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强度脉冲超声促进小鼠衰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作用机制
1
作者 贺诗雯 杨珂 +3 位作者 姚欢 晏殊瑾 唐丽 王志刚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63-568,共6页
目的探讨低强度脉冲超声(LIPUS)促进小鼠衰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成骨分化的能力,以及心肌素相关转录因子-A(MRTF-A)的作用机制。方法对5只老年小鼠以LIPUS辐照左侧股骨8周,之后以Micro CT检测及HE染色评估双侧股骨骨质状态。分离... 目的探讨低强度脉冲超声(LIPUS)促进小鼠衰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成骨分化的能力,以及心肌素相关转录因子-A(MRTF-A)的作用机制。方法对5只老年小鼠以LIPUS辐照左侧股骨8周,之后以Micro CT检测及HE染色评估双侧股骨骨质状态。分离小鼠长骨骨髓细胞,培养BMMSC并分为H_(2)O_(2)+LIPUS组、H_(2)O_(2)组及对照组;以活性氧荧光染色、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染色评估经H_(2)O_(2)处理3天后BMMSC衰老状态,利用免疫荧光及鬼笔环肽染色观察MRTF-A分布和细胞骨架状态。对衰老模型予MRTF-A入核抑制剂CCG-100602,以免疫荧光染色观察H_(2)O_(2)+CCG-100602+LIPUS组、H_(2)O_(2)+CCG-100602组、H_(2)O_(2)+LIPUS组及H_(2)O_(2)组MRTF-A分布;行碱性磷酸酶(ALP)、茜素红染色,评估成骨分化能力。结果老年鼠经LIPUS辐照后左侧股骨较对侧骨体积分数、骨小梁数量增加而骨小梁分离度降低(P均<0.05)。相比H_(2)O_(2)组,H_(2)O_(2)+LIPUS组细胞核内表达MRTF-A增多、细胞内刚性微丝增加。H_(2)O_(2)+CCG-100602+LIPUS组细胞核内表达MRTF-A较H_(2)O_(2)+LIPUS组明显降低;H_(2)O_(2)+LIPUS组较H_(2)O_(2)+CCG-100602+LIPUS组及H_(2)O_(2)组ALP及茜素红染色阳性区均明显增大。结论LIPUS可改善老年小鼠骨质疏松症;MRTF-A核转位是LIPUS促进衰老BMMSC成骨分化的关键调控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髓细胞 低强度脉冲超声 成骨分化 心肌素相关转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新技术结合超声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评估乳腺病变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26
2
作者 周红梅 冉海涛 成涓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88-191,共4页
目前超声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US)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随着弹性成像、CEUS、三维超声及"萤火虫"成像等超声新技术快速发展,其与BI-RADS-US分类联合应用有助于提高超声对乳腺小病灶的鉴别诊断能力及对乳腺癌的诊断... 目前超声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US)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随着弹性成像、CEUS、三维超声及"萤火虫"成像等超声新技术快速发展,其与BI-RADS-US分类联合应用有助于提高超声对乳腺小病灶的鉴别诊断能力及对乳腺癌的诊断效能。本文对超声新技术结合BI-RADS-US评估乳腺病变良恶性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乳腺疾病 乳腺肿瘤 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及超声造影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 被引量:26
3
作者 柯珂 张群霞 王志刚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87-291,共5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TI-RADS)分类、声触诊组织量化(VTQ)技术及CEUS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66例患者69个结节均于术前进行TI-RADS分类、CEUS,观察并分析其CEUS表现。采用VTQ测定结节剪切波速度(SWV),绘... 目的探讨甲状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TI-RADS)分类、声触诊组织量化(VTQ)技术及CEUS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66例患者69个结节均于术前进行TI-RADS分类、CEUS,观察并分析其CEUS表现。采用VTQ测定结节剪切波速度(SWV),绘制ROC曲线获得SWV的曲线下面积及最佳临界值。计算3种方法单独及两两联合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结果 69个甲状腺结节中,良性37个,恶性32个。3种方法单独诊断时,VTQ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敏感度最高[87.50%(28/32)],CEUS特异度最高[91.89%(34/37)],两两联合应用时,VTQ和CEUS联合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敏感度最高[93.75(30/32)]。