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6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科交叉团队建设在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中的重要作用--以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徐丹 刘然 王启亮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4-18,共5页
该文介绍了学科交叉团队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在实验室研究经费、平台共享、政策制定等多方面得到的支持。通过实验室建设与发展,学科交叉团队在拓展实验室研究方向、提升应用基础研究创新能力、解决行业实际问题等方... 该文介绍了学科交叉团队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在实验室研究经费、平台共享、政策制定等多方面得到的支持。通过实验室建设与发展,学科交叉团队在拓展实验室研究方向、提升应用基础研究创新能力、解决行业实际问题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在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时期,总结学科交叉团队培育经验,对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发展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交叉团队 国家重点实验室 自主研究课题 实验室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硬MgB_2导体的高温高压合成
2
作者 马红安 陈立学 +4 位作者 郭伟力 臧传义 秦杰明 贾晓鹏 邹广田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9,共3页
本文在国产六面顶高温高压设备上成功制备出具有超高硬度和良好导电特性的二硼化镁(MgB2)聚晶体材料.样品制备的压力和温度条件分别为5.5GPa和700~1000℃.光学显微镜观测表明,合成样品具有褐色金属光泽.通过X射线衍射对合成样品进行了... 本文在国产六面顶高温高压设备上成功制备出具有超高硬度和良好导电特性的二硼化镁(MgB2)聚晶体材料.样品制备的压力和温度条件分别为5.5GPa和700~1000℃.光学显微镜观测表明,合成样品具有褐色金属光泽.通过X射线衍射对合成样品进行了晶体结构的表征.X射线衍射谱表明,二硼化镁晶体具有典型的六角结构,空间群为P6/mmm(191).晶格常数为,a=0.308nm,c=0.352nm.常态下,合成样品的显微硬度、体密度和电阻率分别被测量.其显微硬度为4109.5 kgf/mm2,常态下电导率为2.42×10-6Ωm.这些特性决定着硼化镁聚晶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硼化镁聚晶 硬度 导电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下新型超硬Im2-CN2晶体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
3
作者 董明慧 苑光明 +2 位作者 王学文 刘恩超 李志勇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35-539,共5页
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高压下Im2-CN 2的电子结构和吸收系数、反射率、折射率、光导等光学性质,得出了以下点结论:随着压强的增大,Im2-CN 2的带隙宽度从0.13 eV增大到0.58 eV;Im2-CN 2的价带顶的电子态主要是由C-2 p态和N-2 p态贡献... 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高压下Im2-CN 2的电子结构和吸收系数、反射率、折射率、光导等光学性质,得出了以下点结论:随着压强的增大,Im2-CN 2的带隙宽度从0.13 eV增大到0.58 eV;Im2-CN 2的价带顶的电子态主要是由C-2 p态和N-2 p态贡献,导带底的电子态主要是由C-2 p态、N-2 p和N-2 s态贡献;随着压强的增大,Im2-CN 2介电常数、吸收系数、反射率、折射率、光导等都会发生蓝移,这与带隙宽度的变化规律一致。Im2-CN 2在紫外区有良好的吸收谱,最高达500000 cm-1,是潜在的紫外吸收材料;在可见光区折射率实部维持在2.7~3.2,可用于光导纤维涂层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性质 电子结构 Im2-CN 2晶体 第一性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流密度对铝合金微弧氧化陶瓷膜显微硬度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吴汉华 吕宪义 +4 位作者 龙北玉 汪剑波 王秀琴 金曾孙 李哲奎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3221-3223,3227,共4页
