gas insulated switchgear,GIS)设备的异常工况,提出了一种基于加权梅尔频率谱系数单类支持向量机(Mel frequency cestrum coefficient-one class support vector machine,MFCC-OCSVM)和贝叶斯优化的门控循... 为了准确识别气体绝缘开关柜(gas insulated switchgear,GIS)设备的异常工况,提出了一种基于加权梅尔频率谱系数单类支持向量机(Mel frequency cestrum coefficient-one class support vector machine,MFCC-OCSVM)和贝叶斯优化的门控循环单元(bidirectional gate recurrent unit,BiGRU)声纹识别算法。首先,利用基于F统计量的MFCC对声纹数据进行加权特征提取,突出重要特征并减弱噪声的影响,然后利用OCSVM对加权后的特征进行异常检测并去除异常值,提高数据质量。为解决样本不平衡问题,采用合成少数类过采样技术(synthetic minority over-sampling technique,SMOTE)进行声纹样本的均衡。最后,应用基于贝叶斯优化的BiGRU模型进行声纹识别。以某气体绝缘全封闭组合电器(gas insulated switchgear,GIS)为例,采集了20类不同工况下操纵机构的声音样本,与多种经典分类模型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所提算法取得的最高平均识别准确率达到了92.8%,相比于自适应增强、朴素贝叶斯和线性判别分析算法分别提升了30.1%、14.7%和11.5%。通过消融实验进一步评估和验证了所提算法各个流程对声纹识别的实际效果和性能影响,研究成果可为GIS设备异常工况的声纹识别提供高效技术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设备 梅尔频谱倒谱系数 单类支持向量机 双向门控循环单元 声纹识别 贝叶斯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换流阀玻璃纤维增强塑料连接件的机械性能分析及在线无损评估方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新龙 邹延生 +2 位作者 成立 陶博 廖瑞金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033-2042,共10页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GFRP)连接件作为阳极饱和电抗器的支撑件是高压换流站内的重要部件之一,其机械性能对于换流站的安全至关重要。该文对近10年的GFRP连接件故障情况进行调研,共发现53起表面裂纹故障,并对随机抽取的3支裂纹GFRP连接件的...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GFRP)连接件作为阳极饱和电抗器的支撑件是高压换流站内的重要部件之一,其机械性能对于换流站的安全至关重要。该文对近10年的GFRP连接件故障情况进行调研,共发现53起表面裂纹故障,并对随机抽取的3支裂纹GFRP连接件的机械性能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了其开裂原因,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种基于声发射(AE)的机械性能在线无损检测方法。首先,对全新和已出现裂纹的GFRP连接件进行理化分析,明确机械应力导致的物理损伤是机械强度失效的原因;其次,建立考虑实际振动情况的GFRP连接件三维仿真模型,分析开裂位置的应力大小,进一步明确故障原因;最后,提出一种基于声发射的机械性能在线无损检测方法,构建GFRP连接件机械性能评估方程。结果表明,裂纹GFRP连接件机械性能的评估结果与实际测试结果误差在1.4%~3.2%,表明声发射方法具备实现GFRP连接件机械性能在线无损评估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流阀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GFRP)连接件 裂纹分析 声发射无损检测技术 剩余机械强度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馈入直流下考虑暂态电压稳定的新一代大容量调相机最优配置
19
作者 李清 陈培渊 +1 位作者 徐智华 盛浩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1-101,共11页
多馈入直流环境下的受端电网交直流耦合强度高,面临着直流换相失败及电压失稳的严峻挑战,亟需新一代大容量调相机在受端电网关键节点进行最优配置。首先,建立调相机次暂态与暂态过程无功出力特性模型,明确不同时间尺度上大容量调相机无... 多馈入直流环境下的受端电网交直流耦合强度高,面临着直流换相失败及电压失稳的严峻挑战,亟需新一代大容量调相机在受端电网关键节点进行最优配置。首先,建立调相机次暂态与暂态过程无功出力特性模型,明确不同时间尺度上大容量调相机无功出力与直流无功需求耦合关系。然后,设立动态负荷临界稳定电压指标,揭示暂态直流无功变化对含动态负荷接入的多馈入直流地区暂态电压稳定影响机理。最后,以最少的经济成本实现无功支撑能力最大为目标,提出多馈入直流环境下大容量调相机最优配置模型。以某地多馈入直流地区对所提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大容量调相机的科学合理配置能有效解决次暂态与暂态期间交流母线电压下降引起的直流换相失败及电压失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混联电网 多馈入直流 暂态电压稳定 调相机 最优配置 动态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虚拟惯量支撑的新能源基地储能两阶段优化配置
20
作者 李清 陈培渊 +1 位作者 徐智华 盛浩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5-55,共11页
大型新能源基地存在系统惯量不足与火电频率支撑缺失的双重问题,导致频率失稳风险显著升高。针对上述问题,首先建立风、光、储虚拟同步惯量数学模型,使惯量常数按新能源波动进行动态调整,实现惯量支撑强度与系统出力的自适应匹配。在此... 大型新能源基地存在系统惯量不足与火电频率支撑缺失的双重问题,导致频率失稳风险显著升高。针对上述问题,首先建立风、光、储虚拟同步惯量数学模型,使惯量常数按新能源波动进行动态调整,实现惯量支撑强度与系统出力的自适应匹配。在此基础上,依据构网型与跟网型控制策略特性的不同,提出融合惯量响应与一次调频响应的大型新能源基地混合控制策略,并进一步提出融合直流灵活运行与暂态频率稳定约束的两阶段优化配置方法。稳态优化层以储能规划成本最小为目标,嵌入直流运行方式阶梯化与新能源出力特性约束;暂态校验层构建频率稳定约束,通过惯量需求反馈动态修正配置方案。结果表明:构网型风电场占比提升最大可降低储能功率配置需求13.1%;提升直流运行柔性化能力可大幅减少储能容量配置,从而降低储能投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同步惯量 频率响应 大型新能源基地 储能配置 直流外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