SWV以2.55 m/s为最佳临界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808(P<0.01)。结论 3种方法均对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有一定价值,VTQ联合CEUS的敏感度最高,是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可靠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 声触诊组织量化 造影剂 超声检查 甲状腺结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敏型脂质纳米粒联合低功率聚焦超声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体外CT成像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郭丹 汪星月 +3 位作者 谭米肖 刘明珠 冉海涛 王志刚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2180-2189,共10页
目的制备一种载血卟啉单甲醚(hematoporphyrin monomethyl ether,HMME)包裹全氟溴辛烷(1-Bromoheptadecafluorooctane,PFOB)及阿霉素(doxorubicin,DOX)的声敏型脂质纳米粒(sound sensitive nano-liposomes,SNLs),探究其联合低功率聚焦超... 目的制备一种载血卟啉单甲醚(hematoporphyrin monomethyl ether,HMME)包裹全氟溴辛烷(1-Bromoheptadecafluorooctane,PFOB)及阿霉素(doxorubicin,DOX)的声敏型脂质纳米粒(sound sensitive nano-liposomes,SNLs),探究其联合低功率聚焦超声(low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LIFU)体外释药、产生活性氧的能力以及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和其体外CT成像的能力。方法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SNL;检测其一般性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其体外释药;荧光分光光度计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其产生活性氧的能力; CCK-8实验检测其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CT观察其体外CT成像。结果成功制备SNL,粒径为(282. 53±6. 95) nm; LIFU处理8h内SNL释放阿霉素达(83. 45±2. 97)%,释药速度随LIFU强度提高而加快;以DPBF(1,3-二苯基异苯并呋喃)为活性氧探针,产生活性氧的相对量随SNL中血卟啉单甲醚增加及LIFU强度增高而增多;以DCFH-DA(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为活性氧探针,激光共聚焦观察显示SNL+LIFU组较SNL组绿色荧光强; CCK-8检测结果显示SNL+LIFU组的细胞存活率明显较DOX组,载血卟啉单甲醚包裹全氟溴辛烷的脂质纳米粒(hematoporphyrin monomethyl ether nano-liposomes,HNL)+LIFU组和SNL组低(P <0. 05),可见SNL+LIFU明显增强了对HepG2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CT成像结果显示SNL的CT值较对照组和空白组高,且CT值随PFOB浓度增大而增高。结论成功制备的声敏型脂质纳米粒的声动力效果呈HMME浓度及LIFU强度依赖性,药物释放速度受LIFU控制,可联合化疗及声动力治疗增强HepG2细胞生长的抑制效果,同时具有良好的CT成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敏型脂质纳米粒 低功率聚焦超声 声动力治疗 联合化疗 CT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三维超声参数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冠心病风险 被引量:2
5
作者 韩莹 敖梦 王志刚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32-1335,共4页
目的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三维(3D)超声容积参数预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冠心病风险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88例T2DM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其分为冠心病组(n=56)及非冠心病组(n=32)。记录临床资料、颈动... 目的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三维(3D)超声容积参数预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冠心病风险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88例T2DM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其分为冠心病组(n=56)及非冠心病组(n=32)。