采用微弧氧化技术在铝合金上制备了陶瓷膜.借助于先进的结构和表征手段,系统地研究了阳极电流密度ja和阴/阳极电流密度比jc/ja对铝合金微弧氧化陶瓷膜显微硬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的jc/ja,陶瓷膜的显微硬度都随ja的变化而出现... 采用微弧氧化技术在铝合金上制备了陶瓷膜.借助于先进的结构和表征手段,系统地研究了阳极电流密度ja和阴/阳极电流密度比jc/ja对铝合金微弧氧化陶瓷膜显微硬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的jc/ja,陶瓷膜的显微硬度都随ja的变化而出现一个峰值,且不同jc/ja的峰值大小(显微硬度)和对应的ja有所不同.当ja=15A/dm2,jc/ja=0.7时,所制备的陶瓷膜显微硬度最高为4300HV.SEM和抗点腐蚀研究表明,jc/ja对陶瓷膜的微观结构和耐腐蚀性能影响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弧氧化 陶瓷膜 电流密度 显微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3+)掺杂SiO_(2)纳米棒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研究
5
作者 杨喜宝 宋禹昊 +3 位作者 吕航 陈双龙 王秋实 姚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2-716,共5页
SiO_(2)纳米材料作为典型的纳米绝缘材料,其量子尺寸限制效应和不同类元素独特的光电特性相结合,在生物医药方面及纳米器件集成电子领域具有广泛应用。随着科学时代的到来,研究成果日益增加,稀土掺杂纳米发光材料的研究工作逐渐展开,其... SiO_(2)纳米材料作为典型的纳米绝缘材料,其量子尺寸限制效应和不同类元素独特的光电特性相结合,在生物医药方面及纳米器件集成电子领域具有广泛应用。随着科学时代的到来,研究成果日益增加,稀土掺杂纳米发光材料的研究工作逐渐展开,其应用范围也很广阔,如:信息显示、激光材料、光纤通信、甚至荧光探测。Sm^(3+)是一种重要的稀土氧化物离子材料,它在太阳能电池、纳米电子器件、半导体玻璃、生物化学传感器和纳米磁体等领域具有潜在应用。本研究使用热蒸发法合成了Sm^(3+)掺杂SiO_(2)纳米棒材料。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谱和拉曼散射光谱等手段对样品进行分析发现:Sm^(3+)掺杂SiO_(2)纳米棒为四方相晶体;随沉积温度降低,纳米棒直径增大,沉积密度减少,样品形貌由纳米棒状结构逐渐变为微米颗粒;由于Sm^(3+)离子半径较大,导致掺杂后SiO_(2)晶格衍射向小角度偏移,晶格常数增加,晶胞体积增大。Sm^(3+)掺杂SiO_(2)纳米棒的生长过程没有金属催化剂的影响。在饱和蒸汽压和Ar气流作用下,气态SiO_(2)会顺着气流方向沉积在温度不同的衬底区域上。在高温区优先沉积成晶核,由于腔体内残余氧气含量逐渐被消耗降低,纳米线在生长过程中直径逐渐减小,导致生成物顶部为针状。我们推断在衬底生成纳米线的同时Sm^(3+)替代少量Si^(4+)进入SiO_(2)晶格中。而在低沉积温度的基底上,随着腔体内氧含量降低,原子扩散驱动力弱,限制一维结构的生长,易生长出零维结构。Sm^(3+)掺杂SiO_(2)纳米棒的制备遵循气-固(VS)生长机制。Sm^(3+)掺杂SiO_(2)纳米棒的光学性能使用紫外吸收光谱、光致发光光谱进行分析,发现了Sm^(3+)掺杂纳米材料会促进晶体结构由单斜晶相向四方晶相的转换,进而引起UV谱中吸收带蓝移,文中实验制备的四方结构SiO_(2)纳米材料紫外吸收边蓝移,对应的带隙增大了0.7~0.8 eV。当受到激发后,不同于传统的无掺杂SiO_(2)纳/微米材料,Sm^(3+)离子掺杂后SiO_(2)将能量传递给Sm^(3+),材料展示出良好的Sm^(3+)稀土离子特征发光性能。该研究对SiO_(2)材料在光信息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 掺杂 拉曼光谱 吸收光谱 发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条件下凝固界面的稳定性 被引量:7
6
作者 胡火生 于溪凤 +5 位作者 张国志 郑翠侠 王涛 贾光霖 郝兆印 郭学彬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84-486,共3页
对Al Si合金在 3.6~ 5 .5GPa高压下凝固形成的组织与常压凝固组织进行了对比 ,对高压下的胞枝晶转变进行了分析。发现高压对合金固溶度和扩散系数的影响是引起高压凝固组织变化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高压凝固 胞枝晶转变 凝固界面 铝硅合金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复合材料CoFe_2O_4/SiO_2的制备和表征 被引量:6
7
作者 李海波 陈敬艳 +2 位作者 刘梅 冯明 华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14-616,共3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oFe2O4)x/(SiO2)1-x纳米复合材料.利用TG/DTA,XRD和Mssbauer效应研究了热处理过程中干凝胶的变化及样品的结构、晶粒尺寸和磁性.结果表明,随着SiO2含量的增加,样品中CoFe2O4的晶粒尺寸和内磁场逐渐变小,并从...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oFe2O4)x/(SiO2)1-x纳米复合材料.利用TG/DTA,XRD和Mssbauer效应研究了热处理过程中干凝胶的变化及样品的结构、晶粒尺寸和磁性.结果表明,随着SiO2含量的增加,样品中CoFe2O4的晶粒尺寸和内磁场逐渐变小,并从磁有序状态转变为超顺磁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材料 CoFe2O4/SiO2 XRD Mossbauer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地质流体的性质和效应 被引量:9
8
作者 高春晓 毛竹 吴忠庆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43-447,I0002,共6页
在地球深部(特别是俯冲带)的高温高压条件下,硅酸盐和水的相互溶解能力增强,可以形成成分介于常规硅酸盐熔体和富水流体之间的超临界地质流体。超临界流体的形成条件主要取决于岩石-H2O体系的临界曲线、湿固相线和第二临界端点的位置。... 在地球深部(特别是俯冲带)的高温高压条件下,硅酸盐和水的相互溶解能力增强,可以形成成分介于常规硅酸盐熔体和富水流体之间的超临界地质流体。超临界流体的形成条件主要取决于岩石-H2O体系的临界曲线、湿固相线和第二临界端点的位置。超临界地质流体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能够在促成俯冲带物质循环、迁移和富集元素成矿、引发中深源地震、影响地表宜居性演化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通过高温高压实验、分子模拟计算、天然岩石和矿床样品等手段研究超临界地质流体的性质和效应仍存在巨大挑战,亟需变革性实验和计算技术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 物理化学性质 形成条件 元素迁移 俯冲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状石墨的原材料与高温烧结微观结构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徐跃 陶艳春 +1 位作者 郝兆印 张作文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2003年第1期56-59,共4页
对石墨矿石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得到了原料石墨粉,再经高温烧结获得了高纯度合成金刚石所需的石墨粉。使用X射线衍射及Raman光谱技术对粉状石墨样品进行了检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高温烧结后石墨样品的晶体结构呈现单一的六方结构,石墨... 对石墨矿石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得到了原料石墨粉,再经高温烧结获得了高纯度合成金刚石所需的石墨粉。使用X射线衍射及Raman光谱技术对粉状石墨样品进行了检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高温烧结后石墨样品的晶体结构呈现单一的六方结构,石墨化度明显提高,晶粒尺寸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衍射 RAMAN光谱 粉状石墨 人造金刚石 高温烧结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压碳化钨基复合胎体材料性能试验 被引量:4
10
作者 马银龙 孙友宏 +3 位作者 高科 刘宝昌 张献振 李小洋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07-211,共5页