记录临床资料、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二维(2D)及3D超声容积结果,比较组间基本资料及超声参数,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T2DM患者发生冠心病的独立预测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以曲线下面积(AUC)比较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超声参数预测T2DM患者发生冠心病风险的效能。结果相比非冠心病组,冠心病组T2DM病程、糖化血红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均较高,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体积较大而灰度中位数(GSM)较低(P均<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体积、GSM、T2DM病程及LDL水平为T2DM患者发生冠心病的预测因素(P均<0.05);斑块体积、GSM及二者联合的AUC分别为0.864、0.828及0.927,且二者联合预测效能高于单一因素(P均<0.05)。结论以3D超声容积成像获取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体积及GSM均可间接反映T2DM患者罹患冠心病风险;二者联合预测冠心病风险的效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糖尿病并发症 冠心病 颈动脉狭窄 超声检查 前瞻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血卟啉单甲醚高分子纳米粒用于光声显像引导下声动力治疗:实验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黄菊 李攀 +2 位作者 王志刚 韩晓霞 刘逢秋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0-35,共6页
目的制备一种载血卟啉单甲醚(HMME)的多功能分子探针,评估其体外光声成像及声动力治疗(SDT)效果。方法采用双乳化法制备载HMME的聚乳酸-乙醇酸(PLGA)纳米粒(HMME@PLGA),观察纳米粒的基本表征和体外增强光声显像情况,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 目的制备一种载血卟啉单甲醚(HMME)的多功能分子探针,评估其体外光声成像及声动力治疗(SDT)效果。方法采用双乳化法制备载HMME的聚乳酸-乙醇酸(PLGA)纳米粒(HMME@PLGA),观察纳米粒的基本表征和体外增强光声显像情况,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与HMME@PLGA共孵育后在超声辐照下产生活性氧的能力,并在细胞水平验证其SDT效果。结果所制备的HMME@PLGA纳米粒大小均一,形态规则,平均粒径为(333.67±17.50)nm,表面电位为(-10.57±1.98)mV,包封率为75.62%,载药量为2.90%,浓度为1mg/ml的纳米粒与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共孵育24h的细胞存活率为87.21%。随浓度增加,纳米粒光声信号逐渐增强。经超声辐照,HMME@PLGA纳米粒能使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产生大量活性氧,并产生明显细胞毒性作用,使细胞大量死亡,Calcein-AM/PI染色呈红色荧光;通过吖啶橙染色观测到细胞溶酶体结构消失。结论本研究成功制备了包裹HMME的高分子纳米粒,可实现体外光声成像引导下的SD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卟啉单甲醚 光声成像 声动力治疗 纳米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可视化的肿瘤原位液固相变生物磁铁聚集磁性脂质体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郝俊年 汪蓉晖 +2 位作者 冉海涛 王志刚 郑元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1995-2002,共8页
目的构建超声监控下肿瘤原位液固相变钕铁硼生物磁铁(NdFeB/Fe3O4/PLGA,NFP),研究静脉注射型磁性脂质体纳米粒(magnetic liposome nanoparticles,MLPs)在肿瘤内富集的可行性及效率。方法制备液固相变NFP生物磁铁,对其液固相变能力、形... 目的构建超声监控下肿瘤原位液固相变钕铁硼生物磁铁(NdFeB/Fe3O4/PLGA,NFP),研究静脉注射型磁性脂质体纳米粒(magnetic liposome nanoparticles,MLPs)在肿瘤内富集的可行性及效率。方法制备液固相变NFP生物磁铁,对其液固相变能力、形态和充磁磁化能力等进行表征。同时制备包载超顺磁性Fe3O4的脂质体纳米粒,表征其形态、大小及粒径等一般性能。通过细胞毒性增殖实验检测NFP生物磁铁和MLPs的细胞生物安全性。通过体外循环模拟捕获实验检测在微循环的流速下NFP对血管中MLPs的捕获效率。通过建立4T1乳腺癌荷瘤小鼠模型,探索超声监控下注射NFP可磁化的生物磁铁植入体作为体内生物磁铁靶向吸引尾静脉注射连接荧光染料的MLPs的能力。结果扫描电镜与元素分析结果显示相变后的植入体各元素分布均匀。体外充磁实验证实NFP生物磁铁充磁后被赋予磁性,25、50、75、100μL NFP生物磁铁的磁力分别为(350.14±23.89)、(493.47±19.54)、(679.39±34.23)、(812.36±27.99)Gs,结果显示NFP生物磁铁的磁性随体积增大而增强。成功制备磁性脂质体纳米粒,透射电镜观察呈球形,大小较均匀,粒径为(373.658±50.000)nm,电位为(-24.8±1.4)mV。细胞毒性实验显示NFP生物磁铁和MLPs对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均未见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体内的荧光成像结果显示NFP生物磁铁与MLPs联合使用组肿瘤部位的荧光明显增强,其余各组肿瘤部位未见明显增强。结论成功制备了超声可视化液固相变植入体NFP及生物安全性较好的MLPs,该植入体磁化后可在肿瘤原位产生磁场,吸引经尾静脉注射的MLPs特异性地富集于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磁铁 磁靶向 靶向药物递送 磁性脂质体 超声可视化 纳米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酞菁锌靶向新生血管相变纳米粒体外超声显像与光热治疗实验研究