为了提高碳化钨(WC)基复合胎体材料的性能,在烧结压力为13 MPa、升温时间为6min、保温时间为5min的情况下,采用真空热压烧结的方法制备了金刚石钻头所用的10种不同比例WC基胎体材料试样30块,并对试样进行了洛氏硬度(HRC)、抗弯强度(σ)... 为了提高碳化钨(WC)基复合胎体材料的性能,在烧结压力为13 MPa、升温时间为6min、保温时间为5min的情况下,采用真空热压烧结的方法制备了金刚石钻头所用的10种不同比例WC基胎体材料试样30块,并对试样进行了洛氏硬度(HRC)、抗弯强度(σ)等性能测试。通过试验数据分析研究了WC、663青铜(ZQSn663)、锰(Mn)、钴(Co)、镍(Ni)与胎体材料HRC和σ的关系。结果表明:WC质量分数对胎体的HRC和σ的影响是主要因素,胎体的HRC和σ具有内在联系,HRC高的胎体σ往往也高;在胎体配方中各个成分的含量都应得到控制才能保证胎体的性能优良,各成分的质量分数控制为:w(WC)<59.1%,w(ZQSn663)>25%,3%<w(Ni)<6.5%,0.9%<w(Co)<3.5%,w(WC-ZQSn663)<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钨基复合材料 金刚石钻头 热压烧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下DPP-11超分子结构中的π-π相互作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林奥雷 王凯 +1 位作者 赵宇 邹勃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81-1184,共4页
通过金刚石对顶砧(DAC)高压装置产生高压,利用原位高压同步辐射能量色散X射线衍射(EDXD)和同步辐射远红外光谱研究了压力对DPP-11[2,5-二-(11-十一醇基)-3,6-二-(2-噻吩基)-1,4-二酮吡咯并[3,4-c]吡咯]固体及其在水溶液中胶束体系的影响... 通过金刚石对顶砧(DAC)高压装置产生高压,利用原位高压同步辐射能量色散X射线衍射(EDXD)和同步辐射远红外光谱研究了压力对DPP-11[2,5-二-(11-十一醇基)-3,6-二-(2-噻吩基)-1,4-二酮吡咯并[3,4-c]吡咯]固体及其在水溶液中胶束体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准静水压条件下,DPP-11固体没有发生相变,但随着压力的增加,分子间的π-π相互作用明显增强.在DPP-11胶束中发现了DPP-11固体中新的远红外吸收峰,此峰随着压力的增加而蓝移,这是由于胶束中π共轭染料基团的π-π相互作用增强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 2 5-二-(11-十一醇基)-3 6-二-(2-噻吩基)-1 4-二酮吡咯并[3 4-c]吡咯(DPP-11) Π-Π相互作用 同步辐射 远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地质流体的物性 被引量:6
12
作者 高春晓 毛竹 吴忠庆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79-489,I0002,共12页
超临界态流体具有接近液体的密度、高于液体的扩散系数和低于液体的粘度等不寻常特性。在地球内部,伴随板块俯冲带入的水等流体进入超临界态,并与壳幔物质混合及相互作用会形成对地球内部结构演化、元素和能量运移有重要影响的流体,即... 超临界态流体具有接近液体的密度、高于液体的扩散系数和低于液体的粘度等不寻常特性。在地球内部,伴随板块俯冲带入的水等流体进入超临界态,并与壳幔物质混合及相互作用会形成对地球内部结构演化、元素和能量运移有重要影响的流体,即超临界地质流体。然而,目前对于超临界地质流体的性质、作用的认识还极其有限,准确测定超临界流体的物理性质更是严峻挑战。金刚石对顶砧装置(DAC)的优势就是适合极端条件下原位物性探测,这对于超临界地质流体研究是不可或缺的。本文基于金刚石对顶砧装置原位加温的技术特点,对超临界地质流体物性测量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扼要回顾了超临界流体物性研究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地质流体 物理性质 原位测量 金刚石对顶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作用下共沉淀法制备牙科纳米3Y-ZrO2粉体 被引量:3
13
作者 宋文植 尹万忠 +4 位作者 刘晓秋 孙宏晨 杨海滨 邹广田 丛志强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25-728,共4页
目的:制备分散性好、粒度均匀的纳米3Y-ZrO2粉体,为牙修复用ZrO2纳米复合陶瓷的研制奠定基础。方法:以乙醇为溶剂,应用化学共沉淀法,分别在低频超声波(A组)和非超声波(B组)作用下制备ZrO2纳米粉体,并通过XRD及透射电镜扫描等进行表征,... 目的:制备分散性好、粒度均匀的纳米3Y-ZrO2粉体,为牙修复用ZrO2纳米复合陶瓷的研制奠定基础。方法:以乙醇为溶剂,应用化学共沉淀法,分别在低频超声波(A组)和非超声波(B组)作用下制备ZrO2纳米粉体,并通过XRD及透射电镜扫描等进行表征,分析低频超声波对粉体制备的影响。结果:A和B组前驱体经600℃煅烧后,分别得到粒径为D101=15.58nm和D101=18.16nm的纳米级四方相3Y-ZrO2粉体;随煅烧温度升高,两组粉体密度均增大,比表面积均减小,1000℃煅烧后,A和B组粉体密度分别为5.63和5.77g.cm-3,比表面积分别为28.96和26.01;透射电镜照片显示,A组前驱体分散性好于B组,所制得的纳米粉体近似球形,随煅烧温度增高粒径增大。与B组比较,A组纳米粉体晶粒粒径小,且粒度分布窄、分散性好。结论:低频超声波作用下制备的纳米级3Y-ZrO2粉体具有粒径相对较小、分散性好、粒度更为均匀的优点,低频超声波作用可以产生良好的反团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科氧化锆陶瓷 纳米材料 化学沉淀法 超声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喷涂制备AlCoCrFeNi高熵合金涂层的组织与性能
14
作者 关琦 宫文彪 +3 位作者 李于朋 孟庆臣 董俊言 崔恒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43-251,共9页
目的提高铝合金的表面耐磨性能,分析AlCoCrFeNi高熵合金涂层的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及耐磨性能。方法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技术在7005铝合金基体上制备AlCoCrFeNi高熵合金涂层,分析高熵合金涂层的硬度、孔隙率及耐磨性能,并通过扫描电子显... 目的提高铝合金的表面耐磨性能,分析AlCoCrFeNi高熵合金涂层的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及耐磨性能。方法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技术在7005铝合金基体上制备AlCoCrFeNi高熵合金涂层,分析高熵合金涂层的硬度、孔隙率及耐磨性能,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涂层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结果涂层呈现典型的层状结构,Fe、Co、Cr、Ni元素均匀分布在涂层中,而Al元素则偏聚在一起,原始粉末相主要由体心立方相(BCC)组成,而涂层则新增了面心立方相(FCC)。评估了涂层的力学性能,涂层的平均硬度为512.2HV,而铝合金基体的平均显微硬度为120.7HV,涂层的最低孔隙率为3.23%。摩擦磨损测试结果表明,基体的体积磨损率为7.67×10^(-4)mm^(3)/(N·m),涂层的体积磨损率为3.02×10^(-5) mm^(3)/(N·m)。在干摩擦条件下,涂层的磨损破坏机制为磨粒磨损和氧化磨损,还伴随着黏着磨损和疲劳磨损。结论FCC相的形成归因于APS过程中HEA粉末中的铝发生了迁移或偏聚,造成局部因Al元素耗尽而发生BCC向FCC的相变。与基体相比,HEA涂层的体积磨损率显著降低了96.06%,表现出优异的耐磨性能。采用APS技术制备的HEA涂层不仅提升了铝合金的表面耐磨性能,且具备良好的力学性能,适用于要求较高的耐久性工业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喷涂 高熵合金涂层 硬度 耐磨性能 磨损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化学沉淀法制备牙科纳米氧化铝陶瓷粉体 被引量:3
15
作者 宋文植 刘晓秋 +2 位作者 孙宏晨 杨海滨 邹广田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制备分散性好,粒度均匀的纳米α-A l2O3粉体。方法:应用超声波-化学沉淀法,制备氢氧化铝前驱体,经900℃、1 000℃、1 100℃、1 200℃煅烧后测试粉体性能。结果:1 200℃煅烧得到的A l2O3粉体为α-A l2O3,其晶粒平均粒径为D202=31.44... 目的:制备分散性好,粒度均匀的纳米α-A l2O3粉体。方法:应用超声波-化学沉淀法,制备氢氧化铝前驱体,经900℃、1 000℃、1 100℃、1 200℃煅烧后测试粉体性能。结果:1 200℃煅烧得到的A l2O3粉体为α-A l2O3,其晶粒平均粒径为D202=31.44 nm。结论:以乙醇为反应溶剂,在低频超声波作用下可制备出分散性好、粒度均匀的纳米级α-A l2O3粉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科铝瓷 纳米材料 超声波-化学沉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向固化法制备功能梯度热电材料PbTe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恩杰 陈立学 +2 位作者 朱品文 洪友良 郭伟力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4-126,共3页
利用不同掺杂剂PbI2,Al和Zr对制备热电材料n-PbTe载流子浓度的影响,采用单向固化法制备具有连续载流子浓度的功能梯度热电材料.测试结果表明,连续载流子浓度的功能梯度材料PbTe比相同浓度焊接的功能梯度材料输出效率提高约30%.