8
作者 陈瑜莉 刘逢秋 +4 位作者 过源 喻滔 王志刚 冉海涛 曹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61-767,共7页
目的制备一种新型靶向新生血管诊疗一体化的超声分子探针,体外评价其靶向性、增强超声显像及光热治疗能力。方法采用双乳化法制备搭载全氟己烷(perfluorohexane,PFH)和酞菁锌(zinc phthalocyanine,ZnPc)的PLGA纳米粒;用碳二亚胺法将纳... 目的制备一种新型靶向新生血管诊疗一体化的超声分子探针,体外评价其靶向性、增强超声显像及光热治疗能力。方法采用双乳化法制备搭载全氟己烷(perfluorohexane,PFH)和酞菁锌(zinc phthalocyanine,ZnPc)的PLGA纳米粒;用碳二亚胺法将纳米粒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VEGFR-2)抗体相偶联制备靶向纳米粒;检测其一般特性、体外寻靶能力;经激光辐照后检测其增强超声显像以及光热治疗能力。结果成功制备出靶向纳米粒,粒径(256.40±57.14)nm;CCK-8检测结果表明纳米粒没有明显的细胞毒性(F=0.402,P=0.837);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结果均证明靶向纳米粒具有良好的靶向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非靶向组、抗体封闭组、靶向组中,纳米粒与细胞连接率分别为(9.52±2.14)%、(9.92±1.62)%、(61.89±3.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3.7,P<0.05),非靶向组(q=40.21,P<0.05)、抗体封闭组(q=30.91,P<0.05)分别与靶向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激光(1 W/cm2,5 min)辐照后纳米粒能够发生相变,增强超声显像并能使局部温度升高超过42℃,对细胞具备光热治疗的能力,而靶向组诱导细胞凋亡比例[(79.49±2.22)%]明显高于非靶向组[(24.23±1.95)%,P<0.05]。结论成功制备了靶向新生血管诊疗一体化超声分子探针,其具有良好的靶向能力,可用于增强超声显像及光热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 酞菁锌 PLGA纳米粒 超声分子成像 液气相变 光热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版超声BI-RADS分类诊断乳腺癌的回顾性分析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9
作者 周红梅 冉海涛 +1 位作者 杨露 成涓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20-926,共7页
目的:探讨新版(2013年更新版)超声(ultrasound,US)乳腺影像报告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 and data system,BI-RADS)中罗列的指标结合相关临床资料在诊断乳腺癌中的应用情况,评估新版超声BI-RADS(BI-RADS-US)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 目的:探讨新版(2013年更新版)超声(ultrasound,US)乳腺影像报告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 and data system,BI-RADS)中罗列的指标结合相关临床资料在诊断乳腺癌中的应用情况,评估新版超声BI-RADS(BI-RADS-US)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名超声医师结合收集的临床资料共同对2 860个肿块的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新版BIRADS超声影像学词典记录、分类。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运用ROC曲线计算新版BI-RADS-US分类的诊断效能。并对记录的超声指标及收集的临床资料先行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再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分析。结果:新版BIRADS-US诊断乳腺癌BI-RADS 2类的恶性率为0.66%,3类的恶性率0.99%,4a类的恶性率为9.57%,4b类的恶性率为32.31%,4c类的恶性率为88.36%,5类的恶性率为94.19%。以4a类为截断点,新版BI-RADS-US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为88.55%,特异性为92.17%,准确性为91.75%,AUC为0.948,Youden指数为0.81。结论:新版BI-RADS-US诊断乳腺癌风险分层的准确率高。以4a类作为截断点,新版BI-RADS-US诊断乳腺癌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肿块形态、边缘、钙化、血流是重要的超声变量,结合患者年龄和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可指导临床进行明确的诊断和精确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乳腺肿块 BI-RADS 乳腺癌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手三里穴位动态超声显像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杨琳琳 郑元义 +5 位作者 谢昭鹏 何佳 陶红 左国庆 王竹行 田丰玮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532-535,共4页