关键词 功能梯度材料(FGM) 载流子浓度 PBTE 有效最大输出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Fe_2O_4/SiO_2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磁性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海波 陈敬艳 +1 位作者 刘梅 孟祥东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55-457,共3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CoFe2O4)x/(SiO2)1-x纳米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研究样品结构、晶粒尺寸及磁性.结果表明,随SiO2含量增加,样品的晶粒尺寸减小,比饱和磁化强度和矫顽力降低.
关键词 纳米复合材料 CoFe2O4/SiO2 结构 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BN基体孕镶金刚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宝昌 曹鑫 +5 位作者 孟庆南 朱品文 戴文昊 韩哲 赵新哲 李思奇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1-27,共7页
在5~6GPa、1400~1500℃、保温5min的条件下,以立方氮化硼粉末、多种黏结剂、镀钛金刚石颗粒混合制备出金刚石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能谱分析仪(EDS)、拉曼分析仪(Raman光谱)以及耐磨性、显微硬度的测试设备... 在5~6GPa、1400~1500℃、保温5min的条件下,以立方氮化硼粉末、多种黏结剂、镀钛金刚石颗粒混合制备出金刚石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能谱分析仪(EDS)、拉曼分析仪(Raman光谱)以及耐磨性、显微硬度的测试设备等,对材料的组织形貌、物相成分、界面结合情况、力学性能等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金刚石颗粒良好地分布在立方氮化硼基体中,两者界面结合牢固;在界面处生成的TiB2、TiC、AlN等陶瓷硬质相可提高复合材料的磨耗比、显微硬度、抗冲击韧性等物理力学特性。新材料的磨耗比相比于传统材料提高了37.64倍,维氏硬度大于40GPa(加载力10N),致密度达97%以上,耐热性达到1148℃,相比于传统PDC复合片的耐热性提高了28%~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压技术 PCBN 金刚石抗压强度 耐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金刚石颗粒的长大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文潮 周刚 +3 位作者 郝兆印 孙德玉 李迅 刘晓新 《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9-21,共3页
本文研究了炸药爆轰合成的纳米金刚石粉的小颗粒在高温 (~ 10 0 0K)和高压(5 2GPa)条件下的长大行为。将纳米金刚石粉放入特制的模具中压制成小圆片 ,将纳米金刚石小园片相互叠加起来放入钼套中 ,压实。然后将钼套置于石墨套中再放到... 本文研究了炸药爆轰合成的纳米金刚石粉的小颗粒在高温 (~ 10 0 0K)和高压(5 2GPa)条件下的长大行为。将纳米金刚石粉放入特制的模具中压制成小圆片 ,将纳米金刚石小园片相互叠加起来放入钼套中 ,压实。然后将钼套置于石墨套中再放到叶蜡石块中 ,于高温高压下进行长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 :在此高温高压条件下 ,纳米金刚石粉没有石墨化 ;纳米金刚石粉的纳米颗粒长大 ,可长成 1微米尺寸的金刚石颗粒 (温度为 10 0 0K左右 )。这一现象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刚石 生长 炸药爆轰合成 纳米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沉淀法制备碳纤维/二氧化锡复合材料及其相关性质 被引量:1
20
作者 魏荣慧 杜凯 +2 位作者 巩晓阳 陈庆东 杨海滨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4,共4页
对碳纤维表面进行修饰,通过低温液相沉淀法制备碳纤维/二氧化锡复合材料。针对这种核壳结构提出成核以及生长模型。研究退火温度以及反应物SnCl2浓度对复合物的结构、形貌以及光学性质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反应物SnCl2浓度的提高,包... 对碳纤维表面进行修饰,通过低温液相沉淀法制备碳纤维/二氧化锡复合材料。针对这种核壳结构提出成核以及生长模型。研究退火温度以及反应物SnCl2浓度对复合物的结构、形貌以及光学性质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反应物SnCl2浓度的提高,包覆得到改善。当SnCl2浓度为0.05 mol/L时得到的包覆最好,相应的二氧化锡壳层厚度约为250 nm。样品的荧光光谱表明:具有位于450~700 nm之间,峰值为583 nm的黄光。结合对退火样品的荧光光谱的研究得出宽的黄光发射峰可能归于氧空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二氧化锡 核壳结构 光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