目的动态观察手三里穴位在针刺条件下的超声影像学解剖特征。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15名,采用高频超声观察针灸针刺入受试者双侧手臂手三里穴后针尖的位置,以及针刺过程中与得气相关的解剖学结构。结果针刺15名受试者双侧手三里穴共30个穴... 目的动态观察手三里穴位在针刺条件下的超声影像学解剖特征。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15名,采用高频超声观察针灸针刺入受试者双侧手臂手三里穴后针尖的位置,以及针刺过程中与得气相关的解剖学结构。结果针刺15名受试者双侧手三里穴共30个穴位点均得气,针尖位置:桡侧腕伸肌13个,桡侧腕伸肌与旋后肌间筋膜9个,旋后肌浅层2个,旋后肌内筋膜4个,旋后肌深层1个,桡骨表面1个。28个(28/30,93.33%)针尖位于筋膜旁及筋膜集中处获得较强得气感、2个(2/30,6.67%)针尖位于较浅层即可获得较强得气感。高频超声可以清楚显示针尖点附近筋膜内的细小神经,二维声像图表现:桡神经深支沿着筋膜发出许多细小的分支,横断面声像图上呈筛孔样、回声较周围筋膜组织稍低。结论高频超声可以实时、动态、清楚地显示针刺点附近筋膜及筋膜内的细小神经分布,并可对针灸位置进行定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手三里穴 筋膜组织 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超声及弹性成像在浅表淋巴结定性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1
作者 柯珂 张群霞 王志刚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70-373,共4页
超声是评估浅表淋巴结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灰阶超声检查可依据淋巴结的大小、形态、内部结构对浅表淋巴结进行评估;应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可定性和定量评估淋巴结的硬度。本文主要对近年来灰阶超声、多普勒超声及超声弹性成像在浅表淋... 超声是评估浅表淋巴结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灰阶超声检查可依据淋巴结的大小、形态、内部结构对浅表淋巴结进行评估;应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可定性和定量评估淋巴结的硬度。本文主要对近年来灰阶超声、多普勒超声及超声弹性成像在浅表淋巴结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 超声检查 弹性成像技术 诊断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变型纳米红细胞用于多模态成像引导下增强光动力治疗:体外实验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亮 杨珂 +5 位作者 王冬 王志刚 王颖 陈雪莹 赵钕君 姚元志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486-490,共5页
目的制备一种携光敏剂IR780并具有载氧功能的相变型纳米红细胞(Nano-RBCs),探讨其用于体外多模态成像及增强光动力治疗(PDT)的价值。方法通过一步乳化法制备包裹IR780及全氟己烷(PFP)的脂质体(Lip-PFPIR780),负载氧气后即为相变型Nano-R... 目的制备一种携光敏剂IR780并具有载氧功能的相变型纳米红细胞(Nano-RBCs),探讨其用于体外多模态成像及增强光动力治疗(PDT)的价值。方法通过一步乳化法制备包裹IR780及全氟己烷(PFP)的脂质体(Lip-PFPIR780),负载氧气后即为相变型Nano-RBCs。检测相变型Nano-RBCs的一般理化特性,观察其体外超声/光声/荧光三模态成像效果并进行定量分析,采用单线态氧荧光探针(SOSG)评估其对体外PDT效果的影响。结果制备的Nano-RBCs大小均一,平均粒径(372.5±87.3)nm,IR780包封率92.50%。体外显影实验显示,随相变型Nano-RBCs浓度越高,体外超声、光声、荧光成像效果越好。在IR780浓度一定的情况下,激光照射后相变型Nano-RBCs的SOSG荧光强度明显高于单纯IR780(P<0.05)。结论本研究制备的相变型Nano-RBCs可用于多模态成像,并可增强体外PDT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 纳米红细胞 光敏剂IR780 全氟己烷 多模态成像 光动力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测量心外膜脂肪厚度联合二维纵向应变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菲 卢岷 +1 位作者 冉海涛 朱叶锋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的心外膜脂肪(EAT)厚度联合二维纵向应变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的预测价值。方法将106例疑诊为CAD的患者根据CAG检查结果分为CAD组(n=60)和对照组(n=46),采用二维超声测量收缩末期EAT厚度(EAT_S)...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的心外膜脂肪(EAT)厚度联合二维纵向应变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的预测价值。方法将106例疑诊为CAD的患者根据CAG检查结果分为CAD组(n=60)和对照组(n=46),采用二维超声测量收缩末期EAT厚度(EAT_S)、舒张末期EAT厚度(EAT_D),采用二维应变软件分析左心室心尖三个切面的图像,获取左心室17节段心肌纵向应变均值(GLS_(17))和12节段(除外5个心尖节段)纵向应变均值(GLS_(12))。绘制ROC曲线,根据最大Youden指数确定EAT_S、GLS_(12)最佳预测截断值,分析EAT_S、GLS_(12)及二者联合诊断CAD的曲线下面积(AUC),并比较3种方法对CAD的预测价值。结果CAD组EAT_S、EAT_D均大于对照组(P均<0.05);EAT_S(OR=1.79)、GLS_(12)(OR=1.20)均为CAD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其对CAD的最佳预测截断值分别为5.55mm、-16.95。EAT_S、GLS_(12)及二者联合预测CAD的AUC分别为0.67±0.05、0.64±0.06及0.71±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AT_S与GLS_(12)均可以作CAD预测评估的有效指标,二者联合对CAD的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外膜脂肪厚度 纵向应变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定量评价肾血流灌注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4
作者 陈菲 卢岷 冉海涛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83-386,共4页
目前肾脏CEUS不再局限于对局灶性病变的研究,日渐倾向于肾脏血流灌注的定量评价。CEUS定量分析技术可用于评估肾脏的血流灌注情况。CEUS具有更高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可较灵敏地检出肾脏血流及灌注改变,为评价肾脏血流灌注提供了一种便... 目前肾脏CEUS不再局限于对局灶性病变的研究,日渐倾向于肾脏血流灌注的定量评价。CEUS定量分析技术可用于评估肾脏的血流灌注情况。CEUS具有更高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可较灵敏地检出肾脏血流及灌注改变,为评价肾脏血流灌注提供了一种便捷、无创、有效、重复性好的新方法。本文就CEUS定量评价肾灌注的原理、方法、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定量分析 血流灌注 肾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Fe_3O_4及液态氟碳高分子纳米粒的制备及其体外相变与双模态显影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雅静 王志刚 +2 位作者 冉海涛 郑元义 王冬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83-487,共5页
目的探讨载Fe3O4同时包裹液态全氟己烷(PFH)的高分子造影剂的制备并评价其体外相变与双模态显影能力。方法采用乳化法制备可相变的磁性造影剂,检测其粒径、电荷、表面形态及内部结构,对不同浓度的纳米粒溶液行MR扫描并用原子吸收光谱... 目的探讨载Fe3O4同时包裹液态全氟己烷(PFH)的高分子造影剂的制备并评价其体外相变与双模态显影能力。方法采用乳化法制备可相变的磁性造影剂,检测其粒径、电荷、表面形态及内部结构,对不同浓度的纳米粒溶液行MR扫描并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量各样品中Fe浓度;用加热法激发纳米粒相变,显微镜观察相变后产生的微泡,在造影模式下观察造影剂相变后增强超声显影能力。结果成功制备出可相变磁性Fe3O4/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PFH纳米粒。体外MR显像表明其能明显降低T2*WI信号强度。当加热5min温度升高至55~65℃,纳米粒相变产生微泡,且可明显增强超声显影。结论制备的可相变磁性造影剂能明显降低T2*WI信号强度,加热可发生相变,增强超声显影,可为多模态成像技术的发展奠定一定的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相变 纳米粒 超声检查 造影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新技术在定量评估右心室收缩功能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何艳洁 王志刚 +1 位作者 杨扬 冉海涛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15-418,共4页
右心室功能可作为心肺疾病发病率及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子,右心室收缩功能的定量评估对疾病的治疗及预后判断均有着重要的价值。但右心室结构及生理功能的复杂性,使其准确评估成为一大难题,近年来,超声心动图新技术在评估右心室收缩功能... 右心室功能可作为心肺疾病发病率及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子,右心室收缩功能的定量评估对疾病的治疗及预后判断均有着重要的价值。但右心室结构及生理功能的复杂性,使其准确评估成为一大难题,近年来,超声心动图新技术在评估右心室收缩功能方面的研究取得飞速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室收缩功能 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新技术评价房颤患者左心房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7
作者 罗田田 张萍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51-254,共4页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可导致卒中、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评估左心房的结构和功能对监测房颤病情及评估预后有重要价值。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斑点追踪成像等超声新技术可为临床评价房颤患者左心房结构和功能提供详细、准确的信息。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房颤动 心房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评估代谢综合征患者心功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凤琴 任建丽 王志刚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90-793,共4页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多种代谢因素异常聚集的一系列代谢紊乱疾病,是引起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与死亡率上升的高危因素。目前随着肥胖人数的逐渐增加,MS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1]。心脏作为MS受损的靶器官之一,如...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多种代谢因素异常聚集的一系列代谢紊乱疾病,是引起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与死亡率上升的高危因素。目前随着肥胖人数的逐渐增加,MS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1]。心脏作为MS受损的靶器官之一,如何快捷、准确地评估心功能,在病情评估、治疗监测及改善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心脏MRI是评估心功能的"金标准",但其价格昂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疾病 超声心动描记术 多普勒 彩色 超声心动描记术 三维 斑点追踪成像 心室功能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多巴胺修饰的相变型对比剂的制备及体内外光声/超声显像
19
作者 王颖 王冬 +5 位作者 张亮 陈雪莹 赵钕君 王志刚 李崇雁 杨珂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2190-2196,共7页
目的制备一种新型的聚多巴胺修饰的光声/超声双模态对比剂(PFP@PLGA@PDAs),探究其体内外光声、超声显影效果。方法①采用单乳化法一溶液氧化法合成聚多巴胺表面修饰的全氟正戊烷高分子纳米粒(PFP@PLGA@PDAs),检测PFP@PLGA@PDAs的基本性... 目的制备一种新型的聚多巴胺修饰的光声/超声双模态对比剂(PFP@PLGA@PDAs),探究其体内外光声、超声显影效果。方法①采用单乳化法一溶液氧化法合成聚多巴胺表面修饰的全氟正戊烷高分子纳米粒(PFP@PLGA@PDAs),检测PFP@PLGA@PDAs的基本性质;②以未修饰的相变型纳米粒(PFP@PLGAs)作为对照,应用琼脂糖模型测量纳米粒的体外光声和超声信号;③选取雌性BALB/c裸鼠(4~6周龄,体质量20g),构建裸鼠4T1乳腺癌动物模型,分为3组(PFP@PLGA@PDAs实验组,PFP@PLGAs对照组和PBS对照组,n=6),尾静脉注射对比剂后探究体内增强实体肿瘤的光声成像和超声成像的效果。结果@PFP@PLGA@PDAs悬液呈深褐色,纳米粒为球形的壳一核结构,粒径(209.40±36.15)nm,显微镜下见温度达43。C以上时发生液一气相变,CCK一8实验结果提示良好生物安全性。②体外光声成像显示,PFP@PLGA@PDAs的光声信号随浓度增加而明显增强(P<0.05),PFP@LGAs始终不显影;体外超声成像显示,经激光辐照后,PFP@PLGA@PDAs在基波和谐波模式下的回声信号均明显增强,不同辐照时长的谐波声强值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FP@PLGAs的回声信号无明显变化。③体内光声成像显示,尾静脉注射PFP@PLGA@PDAs的荷瘤鼠的肿瘤部位在注射前和注射后1、4、24h的光声信号值分别为(0.12±0.03)、(0.22±0.04)、(0.67±0.08)、(0.37±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P@PLGAs和PBS组荷瘤鼠的肿瘤部位始终未见明显光声信号。体内超声成像显示,在激光辐照前,3组荷瘤鼠的肿瘤部位表现相似的超声回声信号,激光辐照后PFP@PLGA@PDAs组肿瘤的二维和造影图像均显示明显增多的点状高信号,而PFP@PLGAs和PBS组在辐照前后均未见明显回声信号改变。结论成功制备出一种聚多巴胺修饰的相变型对比剂,其具有作为一种分子探针实现肿瘤的体内外光声/超声双模态成像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多巴胺 分子探针 光声成像 液气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学诊断跖板损伤进展
20
作者 杨晶 付茗 张群霞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47-1250,共4页
跖板病变是前足疼痛和畸形的常见病因之一。对于前足痛患者,如未准确评估跖板完整性而直接行封闭治疗或手术治疗,可使疼痛缓解不明显或加重跖板撕裂。影像学检查对评估跖板损伤程度和制定临床治疗方案至关重要。本文对影像学诊断跖板损... 跖板病变是前足疼痛和畸形的常见病因之一。对于前足痛患者,如未准确评估跖板完整性而直接行封闭治疗或手术治疗,可使疼痛缓解不明显或加重跖板撕裂。影像学检查对评估跖板损伤程度和制定临床治疗方案至关重要。本文对影像学诊断跖板损伤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跖趾关节 诊断显像 跖板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